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价值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1.15 KB
- 文档页数:2
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思路构建目的了解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来我院行查体的5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生化指标测定,并借助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
结果实验组RDW、MCV、MPV、PDW及LDL、TG、TC、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LT及HDL、FBG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变化在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指导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标签:血生化;血常规;脑梗死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病率与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红细胞指标与血小板指数改变与脑梗死具有相关性。
有学者研究发现,血常规与血生化指标变化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疾病发生、进展、诊断、治疗与预后判断中的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1]。
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脑梗死患者及5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平行對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划分为实验组,均经磁共振扫描或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符合WHO制定的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血液透析、肝肾功能衰竭、失血性贫血、恶性肿瘤及近30d内存在严重感染与行放疗或化疗患者,其中男性占有36例,女性有20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在(62.56±2.76)岁。
另择取同期来我院行查体的5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占有35例,女性有21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在(65.43±2.62)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及体检者入院后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4000i)测定血常规测定,主要指标包括RDW(红细胞分布宽度)、RBC(红细胞)、MCV(平均红细胞容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LT(血小板计数)、MPV(血小板平均体积)。
纤维蛋白原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根据病灶大小分为小面积脑梗死组(30例)、中面积梗死组(42例)、大面积梗死组(16例)。
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
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中面积脑梗死组和小面积脑梗死组(P<0.05);中面积脑梗死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增高;并与患者病灶大小呈正相关;纤维蛋白原检测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辅助观测指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纤维蛋白原检测;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088-02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又无充分侧支循环代偿供血时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炎。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非常敏感,脑血流中断30s即可发生脑代谢改变,1min后神经元功能活动即停止,超过5min即可造成脑组织梗死。
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 infarction,ACI)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有关,在我国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尤为关键[1]。
本研究通过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变化,探讨其与ACI之间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0.4±4.3)岁,患者均于24h内发病,所有患者均通过CT以及MRI确诊,患者均不存在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
探讨脑梗死患者中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析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变化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组为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8月期间纳入的脑梗死患者20例,参照组为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两组接受的检查为红细胞及血小板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与对比。
结果:参照组与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比较,红细胞(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相比参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红细胞与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对脑梗死患者病情进行分析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诊断;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脑梗死是脑部血液在一些因素影响下出现供应障碍,无法为脑组织持续提供血液与氧气而引发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同时会使患者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发生变化,并且已有研究证实红细胞与血小板参数均参与到血栓的形成过程中[1-2]。
鉴此情况,本文就分析红细胞与血小板参数变化在脑梗死诊断中具备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参照组,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研究组,纳入时间范围在2020年12月-2021年8月期间。
研究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55~75岁,均值(65.24±5.3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48h,均值(25.65±7.24)h。
参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5~75岁,均值(65.39±.24)岁。
参与研究者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研究组接受相关检查后被证实为脑梗死,如临床体征、头CT/MRI检查等;(2)研究组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不超过48h;(3)参照组不存在脑血管疾病;(4)同意加入研究者。
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蔡松泉1蔡小杭2(1南京鼓楼医院,江苏南京210000)(2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186例,其中包括68例脑梗死患者(A组),64例心肌梗死患者(B组),54例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患者(C组),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71例健康体检者(D组)。
全部入选对象均对其血脂指标、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查,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A、B、C3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载脂蛋白-B (APOB)等指标均明显高于D组(P<0.05);组间血尿酸(UA)与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对比,A、B、C3组较D组也明显提高(P<0.05);且组间的血小板参数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
脑梗死与心肌梗死对于LDL-C、UA、FIB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的变化不具交互效应;而对于TG、TC、H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B、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指标的变化存有明显的交互效应。
结论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对其血脂指标、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心肌梗死血脂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DOI:10.19435/j.1672-1721.2018.04.05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不断变化,造成脑梗死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升高,逐渐成为了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1]。
这两种疾病发病均简表评定结果比较干预前2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定结果相近(P>0.05);干预后2组上述指标评定结果均优于治疗前(P<0.05)。
血小板参数检测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28例,根据MRI资料分为小面积脑梗死组和大面积脑梗死组,再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12例,检测受检者PLT、MPV、PDW和P-LCR水平进行对比。
结果脑梗死组48h内PLT、MPV、PDW、P-LCR与健康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和面积大小相关。
结论血小板参与脑梗死病理过程,其参数检测对脑梗死预防和病情发展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大血小板比率;脑梗死doi:10.3969/j.issn.1004-7484.2014.04.035文章编号:1004-7484-04-1838-02【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platelet count,platelet average platelet volume,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the ratio of large plateletin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 Selection in June 2012-June 2013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22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according to the MRI data is divided into small area of cerebralinfarction group and large area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then select 112 cases of healthy persons,Contrast patient PLT,MPV and PDW and P-the LCR test results.Result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within 48 h of PLT,MPV and PDW,P-the LCR compared with healthy 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nd is related to the area size.Conclusion Platelets involved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hological process,and its parameters detection on cerebral infarction prevention and illness development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Key words】Bloo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Mean platelet volume;Platelet-large cell ratio;Cerebral infarction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尿酸水平测定分析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尿酸水平测定。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作为实验组,并选取非脑血管病患者53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测定患者进行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尿酸(UA)、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进行测定及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UA及TG均高于对照组患者,HD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子是高尿酸血症以及高脂血症,对患者的血清尿酸以及血脂进行预测,能够有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标签:急性脑梗死;血清尿酸;总胆固醇;血脂在发达国家中,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的发生率较多[1],并且其患病率还在呈上升趋势,有相关研究报道称,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有专家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在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但急性脑梗死与血脂、尿酸之间关系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2]。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患者的血脂与尿酸进行测定,从而对患者的急性脑梗死病情进行判定。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作为实验组,并选取非脑血管病患者53例为对照组。
实验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0.23±8.98)岁。
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42±8.78)岁。
所有患者均无肝肾病、心脏病、高血压以及血液病等疾病,并且在一周内均未使用尿酸及血脂等影响代谢的药物。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症状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测定前12 h内禁止食用任何事物,保持空腹状态,待第2天清晨时,对其血液进行抽取,并立即送去检验,运用罗氏MODUderP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测定,检验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尿酸、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指标检测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血管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脑梗死的病因学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纤溶状态及血小板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绝大多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血栓形成是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为了进一步研究各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及血小板功能异常情况,我们将2009-年9月—2010年5月入住我院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30例分成4组,分别对其抗凝血酶III(AT—III)、D—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聚集(PagT)的变化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原发性高血压组57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71.5±8.9)岁。
冠状动脉硬化组69例(男36例,女33例),年龄(70.8±8.5)岁,脑梗死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71.3±8.4)岁。
以上诊断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
MI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71.9±9.O)岁。
均按照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经臨床确诊的病例。
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选自健康体检者,除外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以上受试者均除外高血脂、糖尿病。
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实验方法1.2.1标本采集和制备患者入院24 h内取空腹血入抗凝管,立即充分均匀,AT—III、D—D和Fib采用1.8mL的3.2%枸橼酸钠抗凝管,转速3 000 r/min 离心10min后,直接上机检测。
PagT采用3.0 mL的3.2%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后室温静置0.5~1 h,以500 r/min离心5 min,提出富含血小板血浆,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乏血小板血浆,用患者自身做对照,然后按仪器操作要求检测。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尿酸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血脂和尿酸(UA)与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测定并分析ACI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结果ACI组UA、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UA 与TG(r=0.378,P0.01) 和TC(r=0.423,P0.01)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是ACI危险因子,测定ACI患者的UA及血脂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尤其在发达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有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关于尿酸、血脂以及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尿酸血症及高脂血症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我院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的住院ACI患者104例为ACI组,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男56例,女48例;年龄60〜81岁,平均(65.3 7.6) 岁。
对照组95例均为非脑血管病者,男49例,女46例;年龄61〜79 岁,平均(62 7.1)岁。
所有患者均除外高血压、心脏病、肝肾疾病及血液病,且在1 w内未使用影响尿酸及血脂代谢的药物。
1.2方法全部受试者空腹12 h后清晨抽血送检,经罗氏MODUder P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酸、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
血尿酸(UA) 440卩mol/L为增高。
1.3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和两变量的直线相关分析。
脑梗塞患者血脂、血尿酸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作者:李晓慧张刚王瑶张华忠刘强晖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年第17期【摘要】目的:探讨血脂、血尿酸在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病人,脑梗组122例,对照组(非脑梗组)83例。
测定血TC、TG、HDLC、LDLC、LPa、UA,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及各项测定指标。
结果:脑梗组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且脑梗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例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脑梗塞;血脂;尿酸The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ood lipid and uric acid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Li Xiaohui, Zhang Gang,Wang Yao, Zhang Huazhong, Liu Qianghui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blood lipids and uric aci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CI).Methods: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The uric acid and five indices of blood lipids (TC、TG、HDLC、LDLC、LPa) in 12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I group) and 83 patients without CI (control group)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Result:Average age of patients in CI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Blood lipid; Uric acid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塞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