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政治考点总结:专题03《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新人教版)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698.51 KB
- 文档页数:10
中考政治知识点民族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存。
前人的体会是可以鉴戒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
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中考政治知识点民族精神,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政治考点复习: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与表现01(一)原因精神的气力是无穷的。
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核,面临种种灾害,但从来没有在艰巨困苦眼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溺过,总是百折不挠、知难而进。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养、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坚固精神纽带,是鼓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02(二)表现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奋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中考政治考点复习:民族精神的品行民族精神的品行、丰富和发展01(一)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行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期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02(二)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3. 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中考政治考点复习:民族精神的内容与作用01(一)民族精神的内容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光辉光辉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大胆、发奋图强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企图精神的人民。
02(二)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2016年中考复习政治知识专题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016年中考一轮复习第9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1、形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2、发展: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如: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3、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为什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用;意义)?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②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③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夺取新的胜利,把现代化建设的蓝图变成现实,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变为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5、【国家】怎样在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和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文化建设的”主心骨”。
②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③充分汲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④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6、【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
②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
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7、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对”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认识。
--第4题8、青少年应怎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创造精彩人生?--第6题9、中国精神: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民族精神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民族精神。
初三政治关于民族精神的知识有哪些是需要我们复习的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三政治《民族精神》的复习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民族精神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2)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当代民族精神的体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国家:①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②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③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其它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④坚持不懈地在全体民众中开展民族精神的教育。
(2)青少年(公民)要怎么做: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动文化的丰富和发展;②结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为民族精神文明增添新的内容;③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担当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内容:(1)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专题十二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文化建设易错清单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
但是,它们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
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2. 民族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关系(1)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2)传统美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民族精神都源于民族传统文化。
学习民族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内化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离开了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又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3. 正确理解“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
4. “四有”之间的关系“四有”新人是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严格的法制和纪律观念、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公民。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有文化是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
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的思想道德的主要方面。
只有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们才能自觉地运用道德和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具有学习、运用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作贡献的不竭精神动力。
2、1弘扬民族精神【知识点】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长征精神、某某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知识点补充】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艰苦创业精神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在,是成就任何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做起:要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业;培养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追求享受;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要迎难而上,不要畏难而退。
【基本问题】民族精神含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史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爱国主义(板书)(1)含义(板书):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的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2)表现(板书):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的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1、民族精神举例。
革命年代: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某某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三峡移民精神。
2、为什么要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必要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专题03 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教材重点回顾: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种种考验面前沉沦和屈服,反而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奋起。
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2、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的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②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③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新时期(改革开发以来):“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
4、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1)民族性是指体现在特定民族文化类型中、并作为其基本内核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是对于特定民族的文化特征的最高层次的抽象。
(2)时代性是指民族精神在其历史性的演化中所体现出的时间性特征,也就是其与时俱进的根本性质。
(3)历史传承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历程中一脉相承的精神特征或思想意识,是在民族的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断丰富、日趋成熟的精神,它总是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血脉相连,是民族文化传统不断积淀和升华的产物。
(4)自觉能动性是指民族精神能被民族主体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和自我觉悟,从而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扬弃。
(5)开放性是指不同的民族精神之间具有相互交流、相互引进、相互吸收、相互促进的根本性质。
5、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魂。
民族精神产生于民族文化,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深刻本质。
民族文化只有在民族精神的指引下,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和做法:(1)必要性第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第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第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是西方敌对势力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它们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面对这种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2)重要性第一,理论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贯穿我们民族发展的全过程,熔炼于古代、玉成于近代、彰显于当代。
古代、近代、当代这三个阶段既相互区分又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第二,现实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民族精神能够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把全国各族人民聚集在党的周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7、分清中华文化民族性常见的认识误区:误区一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分析:(1)中华文化是由中国各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也不同,因此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在长期的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吸引中,既渐趋融合,又保持了各误区二中华文化呈现出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因此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分析:(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说民族文化之间无共性。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3)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中考考点梳理1、弘扬民族文化的要求: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②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区别: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同时,需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
3、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4、历史给了我们哪些昭示:(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①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④落后就要挨打;⑤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5、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从国家的角度说:①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主心骨;②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③充分汲取世界优秀文化;④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
(2)从青少年的角度说:①认真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包括中国历史和国情教育、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等,学好各门功课,从中感悟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③我们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做起,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远大志向,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举例说明:①阅读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读物;②观看爱国主义影片;③学唱爱国主义歌曲;④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⑤参观革命圣地;⑥参加升旗仪式等等。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类型一、民族精神的含义及意义【例1】【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2014年9月30日,中国迎来了首个“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缅怀追思。
这是2014年以来中国以立法形式确立的第三个国家级纪念日。
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是为了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A.艰苦奋斗精神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伟大的抗战精神【答案】C【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解并熟练记忆民族精神的含义,在做题的时候,要根据题干的关键问题,“烈士纪念日弘扬的是民族精神,这是判断选项正误的关键。
【举一反三】1、【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滨州卷)】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当天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江苏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
开展这一纪念活动()①是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圆梦中华”②表达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③传递了中国不忘记历史、更加珍惜未来的信息④表明了一个民族对历史教训的永志不忘、对和平正义的永恒追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下列属于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民族精神是①长征精神②青藏铁路精神③抗战精神④航天精神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教材知识,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其中①③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民族精神;②④是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民族精神,所以正确答案选C考点:民族精神3、下列关于民族精神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②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丰富发展的③民族精神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强大精神动力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小康、复兴中华的重要保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考点: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类型二、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例2】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设立国家公祭日,表明国家对这段历史的重视,既是对死难者的尊重,也是对世人的警示。
设立国家公祭日①有利于我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有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树立忧患意识③能更好维护历史公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④能彻底改变日本右翼势力错误的历史观A. ①③④B.①②④C. 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以“国家公祭日”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