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空间”之己见
- 格式:pdf
- 大小:117.79 KB
- 文档页数:1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因中西的文化和地理的不同,其园林艺术也是有异同的,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一园林艺术是整体性的艺术,它把植物、建筑、山水和各种自然的、物质的材料按照园林的艺术原则和使用要求进行创造,将这些有机体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
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不仅了解基地自身情况,还要了解四周外围的环境。
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
园林布局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
园林是一种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
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
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使全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使游人感觉有不穷之景,不尽之意。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1、人际关系-西方人注重团队合作,中国人则喜欢抱团撒网。
点评:看到右边这幅画,我不禁哑然失笑。
可不是吗?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关系”。
过去叫“关系”,现在有人玩新词,不再叫什么“关系”了,改称“人脉”。
叫什么也不能改变其本质特征。
正如“第三者”的女人,旧称“破鞋”,现在叫“第三者”一样,尽管换了称呼,意思还是一样。
很多老外到了中国之后,也染上找“关系”的毛病,不停地在国人面前玩namedropping(吹牛X),说自己认识认识某某等,以表示自己在中国的“人脉”很好,“关系”很多。
看来,这种习惯像流感,传染性极强。
2、生活方式-中国人关心别人在干什么,却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外国人不管周围的在干什么,却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点评:中国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热闹,生活方式在老外眼中看来,就是如图所示,永远喜欢有人陪,永远不喜欢独处。
而且,认为一个人总是独处,那这个人可可怜了。
老外却正好相反,他们总喜欢独来独往。
假如有人总是没有任何目的地,只为陪而陪地过去陪他们的话,那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个人空间受到了侵害。
此外关键是,他们在独来独往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人山人海地相处时得到的同样的快乐,甚至更多。
3、准时-外国人说的12点就是12点,中国人说的12点很可能是11点55到12点10的一段时间。
点评:老外(主要是欧美西方人?)对于时间观念十分强。
而汉语里关于时间方面的词句,最发达的就是:差不多,还行,基本上那时间吧,等等。
如果与人相约的话,很多中国人最习惯的说法就是:上午吧,下午吧,晚上吧,等等。
至于具体几时,则要根据两人对时间的感觉而定。
如果与老外相约,则老外必定会加上一句,上午几点?下午几点?晚上几点?等等。
“不准时”以及“没有时间观念”,几乎可以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了。
4、表达个人观点时:外国人喜欢一针见血直接表达;中国人喜欢旁征博引,委婉意会。
点评: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角。
东西方传统园林空间分析2009年12 月10 日摘要东方传统园林以中国传统园林为代表,而谈中国传统园林,就离不开中国古代哲学,离不开“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宇宙观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与自然保持相互和谐、相互依存的方法论。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的哲学体系和传统文化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植根于传统文化积淀之上的中国园林,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终形成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高准则的传统园林风格。
而在解决“人作”和“天开”矛盾的过程中,又开创了以下几种代表性的园林意境空间:一、景到随机,顺应自然二、师法自然,返璞归真三、以我之自然,合其物之自然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
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就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说:“整个天体与宇宙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
”。
关键词:东方传统园林、中国传统园林、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传统园林目录摘要 (Ⅱ)绪论 (1)一、东方传统园林空间..... .. (2)1、景到随机,顺应自然............................ .. (2)2、师法自然,返璞归真 (3)3、以我之自然,合其物之自然 (8)二、西方传统园林空间 (11)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 (11)2、勒诺特尔式园林 (12)3、英国风景园林.. (14)结论 (15)参考文献 (19)绪论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成为东方传统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文化乃至园林空间的差异。
!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之我见1.中医特点与不足。
中医学,被认为是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精华的唯一象征,也是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仍然能够中医学,被认为是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精华的唯一象征,也是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仍然能够活跃的影响着众多国人生活的唯一国粹.中医学产生于古代人们与疾病的不断斗争的生活实践中,深受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影响,并在与之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伟大的中医理论。
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经过一代代医家的实践和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医学.直至清代叶吴薛王等人还创建温病学说,它的理论直至19世纪初仍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体系。
其中许多理论观念都具有超前性,时至今日仍然是科学研究中的热点。
它的整体观念与整体观念下的个体化辨证论治的疾病防治观念是其灵魂所在,也是现代医学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中医学从整体上认识生命活动规律,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药物的作用的认识,都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它不仅仅从单个器官,单个系统,单个病因局部上认识和治疗疾病,而是从人体内外环境、内部各个系统、多种病因上进行整体认识和防治。
认为疾病是由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阴阳失衡”所产生的整体反应。
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和途径收集病情资料,再经过思维判断,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从而提高机体的正气,驱除邪气,平衡阴阳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产生于古代,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中国人特有的思维逻辑方式,不可能深入的了解人体内部细微结构与疾病的微观变化,夸大了整体认识的作用,认为把握整体就可以掌握局部,从而不能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具体的局部的内容.仅用直观观察,类比归纳以及简单推演法而没有确切的定性定量的客观指标和方法,缺乏实验科学的基础,对事物的认识与判断不可避免的带有较浓厚的随意性,模糊性,猜测性。
由于它的理论较为封闭,所以近代以来发展缓慢2.西医特点与不足。
西医学也同样是产生于西方人与疾病抗争的生活实践中,它的发展受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影响,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能非常容易的运用不断出现的现代科技成果,发展迅速。
空间留言祝福语空间留言祝福语11. 空间里有思念,空间里有牵挂。
忙碌的生活带走的只是时间,对朋友的牵挂常留心底,关心的心永远不改变。
是网络空间让我们相识,空间有你而多彩,空间里淡淡的祝福来自朋友真诚的心,我愿天下最美好的事都属于你,幸福快乐。
2. 好朋友是一条河,源源流长,纯洁坦然。
好朋友是一杯酒,愈久愈醇,情谊无边。
好朋友是一碗茶,越品越香,回味久远。
好朋友是一世富,彼此真诚,相互共勉。
3. 吃的好!睡的好!玩的好!天天都开心!节日快乐!4. 珍藏一个懂你的知己,留下一串浪漫的回忆;人生中难得一个挚友,难获一份真情;让我们珍藏交往中的每一个感动,珍惜我们不相见却相遇,不相识而心相通的空间情缘,祝愿朋友永远快乐!永远幸福!5. 朋友是人生路上最美丽的景色,友谊是彼此相连的心弦,让我们用心灵的笔墨,点缀着人生路上的风景,用真诚的付出,收获着人世间最感人的真情!愿我的祝福象朵朵鲜花.缕缕馨香带给朋友。
祝你心想事成.万事如意!6. 放下人生的包袱,轻装前行;鼓起生活的勇气,乐观处事;扬起自信的风帆,提升士气;激起拼搏的欲望,缔造精彩。
朋友,愿你好运,成就精彩!7. 对待朋友,过分的苛责远不如宽容更让人惦记;在危险时给予你提醒帮助,在快乐时给予你灿烂微笑的人,是值得你真心相交的朋友。
愿你拥有真挚的友情!8. 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
应该是两个人,彼此理解,互相尊重,不缠绕,不牵绊,不占有,然后相伴,走过一段漫长的旅程。
廖嫣感情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
舍不得一份缠绵,舍不得一份虚荣。
当我们固执己见时,更适宜的人也许已离开了。
爱情不是仰望,而是相濡以沫的那份默契。
9. 让美丽时刻愉悦着你,让幸福时刻笼罩着你,让甜蜜时刻包围着你,让快乐时刻拥抱着你,让健康时刻紧贴着你,让平安时刻伴随着你,让惊喜时刻亲吻着你,让成功时刻等待着你,让智慧时刻装点着你,让爱情时刻温暖着你,让友情时刻眷恋着你,让好运时刻照耀着你,让真诚时刻滋润着你,让朋友时刻思念着你!10. 来到你美丽的空间,留下我的眷恋,轻轻地一声问候,融入了所有的心愿,小小的一句祝福,倾注了无限的真诚,在忙碌交织的岁月里,我会永远珍惜这份缘,这份友情,不要忘记远方的我永远真心的祝福着你,愿你开心每一天,幸福到永远!11. 静静翻开你的空间,慢慢上传我的祝福。
中西合璧与世界眼光中西合璧,是指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这种文化融合,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早在唐朝时期,中国就和西亚、印度等地通商,从而接触了一些西方文化。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特别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更是频繁而深入的。
中西合璧的文化,一方面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另一方面也在深层次地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首先,中西合璧的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元代,马可·波罗将西方的工艺、商业、科学等文化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建筑、工艺等方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现代中国在建设城市、发展工业、组织商业等方面,对西方文化都有借鉴和参照,这种文化融合在实际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中西合璧的文化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自信。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闭关自守、自以为是”的历史时期,这种封闭状态使得中国向外界输送和吸收文化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近几十年,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这种交流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自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人民通过了解西方的文化,不仅增长了眼界,更具备了对自己文化的认知和自信,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开放、包容和自信。
此外,中西合璧的文化也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价值观。
现代人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都是西方文化的精髓,而这些价值观迅速被中国人民接受和支持。
随着世界的变化和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仍将成为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
但同时,中西文化的融合也存在着多方面的挑战,如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之处。
同时在融合过程中如何避免文化冲突,保持和平与理解,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传统,这些都是中西文化融合需要面对的问题。
总而言之,中西合璧的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影响和推动力量。
在现代化进程中,这种文化的融合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中西合璧文化更是需要不懈努力,不断推进,为人类文化多元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论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读宗白华《艺境》笔记内容提要:中国人的生活和艺术也一样浸透着中国人以体悟为本的哲学智慧,呈现出天人合一、灵肉不二的大化之境。
这形而上的道同时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用品和衣食住行当中,成为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圆融无碍的生命表征。
正如宗白华所说:“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
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本文试图从古人对道的认识、理解基础上,探索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的关系。
庄子说:“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可以说道的存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但道为何物?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又分明说道是无法言说,甚至无从言说之事。
先秦诸子所讲之道,无不秉承《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而来;同时又从各自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基础上做了一番发挥,最终成为他们各自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如此,但这并不妨碍先秦诸子对道的根本或者本体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那就是《易经》所说的一阴一阳。
对一阴一阳的认识阐述是他们天道观或者宇宙观的核心;而宇宙观和本体论则是任何哲学思想的两大基石。
没有自成体系的宇宙观和本体论,就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
因此,哲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宇宙观和本体论。
至于逻辑和知识论是西方哲学的传统。
在中国哲学家那里,无需借助逻辑和知识系统的建立就完全可以直接宇宙人生的大本大源,既可以从宇宙往下说,亦可从人生往上说,通过对宇宙人生的直觉体悟,建立一个自足的生命哲学体系。
直上是宇宙的,直下是人生的。
以此,中国人的生活和艺术也一样浸透着中国人以体悟为本的哲学智慧,呈现出天人合一、灵肉不二的大化之境。
这形而上得道同时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用品和衣食住行当中,成为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圆融无碍的体现。
正如宗白华所说:“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
2024—2025学年海口市琼山中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按要求填写填涂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区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
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
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
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
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潆潆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