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弟子颇多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唱念做打,轻吟浅唱,民国时期京剧旦角的演绎首创了四大艺术流派,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人被奉为京剧四大名旦,至今无人能超越他们。
梅兰芳先生是梅派京剧创始人,更是被认为是四大名旦之首,京剧行当的泰山北斗。
致敬经典,我们来盘点一下梅兰芳的后人现在都是谁,有没有传承父亲衣钵呢?梅兰芳一生共有十一个孩子,可惜长大成人的只有梅葆琛、梅绍武、梅葆月、梅葆玖三子一女。
四子梅葆琛是一位高级工程师,虽曾为梅派剧目用胡琴伴奏,但并未传承父亲衣钵,只是业余爱好。
一生坚毅,关心国家建设与发展,2008年梅葆琛在北京病世,享年83岁。
五子梅绍武,原名梅葆珍,是一位著名的英美文学翻译家。
他为人低调,但翻译的作品影响了当时一代人的阅读。
他翻译的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剧作《萨拉姆的女巫》在中国上演后,一度引起轰动。
200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梅兰芳唯一的掌上明珠梅葆玥是一位京剧老生。
自幼好京剧,师从李桂芬、马连良、陈秀华、王少楼、杨宝忠、贯大元等,她擅长的《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捉放曹》、《文昭关》、《战太平》、《辕门斩子》等剧广受好评。
她曾临危受命,去日本演出,传播中国文化精粹。
2000年因癌症去世。
梅兰芳九子梅葆玖,是唯一继承了父亲梅派青衣的子嗣。
十岁登台,十六岁巡演,师从王幼卿、陶玉芝、朱传茗、朱琴心等名家,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一生致力于京剧的发扬光大,代表作有《玉堂春》、《四郎探母》、《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获得多项终身大奖。
2016年4月25日上午11时许,一代大师病逝,享年82岁。
梅兰芳弟子
梅兰芳的弟子颇多,著名的弟子及梅派传人有:程砚秋、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刘元彤、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顾正秋、杨荣环、梅葆玖、沈小梅、陈正薇、杨秋玲、张春秋、李玉芙、李炳淑、夏慧华、李经文、杨葆荣、李胜素、董圆圆、魏海敏、张晶、梁维玲、李洁、王艳、郭睿玥、张馨月等。
梅葆玖,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幼子,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等梅派后学。
程砚秋、张君秋已分别自成一家,杜近芳也有自己的特色,完全宗梅且能形神兼备的是言慧珠。
此外,陆素娟、顾正秋等也各有千秋。
杨荣环则兼学尚(小云)派,所演《霸王别姬》、《宇宙锋》、《穆桂英挂帅》等剧也有梅派风采。
近年习梅派的传人有沈小梅等。
票友中宗梅者极多,较著者有南铁生、孟广亨、杨畹农、包幼蝶等。
《京剧大师梅兰芳》——绿春一中白盛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及相关知识。
3、通过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通过唱念做打进一步体会梅兰芳京剧艺术的魅力。
4、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知道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1、聆听京剧唱段,在师生互动及长短鉴赏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鉴赏、唱念做打等艺术实践活动。
教前准备:师:收集相关的影象、视频、图片等资料,课件制作生;要求在课外从不同渠道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以备课堂上进行介绍。
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二欣赏电影,激趣引题师:有人这样来评价他,他是一个传奇,他是一个时代,他是一座丰碑,他更是一种绝唱。
他可以演绎出芳龄少女的娇羞神态,千娇百媚,他同样诠释着中华男儿的千古豪情,铮铮铁骨,他是谁呢?一起用电影来揭开他的名字。
梅兰芳,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京剧大师梅兰芳。
三、整合资源,互动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内容及时进行交流与补充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分为三大小组,通过查阅相关的书报、资料及网页从不同的侧面来了解梅兰芳。
接下来,请每一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进行交流。
A组同学:介绍梅兰芳的生平(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教师看PPT(这位同学介绍的非常详尽,我们来看这段文字,欧阳予倩这样赞誉:梅兰芳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评价。
B组同学:介绍四大名旦及梅兰芳的代表作品(学生介绍,教师补充)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连载(23):梅兰芳弟子知多少--弟子
我们都知道,情报战是战争的重要部分,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而在抗日战争期间,涌现出了许多居功至伟的情报高手,最著名的莫过于“龙潭三杰”,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不让须眉的风月奇女子,她就是“北平李丽”。
李丽,1910年生于北平,民国时期著名的交际花和电影明星,由于本名太过普通,人们就加上了她的籍贯称之为“北平李丽”。
由于主演过《一代尤物》,人们也称她为“一代尤物”。
不过,李丽并非绝色美人,不过,她眼睛清澈、妩媚动人,加上她舞技高超,所以很多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不过风月女子李丽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她是军统头子戴笠单线指导的女情报员。
凭借着交际花的身份,李丽可以近距离接触侵华日军高级将领,有些日军将领被她迷得五迷三道,汪精卫南京政府先后两任最高军事顾问都曾追过她,她也很早就认识了日本侵华史上的两个著名特务——土肥原贤二和川岛芳子。
此外,李丽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徒弟,有一回日本将领华南派遣军总司令松井中将请梅兰芳到广州唱戏,梅兰芳不想为日本人开嗓,只露脸,由李丽负责唱。
唱完后,松井把李丽带回了总司令官邸,李丽趁松井睡着的时候,冒险偷阅松井文件,得知日军十多艘运兵船的地点,并且设法传递出情报,此后日本十几艘运兵船都被击沉,伤亡上千人。
晚年李丽将自己的一生写进了回忆录《误我风月三十年》中,书中她这样说:“沦陷期间,梅兰芳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人唱戏,日本人都不找他麻烦,全靠我从中斡旋”李丽凭借美色在侵华日军将领床头偷情报,达到了情报搜集的最高境界,2003年,传奇女谍去世,享年终年92岁。
连载五:梅兰芳弟子知多少—弟子周曼如、沈曼华梅兰芳弟子周曼如周曼如(1913--1986),男,京剧旦角。
他的父亲是同盟会员,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
在日本,周父与家在大岛的一位姓“古谷”的姑娘恋爱了,并上门为婿。
周曼如出生在日本,是父母的长子,取名古谷德太郎,中文名周德宽,“曼如”是后来学戏时的艺名。
周父岳父母过世后,在1928年左右带着妻儿数人回国。
一家先是住在北平。
这时,周曼如迷上了京剧,拜在梅兰芳先生门下。
一次,梅对周说:“曼如,我不怀疑你热爱国剧,但你练基本功不算刻苦。
学国剧由着性子来可不成,得把基础打好。
”周算是个纨绔子弟,但在梅先生的督导下,总算比较成功地学成了。
周以花旦为主,也演青衣。
首次挂牌,便大获成功。
抗战初期,周家回到湖南长沙。
不久,周曼如和他的母亲一道,被作为“敌侨”关押起来。
但周是一位有影响的京剧演员,父亲又是“党国元老”,不久就都释放了。
武汉沦陷后,周曼如到岳阳前线劳军。
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请他吃饭。
饭后,到前线慰问官兵。
他到一位团长住处,看到团长和士兵一样,穿着灰粗布军服,打着绑腿,睡的床就是几块木板搭在两条板凳上,再垫上些稻草,上面一副破了洞的草席。
周曼如深受感动,晚上表演《穆柯寨》十分卖力,赢得经久不息的雷鸣掌声。
那几年,周曼如席不暇暖,在湖南各地巡回演出。
20世纪80年代在长沙北区医院住院部做护理,后在湖南省文史馆任馆员。
1986年后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去世。
梅兰芳弟子沈曼华梨园行人彼此结婚,要属沈曼华、小兰芬之一段奇缘最为有趣,在他们结婚的时候,种种情形,已在报纸上面刊载,但是以后新闻甚多,不但报纸上看不见,就是外界的朋友们也无从知悉了,现在特意把他写出来,想阅者定然爱看或者还会羡慕哩!曼华本来是个唱旦角的男性,兰芬却是个唱老生的女性,他二人若在戏台上表演什么「探母」「武家坡」等等一类的戏剧,定然是一对颠倒的夫妻,可是他们真正结婚之后,关于夫妻的问题,又倒过来了,你说这是多门有意思啊?兰芬素喜男装,与曼华结婚的那天,因为不得不装起新娘子来,不定怎么难受的穿了一回女人的服装,而结婚之后,仍然又恢复了他的故态,还是男子装束,曼华和兰芬是一对有情的鸳鸯,所以要做到真正夫唱妇随的途迳,故对兰芬举止动作并不十分反对。
连载(13):梅兰芳弟子知多少--弟子关肃霜关肃霜(1928年-1992年3月6日),原名关鹔鹴,满族,湖北荆州人,京剧女演员,工武旦。
她出身艺人家庭,父亲关永斋是京剧鼓师。
自幼受到艺术熏陶,父亲教她唱《女起解》、《贺后骂殿》,8岁开始练功,三十年代末,她曾向雪艳香学艺,不到半年,这位启蒙老师因家庭所累,辞她而去。
她15岁时,她正式拜京剧名旦戴绮霞为师,不但写了契约,还被改从师姓。
从此,戴绮霞的丈夫王韵武教把武功、把子,跌打翻扑等基本功。
戴绮霞教她文戏。
她刻苦练功,不但学习花旦戏,还学习老生戏、花脸戏、小生戏、武生戏和老旦戏,并注意向话剧、楚剧、汉剧和杂技演员学习表演。
她随师边学边演,经过勤学苦练,强记博采,16岁在汉口第一次登台演出《虹霓关》,前演夫人,后演丫环,初露锋芒。
关肃霜《谢瑶环》剧照1946年随师到上海搭班,在连台本戏《蜀山剑侠传》中扮演侠女,能唱能演,能翻能打。
她的武打表演,在当时上海剧坛引起轰动。
她以俊俏英武的扮相、甜美圆润的唱腔、文武兼备的艺技崭露头角,蜚声艺苑。
她不论在信阳城、还是在武汉、长沙或上海,都是文、武、生、旦,无一不演,每演必技压群雄。
不论唱、念、做、打、舞俱可称奇绝。
令人眼花缭乱的是枪、鞭、足、靠旗打出手的艺技,反串小生激昂苍凉、倜傥潇洒、举重若轻的情状,无不令人赞叹不已。
一九四八年,这位挂头牌、挑大梁的“梨园怪杰”满师独立。
从此,她在艺苑中恢复了自己的本姓。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在昆明挑班演出的关肃霜从此扎根昆明,开始了攀登艺术巅峰的学习、钻研及探索创新。
一九五九年,她拜梅兰芳为师,先后向梅师及程砚秋等大师求教,学到了许多表现少女内心的精湛艺术技巧,使她的舞台表演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后来她演的《宇宙锋》、《玉堂春》、《霸王别姬》、《人面桃花》、《红娘》等戏,唱、念、做、打、舞,情真意切,喜怒哀乐发自内心,与早期演技相比,更高一筹。
关肃霜主演的《伯牙碎琴》关肃霜演花旦口齿清脆、体态轻盈、表演细腻,饰青衣端庄大方、唱腔流畅、婉转自如、韵味隽永,她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练、学、看、演,把各个流派、各个行当、各个剧种的艺术精华都化进自己的再创造之中,使之达到精、通、化的境界,从而形成了她自己的独特风格,建树了允文允武、婀娜多姿、明快、稳健、含蓄、自然的关肃霜表演艺术。
连载(57):梅兰芳弟子知多少--弟子胡芝风胡芝风,研究员,一级演员。
女,1938年12月出生上海。
汉族,浙江绍兴人。
1993年为振兴戏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探索研究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发起成立了“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任副会长兼秘书长,1995年创办《中国演员报》社,任社长,现为中国政协委员。
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代表作品有《李慧娘》。
1956年毕业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同年就学清华工程物理系。
1959年底献身京剧事业,到广州京剧团任主演。
1960年到苏州京剧团任主演后兼团长。
1985年至1987年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深造,后调该院从事戏曲表演、导演理论研究和导演工作。
胡芝风自幼爱好艺术,曾学钢琴、芭蕾,幼攻京剧花旦、青衣、刀马旦,师从魏莲芳、杨畹农、方传会、朱传茗、吴继兰、薛兰芬、王福庆、包幼煤、刘君麟等,并拜梅兰芳为师,演出梅、荀、尚各流派剧目及昆剧。
由自己改编、导演并主演新编古代戏的代表剧目有《李慧娘》、《百花公主》、《白蛇传》等。
《李慧娘》在国内外演出600余场,由于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戏曲革新取得成绩,1980年获文化部嘉奖,并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同名戏曲电影片《李慧娘》,获文化部1981年“最佳戏曲电影片奖”,同年,赴香港演出,1982年,出访意大利演出,被意大利文化界称为“最美的艺术”。
胡芝风与梅兰芳先生合影1956年胡芝风从上海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读了2年多大学课程后,因酷爱京剧艺术,难舍已学会的三四十出传统戏,决定改行做一名京剧演员。
经京剧大师周信芳介绍,不久,她得以拜梅兰芳大师为师。
她跟记者说,从1959年到广州京剧团算起,她从艺已将近半个世纪了。
现为中国剧协理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
胡芝风在苏州京剧团主持改编、导演并主演的代表剧目有《李慧娘》、《百花公主》、《白蛇传》等。
胡芝风1960年到苏州京剧团任主演,后兼团长,在苏州京剧团主持改编、导演并主演的代表剧目有《李慧娘》、《百花公主》、《白蛇传》等。
连载(14):梅兰芳弟子知多少--弟子南铁生
南铁生(1902-1991),湖北浠水人,南元超将军之长子,早年丧父。
师从王瑶卿、梅兰芳,专攻青衣,经典剧目《太真外传》、《宇宙锋》。
票友“下海”,艺宗梅派,得其真传,曾演出《廉锦枫》全剧,向有“汉口梅兰芳”之誉。
后定居北京,1991年于北京去世。
南铁生从小就喜欢听戏,也逐渐开始学唱,最开始学老生,只是
没有规矩的学过,而且嗓子调门儿很低。
有人说试试小嗓吧,结果一试,挺好。
在南铁生“倒仓”之前之后,都是有小嗓的,大嗓却总不见好。
于是就开始东一句西一句地学唱旦角戏。
十六岁之前都没有学过一出整出的戏,在武汉的茶馆中也都是唱唱零碎的段活儿。
之后才学了全出的《戏凤》、《乌龙院》这些戏,而且学的很快。
原因是南铁生出生在河北,又生长在北京附近,所以京白很好。
南铁生1917年结婚,转年到南昌,还不满十七岁,第一次完整的演了一出《坐楼杀惜》。
南铁生十八岁参加工作,先是在亲戚开的钱庄里,业余时间充裕,在外面学戏机会多了,人家就给他介绍认识了“天罡侍者”陈刚叔。
陈刚叔比南铁生大三十多岁,是第一个比较正规地教他学戏的老师和长者。
陈刚叔是孙菊仙的学生。
扮相好,很会做戏,甚肖孙菊仙,常唱《四进士》、《七星灯》、《胭脂虎》这些戏。
旦角戏也会的极多。
陈刚叔看南铁生条件不错,就开始培养南铁生跟他唱对儿戏。
余叔岩、程砚秋、南铁生合影
南铁生《洛神》剧照
南铁生周大文《奇双会》剧照。
梅兰芳原名是什么_梅兰芳原名含义梅澜是梅兰芳原名,而梅兰芳是他的艺名,但是知道梅兰芳原名的人并不算多,很多人都是不了解梅兰芳的原名的。
下面是本人为你搜集梅兰芳原名含义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梅兰芳原名含义梅兰芳原名梅澜,又叫鹤鸣。
“澜”的原意是指波浪,大的波浪才可以叫做澜。
而梅澜这个名字仿佛预示着他的一生的不平凡,而梅兰芳本人也正是在戏曲界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波澜。
梅兰芳原名梅澜,从小就受到各种的耳濡目染,自己对于戏曲也比较有兴趣,于是在8岁开始,就正式的拜师练功。
在1908年的时候,梅兰芳开始加入喜连成戏班子进行演出,不但同时学习青衣和旦角,更是将许多戏曲舞台上重要的元素学了起来。
而梅兰芳这个艺名,说起来和喜连成戏班子也有些关系,也就是在从进入喜连成之后,梅兰芳的原名就开始被艺名顶替了。
当时喜连成的班主是叶春善,有一次叶春善带着牛子厚牛老板在山上散步,一边走着,一边探讨戏班子的发展。
就在这个时候,竟然发现山里的树林中有人正在练剑,远远看上去是精神抖擞,敏捷灵活,牛子厚觉得十分的有兴趣,他是个喜爱京剧的人,也看过舞台上的各种表演,但是从没见过这样精彩绝伦的练剑,于是情不自禁的走上前去,并且叫连连叫好。
而这个练剑的人就是梅兰芳,当时牛子厚问他叫什么的时候,喜连成的班主曾经帮梅兰芳取过艺名,名字就是喜群。
牛子厚听说了便皱着眉头深思,觉得这个名字可能有些单薄,压不足梅兰芳身上的灵气,于是干脆的说了们“梅芳”两个字。
自此之后,梅兰芳的原名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梅兰芳的弟子作为一代知名而伟大的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弟子颇多,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大家都会常常听到梅兰芳后人的消息,其实这大多数都是梅兰芳的弟子,可见那个时候,梅兰芳和他的梅派对弟子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梅兰芳的弟子中比较著名的有魏莲芳、杜近芳、程砚秋等等,其中,梅葆玖作为梅兰芳的弟子,同时也是他最小的儿子,梅葆玖因为从小和梅兰芳学习,是梅派的传承人,同时也是梅兰芳衣钵继承人,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上他自身的天赋,梅葆玖不仅自己成了戏曲艺术家,而且还培养出许多的优秀演员。
梅兰芳的弟子颇多,著名的弟子及梅派传人有:程砚秋、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刘元彤、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顾正秋、杨荣环、梅葆玖、沈小梅、陈正薇、杨秋玲、张春秋、李玉芙、李炳淑、夏慧华、李经文、杨葆荣、李胜素、董圆圆、魏海敏、张晶、梁维玲、李洁、王艳、郭睿玥、张馨月等。
梅葆玖,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幼子,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等梅派后学。
程砚秋、张君秋已分别自成一家,杜近芳也有自己的特色,完全宗梅且能形神兼备的是言慧珠。
此外,陆素娟、顾正秋等也各有千秋。
杨荣环则兼学尚(小云)派,所演《霸王别姬》、《宇宙锋》、《穆桂英挂帅》等剧也有梅派风采。
近年习梅派的传人有沈小梅等。
票友中宗梅者极多,较著者有南铁生、孟广亨、杨畹农、包幼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