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21.04 KB
- 文档页数:4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21期处理基本苗万株/hm 211-2012-2001-2002-2003-2004-20条万个/hm 条万个/hm 条万个/hm 条万个/hm 条万个/hm 条万个/hm 秸秆全量还田282 3.2334.5 5.8432.07.8507.026.6537.040.7730.570.8942.0未还田2823.2339.0 5.7433.57.6489.024.4529.532.6694.555.4864.0表1秸秆全量还田后茬小麦次生根及总茎蘖变化情况对比处理成熟期有效穗∥万穗/hm 2单株粒数∥粒千粒重∥g 理论产量∥kg/hm 2实收单产∥kg/hm 2秸秆全量还田06-06559.539.841.89307.57969.5未还田06-03519.039.641.68550.07260.0表2秸秆全量还田后茬小麦产量结构情况对比江苏省金湖县金北镇位于淮河入江水道北岸,全镇有10个村居,2.2万人,耕地面积4330hm 2,常年种植水稻4130hm 2,小麦4130hm 2,年产稻麦秸秆7万t 。
至2015年秋收,全镇实现了收割与秸秆粉碎还田同步的机械化,有效解决了稻麦秸秆出路问题,切实改变了过去收割季节焚烧秸秆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金北镇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秸秆机械化全量粉碎还田,不仅解决了秸秆的出路,而且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对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是秸秆这一农业主要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根本途径。
1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的作用秸秆机械化粉碎后直接还田,具有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通气保水性,进而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减轻空气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1-2]。
1.1补充土壤养分农作物秸秆主要成分是有机化合物,富含氮、磷、钾等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经微生物降解后的有机质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补充。
N o n g y e j i x i e机械化水田秸秆还田技术,是近年来推广应用的适用于水田区水稻秸秆还田的机械化技术,该项技术。
利用机械设施,把水稻秸秆、绿肥、留茬等秸秆一次性翻覆到天敌土壤中。
是抢农时、提高效率、增加肥力、调整土壤性能,实现水田水稻秸秆还田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该项技术,近年来在北方地区已开始应用。
一、技术原理该项技术采用的水田秸秆还田作业机具,是在水田驱动耙与旋耕机的原有设计方案基础上,改进设计的1GM系列水田埋草旋耕机(或旋耕埋草机),和1BSMQ系列驱动耙。
该装置可改变刀具参数,如角度和位置,以调整旋转速度,同时也可调整该设施的主体结构,让工作中可覆盖更大的面积,且增设埋草覆盖功能。
水田秸秆作业机具,可与8.8-47.8kW拖拉机协同应用,借助拖拉机的输出动力,将这类动力直接传递给工作机具,之后直接切土、土垡抛掷、秸秆覆盖以及碎土等功能,同时完成秸秆还田和水田耕整工作。
二、技术实施标准1、应用位置:水田泥脚的深度处于10~20cm区域。
2、已经翻耕后的水田地:需要泡水后作业。
3、水田浸水深度参数:普遍为3~5cm,原因是如果灌水过浅,则无法有效平整,如果过深,则翻覆效果较差。
4、参数控制:秸秆数量为4500kg/公顷,此外如果秸秆的直径较小,且秸秆容易分解时,则可以全部还田,如果秸秆数量较大,且本身不容易分解,还田比例为50~60%。
5、机具作业速度:根据还田量与土壤条件确定,且第一次速度要放缓,第二次速度需要加快,两次处理过程需要横向交叉处理。
6、质量控制:深度稳定系数为95%以上;碎土系数为92%以上;埋草覆盖率为95%以上,田平起浆。
三、技术操作要点1、在作业中,必须要全面控制所有配套设备的参数,包括拖拉机、秸秆还田的各类机具、整个田地区域的占地面积等,且设施的机具部件转速参数得到控制。
2、根据拖拉机或手扶拖拉机的不同型号、用尾轮、或提升驾、或液压装置调节耕涤,第一遍耕深略浅,第二遍达到规定的耕深。
Z a i p e i j i s h u沈阳市辽中区位于辽宁中部,辽河中游,土壤肥沃,旱田以玉米种植为主。
常年玉米的种植面积约55万亩,产生的秸秆数量约为72万吨,这么多的秸秆有一部分被农民或者牛羊养殖户直接贮存用于做饲料,还有一部分农民用于做饭和冬季烧炕取暖。
剩余的是大部分,以前农民都会在初春时节把这些秸秆连同田间地头杂草搂到一起燃烧,草木灰还田处理,这样即清除了地表也可以有效控制来年病虫草害,还可以给田地增加肥力。
但是,焚烧秸秆极大的造成了空气的污染,增加了雾霾的发生率。
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秸秆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经过农业工作者多年的调研和实践考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秸秆粉碎之后,还田深翻覆盖,这种方法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易行,可有效控制秸秆焚烧、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深翻的好处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覆盖,经过腐熟转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成分。
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等营养成分及有机质,把玉米秸秆完全粉碎还田之后深翻覆盖埋在土壤深处经过一冬天的腐熟转化,变成土壤养分,相当于给土壤施入了有机肥料,土壤下面20~30厘米深层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优化土质,培肥地力。
使之更适宜玉米作物生长。
2、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覆盖能有效促进微生物活性,提高地里温度,利于保水保墒。
秋季玉米秸秆完全粉碎还田深翻覆盖腐熟转化是一个化学转变的过程,通过这一转化进一步提升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提高了酶活性,从而加速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和秸秆营养元素的转化,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疏松多质、供肥保肥能力。
使之更利于玉米作物的生长。
3、提高玉米产量。
秋季玉米秸秆通过完全碎还田深翻覆盖处理之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大大增加,地力肥沃;微生物活性大大增强,地温升高;保水保墒能力增强;第二年玉米作物的生长要素达到了最佳状态,玉米作物长势好产量自然提高。
4、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覆盖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村屯的自然环境。
秸秆综合利用系列技术之一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实施要点秸秆覆盖还田的使用范围广泛,重点在风蚀、水蚀较为严重,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的北方地区。
按照秸秆覆盖形式,分为碎秸秆覆盖还田、整秸秆覆盖还田和根茬覆盖还田三种。
1 碎秸秆覆盖还田1.1 技术流程1.2 注意事项一是秸秆粉碎采用秸秆还田机或领联合收割机安装的秸秆切碎抛撒器来完成作业。
由于秸秆粉碎后地面有秸秆覆盖,普通播种机容易堵塞,因此必须采用专门的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
二是合理确定割茬高度,割茬一般在5 cm左右为好。
但在免耕播种情况下,只要播种机能通过,割茬在10~20 cm也可。
三是注重秸秆粉碎质量,粉碎长度以10 cm为宜。
秸秆铺撒均匀,如发现成堆或成条的秸秆,可用人工撒开,必要时用圆盘耙作业。
2 整秸秆覆盖还田2.1 技术流程2.2 注意事项一是整玉米秸秆必须顺垄铺放整齐,留出足够宽的行间,便于播种。
二是需要玉米免耕播种机对行作业。
三是适于单季玉米种植区。
3 根茬覆盖还田3.1 技术流程3.2 注意事项一是合理确定根茬高度,玉米根茬高度以30~40 cm为宜,能够控制大部分水土流失。
二是需要玉米免耕播种机对行作业,开沟器走在玉米根茬行间。
三是适于秸秆用做饲料、燃料或原料的地区。
4 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1)掌握最佳作业时机。
趁青及时收获,以提高粉碎质量,保证秸秆残体短、碎、散布均匀,并减少秸秆内的糖分损失,有助于秸秆腐解和增加土壤养分。
2)注意提高粉碎质量。
秸秆粉碎长度应小于10 cm,且要撒匀。
还田地块用旋耕机作业一遍,使秸秆和土壤充分混合拌匀。
此外,还要用铧式犁将秸秆连同化肥、农家肥翻入10 cm以下的土壤内,以利于播种。
3)加施少量氮磷肥。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需要碳、氮、磷的比例为100.0∶4.0∶1.0左右,而玉米秸秆中这三种元素的比例是100.0∶2.0∶0.3左右。
底肥不足会出现秸秆腐解时与作物争水争肥的问题,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在翻耕前,一般每公顷施碳铵450~750?K,可加快秸秆腐烂分解,提供作物生长初期所需养分。
科技成果——秸秆犁耕深翻还田技术技术类别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技术内容秸秆犁耕深翻还田技术是利用拖拉机牵引犁具(铧式犁或翻转犁)将粉碎(或切碎)后抛撒在耕地表面的秸秆翻埋到耕作层以下,用耙将土壤耙平,秸秆在耕层以下自行腐解。
秸秆粉碎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农作物机收的同时将秸秆粉碎(或切碎)抛撒在耕地表面。
二是在人工收获作物后,利用还田机将秸秆粉碎。
秸秆犁耕翻埋还田深度随不同地区、不同耕地类型(水田与旱地)、不同秸秆种类而有所不同,但以不低于20cm为宜,旱地大规模农机化作业一般在30cm以上。
技术特征一是将秸秆翻埋到耕层以下,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
二是大田秸秆深翻还田只需将秸秆粉碎(或切碎)一遍,无需多次粉碎。
技术实施注意事项一是对于年降水量不足400mm、存在严重风蚀风险的雨养旱地,或有效耕层不足20cm的耕地,应避免进行翻埋还田。
二是初期秸秆翻埋还田犁耕深度不宜过大。
为避免将过多的生土翻到地表,前2-3次犁耕翻埋深度以20cm左右为宜,然后逐年增加翻埋深度。
三是旱田秸秆翻埋还田后,及时耙平,避免土壤立垡敞口越冬。
四是配备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犁具,以提高秸秆翻埋还田质量。
五是收获机要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抛撒均匀率≥80%,覆盖率≥95%。
六是尽量趁秸秆青绿时进行机械粉碎和翻埋,以促进秸秆快速腐熟;东北地区应以秋季翻埋还田为主。
七是按照还田秸秆的碳氮比和土壤残留氮肥量,适量配施氮肥;也可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在不改变氮肥施用总量的前提下,适度增加前期氮肥用量;若生土犁翻到表土比例较大,可适当增加肥料用量。
适用范围除病虫害严重或具有连作障碍的农作物秸秆外,都适宜深翻还田。
病虫害严重或具有连作障碍的农作物秸秆应收集离田,妥善处置。
技术标准与规范《DB32/T2140-2012稻麦秸秆切碎抛撒还田机作业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B21/T2504-2015半湿润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规程》《DB41/T1250-2016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DB41/T1251-2016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DB32/T1174-2017秸秆还田机械操作规程》《DB21/T2791-2017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DB14/T1593-2018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轮耕技术规程》《DB23/T2511-2019旱田作物秸秆粉碎集条机械翻埋还田技术规程》《DB13/T2985-2019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规程》《DB21/T3149-2019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DB32/T3568-2019稻麦秸秆地犁翻旋耕联合作业耕整机操作规程》《DB15/T1794-2020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规范》《DB15/T1809-2020河套灌区小麦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DB23/T2558-2020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合理配施技术规程》《DB76/T5107-2020油菜秸秆翻埋后稻田增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DB31/T1285-2021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规范》。
旱地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作者:张平良刘晓伟曾骏李城德黄勇郭天文李锦龙邓明瑞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20年第05期摘要: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秸稈还田作业前准备、小麦秸秆机械粉碎覆盖作业、秸秆翻压还田作业、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等方面规范了旱地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
关键词:旱地;小麦;秸秆全量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463(2020)05-0066-03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0.05.017Review and Prospect of Arginine Kinase in InsectsWEI Yuhong, YUAN Weining , ZHANG Xinrui(1.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2. S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Crop Pests in Tianshui,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ianshui Gansu 741200,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control agricultural pests and pest resistance development, the exploring of new insecticidal target sites is importantly necessary. Arginine kinase is a key functional enzyme relate to energy metabolism of insects, flight activities, identifying host, digesti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tc, as well, because of its exist in invertebrates merely, Arginine kinase becomes a famous pest control target. Thus, 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arginine kinase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and activity and, influenc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gulator of arginine kinase, application in pest control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so as to make a steppingstone to the future study and new pesticide development with arginine kinase.Key words:Arginine Kinase;Sstructure traits;Inhibitors;Pest control小麦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料资源[1 - 3 ]。
试验场TRIAL水稻秸秆还田后的配套技术措施及作业要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农机推广站 符 全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迟德龙试验场TRIAL2021.02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秸秆由收割机原装自带或者加装的粉碎抛洒装置把秸秆粉碎均匀抛洒田间,秸秆切碎长度3~5cm,之后采用机械翻耕、埋茬搅浆等配套措施实现有效还田。
具体技术路线为:收割机粉碎抛洒还田-秋季(春季)翻耕-春季浅水泡田-春季浅水搅浆平地。
该项技术在抛洒作业时建议采用收割机原装自带的粉碎抛洒装置,不建议采用加装的抛洒装置,因为加装的抛洒装置会消耗收割机动力10马力左右,影响收割作业效率。
翻耕时建议采用90马力拖拉机配套翻转四铧犁进行翻耕作业,翻耕深度得以保障,秸秆不外漏。
此种在收割的同时进行秸秆抛洒作业方式,因其秸秆含水量大,秸秆粉碎效果好,而且后期容易腐烂,是未来秸秆还田作业的发展趋势。
3.水稻全喂入收割机或半喂入收割机秸秆集条铺放二次捡拾抛洒还田配套措施 该项技术是采用全喂入收割机或者半喂入收割机收割,脱粒后的秸秆集条铺放田间,全喂入收获后秸秆长度杂乱无序,长短不一,半喂入收割机收获后秸秆整齐铺放田间,这样收割后的状态是无法进行翻耕或旋耕作业的,主要原因在于集条分布的秸秆会严重影响犁铧入土以及缠住旋耕刀齿无法作业,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把集条堆放的秸秆进行二次捡拾粉碎抛洒作业,把铺放的秸秆再次粉碎并且均匀抛洒田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后期翻耕或旋耕作业。
具体技术路线为:全喂入收割机或者半喂入收割机集条铺放还田-二次捡拾抛洒还田-秋季(春季)翻耕或旋耕-浅水泡田-浅水埋茬搅浆平地作业。
该项技术是目前广大农民普遍应用的主流模式,秸秆的杂乱铺放以及整齐铺放给秸秆还田工作带来难度,所以在收割完毕后争取最短时间内进行秸秆二次捡拾抛洒作业,避开雨雪天气造成的秸秆水分大导致二次抛洒作业效率低下,抛洒作业时我们建议采用55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秸秆捡拾抛洒机进行抛洒作业,做到抛洒均匀,秸秆抛洒长度≤10cm。
保等违法行为。
整治活动以来,区级共出动警农执法人员280人次、执法车辆50台次,查获不法车辆82辆;镇(街道)级共出动执法人员6000人次,执法车辆800台次,查获不法车辆190辆。
通过联合执法活动,有效打击了违法变型拖拉机,从而将农机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5)制定政策。
为了促进节能减排、鼓励报废、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台州市在综合各地变型拖拉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了鼓励变型拖拉机提前报废的有关补偿政策。
政策出台后,路桥区农机部门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使提前报废补偿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提前报废补偿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农机手的报废积极性,使农机手对变型拖拉机的报废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从而有助于加快实现全市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变型拖拉机清零的目标。
(6)总结提高。
为了搞好变型拖拉机的安全整治工作,路桥区变型拖拉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整治工作汇报会、整治形势分析会、整治工作协调会等,分析和解决拖拉机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收集、总结、整理整治过程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
正是因为路桥区对拖拉机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整治过程中方案细、要求严、合力大、方法多,所以全区变型拖拉机整治工作顺畅、成功、圆满,从而确保了全区道路交通状况的安全和稳定。
作者信息:台州路桥区农机总站,318050,浙江台州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在玉米收获时或收获后,使用还田机械对秸秆进行粉碎、抛撒、旋耕、深耕翻埋的田间作业技术。
秸秆还田后,在土壤中腐烂分解成有机肥,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透水透气、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保持土壤疏松。
这是一项省工、省时、省力、增产和提高地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1临沂市玉米秸秆还田现状玉米是山东省临沂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以种植夏玉米为主,与小麦构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两茬轮流种植。
2018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约24.53万hm2,平均单产7275kg/hm2,玉米总产量178万t,按谷草比1∶1.2计算,年产玉米干秸秆214万t。
吉林省是东北农业大省,也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作物产量高且稳定,多以玉米、水稻、大豆和其他经济作物为主,其中玉米是产量能够以万吨为单位的主要作物。
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是玉米种植技术中的一大创新,主要指在玉米果实收获后的秸秆及叶片进行自然腐烂,之后在秸秆上方进行覆土处理可以提高腐烂效果,在种植玉米时,在未经耙犁翻耕的田块中播种玉米。
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不仅有效规避了秸秆焚烧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同时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玉米栽培的综合效益。
一、选择地块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针对土壤环境并没有特殊要求,但低洼积水地块儿或板结情况较为严重,不适宜玉米种植的地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优选良种玉米栽培若想取得良好的产量和效益,尽量要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宜地区气候及土壤环境的优良品种,同时还要保证玉米品种经过审定示范。
三、播前除草在玉米播种前需要除掉田间的杂草,可以人工拔除也可以化学除草。
但化学除草需要在播种前7d 或更早,利用草甘膦喷雾除草,除草期间需要根据田间杂草多少控制喷药量。
四、秸秆处理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一般分为全覆盖还田宽窄行模式和覆盖还田均匀平作模式两种,所以在秸秆处理和播种方面也有所不同。
1、秸秆覆盖还田宽窄行模式的秸秆处理若玉米栽培的行距不够均匀,那么在应用收获机时要采用2行自走式收获机,若选择4行及以上机型则配套不对行割台。
收获时尽量不要粉碎秸秆,在还田机中配置拔秆器,确保秸秆能够顺到窄行中,人工收获也是如此。
若农户需要将秸秆制作成饲料,需要在收割过程中留余30cm 左右高茬。
2、秸秆覆盖还田均匀平作模式的秸秆处理收获机的选择与上述相同,也需要选择2行以上的自走式收获机并避免粉碎秸秆。
人工收获时只需要将玉米果实运送到田外,避免秸秆成堆铺放即可。
五、免耕播种1、秸秆覆盖还田宽窄行模式的免耕播种上年若为常规栽培模式则需要均匀垄种植,免耕播种机行距控制在40~50cm 之间,在两个垄的内侧播种,间隔一个垄沟在另外两个垄的内侧播种,实现宽窄行免耕播种,来年则可以直接在宽行中播种窄行。
秸秆还田方案秸秆还田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管理方式,通过将农作物残余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环境以及增加农业产量。
本文将介绍秸秆还田的意义、操作步骤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秸秆还田的意义1.1 土壤保持和改善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保持能力。
秸秆能够覆盖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减缓降雨对土壤的冲击,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秸秆破碎后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保肥能力。
1.2 环境污染治理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
秸秆焚烧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而将秸秆还田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残余物,避免其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1.3 节约资源和提高农业产量秸秆还田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残余秸秆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秸秆中含有丰富的养分,还田后能够为作物提供养分,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此外,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而增加农业产量。
二、秸秆还田操作步骤2.1 秸秆的收集和储存在农作物收割后,将残余的秸秆进行收集,并进行适当的储存。
收集时要注意不要损坏秸秆,避免影响秸秆还田效果。
2.2 秸秆的细碎和处理将收集到的秸秆进行细碎或压碎处理,可以使用专门的秸秆粉碎机或秸秆捡拾机进行作业。
细碎处理后的秸秆更容易分解,有利于与土壤混合,并能提高还田效果。
2.3 秸秆与土壤的混合与还田将细碎处理后的秸秆与土壤进行混合,可以手工或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操作。
混合均匀后,将其还田,覆盖在土壤表面。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可以使用犁或耕作机具对土壤进行耕作,促进秸秆与土壤的混合和分解。
三、秸秆还田的积极影响3.1 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等养分,可以为土壤提供养分来源,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土壤的有机质积累。
3.2 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保肥能力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
过腹还田作业标准
一、秸秆处理
1. 秸秆应粉碎至适宜长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以便于后续处理。
2. 秸秆水分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不超过20%为宜。
3. 秸秆中不得混有泥土、石块等杂质,以保证消化吸收效果。
二、秸秆粉碎
1. 使用粉碎机将秸秆粉碎成细粉。
2. 保证粉碎均匀,无大块、无长条。
3. 粉碎后秸秆的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厘米表面积100目以上。
三、科学配比
1. 根据牲畜营养需求,进行合理配比。
2. 一般可按60%秸秆粉、30%豆粕、10%麦麸进行配比。
3. 配比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确保营养全面、均衡。
四、饲料喂食
1. 将配比好的饲料搅拌均匀。
2. 根据牲畜种类和需求,适量加水搅拌成粥状。
3. 每天喂食2-3次,确保牲畜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五、基料处理
1. 将经过粉碎和配比的秸秆粉与适量的水混合搅拌成糊状。
2. 在糊状物中加入适量的发酵剂,进行发酵处理。
3. 发酵过程中,应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发酵质量。
六、机械收获还田
1. 使用专门的机械将发酵好的基料进行收获。
2. 将收获的基料均匀撒在田地中,翻耕入土。
3. 机械收获时应注意安全,避免机械故障或人员伤害等情况。
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作业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主要农作物秸秆的还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 6678-2001 秸秆粉碎还田机
NY/T 500-2002 秸秆还田作业质量
NY/T 985-2006 根茬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
NY/T 1004-2006 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1701-2009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3.1
秸秆机械粉碎还田
主要农作物籽实收获时或收获后使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留在地里的作物茎秆和叶子就地
粉碎并抛撒在地表进行覆盖,或施肥后将秸秆翻埋入土。
3.2
根茬机械粉碎还田
作物收获后,通过根茬粉碎还田机等机械直接将作物根茬粉碎后埋入土壤中。
3.3
留茬平均高度
还田作业后,留在地块中的根茬顶端到地面的平均高度。
3.4
碎茬深度
根茬粉碎还田机作业后地表面与作业前地表面的垂直距离。
3.5
根茬粉碎率
作物根茬在根茬粉碎还田机作业后的粉碎程度。
3.6
碎土率
土壤在根茬粉碎还田机作业下粉碎的程度。
4 作业要求
4.1
土壤
需要秸秆粉碎还田和根茬粉碎还田的地块其土壤相对含水量应达到60%~80%。
4.2
秸秆
玉米、水稻秸秆含水量宜达到20%~30%;大豆秸秆含水量应达到10% 以下。
4.3
秸秆机械粉碎还田
4.3.1
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时,玉米、大豆作物粉碎长度≤10cm。水稻作物秸秆粉碎长度≤15cm。
4.3.2
玉米秸秆还田数量控制在≤5000 kg/hm2,水稻秸秆还田数量控制在≤3000kg/hm2,大豆
秸秆还田数量控制在≤2000 kg/hm2。
4.3.3
秸秆还田应达到表1的质量要求。
表1 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
切碎长度合格率,%
≥
90
玉米留茬平均高度,cm
≤
30
水稻留茬平均高度,cm 20
≤
抛撒不均匀度,%
≤
20~30
作业后的田间状况
秸秆粉碎后应达到抛撒均匀,不得有堆积和条状堆
积,不得漏切。
4.4
根茬机械粉碎还田
4.4.1
根茬机械粉碎还田时,玉米根茬高≤30cm,水稻根茬高≤20cm,根茬粉碎长度﹤10cm。
4.4.2
进行旋耕或耕翻灭茬,根茬机械粉碎还田应达到表2的质量要求。
表2 根茬机械粉碎还田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
碎茬深度,cm
≥
8
根茬粉碎度,%
≥
90
碎土率,%
≥
90
5 试验方法
5.1
土壤含水率测定
按JB/T 6678-2001中的6.1.2.1规定执行。
5.2
秸秆含水率测定
按JB/T 6678-2001中的6.1.2.3规定执行。
5.3
切碎长度合格率的测定
按JB/T 6678-2001中6.1.3.4规定执行。
5.4
抛撒不均匀度的测定
按JB/T 6678-2001中6.1.3.6规定执行。
5.5
作业后田间状况
检测人员对覆盖、堆积和漏切情况作出一个综合的评价。
5.6
碎茬深度
按照NYT 985-2006中5.1规定执行。
5.7
根茬粉碎率
根茬粉碎率和根茬灭茬率的测定同时进行,按照NYT 985-2006中5.2规定执行。
5.8
碎土率
按照NYT 985-2006中5.4规定执行。
6 作业流程
6.1
秸秆粉碎
在土壤含水率达到标准要求时,收获时或收获后应及时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粉碎秸秆。
6.2
根茬粉碎
在土壤含水率达到标准要求时,收获时或收获后应及时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根茬粉碎
还田。
6.3
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要合理施肥,适当增加氮肥。秸秆粉碎还田后,加施尿素100kg/hm2~
150 kg/hm2,在根茬还田时加施尿素50 kg/hm2~75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