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73
《金匮要略》学习笔记8——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一、条文分析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13)里急——就是肚子里拘急疼痛。
寒性收引。
悸——血管的跳动,营养不够。
心下悸、就是心跳。
衄——出血。
仲景一般指鼻出血。
阴虚而阳亢。
阳不足固摄无力而衄。
手足烦热——手足心是阴的部位,阴不足而阳亢盛。
主证: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阳气不足)。
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阴血亏虚)。
病机:阳气不足,阴血亏虚。
本方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
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
症虽不同,病本则一,总由中焦虚寒所致。
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
二、方药分析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
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
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
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
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三、与桂枝汤的区别本方是由桂枝加芍药汤,重用饴糖组成,然其理法与桂枝汤有别。
桂枝汤以桂枝为君,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营卫不和证;本方以饴糖为君,意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虚劳里急证。
四、增减变化若中焦寒重者,可加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兼有气滞者,可加木香行气止痛;便溏者,可加白术健脾燥湿止泻;面色萎黄、短气神疲者,可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这几句话啊,就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竟吃好的,养尊处优,他不是体力劳动,所以他是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但内里头却是弱的,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什么,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所以这个问题说的还是蛮好的。
那么由于他太虚,虽然睡觉在卧时,不时的,谁还不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
"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不是的,就是这个人,他不任劳,就是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
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一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这是说血痹证的脉,既微又涩,气虚则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阳气不足就是津液不足,这个微就是津液不足,在《伤寒论》上说嘛,"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
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这就是血液虚。
就是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津液血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
仲景这个诊脉的方法啊,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
诊脉有很多方法,咱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也是候表,事实也是这样,关以下的候里。
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这可以说得外感了,外有表证;关以下就不是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时候多。
他说微涩之脉,现于寸口,就是寸部脉,这是寸口是指的寸部说的,那么这个是表,他的津液血液不足于外。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原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
什么是“劳”,劳症,是因为有痹。
“平人”,就是指正常人。
瘦瘦小小的人,看他的体格那么瘦,摸他的脉怎么会那么大?人好好的看起来都没有病,结果摸他的脉却很数大,这就是劳症。
如脉出现极虚,这也是劳症。
脉大,脉极虚这两种出现在平常人的身上,都是劳症。
脉大,有两种解释,第一个,摸他的寸关尺的脉,手脉,第二个,就是血脉,这是望诊。
当一个病人坐在你的跟前,瘦瘦的,你一看他的手,血管显得很大,我们一般人的血管都是有比例的,但是,他的血管特别的粗大,这也是叫脉大,是劳症。
我们从上面这张图来理解脉大,正常的脉的血容量与脉大的血容量是相等的,但是,脉大是因为血管里面有湿,把血管撑大了,所以,劳症的人,带了两个血液循环系统,他很持重,因为有湿在血管里面,很吃力,只要一动就很累。
脉大代表里面是中空的,所谓劳症的人,稍微劳动一下就感觉很累,所以不能动,一动就累。
稍微做一点事情,必须睡一天,这就是劳症。
劳症的人,平常很正常,胃口也很好,吃了很多食物,然而吃完还是很累,身体还是吃不胖,有劳症的人是不会胖的,这是劳症的人有口福,这是劳症的好处。
现在很流行减肥,都希望自己瘦,如果减肥要成功,就想尽办法把你变成劳症,你就瘦掉了。
脉大就是湿跑到血脉里面去了。
我们前面学过,当湿在皮肤表面的时候,用麻黄加术汤,当湿在肌肉里面的时候,用麻黄薏甘汤,当湿到了血脉的外面的时候,用防已黄芪汤,当湿进入到血脉里面的时候,这是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东西。
治疗劳症,我们就要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就可以把血脉里面的湿排出来。
在临床上,风湿的病人,吃了桂枝芍药知母汤以后,血管会一直收小。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一一一)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的治疗附方炙甘草汤第三节附方(一)气血不足心络不畅虚劳这是气血不足心脏的小血管不畅的这种虚劳[原文]《千金翼》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桂枝、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参、阿胶(各二两)、大枣(三十枚)、生地黄(一斤)。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三升,日三服。
炙甘草汤有好多,这《金匮要略》里提到的是《千金翼》,其实在《外台》和《伤寒论》里也有炙甘草汤这个方子。
炙甘草汤是治疗虚劳不足,也就是说,首先是一个虚劳病,症状是汗出而有胸闷,在临床上见到最多的就是心脏病,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胸闷,同时又伴有汗出。
大家看到的各种原因的,包括心律失常,心律衰竭,还有心梗的都会见到一边胸闷,一边汗出。
“脉结”就是说脉不是很规律的,跳着跳着就不跳了,还有一个就是“脉结代”还有一个代脉,代脉就是有规律的间隙叫代脉,没有规律的就是结脉。
“悸”指的就是心悸,也就是有心慌的感觉。
“行动如常”这里不是说跑步或者干什么正常,是指的四肢活动没有任何障碍,因为心脏病的人,四肢不受影响。
因为患者是心脏病,所以,“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也就是说这种病人活不过一百天,如果是危急的可能十一天则死。
也就是急性的,心肌,微循环供血障碍导致心律失常引起的室颤卒死。
炙甘草汤的组成,一共有九味药,炙甘草用四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克,我们在临床上很少用到这个量,但是,确实要用到这么多疗效才好,少了,根本不起作用。
桂枝和生姜三两,相当于现在的四十五克,麦门冬半升,估计与现在的三五十克也差不多,这个麻仁半升,应该比麦冬要轻一些,估计也要三十克左右;人参和阿胶各二两,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克,但是,这两样都太贵,危重病人还是要用,再贵也不贵,总比上起博器要便宜多了,而且,那个起博器安上去还得一直吃药;大枣用三十枚,这个三十枚的量,按十克算的话就是三百克,按五克算的话也有一百五十克,所以,这个量一定要用足,更重要的是,最后还有一个生地黄一斤,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二百五十克,这是生的,但是,晒干以后,估计也是有一百克,这个量也是很大的。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九)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机,贫血虚劳(四)津血不足虚劳3 (失血性虚劳)【原文】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脉弦而长大,脉体也比较粗,“弦则为减”减就是不足的意思,“大则为芤”“芤”就是那个葱管,说脉大,如按葱管的那种感觉,“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这就是说的阳气不足。
象这种表达,在金匮里面见到好多这样的表达,我们也不用去细究,但是,他首先告诉我们是一个虚,一个是寒,这个我们理解就可以了,至于那个脉弦则为减,到底是不是这样,也不用去深究了。
“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就是虚加上寒这叫相搏,也就是说,这个弦大的脉又叫革脉。
革脉就是弦大中空。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如果是女人见了这种弦大中空的革脉,往往是流产了或者是崩漏了,也就是月经出血不止。
如果是男子见了这种弦大中空的脉,往往是失血过多或者是遗精比较厉害。
这条主要就是讲的失血,半产,漏下,亡血,失精。
失血以后,脉出现弦而大。
如果说你没有足够的临床,你可能不觉得失血了怎么会脉还会弦大。
【要点延伸】1、脉弦而大,就是元阳失去温养与固敛而浮越。
如同少阴病中的脉暴出,厥阴病中的除中,均是阳气处于消亡的病危之象。
2、“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脉弦为阴寒伤阳,脉大为内虚中空(芤)。
3、“虚寒相搏此名为革”:革脉=脉弦大中空。
4、妇人则半产漏下;女性多由流产、崩漏不止所引起。
5、男子则亡血失精:男性多由失血、失精所致。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的启示:①革脉多见于成年男女;②革脉多由失血导致;③低血细胞高血容量时血液的韧性降低可能是革脉的形成机制,④革脉或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脉硬化。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一)A型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30 分)1.大黄蟅虫丸治疗虚劳干血的作用是()A.祛瘀兼补虚B.峻逐瘀血C.补虚扶正D.补虚兼祛瘀E.化痰消瘀2.仲景对虚劳病阴阳两虚的复杂病证,治疗重点是()A.补脾胃,建中气B.温肾阳,固根本C.滋肾阴,填精髓D.补脾气,祛邪气E.气血双补,阴阳兼顾3.《金匮要略》条文中用肾气丸治疗的疾病共有几种()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E.六种4.仲景对虚劳病的治疗大法是()A.益气养血B.滋补肝肾C.补益脾肾D.补益脾肺E.益气养阴5.虚劳所致的发黄,为何“小便自利”? ()A.病因与湿无关B.肾阳虚D.肾气虚,气化无力E.肾阴阳两虚6.体现缓中补虚治法的方剂是()A.薯蓣丸B.小建中汤C.大黄蟅虫丸D.黄芪建中汤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7.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治疗虚劳病最重视哪些脏腑()A.心、肝B.脾、肾C.脾、胃D.肝、肾E.五脏六腑皆相关8.酸枣仁汤中含有的药物是()A. 茯苓桂枝B.川芎知母C.芍药甘草D.杏仁石膏E.厚朴大黄9.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小建中汤证、黄芪建中汤证的共同病机是()A.气虚B.血虚C.阴虚D.阳虚E.阴阳两虚10.虚劳虚烦不得眠,治宜()A.栀子豉汤C.百合地黄汤D.甘麦大枣汤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11.虚劳干血的症状有()A.梦失精B.腹中痛C.肌肤不仁D.半身不遂E.肌肤甲错,两目黯黑12.体现缓中补虚治法的方剂是()A.薯蓣丸B.小建中汤C.大黄蟅虫丸D.黄芪建中汤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13.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没有的药物是()A.芍药B.生姜C.黄芪D. 甘草E.桂枝14.仲景对虚劳的治疗大法是()A.益气养血B.滋补肝肾C.补益脾肾D.补益脾肺E.益气养阴15.仲景治疗虚劳干血,以什么方剂为主()A.桂枝茯苓丸B.当归芍药散C.鳖甲煎丸D.大黄蛰虫丸E.下瘀血汤16.《血痹虚劳病》篇中,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的用方是()A.薯蓣丸B.大黄蛰虫丸C.八味肾气丸D. 黄芪建中汤E.薯蓣丸17.某女,57岁,八年高血糖病史,手足麻木一月余,诊见:口渴喜饮但量不多,疲乏,手足麻木,时有刺痛,下肢发凉,舌淡红,苔薄黄少津,脉缓细。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机,表现和治疗第二节虚劳一、虚劳的临床表现(一)、虚劳的两类脉象【原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什么是虚劳?气血阴阳具不足就是虚劳。
引起虚劳的原因很多,其中还有一类的就是气血阴阳都足,但表现出来的是虚的现象,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血痹。
虚劳的内容是最多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虚劳的临床表现。
我们人标题就知道了,虚劳讲了两类脉象,我们上一节讲的血痹,基本上就是一个微弱的脉。
“夫男子平人”平人,就是平常人,看上去没有病的人。
“脉大为劳”如果摸上去感觉到那个脉洪大,很有力,脉体很大,这是虚劳。
“极虚亦为劳”如果摸上去脉很微弱,这也是虚劳。
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是否感觉有的难理解,脉微弱是虚劳这好理解,脉洪大,这也是虚劳,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这个人的健康是在一个区间范围内,打个比方,一个人平躺在一张桌上为健康,如果人从头这侧掉下桌子,这是虚,如果人从脚这一侧掉下桌子,也是虚,也就是两个极端,一个累死,一个闲死。
久卧伤气,就是脉弱的这一类。
运动过度的也把气血津液耗竭了,这个脉就有可能是洪大的。
张仲景把这个虚劳的脉象放在这里,就是告诉我们,不要以为脉弱才是虚劳,脉大就没有虚劳,这是两类。
这就是两个极端。
【要点延伸】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的启发: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等正气不得耗伤过度,耗伤过度即为劳病。
阴血耗伤则见脉大,阳气津液耗伤则见脉微弱。
这就是看伤的是阳还是伤的是阴。
我们在临床上,这两类病非常常见。
严重贫血的病人的脉都是大的,还数甚至还紧。
那对于另一类病人来讲,脉就是细弱的,如血容量不足,休克的病人,严重营养不良,纳呆,这类就是阳气虚弱加上津液不足,就是一微弱的脉象。
所以,通过脉大脉细,就可以判断出是阴血耗伤还是阳气津液不足,一个脉就可以把它断定了。
【胡希恕《伤寒杂病论精要版》第十六章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十六章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一、血痹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讲解:血痹,即相当于知觉神经麻痹,本条论此病发作原因。
尊荣之人,养尊处优,很少从事体力运动,外表丰腴,但内里却弱,稍稍活动辄疲劳汗出,睡眠翻身盖被之时,极微弱之风皆可使之血痹。
其脉微涩,津液少则微,血不足则涩,寸口即寸部以候表,言津血不足于表,表虚风邪内客,但邪不甚重,故关上小紧,即风邪将血行痹阻,故名血痹。
宜以针法引阳气布表,表和不虚,风邪得散,则紧去脉和。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一方有人参)讲解:本条承接上文言血痹证治。
血痹,浮沉俱微,其微在寸关,即上条所指津血不足于表,尺以候里,风寒入里则尺中紧,邪不甚则小紧。
表虚风寒入里则外见身体麻木不仁,如风痹状,但风痹除身体麻木,更兼疼痛,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本方为桂枝汤去甘草而加黄芪,桂枝汤解肌疏风,去甘缓之甘草而欲其速效,阳气尽快出表。
黄芪甘温健胃补中,胃健则津液精气充于外,多用于津液不足于外的情况,以滋养皮表,其病可除。
此方作用与上文“针引阳气”类似。
二、虚劳1.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讲解:一般男子无疾病,脉大为有外而无内,豁大中空之脉,与芤脉相似,主血虚,或脉极虚按之全然无力,亦主血虚,为虚劳病,虽看似平人,实则危机四伏。
2.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讲解:男子面色苍白而无光泽,或因亡血津液血液俱虚,不荣于面则面色枯槁苍白,不能布津则口舌干燥。
气虚则喘,血虚则悸,脉浮亦为浮大中空之浮,皆是虚劳之象。
【《金匮发微》曹颖甫】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问曰:血痹之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腠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嫱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
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初得之状仲师初无明文,但云尊荣之人骨弱,肌腠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事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自来注家,多未明了。
予特快其隐情而发之大约与虚痨失精家病,原相伯仲耳,夫所谓尊荣之人者。
美人充下,陈左雍,而右抱,卧必宴起,纳杀不多,静坐终日,动时愫少,脾阳先已不振(腑肉乏吸收作用)肌肉难盛,腠理实虚,加以肉甓,既多,精气遂削,精髓空虚,骨乃荏弱,有受外邪,固已不能任事,况又入房汗出,全身动摇,微风袭之,血受风遏,阳气不达,阴会遂凝,此风不受于肩井,即受于风池,风府,以其背在上也,故知其臂必麻木,背必疼痛,平时脉本微浃,而关上独见小紧者,正以痹在上部不及中下也,此病在草野之夫,不足为患,独纨绔少年,气体素弱,因而成痹,故但需针炙所病之穴,俾血从内动,即风从外解,而运费去脉和矣,玩则愈二字,此意自见,丁甘仁云,五之门诊,所以多,多用轻药者,彼固未有重病也,亦此意也,近有富人金姓,多姬侍,时发病,无锡华宗海钱即愈,后宗海难上海,求诊于宁波平亦如之,倘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关,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以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日合,日三服病至气血两虚,与上节本原柔脆,正虚病轻者,固自不同,寸口关上脉微,尺中小紧,阴血不充阳气,寒之脉证也。
气血不通,故身体不仁,如风痹状,甚则两足痿弱或更因阳气闭塞不濡分肉,麻木不知通处,此证治法,以宜达脾阳俾风邪从肌肉外泄为主,故用解肌去风之桂枝汤,去甘草而用黄芪者,正以补里阴之虚,而达之表也,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
阴虚生内热,阳气外张,故脉大,阳衰生里寒,阴血不通,故脉极虚,脉大则发热,脉极虚则恶习寒,病情详后文药不实,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之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九)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劳症的人常常就会有上面原文里说的这些现象,常常有流鼻血,这都虚劳的现象。
这里提出劳症特有的几种症状,张仲景将这些分类出来。
男子如有“脉虚沉弦”,虚脉就是你摸到脉的时候有一点点脉,稍微重按又没有了,就叫做虚脉。
或者是脉很沉,要摸到骨边才有,重按又没有了。
或是摸到脉细细一根,其状如弦,这也是虚脉。
也就是说虚、沉、弦三种脉,都代表里面气血两虚了。
第一个情形是,病人并没有寒热现象。
你问他:会不会冷啊?会不会热?他说:也没有冷,也没有热。
“短气里急”就是病人有时候走动一下就会呼吸很难过,然后肚子常常胀痛。
“小便不利”小便次数多,量很少。
这都是湿盛的人,内经的观念,认为脾主少腹,所以,我们人体的腹部是脾脏在管,当肝有问题的时候,肝木会克到脾土,这时肚子就开始胀,腹水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当肝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去先实脾,可以把水排掉。
中医还认为,脾主湿,身体上的湿是脾脏在管,当湿很盛的时候,就会累积到少腹里面,对膀胱就会造成负担,所以,就小便不利。
那么,我们治湿的方法,就是利小便。
“面色白”苍白的气色。
常常头会昏眩。
还有“兼衄”就是时常会流鼻血。
脸色白的话,代表脾脏功能有问题,因为我们脸上的气色是从脾胃功能来的,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流鼻血,是肝本身有问题。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表示此人的肝心脾肺肾五脏都虚掉了,可是你看他时又好像都很正常,但却是五脏同时都虚掉了,这就是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原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髮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这里说“男子脉浮弱”浮脉代表气脉,脉浮起来时表示气上浮,就是意味病人的表虚掉了。
涩脉代表血不足,也代表病人的精血不够,代表里虚掉了。
有这种现象的病人一定不会生子,因为“精气清冷”。
这里说男子没有子,那么这种现象对于女人来说,不容易怀孕或者怀孕了也容易流产。
也就是说劳症的男人不容易生小孩,为什么不容易生小孩,因为精冷肯定不能让女人受孕,劳症的女人也不容易怀孕。
劳症的病人都是虚寒的症状,而我们中药里有处方可治。
“夫失精家”就是男人遗精,遗尿也是属于遗精的一种,所以如果十七、八岁的小孩居然面色薄白,这就是他在刚开始发育的期间,生理的反应造成晚上睡觉时他会梦遗。
如果只是偶而遗个一、两次是很正常的,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满则溢。
但是如果很严重时,人就会虚掉,此时可见他脸上的气色整个是薄白的,精神萎靡不振。
女人晚上睡觉,全身流汗,盗汗,如果肥胖的人,流汗流很多,那是阳明热证。
如果是很瘦弱,也很虚弱,疲劳,脸色又很苍白,晚上盗汗很严重,这也是属于失精家。
所以,失精家的定义,千万不要锁定说是男人遗精很厉害才叫失精家。
男子遗精有几种,第一种是做梦与女子梦交而遗精,这是最浅的一种,第二种就是不做梦都遗精,第三种,人要清醒的时候,白天都要遗精,这就是最严重的一种了。
这些都是属于桂枝龙骨牡蛎汤。
“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
为什么会少腹弦急,少腹弦急,与后面的桂附八味丸是一样,都有同样的症状,足厥阴肝经经过阴囊的地方,当少腹弦急的时候,筋很急,会拉痛得很厉害,这就是肝虚掉了。
当肝经虚掉以后,少腹弦急。
男人会感觉阴囊拉痛很厉害,女人会感觉到阴道抽筋很痛,这些都是属于少腹弦急。
这些统统都可以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七)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
机,贫血虚劳
(二)、津血不足虚劳1 (急性贫血虛劳)
【原文】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津血不足的虚劳在临床上常见的就是急性贫血,短时间内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血,这一类虚劳的表现是什么呢?我们看看原文:“男子面色薄者”这个面色薄可不是我们生活中说的脸皮薄,张仲景是说,男人看上去,脸色的气色是淡的,淡,主要就是指的血色,也就是血色不够才会淡。
所谓的面色薄,就是说面色不够红润,看上去发白。
“主渴及亡血是口渴”这是津伤初期以及失血过多(亡血)的主要表现。
如果你是见到过这种失血过多的人,你会看到他的表现,一个是脸色是苍白的,再一个,出血以后,血容量不足,血补不上去,但是可以补血容量,这个时候这个病人会口渴,要水喝。
所以,这一类急性贫血虚劳的的病人血不足,面色苍白,口渴还伴随有出血,而且还有卒喘悸,卒,就是突然的意思,喘,在这里是指呼吸急促,呼吸是快的,悸,就是心跳是加快的,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呼吸急促和心律加快。
脉是浮的,比正常的脉摸上去还要大,也就是有一种反射性的。
因为我们人都是很智能的,失血以后,为了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其他的这些血管就会收缩,所以,脸部的皮肤颜色就偏黄或者是偏白。
脉大,看起来血容量好象是更充足了,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调节,这就是由于亡血导致的里虚。
急性的贫血(亡血)就是这个特点。
【要点延伸】
脉浮,以前我们一提到脉浮,就说是外感,其实不一定。
实际上脉浮是和脉大为劳是同一个意思,只是说,还没有达到更大,也就是经原来大一些。
以上说的这一些症状,多见于现代的急性失血性贫血。
这是虚劳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