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5 宏观专题--PPI与PPIRM的价差告诉我们什么
- 格式:pdf
- 大小:777.64 KB
- 文档页数:18
ppi指数是什么,与CPI的关系,ppi指数对股价的影响 ppi指数即⽣产价格指数,⼯业企业的产品出⼚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都是⽤ppi指数来衡量的,其会反应出⽣产领域价格的变动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在当前,我国的ppi指数计算⽅式,包含了39个⼯业⾏业⼤类,其涉及调查种类186个,调查的产品⾼达4000多种,可以说是准确的反应了我国企业在⽣产环节购买原料和劳务的总费⽤的⽔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
与我们的⽣活关系⾮常密切,CPI的上下浮动就代表的我们⼿⾥的⼈民币是否升值还是贬值。
⼯业⽣产价格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其实PPI是CPI的上游,其会通过CPI近⽽影响到我们的⽣活。
PPI表现出的是上游⽣产环节的价格⽔平,CPI表现出的是下游消费环节的价格⽔平。
可以说是PPI的上涨会导致最终CPI的上涨。
这其实就是价格的传导规律,价格的⽔平波动⾸先会出现在上游的⽣产环节,然后会通过产业链往下游扩散,最终影响到消费品。
产业链基本就是原材料——⽣产资料——消费品。
就像是当⽊材的价格上涨,最终会影响到纸的价格上涨。
PPI指数对CPI指数的影响不是这么简简单单的,还会有⼀切其他的。
当然也会出现在⼀个时间段内两者不⼀致的情况。
但总的来说两者还是处于正相关的关系。
股市我们⽐作为国民经济的晴⾬表,CPI和PPI⼜是作为整体经济运⾏的核⼼指标,贵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对于CPI,PPI会直接对股市产⽣⼀定的影响,因为其直接关系的是上市公司的⽣产成本和利润⽔平。
PPI指数基本代表了中国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的平均成本,⼤多数企业未来的盈利能⼒都可以从PPI指数看出,会影响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利润的预期。
从⽽会影响到股市的涨跌。
在我们A股,接近百分之⼋⼗的上市公司都是制造业,⽽制造业的平均利润不⾜5%,但如果PPI指数的涨幅是在5%上下的,基本就决定了其制造业企业的未来利润。
当出现PPI指数的⼤幅上涨,就会出现上市公司采购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不能的有效转接到消费者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的利润减少或者亏损都是常见现象。
cpi与ppi的区别与联系那么,什么样的PPI指数会比较好呢?PPI高了,就是出厂价格高了。
所以,它说明市场的需求比较旺盛。
但另一方面,它也说明生产原料的价格会上涨,所以,企业的成本也高了。
不同的企业可能对PPI上涨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呢?其实,现实中PPI会分很多子类,比如经常使用的就有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
前者反映的是企业销售的价格变化,后者反映的才是企业成本的变化。
再比如说,PPI还有行业子类指数,像刚才说的购进和出厂价格指数,还可以继续细分下去。
像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化工原料类,等等。
那么,通过这样的划分,我们就可以在各种PPI指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行业,区分企业成本的上升和需求的上涨了。
我们看PPI指数的第一点,就是要通过分析不同的行业和不同子类的PPI指数。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说在现实世界里,其实是没有割裂开的需求和供给的,两者是内生的关系。
换句话说,成本的上涨和需求的上涨往往是联动的,需求涨的时候,出厂价格会涨,带动购进价格涨,然后带动原材料价格上涨。
所以,这么一层一层传导,不同的价格,它其实是同向变化,时间上有先后,但是方向大部分时候是相同的。
CPI和PPI通胀的关系如下:PPI反映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而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
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
PPI是先行指标,CPI是滞后指标,前两者对后者会有一定的传导性,ppi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并处于上升通道时,经济有逐渐过热的趋势,传导至CPI,表现为通胀压力。
PPI向CPI的传导则在于,中间品价格的上涨会导致终端商品价格的上涨。
cpippi剪刀差说明什么
ppi和cpi剪刀差意味着代表着政策与市场的博弈:CPI 代表着市场经济的真实需求;PPI代表着政府投资所需的资本品与生产资料的需求。
两者的剪刀差代表着逆周期调节与深层次的宏观不稳定性。
PPI是Producer Price Index,中文含义是生产者价格指数,可以理解为社会企业生产商品的平均成本,包含原材料、半成品和最终生产品三个阶段的物价信息,PPI数据源自9大类商品,包括燃料、动力类;有色金属类;有色金属材料类;化工原料类;木材及纸浆类;建材类(钢材、木材、水泥);农副产品类;纺织原料类;工控产品类。
PPI是生产,CPI是消费,显然是先有生产,再有消费,所以PPI是CPI的前兆。
一般价格波动会首先影响到生产端PPI的数据,再由产业链向下游扩散,最后反映到消费者的衣食住行上,PPI如果比较低迷,就说明企业生产意愿不强,物资需求不强烈,这是经济活力不够的信号,可能会影响后面的物资供给。
CPI是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翻译过来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俗点说就是我们生活物资的价格,在咱们国家,CPI指数包括食品类和非食品类的价格指数,是由相关部门定期去采集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消费品中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得出的一组反映商品和服务价
格变动情况的数值,其中食品占比最高,其次是居住,注意这里的居住没有包括房地产。
市场风险的警示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市场风险的警示: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中可能发生的价格波动、投资者预期失误、市场失灵等情况,进而对投资者的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投资者来说,警醒自己关注宏观经济数据是非常必要的。
宏观经济数据是指国家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数据,如GDP、CPI、PPI、PMI等,它们体现了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和走势,对市场风险的判断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宏观经济数据能够揭示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GDP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核心指标,投资者可以通过关注GDP数据的增长情况来判断经济的发展趋势。
CPI和PPI则涉及到物价水平的变化,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通胀情况和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来判断物价压力和企业盈利状况。
PMI则是衡量制造业活动的指标,对于相关行业的投资者来说,通过关注PMI数据可以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
其次,宏观经济数据能够提供市场风险的预警信号。
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周期一般较为固定,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的发布情况来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举例来说,如果某一季度的GDP增速低于预期,这可能暗示着经济增长放缓,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可能相应减少;如果CPI 持续上涨,那么市场可能面临通胀压力,投资者需谨慎避险;如果PMI数据大幅下滑,那么相关行业可能会受到影响,投资者需要做好行业风险管理。
再次,宏观经济数据能够对市场预期产生影响。
市场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并不总是一致,经济数据的发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和决策。
如果宏观数据好于预期,投资者可能对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市场风险相对较小;相反,如果宏观数据不如预期,投资者的情绪可能会短期内出现恐慌情绪,市场波动加大,风险相对增加。
最后,投资者应当注意处理宏观经济数据与个股的关系。
虽然宏观经济数据能够提供市场整体的走势和风险,但个股的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宏观数据。
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个股的基本面、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因素,谨慎判断个股的投资价值。
CPI,PPI,PMI与投资的关系了解CPI,PPI,PMI等经济指标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对指导投资越来越重要。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三个指标的概念与意义。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PPI(Producer Price Index ): 工业品出厂价格, 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PPI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潜在性指标。
PMI(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范围的状况。
PMI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
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
股市连续下跌了10个月了,为什么没出现大幅的反弹行情?归根结底就是宏观经济开始下滑,一些大的企业利润出现下降,导致了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看空股市,而基金经理经常观察的目标就是CPI 指标,CPI指标直观的给出了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虽然7月份的CPI 指标出现了明显的回落,但6月份PPI数据达到了8.8的历史新高,连续2个月超过了CPI指标,基金经理们非常担心PPI传导到CPI以后,会使得CPI居高不小,所以只是象征性的增加点仓位,谨慎的态度可见一斑。
但现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4%,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
这是自2005年1月以来,PMI指数首次回落到50%以下,暗示经济下行趋势会继续。
PMI下降预示未来PPI向CPI传导的压力会减轻,恶性通胀的风险在降低,也就是说未来CPI可能会出现大幅的下降,这无疑会提震基金经理看多股市的信心。
从CPI,PPI,PMI三者关系当中,不难发现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PPI和CPI惊现剪刀差作者:苏汝劼来源:《中国报道》2008年第09期2008年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调控的原则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增长由俯快转为过热。
7月1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后决定,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由“两防”到“一保一控”表明我国宏观调控发生了重大变化,近期的经济运行情况和一系列宏观数据,特别是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剪刀差现象,也说明了“一保一控”的必要性。
凸显剪刀差国家统计局陆续公布了7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PPI和CPI的背道而驰:CPI进一步决速回落至6.3%,接近2007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PPI加速上升为10%,是1996年以来PPI的最高涨幅。
可以看到,2008年2月,CPI达到1996年以来的最高位8.7%,3月CPI开始回落,同时PPI上升趋势不改,PPI和CPI“一上一下”现象初见端倪。
5月份,PPI同比上涨8.2%,CPI上涨7.7%,PPI在本轮物价上涨中首次反超CPI0.5个百分点,6月则反超1.7个百分点,7月反超达到3.7个百分点,“剪刀差”形态基本确立。
理论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年内这个“剪刀差”还可能继续扩大,PPI和CPI背道而驰的剪刀差现象肯定成为本轮通胀周期的新特征,这使得本已十分复杂的中国经济增添更多变数,并将直接影响宏观经济决策。
PPI和CPI的背道而驰,并出现明显的剪刀差形态,本轮通胀周期的主角由CPI变成PPI,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经济运行中出现PPI和CPI背道而驰是可能的,但这一现象也说明,价格传导机制不畅。
一方面,PPI和CPI的背道而驰是可能的。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我国PPI“篮子”中大部分为生产资料。
ppi与CPI的关系ppi与CPI的关系ppi与CPI的关系股市是个预期市,是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股票价格是个折现价。
投资者预期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做好,则会买入;预期未来做差,将会卖出。
有没有一个指标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预判上市公司业绩如何?今日就介绍一个简单的数据,CPI和PPI的“剪刀差”,也就是CPI-PPI的数值,来表明整体上市公司业绩的表现,更神奇的是很多时候能够准确的判断大盘的顶和底。
大家知道,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英文缩写,PPI是生产者物价指数的缩写。
投资者普遍理解的只是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含义,而忽略他们内在的意思。
在这里我们就不讲解这两个数据的书面化定义,博众研究员认为,CPI反映的消费者支付商品价格的变化,PPI反映企业购进生产资料价格变化。
也就是说一个代表着消费者,一个是生产者。
生产者要把东西卖给消费者,超过其成本就会盈利,反之就会出现亏损。
那么一个简单的逻辑就出现了,也就是PPI和CPI之间的差值就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盈利情况。
若CPI-PPI为正值,则企业营业利润将会大幅增加,则预期股市将会上涨;反之,则企业成本不能有效传递给消费者,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公司未来业绩不能支持股价,股价将会先跌。
在我们结合历史走势来判断这个简单的逻辑是否是对的。
通过这个图表就很容易看出,CPI和PPI的剪刀差的威力,对判断大盘的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同时通过在这张图我们发现,CPI数据增速在增大,而6月PPI数据则开始打平,这两个数据不断在拉近。
这样在可以预见的未来,PPI数据下穿CPI的可能性很大,企业重新获得利润,投资者买入的意愿不断增强,那个时候大盘就真正的见底了。
这就是一个被市场所忽视的逻辑,也是技术分析不能代替的,多观察市场,多体会市场,你也会找到判断市场顶和底的密码。
如何解读PPI与CPI的走势分化作者:周清杰张朋朋来源:《中关村》2021年第07期价格领域的两大指标CPI与PPI的走势为什么会出现明显分化现象呢?理论上来说,上下游产业链之间存在价格传导机制。
即上游价格的变化领先于下游,上游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部分传导至下游和终端。
这种怪相被国内媒体称作CPI与PPI的“剪刀差”。
事实上,近些年(如2015年、2017年)也曾经出现过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产价格指数(即媒体所称的PPI)在今年3月以后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走势分化。
最近四个月份CPI和PPI同比涨幅的差距呈现快速拉大态势,二者差距分别为4.8、5.9、7.7和7.7个百分点。
两大物价指数走势出现的这种明显背离,就是媒体所说的“剪刀差”。
PPI 与CPI之间这种看似矛盾的发展趋势,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反映了实体经济的什么问题?“剪刀差”的扩大是否意味着未来会出现通胀?针对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将依次进行分析。
从理论上讲,PPI代表工业部门所面临的物价走势。
更具体地讲,我国的PPI代表的是工业部门向市场提供的产成品的价格走势,它会受到工业部门主要投入品如原材料、半成品、人工等成本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影响。
CPI代表的是居民户或消费者所面对的消费品和生活性服务的一般物价水平。
消费品中既有来自工业部门的产品,也有来自农业部门的产品。
工业生产部门的价格上涨通常会引起消费品中的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生活性服务的价格则会随着工资、能源价格、房租等的涨价而被推高。
如果考虑开放经济,工业部门的出口产品的变化并不影响本国下游的消费价格,而居民户购买的进口消费品也不受本国上游工业品价格的影响。
通过以上对PPI和CPI统计口径的简单分析,当前我国的PPI快速上涨与CPI反弹乏力之间并没有多大的理论冲突。
因为目前对对我国CPI影响较大的是猪肉、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这些产品并不在PPI的统计范畴之内。
让宏观经济数据说人话:PPI在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昨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份CPI和PPI数据,具体如下:(1)2019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环比下降0.1%。
(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持平,环比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3%,环比下降0.1%。
上一篇解读了CPI的数据,有兴趣可以阅读:3分钟读懂宏观经济数据:为什么猪肉价格涨了,CPI却下降了?下面我就来讲讲,应该如何解读另一个通货膨胀数据:PPI。
PPI是什么接下来再说说PPI。
PPI(Producer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是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组成部分。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
PPI可以理解为制造业企业的产出,而PPIRM可以理解为制造业企业的投入,因此,制造业企业本身角度看PPI与PPIRM的差价是代表着制造业企业利润。
哪些因素影响PPI?PPI主要由生产资料(采掘、原材料、加工)和生活资料(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耐用消费品)构成。
其中,生产资料权重约为75%,而生活资料权重约为25%。
因此,PPI价格变动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
从18年1月以来的情况来看,影响PPI的最主要因素是:“三黑一色一气”(石头、水泥、钢材、有色金属、天然气)。
但2016年后,随着中国供给侧改革,环保督察的推进,工业企业主动去库存,淘汰了过剩的低端产能,导致了此后维持2年的PPI上涨。
所以,我认为PPI分析框架概括起来就是:短期看国际形势,中期看价格趋势,长期看供给侧改革。
也就是:在短期内,PPI走势主要参考国际油价和金属价格的变化。
中期看价格趋势,一旦价格趋势形成,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PPI 也会逐步跟随趋势同步变动。
而长期要看供给侧改革,主动去产能一般会导致PPI先下行,后上行的趋势。
PPI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摘要】PPI波动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PPI波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消费者价格水平。
PPI波动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和就业情况,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全面影响。
PPI波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应当重视PPI波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且充分考虑PPI波动对实体经济带来的挑战。
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稳定PPI波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关键词:PPI波动,经济增长,企业成本,消费者价格,投资意愿,就业情况,宏观经济政策,实体经济,重要性,挑战。
1. 引言1.1 PPI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PPI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的波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进而影响着消费者价格、投资决策、就业情况以及整体经济增长。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对PPI波动的分析和理解尤为重要。
PPI波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当PPI上涨时,原材料价格和生产成本随之增加,企业利润可能受到挑战。
这可能导致企业减少投资和扩张计划,影响整体经济增长。
与此PPI的波动也会直接影响消费者价格水平。
如果PPI持续上涨,消费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对消费者的购买力造成冲击,从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
PPI波动还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
高PPI可能意味着通胀风险增加,企业可能会更加谨慎地进行投资,影响到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
就业情况也会受到PPI波动的影响。
企业在面对高PPI时可能会控制成本,导致减少雇佣和裁员,进而影响整体就业情况。
PPI波动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更是对整体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PPI波动的监测和分析将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2. 正文2.1 PPI波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1. 原材料价格上涨:PPI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企业的影响最为直接。
当PPI上涨时,原材料价格往往会随之上涨,导致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加,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