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三阶梯疗法及用药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进行改良,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1.口服给药:口服方便,也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其他给药途径,包括静脉、皮下、直肠和经皮给药等。
2.按阶梯给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性质、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
(1)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
(2)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或低剂量的强阿片类药物,并可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
(3)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适当地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
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如果是癌症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应该联合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溶骨活动。
3.按时用药。
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
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
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建议以速释阿片类药物进行剂量滴定,以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
4.个体化给药。
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明显,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并无标准的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尽可能使疼痛得到缓解。
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5.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痛三阶梯疗法名词解释癌痛三阶梯疗法是一种用来治疗癌痛的联合治疗策略,它按照癌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分解,有效应对癌痛的抗癌治疗策略。
其中,第一阶梯是药物治疗,包括非顺式多联给药技术、症状及其关联的控制方法等;第二阶梯是外科手术术语治疗;第三阶梯是放射治疗,以及其他辅助疗法。
二、药物治疗非顺式多联给药技术是癌痛三阶梯疗法的关键,它旨在通过给予综合性的止痛药物组合,有效的缓解癌痛,减轻患者的痛苦。
常用的给药形式有片剂、注射剂、贴片剂和口服液等,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给予患者最佳的控制疼痛效果。
在非顺式多联给药治疗之外,可以采用适当的改变药物给药频率、剂量或药物组合,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三、外科治疗癌痛的外科治疗包括神经内分泌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硬膜外阻滞治疗、椎管内脊柱穿刺治疗和部分组织切除术等,旨在缓解癌痛,达到症状控制的目的。
其中,硬膜外阻滞治疗可以通过靶向症状发生的部位,磁共振成像指导下注射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在一定时间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癌痛三阶梯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在腹膜后、骨导管、气管等癌痛和相关部位注射放射性物质,达到减轻癌痛的目的。
传统放射治疗主要应用于控制晚期癌症的痛苦,如细胞放射治疗、碘放射治疗等,其有效的抑制痛苦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癌痛症状。
五、其他辅助疗法癌痛三阶梯疗法中还包括其他辅助疗法,如心理辅导、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治疗,以检测病情变化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心理辅导可以让患者更好的理解、控制和处理癌痛的心理危机,在缓解痛苦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孤独感,使患者有助于接受癌痛的治疗方案,并增强对病情的自我把握能力。
总结癌痛三阶梯疗法是一种用来治疗癌痛的联合治疗策略,它基于癌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来构建,以有效应对癌痛。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可以有效的缓解癌痛,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数对青霉素产生变态反应,需要警惕。
应用头孢菌素时应注意:d对青霉素变态反应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也曾有个别患者用青霉素变态反应而换用头孢菌素不发生变态反应。
i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
皮试液参考浓度为300@g mL-1。
皮试结果判断按青霉素皮试的规定。
@发生变态反应性休克参照青霉素休克同样处理。
3.2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
本类药物强力地抑制肠道菌群,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 缺乏。
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真菌感染等,尤其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为甚。
3.3肝毒性: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胆红素等值升高。
3.4造血系统毒性: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3.5肾损害:绝大多数头孢菌素由肾排泄,偶可致血液尿素氮、血肌酐值升高、少尿、无尿等。
头孢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为显著。
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
3.6凝血功能障碍:所有的头孢菌素都有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
具有硫甲基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尚在体内干扰维生素K循环,阻碍凝血酶原合成,扰乱凝血机制而导致较明显的出血倾向。
在7位碳原子的取代基中有-COOH基因的头孢菌素有阻抑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使出血倾向更加严重。
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药物的用量大小、疗程长短直接有关。
3.7与乙醇联合应用产生“双硫醒”反应:双硫醒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体内蓄积产生难受反应而用于戒酒,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因的头孢菌素有类双硫醒作用,当乙醇(即使很少量)联合应用时,也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呈醉酒状。
4头孢菌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4.1头孢菌素与)-内酰氨酶抑制剂合用可以有效地治疗由产生)-内酰氨酶的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常用的)-内酰氨酶抑制剂有:舒巴坦、舒它西林、克拉维酸等,但价格也昂贵。
4.2头孢菌素与氨基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但必须注意和监护肾功能情况,以免对肾功能损害。
完整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WHO Analgesic Ladder)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一套用于癌症患者疼痛管理的指导原则。
该原则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个系统化、逐步递增的止痛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疼痛缓解。
以下是完整版的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第一阶梯:非处方药物第一阶梯主要使用非处方药物进行疼痛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和较低剂量的阿片类镇痛药(如丙氧吉酮)。
这些药物在轻度到中度疼痛的情况下通常可以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
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如果第一阶梯的药物无法提供足够的疼痛缓解,或者疼痛程度进一步加重,就需要进入第二阶梯的治疗方案。
第二阶梯的主要药物是弱阿片类镇痛药,如可待因和氢化可待因。
这些药物与第一阶梯的药物相比具有更强的止痛效果,可以有效缓解中度到重度的癌症疼痛。
此外,第二阶梯的药物可以联合使用非处方药物,以增强止痛效果。
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如果第二阶梯的药物无法提供足够的疼痛缓解,或者疼痛程度进一步加重,就需要进入第三阶梯的治疗方案。
第三阶梯的主要药物是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和芬太尼。
这些药物具有最强的止痛效果,可以有效缓解重度癌症疼痛。
同时,第三阶梯的药物仍然可以联合使用非处方药物或者第二阶梯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个性化治疗除了以上三个阶梯的药物治疗外,个性化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个性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止痛治疗方案。
这包括根据疼痛强度和类型、患者的年龄、疾病的进展程度和其他因素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其他辅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其他辅助治疗也可以用于缓解癌症疼痛。
这包括针灸、放射疗法、物理疗法、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等。
这些辅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是一套有效的癌症疼痛管理指导方案。
它通过逐步递增的方式,根据疼痛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疼痛三阶梯基本原则和方法【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一、引言二、疼痛三阶梯治疗的基本原则1.首选无创途径给药2.按阶梯给药三、疼痛三阶梯治疗的方法1.第一阶梯:非甾体类抗炎药2.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3.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四、结论篇1正文一、引言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地缓解癌症疼痛,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疼痛三阶梯治疗原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疼痛三阶梯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疼痛三阶梯治疗的基本原则1.首选无创途径给药:无创途径给药是指通过口服、芬太尼透皮贴剂、直肠栓剂、输液泵连续皮下注射等途径给药。
这些方法对患者来说较为安全、方便,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选择。
2.按阶梯给药:按阶梯给药是指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具体来说,疼痛治疗应分为三个阶梯。
三、疼痛三阶梯治疗的方法1.第一阶梯:非甾体类抗炎药。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主要用于缓解轻度疼痛。
2.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
这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可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主要用于缓解中度疼痛。
3.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主要用于缓解重度疼痛。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四、结论疼痛三阶梯治疗原则是针对癌症疼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途径,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篇2 目录一、引言二、疼痛三阶梯治疗的基本原则1.首选无创途径给药2.按阶梯给药三、疼痛三阶梯治疗的方法1.第一阶梯:轻度疼痛2.第二阶梯:中度疼痛3.第三阶梯:重度疼痛四、结论篇2正文一、引言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地缓解癌症疼痛,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疼痛三阶梯治疗原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疼痛三阶梯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癌痛得药物治疗与三阶梯指导原则(一)孙建纯王莉疼痛就是一种极为常见而又经常困扰人类得病症。
医学科学在研究与解决它得过程中, 走过了漫长得坎坷之路, 有时甚至陷入种种误区而不能自拔。
究其原因,就就是因为疼痛这一疾病无论就是在人们得生产与生活当中,还就是在临床医学得各个专业学科里,它都就是太常见、太普通得症状了,难以引起人们对它得足够重视。
并且, 人类至今仍未掌握能够明确诊断疼痛性质、程度以及判定治痛效果得客观指标,因此,在现实生活与临床实践中, 许多人对疼痛得治疗只能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一味滥用止痛药,病人得治痛效果不好,医生也处于无奈之中。
尤其就是对一些长期患病得慢性、顽固性疼痛, 医护人员面对林林总总得止痛药物,却常常莫衷一就是或束手无策。
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得疾病,莫过于就是对由恶性肿瘤所致得癌痛得认识与治疗了、1 什么就是癌痛顾名思义, 由于身患癌症所引起得疼痛被统称为癌痛, 其根源一般都与肿瘤细胞侵袭机体组织所造成真实得或可能存在得组织损伤有关。
癌痛与其它原因引起得疼痛一样,可按其性质或发生部位分为锐痛、钝痛、隐痛、牵扯痛、绞痛、电击样痛或腹痛、腰痛、腿痛、头痛、前胸后背痛等急慢性疼痛。
它与一般得疼痛得不同之处在于: 癌痛基本都属于长期得慢性疼痛, 而且患者对癌痛得忍受程度与反应阈限又常会受到生理、心理、社会与精神等诸多因素得影响、这一点, 对于识别与治疗癌痛十分重要。
癌痛又分为原发部位癌痛与转移部位癌痛两大类,都就是由于癌细胞对组织形成了浸润之后所引起得伤害性疼痛,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躯体痛、内脏痛、神经2病理性疼痛3种。
所有癌痛都有比较明确得定位,而且疼痛加重与体位移动有着密切得关联。
癌痛性质常呈锐性、震动得压迫感;或有扩散性,伴随恶心、流汗;或呈烧灼样刺痛、麻痛等等。
癌痛得诊治与其它疼痛一样, 也就是至今尚无明确得物理、化学、生物免疫或放射影像学等方面客观得定性或定量指标, 一般只能靠病人得主诉来判定其疼痛程度、性质与治痛效果、然而, 病人对癌痛得叙述又常常带有情绪色彩, 或伴有某种程度得精神心理障碍。
癌症患者止痛的三阶梯治疗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有效的止痛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综合规划四项重臾之一。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为实现“到2000年让癌症患者不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标,在全球推行癌痛治疗计划。
卫生部于1991年下达了关于我国开展“癌症患者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工作的通知,以及镇痛药临床应用的五项基本原则。
所谓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法就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做出正确的评估后,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地选择不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
第一阶梯的药物为非留体抗炎药,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 其他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高鸟甲素、蔡普生以及口引躲美辛栓(肛内)等(见骨骼肌和风湿免疫疾病用药)。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轻、中度疼痛的患者,也可作为第二、第三阶梯的辅助用药。
第二阶梯的药物为弱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可待因, 其他药物有双氢可待因、氨酚待因、氢可酮、羟考酮、布桂嗪、曲马多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中度疼痛的患者或第一阶梯用药后仍有疼痛的患者。
第三阶梯的药物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吗啡, 其他药物有氢吗啡酮、羟吗啡酮、左啡诺、二氢埃托啡、美沙酮、芬太尼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重度疼痛的患者或应用了第二阶梯的药物后疼痛仍不能缓解的患者。
1、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的主要原则(1) 口服给药:首选口服给药,口服给药经济、方便,尤其对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不易产生依赖性,这样便于患者长期用药。
若不适合口服给药或达不到止痛效果,可采用透皮贴剂、肛门给药和输液泵连续皮下用药。
(2)按时给药:按照药物的有效作用时间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这样才能使患者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以达到使癌症患者不痛的目的。
(3)按阶梯给药。
(4)个体化用药:所用药物剂量是应以能使患者达到有效镇痛为准,不应以各种镇痛药物推荐的常规剂量为标准, 也不受药典中规定的“极量”的限制。
一方面因为药物作用存在个体差异;另外,在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耐受情况不同,调整剂量也会有区别。
癌症疼痛三阶梯疗法及用药原则
冯洁
解放军总医院门诊药房100853
摘要:止痛药物是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手段,正确使用止痛药物临床应用有五项基本原则——按阶梯、按时、个体化给药、尽可能口服给药和其它注意的问题。
癌痛病人三阶梯疗法就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的选择相应的镇痛剂。
即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应主要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剂;对于中度疼痛应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对于重度疼痛应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三阶梯的标准止痛药是阿司匹林、可待因及吗啡。
关键词:止痛药三阶梯疗法用药原则
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
疼痛,特别是剧烈的或持久性的疼痛常使患者遭受种种痛苦,如紧张不安、焦虑、失眠,严重者还可以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引发疼痛性休克。
在疼痛患者中,癌痛占很大的比例,尤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高,且随着癌肿扩散,疼痛进行性加重,不仅本人遭受疼痛的折磨,而且家属也不得安宁。
当前我国每年癌症发展人数约160万,每年死于癌症人数已由70万上升到约130万。
为满足我国临床疼痛患者的正当需求,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让癌痛病人不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战略目标,在此简单介绍一下WHO推荐的镇痛药三阶梯用药方案和用药原则。
医疗实践说明止痛药物是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手段。
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即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方式和间隔)可使90%以上病人的疼痛得以缓解。
WHO癌痛治疗专家委员会提出了简便易行,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镇痛药临床应用五项基本原则:按阶梯、按时、个体化给药、尽可能口服给药和其它注意的问题。
一、按阶梯用药即三阶梯用药原则
所谓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法就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的选择相应的镇痛剂。
即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应主要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剂;对于中度疼痛应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对于重度疼痛应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三阶梯的标准止痛药是阿司匹林、可待因及吗啡。
第一阶梯为解热镇痛药,其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替代药物有消炎痛、扑热息痛、布洛芬、双氯芬酸、萘普生等。
此类药物还可依镇痛需要做第二、三阶梯药物的辅助用药。
由于此类药物多有胃肠不良反应,且剂量增加其毒性加重,所以用了一段时间疼痛仍持续存在时应加用或改用第二阶梯药物。
第二阶梯药物为弱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可待因,替代药物有强痛定、
羟考酮、曲马多(部分地区已经命令停止使用)、右丙氧芬等,主要适用于第一阶梯用药后仍有疼痛的患者,可待因、右丙氧芬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如氨芬待因、安度芬、丙氧胺酚等可单独用于中度疼痛患者的止痛。
第三阶梯用药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吗啡,替代药物有氢吗啡酮、羟吗啡酮、左马喃、美沙酮、芬太尼贴剂和丁丙诺啡等。
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重度疼痛和应用了第二阶梯药物后疼痛仍持续存在的患者。
三阶梯用药是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它符合科学的合理用药基本要求。
由于强调从非阿片类用起,逐渐升级,不仅增加了用药的选择机会,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依赖的发生。
二、按时用药
按时用药就是按药物的有效作用时间定时给药,在此基础上有疼痛出现可临时追加。
不能因为患者不痛就停服,这样便于患者维持恒定有效的体内药物浓度,对于做到让癌痛病人不痛十分重要。
三、个体化用药
个体化用药是指用药剂量应以使患者达到有效镇痛为准来调整。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性别、年龄、敏感性存在着个体差异,用药剂量不应受推荐剂量标准的限制。
另外,长期使用中阿片类药物多形成耐受性,每个人耐受性形成的速度不一,剂量也会不断提高,应以能有效镇痛为准来调整,而不受药典规范介绍的“极量”的限制。
四、尽可能口服给药
决大部分癌症疼痛可以通过口服止痛药物得到良好的控制。
对于阿片类药物口服途径与注射途径给药相比较不容易产生依赖性。
因此WHO疼痛治疗专家委员会提倡大力发展各种口服剂型,将口服途径给药作为癌痛治疗原则向全世界推荐。
对于确实不能口服药物的癌痛病人可考虑直肠给药、透皮或鼻饲给药,如不行,选用皮下或静脉注射。
除此之外尚有极少数病人需要椎管内麻醉或局部麻醉才能解除疼痛,应当慎重选择这种给药途径,护理时需特别谨慎。
五、注意事项
第一,吗啡对神经损伤性疼痛疗效较差,神经损伤性疼痛主要见于神经干损伤后,肿瘤本身及其各种治疗方法均可引起这种损害。
由于麻醉剂对这类疼痛疗效不佳,增加剂量只会加重副作用,而没有相应的疗效增加。
此时应用抗抑郁、抗焦虑或镇静催眠药治疗,对有脏器痉挛性疼痛者应加用解痉止痛药。
在应用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辅助药物时,如安定、氟哌啶醇、氯丙嗪等,它们与阿片类镇痛药的中枢抑制作用有协同,既可增强镇痛效应,也能增加毒性,应注意观察。
第二,镇痛药应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如解热镇痛药有胃肠刺激,宜采用肠溶型或饭后服用,且加用抗酸药,有保护胃粘膜作用的药物,避免
大剂量长期服用,以防产生肝、肾毒性。
阿片类药物主要副作用是便秘、恶心、呕吐等,宜相应的给予缓泻剂、多纤维膳食及预防呕吐的药物。
第三,WHO推荐吗啡作为治疗重度癌痛的代表药物,它已经成为癌痛治疗中最普遍应用的强阿片类镇痛药,迄今尚无最大限制剂量报告。
临床工作中应当贯彻“吗啡无极量”的原则,使癌痛患者的疼痛完全缓解。
第四,癌痛病人由于癌肿折磨,慢性消耗,体质一般较差,可用一些支持疗法,必要时用些皮质类固醇激素来改善病人的一般状况,提高患者的情绪、心境和食欲。
加强教育,强化对镇痛药合理应用,特别是对癌痛治疗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把它与国家的声誉、与人道主义的职业道德联系起来,认识到产生阿片类镇痛药的目的是满足临床疼痛治疗的需要,严格管理是保障合理应用、防止流弊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