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课题: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2、2.过程与方法: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教学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
难点: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法、学法指导:引导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
教学课时:五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处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你是否想过,这些物质都是如何组成的?为了更好地探讨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各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认真听讲,仔细思考。
引起学生对物质与元素之间关系的关注,提出本节教材的核心问题。
推进新课:找出图2-1-2.中几种常见物质的组成元素有哪些?由已找出的元素试试还能重新组成哪些新的物质?并思考: 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请写出化学式。
自学P31“交流·研讨”回答问题1.引发学生对于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已有认识。
通过对熟悉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分析,逐渐建立起元素与物小结:原理——半透膜有非常细小的孔,只允许较小的离子分子透过,而胶体分散质的粒子不能透过。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元素与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6)有的元素只有一种单质,有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质(如O 元素有O 2、O 3等单质);几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有的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如钠元素和氯元素只能组成NaCl ),有的则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化合物(如碳元素和氧元素可组成CO 和CO 2等)。
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 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
二、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 ①树状分类法②交叉分类法:1、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1)金属的通性①金属+非金属 → 无氧酸盐 (等点燃32e 22Cl F Cl Fe −−→−+)②金属+氧气 → 金属氧化物 (等或点燃O Na O Na O 222242Mg O Mg 2→+−−→−+)③较活泼金属+酸 → 盐+氢气 (Zn+2HCl →ZnCl 2+H 2或Fe+H 2SO 4→FeSO 4+H 2) ④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的金属的盐溶液 → 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 (Fe+CuSO 4→Cu+FeSO 4 )2)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 、Na 2O 等多数金属氧化物) ①酸性氧化物+水 →含氧酸 (CO 2+H 2O →H 2CO 3或SO 2+H 2O →H 2SO 3) ②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CO 2+2NaOH →Na 2CO 3+H 2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 盐(Na 2O+SO 2→Na 2SO 3或CaO+SiO 2→CaSiO 3) 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 2、SO 2等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①碱性氧化物+水 → 碱 (如Na 2O+H 2O →2NaOH)②碱性氧化物+酸 →盐+水 ( CaO+2HCl →CaCl 2+H 2O 或Fe 2O 3+H 2SO 4→Fe 2(SO 4)3+H 2O )③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盐 (CaO+SO 2→CaCO 3或CaO+CO 2→CaCO 3等) 注:(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为酸性氧化物、Al 2O 3为两性氧化物、Na 2O 2为过氧化物)。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的知识概要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是含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在物质中一般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态(单质),另一种是化合态(化合物)。
第二节电解质
一、电解质
用化学式表示,其余的则用离子符号表示。
三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2Na+ + 2OH- + 2H+ == 2Na+ + SO2O
OH- + H+ == H2O
四查;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与电荷守恒定律。
注意: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电解质)、挥发性的物质(气体)书写
化学式表示。
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还原反应
我们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是否有化合价的变化,将反应分所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两个相反应的过程,它们统一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是一个整体。
△
2KMnO4 + 16HCl (浓)== 2MnCl2 + 2KCl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因KMnO4与浓盐酸反应比MnO2与浓盐酸反应条件较为溶易,固其氧化性是:KMnO4>MnO2§3、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单质铁的物理性质:铁,元素符号为Fe,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金属单质、质硬、密硬较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能力和良好的延展性。
2+3+
含Fe的溶液一般为黄色,含Fe的溶液一般为浅绿色。
既有氧化性
又有还原性。
高二化学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标解读1、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2、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及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关系的探究。
知识再现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 组成的.2、110多种元素为什么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① 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 ,且一些单质又有 ,例: ;② 一种元素可以与其它元素组成物质-------- ;③ 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例: ;④ 分子组成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也可形成不同的物质 ,例: 。
3.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4.物质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研究需要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①根据有无固定组成分为 ;② 根据元素组成分为 ;③ 根据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能否导电分为 ;④ 根据分散物质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 ;⑤ 根据是否含碳元素,将化合物分为 ;⑥ 根据化学键类型,将化合物分为 ;⑦ 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将反应物分为 。
5.用箭头表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6.物质的分类:典题解悟例题:1.经分析,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解析:只含一种元素,则一定是单质,不是化合物。
由单质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例:O2、 O3 ;也可能是纯净物,例:H2选:D变型: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子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答案:C例2.请利用分类法把下列几种物质进行分类,并画出图示:CaCl2 Ca(NO3)2 KNO3 K2SO4 KCl解析:以上几种物质均为盐 , 根据盐的分类方法:CaCl2 钾盐Ca(NO3 )2钙盐KNO3硫酸盐K2SO4硝酸盐KCl 盐酸盐夯实基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农夫山泉水瓶上的部分说明文字,列出了该饮用水的理化指标。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考试说明》解读
1、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5、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6、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7、了解铁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自学问题发现
【基础自测】
1、物质都是由组成的。
每一种元素自身组成的物质属于,一种元素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
元素在物质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一种是。
2、将纯净物分为和,再将化合物分为、、、和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分类方法。
例如,根据,可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根据,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根据,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3、碱性氧化物是指,酸性氧化物是指。
【答案】
1、元素;单质;化合物;游离态;化合态。
2、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在
某些化学反应中的表现;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
3、能与酸反应生产盐和水的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产盐和水的氧化物。
【问题探究与应用】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问题】
1、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学习了许多物质,组成这些物质耳朵元素主要有哪些?
2、在我们所学的物质中,以上各元素对应的物质主要有哪些?
3、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迁移应用】
【例题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变式练习】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
D、两种单质
二、物质的分类
【定时巩固检测】
1、下列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A、石墨和金刚石混合
B、一瓶组成为C4H10
C、含有D2O和H2O的水
D、不含杂志的盐酸
A、钙
B、碳
C、鉄
D、氮
4、(2003 上海化学)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5、酸性氧化物也叫做酸酐,酸酐可以看做是含氧酸脱水后的产物。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硝酸的酸酐的是
A、N2O3
B、N2O4
C、NO2
D、N2O5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D是一种化合物,它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
B、阴离子、阳离子中分别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这样的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质量数一定不同,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种原子。
D、萘挥发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7、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并进行物质的分类(单质、酸性氧化物、碱
23
成分之一。
下列关于C2O3说法正确的是
A、C2O3和CO2均是非金属氧化物
B、C2O3和CO的燃烧产物都是CO2
C、C2O3和CO都是酸性氧化物
D、C2O3和CO2都是碳酸的酸酐
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B、不含杂质的无色透明的食盐水
C、浓硫酸
D、0o C时的冰水混合物
10、从元素的组成上看,酸碱的共同特点是
A、都含有原子团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氢元素
D、都含有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