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看社会-辨是非
- 格式:ppt
- 大小:575.00 KB
- 文档页数:17
鲁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看社会辨是非》知识梳理
不断努力学习,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看社会辨是非知识梳理,欢迎大家阅读。
第五课看社会辨是非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
2、在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知道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3、知道怎样拥有一双辨别是非善恶的慧眼。
4、牢记一把尺包括道德标准,也包括法律标准
5、理解为什幺生活中有的人不是不明确是非善恶的标准,也不是没有辨别能力,但还是会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事情。
二、重点难点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自主先学
自学导航:
1、内容:课本P78-P82页
2、在研读课本内容的同时在课本上划出重点句子、关键词。
找出疑问点。
四、小组共同探究
第一目:
(一)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有负面效应。
”
想一想:这句名言能告诉我们什幺道理?
(二)读一读:(见教材P79页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第八单元《分辨是非对自己得行为负责》第十七课《看社会辨是非》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赞美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事例、名言警句、相声小品、歌曲等。
自主感悟材料一: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
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十三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顶风冒雪到那里参与救灾。
2008年5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们又辗转来到在请最严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
他们与解放军官兵、武警指战员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感动中国》节目组委会授予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颁奖词是: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
出手相援。
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为,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材料二、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
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
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
【颁奖词】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
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
材料三、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
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
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颁奖词】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一个生命。
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
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材料四、新华网石家庄9月12日电(记者张洪河)记者12日从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获悉,经调查了解初步认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婴幼儿“问题奶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
8.17 看社会辩是非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2、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3、知识: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2.明确真善美与假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三、导与学过程(一)导课:创设情景,话题切入:赏析歌曲《苦乐年华》并投影出歌词,让学生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眼中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子”。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纷繁复杂的。
生活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往往交织在一起。
生活既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
(二)自主学习:(试一试,你一定能行!)1、阅读教材P80,并结合教材P81第一段内容和自身的体会,完成下面三个问题:(1)试一试:仔细分析P80的四个镜头,试一试你能区别开哪些属于真、善、美现象?哪些属于假、恶、丑现象吗?(填在课本上)(2)说一说:结合身边的事例,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存在哪些是非善恶现象,想一想,哪种现象多一些?(3)读一读:阅读P81的“相关链接”,领悟真、善、美的关系。
2、教师补充反馈:(三)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交流,有疑问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写到黑板上,其他小组可派代表帮其解决)阅读教材P82~84,掌握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各抒己见:观察P81的两幅照片并阅读P82的两个典型事例,?感受如何?2、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颂扬真、善、美的名言警句?3、实话实说:分析P83漫画中的行为,想一想这些行为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4、想一想: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什么影响?(在课本上标出来)5、教师补充反馈:四、收获平台:你们学习了这一课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相互交流。
)四、当堂检测:(小试牛刀,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公安局长任长霞铲奸除恶,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
第十七课看社会辨是非教学内容: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第二框—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教学重点:“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课时安排:计划用三课时授完,一框一课时;辅导练习一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20课时)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纷繁复杂的。
生活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往往交织在一起。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怎样判断、辨别呢?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又应怎样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当我们学完了本单元后,将会对这些问题做出正确的答案。
2、板书课题:第十七课看社会辨是非二、讲授新课:板书框题:第一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1、生活中的是非善恶(1)感受体验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情境活动一:感知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见教材P80、81页)(大屏幕展示)※请你来分辨:①上述行为,属于真、善、美的是:镜头一、镜头四②属于假、恶、丑的是:镜头二、镜头三※观察周围的社会,列举:(见教材P81页材料)体现真、善、美的现象:护送过马路的老人、孩子;义务献血;拾金不昧;捐助贫困地区;参加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助残扶贫等,奉公守法、主动缴纳税款、爱护公共财物等。
体现假、恶、丑的现象:仗势欺人、以大欺小;肆意践踏草坪,故意损毁公共设施、污损洁净的墙壁、在文物古迹上刻字、留言;非法侵占他人财物、偷逃税款;假公济私、收受贿赂;损公肥私等。
教师赠言: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有假、恶、丑。
只要我们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2)真、善、美的关系相关链接:(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材料后教师讲述)教师赠言: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
“美”与“真”和“善”是联系在一起的,美以真为前提,以善为基础。
只有与真和善连在一起的事物才是美的。
2、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真、善、美对生活的积极影响情境活动二:感悟真善美(见教材批82页材料)(大屏幕展示)☆回想一下,自己有过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经历吗?感受如何?☆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讨论他们的事迹对社会和个人的积极影响。
初一年级政治下学期说课稿范文之看社会辨是非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看社会辨是非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2、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并用是非善恶标准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
3、知识: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学习重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学习难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只有让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才能用是非善恶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活动探究(试一试,你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