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六章 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第十六章 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第十六章 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第十六章 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第十六章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复习要点:

掌握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B细胞对抗原识别、活化、增殖及分化的过程。熟悉参与B 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的免疫分子,B细胞活化的信号传导途径。

一、单项选择题

1.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

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 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

D. T、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

E. 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2.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

A. 骨髓

B. 胸腺

C. 腔上囊

D. 淋巴结

E. 血流

3.在免疫应答的感应阶段,巨噬细胞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 释放IL-1促进淋巴细胞活化

B. 释放IL-2调节免疫应答

C. 摄取抗原

D. 加工、处理抗原

E. 产生协同刺激信号

4.下列哪种摄取抗原的方式是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

A. 非特异性吞噬颗粒性抗原

B. 非特异性吞饮可溶性抗原

C. 借助抗原识别受体摄取抗原

D. 被动吸附抗原

E. 借助表面IgG Fc 受体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

5.巨噬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不包括:★

A. 吞噬体形成

B. 吞噬溶酶体形成

C. 抗原降解成抗原肽

D. 抗原肽在内质网中加工修饰

E. 抗原肽与MHC II 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

6.T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指:

A. CD4 与MHC II 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B. CD8 与MHC I 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C. IL-l 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D. IL-2 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E. 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7.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A. T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巨噬细胞

D. 树突状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8.TI 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 抗原需经巨噬细胞加工处理

B. 可产生各种类别的免疫球蛋白

C. 可发生再次应答

D. 只引起体液免疫

E. 可以引起细胞免疫

9.在抗体形成过程中,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

B. B-1细胞活化没有双信号刺激

C.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需巨噬细胞和Th细胞参加

D. Th细胞和B细胞的相互作用受MHC制约

E. 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快、效价高

10.TD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 产生免疫应答的细胞为B1细胞

B. 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C. 可直接作用于T、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D. 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E. 可形成记忆细胞

11.抗体初次应答的特点是:

A. 以IgG为主

B. IgG与IgM几乎同时产生

C. 抗体含量较高

D. 为低亲和性抗体

E. 抗体维持时间较长

12.抗体再次应答的特点是:

A. IgM 抗体显著升高

B. 抗体产生维持时间较长

C. 潜伏期较长

D. 抗体浓度较低

E. 抗体亲和力较低

13.经DNP-OA免疫后又经BSA免疫的小鼠,对下列哪种抗原刺激可产生抗DNP的再次应答? ★

A. DNP-BSA

B. DNP-SPA

C. DNP

D. BSA

E. OA

14.除B细胞和Th细胞外,参与抗体产生的细胞还有:

A. 巨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巨噬细胞

D. NK 细胞

E. Tc 细胞

15.在抗体类别转换时,诱导IgE产生的细胞因子是:★

A. IL-l

B. IL-2

C. IL-3

D. IL-4

E. IL-8

16.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下列哪组分子间的作用无关?

A. BCR对抗原的识别和结合

B. IL-2 对B细胞的作用

C. IL-4 对B细胞的作用

D. B细胞表面CD40与Th细胞表面CD40L的作用

E. BCR对APC表面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的识别和结合

17.B淋巴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其表面主要产生第二信号的分子是:★

A. CD28

B. CD40

C. CD40L

D. B7

E. MHC II 类分子

18.活化的Th细胞活化Bm(记忆性B细胞)细胞时,Bm细胞表面主要产生第二信号的分子是:★

A. CD28

B. CD40

C. CD40L

D. B7 E.MHC II 类分子

19.T淋巴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一信号,由下列哪种分子传入细胞内?

A. CD2

B. CD3

C. CD4

D. Igα、Igβ

E. CD8

20.B 淋巴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一信号,由下列哪种分子传入细胞内?

A.CD2 B.CD3 C.CD4

D. Igα、Igβ

E. CD8

21.B 淋巴细胞介导的再次免疫应答的APC 是:★

A. 巨噬细胞

B. DC

C. Bm

D. T 淋巴细胞

E. 内皮细胞

22.T细胞活化时,只有第一信号,缺乏第二信号,其结果是:

A. 导致T 淋巴细胞分裂

B. T 淋巴细胞立即死亡

C. T 淋巴细胞处于克隆无应答状态

D. 导致T 淋巴细胞克隆扩增

E. 以上都不是

23.初次应答时,B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主要是:

A. BCR 识别抗原肽–MHC I 类分子复合物

B.BCR 识别抗原肽-MHCII 类分子复合物

C. B 细胞上的CD40 与Th 细胞上的CD40L 结合

D. B 细胞上的B7 与Th 细胞上的CD28 结合

E. BCR 与抗原结合

24.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 抗原呈递细胞是巨噬细胞

B. 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

C. 抗体主要是IgM 和IgG

D. 抗体为高亲和性抗体

E. TD 抗原和TI 抗原都可引起再次免疫应答

25.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 抗原呈递细胞是Bm

B. 抗体产生慢,维持时间短

C. 抗体滴度较高

D. 所需抗原浓度低

E. TI 抗原可引起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

26.TI-Ag 激活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需要哪种细胞参与? ★

A. 巨噬细胞

B. Th 细胞

C. NK 细胞

D. T DTH细胞

E. 以上都不是

27.参与脂类抗原呈递的是:★

A. CD1

B. CD5

C. CD10

D. CD58

E. CD80

28.TCR 的双识别是指:

A. 同时识别MHC I 类分子和MHC II 类分子

B. 同时识别抗原分子的T淋巴细胞决定簇和B淋巴细胞决定簇

C.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SmIg 的复合物

D. 同时识别抗原肽– MHC I/II 类分子复合物

E. 同时识别Igα和Igβ

29.Th 细胞活化除需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外,还需要哪些细胞因子参与? ★

A. IL-1 、IL-4

B. IL-2 、IL-4

C. IL-1 、IL-5

D. IL-1 、IL-2

E. IL 2 、IL-5

30.下列哪种受体的表达是Th 细胞活化的标志? ★

A. IL-1R

B. IL-2R

C. TNFR

D. IFNR

E. IL-3R

31.Th细胞活化所需IL-2 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分泌?

A. APC 细胞

B. B 淋巴细胞

C. Th细胞

D. CTL 细胞E.Ts 细胞

32.再次应答时,Th活化所需的第一信号是如何产生的? ★

A.Th的TCR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 II类分子

B.Th的TCR识别Bm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 II类分子

C.Th的TCR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 I 类分子

D.Th的TCR识别Bm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Ig

E.Bm的CD40与Th的CD40L结合

33.Th细胞TCR能识别:

A. 天然蛋白质抗原决定簇

B. TI -Ag

C. 外源性抗原

D. 抗原肽-MHC I 类分子复合物

E. 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

34.BCR 识别抗原的特点是:

A. 受MHC I类分子的限制性

B. 受MHC II类分子的限制性

C. 识别抗原的线性决定簇

D. 直接结合游离抗原

E. 受MHC样分子的限制

35.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 IgG

B. IgA

C. IgE

D. IgM

E. IgD

36.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 IgG

B. IgA

C. IgE

D. IgM

E. IgD

37.抗体参与介导的靶细胞溶解机制是:★

A. ADCC、CDR

B. CDR、CDC

C.ADCC、MLR D.CDC、MLR

E. ADCC、CDC

38.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APC 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

B. 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 T 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D. T 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E. 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39.在抗体产生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Th与B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受MHC限制

B.淋巴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

C.APC表面的CM与T淋巴细胞上的CMR结合是启动Th活化的信号之一D.MHC分子与外来抗原肽复合物是启动Th活化的信号

E.Ig的类别转换不需要细胞因子的参与

40.关于DC呈递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DC是重要的专职APC

B.FDC向B淋巴细胞呈递抗原-抗体复合物

C.DC呈递外源性抗原能力强

D.DC呈递内源性抗原能力强

E.郎格汉斯细胞是位于肠粘膜淋巴组织的APC

41.下列哪项不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作用?

A.调理作用 B.ADCC C.DTH 反应

D.中和作用E.CDC

42.TCR不能识别:

A.天然蛋白质抗原决定簇B.抗原肽-MHC I 类分子

C.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D.线性决定簇

E.肿瘤特异性抗原

43.关于APC处理呈递抗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外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形成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呈递给CD4+Th细胞

B. Bm将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呈递给Th细胞

C. 类脂与CD1结合,由APC 呈递

D. TAP参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的处理

E. 内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形成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呈递给CD8+T细胞44.APC细胞与Th细胞间的协同刺激信号不包括:

A.LFA-3 与CD2 B.VCAM-1 与VLA-4

C. MHC II类分子与CD4分子

D. ICAM-1、2与LFA-1

E. CD40L 与CD40

45.关于APC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专职APC呈递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提供第一信号

B. 专职APC上的CM与T细胞的CMR结合产生第二信号

C. 专职APC能分泌CKs,辅助体液免疫应答产生

D. 非专职APC只有处理抗原与呈递抗原能力

E. B细胞为非专职APC

46.关于Th细胞的活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Th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

B.缺乏活化第二信号的T细胞处于无能状态

C.阻断活化第二信号,可人为抑制免疫应答

D.给予活化第二信号,可人为增强免疫应答

E.Th细胞的活化不需要细胞因子的参与

47.关于B细胞的活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BCR识别抗原分子中的线性决定簇

B. Igα、Igβ传递特异性识别信号

C. 活化Th与B淋巴细胞间的粘附分子结合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D. CD40与CD40L是第二活化信号的主要分子

E. 活化Th细胞分泌IL-4、5、6参与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48.关于再次免疫应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APC是Bm

B. Bm以与巨噬细胞相似的方式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C. Bm的BCR识别抗原的B淋巴细胞决定簇

D. Bm的CD40与活化Th的CD40L结合产生第二活化信号

E. Bm的激活不需活化Th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参与

49.关于免疫记忆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免疫应答过程中可产生Bm、Tm

B. 在免疫应答的分化阶段,小部分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大部分分化为效应细胞

C.记忆细胞表达CD45RA

D.记忆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有改变

E. 再次应答可引起比初次应答更强的抗体产生

50.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

A.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加工

B. 抗体的合成与分泌

C. 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D. 记忆T 淋巴细胞的产生

E. 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51.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小鼠产生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

B.不会诱导记忆B 淋巴细胞的产生

C.使B淋巴细胞多克隆活化

D.抗原经APC摄取、加工处理后,使B淋巴细胞活化

E.LPS具促有丝分裂原的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抗体的中和作用是指:

A. 抗体能中和抗原

B. 抗体中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C. 抗体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易感细胞

D. 抗体中和病毒的毒素

E. 抗体对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2.体液免疫的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不同点是:

A. 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再次应答的是IgG

B. 再次应答有抗体亲和力成熟

C. 再次应答产生IgG 的潜伏期明显缩短

D. 初次应答的抗原呈递细胞是巨噬细胞

E. 再次应答的抗原呈递细胞是记忆B 淋巴细胞

3.TI-Ag 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所产生的抗体是IgG B.无类别转换

C. 无抗体亲和力成熟

D. 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

E. 无免疫记忆

4.有哪些细胞参与TD-Ag 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

A. 巨噬细胞

B. Th细胞

C. NK 细胞

D. T DTH细胞

E. B 淋巴细胞

5.机体抗病毒的体液免疫机制包括:★

A. 中和抗体IgG 的中和作用

B. ADCC

C. CDC

D. 调理作用

E. 中和抗体SIgA的中和作用

6.BCR 对抗原的识别特点是:

A. 能识别蛋白质抗原

B. 不需APC 摄取、处理抗原

C. 能识别多肽、核酸、多糖、蛋白质抗原

D. 无MHC 限制性

E. 识别的是构象决定簇

7.树突状细胞的特点是:

A. 能活化未致敏T 淋巴细胞

B. 高水平表达MHC II 类分子

C. 抗原呈递效率高

D. 高效呈递低浓度抗原

E. 具很强的吞噬功能

8.B 淋巴细胞能呈递下列哪些抗原? ★

A. 半抗原

B. 大分子蛋白质C.微生物抗原

D.自身抗原E.病毒蛋白

9.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是:

A. 通过表面抗原识别受体直接捕获抗原

B. 吞噬

C. 胞饮作用

D. 被动吸附

E. 调理作用

10.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有:★

A. 通过BCR 直接摄取抗原

B. 吞噬

C. 胞饮作用

D. 被动吸附

E. 调理作用

11.活化的Th细胞分泌哪些细胞因子有利于Bm细胞的活化? ★

A. IL-2

B. IL-4

C. IL-5

D. IL-6

E. IL-10

12.关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能识别异己

B. 有记忆性

C. 有特异性

D. 有MHC 限制性

E. 有多种细胞参与13.免疫应答的类型有:

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C.免疫缺陷

D.正免疫应答E.负免疫应答

14.免疫应答的过程包括:

A. 抗原识别阶段

B. 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阶段

C. 免疫细胞的膜攻击阶段

D. 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

E. 免疫记忆形成阶段

15.关于B淋巴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A. 高浓度TI-1型抗原使多克隆B淋巴细胞激活

B. TI-2型抗原使单克隆B淋巴细胞产生应答

C. TI抗原的部分决定簇直接与BCR结合

D. TI抗原的丝裂原结构与B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

E. B淋巴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需要巨噬细胞参与

16.TD 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有哪些分子参与?★

A.SRBC受体B.SmIg C. 抗原识别受体

D. MHC 编码的产物

E. CD4 分子

17.免疫记忆可表现为:★

A. T 淋巴细胞产生的IL-2增加

B.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机体产生抗体快

C. 只产生IgG抗体

D.抗原致敏的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E.抗原致敏的B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18.体液免疫的效应作用包括:

A. 中和作用B.ADCC C.调理作用

D.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E. 迟发型超敏反应19.抗体产生的再次应答的特征是:

A. 以IgM为主,可产生免疫记忆

B. 可发生Ig的类别转换

C. 为高亲和性抗体

D. 抗体效价低

E. 产生抗体的潜伏期短20.可促进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4

C. IL-5

D.IL-6 E.IL-8

21.BCR 能识别:★

A. 天然蛋白质抗原决定簇

B. 线性决定簇

C. 连续决定簇

D. 抗原肽-MHC复合物

E. 内源性抗原

三、填空题

1.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和T细胞介导的两种类型。

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和。

3.在体液免疫应答中,B 细胞分化成熟为,分泌发挥免疫效应。

4.根据来源,可将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的抗原分为两类,即和。

5.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感应阶段的作用是、

和。

6.TI抗原刺激细胞合成类抗体。

7.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其表面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是和;B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其表面主要的协同剌激分子受体是和。★8.CD4+Th活化第一信号,主要是通过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与Th细胞表面相互作用后产生的。

9.分子是特异地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它是的底物。★

10.BCR交联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有途径、

途径和途径。★

11.生发中心中存活下来的B细胞,或分化发育成,或成为离开生发中心。★

四、名词解释

1.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2.初次免疫应答(primary immune response)

3.再次免疫应答(secondary immune response)

4.受体编辑(receptor editing)★

5.抗体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

6.Ig类别转换(class switch) ★

五、问答题

1.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

2.Th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

3.黏膜免疫应答的特点。

4.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5.什么是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有哪些基本类型? 其有何生物学意义?

6.简述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感应阶段的基本过程。★

7.简述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阶段的基本过程。★

8.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有哪些主要不同点?

9.在TI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中,B1细胞是怎样活化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C

5.D

6.E

7.E

8.D

9.B 10.E 11.D 12.B 13.A 14.C 15.D 16.E 17.D 18.B 19.B 20.D 21.C 22.C 23.C 24.D 25.B 26.E 27.A 28.D 29.D 30.B 31.C 32.B 33.E 34.D 35.D 36.A 37.E 38.C 39.E 40.E 41.C

42.A 43.D 44.E 45.E 46.E 47.A 48.E 49.C 50.C 51.D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CDE

3.BCDE

4.ABE

5.ABCDE

6.ABCDE

7.ABC

8.ABCD

9.BCDE 10.AC 11.ABCD 12.ABCDE 13.ABDE 14.ABD 15.ABCD 16.ABCDE 17.BDE

18.ABCD 19.BCE 20.ABCD 21. ABC

三、填空题

1.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2.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3.浆细胞抗体

4.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

5.摄取抗原加工、处理抗原呈递抗原

6.B1 IgM

7.B7 ICAM-1 CD40 LFA-1

8.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TCR-CD3复合受体

9.CD19、酪氨酸激酶

10.PLCγ、MA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11.浆细胞、记忆B细胞

四、名词解释

1.免疫应答:机体接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体内免疫细胞活化、增生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

2.初次免疫应答:机体初次接受适量抗原免疫后,需经一定(较长)潜伏期才能在血清中出现抗体,该种抗体含量低,持续时间短;抗体以IgM分子为主,为低亲和性抗体。这种现象称为初次免疫应答。

3.再次免疫应答:机体经初次免疫后,在抗体下降期再用相同抗原进行免疫,则抗体产生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含量大幅度上升,维持时间长久;抗体以IgG分子为主,为高亲和性抗体。这种现象称为再次免疫应答或回忆应答(anamnestic response)。

4.受体编辑:在骨髓中B细胞发育成熟的过程中,V(D)和J基因节段的重排是随机发生的,因而有可能产生与自身抗原应答的B细胞克隆,或产生具有不合适抗原受体的B 细胞克隆。这些B细胞或发生凋亡,或在中枢或在外周淋巴器官中变为对自身无应答性。在周围淋巴器官中的变化是藉Ig基因的二次重排实现的。二次重排会修正编码能与自身抗原应答的重链和轻链蛋白质的基因,以此消除自身应答性B细胞。藉Ig基因二次重排,而对B细胞的抗原受体作修正称为受体编辑。

5.抗体亲和力成熟:表达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抗原结合,摄取并把抗原加工成多肽片段,再把抗原肽-MHC II 分子复合物提呈给生发中心周围的或“侵入”生发中心的活化的Th细胞。在此过程中,活化Th藉细胞表面的CD154(CD40L)与B 细胞表面的CD40分子间的作用,向B细胞提供必不可少的辅助刺激信号。只有那些表达高亲和力抗原受体的B细胞,才能有效地结合抗原,并在抗原特异的Th细胞的辅助下增殖,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这种现象称为抗体亲和力成熟。

6.Ig类别转换:B细胞在IgV基因重排完成后,其子代细胞均表达同一个IgV基因,但IgC基因(恒定区基因)的表达,在子代细胞受抗原刺激而成熟并增殖的过程中是可变的。每个B细胞开始时均表达IgM,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但随后即可表达和产生IgG、IgA或IgE,尽管其IgV不发生改变。这个变化即为类别转换。

五、问答题

1.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

机体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主要由B细胞介导,藉B细胞分泌的抗体执行。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始于BCR对TD抗原的识别,所产生的第一活化信号经由Igα/Igβ向胞内传导。BCR辅助受体复合物加强第一活化信号的传导。Th细胞藉与B细胞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CD40-CD40L 等)及分泌的细胞因子向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B细胞从骨髓

进入周围淋巴器官后,在抗原刺激下,迁移进入原始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并在生发中心发生抗原受体编辑、体细胞高频突变、抗原受体亲和力成熟及类别转换,最后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的发育分化大致可分为活化、增殖和分化三个阶段。TI抗原诱导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一般不需要T细胞的辅助。

2.Th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

(1)Th细胞的激活:在B细胞应答中,Th细胞的激活分为两种不同情况①初次免疫应答时,DC和巨噬细胞负责摄取、处理抗原,以MHC I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提呈给CD4+Th细胞;②再次免疫应答时,由B细胞内吞抗原,将抗原加工、处理成小肽段,并以MHC I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提呈给CD4+Th细胞。

(2)Th细胞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活化的T细胞表达CD40L与B细胞表面组成性表达的CD40相互作用,向B细胞传递重要的第二活化信号。在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中,其他膜分子间的作用(如ICAM-1/LFA-1、CD2/LFA-3等)也很重要。

(3)Th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活化的Th细胞(主要是Th2)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IL-4、IL-5、IL-6、IL-10、IL-13等),可辅助B细胞活化、增生与分化及抗体的产生。

3.黏膜免疫应答的特点。

黏膜免疫是免疫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产生黏膜免疫IgA的B细胞主要来自黏膜伴随淋巴组织(MALT)。这里产生的B细胞可经血流迁移到全身的外分泌器官。在黏膜上皮的下面,富含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它们与B、T细胞混处在一起。M细胞输送颗粒抗原给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进而活化T细胞。B细胞藉BCR与相应抗原结合,并内吞抗原,然后把加工处理过的小肽提呈给T细胞,T细胞被激活,产生IL-2,并增殖。活化的T 细胞反过来辅助B细胞产生抗原特异的IgA。在穿越黏膜上皮的过程中,IgA与存在于外分泌液中的分泌成分结合,增加了IgA对外分泌液中蛋白水解酶的抵抗。同时,IgA也许会与侵入细胞的相应抗原结合,把病原体或其产物从胞内带出到黏膜腔,从而避免对黏膜上皮细胞的伤害。

4.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在周围淋巴器官的T细胞区激活的部分B细胞进入原始淋巴滤泡,分裂增殖,形成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在抗原的刺激下于一周形成。生发中心的B细胞大约6小时分裂一次。这些分裂增殖的B细胞称为生发中心母细胞,有着B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不发生分裂增殖的B细胞被推向外侧,形成冠状带。在生发中心,B细胞继续分化发育,发生抗原受体编辑、体细胞高频突变、抗原受体亲和力成熟及Ig类别转换,最后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

5.免疫应答的概念、基本类型和生物学意义:

(1) 概念: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主要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进而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2) 类型:免疫应答根据其效应机理,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两种类型。

(3) 生物学意义:免疫应答的重要生物学意义是及时清除体内抗原性异物以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也可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超敏反应或其他免疫性疾病。

6.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感应阶段的基本过程:此阶段系指抗原提呈细胞(APC)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以及T h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后启动活化的阶段。

TD抗原经APC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 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Th细胞通过表面TCR-CD3复合受体与APC表面抗原肽- 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并在CD4分子与APC表面相应配体(MHC II 类分子的Ig样区)相互作用下,诱导产生Th细胞活化第一信号。进而通过细胞表面协同剌激分子与协同刺激分子受体(B7与

CD28、ICAM-l与LFA-1、LFA-3与LFA-2)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即Th细胞活化第二信号。在上述二种信号剌激下,Th细胞活化,活化的Th细胞可分泌IL-2、4、5和IFN- 等多种细胞因子。与此同时,巨噬细胞可分泌IL-1、12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是诱导T、B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生物活性介质。

B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通过表面抗原受体结合摄入抗原时可产生活化第一信号,通过Th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40L与ICAM-1)和B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40与LFA-1)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即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在上述二种活化信号作用下,B细胞被激活。

7.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阶段的基本过程:此阶段系指活化的T、B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生分化为效应细胞的阶段。活化的Th细胞通过表面IL-4、2、6 等细胞因子受体,与以IL-4为主的细胞因子(自分泌或旁分泌)结合,可进一步增殖分化为Th2细胞。该种T细胞形成细胞克隆,产生大量IL-4、5、6、10等多种细胞因子,从而为活化B细胞和其他T细胞的增殖分化做好物质准备。活化B细胞通过表面IL-2、4、5、6等细胞因子受体与活化Th和Th2细胞产生的IL-2、4、5、6等细胞因子作用后,可进一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分泌Ig。在B细胞分化阶段有部分B细胞停止分化,成为记忆B细胞,该种B细胞再次与相同抗原接触后,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

8.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主要不同点见下表:

表16-1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鉴别

区别点初次免疫应答再次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细胞巨噬细胞为主 B 细胞为主

抗体出现的潜伏期较长较短

抗体高峰浓度较低较高

抗体维持时间较短较长

抗体类别IgM 为主IgG 为主

抗体亲和力较低较高

9.在TI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中,B1细胞的活化机制:TI 抗原可分为I型TI抗原和II型TI抗原,在TI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其诱导B1细胞活化的机制不同。

(1)I型TI抗原(如细菌脂多糖和聚合鞭毛素等)诱导Bl细胞活化的机制为:B1细胞通过表面抗原受体(SIgM)与I型TI抗原表面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结合,产生第一信号;通过表面有丝分裂原受体与I型TI抗原表面相应有丝分裂原结合,产生第二信号。B1细胞接受双信号作用后活化。

(2)II型TI抗原(如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和D-氨基酸聚合物等),表面具有多个重复出现的抗原决定簇,呈线状排列。这些抗原决定簇在体内不易降解,对B1细胞抗原受体亲和力强,它们与Bl细胞抗原受体结合后,B1细胞由于受体交联而活化。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原理

顾名思义,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就是调动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治疗方法。那么,人体免疫系统有何强大之处?其对抗肿瘤的原理是什么呢?本期专题将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解读。 人体免疫系统的基石是细胞,而人体本身就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名副其实的细胞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免疫系统是最忠实的守护神。它有着庞大的防御工事和数量众多的军队,这套防御系统成功地抵御了外敌的入侵,镇压了内部的叛变分子,如果没有他们的出色工作,细胞王国将不能正常运转,感染、癌症将会使这个王国覆灭。 细胞王国的防御工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皮肤,完整的皮肤保护了王国绝大多数的边境不受外敌侵犯,而在与外界相通的各个通商口岸,我们也是层层设防。我们口腔中的唾液,含有一种溶菌酶,可以高效地分解细菌;我们的胃酸几乎可以”酸死”食物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当然也会有漏网之鱼和对强酸有抵抗力的致病菌,如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胃酸中闲庭信步(这家伙据科学家说是引起胃炎的祸首);我们的鼻毛虽然不雅,却交织成一张大网,兜住了大部分的灰尘和大点的细菌;呼吸道中覆盖的恶心的黏液可以粘住绝大多数的入侵者,然后通过擤鼻涕和吐痰将它们扫地出门(当然,还通过打喷嚏将敌人吹走)。 对付普通敌人,免疫细胞大军只需派出队伍里的基层士兵 以上说的是细胞王国的强大边境防线,虽然阵地工事建得是固若金汤,拒外来之敌于千里之外,但俗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于出现在人体内部的敌人,如细菌、病毒,这道防线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别忘了免疫系统还有着一支庞大而高效的军队(免疫细胞),这支军队不仅数量超卓,而且种类繁多,士兵各司其职,战争来临时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拳头握在一起,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免疫细胞大军大部分时间呆在血液中(它们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细胞),它们和负责传送氧气的红细胞、负责止血的血小板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如果细胞王国安定团结,这些造血干细胞就大多会成长为红细胞,负责传送氧气,只保持一小部分的白细胞维持战斗力;如果细胞王国面临外敌入侵,那骨髓就马上开足马力大量生成造血干细胞,而且这些”儿童”大部分会成长为战士,白细胞数量在短期内大增,全国进入备战状态。 对付普通敌人(如异物、细菌),免疫细胞大军只需派出队伍里的基层士兵即可搞定,比如中性粒细胞一般与细菌死磕,多数与细菌同归于尽,我们伤口化脓感染的脓液,其实主要就由中性粒细胞的尸体组成。巨噬细胞可将来犯之敌一口吞掉,并将敌人的情报上报上级,这样下次再看到同样的敌人就可以直接消灭。再难对付点的敌人可以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来消灭,这些抗体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一对一的消灭敌人,极为高效。 对付狡诈多变、凶残暴戾的癌细胞则需要出动精英部队

第十章 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第十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APC提呈抗原的来源不同,可将抗原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来源于抗原APC之外,如吞噬的细胞、细菌或某些自身成分等;后者是APC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以及胞内某些自身成分等。 1.内源性抗原由广义抗原提呈细胞(靶细胞)经________途径提成,此途径又称为_________途径;提呈的抗原肽由_________T细胞识别。 2.外源性抗原由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经________途径提成,此途径又称为 _________途径;提呈的抗原肽由_________细胞识别。 3.专职APC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多选题 [A型题] 1. 能提呈外源性抗原的细胞有一个重要标记,它是 A.表达MHC-I类分子 B.表达MHC-II类分子 C.FcR D.C3bR E.抗原特异性受体 2. 淋巴结中能提呈抗原的细胞有 A.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T细胞和巨噬细胞 C.巨噬细胞 D.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E.巨噬细胞和Th细胞 3.抗原提呈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 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

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E.将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 4.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DC是重要的专职APC B.FDC滞留抗原-抗体复合物于细胞表面,有利于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 C. DC提呈外源性抗原能力强 D.DC提呈内源性抗原能力强 E.DC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 5.下列哪种物质与MHC- II 类分子抗原提呈有关 A. Ii B.LMP C.TAP1 D.泛素 E. TAP2 6.关于APC提呈抗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内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 B.内源型性原经APC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I 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8+T细胞 FDC向B淋巴细胞提呈抗原-抗体复合物 C. 脂类抗原与CD1结合,由APC提呈给CD4+T、CD8+T、CD4-CD8-和NK1.1T 细胞。 D. 记忆性B细胞将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Th2细胞 E. TAP参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的处理 7.抗原提呈细胞膜上与提呈外源性抗原密切相关的表面标志是: A. MHC- I 类分子 B. MHC- II 类分子 C. BCR D. TCR E.Fc R 8. 抗原提呈细胞膜上与提呈内源性抗原密切相关的表面标志是:

肿瘤特异性抗原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肿瘤特异性抗原介绍 导语:肿瘤这个字眼,大家一听就会非常紧张,因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癌症就是恶性肿瘤,那么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相关知识大家了解吗?对于这种症状, 肿瘤这个字眼,大家一听就会非常紧张,因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癌症就是恶性肿瘤,那么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相关知识大家了解吗?对于这种症状,很多朋友都回非常紧张,不知道应该怎样面对,所以这就要求大家要多去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这样才能多了解疾病,做出合理的有效的治疗。 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指仅表达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上的新抗原,故又称独特肿瘤抗原(unique tumor antigen)。 此类抗原可存在于不同个体同一组织类型的肿瘤中,如人恶性黑色素瘤基因编码的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可存在于不同个体的黑色素瘤细胞,但正常黑色素细胞不表达。TSA也可为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所共有,如突变的ras癌基因产物可见于消化道、肺癌等,但由于其氨基酸顺序与正常原癌基因ras表达产物存在差异,可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并消除肿瘤细胞。物理或化学因素诱生的肿瘤抗原、病毒诱导的肿瘤抗原及自发性肿瘤抗原多属于此类。 TSA的发现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通过同系动物移植排斥实验证实,一些放射性物质或化学致癌物质可诱发肿瘤细胞表达某些肿瘤抗原分子。最早是通过近交系小鼠间进行肿瘤移植排斥实验而证实肿瘤抗原的存在。由于此类抗原是借助动物肿瘤移植排斥实验所证明,故又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umor specifictransplantation antigen,TSTA)。TSA主要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肿瘤抗原的制备

肿瘤抗原的制备 2.1.取手术切除的无菌肿瘤组织,用%的洗必泰浸泡30分钟。 2.2.无菌生理盐水冲洗3遍。 2.3.用无菌的组织剪剪碎,加入5ml RPMI 培养基研磨,经200目网过滤后收取单细胞悬液。 2.4.后用RPMI重悬细胞(1*107/ml),装入5ml无菌冻存管,经水浴加热1小时后,60 o C水浴继续加热1小时。 2.5.将冻存管迅速浸入液氮速冻,10分钟后取出,放入室温融化;反复5次。2.6.将肿瘤细胞裂解物加入Falcon离心管,离心20分钟,收取上清。2.7.肿瘤细胞冻溶上清经0.2um的一次性无菌滤器(Pall, 4612)过滤除菌。3.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培养 3.1.细胞来源 自愿接受经抗原冲击的自体树突状细胞瘤苗过继回输治疗的病人,且外周血白细胞在正常范围,不经药物动员即可经临床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单个核细胞。经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约4L全血,获得1-5*109单个核细胞,用以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 3.2.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去除残留红细胞和粒细胞 收取的单个核细胞(约100ml) 3.3.离心后用平口巴氏滴管吸取界面细胞,收取细胞。 3.4.将经离心洗涤的单个核细胞用培养基配成4*106/ml的细胞悬液,种入750ml 无菌Falcon培养瓶,接种体积25ml。 3.5.将盛有细胞的培养瓶置5%二氧化碳,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贴壁12

小时。 3.6.将培养瓶取出,轻轻摇晃十数次,使非贴壁细胞悬起,弃去悬浮细胞,再缓慢往瓶中加入培养基,轻轻晃动洗去残留非贴壁细胞。 3.7.往保留贴壁细胞的培养瓶中加入含特殊因子的新鲜完全培养基置5%二氧化碳,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3.8.培养至第3天,往培养瓶中补充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2-3天。3.9.培养过程中每天1次观察细胞的形态,在培养的第5,6天,可见细胞变为毛刺状,并聚集成团。 3.10.终止培养,用10ml吸管轻轻吹打培养瓶底部,使部分半贴壁的树突状细胞悬起,将培养液吸入50ml离心管,200g离心10分钟,收取细胞。 4.树突状细胞的抗原冲击 4.1.将收取的树突状细胞用含特殊因子的新鲜完全培养基配成2*106/ml的细胞悬液,以50ug/ml的浓度加入制备的肿瘤抗原,过夜培养。 4.2.用50ml离心管收取经与肿瘤抗原孵育过夜的树突状细胞悬液,200g离心10分钟,收取细胞;再加入40ml无菌生理盐水洗涤,连续3次。收集细胞即为APDC,取部分产品按检定规程检测各类指标。 4.3.肿瘤抗原冲击的树突状细胞对淋巴细胞刺激功能的检测

第十五章 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第十五章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复习要点: 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类型、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功能、Tc细胞的杀伤作用特点。熟悉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和T淋巴细胞对抗原识别、活化、增殖及分化的过程。了解T细胞活化信号传导的主要途径。 一、单项选择题 1.抗原提呈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A.促进T 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 B. 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 C. 使MHC 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D. 将抗原肽– MHC 复合物呈递给T 细胞 E. 为T 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2.下面哪种免疫作用在无抗体存在时仍可发生? A. ADCC 作用 B.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时对靶细胞的溶解 C. 病毒中和作用 D. 毒素中和作用 E. NK 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3.关于细胞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由TD 抗原诱导 B. T 细胞介导,抗原提呈细胞参与 C. IL-1 为T 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D. 致敏Tc 细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E. Th1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4.Th1 细胞可通过下列哪种作用产生免疫效应? A. 非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 B. 分泌抗体 C. 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 D. 释放细胞因子产生免疫效应 E. ADCC 作用 5.下列哪种细胞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A. LAK 细胞 B. 活化的Th细胞 C. 致敏Tc 细胞 D. Th2 细胞 E. NK 细胞 6.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 限制的是: A. Tc 细胞与肿瘤细胞 B. NK 细胞与肿瘤细胞 C. Th 细胞与B 细胞 D. 巨噬细胞与Th 细胞 E. 树突状细胞与Th 细胞 7.与细胞免疫无关的免疫反应是: A. 外毒素中和作用 B. 抗肿瘤免疫作用 C. 移植排斥反应 D. 接触性皮炎 E. 结核空洞形成 8.Tc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下列哪种分子无直接关系? A.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B. MHC II 类分子 C. IL-12 D. IFN- E. IL-2 9.穿孔素与补体系统的哪种成分具有结构同源性?

肿瘤的免疫逃避

肿瘤的免疫逃避 正常机体每天有许多细胞可能发生突变,并产生有恶性表型的瘤细胞,但一般都不会发生肿瘤。对此,Burner提出了免疫监视学说,认为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机制能识别并特异地杀伤突变细胞,使突变细胞在未形成肿瘤之前即被清除。但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不能清除突变细胞时,则可形成肿瘤。 然而,尽管机体有如此多样的抗肿瘤免疫效应,但肿瘤仍可在体内发生、发展,并且随着肿瘤的增长,肿瘤细胞能产生一些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一些抑制免疫的细胞,并诱导机体产生体液抑制因子,从而抑制抗肿瘤的免疫功能。肿瘤细胞自身也可以分泌一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产物,侵犯局部转移的淋巴结,导致机体局部乃至全身的免疫功能低下。提示肿瘤具有一系列的免疫逃避机制来对抗机体的免疫系统。 1、肿瘤抗原调变作用 在肿瘤免疫过程中,T细胞的免疫功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溶性肿瘤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APC)摄入后经加工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抗原提呈给辅助性T细胞,后者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杀伤性T细胞增殖,并产生特异杀伤作用。然而许多肿瘤细胞并没有死于机体的免疫杀伤,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逃逸T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 大多数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很弱,不能诱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导致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减少或丢失,从而肿瘤细胞不被免疫系统识别,逃避了机体的免疫攻击,这种现象称为“抗原调变”(Antigen Modulation)。这一理论在小鼠白血病细胞系中得到证实,该细胞系经抗体、补体处理后,丧失了细胞表面的胸腺白细胞抗原(TL抗原)。抗TL抗原的抗体与肿瘤细胞结合后,细胞表面出现斑点样的抗原分布改变,以后该抗原逐渐消失。在其他实验中也发现抗肿瘤抗体导致肿瘤抗原消失的类似现象。将肿瘤细胞与特异抗体或者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s)共同培养,也可以迅速诱导肿瘤抗原的丢失。抗原调变这一现象在生长快速的肿瘤普遍存在,抗原调变可由于细胞自身的机制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脱落所致。这种肿瘤细胞表面抗原丢失仅反映肿瘤细胞表型的改变,经调变的细胞再次进入原宿主,抗原将再次出现,并重新诱发抗体产生。

如何解释巨噬细胞非特异性识别抗原

如何解释巨噬细胞非特异性识别抗原? 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却没有特异性如何理解,是否细胞表面拥有各种受体蛋白? 以前关注过巨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巨噬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区别,肺巨噬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等,确实还没有查找过资料关于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识别原因,查找资料后发现,确实和受体有关。 巨噬细胞的英文名称为M a c r o p h a g e s,最早由M e c h n i k o v在1884年发现,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身血液、组织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是造血系统中可塑性最强的一种细胞,所有组织中都有这种细胞,并且其也具有极强的功能多样性。 典例解析

试题: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 B.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 C.皮肤破损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解析:巨噬细胞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吞噬侵入机体的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A选项错误。人体初次感染抗原后会获得免疫能力,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该抗原会刺激体内的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B选项正确。人体皮肤破损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C选项错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并消灭该细胞,但不能消灭病原体,D选项错误。 答案:B 试题:下列关于人体内巨噬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淋巴细胞 B.能直接协助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 C.能特异性地识别外来病原体 D.在吞噬病原体前膜上已有M H C分子 解析: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单核细胞不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也不是淋巴细胞,A错误。B淋巴细胞可以通过受体直接识别抗原,不需要巨噬细胞协助,而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需要巨噬细胞协助,B错误。巨噬细胞能识别非己成分,并对其吞噬处理,但巨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外来病原体,C错误。人体内每个体细胞包括巨噬细胞都能合成并呈递M H C分子,而当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巨噬细胞可将其降

第十一章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

第十一章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 生 复习要点: 1.了解BCR、TCR基因结构和发生重排的一般特点。 2.了解BCR、T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 1.B淋巴细胞膜表面具有的抗原识别受体是 A.TCR B.CR2 C.FcR D.CR1 E.BCR 2.T淋巴细胞膜表面具有的抗原识别受体是 A.FcR B.mIg C.BCR D.TCR E.CR1 3.受体基因重排的重组信号序列是★ A.5核苷酸-间隔序列-9核苷酸 B.7核苷酸-间隔序列-7核苷酸 C.7核苷酸-间隔序列-9核苷酸 D.7核苷酸-间隔序列-5核苷酸 E.9核苷酸-间隔序列-9核苷酸 4.受体基因重排时,重组信号间隔序列片段结合的规则是★ A.13-23 B.12-23 C.13-25 D.23-25 E.25-12 5.BCR的V H-D H-J H基因片段组合后编码的产物是★ A.CDR1 B.CDR2 C.CDR3 D.FR1 E.FR2 二、多项选择题 1.编码人BCR重链V区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2.编码人BCR κ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3.编码人BCR λ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4.编码人TCR α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5.编码人TCR β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6.编码人TCR γδ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7.编码人TCR δ链的胚系基因有★

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综述

临床病理工作中,我们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单位只写阳性结果,不写临床意义,其结果对临床帮助不大,因为许多医生不懂得这些结果的意义,因此建议大家在出此类报告时,把“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的意义打印在报告中,以增加病理报告的使用价值。 1、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4项:P-gP,GSTπ,TOPOⅡ,Ki-67。 2、乳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7项: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R、PE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CEA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检测。几

6-通过免疫系统受体的信号传导

第三部分成熟淋巴细胞受体库的发育 第六章免疫系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跨膜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 抗原受体的结构和信号转导通路 参与淋巴细胞作用的其他信号通路 第七章淋巴细胞的发育和生存 骨髓和胸腺中淋巴细胞的产生 抗原受体基因片段的重排调控淋巴细胞的发育 与自身抗原的作用可选择一些淋巴细胞存活并清除其余的细胞周围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的生存和成熟

第六章免疫系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细胞通过多种细胞表面受体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这些细胞表面受体可识别并与胞外环境中存在的分子结合。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对抗原产生应答,所以抗原受体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得也最为透彻。抗原与这些受体结合后会产生胞信号,改变细胞的行为,其机制将是本章讨论的主要容。由于在正常淋巴细胞类群中抗原受体存在着多样性,因此我们了解的有关淋巴细胞胞信号转导的大多数信息来源于肿瘤性的淋巴样细胞系,用相应的受体抗体刺激这些细胞的抗原受体时,细胞可以活化。然而,越来越多的信息来源于对转基因动物正常细胞的研究,这些转基因动物的B细胞或T细胞上只表达单一类型的抗原受体。当成熟的初始淋巴细胞与其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就可以活化并进行克隆扩增,进而分化为功能性效应细胞,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其中的信号转导通路。此外,我们也会根据细胞发育的阶段以及配体的性质,来探究抗原受体和其他淋巴细胞受体所转导的信号是如何导致其他应答的,如细胞失活或死亡。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是以多蛋白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表面。它们由克隆分布的可变抗原结合链与具有信号转导功能的恒定附属链共同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和T细胞抗原受体由不同的蛋白组成并具有不同的识别特性,这些已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介绍过了。然而,当B细胞受体和T细胞受体与其相应配体结合后,由受体介导的胞信号转导通路却非常相似。并且这些胞信号都可传至细胞核、改变基因的表达,由此引发淋巴细胞的应答。 本章我们将首先讨论一些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并介绍涉及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共同机制,重点介绍抗原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本章的第二部分,我们将概述从抗原受体到细胞核的信号转导通路,并讨论当这些受体同时接受来自其他受体的信号时,这些信号转导通路是如何被增强或抑制的。本章的第三部分和最后一部分将讨论在不同时间由不同受体介导的其他信号是如何影响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系统细胞的发育、生存和应答的。 所有对外界刺激可以产生应答的细胞都会面临这样的挑战:就是如何使细胞外表面受体所识别的刺激信号能够在细胞引起变化。受体蛋白作为工具可以将胞外配体结合的信号转换成胞的生化事件,从而将胞外信号转导跨过质膜。将信号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即称为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在本章的这部分我们将讨论细胞信号转导的几种不同的机制。细胞表面受体可激活胞信号转导通路,由此将胞外信号转换成胞信号并继续向传递。此信号可被转换成不同的生化形式,分布于细胞的不同部位,信号抵达不同部位时可以维持不变并被放大。胞信号转导的一种结果是引起细胞骨架和具分泌功能的细胞器发生改变。这可见于效应T细胞的活化过程中,效应T细胞在其抗原受体与靶细胞抗原的结合位点处可直接释放分泌囊泡。胞信号转导的终点通常为细胞核,在核激活转录因子,启动新基因的表达,并可诱导细胞分裂。 6-1 淋巴细胞与抗原结合可导致其抗原受体聚集 所有具有信号转导功能的细胞表面受体,有些自身就是跨膜蛋白,有些也可与细胞外的蛋白相连成为复合物中的一部分。许多受体在与配体结合时可改变其蛋白构象。对某些类

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

第二十章肿瘤免疫一、选择题 A型题 1.最早发现的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是 A.MAGE-蛋白 B.T抗原 C.CEA D.E1A抗原 E.EBV蛋白 2.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巨噬细胞杀伤肿瘤 D.NK细胞杀伤肿瘤 E.细胞因子杀瘤作用 3.介导补体溶解肿瘤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4.介导ADCC杀伤肿瘤细胞的抗体主要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5.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INF-γ B.TNF-α C.TGF-β D.IL-2 E.CSF 6.在维持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IgG NK细胞 B.CD4+T细胞 C.IgM巨噬细胞 D.CD8+T细胞 https://www.doczj.com/doc/8f17646320.html,K 7.抗体抗肿瘤的机制不包括 A.CDC B.ADCC C.调理作用 D.增强抗体 E.封闭肿瘤细胞上的转铁蛋白受体 8.NK杀伤瘤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ADCC B.释放穿孔素 C.诱导瘤细胞凋亡 D.CDC E.释放IL-1、IL-2、IFN-γ 9. 以下关于肿瘤的免疫诊断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是?

A.检测血清抗AFP抗体,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此项也是错的) B.检测抗EBV抗体有助于鼻咽癌诊断 C.用放射免疫显像诊断肿瘤所在部位 D.检测CEA有助于诊断直结肠癌 E.检测CA199有助于B淋巴细胞瘤诊断 10. 下列关于肿瘤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 B.抗体在抗肿瘤中并不发挥主要作用 C.NK细胞是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D.静止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均能杀瘤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参与抗肿瘤作用 11. 有关化学致癌剂诱导实验动物发生肿瘤的叙述,其错误的是 A.抗原具有个体特异性 B.同一宿主不同部位肿瘤具有相同抗原性 C.人类肿瘤中较少见 D.抗原性弱 E.免疫学诊断困难 12.以下对NK细胞杀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无特异性 B.无需预先活化, 即可直接杀瘤 C.可依赖抗体通过ADCC方式杀瘤 D.依赖补体,通过CDC方式杀瘤 E.无MHC限制性 13.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病原是: A.EBV B.HTLV-1 C.HPV D.HCV E.HIV 14.HTLV-1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 A.B细胞淋巴瘤 B.鼻咽癌 C.原发性肝癌 D.成人T细胞白血病 E.胰腺癌 15..关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瘤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被封闭 B.增强抗体 C.瘤细胞的“漏逸” D.宿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低下 E.某些细胞因子对机体免疫应答的抑制 16.由病毒编码的肿瘤抗原是: A.CEA B.E1A抗原 C.MAGE-1 D.AFP E.P53蛋白 17.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免疫防御功能的障碍 B.免疫监视功能的障碍 C.免疫自稳功能的障碍

免疫学习题集与答案解析(含答案解析)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是指细胞恶性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neoantigen)物质的总称。细胞恶性变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或正常静止基因的激活都可以产生新的蛋白分子。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内降解后,某些降解的短肽可与MHCⅠ类分子在内质网中结合,并共表达于细胞表面,成为被CD8+CTL识别和杀伤的肿瘤特异抗原。此外,某些细胞在恶性变后,可使正常情况下处于隐敝状态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成为肿瘤相关抗原,可被B细胞识别产生抗肿瘤抗体。 目前已在动物自发性肿瘤和人类肿瘤细胞表面都发现了肿瘤抗原。为了叙述方便,一般将肿瘤抗原进行分类,下面介绍两种对抗肿瘤抗原分类方法。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法 (一)肿瘤特异抗原 肿瘤特异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 TSA)是指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这类抗原是通过近交系小鼠间进行肿瘤移植的方法证明的实验过程,先用化学致癌剂甲基胆蒽(methyl-cholanthrene,MCA)诱发小鼠皮肤发生内瘤,当肉瘤生长至一定大小时,予以手术切除。将此切除的肿瘤移植给正常同系小鼠后可生长出肿瘤。但是,将此肿瘤植回原来经手术切除肿瘤的小鼠,则不发生肿瘤,表明该肿瘤具有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鉴于此类抗原一般是通过动物肿瘤移植排斥实验所证实,故又称为肿瘤特异移植抗原(tymor spicific transplantation antigen,TSTA)或肿瘤排斥抗原(tumor rejection antigen,TRA)。 以往曾对人肿瘤细胞是否有特异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存在争议,但最近已在人黑色素瘤等肿瘤细胞表面证实了存在这类TSA。它是一个静止基因活化的产物,以9个氨基酸的短肽或与HLA-A1分子共表达于某些黑色素瘤细胞表面,称为MAGE-1,它是第一个证实并清楚其结构的人肿瘤特异抗原。TSA只能被CD8+CTL所识别,而不能被B 细胞识别,因此是诱发T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肿瘤抗原。 (二)肿瘤相关抗原 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是指一些肿瘤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成分,它们在正常细胞上有微量表达,但在肿瘤细胞表达明显增高。此类抗原一般可被B细胞识别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二、根据肿瘤发生的分类法 (一)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实验动物的研究证明,某些化学致癌剂或物理因素可诱发肿瘤,这些肿瘤抗原的特点是特异性高而抗原性较弱,常表现出明显的个体独特性。即用同一化学致癌剂或同一物理方法如紫外线、X-射线等诱发的肿瘤,在不同的宿主体内,甚至在同一宿主不同部位诱发肿瘤都具有互不相同的抗原性。由于人类很少暴露于这种强烈化学、物理的诱发环境中,因此大多数人肿瘤抗原不是这种抗原。 (二)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实验动物及人肿瘤的研究证明,肿瘤可由病毒引起,例如EB病毒(EBV)与B淋巴细胞瘤和鼻咽癌的发生有关;有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宫颈癌的发生有关。EBV和HPV 均属于NDA病毒,而属于RNA病毒的人嗜T细胞病毒(HTLV-1)可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同一种病毒诱发的不同类型肿瘤(无论其组织来源或动物种类如何不同),均可表达相同的抗原且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动物实验研究已发现了几种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例如SV40病毒转化细胞表达的T抗原和人腺病毒诱发肿瘤表达的ELA抗原。 (三)自发肿瘤抗原 自发性肿瘤是指一些无明确诱发因素的肿瘤。大多数人类肿瘤属于这一类。自发肿瘤

淋巴细胞

1.掌握T、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表面分子和作用。 T细胞的膜表面分子及其功能T细胞表面具有许多重要的膜分子, 参与识别抗原 和T 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及功能的发挥并且是T细胞亚群的重要标志。 T细胞表面标志: (一)T细胞表面受体 1.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及TCR复合体 所有T细胞表面均具有能结合特异性抗原的膜分子,称T细胞抗原受体(TCR)。TCR功能:是识别和结合抗原肽的作用。 CD3分子:由γ、δ、ε、ζ、η五种肽链组成。 CD3分子的功能:稳定TCR的结构,传递T细胞活化信号。 TCR识别抗原后,刺激信号是通过CD3转导的。 2. 细胞因子受体(cytokine receptor,CKR) CK:主要指由细胞经刺激诱导而合成和分泌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 . 趋化因子(chemokine, cK) 静止T细胞——>活化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 3 .病毒受体 CD4分子是HIV的受体,HIV的gp120与CD4分子高亲和性结合。CD4+的T细胞是HIV 攻击的主要靶细胞 4. 丝裂原受体 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得名,可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非特异性多克隆激活剂 ConA:刀豆素A PHA:植物血凝素 PWM:美洲商陆 丝裂原与受体交联,可直接使静止T细胞活化、增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二)T细胞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 1.MHC抗原:MHC-I(所有),活化后表达MHC-Ⅱ(活化标志) 2.分化抗原(CD分子) (1)辅助分子——CD4和CD8分子 (2)协同(辅助)信号分子——CD28、CD152、CD40L、LFA-1、CD2 T细胞表面CD抗原: T细胞的膜辅助受体-CD4/CD8 功能:辅助TCR识别抗原和参与活化信号转导 CD4+/CD8+T能过表面的TCR-CD3复合体分子与APC表面相应抗原肽-MHC分子复合 物结合,CD4/CD8分子可与MHC分子紧密结合,使T细胞与APC的作用加强,并使胞内区的ITAM和蛋白酪氨酸激酶P56LCK活化,从而产生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引发一系列激酶级联反应。 一、B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肿瘤抗原及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抗原及肿瘤免疫逃逸 一、肿瘤免疫研究的历史(略)。 二、肿瘤抗原 (一)肿瘤抗原的概念 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neoantigen)、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1. 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 ) 指肿瘤特有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抗原。 2. 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非肿瘤细胞所特有,在正常细胞上也表达,但细胞癌变时其含量明显增加或异位表达的抗原。 (二)肿瘤抗原的来源: * 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 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 自发性肿瘤的抗原 * 胚胎抗原或分化抗原 三、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 CD8+ 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起最重要的作用。 * CD4+Th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辅助诱导和激活CD8+CTL。 * 其他 四、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机制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相当的复杂,涉及到肿瘤细胞本身、肿瘤微环境和宿主免疫系统的多个方面,目前虽有多种学说,但无令人满意的解释。 (一)肿瘤细胞膜分子表达异常 1. 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antigenic modulation) * 抗原性弱: TAA:主要被B细胞识别产生Ab,但其抗肿瘤作用具双重性,有时表现为免疫促进作用。TSA:这类抗原与正常细胞的膜分子差异很小,抗原性弱。 * 抗原调变(antigenic modulation):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表位减少或丢失,从而使肿瘤细胞避免宿主免疫系统的杀伤。 2. MHC分子表达低下 ①多数肿瘤MHC-Ⅰ类分子表达↓:逃避CTL的攻击 ②某些肿瘤能表达非经典的Ⅰ类分子:逃避NK的攻击 ③LMP和TAP的丢失:卵巢癌TAP和LMP表达缺陷者达62.5% ④大多数肿瘤细胞不表达II类分子:不能诱导CD4+T细胞 3. 缺乏共刺激信号:如肿瘤细胞不表达B7和ICAM-1,T细胞CD40L表达降低等。

免疫学练习题09(第10~11章)答案

第十章T淋巴细胞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C 5、B 6、D 7、B 8、C 9、A 10、C 11、D 12、C 13、B 14、C 15、C 16、B 17、A 18、C 19、B 20、C 21、D 22、A 23、D 24、B 25、B 26、D 27、D 28、D 29、A 30、C 31、A 32、B 二、名词解释 1、T细胞库:在免疫系统中,每个T细胞克隆通过其TCR特异性识别相应抗原,所有T 细胞克隆组成了T细胞库。 2、(胸腺的)阳性选择:在胸腺皮质中,同胸腺上皮细胞表面抗原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物以适当亲和力发生结合的DP细胞可继续分化为CD8+或CD4+的单阳性(SP)细胞,而亲和力不足或过高的DP细胞则发生凋亡。 3、(胸腺的)阴性选择:SP细胞在胸腺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自身抗原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物发生高亲和力结合者,则被清除,而不结合的SP细胞进一步发育成熟。 4、TCR-CD3:由TCR与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表达于T细胞表面。其中,TCR的作用是能特异性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CD3分子的功能是传导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 5、ITAM:即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是免疫细胞某些跨膜分子胞浆内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含保守序列YxxL/V),易被PTK作用而发生磷酸化,在免疫细胞信号传导和活化中起重要作用。 6、CTLA-4: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表面,配体是APC或靶细胞表面的B7分子。CTLA-4与B7分子结合产生抑制性信号(胞浆区有ITIM),终止T细胞活化。 三、填空题 1、功能性TCR的表达,自身MHC限制性,自身免疫耐受 2、TCR胚系基因重排,阳性选择,阴性选择 3、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 4、MHCⅡ类分子,MHCⅠ类分子,B7(CD80,CD86),B7(CD80,CD86),CD40,LFA-3(CD58),ICAM-1,LFA-1 5、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 四、简答题 1、简述 T细胞的表面标志、抗原识别等特点及主要生物学作用。 特点:主要为CD3+CD4-CD8-T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和黏膜组织;TCR缺乏多样性;识别非肽类分子,无MHC限制性。 生物学作用:抗肿瘤、抗感染作用(细胞毒作用);产生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及介导炎症反应。

抗原,抗体,受体,配体,补体,细胞因子的概念

抗原,抗体,受体,配体,补体,细胞因子的概念 1。抗原与抗体: 抗原是一种能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在自然界中抗原分布很广,如细菌、病毒、组织细胞、血细胞、血清蛋白、毒素、花粉等都含有抗原。通过人工方法也可以改造抗原或合成抗原。外来抗原进入机体以后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免疫反应(抗原的这种能力叫做抗原性),这种免疫反应是通过淋巴细胞来完成的。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种。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就会产生排除抗原的反应。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就会分经为浆细胞,浆细胞则能产生抗体,抗体也就是免疫球蛋白(Ig),它能够识别相对应的抗原,并且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这样就在体内中和或者排除抗原,保护了机体不受异物的侵犯。抗原有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具有特异性(即专一性)和选择性。例如抗原甲诱导的免疫反应只针对抗原甲而不针对无关的抗原乙或丙。同样,抗原乙诱导的免疫反应也只针对抗原乙,而不针对无关的抗原甲或丙。因此,抗体也是特异地与某种抗原结合的,如针对感染因素的不同,就有抗细菌抗体、抗病毒抗体、抗真菌抗体、抗寄生虫抗体、抗毒素抗体等等。借助抗原体和抗体之间免疫反应的这种专一的特异性,就可以通过检验方法来鉴定抗原或抗体,用于疾病诊断。 由此看来,人体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免疫功能,就是认识自身和识别异体,凡是异体的物质即可通过人体的免疫系统排出去。人的血清中也有多种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属于生理性抗体,可以清

除衰老、退变的自身组织(这叫作自身免疫反应),这种自身抗体含量极低,不会破坏自身成分,但如果在病理情况下,机体针对自身的组织、血液成分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就要严重破坏自身的组织,由此产生的疾病称“自身免疫性疾病”。 2。配体: 同锚定蛋白结合的任何分子都称为配体。在受体介导的内吞中, 与细胞质膜受体蛋白结合,最后被吞入细胞的即是配体。根据配体的性质以及被细胞内吞后的作用, 将配体分为四大类:Ⅰ.营养物, 如转铁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等; Ⅱ.有害物质, 如某些细菌; Ⅲ.免疫物质, 如免疫球蛋白、抗原等; Ⅳ.信号物质, 如胰岛素等多种肽类激素等。 3。受体: 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分子,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效应。 通常受体具有两个功能: (1)识别特异的信号物质--配体,识别的表现在于两者结合。配体,是指这样一些信号物质,除了与受体结合外本身并无其他功能,它不能参加代谢产生有用产物,也不直接诱导任何细胞活性,更无酶的特点,它唯一的功能就是通知细胞在环境中存在一种特殊信号或刺激因素。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一种分子识别过程,它靠氢键、离子键与范德华力的作用,随着两种分子空间结构互不程度增加,相

肿瘤抗原的研究进展

肿瘤抗原研究的进展 院系:理学院生物系 年级:10级 班级:1班 姓名:陈菲 学号:10054127

肿瘤抗原研究的进展 摘要:自21世纪以来,得益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学等的进展肿瘤抗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进一步进行相关疫苗的研制工作提供了可能性,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关键字:肿瘤抗原;SEREX;筛选 1.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1】。但是人们一度对肿瘤细胞是否表达抗原存有争议。1943年Gross最先通过C3H小鼠发现化学致癌剂甲基胆蒽(Meth A)诱发的肉瘤可诱发同系鼠免疫排斥,从而初步证实了肿瘤抗原的存在【2】。1989年比利时的Boon首次成功地分离出3种人肿瘤特异性抗原,一系列的肿瘤抗原(肿瘤相关抗原或肿瘤特异性抗原)相继被发现并得到确认,如BAGE家族、GAGE家族、LAGE家族、MAGE家族、RAGE家族、DAM、MART-1、CEA、CDK-4、B-catemin和HOM-HD-21等。其中MAGE家族的MAGE-A3(又名MAGE-3)表达76%的黑色素瘤,46%肺癌、57%食道癌、43%头颈部鳞状细胞癌、39%头颈部非鳞状细胞癌和63%骨肉瘤,但在正常组织细胞(除睾丸和胎盘外)不表达,是肿瘤特异性的肿瘤共同抗原,是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理想免疫原【3】。 2.肿瘤抗原的鉴定及筛选 2.1肿瘤抗原的鉴定技术 CTL筛选法和多肽洗脱法是以往鉴定肿瘤抗原的主要方法,但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因此人们试图通过血清学的方法来筛选肿瘤抗原。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建立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DNA表达文库技术的应用,SEREX技术于1995年首先由Pfreundschu小组建立和使用,标志着血清学检测肿瘤抗原新时代的开创。 2.2.1 SEREX技术工作原理及流程 SEREX技术基于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中含有抗肿瘤细胞表面或胞内蛋白抗体,而人B细胞可以识别自身肿瘤抗原,且部分可以诱导产生高滴度IgG抗体;而用自体血清筛选肿瘤组织的重组cDNA表达文库可以增加抗原的浓度。其工作流程如下(见图1):①总RNA的抽提和cDNA文库的构建。②用肿瘤病人自体或同种异体血清筛选cDNA文库。③对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④逆转录PCR法检测阳性克隆cDNA在正常组织及肿瘤中的表达情况。⑤northern-blot技术分析阳性克隆mRNA的分子质量,并进一步证实阳性mRNA的存在。 2.2.2 SEREX技术筛选的肿瘤抗原的分类 目前将SEREX技术筛选的肿瘤抗原分为6类(见表1):分化抗原;突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