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秘籍】中点模型的构造1(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

1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秘籍】中点模型的构造1(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

1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秘籍】中点模型的构造1(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
1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秘籍】中点模型的构造1(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

学生姓名学生年级学校

上课时间辅导老师科目

教学重点中点模型的构造(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构造斜边中线法)教学目标系统有序掌握几何求证思路,掌握何时该用何种方法做辅助线

开场:1.行礼;2.晨读;3.检查作业;4.填写表格

新课导入知识点归纳

1.已知任意三角形(或者其他图形)一边上的中点,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已知任意三角形两边的中点,可以考虑:连接两中点形成中位线;

3.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可以考虑:构造斜边中线;

4.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连接顶点和底边中点利用“三线合一”性质.

新课内容做辅助线思路一:倍长中线法

经典例题1:如图所示,在△ABC中,AB=20,AC=12,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课堂训练】

1.如图,已知CB、CD分别是钝角△AEC和锐角△ABC的中线,且AC=AB,给出下列结论:

①AE=2AC;②CE=2CD;③∠ACD=∠BCE;④CB平分∠DCE,则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1,BF=2,∠GEF=90°,则GF的长为()

A. 2

B. 3

C. 4

D. 5

3.如图,在△ABC中,点D、E为边BC的三等分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BD=DE=EC;②AB+AE>2AD;③AD+AC>2AE;④AB+AC>AD+AE。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在△ABC中,AB>BC,E为BC边的中点,AD为

∠BAC的平分线,过E作AD的平行线,交AB于F,交

CA的延长线于G,求证:BF=CG.

F

G

E D

B C

A

9.如图所示,△AB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且∠BAD =∠DAE ,过点C 作CF//AB ,交AE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F +CF =AB.

做辅助线思路二:构造中位线法

经典例题2:梯形ABCD 中,AD ∥BC ,AD =12,BC =16,中位线EF 与对角线分别相交于H 和

G ,则GH 的长是________.

【课堂训练】

F

D

B

C

A

E

构造中位线巧解圆锥曲线题

构造中位线 巧解圆锥曲线题 徐志平 (浙江金华一中 321000) 在求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题目时,通常需要先构造出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然后借助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来求解,现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1.求点的坐标 例1. 椭圆13 122 2=+y x 的一个焦点为1F ,点P 在椭圆上。如果线段1PF 的 中点M 在y 轴上,那么点M 的纵坐标是 ( ) A. 43± B. 2 2± C. 23± D. 43± M 的坐标,只需先求点P 的坐标即可。 连接PF 2,由于M 是PF 1的中点,O 是F 1F 2的中点, 所以MO 是21F PF ?的中位线,又轴x MO ⊥,则有 轴x PF PF MO ⊥22,//,3312=-=P x 2 3±=,43±=∴M y ,故选(D )。 例2.定长为3的线段AB 的两端点在抛物线y 2 =x 上移动,记线段AB 的中点 为M ,求点M 到y 轴的最短距离,并求此时点M 的坐标。 分析:利用抛物线的定义,结合梯形的中位线性质 定理可以解决问题。 解:抛物线的焦点)0,41(F ,准线 方程:41 -=x ,上分别作点A 、B 、M 的射影A 1、B 1、M 1,则由MM 1 是梯形AA 1B 1B )(21 )(21111BF AF BB AA MM +=+= ,在ABF ?可以取等号) 通径∴>≥+AB AB BF AF (,2 211=≥AB MM ∴M 到y 轴的最短距离= 。 4 5 4123=-即45=M x 。 ∴显然这时弦AB 过焦点),(04 1F 。设A (x 1,y 1),B (x 2,y 2),则有12 1x y = ① 22 2x y = ②,①-②得M y x x y y x x y y y y 21))((2121212121=--?-=-+

【精品】2021年八年级数学解题技巧训练7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方法含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八年级数学解题技巧训练7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 方法含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经典试题 1.如图,已知BD,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AM⊥CE于M,AN⊥BD于N.求 证:MN=1 2(AB+AC﹣BC). 二、技巧分类 技巧1 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2.如图,点B为AC上一点,分别以AB,BC为边在AC同侧作等边△ABD和等边△BCE,点P,M,N分别为AC,AD,CE的中点. (1)求证:PM=PN; (2)求∠MPN的度数. 技巧2 已知角平分线及垂直构造中位线 3.(2019秋?诸城市期末)如图,在△ABC中,点M为BC的中点,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且AD⊥BD,若AB=6,AC=9,则MD的长为() A.3B.9 2C.5D. 15 2 4.(2018春?吉州区期末)如图,在△ABC中,已知AB=6,AC=10,AD平分∠BAC,BD ⊥AD于点D,E为BC中点.求DE的长.

技巧3 倍长法构造中位线 5.如图,△ABC中,∠ABC=90°,BA=BC,△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 M为AF的中点,求证:ME=1 2CF. 技巧4 已知两边中点,取第三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6.如图,在△ABC中,∠C=90°,CA=CB,E,F分别为CA,CB上一点,CE=CF,M,N分别为AF,BE的中点,求证:AE=√2MN. 7.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点P是AD的中点,延长BP交AC于 点N,求证:AN=1 3AC.

2021年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方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7小题) 1.如图,已知BD,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AM⊥CE于M,AN⊥BD于N.求 证:MN=1 2(AB+AC﹣BC). 【专题】证明题. 【解答】证明:延长AN、AM分别交BC于点F、G.如图所示:∵BN为∠ABC的角平分线, ∴∠CBN=∠ABN, ∵BN⊥AG, ∴∠ABN+∠BAN=90°,∠G+∠CBN=90°, ∴∠BAN=∠AGB, ∴AB=BG, ∴AN=GN, 同理AC=CF,AM=MF, ∴MN为△AFG的中位线,GF=BG+CF﹣BC, ∴MN=1 2(AB+AC﹣BC). 2.如图,点B为AC上一点,分别以AB,BC为边在AC同侧作等边△ABD和等边△BCE,点P,M,N分别为AC,AD,CE的中点. (1)求证:PM=PN;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 辅助线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中点 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 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斜边中线判定:若三角性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与中点有关的辅助线 方法一:倍长中线 解读:凡是出现中线或类似中线的线段,都可以考虑倍长中线,倍长中线的目的可以旋转等长度的线段,从而达到将条件进行转化的目的。 方法二:构造中位线 解读: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另一边中点,或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方法三:构造三线合一 解读:只要出现等腰三角形,或共顶点等线段,就需要考虑构造三线合一,从而找到突破口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 方法四:构造斜边中线 解读:只要出现直角三角形,或直角,则考虑连接斜边中线段,第一可以出现三条等线段,第二可以出现两个等腰三角形,从而转化线段关系。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

C E D B A 常见考点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考点说明:①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四边形对角线中点、等腰三 角形底边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或其他线段中点; ②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题中有中点,莫忘中位线”.与此很相近的几何思想是“题中有中线,莫忘加倍延”,这两个是常用几何思想,但注意倍长中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构造三角形全等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平移也有类似作用.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且AB BD =,求证: 2AC AE =. 举一反三 1. 如右下图,在ABC ?中,若2B C ∠=∠,AD BC ⊥,E 为BC 边的中点.求证: 2AB DE =.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复习过程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本文就向同学们介绍三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或梯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 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与底是平行的(梯形)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 在应用时,要灵活选择结论。 4、梯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的2倍乘高再除以二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用符号表示是L. L=(a+b)÷2 已知中位线长度和高,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 S梯=2Lh÷2=Lh 中位线在关于梯形的各种题型中都是一条得天独厚的辅助线。 二、什么情况下该用中位线 1、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1、小峰身高1.70m,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 cm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2、如图3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 的中点,如果AB=6,AC=14,则DE的长为。 3、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初中数学几何经典模型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中点模型 【模型1】倍长 1、倍长中线;2、倍长类中线;3、中点遇平行延长相交 E D A B C F D A B C E 【模型2】遇多个中点,构造中位线 1、直接连接中点;2、连对角线取中点再相连 【例1】在菱形ABCD和正三角形BEF中,∠ABC=60°,G是DF的中点,连接GC、GE. (1)如图1,当点E在BC边上时,若AB=10,BF=4,求GE的长; (2)如图2,当点F在AB的延长线上时,线段GC、GE有怎样的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3)如图3,当点F在CB的延长线上时,(2)问中关系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图3 图2 图1 G F D C G F D C G F D C A B E E B A E B A 【例2】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CD上一点,连接DE、EF,且AE=AF,BAF DAE∠ = ∠. (1)求证:CE=CF; (2)若? = ∠120 ABC,点G是线段AF的中点,连接DG,EG.求证:DG上GE. 【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为BC、AD中点,BA交EF延长线于G,CD交EF 于H.求证:∠BGE=∠CHE. H G E F A B D C

E A B C O D E A B C O D B O A C 角平分线模型 【模型1】构造轴对称【模型2】角平分线遇平行构造等腰三角形 【例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平分∠BAD交BC边于E,EF⊥AE交CD边于F,交AD边于H,延长BA到点G,使AG=CF,连接GF.若BC=7,DF=3,EH=3AE,则GF的长为. H G F E A D B C 手拉手模型 【条件】OA OB OC OD AOB COD ==∠=∠ ,, 【结论】OAC OBD ?;AEB OAB COD ∠=∠=∠(即都是旋转角);OE AED ∠ 平分; - 【例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点E在CD上,且DE=2CE,过点C作CF⊥BE,垂足为F,连接OF,则OF的长为. 【例6】如图,ABC中,90 BAC? ∠=,AB=AC,AD⊥BC于点D,点E在AC边上,连结BE,AG⊥BE 于F,交BC于点G,求DFG ∠ G F D C B A E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本文就向同学们介绍三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的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或梯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 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与底是平行的(梯形)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 在应用时,要灵活选择结论。 4、梯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的2倍乘高再除以二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用符号表示是L. L=(a+b)÷2 已知中位线长度和高,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 S梯=2Lh÷2=Lh 中位线在关于梯形的各种题型中都是一条得天独厚的辅助线。 二、什么情况下该用中位线 1、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1、小峰身高,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 cm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2、如图3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 的中点,如果AB=6,AC=14,则DE的长为。 3、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 理 例3、如图5所示,AB∥CD,BC∥AD ,DE⊥BE ,DF=EF,甲从B出发,沿着 BA、AD、DF的方向运动,乙B出发,沿着BC、CE、EF的方向运动,如果两人的速 度是相同的,且同时从B出发,则谁先到达?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方法1 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1.已知:如图,△ABC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两个正△ABM和△CAN,D、E、F分别是MB,BC,CN的中点,连结DE、FE,求证:DE=EF 证明:连接、, 和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与中 , , , 、、分别是、、的中点, ,, .

(2)延长BD交CA的延长线于E, ∵AD为∠BAC的平分线,BD⊥AD, ∴BD=DE,AB=AE=12, ∴CE=AC+AE=18+12=30, 又∵M为△ABC的边BC的中点, ∴DM是△BCE的中位线, ∴MD=1/2CE=15. 3.如图 , 在 Rt△ABC 中 ,∠ACB=90°,D 为△ABC 外一点 , 使∠DAC=∠BAC,E 为 BD 的中点 ,∠ABC=60°,求∠ACE 的度数。 解:延长 AD 、 BC 交于F. ∵在△ABC 与△ACF 中, ∠DAC=∠BAC,AC=AC,∠ACB=∠ACF=90°,∴△ABC ≌△ACF(ASA) , ∴BC=FC,∠F=∠ABC=60°, ∴∠CAF=30°,

∵E 为 BD 的 中点, ∴EC ∥ AF , ∴∠ACE=∠ CAF=30°. 方法3倍长法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4.如图,在△ABC 中,∠ABC =90°,BA =BC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F =90°,M 为AF 的中点,求证:CF ME 2 1 . 证明:如图,延长EF 到D ,使DE=EF ,连接AD 、BD ,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 ∴∠BFE=45°,BE ⊥DF , ∴BE 垂直平分DF ,

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

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平面几何中十分重要的定理,它说明中位线的位置与第三边平行,长度是第三边的一半,应用它可解许多几何命题,如: 1.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例1 如图1,AD是△ABC的中线,E为AD的中点,BE交AC于F. 证明:取CF的中点H,连接DH,则DH为△CBF的中位线,EF为△ADH的中位线,故DH=1 2 BF, EF=1 2 DH. 2.证明两线平行 例2 如图2,自△ABC的顶点A向∠B和∠C的平分线作垂线,D、E为垂足.求证DE∥ BC. 证明延长AD、AE交BC与CB的延长线于M、N. 由∠1=∠2,BD⊥AM,可得AD=DM;同理可得AE=EN.故DE为△ANM的中位线. ∴DE∥MN,即DE∥BC 3.证线段相等 例3 如图3,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BD=CE,M、N分别为BE、CD 的中点,直线MN分别交AB、AC于P、Q.求证AP=AQ

证明取BC中点F,连接MF与NF. ∵BM=ME,BF=FC. 同理可得NF∥BD,且 又BD=CE,∴MF=NF,故∠3=∠4, 又∠1=∠4,∠2=∠3, ∴∠1=∠2,故AP=AQ. 4.证两角相等 例4 如图4,在△ABC中,M、N分别在AB、AC上,且BM=CN,D、E分别为MN与BC的中点,AP∥DE交BC于P. 求证:∠BAP=∠CAP. 证明连接BN并取中点Q,连接DQ与EQ,则DQ∥BM,且DQ=1 2 BM,EQ∥CN,且EQ= 1 2 CN, 又BM=CN. ∴DQ=EQ,故∠1=∠2, 又∵∠1=∠BAP,∠2=∠CAP, ∴∠BAP=∠CAP. 5.证比例式 例5 如图5,AD为△ABC的中线,过点C的任一直线与AD、AB分别相交于E与F,求

典中点平行四边形专训5 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方法

典中点平行四边形专训5 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方法 ?名师点金? 三角形的中位线具有两方面的性质: 一是位置上的平行关系,二是数量上的倍分关系.因此,当题目中给出三角形两边的中点时,可以直接 连出中位线;当题目中给出一边的中点时,往往需要找另一边的中点,作出三角形的中位线。 典例剖析:如图,在△ABC 中,BD,CE 分别平分∠ABC,∠ACB,AM ⊥CE 于点M,AN ⊥BD 于点N. 求证:MN=21(AB+AC-BC) 解题秘方:图中不存在中点,但结论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很类似,因此应设法寻找中点,再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要证明MN=2 1(AB+AC-BC),可找以MN 为中位线的三角形,故延长AM 交BC 于点F,延长AN 交BC 于点G,易证明2MN=FG,而FG=BC+FC-BC.又易证明BG=AB,FC=AC,故问题得解。 方法1: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1.如图,点B 为AC 上一点,分别以AB,BC 为边在AC 同侧作等边△ABD 和等边△BCE,点P,M,N 分别为AC,AD,CE 的中点。 (1)求证PM=PN ; (2)求∠MPN 的度数。 方法2:已知角平分线及垂直构造中位线 2.如图,在△ABC 中,点M 为BC 的中点,AD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且AD ⊥BD.若AB=12,AC=18,求DM 的长。

3.如图,在△ABC 中,已知AB=6,AC=10,AD 平分∠BAC,BD ⊥AD 于点D,点E 为BC 的中点,求DE 的长。 方法3:倍长法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4.如图,在△ABC 中,∠ABC=90°,BA=BC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M 为AF 的中点, 求证ME=21CF 方法4:已知两边中点,取第三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5. 如图,在△ABC 中,∠C=90°,CA=CB,E,F 分别为CA,CB 上一点,CE=CF,M,N 分别为AF 、BE 的中点, 求证AE=2MN 方法5:已知一边中点推理得出另一边中点再取第三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6.如图,在△ABC 中,AB=AC,AD ⊥BC 于点D,点P 是AD 的中点,连接BP 并延长交AC 于点N ,求证AN=3 1AC

初中数学几何经典模型范文

初中数学几何经典模型 范文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如图,正方形ABCD DE=2CE,过点C作CF 如图,ABC中,∠如图,在边长为6 ,连接EG,

中,AB=AD,

H G F C B D A E H G F B C A D E 点E 旋转,旋转过程中,线段DE 与线段A B 相交于点P ,射线EF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G ,与射线CA 相交于点Q .若AQ =12,BP =3,则PG =. 【例12】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BD ,点E 、F 分别在AB 、AD 上,且AE =DF .连接 BF 与DE 交于点G ,连接CG 与BD 交于点H ,若CG =1,则BCDG S =四边形. 一线三等角模型【条件】EDF B C DE DF ∠=∠=∠=,且【结论】BDE CFD ? 【例13】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G 分别为AB 、BC 、CD 边上的点,EB =3,GC =4,连接EF 、FG 、GE 恰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则正方形的边长为 . 最短路径模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将军饮马 2、费马点【垂线段最短】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16】如图,矩形ABCD 是一个长为1000米,宽为600米的货场,A 、D 是入 口.现拟在货场内建一个收费站P ,在铁路线BC 段上建一个发货站台H ,设铺设公路l .求l 的最小值. AP 、DP 以及PH 之长度和为【例17】如图,E 、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上两个动点,满足AE =DF ,连接CF 交BD 于G ,连接 BE 交AG 于点H ,若正方形的边 长为2,则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是. 中,4,42AB AD ==,E 是线【例18】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段AB 的中点,F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BEF ?沿直线EF 翻折到'B EF ?,连接'DB ,'DB 最短为 . 《三垂直模型》 课后练习题 【练习1】 问题1: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CD ,点M ,N 分别在AD ,CD 上,∠MBN =12 ∠ABC ,试探究线段MN ,AM ,C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问题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C +∠ADC =180°,点M ,N 分别在 DA ,CD 的延长线上,若∠MBN =12 ∠ABC 仍然成立,请你进一步探究线段MN ,AM ,CN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练习2】已知:如图1,正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过E 点作EF ⊥BD 交BC 于F ,连接DF ,G 为DF 中点,连接EG ,CG .

找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解题(教师)

找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解题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在三角形中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现介绍几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二、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利用此定理可证明线段平行,从而可证明两角相等;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利用此定理可证明两条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 三、应用举例 1、如果已知三角形两边中点,就直接连接构成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E 、F 、G 分别是AD 、BC 、BD 的中点,H 是EF 的中点,试说明线段GH 与线段EF 的位置关系; 简析:在△ABC 中,E 、G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可连接EG ,则 有AB EG 2 1 =;在△BCD 中,G 、F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可 连接GF ,则有CD FG 2 1 =, 而AB=CD ,所以EG FG =,即△ EFG 是等腰三角形,又H 是底边EF 的中点,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可知GH ⊥EF. 2、如果已知三角形一边中点,则可以取另一边的中点连接起来构成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2、如图1所示,在三角形ABC 中,∠B=2∠C ,AD 是三角形的高,点M 是边BC 的中点,求证:DM= 2 1 AB 。 分析:看到结论的表达形式,我们就想到,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理,有这样的特点,因此,我们就可以构造AB 上的中位线,再证明这条中位线与DM 是相等的。 H G F E D C B A

(完整版)初中数学_巧添辅助线__解证几何题

巧添辅助线 解证几何题 [引出问题] 在几何证明或计算问题中,经常需要添加必要的辅助线,它的目的可以 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图形的性质由隐蔽得以显现,从而利用有关性质去解题;二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分散的条件得以集中,从而利用它们的相互关系解题;三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加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线的添加目的与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有关。 一、倍角问题 研究∠α=2∠β或∠β=1 2 ∠α问题通称为倍角问题。倍角问题分两种情形: 1、∠α与∠β在两个三角形中,常作∠α的平分线,得∠1=1 2 ∠α,然后证明∠1=∠β;或把 ∠β翻折,得∠2=2∠β,然后证明∠2=∠α(如图一) 2、 ∠α与∠β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这样的三角形常称为倍角三角形。倍角三角形问题常用构 造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添加辅助线(如图二) [例题解析] 例1:如图1,在△ABC 中,AB=AC,BD ⊥AC 于D 。 求证:∠DBC= 1 2 ∠BAC. 分析:∠DBC 、∠BAC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角∠C ,可利用 三角形内角和来沟通∠DBC 、∠BAC 和∠C 的关系。 证法一:∵在△ABC 中,AB=AC , ∴∠ABC=∠C=12(180°-∠BAC )=90°-12 ∠BAC 。 ∵BD ⊥AC 于D ∴∠BDC=90 ° ∴∠DBC=90° -∠C=90° -(90° - 12∠BAC)= 1 2 ∠BAC 即∠DBC= 1 2 ∠BAC 分析二:∠DBC 、∠BAC 分别在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中,由所证的结论“∠DBC= ?∠BAC ”中含有角的倍、半关系,因此,可以做∠A 的平分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把?∠ A 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把∠DBC 沿BD 翻折构造2∠DBC 求解。 证法二:如图2,作AE ⊥BC 于E ,则∠EAC+∠C=90°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本文就向同学们介绍三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的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或梯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 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与底是平行的(梯形)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 在应用时,要灵活选择结论。 4、梯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的2倍乘高再除以二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用符号表示是L. L=(a+b)÷2 已知中位线长度和高,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 S梯=2Lh÷2=Lh 中位线在关于梯形的各种题型中都是一条得天独厚的辅助线。 二、什么情况下该用中位线 1、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1、小峰身高,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 cm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2、如图3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 的中点,如果AB=6,AC=14,则DE的长为。 3、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模型1】倍长 1、 倍长中线; 2、倍长类中线; 3、中点遇平行延长相交 E D A B C F D A B C E ---------------------------------------------------------------------------------------------------------------------- 【模型2】遇多个中点,构造中位线 1、 直接连接中点; 2、连对角线取中点再相连 【例1】在菱形ABCD 和正三角形BEF 中,∠ABC =60°,G 是DF 的中点,连接GC 、GE . (1)如图1,当点E 在BC 边上时,若AB =10,BF =4,求GE 的长; (2)如图2,当点F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线段GC 、GE 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3)如图3,当点F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2)问中关系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图3 图2图1G F D C G F D C G F D C A B E E B A E B A 中点模型

【例2】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CD上一点,连接DE、EF,且AE=AF,BAF DAE∠ = ∠. (1)求证:CE=CF; (2)若? = ∠120 ABC,点G是线段AF的中点,连接DG,EG.求证:DG上GE. 【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为BC、AD中点,BA交EF延长线于G,CD交EF于H.求证:∠BGE=∠CHE. H G E F A B D C 【模型1】构造轴对称 【模型2】角平分线遇平行构造等腰三角形 ---------------------------------------------------------------------------------------------------------------------- 角平分线模型

C专题-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G E H D A B C N M B A C D G F H N M D A B D A N 专题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方法归纳】中点问题的处理方法较多,构造三角形中位线是常用方法之一. 一、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1.如图,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ABCD 的四边中点,试判断四边形EFGH 的形状并予以证明. 【解析】: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上的点,且AE =BF ,BE 交AF 于M ,CE 交DF 于N ,求证: 1 //2 MN AD . 【解析】:连EF ,证平行四边形ABEF 和平行四边形EFCD ,∴EM =BM ,EN =CN . 3.如图,点是P 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CBD =450,∠ADB =1050,探究EF 与P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解析】:连PE ,证PE =PF ,∠EPF =1200,∴EF 3. 4.如图,点B 为AC 上一点,分别以AB 、BC 为边在AC 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 和等边三角形BCE ,点P 、M 、N 分别为AC 、AD 、CE 的中点. ⑴求证:PM =PN ;⑵求∠MPN 的度数. 【解析】:⑴连AE ,CD ,证PM // 12CD ,PN //1 2 AE ,证△ABE ≌△BDC ,AE =CD ,∴PM =PN . ⑵设PM 交AE 于F ,PN 交CD 于G ,AE 交CD 于H ,由⑴知∠BAE =∠BDC ,∠ADH =∠ABD =600,∠FHG =1200,易证四边形PFHG 为平行四边形,∴∠MPN =1200. 二、利用角平分线+垂直构造中位线 5.如图三角形ABC 中,点M 为BC 的中点,AD 为三角形ABC 的外角平分线,且AD ⊥BD ,若AB =12,AC =18,求MD 的长.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60°;③OE 平分∠AED (2)等腰直角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90°;③OE 平分∠AED (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且∠COD=∠AOB 【结论】:①△OAC ≌△OBD ; ②∠AEB=∠AOB ; ③OE 平分∠AED O A B C D E 图 1 O A B C D E 图 2 O A B C D E 图 1 O A C D E 图 2 O A B C D E O A B C D E 图 1 图 2

二、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CD ∥AB ,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2)特殊情况 【条件】:CD ∥AB ,∠AOB=90°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 ③ ===OA OB OC OD AC BD tan ∠OCD ;④BD ⊥AC ; ⑤连接AD 、BC ,必有22 22CD AB B C AD +=+;⑥BD AC 21 S △BCD ?= 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 【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 【结论】:①CD=CE ;②OD+OE=2OC ;③2△OCE △OCD △DCE OC 2 1 S S S =+= 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 ≌△CEN ②过点C 作CF ⊥OC ,如图3,证明△ODC ≌△FEC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 ;②OE-OD=2OC ; ③2△OCD △OCE OC 21 S S =- O B C O A C D E O B C D E O A C D A O B C D E 图 1 A O B C D E M N 图 2 A O B C D E F 图 3 A O B C D E M N 图 4

1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秘籍》中点模型的构造1(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资料

精品文档 学生姓名上课时间 学生年级 辅导老师 学校 科目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中点模型的构造(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构造斜边中线法)系统有序掌握几何求证思路,掌握何时该用何种方法做辅助线 开场:1.行礼;2.晨读;3.检查作业;4.填写表格 新课导入知识点归纳 1.已知任意三角形(或者其他图形)一边上的中点,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已知任意三角形两边的中点,可以考虑:连接两中点形成中位线; 3.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可以考虑:构造斜边中线; 4.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连接顶点和底边中点利用“三线合一”性质. 做辅助线思路一:倍长中线法 经典例题1:如图所示,在△ABC中,AB=20,AC=12,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课堂训练】 1.如图,已知CB、CD分别是钝△角AEC和锐角△ABC的中线,且AC=AB,给出下列结论: ①AE=2AC;②CE=2CD;③∠ACD=∠BCE;④CB平分∠DCE,则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新 课 内 容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正方形A 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 G=1, BF=2,∠GEF=90°,则GF的长为() A. 2 B. 3 C. 4 D. 5 3.如图,在△ABC中,点D、E为边BC的三等分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BD=DE=EC;②AB+AE>2AD;③AD+AC>2AE;④AB+AC>AD+AE。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在△ABC中,AB>BC,E为BC边的中点,AD为∠BAC的平分线,过E作AD的平行线,交AB于F,交CA的延长线于G,求证:BF=CG. G B A F E D C 5.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F是AD上的一点,连接BE并延长交AC 于点F,AE=EF,求证:AC=BF. A E F B D C 6.如图所示,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外做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ACE,F 为BC边上中点,FA的延长线交DE于点G,求证:①DE=2AF;②FG⊥DE. D G E A B F C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方法1 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1.已知:如图,△ABC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两个正△ABM和△CAN,D、E、F分别是MB,BC,CN的中点,连结DE、FE,求证:DE=EF 证明:连接、, 和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与中 , , , 、、分别是、、的中点, ,, . 方法2利用角平分线+垂直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2.已知点M为△ABC的边BC的中点,AB=12,AC=18,BD⊥AD于D,连DM. (1)如图1,若AD为∠BAC的平分线,求MD的长; (2)如图,若AD为∠BAC的外角平分线,求MD的长.

解:(1)如图,延长BD 交AC 于E , ∵AD 为∠BAC 的平分线,BD ⊥AD , ∴BD=DE ,AB=AE=12, ∴CE=AC-AE=18-12=6, 又∵M 为△ABC 的边BC 的中点, ∴DM 是△BCE 的中位线, ∴MD=1/2CE=3 (2)延长BD 交CA 的延长线于E , ∵AD 为∠BAC 的平分线,BD ⊥AD , ∴BD=DE ,AB=AE=12, ∴CE=AC+AE=18+12=30, 又∵M 为△ABC 的边BC 的中点, ∴DM 是△BCE 的中位线, ∴MD=1/2CE=15. 3.如图 , 在 Rt △ABC 中 ,∠ACB=90°,D 为 △ABC 外一点 , 使 ∠DAC=∠BAC,E 为 BD 的中点 ,∠ABC=60° ,求 ∠ACE 的度数。 解:延长 AD 、 BC 交于F. ∵ 在 △ABC 与 △ACF 中, ∠DAC=∠BAC ,AC=AC ,∠ACB=∠ACF=90° , ∴△ABC ≌ △ACF(ASA) , ∴BC=FC,∠F=∠ABC=60° , ∴∠CAF=30° , ∵E 为 BD 的中点, ∴EC ∥ AF , ∴∠ACE=∠CAF=30°. 方法3倍长法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4.如图,在△ABC 中,∠ABC =90°,BA =BC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F =90°,M 为AF 的中点,求证:CF ME 2 1 . 证明:如图,延长EF 到D ,使DE=EF ,连接AD 、BD ,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

有关中线和中位线问题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暑假专题——有关中点、中位线的问题 二. 教学目标: 1. 利用有关中点定理和中位线定理解题。 2. 灵活运用中点、中位线的性质,巧妙添加辅助线解决几何证明问题。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关中点定理和中位线定理的灵活运用。 难点:巧妙添加辅助线。 四、方法技巧规律总结: 1. 中点类: (1)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点:构造三线合一的基本图形。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作斜边中线的基本图形。 (3)有中线时:加倍中线构造平行四边形的基本图形。 (4)梯形腰的中点:往往连结顶点与一腰的中点并延长,交底的延长线于一点,构成中心对称的两个三角形。 (5)正方形一边有中点:延长构造全等三角形。 2. 中位线类: (1)有中点并求线段的倍数关系时,经常构造三角形中位线来解决。 (2)利用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直接证题或计算。 (3)没有中位线,常构造中位线证题。 【典型例题】 例1. MN为过Rt△ABC的直角顶点A的直线,且BD⊥MN于D,CE⊥MN于E,AB=AC,F为BC中点。 求证:DF=EF。 分析:由F为斜边BC中点,想到连斜边中线AF,则有BF=AF=CF,这样把DF、EF 分别放到△ADF、△CEF(或△DBF与△EAF)中,可考虑证它们全等。 证明:连结AF,则有BF=AF=CF N ∵∠BAC=90°∴∠BAM+∠NAC=90° 又∵BD⊥MN,CE⊥MN ∴∠BAM+∠DBA=90°∠BDA=∠CEA=90° ∴∠DBA=∠NAC ∵AB=AC ∴△DBA≌△EAC(AAS)

∴DB=AE ∵AB=AC,∠BAC=90°F为BC中点 ∴∠ABC=∠FAC=45° ∴∠DBA+∠ABC=∠CAF+∠CAN ∴∠DBF=∠FAE 又∵DB=AE,AF=BF ∴△DBF≌△EAF(SAS)∴DF=EF 点拨:在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中点常连斜边中线 例2. 已知:梯形ABCD中,AB//CD,且BM⊥CM,M是AD的中点,试说明AB+CD=BC。 分析:这是一道证明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关键是将AB、CD转化到一条直线上去,题中有梯形腰的中点,通常通过中心对称的知识将问题转化。 解:延长BM交CD延长线于N点 B A C D N ∵M是AD的中点,AB//CD ∴△ABM与△DNM关于点M成中心对称 ∴AB=DN,MB=MN ∵BM⊥CM ∴CB=CN,CD+ND=BC ∵AB=DN ∴AB+CD=BC 点拨:遇到梯形腰的中点,往往连结顶点与一腰的中点并延长交底的延长线于一点,构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例3. 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Q在CD上,且DQ=QC,P在BC上,且AP=CD+CP。 求证:AQ平分∠DAP。 分析:(1)此题中出现AP=CD+CP,通常想到的方法就是截长补短法,即在PC的延长线上截一条线段等于CD (2)同时此题出现了Q是CD边上的中点,所以也可延长AQ交BC的延长线于E,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证明:延长AQ交BC的延长线于E A D B P C E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CD,AD//BC,DC⊥BC,∠D=90° ∴∠D=∠DCE=90° 又∵∠1=∠2,DQ=CQ ∴△ADQ≌△ECQ(ASA) ∴AD=EC,∠DAQ=∠E ∵AP=PC+CD ∴AP=PC+AD=PC+CE=PE

2中点辅助线.中位线(2014-2015)

2015年中考解决方案 构造中位线 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2014.××.××

知识点一 中点 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 三角形中线的相关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斜边中线判定:若三角性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与中点有关的辅助线 秘籍一:倍长中线 解读:凡是出现中线或类似中线的线段,都可以考虑倍长中线,倍长中线的目的可以旋转等长度的线段,从而达到将条件进行转化的目的。 秘籍二:构造中位线 解读: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另一边中点,或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秘籍三:构造三线合一 自检自查必考点 构造中位线

解读:只要出现等腰三角形,或共顶点等线段,就需要考虑构造三线合一,从而找到突破口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 秘籍四:构造斜边中线 解读:只要出现直角三角形,或直角,则考虑连接斜边中线段,第一可以出现三条等线段,第二可以出现两个等腰三角形,从而转化线段关系。 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 一、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考点说明:①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四边形对角线中点、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或其他线段中点,②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题中有中点,莫忘中位线”.与此很相近的几何思想是“题中有中线,莫忘加倍延”,这两个是常用几何思想,但注意倍长中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构造三角形全等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平移也有类似功效. 【例1】 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且AB BD =,求证:2AC AE =. C E D B A 【练1】如右下图,在ABC ?中,若2B C ∠=∠,AD BC ⊥,E 为BC 边的中点.求证:2AB DE =. E D C B A 中考满分必做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