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格式:pdf
- 大小:94.49 KB
- 文档页数:5
第六篇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原文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原文1,张仲景的学生问张仲景说:“血痹病从何得之?”。
血痹这个病症,到我们现在临床当中,确实是经常碰到的一类病。
我们看看张仲景说的症状是哪一类人?他说:“夫尊荣人”,在以前来说就是地主,比较有钱的王侯之类,有一定权利、有金钱的人。
那些人养尊处优,容易“骨弱肌肤盛”,这些就是白白胖胖的、最好的人了。
“重因疲劳汗出”,我在临床当中看到这一类人,血痹的人其实就是血不足的那一类人,跟阴没关系,是血的关系。
最简单说一句,现在更精确的说,就是血小板、红细胞不足的情况。
血小板不足的贫血病人容易手痹脚痹,不是这里痹就是那里痹。
还有如果严重一点的,很多同学在临床当中都知道的,刷牙的时候容易出血。
刷牙如果有出血的,就是身体已经警告你了,这个是血不足的一个表现,在医院叫贫血,在中医叫血虚。
这样的一个情况要留意。
还有小便潜血,小便方面有红色的、见血的,还有那个大便黑的,这个都是微细血管、内出血的一个症状。
其实出现这样的症,后面的原因就是血虚,要留意。
但是那一类人津液方面是够的,所以那些人看起来都是白白胖胖的。
我们以前研究相学的人就说,找老婆不要喜欢林黛玉那样纤纤弱弱的、白白净净的女孩子,因为血虚的女孩子容易白白净净的,不化妆都白白净净的,看起来很漂亮,但是手冷、脚冷、嘴唇白白、经痛,如果严重的还会出现刷牙有血。
还有一个情况,她那些都是下焦属寒的,也有宫寒症的那一类的,所以一定要注意。
如果有这样症状的情况,一定要调理过来才好的,要不然以后成家了,后面的问题就跟着来了。
出现宫寒的病人,如果严重的话就会影响生育能力。
宫寒、命门都是在下焦的,如果那个部位过寒的话,生育能力都会受影响的。
所以现在,特别是我们广州那边,因为现在夏天吃冷饮的机会太多了,所以很多年轻人出现结婚多年都没有小孩子,这个就是这一类的体质比较多的病人。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这几句话啊,就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竟吃好的,养尊处优,他不是体力劳动,所以他是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但内里头却是弱的,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什么,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所以这个问题说的还是蛮好的。
那么由于他太虚,虽然睡觉在卧时,不时的,谁还不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
"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不是的,就是这个人,他不任劳,就是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
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一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这是说血痹证的脉,既微又涩,气虚则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阳气不足就是津液不足,这个微就是津液不足,在《伤寒论》上说嘛,"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
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这就是血液虚。
就是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津液血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
仲景这个诊脉的方法啊,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
诊脉有很多方法,咱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也是候表,事实也是这样,关以下的候里。
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这可以说得外感了,外有表证;关以下就不是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时候多。
他说微涩之脉,现于寸口,就是寸部脉,这是寸口是指的寸部说的,那么这个是表,他的津液血液不足于外。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朗诵解读】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每周两期《伤寒诵读》,用一年时间和大家完成了伤寒记诵。
今年,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也是每周两期,我们一起记诵《金匮要略》。
第六篇: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灵兰·用耳朵学中医》白云出岫诵读•正文: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天雄散方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二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原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
什么是“劳”,劳症,是因为有痹。
“平人”,就是指正常人。
瘦瘦小小的人,看他的体格那么瘦,摸他的脉怎么会那么大?人好好的看起来都没有病,结果摸他的脉却很数大,这就是劳症。
如脉出现极虚,这也是劳症。
脉大,脉极虚这两种出现在平常人的身上,都是劳症。
脉大,有两种解释,第一个,摸他的寸关尺的脉,手脉,第二个,就是血脉,这是望诊。
当一个病人坐在你的跟前,瘦瘦的,你一看他的手,血管显得很大,我们一般人的血管都是有比例的,但是,他的血管特别的粗大,这也是叫脉大,是劳症。
我们从上面这张图来理解脉大,正常的脉的血容量与脉大的血容量是相等的,但是,脉大是因为血管里面有湿,把血管撑大了,所以,劳症的人,带了两个血液循环系统,他很持重,因为有湿在血管里面,很吃力,只要一动就很累。
脉大代表里面是中空的,所谓劳症的人,稍微劳动一下就感觉很累,所以不能动,一动就累。
稍微做一点事情,必须睡一天,这就是劳症。
劳症的人,平常很正常,胃口也很好,吃了很多食物,然而吃完还是很累,身体还是吃不胖,有劳症的人是不会胖的,这是劳症的人有口福,这是劳症的好处。
现在很流行减肥,都希望自己瘦,如果减肥要成功,就想尽办法把你变成劳症,你就瘦掉了。
脉大就是湿跑到血脉里面去了。
我们前面学过,当湿在皮肤表面的时候,用麻黄加术汤,当湿在肌肉里面的时候,用麻黄薏甘汤,当湿到了血脉的外面的时候,用防已黄芪汤,当湿进入到血脉里面的时候,这是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东西。
治疗劳症,我们就要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就可以把血脉里面的湿排出来。
在临床上,风湿的病人,吃了桂枝芍药知母汤以后,血管会一直收小。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一)A型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30 分)1.大黄蟅虫丸治疗虚劳干血的作用是()A.祛瘀兼补虚B.峻逐瘀血C.补虚扶正D.补虚兼祛瘀E.化痰消瘀2.仲景对虚劳病阴阳两虚的复杂病证,治疗重点是()A.补脾胃,建中气B.温肾阳,固根本C.滋肾阴,填精髓D.补脾气,祛邪气E.气血双补,阴阳兼顾3.《金匮要略》条文中用肾气丸治疗的疾病共有几种()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E.六种4.仲景对虚劳病的治疗大法是()A.益气养血B.滋补肝肾C.补益脾肾D.补益脾肺E.益气养阴5.虚劳所致的发黄,为何“小便自利”? ()A.病因与湿无关B.肾阳虚D.肾气虚,气化无力E.肾阴阳两虚6.体现缓中补虚治法的方剂是()A.薯蓣丸B.小建中汤C.大黄蟅虫丸D.黄芪建中汤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7.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治疗虚劳病最重视哪些脏腑()A.心、肝B.脾、肾C.脾、胃D.肝、肾E.五脏六腑皆相关8.酸枣仁汤中含有的药物是()A. 茯苓桂枝B.川芎知母C.芍药甘草D.杏仁石膏E.厚朴大黄9.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小建中汤证、黄芪建中汤证的共同病机是()A.气虚B.血虚C.阴虚D.阳虚E.阴阳两虚10.虚劳虚烦不得眠,治宜()A.栀子豉汤C.百合地黄汤D.甘麦大枣汤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11.虚劳干血的症状有()A.梦失精B.腹中痛C.肌肤不仁D.半身不遂E.肌肤甲错,两目黯黑12.体现缓中补虚治法的方剂是()A.薯蓣丸B.小建中汤C.大黄蟅虫丸D.黄芪建中汤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13.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没有的药物是()A.芍药B.生姜C.黄芪D. 甘草E.桂枝14.仲景对虚劳的治疗大法是()A.益气养血B.滋补肝肾C.补益脾肾D.补益脾肺E.益气养阴15.仲景治疗虚劳干血,以什么方剂为主()A.桂枝茯苓丸B.当归芍药散C.鳖甲煎丸D.大黄蛰虫丸E.下瘀血汤16.《血痹虚劳病》篇中,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的用方是()A.薯蓣丸B.大黄蛰虫丸C.八味肾气丸D. 黄芪建中汤E.薯蓣丸17.某女,57岁,八年高血糖病史,手足麻木一月余,诊见:口渴喜饮但量不多,疲乏,手足麻木,时有刺痛,下肢发凉,舌淡红,苔薄黄少津,脉缓细。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志苦)骨弱,肌肤盛(骨弱不耐劳,肌肤盛则气不固),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风血相搏是为血痹)但以脉自微(阳不足)涩(阴之多阻,邪入之处),在寸口(阳),关上(胃)小紧,(紧为邪征,阳伤,邪阻其阴,必得气通,血方可循其度)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吃很丰盛的食物,身体比较胖,骨头很小,再加上疲劳汗出。
跟女人发生很多性行为,就是麻木(麻是气虚,木是血虚)。
历节气伤故疼痛,血痹伤血故麻木。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阳)关上(胃)微,尺(阴)中小紧,(邪自营卫而入,邪搏于阴而不去,故紧又见于尺中)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阴阳形气不足,调以甘药,和营之滞,助卫之行)。
桂枝汤把灸甘草拿掉,变成黄芪就好啦,这里不用甘草,用黄芪,只要患者皮肤出现麻木不仁时,大家都可想到要用黄芪,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来源就是这样,重用生姜。
关脉指的是胃脉,那胃脉比较微弱时,代表说胃里比较寒湿,水份比较多,所以生姜加重。
血痹之脉浮沉,寸口关上尺中俱微(虚)俱涩(滞)俱小紧(邪),不知痛痒。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麻木不仁黄芪三钱芍药三钱桂枝三钱生姜六片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碗,煮取二碗,温服大半碗,日三服。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七情色欲过度,内损肾精),脉极虚(饥饱劳役过度,内损脾气)亦为劳。
体格很瘦,血管凸出来很大,为劳,脉极虚也为劳,两种都是劳证,手上的血管怎么绷那么大,血管特别的粗大这就是脉大,就是劳证,人瘦瘦的人血管那么大,劳证的人,不能动,动一下就要休息一天。
血管里的血量还是一样,并没少掉,湿在里占到血管一半时,把这个血管撑大了,他一个人,但带了两个血液循环系统,不管怎么吃,就是吃不胖,这是他唯一的好处,这个湿跑到血脉里去了,湿到了血脉的外面时用防己黄芪汤;湿到了血脉里时桂枝芍药知母汤,可把血脉里的湿排出来,血管就一直收缩小。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九)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劳症的人常常就会有上面原文里说的这些现象,常常有流鼻血,这都虚劳的现象。
这里提出劳症特有的几种症状,张仲景将这些分类出来。
男子如有“脉虚沉弦”,虚脉就是你摸到脉的时候有一点点脉,稍微重按又没有了,就叫做虚脉。
或者是脉很沉,要摸到骨边才有,重按又没有了。
或是摸到脉细细一根,其状如弦,这也是虚脉。
也就是说虚、沉、弦三种脉,都代表里面气血两虚了。
第一个情形是,病人并没有寒热现象。
你问他:会不会冷啊?会不会热?他说:也没有冷,也没有热。
“短气里急”就是病人有时候走动一下就会呼吸很难过,然后肚子常常胀痛。
“小便不利”小便次数多,量很少。
这都是湿盛的人,内经的观念,认为脾主少腹,所以,我们人体的腹部是脾脏在管,当肝有问题的时候,肝木会克到脾土,这时肚子就开始胀,腹水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当肝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去先实脾,可以把水排掉。
中医还认为,脾主湿,身体上的湿是脾脏在管,当湿很盛的时候,就会累积到少腹里面,对膀胱就会造成负担,所以,就小便不利。
那么,我们治湿的方法,就是利小便。
“面色白”苍白的气色。
常常头会昏眩。
还有“兼衄”就是时常会流鼻血。
脸色白的话,代表脾脏功能有问题,因为我们脸上的气色是从脾胃功能来的,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流鼻血,是肝本身有问题。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表示此人的肝心脾肺肾五脏都虚掉了,可是你看他时又好像都很正常,但却是五脏同时都虚掉了,这就是劳症。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七)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
机,贫血虚劳
(二)、津血不足虚劳1 (急性贫血虛劳)
【原文】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津血不足的虚劳在临床上常见的就是急性贫血,短时间内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血,这一类虚劳的表现是什么呢?我们看看原文:“男子面色薄者”这个面色薄可不是我们生活中说的脸皮薄,张仲景是说,男人看上去,脸色的气色是淡的,淡,主要就是指的血色,也就是血色不够才会淡。
所谓的面色薄,就是说面色不够红润,看上去发白。
“主渴及亡血是口渴”这是津伤初期以及失血过多(亡血)的主要表现。
如果你是见到过这种失血过多的人,你会看到他的表现,一个是脸色是苍白的,再一个,出血以后,血容量不足,血补不上去,但是可以补血容量,这个时候这个病人会口渴,要水喝。
所以,这一类急性贫血虚劳的的病人血不足,面色苍白,口渴还伴随有出血,而且还有卒喘悸,卒,就是突然的意思,喘,在这里是指呼吸急促,呼吸是快的,悸,就是心跳是加快的,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呼吸急促和心律加快。
脉是浮的,比正常的脉摸上去还要大,也就是有一种反射性的。
因为我们人都是很智能的,失血以后,为了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其他的这些血管就会收缩,所以,脸部的皮肤颜色就偏黄或者是偏白。
脉大,看起来血容量好象是更充足了,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调节,这就是由于亡血导致的里虚。
急性的贫血(亡血)就是这个特点。
【要点延伸】
脉浮,以前我们一提到脉浮,就说是外感,其实不一定。
实际上脉浮是和脉大为劳是同一个意思,只是说,还没有达到更大,也就是经原来大一些。
以上说的这一些症状,多见于现代的急性失血性贫血。
这是虚劳的一类。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八)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亡血”,面色薄就是脸色很苍白,脸色苍白是因为津血亏损得厉害,亡血很厉害的人会出现口渴,因为人有一个自救功能,血少了,希望喝水去增加血容量。
“卒喘悸”,这个'卒’就是猝然之间,发生气喘短气,心悸动,“脉浮者”就代表里虚,这是一种望诊。
这是劳症的一种。
而虚的人为什么会渴呢?因为里阴虚掉了以后阳会更盛,有一些病人就是又虚又热,而实际上这个热是因为阴虚而来的虚热,不是实热。
实热的话我们就要用白虎汤或是承气汤来攻,主渴的虚热是不一样的,没有东西你怎么去攻?这个时候病人产生的虚热还是有很高的温度,一样会把津液蒸发掉的,所以病人会口渴。
遇到这种情形时,我们补虚的药要开,去热的药也要开,如果只开了去实热的药,结果大承气汤下去后,热是去掉了,但是虚会更盛,所以虚症是绝对不可以用攻法。
如果病人是实热,就是实而且壮热,结果你开成去虚热的药,如开了补药下去,于是实会更实,中医学就是要会看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也就只是这样辨症而已。
突然发生“喘悸”就是病人突发喘的时候,就表示是气不足。
为什么会如此呢?当人体里虚掉的时候,肠胃功能一定不好,脾土就不能生金,肺里面的津液都是靠胰脏、脾脏来供应,脾脏吸收了营养再交给肺,当脾脏功能有问题时,病人就会卒喘,所以是气不足,才造成这样子。
悸,中医又叫做“血虚”,所以一个是气虚,一个是血虚。
有动悸的症状就是心脏的力量不够,才会产生动悸,中医叫做血虚。
“脉浮”因为脉的外面就是气,你摸到是气脉,没有摸到血脉,阳就是气,血就是阴,血不够了,阳就浮上来,于是就会摸到脉很大很浮,实际上病人是血虚掉了。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二)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
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你遇到一位正常的男人,一切都好好的,能吃,能喝,能拉,能睡,什么都正常。
但是你摸他的脉时是虚弱细微的,而且还经常盗汗,这也是属于失精家。
也可以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平常看起来正常的人,摸他的脉重按就没有,那么虚、那么弱。
不仔细找还找不到,就代表此人的气虚掉了。
气一但虚掉,表就不固,不该流汗时却会流汗出来,就是“喜盗汗也”,身体在很虚弱的状况之下才会有盗汗。
人到了五六十岁,脉大,有那个五十肩,或者是背痛,或者是脊椎骨督脉的问题,还有说肚子里面有肠鸣,马刀夹瘿,这是淋巴瘤,甲状腺肿瘤,这都是属于瘿瘤,都是因为劳病而得,都可以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牡蛎,就是钙,牡蛎是咸味的,咸能软坚,龙骨和牡蛎不太一样,龙骨是潜阳用的,当阳浮在外面的时候,我们用龙骨把阳内敛起来。
攻坚的时候,我们用牡蛎。
牡蛎是一味非常好用的药。
所谓盗汗的定义就是说,有时候醒到都会盗汗。
你运动跑步后会流汗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坐着不动都会流汗,就是盗汗,有的人晚上睡觉时都会出一身汗。
当然如果你作梦梦到有人追杀你,于是出一身冷汗,这没什么问题。
如果没事而早上起来的时候床上都是湿的,就是严重的盗汗,这已经是代表气血两虚了,这个时候照样可以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不是只有用在失精家。
中医的观念认为我们身体的津液、精、血这三样是同源的,所以可以用同样的治法来治。
所以遇到盗汗很严重的人,我们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也一样可以将他治好。
【原文】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我们看到这一些症状,就知道是里寒了,。
这个条辨放在这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时间久远,有可能是传抄错误。
也就是倪海厦老师常说的一句,可能是竹简脱了,弟子过门坎的时候不小心,门坎高了,摔了一跤,竹简摔脱了,捡回来拼凑在这里。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血痹病如何辨证论治。
血痹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血行凝滞,痹于肌肤。
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或轻微疼痛为主症。
血痹轻证仅见肌肤轻微麻木不仁,治以针刺引动阳气。
重者除肌肤麻木不仁外,甚则可见轻微疼痛,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和营行痹。
2.酸枣仁汤证与《伤寒论》栀子豉汤证均有“虚烦不得眠”,如何区别对待?
酸枣仁汤证由肝阴不足,虚热内生,上扰神明,心神不安而致“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宁心安神。
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肝阴,安神明;知母养阴清热;川芎理血疏肝;茯苓宁心宁神;甘草清热缓急,调和诸药。
栀子豉汤证为伤寒汗、吐、下后,余热未尽,内扰胸中而致,其症状亦为虚烦不得眠。
栀子豉汤中栀子苦寒泻火,泄热除烦;豆豉透邪散表。
二药合用清热透邪而除烦,使余邪尽而虚烦自除。
3.何谓“缓中补虚”?
“缓中补虚”即缓消淤血,淤血去,新血生,寓有补虚之意。
是虚劳干血的治法。
原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大黄蛰
虫丸主之。
”虚劳日久不愈,营卫气血运行损伤,淤血内停,日久而成“干血”淤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证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此证由虚致瘀,治当攻补兼施,方用大黄蛰虫丸祛瘀生新,峻药丸服,扶正而不留瘀,祛瘀而不伤正,即“缓中补虚”之意。
4.简述虚劳失精的证治。
虚劳失精病机是阴阳两虚,阳虚失其固摄,阴虚不能内守。
主证可见梦遗,滑精,目眩发落,阴头寒冷,少腹弦急,梦交等症。
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镇摄纳,桂枝汤调和阴阳,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阳能固摄,阴能内守,则精不致外泄。
5.试述薯蓣丸的适应证和组方意义。
薯蓣丸主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证。
即由于气血阴阳俱虚,抵抗力弱,外邪容易侵犯人体致病。
治疗时既不能单纯地补虚,亦不能单纯祛邪,而应扶正祛邪。
薯蓣丸调补脾胃,则气血生化有源。
方中重用薯蓣补脾胃;辅以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干姜、大枣益气温中,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再以桂枝、防风、柴胡疏散外邪,桔梗、杏仁、白敛调理气机,豆卷、神曲化湿调中,诸药合用,扶正祛邪,补中寓散。
6.大黄蛰虫丸与薯蓣丸同治虚劳,二者在治法上有何特色?
大黄庶虫丸是治疗虚劳干血的主方。
治以缓中补虚,即缓消瘀血,瘀血去,新血生,寓有补虚之意。
治以祛瘀生新,峻药丸服,以防伤
正。
薯蓣丸是治疗虚劳风气百疾的主方。
由于虚劳气血阴阳俱虚,易受外邪侵犯致病。
治疗不宜单纯祛邪,应寓祛邪于扶正之中,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7.小建中汤为什么能治阴阳两虚的虚劳病?
阴阳本是相互维系的,虚劳病日久,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造成阴阳两虚,阴虚生热,阳虚生寒,故可见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寒热错杂证。
正如《心典》所言“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则寒热错杂之证渐平,阴阳恢复平衡。
《灵枢》篇言:“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小建中汤正是依此立法处方。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功能建立中气,甘温与酸甘合用,甘温助阳,酸甘化阴,故又能调和阴阳。
但小建中汤毕竟偏于甘温辨证当以阴阳两虚偏于阳虚者为宜。
8.小建中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均治虚劳病之阴阳两虚证,二者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小建中汤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病机均属于阴阳两虚证。
不同点:小建中汤主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症,病位在脾,为阳损及阴的阴阳两虚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虚劳失精“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等症,病位在肾,为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证。
在方药上,小建中汤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甘温建中,调和阴阳。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为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调和阴阳,潜镇摄纳。
9.试述《金匮》治虚劳为什么重视脾肾,为何侧重甘温扶阳法?
这是因肾为先天之本,真阳真阴所寄之处,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皆赖以充养。
而虚劳病后期,无不关系到脾肾,故治虚劳要重视脾肾。
虚劳病证情较复杂,阴虚之甚可以损及阳、阳虚之甚可以损及阴,最终常可致阴阳两虚的复杂证候。
但对于以阳气虚损为主症者,治疗上偏重甘温扶阳之法。
如小建中汤、肾气丸均治阴阳两虚偏于阳虚者。
10.试述肾气丸的组方特点及适应证。
肾气丸主治虚劳腰痛,主症为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肾气丸的组方特点,其一是以滋阴药为主,地黄、山萸肉、山药并补肾、肝、脾之阴。
其二是配以少许附、桂,“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其三是佐以茯苓、泽泻、丹皮三泄使滋而不腻,温而不燥。
所以全方应是阴阳平补而略偏于温的调补剂。
后世以肾气丸为单纯补阳药则失之偏颇。
故而肾气丸适宜肾阴
阳两虚偏于阳虚证。
11.张仲景论治虚劳病的特点是什么?试以方证为例说明。
仲景论述虚劳特点有五:一是以五脏气血阴阳虚损的发病机理为立论依据;二是辩证上以脉为纲,脉症合参;三是其症型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以及虚中夹实等类型,病情上尤其重视;四是治疗上重视脾
肾。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薯蓣丸重在补脾益气,肾气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散重在补肾;五是治疗上侧重甘温扶阳,并善用调补。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肾气丸均属于甘温扶阳的范畴。
12.酸枣仁汤证在病机、主症、治法、方药上有何特点?
虚劳失眠病机是肝阴不足,虚热上扰心神。
主症是虚烦不得眠,舌红脉细数等。
治宜养阴清热、宁心安神。
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肝阴,知母养阴清热,川芎理血疏肝,茯苓宁心安神,甘草清热缓急,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