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各瓣膜听诊区
- 格式:docx
- 大小:11.27 KB
- 文档页数:1
健康知识之心脏检查——听诊听诊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和听诊顺序(1)听诊区: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部;②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⑤三尖瓣区位于胸骨下段左缘。
(2)听诊顺序:从心尖部开始至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二主动脉瓣区、三尖瓣区。
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制(1)第一心音(S1):代表心室收缩开始。
产生机制:二尖瓣关闭及三尖瓣关闭是s.的主要组成成分。
特点:心尖部听诊最响,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强、历时较长,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2)第二心音(S2):代表心室舒张开始。
产生机制: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的振动是S2的主要组成成分。
特点:S2的主动脉瓣成分(A2)在前,肺动脉瓣成分(P2)在后。
音调高脆、强度较S1弱、历时较短,在心底部听诊最响。
(3)第三心音(S3):心室快速充盈期末。
产生机制:心室快速充盈期末血流冲击心室壁,心室肌伸展,腱束、乳头肌紧张的振动。
特点:音调低钝、强度弱、持续时间短,在心尖部内上方及仰卧位听诊清楚。
一般只在儿及青少年中听到。
(4)第四心音(S4):出现在心室舒张末期。
产生机制:心房收缩使房室瓣及其相关结构突然紧张振动。
特点:低频低振幅,正常不能被人耳听到。
心音的变化(1)S1强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1)S1增强:心室收缩时心室内压力上升速度加快,瓣膜关闭振动幅度增大,常在心动过速及心肌收缩力加强时出现。
临床见于二尖瓣狭窄、期前收缩、高热、贫血、甲亢等。
2)S1减弱:心室舒张期过度充盈,心肌收缩力减弱。
临床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3)S1强弱不等:见于心房颤动、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2)S2强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1)S2增强:外周动脉阻力增加,压力增高,血流量增多,可使S2的A2成分增强。
见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等。
肺动脉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肺血流量增多,可使S2的P2成分增强。
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其作用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以供氧。
心脏瓣膜是心脏内部的重要结构,它起到将血液从心脏泵送到全身的作用。
了解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其作用对于医生诊断病情至关重要。
心脏瓣膜听诊区包括二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和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这些听诊区的位置和作用如下:
- 二尖瓣听诊区:位于心尖部,即心脏跳动最强的位置。
在这里,医生可以听到二尖瓣开放和关闭的声音。
如果二尖瓣狭窄,则能听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如果二尖瓣关闭不全,则能听到全收缩期杂音。
- 肺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在这里,医生可以听到肺动脉瓣开放和关闭的声音。
如果肺动脉瓣狭窄,则能听到舒张期杂音;如果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则能听到全收缩期杂音。
- 主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在这里,医生可以听到主动脉瓣开放和关闭的声音。
如果主动脉瓣狭窄,则能听到舒张期杂音;如果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能听到全收缩期杂音。
-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三肋间。
在这里,医生可以听到主动脉瓣开放和关闭的声音。
如果主动脉瓣狭窄,则能听到舒张期杂音;如果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能听到全收缩期杂音。
心脏瓣膜听诊区是医生诊断心脏病的重要工具。
通过听诊,医生可以判断心脏瓣膜是否狭窄或关闭不全,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心脏听诊心脏听诊是心脏检查的重要方法,是发现病情及观察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
检查时要求环境安静、温暖,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侧,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必要时改变体位或配合深吸气、深呼气、适当运动。
检查者应集中注意力、仔细分辨听诊声音改变。
一.心脏瓣膜听诊区心脏各瓣膜开放或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沿血流方向传导至胸壁不同部位,于体表听诊最清楚处即为该瓣膜听诊区。
心瓣膜听诊区包括:①二尖瓣听诊区:位于心尖部,即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稍内侧;②肺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⑤三尖瓣听诊区:位于胸骨体下端左缘。
可按逆时针方向,二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也可按病变好发部位依次进行,即“8〞字听诊法,二尖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二.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1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以心尖部听诊第一心音计数为准,正常成人心率为60~l00次/min,儿童稍快〔3岁以内儿童多在100次/min以上〕,老年人稍慢。
成人心率超过100次/min,婴幼儿心率超过150次/min,满意动过速。
心率低于60次/min满意动过缓。
2心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成人心跳节律规整,青少年局部人可在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这种随呼吸而变化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听诊常见心律失常有:1期前收缩:又称早搏,是指在规那么心律根底上提前出现的心跳。
听诊特点:①心音提前出现,其后有一较长间歇;②提前出现的那一次心跳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
期前收缩如每隔一次正常心动后出现一期前收缩,称二联律;每隔两次正常心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三联律。
2心房颤抖:是指心房内异位节律点发出异位冲动产生的多个折返所致。
心脏听诊笔记一、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区为4个瓣膜5个区)①二尖瓣区M: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②肺动脉瓣区P: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A: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E: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⑤三尖瓣区T: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二、听诊顺序(三种方法)通常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从心尖部(二尖瓣区)开始一肺动脉瓣区一主动脉瓣区一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一三尖瓣区。
"8"字形听诊顺序:即从心尖部(二尖瓣区)开始一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一肺动脉瓣区一三尖瓣区.(主要依据是瓣膜损害和杂音出现的几率,二尖瓣区最高,主动脉瓣其次,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的器质性损害少见)国外心脏听诊从心底部到心尖部的顺序:包括胸骨体上部右侧位置、左侧胸骨缘的全部及心尖。
三、心脏听诊的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1.心率:正常成人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
成年人心率超过100次/分,婴幼儿心率超过15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
心率突然增快至160—240次/分,持续一段时间后突然终止,宜考虑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烟酒过度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情况下诱发。
心率低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
须注意的是不少健康者,尤其是运动员、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或农民,安静时心率可低于60次/分,但没有临床意义。
2.心律:正常成人心律规整。
心率稍慢者及儿童的心律稍有不齐,呼吸(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也可引起心律不齐,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听诊时可发现的心律失常主要有: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期前收缩:在规整心跳的基础上提前出现一次心跳,为期前收缩,其后有一个较长的间歇。
有学者认为每分钟期前收缩少于6次者为偶发,等于或多于6次者为频发。
频发性期前收缩可有规律地出现,如果每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为二联律;每二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以此类推。
心脏瓣膜听诊区:
1、二尖瓣区:(又称心尖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处.
2、肺动脉瓣区: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3、主动脉瓣区: (1)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为第一听诊区(主
动脉瓣听诊区)
(2)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为主动脉瓣第
二听诊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
5、三尖瓣区: 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在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偏左处)
听诊顺序:
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心脏听诊(一)心脏瓣膜听诊区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心脏瓣膜听诊区,与其解剖部位不完全一致,传统的有5个听诊区:①一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二) 听诊顺序依次为:心尖区开始至肺动脉瓣区,再依次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和三尖瓣区。
(三)听诊内容1.心率(heart rate):指每分钟心搏数。
正常范围:成人:60—100次/分,女性稍快,老人偏慢儿童偏快。
心动过速:成人心率大100次/分,婴儿大于是150次/分心动过缓:心率小于80次/分者。
心动过速与过缓均可由多种生理性、病理性或药物性因素引起。
2.心律(cardiac rhythm)指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人心律规则;窦性心律不齐:部分青年人可出现随呼吸改变的心律;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一般无临床意义。
听诊所能发现的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有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期前收缩:是指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脉搏短绌:心房颤动时,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和心率快于脉率,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冠心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少数原因不明称特发性房颤。
3.心音(1)第一心音:时间:出现在心室的等容收缩期,即心室收缩的开始,约在心电图QRS波群开始后0.02~0。
045s。
组成成分:其中第一和第四成分为低频低振幅的振动,第二、三成分为较高频率和振幅的振动;后两成分为S1的主要成分也是其可听到的成分。
机制:瓣膜起源学说.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的关闭产生S1的第二成分,三尖瓣的关闭产生S1的第三成分。
由于瓣膜突然关闭,瓣叶突然紧张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听诊特点: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持续约0.1s),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描述心脏瓣膜听诊区的名称和听诊内容引言心脏瓣膜听诊是一项用于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进行心脏瓣膜听诊时,医生需要了解不同听诊区的名称及其对应的听诊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瓣膜听诊区的名称和相应的听诊内容。
一、二尖瓣听诊区1.名称二尖瓣听诊区,也称为三尖瓣区。
2.听诊内容在二尖瓣听诊区,可以听到二尖瓣关闭声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时的杂音。
二尖瓣关闭声是正常心脏收缩时产生的第一心音,是二尖瓣关闭引起的,具有响亮而清晰的特点。
而二尖瓣关闭不全时,会产生收缩期的流向左心房的反流杂音。
二、肺动脉瓣听诊区1.名称肺动脉瓣听诊区,也称为二尖瓣区。
2.听诊内容在肺动脉瓣听诊区,可以听到肺动脉瓣关闭声和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的杂音。
肺动脉瓣关闭声是正常心脏收缩时产生的第二心音,是肺动脉瓣关闭引起的,声音较为清晰。
而肺动脉瓣狭窄时,会出现舒张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会产生舒张期逆流杂音。
三、主动脉瓣听诊区1.名称主动脉瓣听诊区,也称为三尖瓣区。
2.听诊内容在主动脉瓣听诊区,可以听到主动脉瓣关闭声和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的杂音。
主动脉瓣关闭声是正常心脏收缩时产生的第二心音,是主动脉瓣关闭引起的,声音较为清晰。
而主动脉瓣狭窄时,会出现收缩早期喷射性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会产生收缩末期逆流杂音。
四、三尖瓣听诊区1.名称三尖瓣听诊区,也称为四瓣区。
2.听诊内容在三尖瓣听诊区,可以听到三尖瓣关闭声和三尖瓣关闭不全时的杂音。
三尖瓣关闭声是正常心脏收缩时产生的第一心音,是三尖瓣关闭引起的,具有较为柔和的特点。
而三尖瓣关闭不全时,会产生收缩期的流向右心房的反流杂音。
五、描述心脏瓣膜听诊区的名称和听诊内容总结心脏瓣膜听诊区是医生在进行心脏瓣膜听诊时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听诊区对应不同的心脏瓣膜,通过听诊可以判断心脏瓣膜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狭窄或关闭不全等问题。
了解心脏瓣膜听诊区的名称和相应的听诊内容,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心脏瓣膜疾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