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用危机后的反思与希望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信用危机后的反思与希望

这是一种很独特的景象:在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更为广泛的地区,从政府部门的大政方针到老百姓的街谈巷议,从学术界到实业界,大家都在关心和议论同一个话题,一个沉重而又让当地人无法逃避的话题,信用重建。

4月初,汕头信用网开始试运行,据承担汕头信息网的建设工作的金中华通讯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汕头信用网在试运行第一天的点击次数就高达10万多人次。汕头信用问题的受关注度由此也可见一斑。而从当地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中,从当地广播电视一轮又一轮的专题讨论中,从街头闹市引人注目的公益广告牌中,你很容易发现信用重建问题在汕头已经被放在怎样的位置上。就是出门打的、坐人力三轮车,司机和拉车的师傅也会很自然地跟你聊起昔日生意的红火和当前生意的冷清,进而跟你就信用问题谈一点他的个人意见。

汕头到底怎么了?

从广州天河城汽车站出发,大巴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5个多小时,终于来到那个在1858年被恩格斯称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素享“楼船万国”、“百载商埠”美誉,而近期却因信用问题而被卷入非议漩涡的海滨城市——汕头。

这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也是国家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特别关照”的地方。2000年8月,国务院工作组进驻汕头的潮阳和揭阳的普宁,一个特大的系列逃税骗税案的盖子开始被揭开:据不完全统计,潮阳、普宁1000

多家出口企业共计虚开增值税发票8.8万本,虚开税额高达223亿元,涉嫌骗税42亿元。在此之前,汕头一部分地区的假币、假冒伪劣商品、诈骗走私和地下六合彩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潮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国家税务总局有一位官员曾对潮阳籍香港知名人士陈有庆先生说,你们潮阳虚开增值税发票波及13个省,影响了半个中国的市场经济秩序,现在人家都不敢跟你们潮汕人做生意了。信用的缺失带来的是当地经济的萎缩。全国有18个地区向所属企业发出通知,提出不和汕头做生意,而在一些地方,商家甚至以“此地无潮货”的招牌来标榜没有假冒伪劣产品。2000年,作为经济特区的汕头首次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低于两位数的现象,仅有7.3%,2001年更是出现了2.5%的负增长,重灾区潮阳的负增长率高达21%,而同期广东省的平均增长率却将近10%。另据统计,由于投资环境等问题,从1999年到2001年,迁出汕头的企业多达1200多家,仅2000年迁出的企业就达450多家。

这座位居粤东、在未设特区前曾是广东省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城市,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却已经“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城市”。相比珠三角地区的新兴城市,汕头狭窄的街道、局促的居民区和悠闲地喝着工夫茶的人群,明显地让人感觉有些破旧而活力不足。“现在一天也赚不了几十块钱,外地来汕头做生意的人少了,也没几个人打车。比以前差远了,以前一天赚两三百呢。看看空荡荡的街道你就知道了,汕头经济现在不景气。”从外地到汕头打拼的出租车司机略显无奈地摇着头,感叹着汕头在“信用危机”之后的萧条。

按条件来说,汕头似乎不应该是这种样子的。汕头大学隗芾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把汕头的优越条件总结为4个方面:北半球唯一一个北回归线与海岸线相交且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适宜人类居住;中国唯

一一个既有内海又有外海的大城市,内地最接近世界运输繁忙的台湾海峡黄金通道的港口城市,仅380公里长的海岸线就可以建造包括10万吨级码头泊位在内的港口20多个,且旅游资源丰富;以汕头为中心的潮汕地区是中国内地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交融最彻底的区域,保留着最完整的古代中原文化却有着对外开放的传统,包括李嘉诚在内的中国海外华人工商巨头中差不多一半人的原籍出自这里,而他们又是最关心家乡建设的一类海外华人;网络世界的枢纽,汕头是连接太平洋两岸的海底光纤在东半球的登陆站,向北联结上海、日本,向西连接欧亚大陆,向南联结东南亚、澳大利亚,向东直通南北美洲。当然,汕头作为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还有着许多其他城市难于比拟的优越性和灵活性。

这样看来,无论是从外部的政策因素还是从内部的发展条件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汕头的发展并不存在太大的客观制约因素,缘何汕头却在这种环境中落伍了呢?崔永元一句“如果你想夸一个汕头人,那么就说他不像汕头人”,让许多汕头人觉得自己像是给人抽了一耳光却又有苦说不出。以汕头为中心的潮汕大地上栖居着的潮汕人向来以头脑灵活、敢于外出打拼著称于世。潮汕人中间流传着一句“一条水布下南洋”的古训,说得是当一个潮汕人穷得只剩下一条作浴巾用的“水布”时,也照样要往外跑,混出个人样来。据有人统计,仅近百来年历史中在海外称“王”的汕头籍企业家就有“化纤面料大王”陈经纬、“牛仔裤王”吴文宁、“金融大王”陈弼臣等10多位,而华人首富李嘉诚等一批至今仍活跃着的潮汕籍知名企业家的业绩则更是为人们所共知。然而,随着“信用危机”的出现,汕头人一直引以为豪的身份却变成了外人眼中的耻辱,这种痛苦,旁人也许是难于体会的。但这又能怨谁呢?个中原因,恐怕更多地要在汕头人自己身上去找。

独特而矛盾的潮汕人

说到汕头人,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难于将其从“潮汕人”中独立地拿出来讲。作为一个城市,汕头的历史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正式设立市政厅后才开始的,而到成为潮汕地区的中心城市,统领潮汕,时间就更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汕头还处于潮州的管辖之下。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与福建省的交界处,潮汕人向来以“省尾国角”自嘲。潮汕平原三面环山,一面向海,连绵的山脉隔断了潮人和内陆的联系,长期以来潮汕的陆上交通极为不方便,在广梅汕铁路和广汕高速公路开通之前,汕头和广州的联系只有一条公路,从汕头到广州要坐10多个小时的车。与内地的联系被阻隔,但海路却是畅通的。狭窄的潮汕平原土地稀缺、物质匮乏,再加上历代不断有人涌入,更加重了地少人多的局面(据称,潮阳市这样一个县级市的人口已达260多万),于是潮人只好向海上发展,以海为田,在海上与人互通有无。这也造就了潮汕人独特的海洋观念和商业意识。另一方面,从秦朝时的远征军官兵的留守到魏晋后中原士族的避难,再到南宋末期军臣的定居,中原文化不断地被带入并与当地文化融合,当中原等地的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候,这里由于与内地的联系太少而仍然保留着最为完整的古代中原文化。既有开放的海洋意识,却又保留着完整的古代中原文化。因而,在外人看来,潮汕人是一个独特而矛盾的群体。在这种矛盾中,潮人积极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都对潮汕经济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潮汕是开放的,早在唐宋时期已有潮人到东南亚谋生,到了明清时期,当其他地方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一再走向封闭时,潮人过番的“红头船”却遍布了东南亚。正因为潮汕在海上贸易的活跃,也才有了恩格斯那句关于汕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