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38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最新的备课教案设计五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五月的田野》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碌、削”等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舒、柔、甩”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课文,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升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课前留意观察田野的风景。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五月田野风景的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现在正值五月,你眼里五月的田野什么样?引导学生交流自身对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五月田野的自然景观。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田野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田野,去体验体验乡下孩子的童年吧!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可以抽读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田埂”、“竹管”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忙碌”、“喷香”、“清香”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5.学生初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五月的田野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勾画关于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
3.引导学生抓住自身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味与理解。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的重难点: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有关于作者的资料、写有课文新词的小黑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慈母情深(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释词:“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慈母”呢?学生动手查字典,然后指名回答。
3、阅读课文的导读部分,明确学习要求。
4、展示资料,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梁晓声,当代作家。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
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二、检查预习,交流感受: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2、出示小黑板;学习生字(先自由读,再指名来读,再全班齐读)3、重点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注意多音字“龟”在这里的读音)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动笔写在课本上)5、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总体印象)过渡: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针对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谈感受。
3.从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不同幻象中体会她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从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不同幻象中体会她命运的悲惨,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小女孩的形象。
3.交流课文第1〜4自然段中印象深刻的地方。
(重点)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有家难归,只能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她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齐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么样的?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一一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 因为这是大年夜一一她可忘不了这个。
人情冷漠,痛苦孤独一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司马光》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变得自信的故事。
《灰雀》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
《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动人故事。
本次口语交际意在让学生学会请教。
习作的主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引导学生将自己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经历写下来。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背诵文言文。
4.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5.在生活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懂得向别人请教。
6.积累名言警句。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背诵文言文。
难点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四、单元课时安排:《司马光》1课时《掌声》2课时《灰雀》2课时《手术台就是阵地》1课时24司马光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3.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4.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难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导入: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自由讨论。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反思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长文短教、长文快教的方法,引导二年级学生有详有略地学习课文内容,高效有益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我课前思考的问题,也是力求在本堂课上达到的目标。
1、字词教学分层进行,各有侧重。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运用各种识字自主识字,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识字空间。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类处理的方法分层教学生字新词:对于易读错的字以纠正读音为主;对于一些动词,主要采用动作演示的方法;对于字形相象、意思相近的字,通过比较来辨析、区分……自学为主,适当点拨,扎扎实实地落实二年级的字词教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2、阅读教学有张有弛,有扶有放,不求面面俱到。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考虑到有限的时间,较为冗长的课文,我对教学内容作了大胆地处理。
本堂课主要抓住了小姑娘想长大部分进行教学,围绕着课文几次写小姑娘‘想长大’?她为什么想长大?让学生找找有关语句,通过读读句子感受小姑娘爱妈妈的情感,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问题少,学生朗读多;教师分析少,学生自主阅读多。
总之,教师力求改变学习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尝试问题,自己寻找规律,自己探究结论。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这样,无论从方法和形式上来说,还是从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说,都为教学节省了时间,保证了长课文短教、快教,提高了课堂效益。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
在追求高效快速的同时,如何加强词语的运用使学生语言内化?这是我想在以后教学时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课文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有个小姑娘聪明伶俐,爸爸妈妈都很爱她。
但是,她的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天不亮就出门了,星期日也经常不在家。
小姑娘问妈妈:“别人的妈妈都能带他们上动物园,您为什么不带我去呢?”
妈妈说:“爸爸是司机,妈妈是送奶员,工作离不开身呀!” “为什么工作离不开身呢?”
“等你长大就明白了,那时你就不缠着妈妈了。
”妈妈说。
小姑娘不高兴了,说:“我不愿意长大!”
但是,小姑娘心疼妈妈呀!她对妈妈说:“好吧,我就不上动物园吧。
每天早晨您上班前,不要照顾我了,我的事情我自己做吧!”
小姑娘每天早晨自己洗脸,叠被,吃早饭。
可是她梳小辫子时,因为胳膊太短,够不着后边。
她想:要是我能长大一点就好了!她每天都这样想,果然就长高了一些,胳膊也长长了。
有一天,妈妈得了重病,只能卧床休养。
小姑娘对妈妈说:“您放心吧,我会让大家过得很好。
”她买菜,洗碗,做粥。
可是她的个子太小,洗碗够不着水池。
她想:要是我能再长大一点就好了!她每天都这样想,果然又长高了一些,能洗
碗、洗衣服,还能晒衣服。
妈妈病好了,但是还比较虚弱。
小姑娘对妈妈说:“您出去晒晒太阳吧,或者去公园散散步,我来做家务事。
”她擦玻璃,刷厨房,收拾衣柜,还帮助妈妈送奶。
看到镜子里自己变得高大起来的身体,小姑娘自言自语:“唉!没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她每天都这样想,果然又长高了一些。
不知不觉,小姑娘长成了一个高个子的漂亮姑娘。
人们赞美她善良、能干,她微笑着心里想: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反思《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反思11.在小组里讨论,你从小姑娘的成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2.在班内集中谈感受。
生1:小姑娘和我一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2:第8自然段小姑娘和妈妈的对话,我很感动。
这点我做的不好,以后我应向她学习。
我想把这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开始读,因为联系自己的生活,语气读得很好)生3:我觉得10?11自然段母女之间的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她才那么小,就知道关心妈妈,照顾妈妈。
我想让女生和我一起读她们之间的对话。
(语气读得很好)生4:书上写小姑娘每天早晨自己洗脸、叠被、吃早饭,能洗碗、洗衣服、晒衣服、擦玻璃、刷厨房、收拾衣柜,还帮助妈妈送奶,这么多件事她都干,我真是太佩服她了,我读这些句子时要带着佩服的语气来读。
(读)生5:我从小姑娘做的那么多工作中知道了词语怎么搭配。
生6:我想给大家读9―11自然段(读),小姑娘和我差不多大,她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过去这些事情我都让妈妈帮我做,并且我也不关心妈妈,以后,我应该向她学习,争取让人们也夸奖我!生7:读了课文,我觉得懂事了才算真正的长大!3.小结:大家的体会很透彻,小姑娘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她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关心别人、照顾别人,这样才算是真正的长大。
板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正的长大关心别人,照顾别人4.让学生观看动画片,《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再来体会一下课文。
(四)联系学生生活,拓宽延伸学生思维,畅谈收获1.人们对小姑娘有什么评价?从书中找一找,读一读。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自己会做哪些事,会帮别人做哪些事,让学生谈谈做这些事的想法。
3.教师应适时地表扬那些独立性强,懂得关心照顾别人的学生,鼓励每个学生都尽自己力量使家庭、班级变得更好,让学生懂得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长大”。
(五)识字、写字,渗透学法1.认读的生字。
(课件出示)①用猜字游戏,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②在课文中标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导语】《卖⽕柴的⼩⼥孩》讲述了⼀个卖⽕柴的⼩姑娘在⼤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作者以凄美的语⾔,给读者描绘了⼩⼥孩的悲惨境遇。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8课《卖⽕柴的⼩⼥孩》课⽂原⽂ 天冷极了,下着雪,⼜快⿊了。
这是⼀年的最后⼀天——⼤年夜。
在这⼜冷⼜⿊的晚上,⼀个乖巧的⼩⼥孩,⾚着脚在街上⾛着。
她从家⾥出来的时候还穿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呢?那是⼀双很⼤的拖鞋——那么⼤,⼀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只怎么也找不着,另⼀只叫⼀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可以拿它当摇篮。
⼩⼥孩只好⾚着脚⾛,⼀双⼩脚冻得红⼀块青⼀块的。
她的旧围裙⾥兜着许多⽕柴,⼿⾥还拿着⼀把。
这⼀整天,谁也没买过她⼀根⽕柴,谁也没给过她⼀个硬币。
可怜的⼩⼥孩!她⼜冷⼜饿,哆哆嗦嗦地向前⾛。
雪花落在她的⾦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股烤鹅的⾹味,因为这是⼤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座房⼦的墙⾓⾥坐下来,蜷着腿缩成⼀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根⽕柴,没挣到⼀个钱,爸爸⼀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跟街上⼀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的裂缝已经⽤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双⼩⼿⼏乎冻僵了。
啊,哪怕⼀根⼩⼩的⽕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柴⾥抽出⼀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的⼩⼿吗?她终于抽出了⼀根。
哧!⽕柴燃起来了,冒出⽕焰来了!她把⼩⼿拢在⽕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焰啊,简直像⼀⽀⼩⼩的蜡烛。
这是⼀道奇异的⽕光!⼩⼥孩觉得⾃⼰好像坐在⼀个⼤⽕炉前⾯,⽕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下,⽕柴灭了,⽕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只有⼀根烧过了的⽕柴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为了让您对于慈母情深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了8篇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慈母情深篇一慈母情深教学实录(视频王崧舟)师:(看板书),请大家恭恭敬敬地读课文题目,不错,大家主义深字的读法,再读;师:为什么老师要在深下面加个着重号?生1:真挚的爱。
生2:事例中反映的感情深。
带着感情,再次读题目师:面对着深字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为什么慈母情深?生2:感情有多深?生3:为什么用深?师: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做一张练习(课前已发),填空。
那里的噪声(),我发现母亲的一双()的眼睛,出示正确答案,学生校对,马上修改。
请一生读这段文字。
师:读得非常棒,这里面有一个怪字,对是龟字,齐读。
刚才这位同学读得非常正确。
师:谁见过龟裂的手?生:奶奶的手。
师:有一个字写起来特别繁,我数过整整23笔。
对是攥字。
请大家拿起手,用食指书写。
师:记住的同学请把手攥紧。
再次齐读这段话。
师: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生1:想哭。
生2:伤心。
师:不对啊?母亲给了我买书的钱,我应该怎么样呀?(学生答高兴)。
而我却鼻子一酸,让学生读再读再次读。
问:为什么呀?让学生打开课文,静静默读,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用笔划下来。
(教师巡回观察,寻找自己需要的答案。
)师:划出一处、两处、三处及其以上的同学分别举手。
师:刚才我发现一位同学和我们大家不太一样的,请来读你划的那句。
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读。
2、哪个词重点?3、什么意思?欲什么意思?4、想想应该怎么读?师:震耳欲聋你会怎么想?(难受;烦躁;一刻读停不下来)把你们的感受送到字里行间去。
读师:你们一刻都停不下来,而母亲停止过吗?(生答:没有)找出依据?生:大声的说话;大声的喊母亲;师:大声喊告诉我们,噪音消失了吗?师引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继续找。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案导读:本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正确书写并记忆“梳、胳、玻、刷、良”五个生字;积累“聪明伶俐、自言自语、不知不觉”等词语;写出“要是、漂亮、赞美”三个词语的近义词。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小姑娘爱妈妈的情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家人做事是爱妈妈、爱家的表现。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掌握三个词语的近义词。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能流利地朗读写做几件事情的句子,并加以积累。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你们想不想长大?
过渡:有一个小姑娘开始也不愿长大,可后来她又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16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逐节试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教师随机出示相关的生字。
2、读生字、新词。
“缠、梳、粥、刷、厨”都是翘舌音;“擦”是平舌音。
动作演示理解“缠”的意思。
(三)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全文,了解:小姑娘开始为什么不愿意长大,后来又为什么希望自己快快长大了呢?
2、读后交流,了解主要内容,并结合学生回答理解词义:缠、自言自语、不知不觉。
3、学习重点部分:“但是,小姑娘心疼妈妈呀!”——“她每天都这样想,果然又长高了一些。
”
(1)读读这一部分,看看课文几次写小姑娘“想长大”,用“——”划出她想的句子。
(2)根据交流,出示句子:
她想:要是我能长大一点就好了!
她想:要是我能再长大一点就好了!
小姑娘自言自语:“唉!没有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
(3)读读句子,看看课文,完成填空。
A.出示填空:当她时,她希望自己;
当她时,她希望自己;
最后为了,她希望自己。
B.交流。
C.读读想想:这三次想法有什么不同?
(4)读到这儿,你觉得这个小姑娘怎样?
(5)小结:小姑娘越来越能干,越来越懂事。
(6)再读这一部分,找找写小姑娘能干的句子。
(7)出示句子:
小姑娘每天早晨自己洗脸、叠被、吃早饭。
她买菜,洗碗,做粥。
她擦玻璃、刷厨房、收拾衣柜,还帮助妈妈送奶。
A.指导读句子。
B.找出句子的相同点。
C.教师小结:这些句子的特点是用一句话写一个人做几件事。
(8)分角色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引读最后一节。
2、启发想象:大家是怎么赞美她?
提供语言材料:大家翘起大拇指,称赞她说:“”
3、小姑娘的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吗?你想对小姑娘说什么?
出示语言材料:小姑娘啊,我想对你说:“。
”
(五)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梳”。
3、写字练习。
4、根据句子,写出“要是”、“漂亮”、“赞美”三个词的近义词。
【篇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事情的过程中长大的故事,学习小姑娘独立自理的精神,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
2、重点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内只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
3、学习课外中的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内只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谈体会:长大了好不好?
直接切入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而理解课文的重点。
抓住第二段来理解。
小姑
娘做了什么?帮助妈妈作了什么?重点抓住第9自然段“小姑娘每天早晨自己洗脸叠被吃早饭”第10自然段“她买菜西碗做粥”第11自然段“她擦玻璃刷厨房收拾衣柜还帮助妈妈送奶”这些重点句来理解。
二、联系实际
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回做那些事,自己会帮别人做那些事。
还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做这些事情时的想法。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表扬独立性强,懂得关心照顾别人的学生,鼓励每个学生都尽自己的力量使家庭,使班级变得更好。
三、自读《一朵小花》
四、谈一谈
在你成长的经历中,最满意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伤心的一件事是什么?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1、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围绕中心词来说,如:这件事为什么是满意(伤心想做)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注意字的写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叠”上面是三个“又”,下面是“宜”字少一点;“辫”可与“辩”“辫”区别记字;“晒”字右边是“西”而不是“酋”
2、在课文中找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然后在组词,鼓励学生多组,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3、结合“语文天地”的抄一抄,学习词语,并鼓励多做摘抄。
如:聪明经
常叠被虚弱散步赞美
二、学习课文后,可向学生推荐罗大里的《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