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计划表
- 格式:docx
- 大小:16.70 KB
- 文档页数:2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系统掌握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商务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具备较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在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它与本学科相关工作的国际化、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商务英语2.跨文化交际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
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即获得毕业资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4学分,选修课为18学分,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3门课程。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
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
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1.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
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11 授文学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如下: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合作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服务。
2、应具有坚实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所学语言。
能较好地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英语教学或口、笔译工作、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科研工作。
熟练地掌握第二外国语,应具有一定的口、笔语能力及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书刊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英语语言学2、应用语言学3、英语教育三、学制和学分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总学分不低于34分。
第一学年:基础学位公共课程3门,计10学分;专业学科基础课程2门,计6学分,专业核心课程2门,计4学分。
共20学分。
第二学年:专业核心课程3门,计6学分;选修课程3门,计6学分。
选修课需征求导师意见。
实践 1学分,学术活动1分,共14学分。
第三学年:在导师指导下用英文撰写硕士论文,论文答辩。
必须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即可毕业并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否则以结业或肄业处理。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入校后必须补修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4门本科主干课程,参与本科生修课和统一考试,成绩记入档案。
补修课程为非学位课程,不记学分。
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
在外语学院对本科生(或专科生)进行为期四周的教学实践,具体形式是:1、讲授个别章(节)内容;2、协助主讲师辅导与答疑;3、主讲课堂讨论;4、指导论文写作。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0211)(2017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修养,宽厚扎实的业务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在教育、科研、外事、经贸、新闻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英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当代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前沿理论有较好的认识和了解,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拥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
4.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并能较熟练运用第二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以获取相关学术信息。
5.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它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理论语言学学习和研究国外语言学理论及其最新发展,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科研手段开展句法学、语用学、音系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篇语言学、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
2.应用语言学学习和研究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外语教学方法、大纲设计、教材编写、测试、外语学习策略与动机等方面的研究。
三、基本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11)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英语人才。
在业务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应具有坚实、宽广的英语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所学语言,第二外国语应具有一定的口、笔译能力及阅读与本专业有关书刊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科研工作;适应各级、各类学校的外语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向1. 外国语言学要求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外语言学理论及其最新发展,能够准确地将国外先进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介绍到中国来,并学会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科研手段在形式语言学、音系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篇语言学等方面开展研究。
2.应用语言学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运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就外语教学方法、大纲设计、教材编写、测试、外语学习策略与动机等方面进行较有意义的研究,促进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3.外国文化要求学生对目标语国家文化(包括历史、地理、文学、音乐、哲学、宗教等)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对文化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能够独立从事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为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提供帮助。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环节的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可申请提前一年毕业:第一,在CSSCI或者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以上;第二,论文匿名评审合格。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37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6学分,学位基础课6学分,学位专业课6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 必修课 共21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第二外国语3学分;学位基础课3门(包括普通语言学、理论句法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共6学分;学位专业课3门(包括英语文体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语言学),共6学分(详见课程设置一览表);前沿讲座2学分,学生应在在读期间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学术会议等),三年累计不少于8次,并提交导师相应的文字材料(如讲稿、会议宣读论文、就某一专题撰写的论文等,字数不少于3000字)。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硕、博士研究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愿意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博士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案工作,学位论文要有创新,在深度、广度上达到学校的规定;硕士研究生应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学术新动态,能够胜任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工作和专业课教案工作,学位论文在语言、内容、形式上达到相应的要求。
.熟练掌握一门工作外语,具有在较高层次上应用该语言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英、法、德、日、俄),可以阅读一般的文章及所学专业相关的文献。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案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语言,使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具备从事计算机辅助外语教案的理论研究和教案实践能力。
二、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翻译学;)双语辞典学;)朝(韩)语语言学及翻译研究。
三、招生对象.硕士研究生:本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经复试合格者。
.博土研究生:本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经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口试)合格者。
四、学习期限硕士研究生实行有条件的弹性学制,学习时间一般为三年,其中第一学年为课程学习阶段,第三学期中期考核,通过后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博士研究生学习时间三年,其中课程学习阶段至少三学期,特殊情况下可以申请延长学习时间。
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四大类。
类为全校公共学位课程;类为外国语学院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程;类为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位课程;类为本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
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
学生总学分数不得低于学分。
本专业类方向选修课总学分不得低于学分。
本专业硕士生主要课程如下:类:马列原著选读(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分) 二外(英法德日俄)(学分) 类:(外国语文通论必选,其它三门中任选一门)外国语文通论(学分) 翻译通论(学分) 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综述(学分) 外国语言学(学分) 类(英语):语言学导论(学分) 西方文化思想史(学分) 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学分) 类(朝鲜语):朝(韩)语语言学概论(学分) 朝鲜(韩国)当代文学导论(学分) 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学分) 类:句法学(学分) 语义学(学分) 音位学(学分) 语用学(学分) 认知语言学(学分) 应用语言学(学分)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学分) 第二语言习得学(学分) 英语教案法(学分) 社会语言学(学分) 心理语言学(学分) 话语分析(学分) 英语学习心理(学分) 汉英对比语言学(学分)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案(学分) 网络课件制作和应用(学分) 语言统计学(学分) 语言测试学(学分) 英语口语研究(学分) 英语写作研究(学分) 英语阅读研究(学分) 语言与文化研究(学分) 英语语言史(学分) 翻译研究导论(学分) 语言翻译与信息技术(学分) 翻译学理论流派(学分)翻译文学研究(学分)翻译理论与实践(学分)翻译文化史(学分)英语词汇学习与研究(学分)双语词典学导论(学分)英语与英语词典(学分)双语词典编纂实践研究(学分)双语词典批评(学分)语料库词典学(学分)词典学经典文献研读(学分)近现代语言学流派(德语)(学分)德语篇章语言学(学分)配介理论与德语教案(学分)德国文化(学分)外国语言学专题(学分)外国应用语言学专题(学分)朝(韩)语语音学(学分)朝(韩)语语法学导论(学分)朝(韩)语语言学史(学分)中朝(韩)文学翻译专题(学分)中朝(韩)翻译理论与实践(学分)中朝(韩)比较文学专题(学分)朝鲜(韩国)文学史专题(学分)朝鲜(韩国)历史文化专题(学分)独立研究(-学分) 注:双语词典学研究方向硕士生修课要求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该方向相同。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11)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一) 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修养,宽厚扎实的业务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在教育、科研、外事、经贸、新闻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翻译、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英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2.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 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外语口语实践能力。
5. 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当代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前沿理论有较好的认识和了解。
6.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并能较熟练地运用第二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以获取相关学术信息。
7. 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技能,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
8.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身心。
(二) 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其中第一年半为课程学习阶段,通过中期考核后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隶属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根据本学科覆盖面较宽的特点,设置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第二语言习得、翻译理论与实践、日本语言思想等四个方向。
其主要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见下表: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学术前沿专题讲座)、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
除补修课程外,各培养环节均应取得相应的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
补修课程及格即可,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27学分(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学位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学术前沿专题讲座2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2学分。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50211)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修养,宽厚扎实的业务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在教育、科研、外事、经贸、新闻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翻译、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英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
2.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协作精神,顾大体,视大局,自愿服从组织分配。
锐意开拓,积极进取,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英语口语实践能力。
5.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当代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前沿理论有较好的认识和了解。
6.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并能较熟练地运用第二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以获取相关学术信息。
7.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技能,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
8.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1.现代语言学2.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基本年限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四年,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
在职研究生不得超过四年。
三年中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包括论文答辩)原则上各占一半。
四、培养方式1、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系统理论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整体培养和个人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采取讲授、自学、讨论等形式进行课程的系统学习,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进行学业考试或考查。
专业学位课程由导师组组织考试,非学位课程可根据课程特点采取考试、考查或课程论文等方式考核。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211)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 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科研作风、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3. 掌握坚实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相应的技能、方法和工具从事专业领域研究。
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掌握除专业外语以外的一门外语,胜任各级专业英语教学及相关领域内的实际工作。
4.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学: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
英美文学:美国文学史、英国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及翻译基础理论与研究。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 培养方式采用课堂教授、讨论、专题发言与课后自学、写读书笔记;社会调研与教学实习;参与科研与学术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学习年限内,学习者必须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2. 学习年限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5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一)研究方向1. 语言学:语言学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汇学、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等。
卜友红教授。
2.第二语言习得:其中包括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习得、语言测试、课程与教材设计等。
武成副教授。
3. 翻译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国学典籍英译研究、文学翻译等。
李照国教授。
(二)导师简介卜友红,《英语语音学》、《应用语言学》任课教师。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50102)一、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技能,了解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具备独立从事教学、科研或相关工作的能力,熟练地掌握蒙古语、汉语和一门外国语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学位获得者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文化宣传、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
二、研究方向1.研究方向之一:蒙古文信息处理本研究方向包括蒙古文种(包括蒙古文、托忒文、锡伯文、满文及阿礼嘎礼字母)信息处理的字、词、句、篇章处理各个环节,重点是蒙古文的信息处理研究。
以计算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利用计算机,研究和分析蒙古语文信息,培养出既有蒙古语言文学系统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科学知识和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内容包括:蒙古文办公自动化;蒙古文字、词、句子处理;蒙古语资源库建设;机器翻译等。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方向研究人员从事蒙古语文信息处理工作,编制多种应用软件,建立“现代蒙古语数据库”等系列数据库;编制蒙古文电子词典;开发汉蒙机器翻译系统等工作。
先后有20多名研究生完成了学位论文。
研究人员出版了《蒙古文信息处理》(那顺乌日图,1997)、《蒙古文电子排版》(华沙宝,1999)、《蒙古文信息处理理论与实践》(那顺乌日图,2005)、《蒙古文编码》(确精扎布,2005)、《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动词短语结构规则研究》(达胡白乙拉,2009)、《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动词语义研究》(额尔敦朝鲁,2009)等著作和教材。
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
2.研究方向之二:实验语音学当今世界,实验语音学已成为语言研究领域的新的增长点。
上世纪50年代清格尔泰、确精扎布等老一辈蒙古语言学家用浪汶计等设备对蒙古语语音进行分析,开创了蒙古语实验语音学研究的先河。
1989年建立了语音实验室,开始了用先进仪器设备对语音进行声学分析和生理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