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宏伟壮丽,激奋人心,又符合实情,科学求实。这是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最为关键的一步,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的综合国力将大大增强。2020年实现翻两番目标后,我国的 G DP总量将达到4-5万亿美元,列世界第二或第三位,并可能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外汇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多项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等指标将名列世界前茅。主要产业、主导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将大幅增强,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力将显著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将由目前的三十几位上升到前十位。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将进一步提高这些经济指标的含金量和实际效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这不仅要求彻底改变生态环境退化、恶化状况,而且在空气质量、绿化面积等方面将取得长足进步,有关指标接近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在水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将取得实质进展。同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一批城市将进入世界一流的现代人文、自然协调发展城市之列。一个山川秀美、蓝天碧水、绿树花草覆盖的优美环境将与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交相辉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实现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再上新台阶,更加殷实、富足,这是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真实体现。用二十年的时间,使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从温饱到初步小康,是一个令世界震惊的发展跨越。而再用二十年的时间,将十三亿人从初步小康带入更高层次的全面小康,是一个更为重大的惊人变化和奇迹。那时,尽管我国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但人均 G DP将超过3000美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而且要更加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显著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民受教育的水平大幅提高,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例、文盲的比例等重要指标都应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公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有长足进步,社会秩序得以明显改善,使我国真正向世界展示现代文明、礼仪之帮的良好风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小康、共同富裕。这必然要求要在加速发展中缩小东西差距、城乡差距、高低收入人群差距。这一任务要比完成前面的几项重要经济指标困难的多。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要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度,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使之在前十年内取得突破进展。同时,要把加速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摆在经济建设的突出地位,切实通过加速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强政策调控,切实保证和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鼓舞人心。国际国内环境、国内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党的坚强领导和亿万人民的奋斗热情,都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大好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是,也要充分认识这一任务的艰巨性,我们还面临着来自国际激烈竞争及世界风云变幻带来的严峻挑战,面临着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社会就业、发展不平衡等压力。我们坚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定能带领我们继往开来、实现这一宏伟蓝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