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油工艺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78.40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油工艺技术

第一部分概述

20世纪50年代末,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修井队伍不足10个。1960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石油会战,在大庆油田展开;同年5月,大庆油田井下作业队伍在石油会战初期宣告成立,主要是从玉门、新疆、青海调来的修井队、试油队、注水队和钻井队转行而组成井下作业施工队伍,都分别隶属采油指挥部的井下技术作业处,称为试注队、试油队、修井队、三选队。继大庆油田发现开发之后,又相继开发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等油田,井下作业队伍初具规模,到1977年作业队伍已突破200个。1999年集团公司开展重组改制,分开分立5年后,中石油共有井下作业队伍1225个,其中大修队133个,侧钻队48个,小修队842个,压裂队54个,酸化队21个,试油测试队101个,其它队伍26个。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前,我国试油技术是仿照前苏联的试油工艺方法,没有地层测试和测试资料处理解释的技术内容,缺点是试油周期长、获取的地层参数少、资料可靠性差、资料质量人为因素影响大。目前把这种试油技术,习惯上称为常规试油方法,该试油方法在评价低渗透油气层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70年代末期以后,我国引进了美国的以地层测试技术和测试资料处理解释软件为主的,包括油管传输负压射孔、地面油气水分离计量、电缆桥塞等一系列技术。

地层测试技术也称钻杆测试,英文名称为DST,是指在钻进中对油气显示层段不进行完井而用钻杆和测试工具,通过地层测试工作检测目的层是否含油气,采集地下油、气、水样,测取压力、温度等特性资料,以便及时准确地对产层进行经济和技术评价。

我国的地层测试技术研究工作是从60年代开始的,首先由四川石油管理局比较系统地翻译了美国关于地层测试理论、工艺等技术资料。1970年,在江汉油田成立了第一个专门从事地层测试研究的机构,自行研制了支柱式裸眼地层测试器。1976年,南海的一个单位从新加坡引进了一艘罗布雷-300自升式钻井平台,随船带有一套MFE地层测试器,同时期川局也从莱因斯(Lynes)公司引进了膨胀式测试器,随后研究人员在四川、南海对引进的液压膨胀式地层测试器、MFE地层测试器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现场试验。石油工业部根据当时各油田试油速度低、积压井越来越多的情况,认识到必须大力引进国外的地层测试技术。从1978年开始,我国陆续引进美国江斯顿、莱因斯和哈里伯顿等公司各种类型的地层测试器,在华北油田建立了第一个从事地层测试技术引进、科研、推广、培训和技术服务的专业性油气井测试公司,形成了发展我国地层测试技术的中心。目前,国内已有各类测试队伍约150支,年工作能力达2600余测试层,装备水平基本包括了多流测试器MFE、HST、压力控制测试器PCT、APR、膨胀式测试器等国内外各大测试设备厂家的产品。井下记录仪器也从机械压力计发展到了电子压力计,国产电子压力计的精度目前可达0.05%FS;国外电子压力计包括GRC、PANEX、MICLLISTER、SPARTEK、PPS、DDI等产品,其精度可达0.02%FS,分辩率0.001%FS,最高耐温178℃。由于井下记录仪器精度的不断提高、井下连续工作时间的延长,油藏评价的准确程度也相应提高。

随着测试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地层测试资料处理解释工作也在不断发展。由单一的常规解释方法,发展为以现代试井解释为代表的各种资料解释方法。

自引进测试技术以来,也先后引进了弗洛彼托(Flopetrol)公司、ICT公司及美国SSI公司的试井解释软件,提高了资料解释的准确率和利用率。

1986年,根据我国测试技术的发展,华北测试公司在消化吸收国外试井解释软件的基础上,开始研制“WTC”试井解释软件,于1987年5月推出国内地层测试资料解释的第一个软件版本。经过现场应用,已接近当时的国外试井软件水平。此后,大港油田研究院推出了“DHC”现代试井解释软件;大庆试采公司推出“低渗透非自喷层测试资料解释软件”;西南石油学院推出气井解释软件等,均在部分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地层测试资料和试井信息特征在国内各油田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单纯的静态信息如岩心分析和常规电测资料只能代表近井地带极为有限范围的地层。作为动态信息的试井资料则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一缺点。不稳定试井的原理是通过关井或开井改变了地层内部的油气动态,从井底向四面八方发出一个压力变化的信号,这一压力波动向外传播时,对全部和井流通的地层起到扫描作用,它把向外扩散时所遇到的阻力状况,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反馈到井底。通过对井底压力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的测试,试井人员能获得压力波在所测试时间内的重要信息。如地层的流动系数、井壁附近受到泥浆污染的程度、地层中可能存在的裂缝和边界状况。这种信息是一种比较全面的动态信息。

地层测试和测试资料处理解释技术的优点是能直接取得或计算出的地层和流体的特性参数有30项之多,加之时间短、效率高、见效快,资料准确可靠、资料质量无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从动态角度,直接录取油气藏生产状态下的参数。将这些技术与我国常规试油方法相结合,针对我国油气藏的地质条件,经过10年的试油生产实践,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试油技术——科学试油系统工程。

(一)科学试油系统工程

科学试油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单项技术组成的,主要包括:1、中途测试技术;2、优质试油压井液、射孔液;3、油管传输负压射孔技术;4、地层测试技术;5、地层测试与油管传输负压射孔联作技术;

6、水力泵、螺杆泵、液氮及抽吸排液求产技术;

7、地面油气水分离计量技术;

8、电缆与机械桥塞封隔油层技术;

9、储层措施改造技术;10、测试资料处理、解释技术。

近几年来,中国石油每年试油1300~1500层,其中地层测试占43~53%,钻井中途测试70~90层,

试油交井500~600口,压裂500~550井次,酸化80~100井次,油管传输负压射孔与地层测试联作410~420井次,地面油气水分离计量230~250井次,电缆桥塞250~280井次,获得工业油气层390~540层,获得工业油气井280~350口。

(二)试油工艺过程,请见下面的图表

下面,我们把五十年代初期~七十年代末的常规试油与八十年代初引进国外地层测试工艺过程,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