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 第2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 格式:ppt
- 大小:997.50 KB
- 文档页数:19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目标]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1)概况: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
(2)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开拓疆土(1)概况(2)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深化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二、海内为郡县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广:秦统一后,秦始皇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3.内容(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少数民族聚居地同县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4.特点(1)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5.意义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比较归纳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皇位世袭,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2)“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君主决策失误。
概念辨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二者相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四、汉承秦制1.“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2.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
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知识梳理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课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制的推行,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的形成)。
【本课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二、预习指导:带着下列问题去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阅读教材根据教材完成秦国统一过程表2.郡县制度最早出现在秦朝吗?为什么?3.简述秦朝郡县制度设置的基本情况有哪些?4.秦代施行的郡县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哪里?5.秦代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6.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与秦朝略有区别的地方在哪里?7.简述秦朝在中央设置的最重要的官员及其职责。
8.在秦朝的中央行政体制下,皇帝裁决军国大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它有哪些好处?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一制度后来被秦始皇破坏?这是偶然的吗?为什么?9.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秦朝大一统的实现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习过的相关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讲述如下:西周灭亡以后,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上的东周开始。
东周又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空前混乱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发生着深刻变革的时代。
说它空前混乱,是因为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实力大为衰落,再也无力控制各地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