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诊断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79.00 KB
- 文档页数:41
关于中毒死鱼那些事(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面积死鱼事件发生,让不少的养殖户闻之心惊。
其中虽然大多是缺氧死鱼,但也有不少是被人投毒死鱼的。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中毒死鱼的一些知识。
排除病害死鱼、缺氧死鱼、毒藻死鱼,同时也排除其它原因死鱼的可能性,初步确定死鱼是由于化学物急性中毒所致。
根据对各种死鱼原因造成的鱼的形态、行为反应和环境特征的异同分析,选择死亡速率、死鱼品种选择、死鱼发生的时间、死鱼季节、死鱼个体大小选择、行为反应、形态特征、鱼体附着物、浮游动物状况、浮游植物状况、其它水生生物状况、病原体、死鱼发生的形式、水体溶解氧、水体pH值、水体气味、水色、急性致死试验等十八项指标作为区别不同原因死鱼的诊断指标。
一、化学物急性中毒死鱼的指标特征1、鱼类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是由于有毒化学物排入渔业水域,造成水体毒物的高浓度和高毒性所致,因而这种死鱼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没有任何前兆,鱼会在短期内大批死亡,死食速率很高。
2、不同品种的鱼对于毒物的抗性有所差异,即它们的半致死浓度不同,对于同一毒物而言,半致死浓度低的鱼比半致死浓度高的鱼更容易死亡,即死得更早、更快、更多,因此有一定的品种选择性,但是在毒物毒性非常强,毒物浓度非常高时,各品种的鱼都会很快死亡,品种的选择性并不十分明显。
3、化学物中毒死鱼一年四季和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与气温、水温关系不大,而与有毒化学物排入渔业水体的时间相关,因此,发生的时间和季节是不确定的。
4、同一品种的鱼,个体小的低龄鱼特别是仔鱼和稚鱼对于毒物比个体大的成鱼敏感,抗性差,因此容易死亡,表现在化学物中毒时,小鱼比大鱼先死,小鱼的死亡比例比大鱼高。
因此,具有明显的个体大小的选择性。
5、中毒初期,多数毒物会使鱼表现为跳跃、冲撞、上下翻滚、快速游动等行为,中毒后期时表现为乏力,失去平衡,奄奄一息,下沉死亡。
6、化学物中毒时鱼的形态常会发生变化,有些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重金属中毒时,鱼的鳃部受损害比较明显,皮细胞受破坏,甚至鳃叶部分脱落,鳃部分泌大量粘液形成絮状堆积物。
池塘鱼类突然大量死亡,如何迅速正确判断死鱼原因?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不分季节、天气、早晚,常常会遇到池鱼突然大量死亡的现象。
也许傍晚吃食还很正常,晚上或清晨却发生池鱼大量死亡。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池鱼大量死亡呢?笔者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服务过程中常接到类似咨询电话,现将池鱼发生大量死亡的原因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如何正确判断池鱼到底因为什么而死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①池塘鱼类因受污染而导致中毒;②池塘鱼类因缺氧而发生泛池;③池塘鱼类突然暴发疾病。
如何正确判断池鱼到底因为什么而死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一、从发生时间上判断1. 鱼类中毒一般无季节、天气和昼夜之分,随时都可能发生。
但鱼类的氨氮中毒多发生在连续晴天,并多在午后。
药害多与农田施肥、鱼池施药或工厂排污相关。
尤其是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病虫害流行期间和鱼病流行期间较为严重,死鱼现象白天、夜晚都可发生。
2. 泛池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尤其是“大麦黄”或“白露汛”两个节气前后。
高温季节,连续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续阴雨和雷阵雨天气,并多发生在半夜至黎明这段时间。
水质越肥、放养密度越大,泛池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严重。
3. 鱼病导致大量死亡多发生在苗种培育阶段和“大麦黄”或“白露汛”两个节气前后及夏季高温期间,死亡数量也是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尤其是患气泡病、暴发性出血病、草鱼“三病”,短时间内可形成大量死亡。
二、从发病症状上判断1. 池鱼中毒一般没有浮头迹象,其症状因毒物的不同而异。
鱼类发生氨氮中毒,先是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有的池中白鲢甚至跳到埂上,有时浮出水面,继而呼吸减缓,鱼体仰浮,不久即死亡。
药害中毒,鱼类浮头的现象不明显,症状表现也因毒物的不同而不同。
有的表现为反应迟钝、麻痹、体色慢慢变黑、黏液增加、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有的表现为颤抖、跳跃、挣扎,直至昏迷死亡。
2. 泛池表现为鱼类分散于全池浮头,嘴一张一合,平静地直接从水面空气中吸取氧气,严重时在池塘浅水处浮头的鳊、鲂鱼肚皮慢慢上翻,挣扎着保持平衡,如此反复几次便肚皮向上死亡。
吉林化工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性实验报告 环境生物学
学校:吉林化工学院 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 姓名:刘永恒 学号:130338108 指导老师:邹继颖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作者:刘永恒 指导老师:邹继颖 摘要:本实验主要介绍鱼类对有毒环境的反应,通过对鱼类半致死数量的研究来观察鱼类的中毒反应。
关键词:鱼类;半致死;环境 Abstract:This experiment is mainly to introduce the fish of toxic reaction by the fish semi lethal amount of research to observe the toxic reaction of fish.
Key words:fish;semilethal;Environmental Science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十分灵敏,运用毒理实验方法,观察鱼类在含有化学污染物的水环境中的反应,可以比较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高低。鱼类毒性实验方法可分为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两大类。静态实验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宜于受试化学物在水中相对稳定,在实验过程中耗氧量较低的短期实验。动态实验方法要求具备一定的设备,对于在水中不稳定、耗氧量较高的化学物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实验观察时,可采用动态实验方法。本实验介绍静态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本实验中所用到的材料有松花江野生土著小江鱼、8ml海飞丝牌子洗发水、2000ml大烧杯、1000ml容量瓶、移液管
8ml海飞丝牌洗发水成分:水、月桂醇硫酸酯纳、月桂醇聚醚硫酸酯纳、氯化钠、乙二醇二硬脂酸酯纳、聚二甲基硅氧烷、碳酸锌、香精、二甲苯磺酸钠、椰油酰胺丙级甜菜碱、盐酸、苯甲酸钠、碱式碳酸镁。
2 实验步骤 2.1 实验准备 参考有关资料初步估计5个浓度,每个浓度用10尾鱼,观察24~120h。进行预备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实验浓度的范围(找出引起实验鱼全部死亡和不引起实验鱼死亡的浓度);观察鱼中毒的表现和出现中毒的时间,为正式实验选择观察指标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做一些化学测定,以了解实验液的稳定性、pH值、溶解氧的变化情况,以便在正式实验时采取措施。
鱼类疾病的检验和诊断方法一、疾病的诊断依据目前,尚难于做到通过检测患病鱼体的各项生理指标而对鱼类疾病进行诊断,大多只能通过病鱼的症状和显微镜检查的结果作出确诊。
大致可以根据以下几条原则进行鱼病的诊断:1、判断是否由于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有些鱼类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并非是由于传染性或者寄生性病原体引起的,可能是由于水体中溶氧量低导致的鱼体缺氧、各种有毒物质导致的鱼体中毒等。
这些非病原体导致的鱼体不正常或者死亡现象,通常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症状:(1)因为饲养在同一水体的鱼类受到来自环境的应激性刺激是大致相同的,鱼体对相同应激性因子的反应也是相同的,因此,鱼体表现出的症状比较相似,病理发展进程也比较一致。
(2)某些有毒物质引起鱼类的慢性中毒外,非病原体引起的鱼类疾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鱼类失常甚至死亡。
(3)查明患病原因后,立即采取适当措施,症状可能很快消除,通常都不需要进行长时间治疗。
2、依据疾病发生的季节因为各种病原体的繁殖和生长均需要适宜的温度,而饲养水温的变化与季节有关。
所以,鱼类疾病的发生大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适宜于低温条件下繁殖与生长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冬季,而适宜于较高水温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夏季。
3、依据患病鱼体的外部症状和游动状况虽然多种传染性疾病均可以导致鱼类出现相似的外部症状,但是,不同疾病的症状也具有不同之处,而且患有不同疾病的鱼类也可能表现出特有的游泳状态。
如鳃部患病的鱼类一般均会出现浮头的现象,而当鱼体上有寄生虫寄生时,就会出现鱼体挤擦和时而狂游的现象。
4、依据鱼类的种类和发育阶段因为各种病原体对所寄生的对象具有选择性,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鱼类由于其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体内化学物质的组成等均有所不同,对不同病原体的感受性也不一样。
所以,鲫或者鲤的有些常见疾病,就不会在冷水鱼的饲养过程中发生,有些疾病在幼鱼中容易发生,而在成鱼阶段就不会出现了。
5、依据疾病发生的地区特征由于不同地区的水源、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微生态环境均有所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病原区系也有所不同。
鱼类死亡原因的现场诊断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18期水产养殖过程中发生死鱼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快速、准确地判定死鱼发生的原因,是采取合理处置手段,正确使用防治渔药,迅速控制死亡的前提。
而通过目测、调查在现场对鱼类死亡原因进行初步诊断分析,既可针对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又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快速处置,最大可能减少死鱼事故造成的损失。
一、致使鱼类死亡的因素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也是造成养殖鱼类死亡的主要外因。
常见与水体直接相关的鱼类死亡事故有:水体缺氧死鱼、水体中化学物中毒死鱼、有毒藻类死鱼等,与水体间接相关的有鱼病死鱼,另外还有有机污染、气泡饱和、热污染、声污染、爆炸损伤等也会造成鱼类死亡。
二、死鱼指标特征的差异养殖鱼类发生死亡后,要根据鱼的形态、行为反应和环境特征的不同进行分析,根据一些目测、嗅觉指标,初步诊断死鱼原因。
现场诊断指标有:死亡速率、死鱼品种选择、死鱼发生的形式、死鱼发生的时间、死鱼季节、死鱼个体大小选择、鱼的行为反应、形态特征、鱼体附着物、浮游生物及水生生物状况、水体气味、水色等。
(一)缺氧死鱼的特征1.水体缺氧时,鱼呈浮头状态,在水面吞咽空气或是沿池塘边游动,死亡的鱼胸鳍向前伸展,鳍条发白, 鱼鳃鲜红有的发紫。
2.缺氧死鱼时,个体大的鱼一般比小鱼先死,而且死亡的比例比个体小的鱼高。
3.水体不是极度缺氧时,耐低氧的品种可能存活,大批死亡之前有一个明显的少量死亡前期;有些品种的鱼死亡比例较高,有些则死亡比例较低。
死亡先后顺序一般为虾蟹、凶猛性鱼类、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
在极度缺氧时,常引起泛池,除泥鳅、甲鱼等高耐氧的品种外几乎所有的品种都会死亡。
4.由于投饵多,养殖密度较大等造成的缺氧死鱼一般发生在春末秋初和夏季天气炎热的季节和暴雨前、气压比较低的时候,严重的死鱼通常发生在午夜过后至黎明前这段时间,其他时间不发生大批死鱼,这是排除有机污染造成缺氧的典型特征。
5.缺氧死鱼时,水体常散发有酸白菜味、霉味或臭味,且水色常呈黑色或灰白色,与前一天相比水色变化明显。
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1、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2、掌握常用的动物染毒途径和方法。
掌握急性毒性实验设计,操作方法,结果判定。
3、了解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受试化学物后,动物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中毒死亡的特征以及可能的死亡原因,观察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求出半数致死量。
能较熟练地计算出LC50及毒性判定。
4、对比观察毒物对斑马鱼的作用。
5、体验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生物实验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获取实验知识的能力和撰写实验报告水平。
二、实验方案1、实验仪器天平、手套、50mL烧杯、量筒、培养皿、鱼缸、曝气装置2、实验药品斑马鱼100条、重铬酸钾、鱼食3、实验原理(1)方法的设置鱼类毒性实验方法可以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大类。
本实验采用静态法,以96小时为一试验周期,在24、48、72、96小时记录斑马鱼的死亡率,确定斑马鱼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半数致死浓度用24h LC50、48h LC50、72h LC50和96h LC50表示,并记录无死亡的最大浓度和导致鱼类全部死亡的最小实验浓度。
(2)受试药物受试毒物要为常见毒物,并在水体中会存在,对鱼类养殖的影响较为严重。
另外受试毒物在水中应要稳定,不易分解,易溶解等。
(3)受试鱼类实验鱼类一般选择对污染物敏感,在生态类群中具有代表性,经济价值比较高,来源丰富、取材方便、遗传稳定,生物学背景资料丰富,大小适中,在室内条件下易于饲养和繁殖的种类。
斑马鱼是国际上通用的鱼类急性毒性实验鱼种。
建议的实验温度21-25℃,建议实验鱼的全长2.0∓1cm。
(4)研究意义鱼类是水生食物链的顶级生物,也是水体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动物。
在污染水体中,当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鱼类各种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失常,组织器官病变,生理功能紊乱乃至死亡。
《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诊断方法》1第一节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的确定23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诊断程序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根据化学物致鱼急4性死亡与其它原因致鱼死亡在十八项诊断指标上的56中排除病害死鱼7毒十八项诊断指标调查分析缺氧死鱼8死毒藻死鱼9亡排除其它原因死鱼10确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11定1213不同毒物致鱼死亡时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分析14可15疑重金属农药无机物和有机物混合废水16最毒中毒死鱼中毒死鱼中毒死鱼中毒死鱼17终综合物18诊分析确汞有机氯农药黄磷维尼涤工业废水19断定铬有机磷农药氨、酚炼焦、煤气、冶金、20镉菊脂类农药余氯炼油厂废水21铅氨基甲酸脂类氰化物造纸废水22锌除草剂砷染料厂废水23镍石油类制糖厂废水24铜硫化氢25氟化物26酸、碱2728毒物来污染源调查,确定可疑毒物来源及进入渔业水域29源调查时间、原因及途径3031实验室水样、底质样、鱼样实验室分析及试验32分析3334差异分析,排除病害死鱼、缺氧死鱼、毒藻死鱼,同时也排除其它原因死鱼的可35能性,初步确定死鱼是由于化学物急性中毒所致。
第二部分是根据不同毒物造成36鱼类急性死亡时所具有的不同特征,认定致鱼死亡的一种或几种可疑毒物。
第三37部分是污染源调查,确定可疑毒物来源及进入渔业水域的时间、原因及途径。
第38四部分是对水样、底质样、鱼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和试验。
最后经综合分析对死鱼39原因作出最终诊断。
40一、诊断指标及指标特征41根据对各种死鱼原因造成的鱼的形态、行为反应和环境特征的异同分析,选42择十八项指标作为区别不同原因死鱼的诊断指标。
诊断指标具有以下特点:43A 易观察测定。
即可通过肉眼观察和使用简单的仪器快速测定。
44B 代表性强。
指标可以反应各种原因死鱼的生物和环境特征。
45C 可以比较。
不同原因造成的死鱼,其指标和特征有所差异,可以比较。
46这些诊断指标是死亡速率、死鱼品种选择、死鱼发生的时间、死鱼季节、死鱼个47体大小选择、行为反应、形态特征、鱼体附着物、浮游动物状况、浮游植物状况、48其它水生生物状况、病原体、死鱼发生的形式、水体溶解氧、水体pH值、水体49气味、水色、急性致死试验共十八项。
以上十八项诊断指标及其特征见表1—1。
5051表1—1 诊断指标及指标特征52诊断指标特征53序号指标 A B C 541 死亡速率突发性强,短期内大大批死亡之前有一个逐渐死55亡56批死亡明显的少量死亡前期572 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性不明显,耐毒(a)和耐低氧(b) 有一定的58品种选择性、59死亡的品种相对较多的品种可能存活死亡的品60种相对较少613 死鱼时间严重的死鱼发生在光严重的死鱼通常发生62照强的白天,其余时在午夜过后至黎明,———63间不发生大批死鱼其余时间不发生大批64死鱼654 死鱼季节春末、秋初、夏季高温66———季节,尤其霉雨气压67低———68时易发生大批死鱼695 个体大小小鱼比大鱼先死,小大鱼比小鱼先死,大70选择鱼死亡率比大鱼高鱼死亡度比小鱼71高———726 行为反应初明反应为冲撞、急在表层吞咽空气,沿游动缓慢乏力73速游动…池边游动747 形态特征眼球突出、腮盖鲜红、胸鳍向前伸展、鳍条体表及内脏充75血溃烂76脊柱弯曲等中毒症状发白体表胞囊77等鱼病症状788 鱼体附着物体表鳃部有附着物且——————79通常有毒物特异气味809 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基本消失品种、数量减少基本正常81状况8210 浮游植物品种数量减少、1、2 存在大量死藻和濒死基本正常83状况种有毒藻类品种占优势的藻细胞8411 其它水生水生植物可能变色或基本正常85物状况死亡,龟、蛇、蛙、———86螺等死亡或濒死8712 病原体——————目检或镜88捡可在体表、89鳃部、内脏90观察到大量91细菌、霉92菌、寄生虫9313 死鱼发生孤立发生———可能流行94发生95形式9614 溶解氧中午强光照射时饱和低于渔业水质标准基本正97常98或过饱和9915 酸碱度水体偏碱性中午强光死鱼发生前几天或一基本正100常101照射时pH>9 周强光照射时pH>910216 水体气味毒物特有异味酸白菜味、霉味、臭味基本正103常10417 水色铜绿、黄褐、红棕灰白、黑色基本正105常10618 急性致死中毒或死亡基本正常短时间内不发107生死鱼108试验109110111112二、化学物急性中毒死鱼的指标特征1131、鱼类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是由于有毒化学物排入渔业水域,造成水体毒物的114高浓度和高毒性所致,因而这种死鱼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没有任何前兆,鱼会在115短期内大批死亡,死食速率很高。
1162、不同品种的鱼对于毒物的抗性有所差异,即它们的半致死浓度不同,对于同117一毒物而言,半致死浓度低的鱼比半致死浓度高的鱼更容易死亡,即死得更早、118更快、更多,因此有一定的品种选择性,但是在毒物毒性非常强,毒物浓度非常119高时,各品种的鱼都会很快死亡,品种的选择性并不十分明显。
1203、化学物中毒死鱼一年四季和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与气温、水温关系不大,121而与有毒化学物排入渔业水体的时间相关,因此,发生的时间和季节是不确定的。
1224、同一品种的鱼,个体小的低龄鱼特别是仔鱼和稚鱼对于毒物比个体大的成鱼123敏感,抗性差,因此容易死亡,表现在化学物中毒时,小鱼比大鱼先死,小鱼的124死亡比例比大鱼高。
因此,具有明显的个体大小的选择性。
1255、中毒初期,多数毒物会使鱼表现为跳跃、冲撞、上下翻滚、快速游动等行为,126中毒后期时表现为乏力,失去平衡,奄奄一息,下沉死亡。
1276、化学物中毒时鱼的形态常会发生变化,有些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重金属中毒128时,鱼的鳃部受损害比较明显,皮细胞受破坏,甚至鳃叶部分脱落,鳃部分泌大129量粘液形成絮状堆积物。
黄磷中毒则鱼的眼球突出,鳞片竖立。
氰化物中毒则鳃130盖鲜红。
余氯中毒则体色、鳃丝发白。
碱中毒则鱼体表存在大量的粘液等。
1317、鱼类因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时,水中其它生物,如水中植物、龟、蛇、蛙、132螺也会发生中毒死亡。
水中浮游动物的数量和品种会大量减少,甚至消失。
重金133属中毒会使水中浮游植物品种数量减少,水会有大量死藻细胞。
杀藻剂会使水中134几乎全部藻类死亡。
1358、中毒死鱼是由于化学物排入渔业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所致,一般来讲这种污136染的区域是有限的,严重污染的区域更是有限的,故化学物中毒死鱼是在有限范137围内,是孤立发生的,不具备普遍性和流行性。
1389、化学物中毒常会使鱼体,尤其是鱼的鳃部附着一些污染物,并且常带有那些139物质特有的气味,如石油、黄磷、农药等都会附着于鱼体和鱼鳃部,并带有异味。
14010、一般来讲,化学物中毒死鱼水的溶解氧、pH值、水体气味和水色的改变因141化学物不同而有不同,酸、碱污染死鱼会使pH值改变,农药污染死龟,水体中142常有农药的气味,上述指标难以给出确定的特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4311、在水族箱或其它于净的容器中放入适量死鱼水体的水和与死亡鱼相同品种和144大小的健康鱼进行急性致死试验,如果试验出现急性中毒现象或发生与对照组有145显著差异的急性死亡,则对于化学物急性中毒死鱼的诊断是关键性的,但毒物的146稀释、分解、沉淀等会使这一指标不能反应真实情况,因此及时取样、试验是十147分必要的。
148三、鱼病死鱼与化学物中毒死鱼指标特征的差异1491、鱼病的发生和死亡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鱼病发病很快,前兆不明显,150一旦发病会在短期内大批死亡,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暴发性鱼病属于这一151类。
但是还有一类慢性鱼病死鱼,它的发病和死亡比较平缓,从发病到死亡都有152一个过程,前兆比较明显,许多鱼都是逐步死亡,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大批死亡,153这一点与化学物急性中毒突发性死亡是完全不同的。
1542、许多鱼病都有一定的品种选择性,如出血病主要是草鱼和青鱼,打印病主要155是鳙鱼,尾柄病主要在鳗鲡和草鱼中发生等,这与高毒性情况下化学物急性中毒156没有明显的品种选择性是不同的。
既使急性中毒死鱼有一定的品种选择,与鱼病157选择的品种也不相同。
1583、鱼病发生的季节一般是由春天开始,在夏季最为严重,因为这时气温和水温159比较高,细菌等病原体容易繁殖,这一点与化学物中毒没有季节的限制是不相同160的。
1614、急性鱼病死鱼,在死亡之前鱼的行为与正常鱼的行为难以看出有明显的区别,162行为上看起来很正常但会突然大量死亡,这与化学物急性中毒时鱼的冲撞、翻滚、163跳跃表现不同。
慢性鱼病死鱼时,鱼的体质一般较弱,空胃、活动迟缓、离群独164游、喜在暗处活动,这也与化学物急性中毒时鱼的行为反应完全不同。
虽然有些165寄生虫(鱼虱类)病会使鱼跳跃、冲撞,但必竞比较少。
而且也不会使鱼在短时间166大批死亡。
1675、许多鱼病有其特征的病症,如草鱼出血病,在鱼的头部、鳍条、内脏明显出168血。
打印病在鱼体表某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红色印记。
碘泡虫病则在鱼体表布有169胞囊。
由于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时鱼的眼眶、鳃盖表皮、体表、170鳍、肌肉充血、病鱼腹水、肠充血、部分肠内含黄色粘液、肝脾充血或坏死等。
171化学物中毒的形态改变与鱼病的形态改变有许多地方是不同的,但也有些相近,172应仔细观察分析。
1736、生病死亡的鱼,体表和鳃部一般不存在附着物,有些病会使鱼鳃部腐烂,且174有一些腐臭之味,但这与化学物中毒时的附着物及其特有的毒物气味是有明显的175区别。
1767、发生鱼病死鱼时,一般来讲水中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和龟、蛇、177蛙、螺等水生动物不会受到明显损害,数量不会明显减少。
这与化学物急性中毒178使其它水生物大批死亡,数量品种明显减少完全不同。
1798、细菌性和寄生虫性鱼病,可以通过目检或镜检在鱼的体表、鳃部、内脏、血180液中检出病原体。
如弧菌病可取少许肝脏,经培养染色镜检可见呈弧形弯曲的细181菌,碘泡虫病,取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见到大量碘泡虫孢子,目前在我国南方182地区流行的暴发性鱼病,可取死鱼肝、肾等内脏经培养观察到溶血性嗜水气单胞183菌。
这在化学物中毒死鱼的鱼体上是不可能观察到的,这也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1849、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通过水体、饵料、苗种等环节的传染,使得鱼病常185有流行发生的趋势,即同一类型的鱼病可能在相当大范围内发生,这与化学物死186鱼的有限范围,孤立发生是不同的。
18710、鱼病死鱼水体的溶解氧、pH值、水色、气味的改变不明显。
水体可能会呈188现富营养化的状况,如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可能较高。
18911、取发生病害死鱼的水,放入健康的鱼,细菌性、病毒性和寄虫性的疾病都不190可能使这些健康的鱼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病而大批死亡,一般来讲,严重的病毒和191细菌使鱼发病而大批死亡也需要约一周的时间,这与化学物急性中毒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