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瓣听诊区在哪呢
- 格式:docx
- 大小:16.49 KB
- 文档页数:3
心脏听诊分区及方法
心脏听诊区为心脏各瓣膜开放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位置,这个位置与解剖位置不完全一样,通常心脏听诊区有五个,下面具体进行具体介绍:
1、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2、肺动脉瓣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3、主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隙;
5、三尖瓣区;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隙;
这是正常心脏的听诊区部位,如果患者有心脏病,伴有心脏体腔改变等心脏生理解剖结构的变化,所对应的心脏听诊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展。
心脏听诊顺序为,二尖瓣听诊区-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逆时针方向进行听诊。
健康知识之心脏检查——听诊听诊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和听诊顺序(1)听诊区: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部;②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⑤三尖瓣区位于胸骨下段左缘。
(2)听诊顺序:从心尖部开始至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二主动脉瓣区、三尖瓣区。
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制(1)第一心音(S1):代表心室收缩开始。
产生机制:二尖瓣关闭及三尖瓣关闭是s.的主要组成成分。
特点:心尖部听诊最响,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强、历时较长,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2)第二心音(S2):代表心室舒张开始。
产生机制: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的振动是S2的主要组成成分。
特点:S2的主动脉瓣成分(A2)在前,肺动脉瓣成分(P2)在后。
音调高脆、强度较S1弱、历时较短,在心底部听诊最响。
(3)第三心音(S3):心室快速充盈期末。
产生机制:心室快速充盈期末血流冲击心室壁,心室肌伸展,腱束、乳头肌紧张的振动。
特点:音调低钝、强度弱、持续时间短,在心尖部内上方及仰卧位听诊清楚。
一般只在儿及青少年中听到。
(4)第四心音(S4):出现在心室舒张末期。
产生机制:心房收缩使房室瓣及其相关结构突然紧张振动。
特点:低频低振幅,正常不能被人耳听到。
心音的变化(1)S1强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1)S1增强:心室收缩时心室内压力上升速度加快,瓣膜关闭振动幅度增大,常在心动过速及心肌收缩力加强时出现。
临床见于二尖瓣狭窄、期前收缩、高热、贫血、甲亢等。
2)S1减弱:心室舒张期过度充盈,心肌收缩力减弱。
临床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3)S1强弱不等:见于心房颤动、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2)S2强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1)S2增强:外周动脉阻力增加,压力增高,血流量增多,可使S2的A2成分增强。
见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等。
肺动脉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肺血流量增多,可使S2的P2成分增强。
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其作用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以供氧。
心脏瓣膜是心脏内部的重要结构,它起到将血液从心脏泵送到全身的作用。
了解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其作用对于医生诊断病情至关重要。
心脏瓣膜听诊区包括二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和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这些听诊区的位置和作用如下:
- 二尖瓣听诊区:位于心尖部,即心脏跳动最强的位置。
在这里,医生可以听到二尖瓣开放和关闭的声音。
如果二尖瓣狭窄,则能听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如果二尖瓣关闭不全,则能听到全收缩期杂音。
- 肺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在这里,医生可以听到肺动脉瓣开放和关闭的声音。
如果肺动脉瓣狭窄,则能听到舒张期杂音;如果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则能听到全收缩期杂音。
- 主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在这里,医生可以听到主动脉瓣开放和关闭的声音。
如果主动脉瓣狭窄,则能听到舒张期杂音;如果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能听到全收缩期杂音。
-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三肋间。
在这里,医生可以听到主动脉瓣开放和关闭的声音。
如果主动脉瓣狭窄,则能听到舒张期杂音;如果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能听到全收缩期杂音。
心脏瓣膜听诊区是医生诊断心脏病的重要工具。
通过听诊,医生可以判断心脏瓣膜是否狭窄或关闭不全,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心脏听诊
心脏检查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很多同学的一个学习
难点,今天跟随中公老师一起学习一下心脏听诊检查吧。
首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心脏瓣膜听诊区:
(1)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即心尖区。
(2)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3)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5)三尖瓣区: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那么,我们在听诊的过程中,都需要听哪些内容呢?需要听诊的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其中,心音是听诊中的一个重难点。
在异常情况下,心音会发生一些改变,对于其中的临床意义我们要重点掌握
第一心音:增强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减弱常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强弱不等常见于心
房颤动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第二心音:A2亢进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P2亢进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二尖瓣狭窄伴
肺动脉高压等。
第二心音的A2或P2减弱常见于低血压、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等。
在心脏听诊检查中,考查的一个重难点是心脏杂音。
心脏听诊心脏听诊是心脏检查的重要方法,是发现病情及观察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
检查时要求环境安静、温暖,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侧,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必要时改变体位或配合深吸气、深呼气、适当运动。
检查者应集中注意力、仔细分辨听诊声音改变。
一.心脏瓣膜听诊区心脏各瓣膜开放或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沿血流方向传导至胸壁不同部位,于体表听诊最清楚处即为该瓣膜听诊区。
心瓣膜听诊区包括:①二尖瓣听诊区:位于心尖部,即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稍内侧;②肺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⑤三尖瓣听诊区:位于胸骨体下端左缘。
可按逆时针方向,二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也可按病变好发部位依次进行,即“8〞字听诊法,二尖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二.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1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以心尖部听诊第一心音计数为准,正常成人心率为60~l00次/min,儿童稍快〔3岁以内儿童多在100次/min以上〕,老年人稍慢。
成人心率超过100次/min,婴幼儿心率超过150次/min,满意动过速。
心率低于60次/min满意动过缓。
2心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成人心跳节律规整,青少年局部人可在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这种随呼吸而变化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听诊常见心律失常有:1期前收缩:又称早搏,是指在规那么心律根底上提前出现的心跳。
听诊特点:①心音提前出现,其后有一较长间歇;②提前出现的那一次心跳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
期前收缩如每隔一次正常心动后出现一期前收缩,称二联律;每隔两次正常心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三联律。
2心房颤抖:是指心房内异位节律点发出异位冲动产生的多个折返所致。
心脏听诊笔记一、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区为4个瓣膜5个区)①二尖瓣区M: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②肺动脉瓣区P: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A: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E: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⑤三尖瓣区T: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二、听诊顺序(三种方法)通常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从心尖部(二尖瓣区)开始一肺动脉瓣区一主动脉瓣区一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一三尖瓣区。
"8"字形听诊顺序:即从心尖部(二尖瓣区)开始一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一肺动脉瓣区一三尖瓣区.(主要依据是瓣膜损害和杂音出现的几率,二尖瓣区最高,主动脉瓣其次,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的器质性损害少见)国外心脏听诊从心底部到心尖部的顺序:包括胸骨体上部右侧位置、左侧胸骨缘的全部及心尖。
三、心脏听诊的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1.心率:正常成人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
成年人心率超过100次/分,婴幼儿心率超过15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
心率突然增快至160—240次/分,持续一段时间后突然终止,宜考虑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烟酒过度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情况下诱发。
心率低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
须注意的是不少健康者,尤其是运动员、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或农民,安静时心率可低于60次/分,但没有临床意义。
2.心律:正常成人心律规整。
心率稍慢者及儿童的心律稍有不齐,呼吸(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也可引起心律不齐,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听诊时可发现的心律失常主要有: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期前收缩:在规整心跳的基础上提前出现一次心跳,为期前收缩,其后有一个较长的间歇。
有学者认为每分钟期前收缩少于6次者为偶发,等于或多于6次者为频发。
频发性期前收缩可有规律地出现,如果每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为二联律;每二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以此类推。
心脏瓣膜听诊区:
1、二尖瓣区:(又称心尖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处.
2、肺动脉瓣区: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3、主动脉瓣区: (1)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为第一听诊区(主
动脉瓣听诊区)
(2)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为主动脉瓣第
二听诊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
5、三尖瓣区: 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在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偏左处)
听诊顺序:
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心脏瓣膜听诊区名词解释心脏瓣膜听诊区是指医生在进行心脏听诊时,用于定位和识别心脏瓣膜异常的特定区域。
下面,我们将对心脏瓣膜听诊区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1.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是心脏中的一种重要瓣膜,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
主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的第二肋间,可以通过听诊器听到主动脉瓣关闭时产生的第二心音。
2.肺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是心脏中的另一种重要瓣膜,位于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
肺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的第二肋间,可以通过听诊器听到肺动脉瓣关闭时产生的第二心音。
3.二尖瓣听诊区:二尖瓣是心脏中连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瓣膜,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
二尖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的第五肋间,可以通过听诊器听到二尖瓣关闭时产生的第一心音。
4.三尖瓣听诊区:三尖瓣是心脏中连接右心房和右心室的瓣膜,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
三尖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的第四肋间,可以通过听诊器听到三尖瓣关闭时产生的第一心音。
5.主动脉瓣区分听诊点:主动脉瓣区分听诊点主要分为两个,一个位于胸骨右缘的第二肋间,另一个位于胸骨左缘的第三或第四肋间。
医生在听诊主动脉瓣时可以切换听诊器的位置,以获得更准确的听诊结果。
6.肺动脉瓣区分听诊点:肺动脉瓣区分听诊点位于胸骨左缘的第二肋间。
医生在听诊肺动脉瓣时应将听诊器放置在该位置,以便准确听到肺动脉瓣关闭时产生的第二心音。
综上所述,心脏瓣膜听诊区名词解释主要包括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二尖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区分听诊点和肺动脉瓣区分听诊点。
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和位置有助于医生在临床上准确判断心脏瓣膜的功能情况,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服务。
肺动脉瓣听诊区在哪呢
有一些患者的肺部需要注意检查来保证身体的健康,尤其是一些患者需要检查肺部来保证身体的健康,尤其是要注意肺部的检查,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够保证好患者的诊断准确,那么肺动脉瓣听诊区在哪呢?那么下面我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肺动脉瓣听诊区。
心脏杂音是与正常心音毫不相同的一种杂乱的声音,它可以发生在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之间的收缩期,称为收缩期杂音;也可发生在第二心音与下一个第一心音之间的舒张期,称为舒张期杂音;
杂音甚至可以在收缩期与舒张期内连续听到,称为连续性杂音。
杂音的原因及分类
正常人在血液急速流过二尖瓣或肺动脉瓣时,可产生收缩期杂音,这种杂音如同春天的微风,故为柔和的吹风样杂音,可在心尖搏动点处(二尖瓣听诊区)与胸骨左缘第2肋间(肺动脉
瓣听诊区)分别听到,此纯属生理性的杂音。
若应用灵敏的心音图记录,几乎在每个人身上均可发现这种生理性杂音。
在运动、情绪激动或发热时,由于血流加速,可使上述的生理性杂音明显增强,这种情况,并不意味存在器质性心脏病。
在心腔或大血管的通道狭窄时,血流通过狭窄的瓣膜孔会发生旋涡,产生响亮的病理性杂音。
在心腔或大血管间发生异常通道,血液不完全向正常方向流动,发生分流时,也可产生病理性杂音。
病理性杂音
首先是根据杂音产生的时间。
一般认为凡是舒张期的杂音总是病理性的,因为它是器质性心脏病的一个标记。
其次根据杂音的强度,响度,收缩期杂音达到了3级或3 级以上也属病理性的。
再次,可根据杂音的性质、持续时间的长短及有无传导来加以鉴别。
生理性杂音性质柔和,持续时间短,且不伴有传导。
而病理性杂音性质粗糙,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明显的传导,如向腋下、心尖、颈部或背部等处传导。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患者出现了上述的问题,那么患者应该注意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检查和治疗的
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够保证好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的问题,避免因为上述的问题导致患者出现危险,那么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