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同步测试题 (新版)粤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5
1.4《物质性质的探究》同步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下面氧气和二氧化碳自述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B. C.D.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 用稀硫酸除去铁锈B. 氧气可用于炼钢和金属焊接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 用干冰人工降雨3.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 我是紫红色固体B. 我在天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 我会生锈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液氮冷冻麻醉B. 一氧化碳作燃料C. 稀有气体做电光源D. 氢气填充探空气球5.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B. 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 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D. 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6.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 提出问题B. 制定计划C. 进行实验D. 得出结论1 / 47.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B.浓盐酸罐车翻到产生白雾C. 用小苏打、柠檬水等自制汽水D.指示剂遇酸或碱变色8.下列物质的物理性质不正确的是A. 汞银白色液体B. 胆矾晶体蓝色固体C. 氨水无色无味液体D. 液氧淡蓝色液体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B. 用氢气填充气球C. 发热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D. 用氦气保存食物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稀有气体做电光源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活性炭做吸附剂D. 氧气用于气焊11.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 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 酒精用作燃烧D. 水用作制冷剂1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 灯泡中填充氮气B. 氧气支持燃烧C. 氧气供给呼吸D. 氢气用作填充探空气球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酒精能挥发B. 甲烷密度小于空气C. 汽油能燃烧D. 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14.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高锰酸钾固体呈暗紫色B. 氢气难溶于水C. 酒精易挥发D. 硫磺能在空气中燃烧15.葡萄糖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属于葡萄糖化学性质的是A. 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B. 葡萄糖在人体内能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C. 密度为,熔点为D.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二、双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 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硬度大B.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氧化性C.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能与水反应D. 活性炭用于净水--吸附性质2. 钠是一种金属单质如图所示,有关信息如下:银白色的金属;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开;常温下,钠与氧气、硫、水等均能快速反应;钠在高温高压时甚至可以和氢气反应生成氢化钠;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不能存放于空气中,而通常存放于煤油中。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同步练习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食物腐烂B.蜡烛燃烧;葡萄酿酒C.钢铁生锈;灯泡发光D.蜡烛熔化;水结成冰2.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例如:燃料燃烧产物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B.均为物理变化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D.均为化学变化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B.铜用作导线C.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D.氧气用作医疗急救4.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B.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C.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D.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高锰酸钾溶解于水B.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D.氢氧化钠清洗炉具中的油污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酒精能燃烧C.钢铁会生锈D.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冰用作燃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8.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酸碱性B.密度C.温度D.硬度9.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粘稠液体B.熔点﹣50℃C.有慢性毒性D.溶于多数有机溶剂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液氮用作冷冻剂C.焦炭用作燃料D.铜用于制作导线11.下列关于某物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银白色B.能在氧气中能燃烧C.密度为7.8 g/cm3D.有金属光泽12.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13.用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中的字母填空.硫是淡黄色的固体(属),研碎块状的硫(属),取少量的硫粉放入燃烧匙中加热,硫熔化成黄色液体(属),继续加热,硫燃烧起来(属),由此可知硫具有可燃性(属).14.用“(1)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3)物理性质(4)化学性质”的序号填空: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散逸到空气中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为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接近.它可以燃烧.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从而在工业上用与冶炼钢铁.1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你留心了吗?请完成下列空白.(1)在通常情况下,水是色液体.(2)豆油浮在水面上,说明豆油的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3)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一例:.(4)生活中很多固体物质能燃烧,试举一例:.16.以下选项中,(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等(4)以粮食为原料可以酿酒(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C(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7)酒精能燃烧(8)酒精能挥发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的物理性质有、、、.18.“抓规律,记特殊”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有四种二氧化锰、铁粉、氧化铜、氧化铁,特殊的物质是“氧化铁”,依据: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其他都是黑色固体.请模仿上述做法找出下列物质的特殊.给出的物质有:汞、铁、镁、铜。
《1.4物质性质的探究》同步练习我夯基我达标1.考试卷用的纸张.其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不溶于水C.可燃D.易撕碎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化学性质的判断。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溶解性、易碎等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是物理性质.故选C答案:C2.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石灰沙浆用来砌砖、抹墙C.用氢气充灌探空气球D.硫酸铜有毒.在农业上用作杀菌剂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判断。
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变成氧气.是化学变化;石灰沙浆抹墙时.石灰浆会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石灰石.是化学变化;硫酸铜杀菌是利用其毒性;用氢气充灌探空气球利用了氢气的密度最小.不需要化学变化来体现.故选C。
答案:C3.下列各物质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酒精可以燃烧B.白糖可溶于水C.生石灰与水反应能变成熟石灰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判断。
白糖溶解是物理变化.白糖溶于水后.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体现的是物理性质。
答案:B4.下列属于对物质化学性质描述的是(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B.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D.石蕊试液遇盐酸变成红色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物质物理、化学变化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判断。
氢氧化钠具有碱性.体现了化学性质;石蕊遇酸变红色.体现了化学变化。
答案:C5.下列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胆矾是蓝色的块状固体B.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C.澄清的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D.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E.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F.水沸腾G.汽油挥发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物质物理、化学变化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判断。
答案:物理性质A、E 物理变化F、G 化学性质D 化学变化B、C我综合我发展6.阅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
九年级上册科粤版化学第一单元第四节物质性质的探究同步测试卷 1 / 5九年级上册科粤版化学第一单元第四节物质性质的探究同步测试卷一、 选择题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铁、铝制作炊具B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 .镁粉用作烟花和照明弹D .用铜制作导线2. 一元硬币的外观具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
在讨论时,甲同学说:“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假设B .观察C .实验D .做结论3. 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 3 H 8 )。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气体B .着火点为 450 ℃ ,易燃C .沸点为- 42.1 ℃ ,易液化D .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铝具有导电性B .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C .氯化钠是白色固体D .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5. 现有一瓶酒精和一瓶蒸馏水,下列区分它们的方法中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 .闻气味B .尝味道C .取少量点燃D .测密度6. 壹圆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7. 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做法,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不锈钢制炊具B.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米酿成醋D.榨取果汁8.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铝合金用于制造门窗框架B.氢气用作清洁燃料C.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D.氮气用于制硝酸和化肥9.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水是无色液体B .金刚石特别硬C .汽油易被点燃D .食盐有咸味10. 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玻璃刀裁玻璃B.定向爆破拆除楼房C.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D.天安门华表11. 下列各项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碳酸容易分解B.汽油挥发C.菜刀生锈D.蜡烛熔化1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钢材建筑房屋B.金刚石用来裁玻璃C.液氢作为火箭燃料 D.石墨用作电极13. 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体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2020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1.4《物质性质的探究》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2、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3.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镁条的()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4.下列四种做法,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用海水晒盐 B.用干冰冷藏食品 C.用燃烧的蜡烛照明 D.分离空气制氧气5.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6.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就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收集资料;②设计合理的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⑤总结评价与交流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⑤④①②③7.下列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能使食物腐烂B氧气能使钢铁生锈C氧气能供给动物呼吸D氧气能液化成淡蓝色液体8.下列属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是()A铜片表面呈黄色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会变黑C铜线的导电性很强D铜的密度为8.9g/cm39.氮气具有的下列性质中,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C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能与氢气作用变成氨D极难溶于水10.下列各组物质中,利用化学性质才能区别开的一组是()A.食盐和白糖B.紫红色铜和银白色铝C.汽油和酒精D.澄清石灰水和水二、非选择题11.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举出你所知道的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同步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观察现象D.作出结论2 . 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用纸剪窗花B.用丝线编织中国结C.烧陶瓷D.石蜡熔化3 . 物质的变化一般表现出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下列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瓶口产生“白雾”B. 浓硫酸质量增加C. 溶液由红变无色D. 溶液由紫变红色A.AB.BC.CD.D4 . 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放出大量的热B.发出黄白色火焰C.火焰分成三层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5 . 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酒精挥发C.瓷碗破碎D.冰雪融化6 . 下列叙述属于CO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B.无味C.难溶于水D.能燃烧7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于冷冻麻醉B.用洗洁精洗餐具C.液化气做燃料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8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铁、铝制作炊具B.氢气用作填充气球C.酒精作燃料D.用铜制作导线9 .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泛滥成灾B.滴水成冰C.死灰复燃D.聚沙成塔10 . 物质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挥发性C.可燃性D.溶解性11 .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是A.阳信鸭梨榨汁B.蓬莱海市蜃楼C.张裕葡萄酿酒D.招远沙里淘金12 . 铁有以下性质①成银白色;②密度是7.86g/cm3;③熔点1535℃;④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以上叙述属于铁的化学性质的是A.①②B.③④C.④D.①②③④13 . 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煤用于冶铁B.石墨做电车电刷C.熟石灰用于中和酸性土壤D.氧气供给动植物呼吸14 . 氢气的下列用途,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A.高能燃料B.冶炼金属C.充灌探空气球D.焊接金属二、多选题15 . 下列化学之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氨气(按体积分数计算)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C.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钙D.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钢16 . 下列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助燃B.木炭能燃烧C.空气无色无味D.氮气不溶于水三、填空题17 . 请从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种气体中选择合适的,按要求填空:(写化学式)(1)属于空气污染的气体是______。
1.4《物质性质的探究》同步训练一、填空题1.物质在________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等。
2.物质________化学变化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硬度、密度等。
3.________是科学家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4.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汽油挥发属于________,汽油易挥发属于________;汽油燃烧属于________,汽油易燃烧属于________;点燃蜡烛时,蜡烛受热熔化属于________,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________。
5.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________。
二、单选题6.在物质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石蜡的可燃性B. 玻璃的密度C. 水的沸点D. 酒精易挥发7.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木炭可燃B. 钢铁能生锈C. 水不可燃D. 酒精无色无味8.将光亮的红色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会发生什么变化()A. 变得更红B. 变黑C. 没有明显变化D. 变得更亮9.将光亮的红色铜片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会有什么变化()A. 变得更红更亮B. 变黑C. 没有明显变化D. 变白10.铜在空气或氧气中受热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A. 白色物质B. 红色物质C. 白色氧化铜D. 黑色氧化铜11.白纸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不溶于水B. 白色固体C. 易撕碎D. 能燃烧1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B. 物质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C. 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如化学性质重要D.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物质的重要属性1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 用钢铁制作炊具B. 用铜制作导线C. 用液化气作燃料D. 用金刚石刻画玻璃14.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六个环节B.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假设与预测是中心环节C.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六个步骤缺一不可D.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与事实”环节就是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三、阅读分析题15.阅读下面的资料,总结氨气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在卖氮肥的商店里人们常会闻到一股呛鼻的气味,这是从氮肥中分解出来的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1.4物质性质的探究一、单选题1.下列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固体氧气是淡蓝色的B. 氮气难溶于水 C. 汽油易挥发 D. 白磷能燃烧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铜、铝用于制作导线D. 汽油用于衣物除油3.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
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 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③无味④易燃⑤沸点245℃⑥熔点-6.5℃ ⑦无腐蚀性⑧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A. ②③⑤⑥B. ①③⑥⑦C. ③④⑦⑧D. ②④⑥⑧4.钠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能与水反应B. 有延展性 C. 硬度较小 D. 密度较小5.下列物质的用途在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 生石灰作干燥剂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铜丝用作导线 D. 用金刚石截玻璃6.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金属刻划B. 闻气味C. 石墨导电D. 鲜花变色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 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 B. 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C. 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 D. 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8.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 干冰﹣﹣作致冷剂B. 小苏打﹣﹣焙制制糕点的发酵剂C. 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迹 D. 合金钢﹣﹣制造坦克外壳9.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 铜块--我是紫红色的固体 B. 金刚石--我在自然界硬度最大C. 铁钉--我会生锈D. 氮气--我在常温下是气体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C. 盐酸用于除铁锈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1.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粤教版九年级上学期《1.4 物质性质的探究》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①酒精用作燃料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③O2用于医疗急救④稀有气体填充霓虹灯A.①③④B.①③C.③④D.②③④【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④稀有气体填充霓虹灯是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①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③O2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等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④稀有气体填充霓虹灯是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④稀有气体填充霓虹灯都是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等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A.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分析】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有合理的理论依据,不能凭空猜测。
碳与能氧化铜反应生成物中可能有一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生成物中含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
【解答】解:A.在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物中可能有一氧化碳,故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猜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氢气,故正确;C.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故错误;D.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猜测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故正确,故选:C。
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钢能导电 B.镁能与氧气反应C.常温下水是无色液体 D.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金属性、非金属性、有毒性等.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试题分析: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导电性等。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3.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A.稳定性 B.酸性 C.可燃性 D.吸附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吸附性是物理性质,只是吸收了颜色或者气味,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其他的稳定性,酸性,可燃性均属于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
故选D考点: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4.下列有关CO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无色 B.无味 C.可燃烧 D.不溶于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色、态、味、密度、溶解性、溶沸点、硬度、导电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故选C。
考点: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5.航天所用的燃料之一是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化学性质的是()A.氢气很难液化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答案】C。
1.4物质性质
的探究
一、单选题
1.下列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固体氧气是淡蓝色的
B. 氮气难溶于
水 C. 汽油易挥发 D. 白磷能燃烧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铜、铝用于制作导线
D. 汽油用于衣物除油
3.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
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 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③无味④易燃⑤沸点245℃
⑥熔点-6.5℃ ⑦无腐蚀性⑧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A. ②③⑤⑥
B. ①③⑥⑦
C. ③④⑦⑧
D. ②④⑥⑧
4.钠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能与水反应
B. 有延展
性 C. 硬度较
小 D. 密度较小
5.下列物质的用途在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生石灰作干燥剂
B. 干冰用于人工降
雨 C. 铜丝用作导线 D. 用金刚石截玻璃6.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属刻划
B. 闻气味
C. 石墨导
电
D. 鲜花变色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 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
体 B. 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
C. 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
料 D. 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8.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作致冷
剂
B. 小苏打﹣﹣焙制制糕点的发酵剂
C. 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
迹 D. 合金钢﹣﹣制造坦克外壳
9.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 铜块--我是紫红色的固
体 B. 金刚石--我在自然界硬度最大
C. 铁钉--我会生
锈
D. 氮气--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2
A.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
多 B. 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C. 盐酸用于除铁
锈
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1.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 金刚石作装饰
品 C. 铜丝作导线 D. 氢气作高能燃料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铜丝作导线
B. 用石墨作铅笔
芯 C. 用粮食酿造酒 D. 用干冰作制冷剂
二、填空题
13.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________ .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 .
(3)图书资料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①________、②________ .
14.物质在________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等。
15.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铝是一种活泼金属,但铝制品却不易锈蚀,其原因是________ ;
(2)在建筑工地上,我们常常看到:傍晚下班前,工人师傅通常在用剩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沙土,以便第二天再用,其原因是________ .
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C.干冰用于人工降
雨 D.________ .
17.下述描述生活中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A、瓷碗易碎
B、轮胎能炸
C、饭菜会馊
D、________.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D.________ .
三、解答题
3
19.下图为同学们经常使用的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
(至少答出三点)
四、综合题
20.南昌某化工厂一液氯罐发生泄漏,造成多人中毒。
小龙同学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上网,查找氯气的资料,得知: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能溶于水,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
氯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
氯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
(2)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填序号)
A. 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 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C. 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3)液氯泄漏后,消防队员可向空气中喷洒________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21.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成功地制得盐粒大小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氮5是由排列成V形的5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需保存在﹣80℃的干冰中.根据以上叙述,你认为N5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写两条)
(1)________;
(2)________.
4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C
二、填空题
13.【答案】供给呼吸;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4.【答案】化学
15.【答案】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使其不易生锈;防止石灰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发生变质
16.【答案】A;氢气作燃料
17.【答案】C;汽油易燃烧
18.【答案】B;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三、解答题
19.【答案】⑴不均一、不稳定⑵易挥发⑶有毒⑷具有可燃性
四、综合题
20.【答案】(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有剧毒,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
(2)A,B
(3)水或碱溶液
21.【答案】(1)炸药
(2)致冷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