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就地冷再生技术优点 (2)

就地冷再生技术优点 (2)

就地冷再生技术优点 (2)
就地冷再生技术优点 (2)

就地冷再生技术优点

2013-3-18 15:47:08 浏览:4次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具有诸多优点,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以下5点:

(1)成本低道路就地冷再生由于全部利用了旧的铺层材料,从而减少了道路维修或改造时旧铺层材料的挖起运输、废置和新材料的购置,节约能源,从而导致成本大幅度下降。据国外施工资料介绍,与在旧铺层上加铺新料的维修方法相比,浅层就地再生约可降低成本20,深层就地冷再生约可降低成本46;

(2)效率高道路就地冷再生机械施工一次性可以完成铣刨、破碎、添加、拌和及摊铺,从而简化了施工程序,缩短施工工期。使用就地冷再生机械,每天施工可完成5000~8000m2的工作量。创造了道路改造快速施工的一里程碑;

(3)质量好就地冷再生可以根据不同道路旧铺层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选择不同的添加剂,配比准确,可以保证再生材料的优秀品质和施工质量,形成施工成型厚而均匀的粘结层,从而保证了维修后道路的使用期限,使再生后的沥青路面与新铺沥青路面性能基本相当。同时由于对旧材料进行重复利用,施工过程中路面的几何线形及厚度能得到很好地保持;

(4)污染少使用传统的道路维修方法,沥青路面废弃量十分巨大,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新材料的开采,也会造成资源减少和环境的破坏。采用冷再生技术则可完全避免上述问题。由于旧料得以充分再生利用,从而大大减少了新筑路材料的开采量;也不存在旧料的运输与存放问题,是一项绿色环保技术。它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投资,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绿色”施工技术;

(5)干扰低冷再生施工的特点是大型机械,密集施工,将因施工而造成的交通干扰降到了最低。该机械具有封闭式自动控制添加系统,可以防止粉尘飞扬,有利于文明施工。不像新建道路施工项目那样,许多施工可在整个工地同时进行,冷再生施工只是集中在一定特定的区域。整个冷再生机械组合可以处于同一条车道内,不影响另一条车道车辆通行,可进行开放式施工,特别适用于交通量较大或路宽较窄情况下的道路的施工。

就地冷再生技术的优越性,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大。它的发展空间也会非常巨大。这种客观实际的存在是使得就地冷再生技术受到认同并且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始动力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本文根据国内外沥青再生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介绍了旧沥青路面再生施工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重点阐述目前应用较多的现场热再生技术的特点和施工工艺。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再生

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混合料,使之能够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的一套工艺技术。

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每年投资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在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大量的翻挖、铣刨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大量的使用新石料,开采石矿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按照沥青的设计寿命(15-20年),从现在起,每年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废弃量将达到每年220万吨之巨,如能加以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3.5亿人民币,而这个数字是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的。10年以后,沥青路面的大、中修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将达到1000万吨,届时通过再生利用每年可节约材料费15亿元。否则这些为数巨大的沥青混凝土层翻挖后只能白白的废弃掉,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沥青再生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相关专用设备的开发,对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对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都有极大的意义,随着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维修养护量不断增加,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有必要加强理论研究,开发合适的再生剂和机械设备,为再生旧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大量应用奠定基础。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最早从1915年在美国开始的,但由于以后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而忽视了对该技术的研究。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对这项技术才引起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研究,到八十年代末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在美国已是常规实践,目前其重复利用率高达80%。

西欧国家也十分重视这项技术,联邦德国是最早将再生料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国家,1978年就将全部废弃沥青路面材料加以回收利用。芬兰几乎所有的城镇都组织旧路面材料的收集和储存工作。法国现在也已开始在高速公路和一些重交通道路的路面修复工程中推广应用这项技术。

2 旧沥青路面材料的性能

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粘结力较强的沥青材料作结合料,大大增强了矿料间的粘结力,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使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得到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不渗水、行车舒适、噪音小等优点,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它也经常受到天气、温度、行车以及材料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路面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而这些病害又对行车速度、路面使用寿命、乘客舒适性以及交通安全等带来了有害的影响。

沥青路面老化主要是沥青的老化和骨料的细化。沥青路面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承受着压应力,剪应力和拉应力等,同时沥青路面长期暴露于大自然,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如氧、阳光、温度、水、风等的作用,致使混合料中的沥青、骨料的性能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并最终表现为沥青混合料使用品质下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损坏总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结构性损坏,包括路面结构整体或其中某一部分的破坏,使路面不能支承预定的荷载;另一类为功能性损坏,它可能不伴随结构性损坏而发生,但由于平整度和抗滑性能等的下降,使其不再具有预定的功能,从而影响了行车质量。

3 沥青路面再生施工方法

再生沥青路面的施工按温度可分为热法施工和冷法施工。热法施工按施工工艺又可分为现场热再生法和厂拌热再生法。

3.1现场冷再生法

现场冷再生法是用大功率路面铣刨拌和机将路面混合料在原路面上就地铣刨、翻挖、破碎,再加入稳定剂、水泥、水(或加入乳化沥青)和骨料同时就地拌和,用路拌机原地拌和,最后碾压成型。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冷法施工中,且新添加的结合料是乳化沥青,这种方法对设施要求较低,生产成本不高,但同时再生路面的品质不是很好,目前该方法使用较少,主要是用于等级低的道路或铺筑基层使用,国外多用于乡村道路的翻修。

3.2现场热再生法

现场热再生是一种就地修复破损路面的过程,它通过加热软化路面,铲起路面废料,再和沥青粘合剂混合,有时可能还需要添加一些新的骨料。然后将再生料重新铺在原来的路面上。一般用一台大型"沥青路面热再生联合机组",先把沥青路面烤热软化,再将旧沥青层收集起来输送到该机组中的双卧轴连续搅拌机上,添加新骨料、补充新沥青,搅拌后排到机组的摊铺器上,摊铺、捣实、熨平,再用压路机碾压,铺成一条新路。现场热再生可以通过单次操作完成,把原材料和需修的路面重新结合。或者是通过两阶段完成,即先将再生料重新压实,然后在上面再铺一层磨耗层。这种方法施工简单方便,多用于基层承载能力良好、面层因疲劳而龟裂的路段,特别适用于老化不太严重,但平整度较差的路面。

3.3 工厂热再生法

工厂热再生法在工厂中对回收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集中处理,是一种实用、灵活、简便而又能保证质量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工厂热再生法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后运回拌和厂,再集中破碎,根据路面不同层次的质量要求,进行配比设计,确定旧沥青混合料的添加比例,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在拌和机中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新的混合料,从而获得优良的再生沥青混凝土,铺筑成再生沥青路面。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对已被翻挖的基层甚至路基的一些地段进行有效的补强,沥青层的重铺则可以象新路施工一样,分别按下面层、中面层、上面层(磨耗层)的不同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旧沥青回收料的添加比例。

4 现场热再生法的特点

在上述各种方法中,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利用技术是一种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等级技术,采用就地加热、翻松、搅拌、摊铺、压实等连续作业,一次成型新路面,经济、高效、快速、环保、节约,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沥青路面表面层出现裂缝、泛油、磨损、车辙、坑槽等病害或路用性能下降,路面的损坏程度还没有波及到基层时,都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法,使用先进的现场热再生机组,就地加热旧路面,耙松、收集旧料,增加适当的新拌沥青混合料、再生剂进行机内热搅拌,随即摊铺,熨平,辗压,即可快速开放交通,是一种连续式的现场热再生作业方式。根据英达公司提供的资料,其“修路王” 现场热再生修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修补时间可节省5/6,作业人员节省1/2,旧路用材料完全利用,新沥青混合料用量可节省1/2。因此,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方法在近几年的沥青路面养护中得到了相对更为广泛的应用。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1)任何直接重铺或铣刨后再填补的工程都可以用热再生的方法,旧路面混合料就地再生利用,不需要搬运废料过程及废弃物堆放场地。

(2)能保存骨料的的完好,保留沥青的组成及性能,100%地利用旧料。而传统的工厂再生法只能利用40—50%旧料,新的设备能够产生更高质量的沥青,它和新的沥青混和料具有一样的生命周期。

(3)不受大的交通流量的限制,与以前的维修方法相比,影响交通及沿途居民的程度小,施工结束就可以开放交通。

(4)施工产生的振动、噪音比其他施工方法小,有利于环保。

(5)此维修方法是以路面面层为施工对象,适于基层承载力良好,因面层疲劳而龟裂,车辙,破损的路面。损坏波及到基层以下时,原则上不适用,或必须首先对基层进行处理。现场热再生一般不能纠正属于结构上的破坏。

(6)现场热再生不能修复位于沥青层以下较深位置的伸缩裂纹,可以达到最大深度为50mm 的位置,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达到更深的再生深度。

(7)在实行现场热再生方法前,路面上的大量冷混合料补丁,喷涂补丁,必须除掉。(8)此方法是在路上加热旧路面,容易受特殊气温的影响,寒冷季节一般不宜施工,天冷以及雨天时效率将有所降低。

5 现场热再生法实际应用

现场热再生施工的主要设备是热再生机组,其中关键部分主要是加热板,它要提供高效的辐射热能,对旧路面加热既要时间短、并达到一定的深度;又不能过热,使沥青老化,失去再生的意义。能对整条车道进行连续就地再生作业的设备一般具有路面预热功能、热铣刨功能、新料填加功能、拌和功能、摊铺功能等。另外,根据修补面积的大小不等,加热板最好有分区功能。

水泥冷再生路面基层施工工艺

水泥冷再生路面基层施工工艺 当前国内现有的水泥冷再生技术水泥,主要是利用水泥冷再技 术对于旧沥青混凝土和面层材料,加入部分新骨料或细集料按一定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和适量的水,在自然环境温度 下连续完成旧路面的铁刨、破碎、添加、拌合、摊牌及压实成形,重新形成基层或底基层的一种工艺方法。 旧沥青和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常用的两种形式为:场拌冷再生和现场冷再生。场拌冷再生时先通过路面铣刨机铣刨后,经过破碎筛分机,再生拌和机对旧油石进行拌合处理,再由路面摊铺机和压路机摊铺,碾压得到稳定的基层。现场冷再生是直接在旧路上均匀铺撒水泥等添加剂和骨料,通过专业的拌合设备进行拌和,然后进行刮平碾压得到稳定的基层。 1.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的优点和应用背景现 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再生利用基层适用范围非常广,一般情况下旧沥青混凝土油面大于6厘米旧可以以水泥为添加剂,进行旧沥青混凝土冷再生利用做基层,试件7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 1.6Mpa---2.5Mpa,90d抗压回弹模量可达到650Mpa----900Mpa,适和标高不受限制的高等级公路的底基层或二级公路的基层。 同时旧油石再生技术对旧路进行改造,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原旧路面材料,没有废料的运输和储存问题:而且可以半幅施工半幅通车,不必断交施工:由于不破除旧路、重做路基,可以大大缩短工期。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冷再生材料形成基层(底基层)的冷再生技术室成熟

实用技术、有相应规范和专业设备,并且被广泛应用。 目前该技术在我国并没有进行广泛应用,但是现场旧油石冷再生存在诸多优点,在我国的旧路改造中将被广泛应用的趋势将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主要谈一下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该类工程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 本文的某国道工程都是使用德国Wirtgen的WR2500S旧路坑再生机进行旧沥青混凝土冷再生拌合,同时配套刮平机、压路机等设备。 2. 在材料选择和组成设计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现场旧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再生利用基层组成设计方面的问题,任何工程人员都要严把材料关,并对组成设计进行认可。国外有旧油石再生利用的实验规程,但是国外标准筛孔尺寸与我国标准筛孔尺寸不一致,无法直接套用,因此只能在已有路面材料实验的体系,选择最能突出其材料特点并反映他在路面结构中的工作特征的实验方法。因此要参照水泥稳定碎石进行组成设计。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验规程》(JTJ 057—94),进行重型击实实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作为施工的依据。因为旧油石再生机在不同行走的速度下,对破碎旧路面的级配是有变化的,所以在进行配合比材料取样时,要抽取在旧油石再生机施工正常行驶的速度时,旧油石再生机未加水,干拌的破碎料供制备试件使用。对在国道进行旧油石冷再生时,由于旧油面较厚,旧路基层较硬破碎较难,旧油石再生机的正常施工行走速度设在了5m/min。然后对旧油石的材料进行筛分,检查是否

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在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

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在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8-26T11:24:49.9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作者:王毓明 [导读] 本文就从试验检测、配比设计、施工详细地介绍了冷再生技术,对今后同类环境下的公路养护维修工程有一定借鉴作用。 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道路就地冷再生属于道路维修、改造的范畴,它主要解决沥青路面上基层破损的问题。具体讲,道路冷再生是指充分利用现有沥青道路旧铺层材料(面层与基层)必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水泥、泡沫沥青、乳化沥青、石灰、粉煤灰等)在自然环境温度下就地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从而修筑出具有所需性能质量的新基层的作业过程。本文就从试验检测、配比设计、施工详细地介绍了冷再生技术,对今后同类环境下的公路养护维修工程有一定借鉴作用。 1、背景 从1998年公路大建设开始,甘肃省几乎所有的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经过多年的营运,特别是高等级路面已经或即将进入维修或改建期,大量翻挖、铣刨的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就地冷再生技术就应运而生了。根据添加剂的不同,可以分为水泥冷再生、泡沫沥青冷再生、乳化沥青冷再生、石灰冷再生、粉煤灰冷再生等。 2、路况技术状况评定 2.1、对旧路面进行路况技术状况评定,详细记录路面损坏情况、旧路面各结构层厚度、油层以下坏毁深度、基层以下粒料含水量等。 2.2、对沿线不同病害路段铣刨面层和基层进行取样,把铣刨的旧料分别进行筛分,了解基层和面层铣刨后旧料中骨料的含量,一般大于5mm的骨料含量应在40-75%之间,否则应采取增加新骨料的措施。 2.3、再生施工前一定要把局部路段的点病害彻底处理。比如路基沉降需要砂砾换填;路面面层和基层出现网裂需要挖开重新采用二灰碎石或者水泥稳定碎石填补至再生层底面等。 3、材料 3.1一般规定:原道路为沥青混合料、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砂砾、碎石土、砂砾土、煤矸石和各种粒状矿渣均适宜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 3.2、旧沥青路面铣刨料:对级配不良的铣刨旧料,应通过掺加部分新料以改善其级配,对新加料应取所定料场中有代表性的样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规程进行颗粒分析、细集料液限和塑性指数、相对密度、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等试验。 4、室内再生试验设计 4.1、试验条件 本次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1-2015)中有关规定进行,采用重型击实标准(3×98)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件均按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试件容量控制,采用静力压实法制备。在养生室标准温湿度养生6d(饱水24h)。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采用φ15×h15cm试件。将饱水24h后的试件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升降台上,使试件的形变以约1mm/min的等速率增加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4.2、旧料情况 根据现场铣刨面层旧混合料和基层旧混合料的情况,以某段冷再生底基层试验为实例,在室内首先进行筛分并合成级配,发现现场直接铣刨的混合料级配偏粗,进而确定水泥现场冷再生时需要添加一部分细集料来改善级配还需要加一部分骨料来提高其强度。故决定添加的一定比例的天然砂砾(0-37.5mm)和砂进行试验。 4.3、铣刨料+天然砂砾+砂 根据铣刨料级配情况,考虑添加一定比例的天然砂砾和砂来改善级配后进行试验,以此对比一下对强度的影响,通过并根据室内确定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静压成型试件,测定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如下: 7d无侧限抗压强度 将测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与其相应的灰剂含量进行线行回归,可得室内配合比设计水泥剂量为3.4%,规范规定,工地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应比室内确定的水泥剂量多0.5%,故最后确定,该水泥稳定砂砾的施工水泥剂量为3.9%。 5、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和检验 5.1、水泥的质量符合要求。重点检测其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强度及安定性。 5.2、水泥用量准确,撒布均匀。 5.3、材料应满足混合料组成设计中相关要求。 5.4、冷再生机的行走速度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混合料拌合均匀,避免出现夹层;确保拌合深度达到设计厚度;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5.5、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强度包括两方面的测定:一是再生过程中取再生混合料在室内进行试验测定,另一方面是7d后在现场取芯样进行测定(参考值)。 5.6、养生:施工结束后,至少养生7天,采用覆盖薄膜或土工布覆盖养生,防止水稳层的表面失水干燥,同时在养生期内应尽量避免重

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标准[详]

浅谈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 冷再生是指在常温下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成为新的道路基 层,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道路基层施工工艺,该种施工工艺是指充分利用旧路沥青道路面层及基层铺层材料,采用冷再生机进行拌和,同时掺加相应级配的碎石骨料,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水泥、泡沫沥青、石灰、粉煤灰等),在常温下就地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拌合、摊铺及整型压实,从而形成新的道路基层。 道路就地冷再生属于道路维修、改造的范畴,它主要解决沥青路面上基层破损的问题。其使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维修与改造,也适用一般市政道路主次干道及乡间公路的维修与改造。 沥青路面或基层在接近使用寿命期或者遭到严重损坏,传统的对旧路面铣刨修补已不能满足道路使用要求,此时采用就地冷再生,可以100%勺利用原有路面的废旧材料,节省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提高路面维修速度和生产率。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其主要优点如下: 1、工期短 道路就地冷再生机械施工一次性可以完成铣刨、破碎、添加、拌和及摊铺,传统的清挖、外运、废置、新材料购置、摊铺及碾压成型等施工工序,按顺序施工,相比可简化施工程序,从而缩短施工工期。使用就地冷再生机械,每天施工大约可完成6000m2的工作量。例如08年5月份我公司参与某市城市主干道和平路冷再生改造工程中,一台冷再生机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道宽12.5m,长1km路段的就地冷再生施工任

务,养生5天后始铺筑沥青面层。此路是某城市商业街,车辆行人来往稠密,客观上要求施工紧迫,采用冷再生工艺施工工期短,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2、成本低 较原来的修路成本可节约成本20%-40%道路就地冷再生由于全部利用了旧的铺层材料,可节约道路维修或改造时旧铺层材料的挖起运输、废置费用及新材料购置费用,从而可以降低成本。采用道路就地冷再生比传统方式相比,随着再生层厚度的不同,大概可以降低成本20%-40%厚度越深,降低成本越多。例如某市城市主干道和平路冷再生改造,在原路面的基础上增加6cm石子,冷再生底基层的水泥剂量设计为5%再生厚度为25cm再生层工程造价为39元/m2, 而采用传统工艺,需两层二灰碎石做为基层,加之原路面破除外调,造价为61元/m2,由此可见冷再生技术可使工程成本大大降低。 在咼等级路面基层中因原材料的再利用可节省大量投资,在低等级路面中,因用冷再生工艺可提高路面基层等级而减小面层的投入,这种客观实际的存在是使得就地冷再生技术受到认同并且可以大力推广的意义所在。 3、保护环境 降低了新材料开采,摈弃了旧材料堆放和污染环境。使用传统的道路维修方法,沥青路面废弃量十分巨大,在施工现场产生噪音以及机械载运过程的粉尘污染等,同时大量新材料的开采,也会造成资源减少和环境的破坏。采用冷再生技术则可避免上述问题,它不仅可以节约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浅析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浅析 摘要: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对重复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国家的公路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旧沥青路面回收材料的性质比较了采用不同稳定剂的冷再生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的要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沥青路面;冷再生;稳定剂;泡沫沥青 1.引言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交通量的不断增长,致使车辆大型化及重载超载车的比例不断提高,使沥青路面受到明显的提前损坏。按照沥青路面的设计寿命(10-15年)和实际使用情况,从现在起,每年约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混合料废弃量将达到220万吨之多,如能对其加以合理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3亿元以上。因此,运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使得废弃沥青混合料变废为宝,就成为近年来道路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2.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概述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按施工温度和施工工艺可分为四大类:厂拌热再生、现场热再生和厂拌冷再生、现场冷再生。其中冷再生技术就是对旧沥青砼路面材料进行破碎加工,需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或细集料、乳化沥青(泡沫沥青)、适量的水及一定添加剂(水泥或石灰),在自然环境温度下连续完成材料铣刨、破碎、添加、拌和、摊铺及成型,并重新形成结构层的一种工艺方法。经过再生后的旧沥青混合料,再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用作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或其他半刚性基层材料。由于旧沥青混合料是用作基层材料,所以只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水稳性就基本可满足要求。而且冷再生技术往往不涉及旧沥青材料本身性能的恢复。 3.采用不同稳定剂的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 目前,沥青路面冷再生最常用的稳定剂为水泥、乳化沥青,泡沫沥青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这三种稳定剂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冷再生过程中各自独特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等。表1对以上三种不同冷再生稳定剂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表1三种常用冷再生稳定剂的优缺点比较 3.1以水泥为稳定剂的沥青路面冷再生

(整理)冷再生施工方案

省道335线淅川香花街至西峡县贾岗段公路改造工程3标冷再生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 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1、省道335线淅川香花街至西峡县贾岗段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3、《公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4、国家、当地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命令及规定。 5、本标段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6、河南省中州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拥有的科学技术成果、机械设备装备情况、工作成果、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来铁路施工积累的经验。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循施工招标文件、有关设计资料、图纸、标前会议等各项要求。 2、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围绕控制工程项目,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用流水施工方法,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保证施工工期。 3、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创优质规划与质量保证措施,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确保工程质量。 4、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布置施工平面,尽量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人员组成坚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安排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按照业主的要求组织专业化施工。 5、安全目标明确,安全措施可靠,制度完善,确保施工安全。 6、做到保护环境、文明施工,并达到文明施工工地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项目位置 省道335线淅川香花街至西峡县贾岗段公路改造工程起自K454+778,经西峡县南八迭河桥,继续沿老路从西峡县城西侧向北下穿宁西铁路和沪陕高速,终止于西峡县贾岗(K475+195),与石门湖旅游公路衔接,与规划改移的G312线平交,全长20.417km。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研究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研究 摘要:道路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正确选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根据实地原材料,取不同水泥剂量的冷再生混合料,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按照严格的施工工艺,达到设计要求。关键词:冷再生;技术;设计 abstract: the road of old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reconstruction, the correct selection of old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cold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field of raw materials, cold recycling mixture with different cement dosag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mix proportion,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cold recycling technology; design; 引言:道路在旧路改造中,因旧路整体强度不能满足行车要求,一般采用两种方案:一是加铺补强层,二是彻底翻修路面结构层。彻底翻修路面结构层的改造方案:一是对路面剩余强度整体否认,造成工程投资成本的提高;二是旧路结构层需挖除外运,工程所需黄土购入,既浪费土地资源又污染环境,三是施工周期长。长时间给当地居民带来生活和工作的不便。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既补强了路面强度,又节约了工程投资,施工周期提前70%,废物利用100%,因此,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在道路改建中

2015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关于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的技术要求 一、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标准 1.压实厚度要求:水泥就地冷再生层的压实厚度为18厘米; 2.水泥剂量要求: a. 18cm厚5.5%水泥就地冷再生:水泥剂量为5.5%,即水泥用量为20kg/㎡; b. 18cm 厚6.0%水泥20%碎石冷再生: 水泥剂量为6.0%,即水泥用量为23kg/㎡,碎石用量为70kg/㎡; 3.压实度要求:就地冷再生层的压实度不得低于95%; 4.强度要求:就地冷再生层强度达到图纸及有关规范中要求的强度。 二、施工准备工作 1.清表:就地冷再生施工前应对旧路路面实施清理,施工范围内的腐殖土、生活垃圾等需清理彻底,清理宽度不低于(冷再生底基层宽度+2×0.3米)。 2.工程开工前必须出具该路段的击实报告和工程所用水泥的试验检测报告,否则,不得开工。 3.对旧路结构材料进行现场破碎取样,在实验室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指导取样地点附近路段的碾压施工。取样频率为正常路段每2—3km取一个点,特殊路段适当加密。取样和送样时监理须在场。 4.坑槽处理与计量:

a.机械开挖坑槽,人工修整,承包商、监理和业主三方共同认可坑槽面积后,用25%碎石12%石灰稳定土填充并用压路机碾压; b.施工要求:坑槽开挖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槽内布设碎石(碎石厚度为坑槽深度的一半),再布12%石灰土后,进行翻拌,碾压。碾压完毕后须高于原路面,防止雨水侵入,影响冷再生施工; c.坑槽处理完毕,报监理验收合格后,再报业主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每次验收长度不超过1km; d.深度小于15cm的坑槽用12%的石灰土挖补,费用已包含在相关费用之内,不再单独计量; e.深度较深的坑槽回填时按15cm一层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处理,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防止该位置冷再生施工后弯沉值不符合要求,否则,施工单位自费处理。 5.施工材料准备: a.水泥:采用强度等级32.5级的路用普通硅酸盐缓凝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 b.水:所用水源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及影响工程质量,严禁使用坑塘内变质水源。 6.施工机具准备: 工程开工前,应保证设备机具完好并满足施工需要:推土机(1台)、洒水车(1台,6000L)、冷再生机(1台)、自行式平地机(1台)、振动压路机(1台,≥22T)、三轮压路机(1台,18--21T)、胶轮压路机(1台,≥20T)等。

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

厂拌冷再生施工工 艺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是铣刨原沥青路面面层后,将铣刨料运至拌合站后进行破碎和筛分,并掺入适当比例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再生剂、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及水等材料后经过常温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实现旧沥青路面再利用的技术,适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的下面层及基层、底基层。它的技术特点是:铣刨的旧沥青混合料能够全部回收利用,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用乳化沥青作为有机再生结合料以及水泥或石灰作为无机再生结合料,形成一种复合有机水硬性材料,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因乳化沥青具有无毒、无臭、不易燃烧、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保证了储存稳定性、拌合稳定性,改进了施工条件,延长了可施工季节。与就地冷再生相比,对混合料配合比控制更为准确,提高路面平整度,保证路面性能。 1、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 1.1不同的沥青路面材料应分别回收,分开堆放、不得混杂。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可选用冷铣刨、机械开挖等方式,应减少材料变异。 1.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在回收和存放时不得混入基层废料、水泥混凝土废料、杂物、土等杂质。 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预处理与堆放 2.1使用推土机、装载机等机具将回收的沥青路面材料充分混

合,然后用破碎机或其它方式进行破碎,应使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最大粒径小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有超粒径材料。不允许直接使用未经预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2.2根据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合理选择筛孔尺寸,将处理后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筛分成不小于两档的材料。 2.3经过预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可用装载机等将其转运到堆料场均匀堆放,转运和堆放过程中应避免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离析。 2.4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避免长时间的堆放,料仓中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及时使用。 3、混合料拌制 3.1对拌和设备的要求:厂拌冷再生宜采用专用拌和设备,也可采用普通拌合设备加装乳化沥青计量及喷洒装置。 3.2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设备生产能力匹配。 3.3拌和时间应适宜,拌和后的冷再生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液体流淌、无结团成块现象,和易性良好。 4、施工准备 4.1 下承层的准备 下承层应密实平整,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摊铺冷再生层混合料之前宜在下承层表面喷洒乳化沥青,喷洒量为纯沥青用量0.2~0.3kg/m2。 4.2铺筑试验路段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一、冷再生机施工工艺流程 二、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⑴旧路结构状况调查 沥青混凝土旧路路面冷再生是利用旧路沥青混凝土及上基层(石灰土)经破碎加入水泥均匀拌和,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获得的半刚性结构。 1)对旧路进行弯沉检测,每车道每公里40~50个点,详细了解旧路承载能力。2)对旧路结构材料进行现场冷再生机破碎取样,确定旧路沥青层的厚度、基层材料及基层厚度等,掌握结构强度;在实验室做级配和配合比试验并确定不同配合比的最大干密度(重型击实)和最佳含水量,取点频率每1000米取三点。 3)对旧路结构材料进行土质分析后,确定添加剂为强度等级为32.5级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⑵机具准备 工程开工前,应保证设备机具完好并满足施工需要 1)冷再生机;2)平地机;3)洒水车;4)运送水泥汽车; 6)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三轮压路机;7)推土机; ⑶材料要求 1)经破碎旧路面沥混凝土面层及上基层获得的混合料作为冷再生结构的骨料及填充料,大于5mm的骨料含量应在40~75%之间,否则应采取增加骨料或

填充料的措施。 2)水泥:采用强度等级32.5级的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4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建议采用缓凝“海工牌”。 3)水:采用不含有害物质或饮用水。 ⑷级配和配合比 1)对取好的混合料由实验人员编号后筛分,确认混合料的实际级配,参考试验级配如下表: 2)抗压强度:根据级配对每一编号试块在实验室按含水泥量5%、6%、7%(重量比)试配获取三种水泥含量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并在规定温度下,试件保湿养生6天,浸水24小时后,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获取7天标准抗压强度,根据试验结果最终确定设计添加水泥量。 2、施工程序 ⑴路面清理 冷再生施工前应对旧路路面实施清理,清除路面垃圾、拆除旧路侧石,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高程测量标线,确保规定铣刨宽度及深度。 ⑵人工摊铺水泥 按设计含灰量计算每平方米应摊铺水泥用量。现场应采取打格计量卸水泥,人工均匀摊铺。 ⑶冷再生机破碎与速度的控制 1)冷再生机铣刨使旧路路面及基层破碎后混合料均匀。速度应根据旧路结构状况及混合料破碎后配合比确定,建议速度为6~8米/分钟。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 …

ICS XXX X XX DB 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2015 振动压实试验法沥青混合料 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Mixture based on Vertical Vibrocompression Testing Method (编制说明) 2015—××—××发布 2015—××—××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振动压实试验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项目来源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应用马歇尔设计方法。然而,随着交通和施工工艺的发展,马歇尔法已落后于生产实际,主要表现在:(1)马歇尔击实标准明显滞后于交通现状;(2)马歇尔试件与现场性能相关性差。马歇尔设计方法对于中、轻交通条件下的低等级公路不失为一种较好设计方法,但已经跟不上当前重交通发展和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需要。为此,本技术规范是在编制单位承担的交通运输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2010353361300)《沥青混合料VTM设计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成果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与工程经验,对沥青混合料振动压实试验方法、基于振动压实试验方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提出具体规定。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提出和申报,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作为标准第一起草单位,长安大学、铜川市交通运输局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各主要参加单位及工作组成员所做工作见表1。 1.2 编制过程 2015年1月,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长安大学和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积极组织,成立标准编写小组,明确标准编写任务。编制组在对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始起草标准,并结合编制组于2013年12月完成的交通运输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

水泥就地冷再生工艺流程 (1)

就地冷再生工艺流程 水泥就地冷再生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路况调查与分析 1)了解原路面结构:通过钻芯,铣刨机铣刨等方式获得。 2)路面病害调查:路面或基层病害情况,据此确定再生方案 3)路面养护历史调查:对道路的建设资料,养护修补情况,地下管道铺设情况进行调查。 4)附属设施调查:对井盖位置、井深、井周围材料等进行摸底调查,路缘石高度、路边绿化情况调查。 5)测试原路面弯沉值,从中得知路面损坏程度以及强度状况。 2、交通量调查与分析 了解所再生路段的交通量大小,重载车辆比例,远景发展规划、近期有无其他维修工程与再生工程冲突等信息,为再生提供依据。 3、再生方案确定 根据贵处给予我方阐述了道路的基本情况,我方特咨询有关研发团队,给予贵处施工方案建议如下: 1.对原路面上的水泥进行铲除。 2.在铲除完的路面通过平地机和装载机平整的撒放天然碎石。 3.在撒放的碎石上通过水泥撒布车按规定撒布水泥。 4.就地冷再生开始对路面进行再生。 5.单钢轮压路机对再生路面进行碾压。 6.平地机对再生路面进行整平。 7.单钢轮对平整过的路面进行反复碾压,直至达到规格压实度。 8.最后胶轮压路机对对路面进行收面再次加大压实度。 9.洒水车对路面进行为期7天的养生。 4、目标配合比设计 1)取代表性样品,进行室内筛分试验; 2)根据筛分结果确定再生材料及新料用量,从而确定混合料级配; 3)选择不同的水泥剂量、不同水量,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以及最大干密度; 4)制作不同水泥剂量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 5)对养生好的圆柱体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最终确定最佳水泥用量。 5、施工前的准备工序 1)如果有井盖,则降低再生路段的井盖标高到合适位置; 2)如果需要局部处理深层病害,则事先处理; 3)如果是人工撒布水泥,则事先计算水泥用量,然后打方格撒布。 4)确定起始点,并划导向线,以便于再生机行走。

水泥土冷再生(技术类别)

水泥冷再生底基层 施工要求 施工流程如下:施工准备→撒布新加材料→铣刨、拌和→整平→压实→养生及交通管制 A.施工准备 ①施工之前通过取芯了解每段的原结构层厚度,为冷再生机铣刨厚度的确定提供依据;通过对老路含水量的测定,计算出水的喷洒量。外加水与老路材料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控制在1%以内); ②挖补坑槽、清扫路面(必要时清洗); ③用全站仪按10m 间距布设中、边桩(弯道5m 间距)并引至施工范围外; ④在施工起点处将各所需施工机械、机具顺次停放,连接相应管路。现场冷再生施工设备一般包括:水罐车,水泥浆车(必要时),冷再生机,平地机,压路机,洒水车。 新加材料撒布新加水泥采用人工撒布时,根据经试验段验证的配合比确定的水泥用量,在已撒布新加碎石的原路面上预先打出每袋水泥占用的网格线,然后用均匀摊铺水泥,为减少撒布过程水泥损失,撒布时间控制在施工前一小时左右,且水泥撒布选择在风小的天气。为了提高撒布精度同时避免刮风等情况的影响,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配有完整喷洒水泥装置的冷再生机或更为精确的水泥稀浆喷洒设备。

特别是当水泥用量较大,撒布厚度较厚时,应使用水泥稀浆喷洒设备。 C.铣刨、拌合 ①根据路面宽度和冷再生机的工作宽度,施工时应分幅进行,并且需分段施工。根据水泥的初凝时间和冷再生机的施工能力,控制每段长度,以保证再生机械和碾压机械协调一致。 ②启动冷再生机,按照冷再生机预先设定的铣刨深度和行进速度对路面缓慢、匀速、连续铣刨、拌和。建议再生机速度控制在5m/min,不得随意变更速度或者中途停顿; ③单幅再生至一个作业段终点后,将再生机调至作业段起点,进行第二幅施工。纵向相邻两幅接缝的重叠不宜小于20cm,并且第二幅再生时将重叠范围内的水喷关闭。纵向接缝的位置应尽量避开营运车辆行驶的轮迹; ④尽量减少纵向接头,纵向接头重叠量不宜小于1.5 倍冷再生机转子直径。水泥初凝时间内施工时关闭重叠段冷再生机水喷并不添加水泥,水泥初凝时间后施工时经试验添加水泥和水; ⑤再生后现场应及时取样检测水泥剂量及含水量,做EDTA 滴定试验,快速(10 分钟内)测定,以确保及时准确地对水泥剂量进行调整。同时现场取样做含水量试验,现场含水量测定采用燃烧法,考虑原面层沥青存在烧失情况影响结果准确性,施工前通过多组试验测出燃烧法与烘干法比例关系,所取混合料应保持均匀一致,确保实际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相符。

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处理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是铣刨原沥青路面面层后,将铣刨料运至拌合站后进行破碎和筛分,并掺入适当比例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再生剂、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及水等材料后经过常温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实现旧沥青路面再利用的技术,适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的下面层及基层、底基层。它的技术特点是:铣刨的旧沥青混合料可以全部回收利用,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用乳化沥青作为有机再生结合料以及水泥或石灰作为无机再生结合料,形成一种复合有机水硬性材料,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因乳化沥青具有无毒、无臭、不易燃烧、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保证了储存稳定性、拌合稳定性,改善了施工条件,延长了可施工季节。与就地冷再生相比,对混合料配合比控制更为准确,提高路面平整度,保证路面性能。 1、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 1.1不同的沥青路面材料应分别回收,分开堆放、不得混杂。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可选用冷铣刨、机械开挖等方式,应减少材料变异。 1.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在回收和存放时不得混入基层废料、水泥混凝土废料、杂物、土等杂质。 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预处理与堆放 2.1使用推土机、装载机等机具将回收的沥青路面材料充分混合,然后用破碎机或其他方式进行破碎,应使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最大粒径小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有超粒径材料。不允许直接

使用未经预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2.2根据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合理选择筛孔尺寸,将处理后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筛分成不小于两档的材料。 2.3经过预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可用装载机等将其转运到堆料场均匀堆放,转运和堆放过程中应避免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离析。 2.4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避免长时间的堆放,料仓中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及时使用。 3、混合料拌制 3.1对拌和设备的要求:厂拌冷再生宜采用专用拌和设备,也可采用普通拌合设备加装乳化沥青计量及喷洒装置。 3.2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设备生产能力匹配。 3.3拌和时间应适宜,拌和后的冷再生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液体流淌、无结团成块现象,和易性良好。 4、施工准备 4.1 下承层的准备 下承层应密实平整,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摊铺冷再生层混合料之前宜在下承层表面喷洒乳化沥青,喷洒量为纯沥青用量0.2~ 0.3kg/m2。 4.2铺筑试验路段 试验路段长度不宜小于200m。从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施工管理、施工安全等方面验证施工配合比及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并为正常施工提供技术依据,确定松铺系数和松铺厚度。

冷再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补强段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现场冷再生,翻修路段底基层采用旧路面铣刨料厂拌冷再生。 补强段现场冷再生 3.94万平方米,翻修路段厂拌 冷再生 5.13万平方米。 二、施工方案 路面结构层水稳冷再生的工作原理,就是利 用原有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按设计要求,加入碎石、水泥、水等外加材料,利用冷再生设备,就 地(或运输到拌合厂)完成对旧路的铣刨、破碎、 添加料、拌合、摊铺等工序,随后进行整平与碾压,最后修建出一种特殊级配的道路基层。 (一)人员准备 配备施工总负责1人、技术负责1人、现场 施工技术员2人、质检人员2人、后勤保障及其 他人员2人、施工生产人员20人。 (二)机械准备 50T装载机2台,平地机1台,振动压路机1台,光轮压路机1台,洒水车1台,自卸车辆8辆。 (三)水稳冷再生施工方法 1.现场冷再生水泥稳定基层 (1)工艺流程: 封闭交通→施工放样→准备原道路→准备新 加料→冷再生机组就位→摆放和撒布水泥→冷再 生机组铣刨与拌和→整平碾压→接缝和调头处处 理→养生。

整个施工及养护过程中,应对再生路段封闭 交通,各路口设置警牌。 (2)施工放样 在道路的两侧放置一系列的标桩作为基线, 用来恢复道路中心线。标桩的间距,曲线距离为20m。直线距离为40m。 (3)原道路清扫 挖除后的基层顶面进行清扫,如存在泥土时,用洒水车冲刷和人工用钢丝刷清理,等路面干燥 后用鼓风机清除表面浮灰,保证表面清洁无污染。 (4)铺石料 用自卸车将碎石倒入施工现场工作面上,再 用人工配合装载机将碎石均匀的摊铺在施工段落上,如有局部厚度不均时,用人工整平,保证碎 石摊铺厚度在5c m左右。 (5)冷再生机组就位 冷再生机组开到指定施工位置后,将所有与 稳定剂添加量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确定一些准 备就绪后停机待命,对其他需用机械设备进行再 一次全面的检查。检查再生路段内的导向标志, 确保导向标志明确。 (6)摆放和撒布水泥 根据现场计算得出每平方米水泥的添加量为。用人工将水泥均匀摊开,保证每袋水泥的撒布面 积均等。水泥撒布完后,表面应没有空白位置, 也没有水泥过分集中的地点。 (7)冷再生机铣刨与拌和 ①冷再生机推动稀浆车或水车在原路面上进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工艺在公路养护中的实践研究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工艺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实际工程,通过介绍就地冷再生工艺技术及应用检测结果,阐明了就地冷再生具体施工工艺的应用情况,并指出冷再生技术的优点:可充分利用原路铣刨的废弃料,同时又节约了大量建筑材料;避免废弃料占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投资,降低了成本,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公路养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工艺应用 1 前言 国家实施通县油路、县际油路、通乡油路以及西部大开发、扩大需等政策后,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公路管养事业迅猛发展,同时原有道路路面的大中修及改建工程比例不断扩大。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般根据设计年限每隔10~15年,就需要翻修一次,如今,早期修建的高等级路面已经或即将进入维修或改建期,大量翻挖、铣刨的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目前,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基本上都是采用水泥稳定集料等半刚性基层,在重载作用下基层很多已出现开裂、破碎等破坏,在路面维修、改造时需要一并予以处理。沥青路面改造或养护如继续采用传统方式,不仅增加了重修路面所需的沥青和砂石材料,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随着基层的加铺,不断提高的路面标高使路面宽度变得越来越窄,周边与之搭接的道路高度也随之提高,使得沿线村庄排水问题难于解决。如果采用冷再生技术,将沥青面层和基层旧料加以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筑路材料,充分利用旧路材料,恢复和提高旧路强度,还有利于节约能源,避免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 因此,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就成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环保社会、绿色社会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宜良至狗街公路路面大修工程实施的“就地冷再生基层科技示路”试验段施工检测资料及从事设计工作所得经验,简单阐明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工艺技术的应用知识。 2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概念 2.1 就地冷再生定义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就是在经再生机(或铣刨机)按规定的深度、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进行铣刨后得到的具有一定级配的水稳混合料(必要时加入一定比例的新料)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水泥,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拌和形成再生混合料,通过整形、碾压、养生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道路基层或底基层的工艺技术。就该技术材料形成的工艺要求来讲,与其他传统再生技术过程是近似的,都需要经过回收、破碎,要有一定的级配,并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水泥、沥青等),在常温情况下重新拌和,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混合料。但在施工工艺方面却有较大的区别,就地冷再生是基于特别的施工机械及组合,在旧路再生现场集铣刨、破碎、掺配、拌和、摊铺、整平、压实等工序于一体的工艺方式,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工序上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再生效益。 2.2 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工艺流程:施工放样→原道路特殊处治→准备新加石料(若需要)→再生机组就位→摆放及撒布水泥→冷再生机铣刨及拌合→碾压整形→接缝及掉头处的处理→养生。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施工工艺流程宜按上述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ICS 备案号:DB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 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construction for Cold In-place Recycling with cement on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送审稿)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材料要求 (2) 4.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2) 4.2 水泥 (2) 4.3 新掺集料 (2) 4.4 水 (2) 5 施工工艺 (3) 5.1 施工流程 (3) 5.2 一般规定 (3) 5.3 施工前准备 (3) 5.4 试验段施工 (4) 5.5 铣刨拌和 (5) 5.6 碾压整形 (5) 5.7 接缝处理 (6) 5.8 养生 (6) 5.9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6) 6 施工质量管理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9) 附件《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DBXX/XXXX-XXXX)条文说明 (12)

现场冷再生技术浅析

现场冷再生技术浅析 摘要:从现场冷再生技术的分类出发,分析了它的适用条件,以水泥为添加剂的现场冷再生施工工艺流程为例,详细讨论了现场冷再生技术的施工过程,并提出了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冷再生技术;沥青路面;添加剂;施工工艺 Study on Cold in-place Recycling Technology Abstract: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ld recycling technology, its suitable condition has been analysize, take the cement as the chemical additive scene cold regeneratio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process was the example, discussed the scene cold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detail, and proposed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Key words: cold recycling; asphalt pavement; additive; construction techincs 再生技术可节省资源,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并可保护生态环境,获得社会 效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环保型新技术。据有关数据显示,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可节约材料费用53.4%,路面降低造价25%左右,沥青节约50%。如1980年美国使用了约5000万吨旧沥青混合料,节约投资达3.95亿美元[1]。据预测,10年后,沥青路面的大、中修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将达到1000万吨,若采用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每年可节约材料费15亿元[2]。 1 现场冷再生技术定义 所谓沥青路面的现场冷再生(Cold In-P1ace Recycling),就是充分利用现有旧铺层材料(面层甚至基层),必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水泥、石灰、粉煤灰、泡沫沥青、乳化沥青等)和水,在自然环境温度下现场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重新形成具有所需承载能力结构层的一种工艺方法。现场冷再生主要有三种类型: 1、浅层现场冷再生——针对就路面层,冷再生厚度在80一150mm之间,形成沥青面层(底面层)。 2、无铺面公路的升级——针对旧路基层,以泡沫沥青或乳化沥青为添加剂时,冷再生层厚度在100~150mm之间;以水泥、石灰或粉煤灰为添加剂,冷再生层厚度多为200mm。 3、深层现场冷再生——针对旧路基层和面层,冷再生层厚度在150mm以上,形成基层或低基层。

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第三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一、试验段 就地冷再生正式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对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施工管理、施工安全等进行全方位检验,确定工艺参数。试验路段长度不宜小于200m,应在正线上铺筑,并作为实体工程的一部分。 试验段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原路面钻芯取样,测定原路面表观密度,用于计算石屑、矿粉、水泥等的撒布率。原路面调查时已钻芯取样测得相应数据的可采用已有数据。 (2)按照设计再生厚度和拟定的再生施工速度,用冷再生机对原路面铣刨(不添加新材料),检测RAP级配,并据此对混合料设计进行调整,提出混合料生产配合比。 (3)对冷再生混合料取样,通过室内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以此作为控制压实度的标准密度。 (4)确定冷再生机的再生速度、压路机的匹配和压实工艺,检验各种施工设备的类型、数量和组合方式是否满足要求。 (5)建立冷再生仪表显示值(包括铣刨深度、油石比、洒水量、施工速度等)与实际情况的相关关系,为形成方便快捷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技术依据。 (6)综合考虑交通组织、施工季节、气候条件、再生作业宽度、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效率和数量、操作熟练程度、水泥终凝时间等因素,确定每个作业段的合理长度,确定压实工艺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案。

试验段铺筑时,应有冷再生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试验段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实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取得业主、监理的认可。 二、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材料准备、设备检查、原路面准备等。 (1)材料准备。施工前应以“批”为单位,检查冷再生所涉及的所有沥青、石屑、矿粉、水泥等材料的来源和质量。材料的各项指标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使用。 使用泡沫沥青时,应注意沥青温度的保持和检查。工程中经常遇到沥青温度偏低的情况,这会显著影响沥青的发泡效果,从而影响混合料性能。 (2)设备检查。施工前应对冷再生工程使用的冷再生机、压路机、各类罐车等进行系统检查,确定各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原路面准备。按照交通组织设计封闭交通,清除原路面上的杂物,根据再生厚度、宽度、干密度等计算每平方米新集料、水泥等用量,均匀撒布。 三、施工 1.再生 通常情况下,就地冷再生施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根据再生机类型的不同,再生步骤也有所不同)。 (1)在施工起点处将各所需施工机具顺次首尾连接,连接相应管路。冷再生施工设备一般包括:水罐车、乳化沥青罐车(使用泡沫沥青时为热沥青罐车)、水泥浆车、冷再生机、拾料机(必要时)、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