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与心音在心动周期中的时程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784.66 KB
- 文档页数:5
实验八:人体指压、心电、心音同步描记肱二、肱三头肌肌电图张博伦 131140046一.实验目的:1.心脏生理学五个要点:支架、结区、平台、闰盘、横管2.了解心电、心音的关系3.了解心电图的原理二.实验原理:1.心电: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
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
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这些生物电的变化称为心电。
2.心音:心音是由于心动周期中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的改变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周围组织传到胸壁,用听诊器在胸壁能直接听取心音。
一般可以听到2个心音,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在某些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也可以听到第三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 Hz),持续时间较长(0.12 s),声音较响,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
因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音调较高(音频为50 Hz),持续时间较短(0.08 s),较清脆,主要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形成。
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
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3.心电图:心肌细胞膜是半透膜,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一定数量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膜内排列相同数量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称为极化状态。
静息状态下,由于心脏各部位心肌细胞都处于极化状态,没有电位差,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平直,即为体表心电图的等电位线。
心肌细胞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大量阳离子短时间内涌入膜内,使膜内电位由负变正,这个过程称为除极。
对整体心脏来说,心肌细胞从心内膜向心外膜顺序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由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称为除极波,即体表心电图上心房的P波和心室的QRS波。
心脏听诊(1)听诊是诊断心脏疾病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心音、心律等的变化往往是心脏疾病最早出现的体征。
例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尖部的隆隆性舒张期杂音常出现在心电图、X线变化以前,故在听诊是能发现心尖部的隆隆性舒张期杂音;基本上即可诊断二尖瓣狭窄。
由于心脏病的听诊,有的一时不易掌握,所以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实践,以期准确而熟练地掌握听诊。
心脏瓣膜体表位置及听诊区心脏各瓣膜所产生的音响常沿血流的方向传导到前胸壁的不同部位。
因此,听诊时瓣膜杂音最清晰的部位并不是该瓣膜的解剖投影部位(瓣膜体表位置),故将此杂音的最响部位称为该瓣膜的听诊区(图8-1-8)。
临床上各瓣膜听诊区为:图8-1-8 心脏各瓣膜在胸壁上的投影点及其听诊部位1.二尖瓣听诊区正常在心尖部,即左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处。
心脏扩大时,则以心尖搏动最强点为二尖瓣听诊区。
该处所听到的杂音常反映二尖瓣的病变。
2.主动脉瓣听诊区有两个听诊区,即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隙及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处,后者通常称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早期舒张期杂音常在主动脉第二听诊区最响亮。
3.肺动脉瓣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由肺动脉瓣病变所产生的杂音在该处听得最清楚。
4.三尖瓣听诊区在胸骨下靠近剑突,稍偏右或稍偏左处。
(二)听诊方法与顺序根据病人情况,让病人采取仰卧或坐位,必要时可嘱病人变换体位进行心脏听诊检查。
例如疑有二尖瓣狭窄时,让病人向左侧卧位,听诊心尖部的杂音可更清楚。
病人呼吸应平静自如,有时亦可让病人充分呼气后,屏气进行听诊,以排除呼吸音对心音的干扰及呼吸对心脏的影响,听诊顺序一般常开始于二尖瓣听诊区,因该瓣是后天性瓣膜病的最好发部位。
随之沿逆时钟方向依次检查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以养成一定的听诊顺序避免遗漏。
对疑有心脏病的病人除在上述各个瓣膜听诊区进行听诊处,还应在心前区、颈部、腋下等处进行听诊,以便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异常体征。
心动周期相关的概念解释心动周期是指心脏从一次收缩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所经历的过程,包括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心内压力、容积、血流和瓣膜活动的变化。
心动周期反映了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血液循环的状态。
本文将介绍心动周期的各个时相,以及相关的生理学名词的含义和特点。
1. 心动周期的时相根据心室的舒缩活动,可以将心动周期分为以下八个时相: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房室瓣关闭,半月瓣未开放,心室容积不变,内压急剧升高。
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半月瓣开放,血液快速射入大血管,心室容积减少。
减慢射血期:心室收缩力量和内压开始减小,射血速度减慢,心室容积继续减少。
舒张前期:心室开始舒张,射血停止,半月瓣关闭,房室瓣仍关闭,心室容积不变,内压急速下降。
等容舒张期:房室瓣仍关闭,心室内压继续下降,而心室容积基本保持不变。
快速充盈期:房室瓣开放后,由于房-室间压差大,血液迅速从心房流入心室,心室容积迅速增加。
减慢充盈期:由于静脉回流速度减慢,房-室间压差减小,血液进入心室的速度也减慢,心室容积继续增加。
心房收缩期:在心室舒张期末,心房开始收缩,将残留的血液射入心室,使心室充盈度进一步提高。
2. 心动周期相关的生理学名词在介绍心动周期的时相时,涉及到了一些生理学名词。
下面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名词解释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搏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收缩中射出的血液量射血分数搏出量占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心室压心室内的压力,与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有关主动脉压主动脉内的压力,与心室射血和动脉弹性有关肺动脉压肺动脉内的压力,与右心室射血和肺循环阻力有关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内的最高压力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内的最低压力脉搏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中央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其根本功能是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有效滤过压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和促进液体重吸收的力量之差工作细胞普通的心肌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具有稳定的静息电位,主要执行收缩功能自律细胞特殊心肌细胞(窦房结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组成心内特殊传导系统,这类细胞大多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并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快反应细胞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快,主要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等慢反应细胞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慢,主要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房室结细胞等名词解释期间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收缩代偿性间歇在一次期间收缩之后,伴有一次比较大的心室舒张期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指心跳停止、血流暂停时,循环系统各段血管的压力很快取得平衡,此时循环系统各处所测压力相同,这一压力数值即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3. 心动周期相关的生理学现象在介绍了心动周期相关的生理学名词后,下面介绍一些与心动周期相关的生理学现象:心电图:反映了心肌细胞在不同时相中的电活动。
上、下腔静脉(收集静脉血)→右心室(静脉血)→右心房(静脉血)→左、右肺动脉(静脉血)→肺内(由静脉血到动脉血)→左、右肺静脉(动脉血)→左心房(动脉血)→左心室(动脉血)→主动脉弓(动脉血)→……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动脉。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一个心动周期中首先是两心房收缩,其中右心房的收缩略先于左心房。
心房开始舒张后两心室收缩,而左心室的收缩略先于右心室。
在心室舒张的后期心房又开始收缩。
如以成年人平均心率每分钟 75次计,每一心动周期平均为秒,其中心房收缩期平均为秒,舒张期平均为秒。
心室收缩期平均为秒,舒张期平均为秒。
基本概述心率增快时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以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
心室的收缩是推动血流的主要力量,习惯上以心室舒缩的起止作为心动周期的标志,把心室的收缩期叫做收缩期。
心室的舒张期叫做舒张期。
一个心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由心率决定的。
若心率为75次|分钟,则完成一个心动周期经历的时间为心脏泵血的周期性导致的各种变化的周期现象心脏泵血的周期性导致下列各种变化的周期现象:如心内压与血管内压、心房与心室的容积、心内瓣膜的启闭、血流速度等周期变化。
这些变化驱使血液在血管内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
在心动周期中还伴有心电、心音、动静脉搏动等周期变化。
它们反映着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电、心音、脉搏的异常是诊断心血管疾患的重要依据。
心动周期各时相心室内压、心室容积、血流与瓣膜活动的变化如以心室的舒缩活动为中心,整个心动周期按8个时相进行活动。
等容收缩期相当于心电图R 波顶峰时心室开始收缩。
心室肌的强有力的收缩使心室内压急剧升高。
当超过心房内压时,左右心室内血液即分别推动左右房室瓣使其关闭。
由于乳头肌与腱索拉紧房室瓣,阻止其向上翻入心房,再加房室交界处环行肌收缩,缩小房室交界处的口径,两者都可避免心室血液倒流心房。
人体心音听诊和心电图描记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2、学习并掌握间接测量人体血压的原理和方法;3、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4、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心理意义。
二:实验原理1、心音听诊心音:心脏在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纤维收缩、各瓣膜启闭、血流加速或减速对心脏和大动脉根部管壁的加压和减压作用以及形成的血液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可通过周围组织传导到胸壁,即为心音。
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内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c/s)而历时较长(0.12s),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
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c/ 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膜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
由于半月膜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心音听诊口诀:(正常心音)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
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
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
2、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动脉血压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为动脉血压,动脉血压一般是指主动脉压。
由于在大动脉中血压降落很小,故通常将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熟悉血压计构造袖带式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囊三部分组成。
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300mmHg的玻璃管。
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储槽相通。
袖带是一个外着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通过橡皮管分别与检压计水银储槽和橡皮球相连。
心电图解释心电图解释心电图解释: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心电图记录了心脏电流在不同时刻、不同部位的变化情况。
根据心电图的形态特点,医生可以判断患者心脏的电活动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心脏疾病的症状。
心电图的标准测量时间为10秒钟,可以检测到以下6个方面的信息:心率、心律、电轴、波形、增强和阻滞。
心率:一个正常心音周期的时间,一般为0.8秒到1.2秒。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
心律:心脏跳动的规律性。
正常心律是指心脏所有区域的跳动频率相等,节律准确,无央振。
电轴:反映心脏电流在空间上的传播路径。
正常情况下,心脏电轴介于-30度至+90度之间,以0度为轴,垂直于身体前后平面。
波形:包括R波、S波、Q波、T波等标志特征。
增强:指心脏一个区域的电流强度增大,对应的心电图特点为电压过高。
阻滞:St-T可能表示心肌缺血或缺氧。
心电图的治疗方法:对于没有心脏疾病的人,心电图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
但如果发现异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史、体检等综合分析,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根据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也不同。
比如,对于心房颤动,可以采用口服抗凝药物、消融术、药物治疗等方法;对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也需要根据原因和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
注意事项:1.检查前禁食及限制饮水,以免影响心电图的结果。
2.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要放松身体,避免摆动,以免影响心电图波形。
3.患者需保持电极的清洁干净,以免影响心电图记录的质量。
4.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可能会出现记录异常的情况,因此最好在月经期间避免进行心电图检查。
5.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注意身体的暴露程度,以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
心电图提示短pr期间是什么意思呢心电图提示短PR间期是指心电图上的P波到QRS波群之间的时间缩短,一般指小于0.12秒。
这通常说明房室结传导速度的增快或者房室结内伴有旁路传导,从而导致QRS波群提前出现。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心脏听诊的基本技能,学会使用听诊器。
2. 理解心脏心音的产生机制及其与心脏活动的关系。
3. 识别正常心音和常见的心音异常。
二、实验原理心脏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在心动周期中,可以听到四个基本心音,分别为第一心音(S1)、第二心音(S2)、第三心音(S3)和第四心音(S4)。
其中,S1和S2是正常情况下听诊最常见的心音。
- 第一心音(S1):在心室收缩期开始时产生,主要由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引起。
S1的音调较低,历时较长,是心室收缩的标志。
- 第二心音(S2):在心室舒张期开始时产生,主要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引起。
S2的音调较高,历时较短,是心室舒张的标志。
- 第三心音(S3):出现在心室快速充盈期之末,通常在S2后约0.1秒,为低频低振幅的振动,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 第四心音(S4):出现在心室舒张末期,通常在S1前约0.1秒,产生机制与心房收缩有关,但在正常情况下难以听到。
三、实验材料1. 听诊器2. 实验对象(志愿者)3. 记录表格四、实验步骤1. 准备:确保听诊器清洁,实验对象放松,选择合适的听诊部位。
2. 听诊部位:通常选择心尖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和主动脉瓣区进行听诊。
3. 听诊方法:- 将听诊器轻放在听诊部位,保持适当压力。
- 首先听诊S1,注意其音调、强度和历时。
- 然后听诊S2,注意其音调、强度和历时,以及在深呼吸时音调的变化。
- 观察是否有S3和S4的存在。
4. 记录:将听到的心音特点、部位和任何异常心音记录在表格中。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心音:在所有听诊部位均能听到S1和S2,S1较S2响亮,S1在心尖部最清楚,S2在心底部最清楚。
2. 异常心音:根据听诊结果,未发现明显的异常心音。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心脏听诊的基本技能,学会了使用听诊器。
2. 理解了心脏心音的产生机制及其与心脏活动的关系。
动物生理学第7章:循环系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1.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A 收缩期开始B 收缩期中期C 舒张期早期D 舒张期结束【正确答案】 C2. 肺循环和体循环,基本相同的()×A 收缩压B 脉压C 每博输出量D 外周阻力E 舒张压【正确答案】 C3. 肌肉运动时,其血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 动脉血压升高B 未活动的肌肉内血管收缩C 肌肉收缩时,局部代谢产物增多D 交感缩血管纤维活动减弱E 心输出量增加【正确答案】 C4. 生理情况下,影响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的主要因素是()×A 毛细血管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B 毛细血管压和组织液静水压C 毛绷血管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和静水压E 组织液和血浆的晶体渗透压【正确答案】 C5. CO2过多引起脑血管舒张的中介物是(注:选项中H+=H+)()×A 乳酸B H+C AchD NEE 5-HT【正确答案】 B6. 下列哪种情况下,血流阻力会减小()×A 血流粘滞度增加B 由层流变成湍流C 红细胞比容增大D 血管收缩E 血液温度升高【正确答案】 E7. 肾小球病变时或慢性肝病时,发生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 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E 静脉回流受阻【正确答案】 B8. 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血管升压素D 谷氨酸E γ-氨基丁酸【正确答案】 A9. 下列各类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A 主动脉B 微动脉C 毛细血管D 微静脉E 大静脉【正确答案】 B10. 下列各器官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A 冠状动脉B 脑血管C 肾血管D 骨骼肌血管E 皮肤血管【正确答案】 E11. 下列哪种物质主要在局部血循环中起作用()×A 心房钠尿肽B 内皮素C 醛固酮D 组胺E 血管升压素【正确答案】 D12. 夹闭两侧颈总动脉时可使()×A 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B 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C 股动脉血压升高D 交感舒血管活动增强E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活动加强【正确答案】 C13. 心内兴奋传导最易发生阻滞的部位是()×A 心房肌B 房室交界C 左右束支D 浦肯野纤维E 心室肌【正确答案】 B14. 下列哪种物质可使心功能曲线左上移(注:选项中H+=H+)()×A 肾上腺素B H+浓度升高C 乙酰胆碱D 血管升压素E 腺苷【正确答案】 A15. 对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影响最大是()×A 阈电位水平B 静息电位水平C 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D 2期长短E 钠泵功能【正确答案】 D16. 下列哪一项减少静脉回流()×A 交感神经兴奋B 由立位转为卧位C 由吸气转为呼气D 由立位转为慢走E 心脏射血能力增强【正确答案】 C17. 下列有紧张性神经元活动的神经纤维是()×A 心迷走神经B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C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D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E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正确答案】 A18. 参与防御反应时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枢主要位于()×A 脊髓B 延髓C 丘脑D 下丘脑E 大脑皮层【正确答案】 D19. 甲状腺激素在体内能引起冠脉舒张的主要原因是()×A 增强血管升压素缩血管效应B 增强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效应C 减弱冠状动脉的肌源性收缩D 发挥激素缩血管物质的允许作用E 使心肌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正确答案】 E20. 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可观察到毛细血管搏动()×A 心率加快B 每搏输出量降低C 主动瓣关闭不全D 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增强E 左心衰【正确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1. 窦房结细胞()×A 0期去极化速度慢B 动作电位幅度小C 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较小D 4期自动去极化较慢E 属慢反应自律细胞【正确答案】 A, B, C, E2. 使自律性增高的因素是()×A 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减小B 阈电位水平上移C 4期自动去极速度增快D 复极3期K+外流增加E 心迷走神经兴奋【正确答案】 A, C3. 在典型心电图中()×A P波反映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B QRS波反映两心室复极化过程C 在不同导联中QRS三个波不一定都出现D QT间期的时程与心率呈反变关系E PR间期是指从P波起点到QRS波终点之间的时程【正确答案】 A, C, D4. 同肾上腺素相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特点是()×A 与不同受体结合的能力不同于肾上腺素B 对α受体作用小于β受体C 对心脏的效应不如肾上腺素D 可反射性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增强E 在整体中,可引起心率加快【正确答案】 A, C, D5. 机体发生防御反应时的心血管反应包括()×A 骨骼肌血管收缩B 胃肠道血管收缩C 血压下降D 心输出量增加E 根据机体需要使各器官血流重分配【正确答案】 B, D, E6. 正常心动周期中()×A 心房舒张期处在心室收缩期之内B 心室收缩期处在心房舒张期之内C 心房收缩期处在心室舒张期之内D 心室舒张期处在心房收缩期之内E 心室收缩在心房收缩之前【正确答案】 B, C7. 等容收缩期的特点是()×A 导致第一心音产生B 心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C 房室瓣和半月瓣都关闭D 心室内压高于动脉压E 心室容积最大,保持不变【正确答案】 A, C, E8. 细胞外钾离子浓度轻度增高时,心肌生物电活动将发生的变化是(注:选项中K+=K+)()×A 膜内外K+浓度梯度减小B 阈电位上移C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D 心肌兴奋性增高E 兴奋的传导速度减慢【正确答案】 A, C, D, E9. 减压反射的特点()×A 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B 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不起重要作用C 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D 切断缓冲神经,反射中断E 它的生理意义在于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正确答案】 B, D, E10. 关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功能,正确的是()×A 可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B 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使血压升高引起的心率减慢效应明显减弱C 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D 促进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E 可导致交感缩血管紧张增强【正确答案】 A, B, C, D, E三.判断题(每小题0分,共1题)1. ()×四.填空题(每空3分)1. 如图所示为微循环示意图,其中A所指的通路称为____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
如何在心电图及心脏超声中识别并理解心动周期?本文是孔较瘦发布的第180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欢迎留言交流关注孔较瘦,非常有搞头昨晚我在中国医学论坛报直播了一场关于如何理解心动周期的课程最近的几期题目都过于“高冷”实际上都是书上没涉及到的基本功今天我整理了一套文字版并将课件分享给大家欢迎批评指正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动脉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率增快时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以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室的收缩是推动血流的主要力量习惯上以心室舒缩的起止作为心动周期的标志把心室的收缩期叫做收缩期心室的舒张期叫做舒张期一个心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由心率决定的若心率为75次|分钟则完成一个心动周期经历的时间为0.8s心动周期各时相心室内压、心室容积血流与瓣膜活动的变化如以心室的舒缩活动为中心整个心动周期按8个时相进行活动心室肌的强有力的收缩使心室内压急剧升高当超过心房内压时左右心室内血液即分别推动左右房室瓣使其关闭由于乳头肌与腱索拉紧房室瓣阻止其向上翻入心房再加房室交界处环行肌收缩缩小房室交界处的口径两者都可避免心室血液倒流心房这时室内压急剧上升但在未超过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时半月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在这段短时间内(在人体平均为0.05秒)房室瓣与半月瓣均关闭心尖到基底部的长度减小心室变得较圆,心室肌张力增高而心室容积不变,故称等容收缩期心室肌继续收缩,张力增高心室内压急剧上升很快超过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两侧半月瓣被冲开血液射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并很快达到最大速率快速射血期末心室压力达到顶峰此期平均历时0.09秒约占心缩期的1/3时间而射出的血量占每搏输出量的80~85%而后进入减慢射血期中心室收缩力量和室内压开始减小射血速度减慢此时心室内压略低于主动脉内压但因心室收缩的总能量仍然高于主动脉中的总能量水平血液得以继续从心室射出历时平均0.13秒然后进入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半月瓣关闭时心室内压仍然高于心房内压房室瓣仍然关闭当心室内压继续下降到低于心房内压时房室瓣才开放从半月瓣关闭到房室瓣开放这段短促时间内心室内压迅速下降而心室容积基本保持不变历时约为0.08秒快速充盈期时房室瓣开放后心室容积迅速扩大这时心室内压更低于心房内压积聚在心房和大静脉的血液乃迅速冲进心室历时约为0.11秒心室内血液约有2/3是在这段时间获得充盈的减慢充盈期时随着心室血液的快速充盈静脉内血液流入心室速度减慢房-室间压差减小,而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大历时约为0.19秒接着进入心房开始收缩在心室舒张期末,心房开始收缩心房内压升高将残留的血液射入心室使心室充盈度进一步提高心室压力也出现一个小的升高心房的舒张使房内压降低这有助于房室瓣的关闭故在心室收缩前房室瓣已有关闭的趋势至下一次等容收缩开始时即完成一个心动周期生理学中的心动周期指的是机械活动但是心脏电活动与机械活动并不统一因为必须经过电-机械偶联才能产生电活动等容收缩期开始,相当于心电图R波顶峰时此时心室肌的强有力的收缩使心室内压急剧升高等容舒张期开始大约对应于心电图T波终点即T波终末是舒张期开始T波终末到下一个P波大约对应于舒张期里面的快速充盈期P波后半部分对应于心房收缩期下面这个超声示意图记录的是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和主动脉前向血流频谱但下面记录的各间期存在一定错误您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吗?下图是我修订过后的标注您发现其中的异同了吗?舒张期的频谱中E峰对应的是快速充盈期A峰对应的是心房收缩期A峰终末到主动脉射血的时间是为等容收缩期(ICT)主动脉射血到到下一E峰时间是为等容舒张期(IRT)超声测量Tei指数计算的就是这两个参数在心动周期里面的占比。
心脏检查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隙的:BA.左锁骨中线外0.5~1.0cmB.左锁骨中线内0.5~1.0cmC.胸骨左缘外0.5~1.0cmD.左腋前线内0.5~1.0cm2.触诊发现心尖搏动呈抬举样是由于:CA.甲亢B.发热C.左心室肥大D.剧烈运动3.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最重要的体征是:BA.心浊音界呈靴形增大B.主动脉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C.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D.心尖区舒张期杂音4.第一心音的组成主要是由:CA.半月瓣开放B.心房收缩C.房室瓣关闭的震动D.血流冲击大血管的震动5.心前区隆起主要见于:BA.肺原性心脏病B.先天性心脏病C.大量心包积液D.肥厚性心肌病6.第一心音出现的时间是:BA.与半月瓣开放同时发生B.与房室瓣关闭同时发生C.与心室快速充盈同时发生D.在舒张早期发生7.梨形心影常见于:CA.肺心病B.二尖瓣关闭不全C.二尖狭窄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见于:BA.左心房增大B.左心室增大C.右心房增大D.右心室增大9.卧位较立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见于:B A.全心衰竭B.心包积液C.心肌炎D.心肌病10.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心影呈:AA.靴型心B.梨型心C.烧瓶型心D.普大心1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房颤动最常见于:D A.二尖瓣关闭不全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主动脉瓣狭窄D.二尖瓣狭窄12.第二心音固定性(宽分裂)分裂可见于:DA.肺动脉瓣狭窄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主动脉狭窄D.房间隔缺损13.代表心脏实际大小的界限为:CA.心底界限B.左心界C.心相对浊音界D.心绝对浊音界14.二尖瓣狭窄时心脏形态呈:BA.靴型心B.梨型心C.烧瓶型心D.普大心15.下列哪项提示心脏器质性病变:CA.二尖瓣区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B.脉搏短拙C.抬举性心尖搏动D.第三心音16.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杂音,最易听到的部位是:C A.胸骨右缘第二肋间B.胸骨左缘第二肋间C.胸骨左缘三、四肋间D.心尖部17.主动脉关闭不全最主要的体征是:A.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B.心浊音界呈靴形增大C.主动脉瓣区么二心音减弱D.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18.最容易出现舒张早期奔马的疾病是:C A.肺动脉瓣狭窄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心功能不全D.二尖瓣狭窄19.第二心音的组成主要是:BA.二尖瓣的关闭B.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的关闭C.三尖瓣的关闭D.乳头肌的收缩20.关于第二心音的特点描述哪一项不正确:B A.产生于心室舒张的开始B.在心尖部听诊最强且清晰C.心调较第一心音高且清脆D.持续时间较第一心音短21.主动脉狭窄重要的体征是:AA.主动脉瓣区可闻收缩期喷射性杂音B.脉压小C.主动脉瓣区第二音减弱D.桡动脉细弱22.心脏搏动见于心窝部,见于:AA.右室增大B.左室增大C.左房增大D.左方增大23.心尖区舒张期细震颤常见于:C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肺动脉瓣狭窄C.二尖瓣狭窄D.主动脉瓣狭窄24.心包积液时心脏的形态是:C A.靴型必B.梨型心C.烧瓶型心D.普大型心25.心功能不全最早期的体征是:B A.交替脉B.舒张期奔马律C.肝肿大D.下肢浮肿26.二尖瓣狭窄最主要的体征是:C A.二尖瓣面容B.心前区二尖瓣开瓣音C.心前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D.心前区第一心音亢进27.水冲脉最常见于(C)A.肺动脉瓣关闭不全B.二尖瓣狭窄C.主动脉关闭不全D.二尖瓣关闭不全28.能产生舒张期杂音的瓣膜病是(B)A.主动脉瓣狭窄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二尖瓣关闭不全D.肺动脉瓣狭窄29.下列不属于额外心音的是(D)A.收缩早期喷射音B.舒张早期奔马律C.二尖瓣开放音D.第二心音心裂30.Austin Flint杂音见于(C)A.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B.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C.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重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31.第一心音增强见于(B)A.低烧B.甲状腺功能亢进C.心肌炎D.心肌梗塞32.某患者,夜间突然呼吸困难,听诊两肺底湿罗音,咳粉红色泡沫痰,心尖部有舒张期杂音,此体征符合(A)A.左心功能不全B.右心功能不全C.全心功能不全(左、右心)D.支气管肺炎33.心前区隆起主要见于(B)A.肺源性心脏病B.先天性心脏病C.大量心包积液D.病毒性心肌炎34.代表心脏实际大小的界限为(C)A.心底部界限B.心左界C.心相对浊音界D.心绝对浊音界35.心尖瓣狭窄时心脏形态呈(B)A.靴型心B.梨型心C.烧瓶心D.普大心36.关于杂音的强度,正确的是(A)A.血流越快,杂音越强B.狭窄口两侧压力差越小,杂音越强C.狭窄越重,杂音越强D.心肌收缩力减弱,杂音可增强37.关心心房颤动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A.心室律绝对不齐B.第一心音强弱不等C.心率与脉率不一致D.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冠心病38.肺动脉瓣区听诊位置在(A)A.胸骨左缘第二肋间B.胸骨左缘第三肋间C.胸骨右缘第二肋间D.胸骨右缘第三肋间39.发生在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之间的杂音是(B)A.舒张期杂音B.收缩期杂音C.连续性杂音D.收缩早期喷射音40.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C)A.左腑前线内0.5-1.0cmB.左锁中线外0.5-1.0cmC.左锁中线内0.5-1.0cmD.胸骨左缘外0.5-1.0cm41.以下哪项提示心脏器质性病变(C)A.二尖瓣区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B.脉搏短绌C.抬举性心尖搏动D.第三心音42.第一心音的组成主要是由(C)A.半有瓣开放B.血流冲击大血管的震动C.房室瓣关闭的震动D.乳头肌的收缩43.风温性心脏病患者,心房颤动最常见于(B)A.二尖瓣关闭不全B.二尖瓣狭窄C.主动脉狭窄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杂音,最易听到的部位(A)A.胸骨右缘第二肋间B.胸骨左缘第二肋间C.胸骨左缘三、四肋间D.心尖部45.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见于(B)A.左心房增大B.左心室增大C.右心房增大D.右心室增大46.心尖搏动有力呈抬举样见于(C)A.甲亢B.发热C.左室肥大D.剧烈运动47.卧位较立位时心底部浊音区增宽见于(B)A.全心衰竭B.心包积液C.心肌炎D.心肌病48.梨型心影常见于(C)A.肺心病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二尖瓣狭窄D.二尖瓣关闭不全49.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最重要的体征是(B)A.心浊音界呈靴型增大B.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出现舒张期叹气样杂音C.主动脉瓣区出现第二心音减弱D.心尖部舒张期杂音50.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隙(B)A.左锁中线外0.5-1.0cm B.左锁中线内0.5-1.0cmC.胸骨左缘外0.5-1.0cm D.左腋前线内0.5-1.0cm52.“大炮音”见于(C)A.过早搏动B.房颤C.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D.窦性心动过缓53.水冲脉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B)A.心包积液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冠心病D.主动脉瓣狭窄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所有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扣分。
⼼动周期中,⼼肌收缩、瓣膜启闭、⾎液加速度和减速度对⼼⾎管壁的加压和减压作⽤以及形成的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如将听诊器放在胸壁某些部位,就可以听到声⾳,称为⼼⾳。
若⽤换能器将这些机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记录下来,便得到了⼼⾳图。
⼼⾳发⽣在⼼动周期的某些特定时期,其⾳调和持续时间也有⼀定的规律;正常⼼脏可听到4个⼼⾳:即第⼀、第⼆、第三和第四⼼⾳。
多数情况下只能听到第⼀和第⼆⼼⾳,在某些健康⼉童和青年⼈也可听到第三⼼⾳,40岁以上的健康⼈也有可能出现第四⼼⾳。
⼼脏某些异常活动可以产⽣杂⾳或其它异常⼼⾳。
因些,听取⼼⾳或记录⼼⾳图对于⼼脏疾病的诊断有⼀定的意义。
第⼀⼼⾳发⽣在⼼缩期,⾳调低,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在⼼尖搏动处(左第五肋间隙锁⾻中线)听得最清楚。
在⼼缩期⼼室射⾎引起⼤⾎管扩张及产⽣的涡流发出的低频振动,有及由于房室瓣突然关闭所引起的振动,是听诊的第⼀⼼⾳的主要组成成分,因经,通常可⽤第⼀⼼⾳⼈选为⼼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
第⼆⼼⾳发⽣在⼼脏舒张期,频率较主,持续时间较短。
听诊的第⼆⼼⾳主要与主动脉瓣的关闭有关,故可⽤⽤标志⼼室舒张期开始。
第三⼼⾳发⽣在快速充盈期末,是⼀种低频、低振幅的⼼⾳。
它可能是由于⼼室快速充盈期末,⾎流充盈减,流速突然改变,形成⼀种⼒使⼼室壁和瓣膜发⽣振动⽽产⽣的。
第四⼼⾳是与⼼房收缩有关的⼀组⼼室收缩期前的振动,故也称⼼房⾳。
正常⼼房收缩,听不到声⾳,但在异常有⼒的⼼房收缩和左室壁变硬的情况下,⼼房收缩使⼼室充盈的⾎量增加,⼼室进⼀步扩张,引起左室肌及⼆尖瓣和⾎液的振动,则可产⽣第四⼼⾳。
心電圖與心音在心動週期中的時程關係
(本文之圖二與圖五於正式刊登時刪除以求精簡) 台北市立中山女高 蔡任圃
一、前言
高中生物課程中,高三第五章第二節的主題為「動物體內的運輸」,課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為「心動週期(cardiac cycle)」,也就是心臟搏動的運動週期。
教科書在介紹心動週期時,常一併介紹了心電圖的波形與心音的產生;而描述心電圖中各波型的意義時,常描述如下:透過皮膚表面偵測心肌電位的週期性變化,所繪製之電位變化圖形稱為心電圖(圖一);心電圖包含P 波、QRS 複合波與T 波等,其中P 波代表心房收縮的電位(心房的去極化),QRS 波代表心室收縮的電位(心室的去極化),T 波代表心室舒張的電位(心室的再極化)。
根據上述的描述,許多教師將P 波時期視為心房收縮期間,QRS 複合波時期視為心房舒張與心室收縮期間,而T 波時期視為心室舒張期間(圖二),事實上,如此的描述並非正確。
本文擬探討心動週期與心電圖之間的時程關係,也將討論心音產生的機制與時間。
圖一 心電圖中各波形所代表的生理意義。
P 波代表心房發生去極化,QRS 複合波代表心室發生去
極化,T 波代表心室發生再極化。
圖二 部分教師講述之「心電圖中各波形相對於心動週期各時期的關係圖」,但此圖中的關係並不正確。
錯誤!!
二、心電圖與心動週期的關係
心房與心室的心肌發生去極化的同時,其肌肉壁尚未產生收縮運動,而是在去極化”之後”才發生肌肉壁收縮的運動(圖三)。
換句話說,心房壁收縮的運動發生於心電圖中P 波(心房去極化)結束之後,而心室壁收縮的運動發生於心電圖中R 波(心室去極化)之後,其中心室壁收縮的運動可分為等體積收縮期(isovolumic ventricular contraction)與射血期(ventricular ejection)兩個階段,後者發生於QRS 複合波結束之後。
同理,心室的舒張發生在T 波(心室再極化)結束之後,而心室壁舒張的運動亦可分為等體積舒張(isovolumic ventricular relaxation)、快速充填(rapid ventricular filling)與舒張後期(diastasis 或resting phase)三個階段。
前文所描述之部分教師所教授的心動週期(圖二),錯誤之處在於認為「去極化的當下即為肌肉壁收縮之時」與「再極化的當下即為肌肉壁舒張之時」,而未考慮兩生理現象之間的時間差,而直接將教科書中的描述與附圖做出錯誤的詮釋。
圖三 心電圖與心動週期的時程關係示意圖。
壓力週期中最粗的曲線分別代表左心室與右心室的壓力變
化。
IVC 代表等體積收縮,IVR 代表等體積舒張。
(a)心臟左側的情形。
(b)心臟右側的情形。
(a) (b)
三、心室的等體積收縮與等體積舒張
心臟的收縮與舒張,各包含一段等體積收縮與等體積舒張,即在此段期間內,心室之容積無明顯的增或減(可見圖三心室容積變化曲線圖中,標示IVC與IVR的時段),此時肌肉壁所產生的能量轉換成心室內腔的壓力;換句話說,在等體積收縮與等體積舒張時,心室內腔壓力分別明顯地增加與降低,同時心室容積無明顯變化(圖四);而在其他時期中(例如:射血期與快速充填期),則是容積明顯地改變,使血液大量噴出或流入心室,而壓力無顯著變化。
圖四心動週期中左心室壓力與容積變化示意圖。
○1~○4依序為心動週期之四個事件:
○1、○2、○3、○4分別代表二尖瓣開啟、二尖瓣關閉、半月瓣開啟、半月瓣關閉
○1至○2為心室充填(容積明顯增加,壓力無明顯改變)
○2至○3為心室等體積收縮(壓力明顯增加,容積無明顯改變)
○3至○4為心室射血(容積明顯減少,壓力輕微增加)
○4至○1為心室等體積舒張(壓力明顯減少,容積無明顯改變)
四、心音產生的機制與時程
心臟瓣膜關閉後可因血液回流衝擊瓣膜與心臟壁或動脈壁產生震動,而發出心音(heart sound),因此心音產生的時間與心臟瓣膜關閉的時間直接相關。
許多教師在教授心音產生的時程時,常以「心室開始收縮時」與「心室開始舒張時」闡述第一心音與第二心音產生的時間。
若師生將此關係套用於錯誤的「心電圖-心動週期」關係(圖二),常推論出第一心音與第二心音分別發生於心電圖中Q波前與T波前(圖五);由於「心電圖-心動週期」關係的認知錯誤,所闡述之心音產生時程亦跟著錯誤。
圖五 常見之「配合心電圖闡述心音所產生的時程」,但此圖中「心音」所發生的時間並不正確。
心臟瓣膜關閉的時機雖與心室收縮或舒張的時機有關,但主要是受「心房—心室壓力差」與「心室—
動脈壓力差」所左右,例如圖六中○
4與○2,分別代表左心室壓力大於左心房與左心室壓力小於主動脈的時機,也分別就是二尖瓣與半月瓣關閉的時間(即第一與第二心音發生的時機)。
另一方面,等體積收縮或等體積舒張的前提,是心室需為閉鎖狀態,方可使心臟壁舒張或收縮的初期,產生壓力的變化而非容積的變化;因此,必先發生瓣膜的閉鎖,心室方可進入等體積收縮或等體積舒張期,包含房室瓣關閉後心室隨即進入等體積收縮期,而半月瓣關閉後心室隨即進入等體積舒張期。
由於心臟瓣膜關閉所產生的心音可持續一陣子(第一心音0.105~0.165秒;第二心音0.085~0.145 秒),故心音延續的時間幾乎橫跨了心室等體積收縮或等體積舒張的期間(圖六)。
錯誤!!
圖六心動週期中,心電圖、心室壓力與心音的時程示意圖。
圖中○1~○4之時間即為圖四中○1~○4之事件所發生之時機。
IVC代表等體積收縮,IVR代表等體積舒張。
五、第三與第四心音
除了教科書上所介紹的第一與第二心音外,心音還包含能量較弱而不易聽取的第三與第四心音(圖六)。
第一與第二心音分別是因房室瓣與半月瓣關閉時,血液逆流衝擊瓣膜所造成的振動;而第三心音(約持續0.1秒)是心室充填至某種程度時,心室壁產生振動所致;而第四心音(約持續0.03秒)是心房收縮時,血液流入心室時造成心壁與瓣膜的震動所致。
第三、第四心音在一般正常人身上不易偵測,通常只發生
於老化與病態的心臟,因此可做為心臟相關疾病的診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