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 格式:docx
- 大小:156.11 KB
- 文档页数:4
实验13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核心知识回顾1、实验原理(1)用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曲线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的方法。
2、实验设计(1)变量分析: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培养液的体积等。
(2)步骤:先将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吸去多余的培养液→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显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总数。
3、结果分析(1)开始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的增长符合型曲线增长模型。
(2)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有随着消耗逐渐减少,有害产物逐渐积累,培养液的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等。
4、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①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减小误差。
③本实验(“需要”或“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或“不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小误差,应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④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培养液重新计数。
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
⑥若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每个计数室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将样液稀释100倍后计数,发现计数室四个角及中央共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20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个/mL。
⑦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一定时间内酵母菌活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但实际上显微镜直接计数的是总的菌体(包括死菌和活菌),可以通过染色法区别活细胞与死细胞。
活的酵母菌将呈色,死的酵母菌将呈色,然后分别计数,算出两者比例,从而进一步换算出总菌体数中的活菌数。
4月7日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取样计数前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取样
B.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
C.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选择邻近的一个小方格计数
D.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上下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取样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后再取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A错误;将盖玻片
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B正确;若取样的小方
格中酵母菌过多,应稀释培养液再计数,C错误;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
邻两条界线及其顶角上的酵母菌,D错误。
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要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放置盖玻片
2.下图为在等容积容器中,用不同条件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增长的曲线。三种条件分别
为:不更换培养液;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使酸碱度恒定且适宜;每3 h定期更
换培养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是不更换培养液但定量调节pH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
B.该实验表明特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可以改变的
C.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密度、捕食者无关
D.若在曲线③所示条件下培养140 h后,调节pH至适宜并继续培养,种群数量将一直
维持恒定
1.【答案】C
【解析】培养用具和培养液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以免杂菌影响酵母菌的生长,
A错误。有氧条件有利于酵母菌数量增长,故培养酵母菌时,不应除去培养液中的溶解
氧,B错误。培养后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大,难以计数,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
应先稀释再计数,C正确。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滴加培
养液,D错误。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
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
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2.实验流程
(1)酵母菌培养――――→类型、条件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
(2)振荡培养基――→目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
(3)
↓
(4)重复2、3步骤―→连续观察7天,统计数目
↓
(5)
绘图分析―→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2.【答案】B
【解析】每3 h定期更换培养液,酵母菌在营养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将会呈现“J”型
增长,种群增长曲线是①;但如果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使酸碱度恒定且适宜,酵
母菌的数量会比不更换培养液稍好一些,种群增长曲线是②;不更换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一段时间后酵母菌将会因为营养物质短缺且代谢废物积累在培养液中而影响其繁殖,种
群增长曲线是③,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曲线变
化是不一样的,说明在特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可以改变的,B正确;该实验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密度有关,与捕食者无关,C错误;曲线③所示条件下培养140 h后,
即使调节pH至适宜条件,种群数量也会因为营养匮乏而下降,D错误。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
(1)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
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
(2)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
计数,且我们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
(3)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
角的酵母菌。
(4)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
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