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课件4 青岛版
- 格式:ppt
- 大小:1008.50 KB
- 文档页数:9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3、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知识1、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2、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难点: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部分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水泥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研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谈话:食盐和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
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探究。
给学生提供一张实验记录表。
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交流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你采用了什么方法?食盐和水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
出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1)、水和玻璃的变化(2)、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3)、种子发芽的变化(4)、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5)、泥土到砖块的变化(6)、树到椅子的变化。
谈话: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点?讲解:食盐、水、玻璃等物质都可以在变化后恢复原状,是可逆的变化;水泥、种子、木头等在变化后不能恢复原状,是不可逆的变化。
二、自制胶水出示已经做好的胶水,并请同学试用。
讲解利用脱脂牛奶、醋、小苏打等自制胶水的方法。
小组同学一起制作并展示。
三、联系实际,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举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可逆变化,哪些是不可逆变化,并简单说明理由。
一是水泥与水、沙子和碎石混合制作成混凝土,由于水泥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把沙、石凝结在一起,已经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所以它是不可逆变化;二是面粉发酵后与面碱混合制成馒头,由于馒头已不能再变回面粉,所以它也是不可逆变化;三是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由于水能够在液态、固态、气态之间变来变去,所以它是可逆变化。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讲学稿青岛版课题6《食盐和水泥》课型新授执笔人六年级科学备课组讲学时间第3周教师寄语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重点及重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学习过程学生环节教师环节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教学过程: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1.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外形差异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2.探究活动:食盐和水泥遇水后的变化(1)先观察食盐的变化。
A.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什么变化?B.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观察水泥的变化。
A.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B.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C.分组讨论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
二.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
1.观察第一幅图:按箭头方向观察水有哪些变化?2.观察第二幅图:按箭头方向观察玻璃有哪些变化?3、观察第三幅图:这些物质的变化与前两幅图片的变化有何不同?三.小结。
1.讨论前面所有物质的变化,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几大类?怎样分?(提示:从能否恢复物质原状的角度来分析)2.举出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例子。
四.拓展活动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达标练习1.水泥在加水混合后,不能。
2.在自然界,物质是以三种状态存在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_______变化引起的。
3.牛奶和醋混合后,还可以恢复牛奶原来的形态。
()4.物体可以发生形态的变化,也可以发生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5.种子发芽后,不能恢复原来的形态。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彩图版教案青岛版【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难点:探究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过程。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杯子、玻璃棒、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水泥等。
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实验记录卡、水泥块、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分钟)(出示食盐和水泥)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板书课题:食盐和水泥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5分钟)(一)猜想假设。
1.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食盐和水泥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它们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2.小组交流把猜想填入下表。
(二)制定方案。
1.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2.集体汇报交流、补充方案,然后课件出示完整的实验方案。
探究食盐组方案:(1)取适量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察。
(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探究水泥小组方案:(1)取适量水泥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
(3)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和成水泥浆。
(三)实施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提示学生看一下各小组桌子上的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让学生说一说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按自己的方案完成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