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诊断方法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79.00 KB
- 文档页数:46
池塘鱼类突然大量死亡,如何迅速正确判断死鱼原因?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不分季节、天气、早晚,常常会遇到池鱼突然大量死亡的现象。
也许傍晚吃食还很正常,晚上或清晨却发生池鱼大量死亡。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池鱼大量死亡呢?笔者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服务过程中常接到类似咨询电话,现将池鱼发生大量死亡的原因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如何正确判断池鱼到底因为什么而死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①池塘鱼类因受污染而导致中毒;②池塘鱼类因缺氧而发生泛池;③池塘鱼类突然暴发疾病。
如何正确判断池鱼到底因为什么而死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一、从发生时间上判断1. 鱼类中毒一般无季节、天气和昼夜之分,随时都可能发生。
但鱼类的氨氮中毒多发生在连续晴天,并多在午后。
药害多与农田施肥、鱼池施药或工厂排污相关。
尤其是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病虫害流行期间和鱼病流行期间较为严重,死鱼现象白天、夜晚都可发生。
2. 泛池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尤其是“大麦黄”或“白露汛”两个节气前后。
高温季节,连续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续阴雨和雷阵雨天气,并多发生在半夜至黎明这段时间。
水质越肥、放养密度越大,泛池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严重。
3. 鱼病导致大量死亡多发生在苗种培育阶段和“大麦黄”或“白露汛”两个节气前后及夏季高温期间,死亡数量也是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尤其是患气泡病、暴发性出血病、草鱼“三病”,短时间内可形成大量死亡。
二、从发病症状上判断1. 池鱼中毒一般没有浮头迹象,其症状因毒物的不同而异。
鱼类发生氨氮中毒,先是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有的池中白鲢甚至跳到埂上,有时浮出水面,继而呼吸减缓,鱼体仰浮,不久即死亡。
药害中毒,鱼类浮头的现象不明显,症状表现也因毒物的不同而不同。
有的表现为反应迟钝、麻痹、体色慢慢变黑、黏液增加、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有的表现为颤抖、跳跃、挣扎,直至昏迷死亡。
2. 泛池表现为鱼类分散于全池浮头,嘴一张一合,平静地直接从水面空气中吸取氧气,严重时在池塘浅水处浮头的鳊、鲂鱼肚皮慢慢上翻,挣扎着保持平衡,如此反复几次便肚皮向上死亡。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008年03月目次1.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1)1.1任务来源 (1)1.2工作过程 (1)2.修订本标准的必要性及法律依据 (2)2.1 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2)2.2 修订本标准的法律依据 (3)3.标准修订的原则与技术路线 (3)3.1 标准修订的原则 (3)3.2技术路线 (5)4.标准适用范围 (5)4.1 试验方法选择 (5)4.2 试验用鱼选择 (6)5. 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 (6)5.1 方法原理 (6)5.2 试剂和材料 (6)5.3 仪器设备 (7)5.4 干扰及消除 (8)5.5 样品 (8)5.6 试验步骤 (9)5.7 结果计算 (10)6. 参考文献 (10)1.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1.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国质检财函[2007]971号)和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国质检财函[2007]9909号)和国家环保总局2006 年(环办函(2006)371 号)下达编制任务,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项目编号为992号。
本标准是在已颁布的GB/T 13267-91《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文本基础上修订的。
1.2工作过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本标准的修订单位,根据标准修订要求成立了标准编制组,主要成员如下:表1 编制组主要成员名单姓名职称专业备注周军英研究员环境生物项目负责人,制定方案韩志华助研环境毒理主要人员,组织实施、执笔人单正军研究员环境毒理主要人员,审定石利利研究员环境化学主要人员,审定卜元卿助研环境毒理主要人员,具体实施其他略参加人1.2.1 标准开题论证标准修订任务下达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即投入了前期的调研工作,并于2007年2月12~13日在南京召开了《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标准修订开题论证会。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鱼类养殖中的中毒是指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鱼体内毒素积聚或外部污染物进入,导致鱼体发生症状和疾病的一种现象。
中毒症状通常包括食欲降低、呼吸急促、皮肤变色等。
本文将介绍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1. 饮料水污染中毒饮料水污染主要是由水中有毒物质导致,并且水质明显变浊,pH值有所改变。
与此同时,鱼类会出现暴食、呼吸急促、鳃红、水质差、黑斑等症状。
防治方法是检查饮料水的质量,及时清洗水池和过滤器,并添加适当的水质调节剂。
2. 温度过高中毒当水温过高时,鱼体内的氧气含量获取减少,同时鱼体代谢过程加快,导致鱼类进入昏迷或呼吸急促的状态。
防治方法是加强通风,降低水温,及时加水换水,添加适当的水质调节剂。
鱼体内的酸碱度明显变化,会导致鱼类体内代谢过程受到影响,表现为呼吸急促、憋气、皮肤变色等症状。
防治方法是添加适当的药物或水质调节剂,进行酸碱度的调节和监测。
4. 氰化物中毒氰化物是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污染物,如青鱼鱼塘中的氰化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的突然死亡。
防治方法是检查饮用水的质量,降低氰化物的浓度级及时清洗水池及过滤器。
5. 厌氧发酵中毒这种中毒症状通常是由于饲料残留物堵塞草鱼塘底部的缝隙,导致厌氧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从而导致鱼类死亡。
防治方法是加强塘底隙缝的清洁和通风,及时添加适当的水质调节剂。
总结:鱼类养殖中的中毒症状通常是由于水质污染、氧气含量不足、酸碱度异常等引起。
鱼类中毒的诊断通常通过症状来确定,如呼吸急促、食欲降低、皮肤变色等。
对于中毒的防治,要提高饮用水的质量,及时清洗水池和过滤器,添加适当的水质调节剂,确保鱼类养殖环境的无污染和健康。
河豚鱼中毒的诊断急救方法河豚鱼中毒的诊断急救方法河豚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物质的鱼类,是一种无鳞鱼,在海水、淡水中都能生活。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河豚鱼中毒的诊断急救方法,希望大家喜欢!(1)有毒成分河豚鱼所含的有毒成分为河豚毒,对热稳定,煮沸、盐腋、日晒均不被破坏。
主要存在于卵巢中,其次肝脏中也存有较多的毒素。
一般的新鲜洗净鱼肉不含有毒素,但如果鱼死后较久,毒素可从内脏渗入肌肉中。
有的河豚品种鱼肉也含毒素。
每年的春季2—5月为河豚鱼的生殖产卵期,此时含毒最多,因此春季最容易发生中毒。
春季过后,卵巢萎缩,毒性减少一半。
肝脏亦是春季毒性强。
此外,即使同一种类,毒性也不一样,一般雌性比雄性毒性更强。
(2)中毒机理河豚毒主要是作用于神经系统,阻碍神经传导,可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使血压急剧下降,最后出现呼吸中枢和循环运动中枢麻痹。
(3)诊断根据食用河豚鱼史和中毒表现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根据中毒表现程度,可分为:轻度:仅有口唇、舌尖、手指麻木感和呕吐。
中度:上述麻木感进一步加重,手指、上下肢运动麻痹,但腱反射尚存在。
重度:全身运动麻痹,骨路肌松弛无力,言语不清,咽下困难,紫绀,血压下降,意识尚清楚。
极重度:意识不清,无血压,呼吸停止,心跳尚存在,甚至死亡。
(4)中毒症状和急救治疗河豚鱼中毒特点是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短,因为河豚毒素极易从胃肠道吸收,一般在食后10分钟到3小时即发病,病情发展迅速,严重者在10—30分钟死亡。
起初感觉全身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症状,随后感觉消失而麻痹,四肢肌肉麻痹,逐渐失去运动能力,身体摇摆失去平衡,最后全身呈瘫痪状态,可有语言不清,瞳孔散大,血压和体温下降。
一般预后不良。
一旦发生河豚鱼中毒必须迅速进行抢救,以催吐、洗胃与下泻为主,配合对症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5)预防措施由于河豚毒素耐热,一般120C60分钟才可破坏,一般家庭烹调方法难以将毒素去除。
中毒泛塘的判断与解救一、从发生的时间判断中毒死鱼,在白天、夜晚都可发生。
一般无季节、天气之分,与池塘水质肥瘦、塘鱼放养密度关系不大。
多与厂矿排污时用药过量或施用方法不当;或是农田施药时在池塘中清洗施药器械;以及防病治病时用药过量或施用方法不当;个别不法分子投毒偷鱼等有关。
泛塘则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连续的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绵阴雨天气和雷阵雨天气,最易发生泛塘事故,并多发生在半夜到凌晨这段时间内,且池塘水质越肥、鱼越密则泛塘的可能性越大、泛塘程度越严重。
二、从塘鱼的表现判断发生塘鱼中毒时,鱼类浮头现象一般不大明显,其症状表现也因毒物的不同而异:有的表现为行动迟缓、麻痹、体色慢慢变黑,丧失活动能力而死。
而泛塘表现为塘鱼严重缺氧浮头,分散于池塘各处,口一张一合,直接从水面空气中吸收氧气。
严重时在浅水处浮头的银鲴、鲂鳊等,浮头后便肚皮慢慢上翻,又挣扎着保持平衡,如此反复几次便肚皮朝上而死。
三、从死鱼的种类上判断塘鱼中毒死亡一般不分种类与大小,连底层鱼如鲤、鲫,甚至泥鳅等都会死亡,严重的全塘鱼死光。
泛塘死鱼以银鲴、鳊、鲂、鲢、鳙等较常见,其它种类较少死亡,鲤、鲫一般不易死亡。
四、解救措施以上两种原因引起的死鱼,只要发现及时,均可解救。
发生泛塘的急救措施是及时大量冲注新水和开机增氧,水源加注不便又没有增氧机的池塘可施用过氧化钙进行增氧,或泼洒黄泥浆、明矾等凝结剂。
塘鱼中毒的急救措施是,凡水源条件好的池塘,应立即大量冲注新水,放出池中老水,连排连灌,直到池鱼恢复平静。
水源困难的池塘,应立即拉网捕鱼,将鱼迅速转移到无毒的池塘或水沟、网箱中暂养,等原池塘的毒水处理妥当后再放回原池塘。
对甲胺磷、辛硫磷、除虫菊酯类等农药引起的中毒,可采用泼洒生石灰浆的办法缓解毒性,一般每亩用生石灰15千克~20千克。
对毒杀酚、五氯酚钠等农药引起的药害,采用泼洒人尿的办法有解毒作用,每亩水面泼洒300千克~400千克。
突发死鱼事故的快速诊断及应急对策由于渔业水域环境污染,目前水产养殖中突发死鱼事故频频发生。
事故发生后,水产养殖户往往不能快速准确的诊断是什么原因造成死鱼事故。
通过渔业污染事故调查虽能确定事故原因,但往往时间较长,费时费力,错过了及时采取措施挽回损失的时机,不利于维护渔民合法权益。
笔者通过实践,从死亡形态、行为反应和鱼体特征、浮游动植物和其它水生物状况三个方面整理出一套快速诊断死鱼事故的方法并提出应急对策,为渔民快速诊断和及时挽回损失提供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渔民权益。
一、死亡形态1、死鱼速度由于污染死鱼中,水体毒物浓度和毒性迅速增加,因此从死亡速度上看污染死鱼时突发性最强,没有任何先兆,往往在短期内就有大批死亡。
缺氧死鱼时由于不同品种的鱼耐低氧的程度不同,在水体不是极度缺氧时,不耐低氧品种的鱼可能死亡,耐低氧品种的鱼可能存活,在大批死亡前往往有一个明显的少量死亡前期。
在极度缺氧时,所有的品种才都会死亡。
而疾病死鱼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鱼病发病很快,前兆不明显,一旦发病会在短期内大批死亡。
慢性鱼病死鱼,它的发病和死亡比较平缓,从发病到死亡会有个过程,前兆明显,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大批死亡,呈现出逐渐死亡的形态。
2、死鱼品种和个体的选择从品种个体选择上看,污染死鱼来势凶猛往往不分品种大量死亡,由于个体小的低龄鱼特别是仔鱼和稚鱼对于毒物敏感性比个体大的成鱼差,因此容易死亡。
表现为小鱼比大鱼先死,小鱼死亡率比大鱼高。
缺氧死鱼时,耐低氧的品种可能存活,个体上大鱼比小鱼先死,大鱼死亡率比小鱼高。
这一点与污染死鱼时个体大小选择性正好相反。
而疾病死鱼有一定的品种、大小的选择性,死亡的品种相对较少。
如出血病主要是青鱼、草鱼,一般不危及鲢鱼、鳙鱼,而打印病主要是鳙鱼。
3、死鱼时间和季节从死鱼时间和季节看,污染死鱼时严重的死鱼发生在光照强的白天,死鱼一年四季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没有季节性,与污染物的排放有关。
缺氧死鱼时严重的死鱼通常发生在午夜过后至黎明,其余时间不发生大批死鱼,死鱼季节多在春末、初秋、夏季高温季节,尤其霉雨气压低时发生大批死鱼;疾病死鱼没有时间性,与某一季节的流行病有关,由于夏季气温和水温较高,细菌等病原体容易繁殖,最为严重。
如何鉴别病死鱼和中毒死鱼鱼的死亡有多方面原因,但主要是鱼病和化学物中毒两种。
由于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放,使污染死鱼事故接连发生,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正确区分病死鱼与化学物中毒死鱼,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中毒损失。
一、从死鱼季节和品种上区分鱼病的发生一般是由春天开始、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细菌等病原体容易繁殖。
进入夏季,鱼发病最为严重,而且各种鱼病都有一定的品种选择性。
化学物急性中毒则不同,无季节性差异和明显的品种选择性,仅与有毒化学物质排入养鱼水体的时间有关。
二、从死鱼的前兆区分鱼的发病和死亡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鱼病发病快,前兆不明显,在死亡之前行为与正常鱼的行为没有明显的区别,看起来很正常,但会突然大量死亡,这与化学中毒鱼的冲撞、翻滚、跳跃表现是不同的。
慢性鱼病的死鱼前兆比较明显,病鱼一般空胃、活动迟缓、离群独游、喜在暗处活动。
虽然有些寄生虫病会使鱼跳跃、冲撞,但不会使鱼在短时间内大批死亡,这一点与化学性急性中毒突发性死鱼是完全不同的。
三、从死鱼的鱼体特征区分生病死亡的鱼,体表和鳃部一般不存在附着物,有些病会使鱼鳃部腐烂,且有一些腐臭味,同时由于细菌、病毒及病原体通过水体、饲料、种苗等环节的传染,使鱼病常有流行发生的趋势,即同一类型的鱼病可能在相当范围内发生。
这与化学物中毒死鱼也是不相同的,化学物中毒死鱼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孤立发生的,死鱼体表尤其是鳃部常附着一些污染物,并且带有那些物质特有的气味。
重金属中毒时,鱼的鳃部受损害明显,鳃叶部分脱落,鳃部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絮状堆积物;磷中毒则鱼的眼球突出,鳞片竖立;氰化物中毒则鳃盖鲜红;氯中毒则其体表、鳃丝发白;碱中毒则鱼的体表存有大量的黏液等。
四、从死鱼的水体环境区分因鱼病死鱼时,一般来讲水中浮游生物、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和龟、蛇、螺等水生动物不会受到明显损害,数量不会明显减少。
而化学物急性中毒死鱼时,水中其他生物也会发生中毒死亡,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品种会大量减少甚至消失,水中会有大量死亡藻细胞。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摘要】鱼类养殖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常见的中毒症状却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危害。
本文从常见的鱼类中毒症状、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应急处理和预防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常见中毒症状包括异常行为、呼吸困难和皮肤破损等。
诊断方法主要通过观察症状和进行水质检测。
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料质量、加强水质管理等。
应急处理措施则包括加氧和更换清洁水源。
预防建议包括定期检查水质和饲料以及加强养殖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性在养殖业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保障鱼类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鱼类养殖、中毒症状、诊断、防治、应急处理、预防、管理水平、综合防治、建议、危害、重要性。
1. 引言1.1 鱼类养殖的重要性鱼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养殖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鱼类是人类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来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随着人口增长和渔业资源减少,养殖鱼类已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途径,能够缓解野生鱼类资源逐渐枯竭的问题。
鱼类养殖也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鱼类养殖业还为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水质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促进水域生态平衡。
鱼类养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加强对鱼类中毒症状的认识和防治,以保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2 中毒症状对鱼类养殖的危害鱼类养殖中常见的中毒症状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中毒会导致鱼群出现异常行为,如游动迟缓、食欲不振等,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这不仅会影响养殖的效益,还可能导致养殖规模的缩减,从而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收入。
中毒还会增加鱼类患病的风险,使其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这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还会导致养殖环境的恶化,加重养殖者的管理压力。
更严重的是,一旦鱼类中毒的症状无法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鱼类大面积死亡,进一步加剧养殖业的损失。
中毒症状对鱼类养殖的危害不容忽视。
《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诊断方法》1第一节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的确定23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诊断程序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根据化学物致鱼急4性死亡与其它原因致鱼死亡在十八项诊断指标上的56中排7除病害死鱼8毒十八项诊断指标调查分析缺氧死鱼9死10毒藻死鱼11亡排12除其它原因死鱼13确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14定1516不同毒物致鱼死亡时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分析17可18疑重金属农药无机物19和有机物混合废水20最毒中毒死鱼中毒死鱼中毒死21鱼中毒死鱼22终综合物23诊分析确汞有机氯农药黄24磷维尼涤工业废水25断定铬有机磷农药氨、酚炼焦、26煤气、冶金、27镉菊脂类农药余氯炼油厂废水28铅氨基甲酸脂类氰化物造纸废水29锌除草剂砷染料厂废水30镍石油类制糖厂废31水32铜硫化氢33氟化物34酸、碱3536毒物来污染源调查,确定可疑毒物来源及进入渔业水域37源调查时间、原因及途径3839实验室水样、底质样、鱼样实验室分析及试验40分析4142差异分析,排除病害死鱼、缺氧死鱼、毒藻死鱼,同时也排除其它原因死鱼的可43能性,初步确定死鱼是由于化学物急性中毒所致。
第二部分是根据不同毒物造成44鱼类急性死亡时所具有的不同特征,认定致鱼死亡的一种或几种可疑毒物。
第三45部分是污染源调查,确定可疑毒物来源及进入渔业水域的时间、原因及途径。
第46四部分是对水样、底质样、鱼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和试验。
最后经综合分析对死鱼47原因作出最终诊断。
48一、诊断指标及指标特征49根据对各种死鱼原因造成的鱼的形态、行为反应和环境特征的异同分析,50选择十八项指标作为区别不同原因死鱼的诊断指标。
诊断指标具有以下特点:51A 易观察测定。
即可通过肉眼观察和使用简单的仪器快速测定。
52B 代表性强。
指标可以反应各种原因死鱼的生物和环境特征。
53C 可以比较。
不同原因造成的死鱼,其指标和特征有所差异,可以比54较。
55这些诊断指标是死亡速率、死鱼品种选择、死鱼发生的时间、死鱼季节、死鱼个56体大小选择、行为反应、形态特征、鱼体附着物、浮游动物状况、浮游植物状况、57其它水生生物状况、病原体、死鱼发生的形式、水体溶解氧、水体pH值、水体58气味、水色、急性致死试验共十八项。
以上十八项诊断指标及其特征见表1—1。
5960表1—1 诊断指标及指标特征61诊62断指标63特征64序号指65标 A66B C671 死亡速率突发性强,短期内大大批死亡之前有一68个逐渐死亡69批死70亡明显的少量死亡前期712 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性不明显,耐毒(a)和耐低氧72(b) 有一定的品种选择性、73死亡的品种相对较多的品种可74能存活死亡的品种相对较少753 死鱼时间严重的死鱼发生在光严重的死鱼通常发生76照强的白天,其余时在午夜过后77至黎明,———78间不发生大批死鱼其余时79间不发生大批8081死鱼824 死鱼季83节春末、秋初、夏季高84温85———86季节,尤其霉雨气压低———8788时易发生大批死鱼895 个体大小小鱼比大鱼先死,小大鱼比小鱼先死,大90选择鱼死亡率比大鱼高鱼死亡度比小91鱼高———926 行为反应初明反应为冲撞、急在表层吞咽空气,沿游动93缓慢乏力94速游95动…池边游动967 形态特征眼球突出、腮盖鲜红、胸鳍向前伸展、鳍条体表及97内脏充血溃烂98脊柱弯曲等中毒症状发99白体表胞囊等鱼病症状1008 鱼体附着物体表鳃部有附着物101且——————102通常有毒物特异气味1039 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基本消失品种、数量减104少基本正常105状况10610 浮游植物品种数量减少、1、2 存在大量死藻和濒107死基本正常108状况种有毒藻类品种占优势的藻细胞10911 其它水生水生植物可能变色110或基本正常111物状况死亡,龟、蛇、蛙、———112螺等死亡或濒死11312 病原114体——————115目检或镜捡可在体表、116117鳃部、内脏观察到大118量119120细菌、霉菌、寄生虫12113 死鱼发生孤立发122生———可能流行123发生124形式12514 溶解氧中午强光照射时饱和低于渔业水质标126准基本正常127或过饱和12815 酸碱度水体偏碱性中午强光死鱼发生前几天或129一基本正常130照射时pH>9 周131强光照射时pH>913216 水体气味毒物特有异味酸白菜味、霉133味、臭味基本正常13417 水色铜绿、黄褐、红棕灰白、黑135色基本正常13618 急性致死中毒或死亡基本正137常短时间内不发生死鱼138试验139140141142二、化学物急性中毒死鱼的指标特征1431、鱼类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是由于有毒化学物排入渔业水域,造成水体毒物的144高浓度和高毒性所致,因而这种死鱼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没有任何前兆,鱼会在145短期内大批死亡,死食速率很高。
1462、不同品种的鱼对于毒物的抗性有所差异,即它们的半致死浓度不同,对于同147一毒物而言,半致死浓度低的鱼比半致死浓度高的鱼更容易死亡,即死得更早、148更快、更多,因此有一定的品种选择性,但是在毒物毒性非常强,毒物浓度非常149高时,各品种的鱼都会很快死亡,品种的选择性并不十分明显。
1503、化学物中毒死鱼一年四季和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与气温、水温关系不大,151而与有毒化学物排入渔业水体的时间相关,因此,发生的时间和季节是不确定的。
1524、同一品种的鱼,个体小的低龄鱼特别是仔鱼和稚鱼对于毒物比个体大的成鱼153敏感,抗性差,因此容易死亡,表现在化学物中毒时,小鱼比大鱼先死,小鱼的154死亡比例比大鱼高。
因此,具有明显的个体大小的选择性。
1555、中毒初期,多数毒物会使鱼表现为跳跃、冲撞、上下翻滚、快速游动等行为,156中毒后期时表现为乏力,失去平衡,奄奄一息,下沉死亡。
1576、化学物中毒时鱼的形态常会发生变化,有些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重金属中毒158时,鱼的鳃部受损害比较明显,皮细胞受破坏,甚至鳃叶部分脱落,鳃部分泌大159量粘液形成絮状堆积物。
黄磷中毒则鱼的眼球突出,鳞片竖立。
氰化物中毒则鳃160盖鲜红。
余氯中毒则体色、鳃丝发白。
碱中毒则鱼体表存在大量的粘液等。
1617、鱼类因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时,水中其它生物,如水中植物、龟、蛇、蛙、162螺也会发生中毒死亡。
水中浮游动物的数量和品种会大量减少,甚至消失。
重金163属中毒会使水中浮游植物品种数量减少,水会有大量死藻细胞。
杀藻剂会使水中164几乎全部藻类死亡。
1658、中毒死鱼是由于化学物排入渔业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所致,一般来讲这种污166染的区域是有限的,严重污染的区域更是有限的,故化学物中毒死鱼是在有限范167围内,是孤立发生的,不具备普遍性和流行性。
1689、化学物中毒常会使鱼体,尤其是鱼的鳃部附着一些污染物,并且常带有那些169物质特有的气味,如石油、黄磷、农药等都会附着于鱼体和鱼鳃部,并带有异味。
17010、一般来讲,化学物中毒死鱼水的溶解氧、pH值、水体气味和水色的改变因171化学物不同而有不同,酸、碱污染死鱼会使pH值改变,农药污染死龟,水体中172常有农药的气味,上述指标难以给出确定的特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7311、在水族箱或其它于净的容器中放入适量死鱼水体的水和与死亡鱼相同品种和174大小的健康鱼进行急性致死试验,如果试验出现急性中毒现象或发生与对照组有175显著差异的急性死亡,则对于化学物急性中毒死鱼的诊断是关键性的,但毒物的176稀释、分解、沉淀等会使这一指标不能反应真实情况,因此及时取样、试验是十177分必要的。
178三、鱼病死鱼与化学物中毒死鱼指标特征的差异1791、鱼病的发生和死亡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鱼病发病很快,前兆不明显,180一旦发病会在短期内大批死亡,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暴发性鱼病属于这一181类。
但是还有一类慢性鱼病死鱼,它的发病和死亡比较平缓,从发病到死亡都有182一个过程,前兆比较明显,许多鱼都是逐步死亡,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大批死亡,183这一点与化学物急性中毒突发性死亡是完全不同的。
1842、许多鱼病都有一定的品种选择性,如出血病主要是草鱼和青鱼,打印病主要185是鳙鱼,尾柄病主要在鳗鲡和草鱼中发生等,这与高毒性情况下化学物急性中毒186没有明显的品种选择性是不同的。
既使急性中毒死鱼有一定的品种选择,与鱼病187选择的品种也不相同。
1883、鱼病发生的季节一般是由春天开始,在夏季最为严重,因为这时气温和水温189比较高,细菌等病原体容易繁殖,这一点与化学物中毒没有季节的限制是不相同190的。
1914、急性鱼病死鱼,在死亡之前鱼的行为与正常鱼的行为难以看出有明显的区别,192行为上看起来很正常但会突然大量死亡,这与化学物急性中毒时鱼的冲撞、翻滚、193跳跃表现不同。
慢性鱼病死鱼时,鱼的体质一般较弱,空胃、活动迟缓、离群独194游、喜在暗处活动,这也与化学物急性中毒时鱼的行为反应完全不同。
虽然有些195寄生虫(鱼虱类)病会使鱼跳跃、冲撞,但必竞比较少。
而且也不会使鱼在短时间196大批死亡。
1975、许多鱼病有其特征的病症,如草鱼出血病,在鱼的头部、鳍条、内脏明显出198血。
打印病在鱼体表某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红色印记。
碘泡虫病则在鱼体表布有199胞囊。
由于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时鱼的眼眶、鳃盖表皮、体表、200鳍、肌肉充血、病鱼腹水、肠充血、部分肠内含黄色粘液、肝脾充血或坏死等。
201化学物中毒的形态改变与鱼病的形态改变有许多地方是不同的,但也有些相近,202应仔细观察分析。
2036、生病死亡的鱼,体表和鳃部一般不存在附着物,有些病会使鱼鳃部腐烂,且204有一些腐臭之味,但这与化学物中毒时的附着物及其特有的毒物气味是有明显的205区别。
2067、发生鱼病死鱼时,一般来讲水中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和龟、蛇、207蛙、螺等水生动物不会受到明显损害,数量不会明显减少。
这与化学物急性中毒208使其它水生物大批死亡,数量品种明显减少完全不同。
2098、细菌性和寄生虫性鱼病,可以通过目检或镜检在鱼的体表、鳃部、内脏、血210液中检出病原体。
如弧菌病可取少许肝脏,经培养染色镜检可见呈弧形弯曲的细211菌,碘泡虫病,取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见到大量碘泡虫孢子,目前在我国南方212地区流行的暴发性鱼病,可取死鱼肝、肾等内脏经培养观察到溶血性嗜水气单胞213菌。
这在化学物中毒死鱼的鱼体上是不可能观察到的,这也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2149、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通过水体、饵料、苗种等环节的传染,使得鱼病常215有流行发生的趋势,即同一类型的鱼病可能在相当大范围内发生,这与化学物死216鱼的有限范围,孤立发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