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户焚烧玉米秸秆的思考与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吉林市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建议作者:孔宪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9期孔宪文(吉林市高新区新北街道,吉林吉林 132011)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炭、液化气等燃料在农村逐步普及,秸秆仍然是农民从事耕作生产的一大“负担”,由于其产量大、利用价值低、转化成本高等原因,大量秸秆被毫无意义地野外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秸秆综合利用已经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秸秆;利用;现状;建议1 当前我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吉林市年产各类作物秸秆近500万t,其中玉米秸秆360万t,水稻秸秆123万t,大豆秸秆16万t。
1.1 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我市用于养畜过腹还田的秸秆约占全市秸秆总量的32%,每年大约转化161万t,这是一种效益很高的秸秆利用方式。
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饲喂畜禽,通过发展畜牧增值增收,秸秆过腹还田。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是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节约饲料用粮,缓解粮食供需矛盾,形成节粮型畜牧业结构,还可以较大幅度增加牛、羊肉产量,丰富菜篮子,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
1.2 秸秆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加以利用是目前最普遍的利用方式。
我市用于有机肥还田的秸秆约占全市秸秆总量的17%,每年大约还田86万t。
秸秆根茬直接还田达到玉米、水稻、大豆播种面积的100%,其中玉米34.1万hm2、水稻15.8万hm2、大豆8.2万hm2。
玉米灭茬还田72万t;水稻、大豆根茬经过翻耕作业直接还田12.3万t和1.6万t。
1.3 秸秆用于农村能源建设目前秸秆用于燃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用于炊事,代替煤柴等燃料;二是秸秆气化,即经过不充分燃烧,产出一氧化碳和氢气。
我市用于燃料的秸秆约占全市秸秆总量的50%,每年大约烧掉252.3万t。
其中,玉米秸秆196万t,水稻秸秆37万t,大豆秸秆7.3万t,秸秆气化12t。
2024年禁止烧秸秆措施方案范文____年禁止烧秸秆措施方案范文一、背景说明烧秸秆是农民在农作物收割后常用的一种处理方式,以往的农村地区往往将秸秆当作一种废弃物,通过焚烧的方式来处理。
然而,随着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大气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细颗粒物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源之一。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我国决定在____年全面禁止烧秸秆,制定相关措施。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全面禁止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2. 原则:(1) 环保原则: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 合理利用原则:充分发挥秸秆资源的价值,实现资源循环利用;(3) 科学规划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禁烧方案和措施。
三、措施方案1. 宣传教育:(1)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了解烧秸秆对环境的危害,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提供科学种植和农作物收割技术培训。
2. 建立补偿机制:(1)建立秸秆资源化利用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将秸秆用于饲料生产、生物质能源开发等;(2)政府通过发放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方式,支持农民转向生产秸秆资源化利用相关产业。
3. 支持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1)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和高等院校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适合各地区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备;(2)推广示范,鼓励农民参观学习和借鉴使用先进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
4. 建立监督机制:(1)加强对秸秆焚烧的监督力度,建立投诉举报机制;(2)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对烧秸秆行为进行巡查和处理。
5. 加强政策和法律支持:(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烧秸秆的禁止性;(2)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禁烧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的罚款和处罚。
四、落实机制1.政府主导:(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禁烧秸秆工作,将其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并加大财政投入;(2)建立统一的指导和管理机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秸秆综合利用采取的措施、存在的困难问题
及意见建议
为了解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我区组织了快速调研,调研发现,今年可收集秸秆资源量预计65万吨,综合利用率95.4%,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未形成产业化链条、配套技术不够完善等。
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我区今年可收集秸秆资源量预计65万吨,其中小麦12.5万吨,玉米31.5万吨,其它21万吨。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可达62万吨,综合利用率可达93%。
其中秸秆用作肥料的32.4万吨,用作饲料的21万吨,用于食用菌养殖及板材原料化的5万吨,用作燃料的6.6万吨。
一是健全秸秆收储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共建立秸秆收储点400余个,秸秆综合利用区域性服务中心2个,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6个,初步形成了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二是以项目带动促进利用效率的提升。
通过项目带动,借助政策的支持,更新了还田、青贮及收储设备,为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建立了良好基础。
据统计,小麦秸秆还田12.79万亩,玉米秸秆还田38.7万亩,玉米青贮9.6万。
当前玉米秸秆还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将玉米秸秆粉碎后通过深翻、耙压等机械作业后直接还田。
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降低作业成本,避免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是农业生产上应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由于部分农民或农机手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耕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现将其分析如下,以供参考:一、当前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主要问题1.个别焚烧秸秆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农户图省事,直接燃烧秸秆,或者还田后将遗留在地表的秸秆收集后集中进行焚烧,焚烧时产生的高温会破坏土壤中的有机质,导致氮素挥发,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秸秆养分损失甚至当季作物减产;焚烧秸秆还会污染环境,甚至引发火灾,造成人身财产损失。
2.粉碎后秸秆过长,抛撒厚,入土浅,难分解有的地方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粉碎过长(大于10厘米)过粗,或粉碎后直接抛撒在地里,抛撒较厚,耕层浅,耕作时翻压不进去,耙不实,土壤疏松,影响整地质量;播种时秸秆挡耧腿,造成播种深浅不一,出现缺苗断垄或疙瘩苗现象。
另外,还田秸秆过多过长会导致秸秆入土后长期无法腐解,造成土壤悬空,失墒快,出苗后的小麦苗弱、分蘖少、易旱、易感病。
3.秸秆还田后没有补充氮肥,碳氮比失调,以及翻土壤前水分散失,致使秸秆腐熟慢近几年配方施肥深入人心,大多数农民对秋季秸秆还田的地块不施用土杂肥、有机肥,仅施一袋含磷或钾较高的配方肥,未增施氮肥,导致氮肥施入不足,秸秆腐熟慢,造成来年麦苗脱肥早,苗黄、苗弱,影响小麦产量。
另外,玉米收获后,粉碎的秸秆没有立即还田翻入土中,而是覆盖于地表,导致秸秆中的水分很快散失,翻入土壤后不易腐烂。
4.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玉米秸秆中留存多种病原菌和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的卵、幼虫、蛹等,秸秆还田时如深度较浅,越冬后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秸秆焚烧的危害与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作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越来越引起市民与政府的重视。
尽管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关政策禁止焚烧秸秆,但秸秆焚烧仍屡禁不止,更有愈烧愈烈之势。
为更好地利用秸秆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本文从经济学的外部性原理角度,阐述了我国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与危害,提出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秸秆焚烧外部不经济对策一、秸秆焚烧的现状与原因1.秸秆焚烧的现状在农村,每当夏收秋收之季,便能看见大量秸秆被焚烧,滚滚浓烟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成为了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12 年粮食总产量接近6亿吨,伴生的秸秆产量高达7亿多吨。
据统计,全国秸秆的焚烧量约占总储量的35%,带来的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
焚烧秸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情节严重者可处以罚款。
2005年9月5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民航总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对禁止焚烧秸秆做出了明确规定。
每年夏秋两季,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都会积极开展禁烧秸秆的现场管理工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科技能够快速地检测出秸秆焚烧的地点、面积等信息,尤其是随着环境卫星等设备的出现,更为秸秆焚烧的检测提供了方便。
由此看出,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秸秆焚烧问题.但是在这么多的法规条例面前,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2.秸秆焚烧的具体原因虽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相关政策严禁焚烧秸秆,但是焚烧却屡禁不止,更有愈烧愈烈之势。
很多农民都知道焚烧秸秆的坏处,可是面对重重法规和执法人员的“围追堵截”,依然会去焚烧秸秆,原因有以下几点:2.1收割时间紧,耕种繁忙,农忙季节劳动力短缺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或经商,农忙时只剩下老人、小孩和妇女,要将收割后的秸秆运送出去,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只能选择就地焚烧的方式。
12秸秆焚烧危害大 科学还田功效高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秸秆数量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一年两季的秸秆数量多。
如何利用好小麦、玉米秸秆资源,使之趋利避害,农业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多年试验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露天焚烧秸秆的危害和实行还田的功效以及相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生产中参考。
一、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小麦、玉米收获后,大量的作物秸秆遗留在田间,的确为农田生产操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为图一时的“方便”将秸秆露天焚烧,不仅对土壤造成破坏,而且会污染环境,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严重的会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破坏土壤结构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杀灭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保肥性能大大下降。
秸秆是很好的有机肥料,露天燃烧使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和有机养分在焚烧过程中丧失殆尽,只留下一些钾素,也会被风刮跑,难以被农作物利用。
2.污染空气环境焚烧秸秆引起的烟雾可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们的眼睛、鼻子和咽喉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多种疾病。
3.容易引发火灾露天焚烧秸秆对田间的通讯、电力设施也会产生威胁,临近绿化树木受损,特别是夏收期间,温度高,空气干燥,焚烧秸秆常常引燃周围没有收获的小麦等农作物,如遇大风天气可引起大面积连片火灾。
尤其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4.易引发交通事故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靠近机场的使得飞机不能起飞、降落,靠近公路的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交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3第6月 上半月刊二、秸秆还田的功效小麦、玉米收获后将秸秆实行还田,将作物秸秆全部归还给了土壤,是现阶段粮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强农业后劲奠定有利的基础。
1.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秸秆内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还田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全部归还给土壤,可减少化肥用量,是当今培肥地力非常重要的措施。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秸秆资源。
但是目前对秸秆进行焚烧和丢弃是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的普遍现象,不仅没有对其进行充分利用,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有必要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
在文中,笔者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提高利用率的主要对策和主要的利用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必要性;问题;对策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的附带产品,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每年的秸秆产量可以达到7亿~8亿t。
秸秆资源的用途很多,除了可作为生活燃料和饲料之外,还可以作为工副业的生产原料和有机肥料使用。
但是目前我国秸秆的利用率只有65%左右,剩余的秸秆被焚烧或丢弃,不仅影响了农村的卫生环境,还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随意丢弃的秸秆还极易引发火灾。
因此,如何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率就成了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
1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的必要性1.1 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必然要求土壤肥力的高低是由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多少决定的,但是从土壤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肥力较高的土壤只有22%左右,缺磷和缺氮的土壤面积占到了总数的60%,所以有必要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物质。
因为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木质素和碳水化合物,还有农作物生长必需的氮、磷、钾、钙等营养元素,将秸秆进行还田处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1]。
除此之外,秸秆还田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提高土壤自身对空气、水和温度等的调节能力。
1.2 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纵观世界上的农业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土壤施肥结构的合理性,通常是秸秆还田、化肥和有机肥各占1/3。
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其肥料施用量分别是80、91 kg/hm2,依靠小麦和玉米等秸秆还田处理来保持合理的土壤养分。
但是我国的化肥施用量为350 kg/hm2,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我国土壤肥力流失、板结现象严重,农作物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抗病虫害能力降低,不利于农业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建议 作者:王美丽 吴涛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3期
摘 要:商水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39万亩,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4万亩,秋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其中玉米面积110万亩,大豆面积20万亩,其它20万亩,农作物的秸秆产量十分充足,秸秆的开发和利用成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建议 一、秸秆资源产量及利用的基本概况 我县作物秸杆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三大作物为主,红薯、棉花为辅,根据统计计算,小麦秸杆产量81.85万吨,玉米秸杆产量78.65万吨、大豆秸杆产量5.02万吨、其它秸杆产量7.2万吨,合计172.72万吨。根据调查情况,全县秸杆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直接和过腹还田80万吨,占46.3%,饲养用料35万吨,占20.3%,工业加工10万吨,占5.7%;焚烧35万吨,占20.3%;废弃或其他12.72万吨,占7.4%。
二、秸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作物秸杆资源丰富,虽然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水平较快,但直接用于饲料的比例较低,另外秸杆的微贮和青贮技术推广难度大,基本上是直接喂养。对于秸杆还田,因为农户多为分散经营,大型秸杆还田机还不能有效地推广应用,即使应用,但也存在一定弊端。秸杆还田时,若不深耕会造成土壤透气冻苗,加重病虫害,同时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农民很不愿接受的。
根据调查,秸秆问题出现的原因归纳为如下几方面:第一是农业普遍增收之后,农作物秸秆越来越多,但综合利用滞后,秸秆出现过剩;第二是随着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施肥宁愿用化肥而少用秸秆;第三是由于农作物复种指数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小麦机收面积扩大,麦秸留茬过高,灭茬机械推广没有跟上,造成小部分农民为赶农时放火焚烧秸杆和留茬;第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下降,导致了没有能力进行秸秆的还田处理;第五是秸秆还田不仅费工、费时,还增加了农民的投入成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农户焚烧玉米秸秆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彭玉辉 冯军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24期
摘 要:分析了焚烧秸秆的危害,总结了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提出了禁止焚烧秸秆
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秸秆;焚烧;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S1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15
近几年,农民焚烧玉米秸秆的现象屡屡发生,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人深思,如火灾、
大气污染等等,不仅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困扰,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同时也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粮食生产,对此由农户焚烧秸秆而引发的思考意义重大。
1 焚烧秸秆的危害
1.1 对大气造成污染
农户集中焚烧秸秆释放出大量烟雾,烟雾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灰尘,对人体会造成
损害,特别是对呼吸道黏膜造成的损害更大。
1.2 对人精神产生压抑
由于大量焚烧秸秆,低空烟雾弥漫,给人在视觉和心理上造成压抑,易引发精神方面疾
病。
1.3 对交通安全造成危害
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浓烟,使大气能见度明显下降,直接影响车辆正常运营,对交通
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1.4 极易引发火灾
秸秆焚烧不仅自身燃烧产生危害,而且极易引燃附近的可燃物,如柴草堆、树木、房屋
等,给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1.5 极易烧毁土壤有机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焚烧秸秆烧毁土壤表层大量有机质,降低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改变耕层土壤的理化
特性,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影响农民收益。
2 焚烧秸秆的原因
农民处于自己生产、生活等因素考虑,大部分农民还是采取焚烧措施清除秸秆。
2.1 由于秋收
时间紧,为更快的进行收获整地,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把秸秆从地里弄出来。
2.2 由于玉米
种植密度增加,秸秆的生产量过剩,加之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秸秆燃料需求减少。
2.3 劳动力不足
目前从事玉米种植的劳动力结构是年纪大一些和妇女,玉米收割后,除留足烧柴,没有更
多能力将剩余秸秆弄出田间,只好采取焚烧这一省劲方式除掉剩余在田间秸秆。
2.4 由于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畜力耕种、运输方式已不在应用,过去家家户户为了养牲畜而积存大
量秸秆的现象很少见了,多余的大量秸秆没更多用途就焚烧掉了。
2.5 秸秆禁烧
监管力度不足,焚烧秸秆的危害宣传力度不够,宣传面小,没有真正提高每一位农民甚至
某些干部意识,执法手段也不完善。
3 秸秆的用途
秸秆的用途不比过去只用于烧柴,现在用途很多,只要充分利用,会为人类创造更多财
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将秸秆不粉碎整棵还田或粉碎后还田,秸秆腐烂可有效增加土壤的有
机质含量;生产饲料,将秸秆打包、压缩饲料颗粒或青贮,可解决牧场或牧区饲草不足和过度
放牧造成的生态破坏;做菌类培养基生产各种菇类,生产后的下脚料可做肥料充分利用;生产
可燃气体,可生产沼气,用于生活、发电用气;秸秆直接气化生产可燃气体;用作工业原料,
可生产建筑、装潢材料等。
4 对管控焚烧秸秆的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针对秸秆焚烧难禁的现实情况,政府各部门应该从源头治理,多措并举解决禁烧秸秆的难
题。
4.1 加大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
每年秋收季节,政府相关部门都要加大对秸秆焚烧危害的宣传,如贴标语、挂横幅、电
视、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鉴于农民在农忙时期没有时间去看电视,听广播,所以各种宣
传要走到田间地头,让农民看到、听到,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焚烧秸秆的危害。
4.2 因地制宜开辟秸秆还田途径
秸秆直接还田,粉碎或不粉碎自然腐烂培肥地力,也可撒施药剂如秸秆腐熟剂,提高秸秆
腐熟速度培肥地力;秸秆堆积发酵,氧化变质腐烂,作为肥料还田。
4.3 严格要求机械作业实施过程中的操作
在机械收割前,要充分调试好机械,减少落地玉米穗,从而减少农民为捡落地的玉米穗而
焚烧秸秆,所以农机局对农机手进行培训时要求农机手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农
机生产厂家也要生产合格农机具投放市场。
4.4 加强秸秆利用项目建成
秸秆用途较多,可用作造纸、建材、培养菌类、牧业饲料等。目前秸秆利用企业较少,农
民没有能力消化利用过剩的秸秆,加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建成,要给与政府补贴,这不仅能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而且也增加社会效益。
4.5 制定补贴政策
对秸秆没有焚烧而直接还田的农户,要给予相应的的资金或物资补贴,鼓励农民不在焚烧
秸秆。
秸秆烧不烧取于决用不用,如何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仅要靠农民自身解决,而且关键
在于政府要承担起责任,通过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对秸秆焚烧标本兼治,建立起秸秆综合开
发利用的长效机制,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