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769.50 KB
- 文档页数:48
癌症三级止痛阶梯疗法指导原则(1993年5月14日卫生部发布)由于肿瘤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地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向,目前已成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当前,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60万,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已由70万上升到约130万。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卫生部都已将癌症列为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
有效的止痛治疗,尤其对于晚期癌症病人,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综合规划中四项重点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约有7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在我国,最近的调查表明: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的各期癌症病人中,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者占51.1%。
由于整个社会,甚至医务人员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致使在世界范围内有300~350万癌症病人蒙受疼痛之苦而得不到及时处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多种原因很多癌症病人在确诊时已属晚期。
因此,癌症止痛及姑息治疗在我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2年在意大利组织了专家会议,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癌痛治疗专家委员会。
经讨论一致认为应用现有的和为数有限的镇痛药物就可以解除大多数癌症病人的疼痛。
并提出到2000年达到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
我国于1990年12月首次在广州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了全国性专题会议和学习班。
我部于1991年4月以卫药发(91)第12号文下达了关于我国开展“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工作的通知。
其目的是保证医疗上正当使用止痛剂,解除癌症病人的疼痛;但也要加强管理,防止滥用。
1992年我们在北京、合肥组织了国际学术会议和第二届学习班。
为了使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参考WHO的方案,制定了适合我国情况的指导原则,供各地有关人员参考。
一、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法对于癌症疼痛一般应首先明确诊断,以后再采取相应的方法治疗。
目前国际上通常将癌症病人的疼痛分为四类:(1)直接由癌症引起的疼痛;(2)与癌症相关的疼痛;(3)与癌症治疗有关的疼痛;(4)与癌症无关的疼痛如病人原来就有的痛风和关节炎等。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进行改良,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1.口服给药:口服方便,也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其他给药途径,包括静脉、皮下、直肠和经皮给药等。
2.按阶梯给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性质、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
(1)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
(2)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或低剂量的强阿片类药物,并可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
(3)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适当地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
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如果是癌症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应该联合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溶骨活动。
3.按时用药。
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
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
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建议以速释阿片类药物进行剂量滴定,以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
4.个体化给药。
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明显,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并无标准的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尽可能使疼痛得到缓解。
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5.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痛三阶梯疗法名词解释癌痛三阶梯疗法是一种用来治疗癌痛的联合治疗策略,它按照癌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分解,有效应对癌痛的抗癌治疗策略。
其中,第一阶梯是药物治疗,包括非顺式多联给药技术、症状及其关联的控制方法等;第二阶梯是外科手术术语治疗;第三阶梯是放射治疗,以及其他辅助疗法。
二、药物治疗非顺式多联给药技术是癌痛三阶梯疗法的关键,它旨在通过给予综合性的止痛药物组合,有效的缓解癌痛,减轻患者的痛苦。
常用的给药形式有片剂、注射剂、贴片剂和口服液等,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给予患者最佳的控制疼痛效果。
在非顺式多联给药治疗之外,可以采用适当的改变药物给药频率、剂量或药物组合,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三、外科治疗癌痛的外科治疗包括神经内分泌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硬膜外阻滞治疗、椎管内脊柱穿刺治疗和部分组织切除术等,旨在缓解癌痛,达到症状控制的目的。
其中,硬膜外阻滞治疗可以通过靶向症状发生的部位,磁共振成像指导下注射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在一定时间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癌痛三阶梯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在腹膜后、骨导管、气管等癌痛和相关部位注射放射性物质,达到减轻癌痛的目的。
传统放射治疗主要应用于控制晚期癌症的痛苦,如细胞放射治疗、碘放射治疗等,其有效的抑制痛苦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癌痛症状。
五、其他辅助疗法癌痛三阶梯疗法中还包括其他辅助疗法,如心理辅导、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治疗,以检测病情变化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心理辅导可以让患者更好的理解、控制和处理癌痛的心理危机,在缓解痛苦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孤独感,使患者有助于接受癌痛的治疗方案,并增强对病情的自我把握能力。
总结癌痛三阶梯疗法是一种用来治疗癌痛的联合治疗策略,它基于癌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来构建,以有效应对癌痛。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可以有效的缓解癌痛,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8.11】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多数癌症患者的最大痛苦,并非是死亡的威胁,而是令人难熬的、焚心煮骨般的疼痛。
怎样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物,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疗法”是指在对癌症的部位和性质作出明确诊断后,根据疼痛的原因和程度的不同,从而选择相应的止痛药物。
多年来医疗实践表明,止痛药物是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手段。
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即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方式和间隔)可使90%以上病人的疼痛得以缓解,有的能恢复生活自理。
卫生部1993年推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止痛药临床应用五项基本原则”:三阶梯止痛、按时、个体化给药、尽可能口服给药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这是对癌症患者的“生命至上”和“人性化”的具体体现。
癌症痛治疗的“三阶梯疗法”痛治疗的“三阶梯疗法”,即轻度疼痛,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剂;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三阶梯”的标准止痛药分别是阿司匹林、可待因及吗啡。
第一阶梯为解热镇痛药,其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替代药物有消炎痛、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双氯芬酸(扶他林)等,还可作第二、第三阶梯药物的辅助用药。
而此类药物多有胃肠不良反应(如胃溃疡、胃出血等),且剂量增加其毒性加重,故应几类药物“交替使用”,可明显减轻副作用。
第二阶梯药物为弱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可待因,替代药物有强痛定、羟考酮、曲马多、痛力克和右丙氧芬等,主要适用于第一阶梯用药后仍有疼痛者。
从药理学分析,此类药可与解热镇痛药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也可组成复方制剂(如氨芬待因、安度芬、丙氧胺酚等),可单独或“交替使用”于中度疼痛的止痛,以减少副作用和成瘾性。
第三阶梯用药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吗啡及其缓释片美菲康、美施康定等,替代药物有氢吗啡酮、羟吗啡酮、左马喃、美沙酮、芬太尼贴剂和丁丙诺啡等。
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重度疼痛者。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word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如此癌痛患者常伴有躯体症状,如疲劳、失眠、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
这些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
据统计癌症患者由于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睡眠、社交、生活乐趣等七方面的干扰随疼痛程度的增加而加重。
WHO提出的癌痛三阶梯止痛虽在全球广泛推广,且已证实了其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与可行性,但至今仍未能普与到使癌症患者全部受益。
因此,2001年第二届亚太地区疼痛控制研讨会进一步呼吁“消除疼痛是根本人权〞〔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
因此正确贯彻三阶梯止痛治疗已成为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
一、疼痛治疗的目的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限制药物的不良反响;将疼痛与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二、药物治疗癌痛的根本原如此----规X化疼痛处理1.明确诊断、疼痛原因、性质、部位、影响因素。
2.评价疼痛强度,让病人和家族参与评价。
3.权衡治疗手段,提供最理想的止痛策略和方法,要考虑到药物的价格和给药技术的可行性。
4.尽可能长时间地采用非介入治疗。
按阶梯给药、联合给药,绝对不用安慰剂。
5.根据药品的作用时间,固定给药间隔。
PRN给药仅为常规给药的补充。
6.按照患者的爱好和耐受性,个别化选择药物,个别化滴定药物剂量。
7.考虑药物对疼痛、躯体症状、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因素的影响。
配合使用辅助用药。
8.疼痛可发生在肿瘤的发生、治疗或进展各阶段,故随时要注意疼痛发生的机制和再评估。
对治疗的效果按期进展评价以有效地调整药物剂量。
word三、疼痛的评估〔一〕评估原如此1.倾听与相病人的主诉:医生应教会病人与家属对疼痛的评估方法。
2.仔细评估疼痛,通过病史、体检、相关检查了解肿瘤的诊治与开展过程,疼痛的性质、程度,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药物治疗史与伴随症状与体征。
3.评价每次疼痛的发生、治疗效果与转归。
完整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WHO Analgesic Ladder)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一套用于癌症患者疼痛管理的指导原则。
该原则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个系统化、逐步递增的止痛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疼痛缓解。
以下是完整版的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第一阶梯:非处方药物第一阶梯主要使用非处方药物进行疼痛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和较低剂量的阿片类镇痛药(如丙氧吉酮)。
这些药物在轻度到中度疼痛的情况下通常可以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
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如果第一阶梯的药物无法提供足够的疼痛缓解,或者疼痛程度进一步加重,就需要进入第二阶梯的治疗方案。
第二阶梯的主要药物是弱阿片类镇痛药,如可待因和氢化可待因。
这些药物与第一阶梯的药物相比具有更强的止痛效果,可以有效缓解中度到重度的癌症疼痛。
此外,第二阶梯的药物可以联合使用非处方药物,以增强止痛效果。
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如果第二阶梯的药物无法提供足够的疼痛缓解,或者疼痛程度进一步加重,就需要进入第三阶梯的治疗方案。
第三阶梯的主要药物是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和芬太尼。
这些药物具有最强的止痛效果,可以有效缓解重度癌症疼痛。
同时,第三阶梯的药物仍然可以联合使用非处方药物或者第二阶梯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个性化治疗除了以上三个阶梯的药物治疗外,个性化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个性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止痛治疗方案。
这包括根据疼痛强度和类型、患者的年龄、疾病的进展程度和其他因素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其他辅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其他辅助治疗也可以用于缓解癌症疼痛。
这包括针灸、放射疗法、物理疗法、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等。
这些辅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是一套有效的癌症疼痛管理指导方案。
它通过逐步递增的方式,根据疼痛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图文简介及研究进展三阶梯镇痛方案及原则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最常见的症状,癌症初诊时,约25%患者伴有疼痛症状,抗癌治疗期约35%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疼痛发生率上升至75%。
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生活、活动能力、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疼痛治疗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合理的止痛治疗,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的基础是:用药方法的“阶梯”概念,并同时遵循5项基本原则:一、口服用药首选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
口服用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
随着止痛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及患者不同病情对给药途径的不同需求,除口服途径给药外,选择其它无创性给药途径日趋广泛应用,如透皮贴剂止痛治疗。
若患者有吞咽困难,严重呕吐或胃肠梗阻时,可选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等。
必要时使用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
二、按阶梯用药是指止痛药物的选取用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
即轻度疼痛首选三阶梯的第一阶梯:非阿片止痛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如果达不到止痛效果或疼痛继续加剧为中度疼痛,则选用非阿片类药物加上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仍不能控制疼痛或疼痛加剧为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以吗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药物成瘾性。
三、按时用药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的按规定间隔给药。
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次剂量应在前一次药效消失之前给予,这样可以保持疼痛连续缓解。
有些患者因突发剧痛,可按需给药。
四、个体化给药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故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理想缓解疼痛及无明显不反应的剂量为止。
五、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扫应,提高止痛治疗效果。
癌症患者止痛的三阶梯治疗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有效的止痛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综合规划四项重臾之一。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为实现“到2000年让癌症患者不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标,在全球推行癌痛治疗计划。
卫生部于1991年下达了关于我国开展“癌症患者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工作的通知,以及镇痛药临床应用的五项基本原则。
所谓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法就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做出正确的评估后,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地选择不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
第一阶梯的药物为非留体抗炎药,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 其他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高鸟甲素、蔡普生以及口引躲美辛栓(肛内)等(见骨骼肌和风湿免疫疾病用药)。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轻、中度疼痛的患者,也可作为第二、第三阶梯的辅助用药。
第二阶梯的药物为弱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可待因, 其他药物有双氢可待因、氨酚待因、氢可酮、羟考酮、布桂嗪、曲马多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中度疼痛的患者或第一阶梯用药后仍有疼痛的患者。
第三阶梯的药物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吗啡, 其他药物有氢吗啡酮、羟吗啡酮、左啡诺、二氢埃托啡、美沙酮、芬太尼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重度疼痛的患者或应用了第二阶梯的药物后疼痛仍不能缓解的患者。
1、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的主要原则(1) 口服给药:首选口服给药,口服给药经济、方便,尤其对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不易产生依赖性,这样便于患者长期用药。
若不适合口服给药或达不到止痛效果,可采用透皮贴剂、肛门给药和输液泵连续皮下用药。
(2)按时给药:按照药物的有效作用时间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这样才能使患者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以达到使癌症患者不痛的目的。
(3)按阶梯给药。
(4)个体化用药:所用药物剂量是应以能使患者达到有效镇痛为准,不应以各种镇痛药物推荐的常规剂量为标准, 也不受药典中规定的“极量”的限制。
一方面因为药物作用存在个体差异;另外,在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耐受情况不同,调整剂量也会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