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数据采样法插补
- 格式:ppt
- 大小:718.00 KB
- 文档页数:48
数据清洗与整理中的缺失值填补与插值技术解析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缺失值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缺失值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和误导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将对数据清洗与整理中的缺失值填补与插值技术进行解析。
一、缺失值的种类和原因缺失值是指数据集中的某些观测值或变量值缺失的情况。
它可以分为完全缺失和部分缺失两种情况。
完全缺失是指某一观测值的所有变量都缺失,通常是由于人为原因或者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错误导致的。
部分缺失是指某个变量在一部分样本中缺失,可能是由于无法获得该变量的观测值或者观测值不可靠导致的。
导致缺失值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实验设备故障、调查问卷的遗漏、受访者的拒绝回答等。
在现实的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数据集,其中缺失值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填补和插值技术来处理这些缺失值。
二、缺失值的处理方法1. 删除法删除法是最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即将缺失值所在的观测样本或变量删除。
如果缺失值非常少,对整体数据影响较小,可以选择删除该样本;如果缺失值相对较多,或者缺失的是关键变量,删除该样本可能会带来信息的丢失,甚至可能导致结果的失真。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删除法并不是一种常见的处理缺失值的方法。
2. 均值、中位数或众数填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其他观测样本或变量的均值、中位数或众数来填补缺失值。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连续型和离散型变量。
然而,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无法考虑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3. 回归分析法填补回归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缺失值填补方法。
它通过建立与缺失变量有关的回归模型,利用其他完整的变量对缺失变量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已有数据的信息,增加填补后的准确性。
但是,回归分析法的前提是已有数据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否则可能带来一定的误差。
4. 插值法插值法是一种通过利用现有数据的空间和时间特性来估计缺失值的方法。
常见的插值方法有线性插值、多项式插值、样条插值等。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新增习题及答案第3章 数控系统控制原理1.在数控采样插补中插补周期与插补运算时间有什么关系?插补周期与插补运算时间有密切的关系,一旦选定了插补算法,完成插补运算的最大指令条数也就确定了,则此算法占用计算机CPU的时间也就确定了。
一般来说,插补周期T必须大于插补运算时间,因为在一个插补周期内,计算机除了要完成插补运算外,还要执行显示、监控甚至精插补等任务,插补周期等于插补运算时间与完成其它任务所占用的时间之和。
另外,插补周期还会对圆弧的插补误差产生一定的影响。
2.试分析在弦线逼近圆弧数据采样插补中, 逼近误差与速度、插补周期和圆弧半径的关系。
答:对于圆弧插补,动点在一个插补周期运动的直线段以弦线逼近圆弧时,逼近误差与速度、插补周期的平方成正比,与圆弧半径成反比,即2()18rTVer =,T-插补周期,V-刀具移动速度,r-圆弧半径,e r-逼近误差。
在一台数控机床上,允许的插补误差是一定的,它应小于数控机床的分辨率,即应小于一个脉冲当量。
那么,较小的插补周期,可以在小半径圆弧插补时允许较大的进给速度。
从另一角度讲,在进给速度、圆弧半径一定的条件下,插补周期越短,逼近误差就越小但插补周期的选择要受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限制。
首先,插补计算比较复杂,需要较长时间。
此外,计算机除执行插补计算之外,还必须实时地完成其它工作,如显示、监控、位置采样及控制等。
所以,插补周期应大于插补运算时间与完成其它实时任务所需时间之和。
3.在数据采样插补中,粗插补和精插补一般怎样实现?答:粗插补,一般用软件实现;精插补,一般用硬件实现。
在每一插补周期中,调用一次插补程序,用软件粗插补计算出各坐标轴在下一插补周期内的位移增量(而不是单个脉冲),然后送到硬件插补器内,经过硬件插补器精插补后,再控制电机驱动运动部件达到相应的位置。
4.试述刀具半径补偿的过程。
答:刀具半径补偿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刀具半径补偿的建立;(2)刀具半径补偿进行;(3)刀具半径补偿注销(G40)。
第四节数据采样法随着数控系统中计算机的引入,大大缓解了插补运算时间和计算复杂性之间的矛盾,特别是高性能直流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的研制成功,为提高现代数控系统的综合性能创造了充分条件。
相应地,这些现代数控系统中采用的插补方法,就不再是最初硬件数控系统中所使用的脉冲增量法,而是结合了计算机采样思想的数据采样法。
所谓数据采样法就是利用一系列首尾相连的微小直线段来逼近给定曲线。
由于这些线段是按加工时间来分割的,因此,数据采样法又称为“时间分割法”。
一般来讲,分割后所得到的微小直线段相对系统精度而言仍显过大,需要在微小直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化数据点。
获取微小直线段的过程称为粗插补,将微小直线段进一步密化的过程称为精插补。
通过两者的紧密配合即可实现高性能零件轮廓插补。
一般情况下,数据采样插补法中的粗插补是由软件实现。
由于粗插补可能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函数运算,因此,大多采用高级语言完成。
而精插补算法大多采用前面介绍的脉冲增量法,它既可由软件实现也可由硬件实现,由于相应算术运算较简单,所以软件实现时大多采用汇编语言完成。
一、插补周期与位置控制周期所谓插补周期T S是指相邻两个微小直线段之间的插补时间间隔,而位置控制周期T C则是数控系统中伺服位置环的采样控制时间间隔。
对于给定的数控系统而言,插补周期和位置控制周期是两个固定不变的时间参数。
通常取T S≥T C,目的是便于系统内部控制软件的处理。
当T S与T C不相等时,一般要求T S是T C的整数倍。
这是由于插补运算较复杂,处理时间较长;而位置环数字控制算法较简单,处理时间较短。
因此,每次插补运算的结果可供位置环多次使用。
现假设程编进给速度为F,插补周期为T S,则可求得插补分割后的微小直线段长度为∆L(暂不考虑单位)为∆L=FT S。
插补周期T S对系统稳定性没有影响,但对被加工轮廓的轨迹误差有影响。
位置控制周期T C不仅对系统稳定性而且对轮廓误差均有影响。
数据插补的方法概述数据插补是指通过利用已有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对缺失或者不完整的数据进行估算和修补的过程。
在实际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任务中,由于各种原因,数据中可能存在缺失值,这些缺失值会影响到后续的分析和建模过程。
因此,数据插补的方法至关重要。
缺失值的类型缺失值可以分为完全缺失和部分缺失两种类型。
完全缺失表示某个样本的某个特征完全缺失,而部分缺失表示某个样本的某个特征部分缺失。
缺失值的影响缺失值会对数据分析和建模带来很大的干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分布的偏移:缺失值可能导致数据的分布不再符合原来的特征。
2. 统计量的变化:缺失值会影响统计量的计算,进而影响数据的分析结果。
3. 建模效果下降:缺失值会导致训练样本减少,从而降低建模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常用的数据插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数据插补。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插补方法。
1. 均值插补均值插补是指通过计算已有数据的均值,将缺失值替换为该均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缺失值较少且缺失值处于特征数据的中心位置的情况。
2. 中位数插补中位数插补类似于均值插补,只不过是将缺失值替换为已有数据的中位数。
中位数插补对异常值比较敏感,适用于数据分布存在偏斜的情况。
3. 最近邻插补最近邻插补是指通过寻找与缺失样本特征最相似的样本,将其特征值进行插补。
这种方法适用于缺失值在特征空间中有一定的局部结构的情况。
4. 回归插补回归插补是指通过建立缺失特征与其他特征之间的回归关系,利用已有数据进行插补。
回归插补适用于缺失数据与其他特征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的情况。
插补方法选择的考虑因素在选择合适的插补方法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1. 缺失数据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缺失数据需要应用不同的插补方法。
2. 数据的分布特征:数据的分布特征会影响插补方法的选择。
3. 缺失数据的数量:缺失数据的数量多少也会对插补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
4. 预测精度要求:不同的插补方法具有不同的预测精度,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什么是插补一、插补的概念在数控机床中,刀具不能严格地按照要求加工的曲线运动,只能用折线轨迹逼近所要加工的曲线。
插补(interpolation)定义:机床数控系统依照一定方法确定刀具运动轨迹的过程。
也可以说,已知曲线上的某些数据,按照某种算法计算已知点之间的中间点的方法,也称为“数据点的密化”。
数控装置向各坐标提供相互协调的进给脉冲,伺服系统根据进给脉冲驱动机床各坐标轴运动。
数控装置的关键问题:根据控制指令和数据进行脉冲数目分配的运算(即插补计算),产生机床各坐标的进给脉冲。
插补计算就是数控装置根据输入的基本数据,通过计算,把工件轮廓的形状描述出来,边计算边根据计算结果向各坐标发出进给脉冲,对应每个脉冲,机床在响应的坐标方向上移动一个脉冲当量的距离,从而将工件加工出所需要轮廓的形状。
插补的实质:在一个线段的起点和终点之间进行数据点的密化。
插补工作可由硬件逻辑电路或执行软件程序来完成,在CNC系统中,插补工作一般由软件完成,软件插补结构简单、灵活易变、可靠性好。
二、插补方法的分类目前普遍应用的两类插补方法为基准脉冲插补和数据采样插补。
1.基准脉冲插补(行程标量插补或脉冲增量插补)特点:每次插补结束,数控装置向每个运动坐标输出基准脉冲序列,每插补运算一次,最多给每一轴一个进给脉冲。
每个脉冲代表了最小位移,脉冲序列的频率代表了坐标运动速度,而脉冲的数量表示移动量。
每发出一个脉冲,工作台移动一个基本长度单位,也叫脉冲当量,脉冲当量是脉冲分配的基本单位。
该方法仅适用于一些中等精度或中等速度要求的计算机数控系统主要的脉冲增量插补方法:数字脉冲乘法器插补法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矢量判别法比较积分法最小偏差法目标点跟踪法单步追踪法直接函数法加密判别和双判别插补法2. 数字采样插补(数据增量插补)数据采样插补又称时间增量插补,这类算法插补结果输出的不是脉冲,而是标准二进制数。
根据程编进给速度,把轮廓曲线按插补周期将其分割为一系列微小直线段,然后将这些微小直线段对应的位置增量数据进行输出,以控制伺服系统实现坐标轴的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