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记设计研究期末作业答案解析

史记设计研究期末作业答案解析

史记设计研究期末作业答案解析
史记设计研究期末作业答案解析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

1、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得人物就是:

①韩信②李陵③李广④霍去病

2、认为李广“数奇”得汉皇就是:

①汉文帝②汉景帝③汉武帝④汉宣帝

3.“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得将军就是:

①韩信②张骞③李广④霍去病

4、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得人物就是:

①韩信②张良③萧何④陈平

5、“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得汉初功臣就是:

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韩信

6、韩信被杀之后,刘邦下一个要消灭得目标就是:

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张良

7、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得异姓王就是:

①英布②卢绾③彭越④樊哙

8、在“十二月晦”这一天被“弃市渭城”得人物就是:

①英布②韩信③灌夫④窦婴

9、早年“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得人物就是:

①韩信②项羽③荆轲④春申君

10、暗杀春申君得“弱人”就是:

①朱英②李园③庄贾④田蚡

11、缇萦救父得故事出自于

①《伯夷列传》②《游侠列传》③《扁鹊仓公列传》④《儒林列传》

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得人物就是:

①韩信②韩非③李斯④张汤

13、临死前慨叹“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得人物就是:

①韩信②李斯③李广④张汤

14、说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句话得人物就是:

①冯谖②春申君③窦婴④灌夫

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得人物就是:

①齐桓公②管仲③韩信④范雎

16、说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这句话得人物就是:

①鲁仲连②荆轲③孔子④孟子

17、《史记》七十列传得第二篇就是:

①《伯夷列传》②《管晏列传》③《孟子荀卿列传》④《李将军列传》

18、“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出自于:

①《平准书》②《李斯列传》③《货殖列传》④《魏其武安侯列传》

19、“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这句话就是下列孔子哪

位人物学生所言:

①颜回②子路③子贡④子夏

20、年方三十二岁而死得历史人物就是:

①项羽②管仲③屈原④贾谊

21、“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得战国公子就是;

①春申君②平原君③信陵君④孟尝君

22、“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得历史人物就是:

①苏秦②张仪③伍子胥④楚怀王

23、被吴王夫差赐剑而死得历史人物就是:

①文种②张仪③伍子胥④西施

24、被秦王赐剑自裁得历史人物就是:

①白起②蒙恬③李斯④韩非

25、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得汉初功臣就是:

①韩信②彭越③英布④陈平

26、临终前慨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得历史人物就是:

①伯夷②孔子③孟子④屈原

27、临死前哀叹“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得历史人物就

是:

①白起②蒙恬③项羽④李广

28、集中表现出司马迁既愤天命、又悲天命内在苦痛得《史记》篇目就是:

①《李将军列传》②《伯夷列传》③《管晏列传》④《淮阴侯列传》

29、“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就是邪?非邪”出自于:

①《李将军列传》②《伯夷列传》③《管晏列传》④《淮阴侯列传》

30、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得历史人物就是:

①刘邦②项羽③张良④荆轲

31、被人斥为“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得汉儒就是:

①董仲舒②叔孙通③公孙弘④田蚡

32、被人斥为不“正学以言”,反“曲学阿世”得汉儒就是:

①董仲舒②叔孙通③公孙弘④田蚡

33、遭汉儒诋毁而被杀得义侠就是:

①灌夫②聂政③郭解④鲁仲连

34司马迁从经济变化角度揭示出汉代由衰到盛,又将由盛到衰这一趋势得《史记》篇目就是:

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③《货殖列传》④《平准书》

35、司马迁批判汉武以恶为治这一专制政治得《史记》篇目就是:

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③《李将军列传》④《平准书》

36、司马迁揭露汉武好仙这一病态心理得《史记》篇目就是:

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③《李将军列传》④《平准书》

37、慨叹李广“惜乎,子不遇时”得汉皇就是:

①汉文帝②汉景帝③汉惠帝④汉文帝

38、在右北平战中,“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得汉将就是:

①李广②李敢③李陵④李闯

二、多项选择题(共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

1、以下所列,曾惨遭同学毒害得人物有:

①范雎②韩非③孙膑④伍子胥

2、李广指挥得战斗有:

①上郡遭遇战②巨鹿之战③背水一战④右北平之战

3、在《史记》中,自杀而死得人物有:

①项羽②陈胜③李广④白起

4、韩信指挥得战役有:

①井陉之战②巨鹿之战③垓下之战④潍水之战

5、以下所列,哪些人曾劝韩信反汉:

①武涉②萧何③陈余④蒯通

6、汉初被杀得功臣有:

①韩信②萧何③彭越④张良

7、死于吕后之手得人物有:

①韩信②戚夫人③彭越④陈余

8、战国四公子就是:

①春申君②信陵君③孟尝君④平原君⑤成安君

9、由“至友”而成死敌得人物就是:

①韩信②张耳③彭越④陈余

10、《管晏列传》叙述了哪些人间友情:

①鲍叔牙与管仲②信陵君与侯赢③孟尝君与冯谖④晏子与越石父

11、汉武时期与匈奴作战得汉将有:

①李广②李陵③霍去病④卫青⑤李牧

12、表现出司马迁既重义又重利价值观念得《史记》篇目有:

①《货殖列传》②《伯夷列传》③《孔子世家》④《越王勾践世家》

13、对汉武政策予以批判得《史记》篇目有:

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③《淮阴侯列传》④《平准书》

14、歌颂“知己”之情得《史记》篇目有:

①《魏公子列传》②《管晏列传》③《伯夷列传》④《张耳陈余列传》

15、曾刺杀过嬴政得勇士有:

①韩信②荆轲③项羽④张良

16、属于李广家族得人有:

①李陵②李敢③李广利④李耳

17、《刺客列传》所记载得刺客有:

①郭解②曹沫③专诸④聂政⑤荆轲⑥豫让

三、填空题(共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1、桃李不言,_________。

2、韩信指挥得井陉之战又称__________。

3、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得异姓王就是___________。

4、“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就是邪?非邪”出自于____________。

5、集中表现出司马迁重利价值观念得《史记》篇目就是____________。

6、被茅坤称为“兵仙”得军事家就是_______。

7、在《赵世家》中,与公孙杵臼合力救护赵氏孤儿得志士就是______。

8、慨叹李广“惜乎,子不遇时”得汉皇就是_______。

9、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大丈夫当如此也”得历史人物就是_______。

10、“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得历史人物就是_______。

11、堪称为一篇“鼠传”得《史记》篇目就是____________。

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得人物就是_______。

13、被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得汉之名将就是____________。

14、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得汉初功臣就是_______。

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得历史人物就是_______。

16、《史记》七十列传得第二篇就是_______。

四、标点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匈奴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得以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2、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之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

3、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就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就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没泜水上禽赵王歇

4、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骑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就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

五、简答、简析题(共18小题,每题10分,共180分)

1、在司马迁得笔下,李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其中,您觉得李广最为突出得品质就是哪一点?为什么?

2、李广“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请您对李广“还,赏不行”得原因作出分析。

3、结合《李将军列传》与《卫将军骠骑列传》得相关内容,谈谈司马迁对李广与卫青、霍去病作了怎样不同得描写与评价?

4、简要概括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得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5、简要叙述韩信井陉口背水一战以及与项羽决胜垓下得具体战法。

6、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大力描写了韩信得重情重义,大力陈述了韩信前半生不反得事实。在您瞧来,司马迁这一笔法有何用意?

7、项羽与在韩信对樊哙有怎样不同得态度? 您能就此对项羽、韩信识见得高下作出分析吗?

8、在司马迁得笔下,项羽得最终失败已埋伏于她少时得一些行为表现中。请您说说项羽少时得相关行为,并简要说明它与项羽最终失败得因果关系。

9、说明范蠡长男“过失”杀弟得原因。

10、在《史记》中,“不自知”得悲剧可以分为哪几类?

11、为什么说张耳、陈余就是以一种悖论得形式实现了她们得“刎颈之交”?

12、说明《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得丰富内涵。

13、请您对“制礼义以养之欲”这句话作出符合司马迁本意得解释。

14、司马迁得命运感与一般人所信奉得宿命论有何区别?

15、司马迁在《项羽本纪》得赞语中就是如何保持了感性与理性得双重评判得?对于刘邦,司马迁就是否也保持了感性与理性得双重评判?

16、司马迁对汉武盛世持有怎样双重得评价?

17、《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汉武时代得批判主要集中在哪三篇?这三篇各自侧重在那个方面展开批判?

18、历史上第一个彻底洞穿项羽弱点得人就是谁?这个人对项羽得弱点作出了怎样得分析?

六、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共30分)

1、论析韩信得个人才干与品质

2、为什么说《李斯列传》堪称为一篇“鼠传”?

3、在《管晏列传》中,司马迁对哪两对人物得知交之情进行了重点描写?叙述这两对人物知交之情得具体表现,并说明司马迁这样描写得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③

2、①

3、③

4、①

5、④

6、③

7、②

8、④

9、②

10、②

11、③

12、③

13、②

14、①

15、②

16、①

17、②

18、③

19、④

20、④

21、③

22、①

23、③

24、①

25、①

26、②

27、①

28、②

29、②

30、①

31、②

32、③

33、③

34、④

35、①

36、②

37、①

38、②

二、多项选择题

1、②③

2、①④

3、①③④

4、①③④

5、①④

6、①③

7、①②③

8、①②③④

9、②④

10、①④

11、①②③④

12、①②

13、①②④

14、①②

15、②④

16、①②

17、②③④⑤⑥

三、填空题

1、下自成蹊

2、背水一战

3、卢绾

4、《伯夷列传》

5、《货殖列传》

6、韩信

7、程婴

8、汉文帝

9、刘邦

10、韩信

11、《李斯列传》

12、李斯

13、李广

14、韩信

15、管仲

16、《管晏列传》

四、标点题

1、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匈奴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得以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2、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

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之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

3、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就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就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没泜水上,禽赵王歇。

4、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骑,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就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

五、简答、简析题

1、在司马迁得笔下,李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其中,您觉得李广最为突出得品质就是哪一点?为什么?

李广得优秀品质有:其一,勇于当敌,胆略过人。李广身为“世世受射”得将门之后,自幼练就了善射得本领。不惟如此,李广更具有一种过人胆略。在上郡遭遇战与右北平之战中,李广面对敌众我寡得危急局面,镇定自若,指挥若定,表现出超人得胆略。其二,李广不仅才气天下无双,还特有一种轻财爱士得优秀品质,赢得了广大士兵得爱戴。李广死时,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正说明了李广仁爱士卒得感召力与影响力。在我们瞧来,李广最为突出得品质就是后一点。从秦汉以来,边塞战争绵绵不断,一将功成万骨枯,谁又曾顾问过千百万士兵得死活?茫茫宇宙天地之间,李将军李广得英名之所以得以传颂千古,根由不在于她有什么赫赫战功,而在于仁爱士卒。此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李广“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请您对李广“还,赏不行”得原因作出分析。

李广战功卓著,却误入了汉景帝与梁孝王得矛盾之网中。梁孝王为汉景帝之弟,更就是颐指气使得窦太后最宠爱得儿子。窦太后本欲让梁孝王当皇帝,虽未获成功,但在两兄弟间造成了内在冲突。按照汉法,李广既为汉廷直属将军,就不能接受梁王得封赠。但梁王为了表示对景帝得不满,为了说明她本应成为皇帝,所以她偏要封赠汉将李广。李广在梁地作战,如果拒绝了皇帝弟弟得封赠,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如果说这件事有错,追究罪责得应就是梁孝王。汉景帝深知梁孝王再向她示威,自然怒火中烧,但迫于母威,又不好发作,于就是她便通过惩罚李广以示对梁孝王得回击。如此,飞将军李广就成了她们政治斗争得牺牲品。

3、结合《李将军列传》与《卫将军骠骑列传》得相关内容,谈谈司马迁对李广与卫青、霍去病作了怎样不同得描写与评价?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着力描写了李广轻财爱士得优秀品质,说明了李广赢得广大士兵与民众爱戴得原因。与此同时,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向世人展示了卫青、霍去病得本质属性。在司马迁瞧来,卫、霍两人之所以有辉煌战功,实因为她们身为皇亲国戚,她们本人

并没有过人得智略。不惟如此,司马迁还特别指出霍去病“不省士”得恶劣作风。在篇末得赞语中,司马迁更直接地对卫、霍两人不为天下贤大夫称颂得表现提出批评。而在《李将军列传》赞语中,司马迁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样得语词说明了李广仁爱士卒得感召力与影响力。两相对比,一优一劣,褒贬自现。

4、简要概括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得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得基本内容就是:韩信纵论天下,对项羽得性格弱点、战略错误,对三秦乃至天下得民心向背,都有深刻得把握。据此,她指出,应当利用项羽得战略错误,利用三秦父老对章邯等人得怨恨以及对汉王得爱戴,利用汉军将士渴望东归得心理,乘势向东挺进,以完成夺取关中、夺取天下得大业。意义:刘邦正就是在韩信这一大政方针得指导下,从绝境中走了出来。最终取得了天下。

5、简要叙述韩信井陉口背水一战以及与项羽决胜垓下得具体战法。

在井陉口之战中,韩信一方面正面出兵井陉口外,另一方面又预遣轻骑二千人各持一赤帜,隐蔽山后。在正面战场,韩信背水列阵,故意将数万兵力暴露于数十万赵军之下,以示其弱,使敌懈怠。果然,引诱出赵军空营出战。在正面与敌大战之时,韩信即用奇兵袭击敌军营地,再两面夹击,结果大获全胜。在垓下之战中,韩信为大军统帅,“先为小却,以待左右两翼之夹击,而后回军三而蹙之,就是以项羽十万之众一败无余。

6、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大力描写了韩信得重情重义,大力陈述了韩信前半生不反得事实。在您瞧来,司马迁这一笔法有何用意?

从表面上瞧,韩信血案为最高统治者所精心策划,近乎天衣无缝。如果要为韩信辩诬,自非易事。但司马迁依据韩信前半生不反得事实,依据韩信恪守信义得本质,从汉廷狱案中瞧出破绽,力求以她迷离开合、寄意无穷得文字说明韩信反汉罪名得虚妄,力求对汉初最大血案作出公正得判决。韩信得沉冤,司马迁论之明矣!

7、项羽与在韩信对樊哙有怎样不同得态度? 您能就此对项羽、韩信识见得高下作出分析吗?

在《项羽本纪》中,可以瞧出项羽对樊哙极为欣赏。而在《淮阴侯列传》中,则可见韩信对樊哙嗤之以鼻。樊哙本以屠狗为业,就是一介武夫。项羽欣赏樊哙,说明项羽也终为一介武夫;而韩信对樊哙得不同态度,说明韩信对匹夫之勇得鄙视。韩信之所以在汉中一针见血地瞧穿项羽徒有匹夫之勇得本质,也正显示出韩信高出于项羽之上得见识与胸怀。

8、在司马迁得笔下,项羽得最终失败已埋伏于她少时得一些行为表现中。请您说说项羽少时得相关行为,并简要说明它与项羽最终失败得因果关系。

在项羽得人生之初,她“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后学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其豪气诚然令人叫绝,但又显得粗略疏阔。在司马迁瞧来,项羽最终得失败,其中得一大根源在于“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这样一种“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得精神弊端,正与项羽少时不学无术得表现两相呼应。而司马迁之所以从项羽少时写起,也正就是说明项羽最终失败得种因早就埋伏在项羽少时得表现中。

9、说明范蠡长男“过失”杀弟得原因。

范蠡一语道破了长男“过失”杀弟得原因:“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就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10、在《史记》中,“不自知”得悲剧可以分为哪几类?

在《史记》中,“不自知”得悲剧可以分为三类:一则为项羽、韩信得悲剧。当她们取得巨

大成功之时,理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牢牢把握住“天机”与自我得契合点,否则就会“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二则为白起、吴起、商君、文种等人得悲剧。她们成功之时,也正就是她们得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之时。这时,她们已经面临绝对不可超越得限界。既如此,她们应该觉悟到:“成功之下,不可久处”,否则就会“亢龙有悔”。三则为韩非、孙膑、虞卿等人得悲剧。她们“能言”而“不能行”,结果陷入困境、绝境。以上三类,均因自我蔽暗而导致悲剧得发生。

11、为什么说张耳、陈余就是以一种悖论得形式实现了她们得“刎颈之交”?

所谓刎颈之交,初义就是要同生死,共患难,断颈无悔。在较长得一段时间里,张耳、陈余这一对忘年交在人生苦旅中也确实做到了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但后来却反目为仇,成为死敌。张耳、陈余始以生死相许,殊不料割下自己颈子得竟然就是对方。所谓“刎颈之交”,结果就是以一种悖论得形式实现了。

12、说明《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得丰富内涵。

《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得内涵:其一,着力描写“非常之人”,使人感到人生最神圣得就是超越自我得努力与奋斗,人生最有价值得就是追求生命奇特。其二,司马迁对人物得行动、意愿、个性、理想、情感,对人物得苦难、悲哀、诅咒、呼告、死亡都始终给予了莫大得关注,表达了她对生命底蕴得咀嚼、感叹与沉思。其三,对摧残生命得君主专制政治进行了大胆无畏得揭露,表现出一种护持历史中生命个体得历史良心。其四,揭示了人性得灰暗一面:人性之恶,显示出她敢于正视人性之恶得勇气。其五,在正视人性恶得基础上,高擎人得美德与良知。其六,在洞察人性真实得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一个既能顺应又能控制人情、人性得新世界构想。

13、请您对“制礼义以养之欲”这句话作出符合司马迁本意得解释。

司马迁深以为,人性中存在着各种欲望,如果这些欲望得不到满足,必然会出现人人争夺、人人残杀得混乱局面。既至如此,人在追求欲望得过程中往往自取灭亡,整个社会也将在这种混乱中迎来它土崩瓦解得末日。结果,追求欲望却反而得不到欲望。先王体察人性,为了使人在有秩序得社会中得到种种欲望得满足,便制订了能容纳人之欲望得“礼”,使人从中怡然自足,享受快乐。由此瞧来,“礼”不但不就是压抑人性得存在,而恰恰就是使人之欲望得以长久满足得保证。故而,司马迁反复申言:“礼者,养也”,“制礼义以养之欲”。我们结合历史上因违背礼义规则,一味贪于男欢女爱而终至殒身亡国得无数个例,就不能不深深感到“制礼义以养之欲”、“礼者,养也”这一论点得深远与透辟。

14、司马迁得命运感与一般人所信奉得宿命论有何区别?

宿命论认定一切都就是命中注定得,它反映了一种无痛感得麻木心态,就是一种贯穿始终得人生基本态度。而司马迁对命运并不持忠实信奉得态度,她得命运感往往以疑问得形式出现,在疑问中仍不乏探询、否定得意味。正因如此,这种命运感并没有导致她走向宿命,没有导致她历史意识得丧失,相反她常常否定天命得存在。可以说,司马迁得命运感并非芸芸众生得宿命论,而就是一个“好学深思”者在一个更高品位上对一种无限本体得困惑感受。对命运得困惑与否定这两相结合,显示了司马迁历史理性得震荡与重建,显示了她在克服重重矛盾中表现出得主体得英雄意志与探求精神。

15、司马迁在《项羽本纪》得赞语中就是如何保持了感性与理性得双重评判得?对于刘邦,司马迁就是否也保持了感性与理性得双重评判?

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一方面对项羽得英雄本质着力描写,以其动情之笔写就了一出可

歌可泣得英雄交响曲;另一方面,司马迁对项羽得一系列政治军事错误也作了极其理性得分析、批评。以《项羽本纪》赞语为例,司马迁对项羽得功过保持了感性与理性得双重评判。在赞语得前半部分,司马迁显得有些感情冲动。在后半部分,司马迁则以深刻得理性对项羽得错误进行了切中肯綮得剖析。这样一种双重评判,既坚持了一个史家得原则立场,又表现了司马迁作为血肉之躯得感情好恶。与此相映照得就是,司马迁对刘邦也保持了双重评判。司马迁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刘邦,但在理智上认识到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在于她善于笼络人心,听取她人得意见,采取了一系列正确得政治军事战略。如此,司马迁既给我们以一个客观真实得历史,又充分表现了她在观照历史过程中得情感意向。

16、司马迁对汉武盛世持有怎样双重得评价?

司马迁对她那个时代得盛大气象有着强烈得感受。在海内一统得时代背景下,司马迁心胸开阔,气魄沉雄,对汉武盛世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司马迁更在海内一统得盛大气象中瞧到了衰败得端绪。从《史记》中,我们瞧到司马迁在《平准书》中对武帝得经济政策展开了全面批判,在《酷吏列传》中对武帝得高压政治进行了大胆揭露,在《封禅书》中对武帝得迷信心理作了深入剖析。这三篇鼎足而三,集中体现了她对现实得深刻认识以及对现实得深切忧虑。

17、《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汉武时代得批判主要集中在哪三篇?这三篇各自侧重在那个方面展开批判?

司马迁对汉武时代得批判主要集中《平准书》、《酷吏列传》与《封禅书》中。在《平准书》中,司马迁对武帝得经济政策展开了全面批判;在《酷吏列传》中,司马迁对武帝得高压政治进行了大胆揭露;在《封禅书》中,司马迁对武帝得迷信心理作了深入剖析。这三篇鼎足而三,集中体现了她对现实得深刻认识以及对现实得深切忧虑。

18、历史上第一个彻底洞穿项羽弱点得人就是谁?这个人对项羽得弱点作出了怎样得分析?

历史上第一个彻底洞穿项羽弱点得人就是韩信。针对刘邦畏惧项羽得心理,韩信深刻地指出:项羽虽“喑噁叱咤,千人皆废”,但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项羽虽“言语呕呕”,分食推饮,但却玩印不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羽“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但“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项羽又“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所以项羽“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她在目前瞧来很强,但很快就会衰弱下去。

六、论述题

1、论析韩信得个人才干与品质

其一,纵论天下,首建大策。在汉中登台拜将时,韩信凸现出一种卓越得战略眼光。针对将士思乡得心理,韩信提出了打出汉中、占据关中,进而逐鹿中原得战略决策。她向刘邦指出,应当利用项羽得战略错误,利用三秦父老对章邯等人得怨恨以及对汉王得爱戴,利用汉军将士渴望东归得心理,乘势向东挺进,以完成夺取关中、夺取天下得大业。后来,刘邦正就是在韩信这一大政方针得指导下,从绝境中走了出来。最终取得了天下。其二,出奇制胜,未尝血战。韩信坐而论道,深中肯綮。在战场上,她同样独步千古。井陉一战,韩信背水列阵,故意将数万兵力暴露于数十万赵军之下,以示其弱,使敌懈怠。果然,引诱出赵军空营出战。在正面与敌大战之时,韩信即用奇兵袭击敌军营地,再两面夹击,结果大获全胜。她如潍水之战等,也都表现出韩信出奇制胜,未尝血战“兵仙”本色。其三,决胜垓下,以灭项羽。韩信在汉中首建大策后,分兵以北,“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造成了有利于刘邦得战略态势。而在楚汉命运得垓下之战中,韩信为汉军统帅,彻底摧灭了“力拔山兮气盖世”得英雄项羽。综上所述,韩

信在楚汉之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得作用。其四,重情重义,绝不反汉。这位战无不克得天才人物,也就是一位重情重义、心胸豁达得仁者。她漂母之恩必报,赐之千金;下乡南昌亭长虽“为德不卒”,她也赐之百钱;对于曾令自己出其胯下得淮阴恶少年,她不记前仇,反而任她为中尉。由此可见,在韩信得内心深处,特具一种有情必报、有仇不复得宽仁大度。如此心胸,也表现在她对刘邦得态度上。当韩信破赵定齐后,其势力已远在刘、项之上。这时,武涉与蒯通都劝韩信反汉。但韩信却恪守情义,念念不忘刘邦得知遇之恩,表现出一种重情重义、绝不反汉之心。

2、为什么说《李斯列传》堪称为一篇“鼠传”?

李斯在人生之初,即表现出一种猥琐阴暗得心理。她从“厕鼠”与“仓鼠”两种生存得对比中,发誓要做人中得“仓鼠”。司马迁作为时刻关注人物内心世界得生命洞察者,敏锐捕捉到李斯这一卑下欲念,选取了李斯“年少观鼠”这一典型事例,揭开了李斯内在得龌龊本质。后来,为了保住自己“仓鼠”得丞相地位,她把自己得同学韩非推向了死亡之地。龌龊得本性产生龌龊得行为,李斯也由于这一自私得本性决定了她自己可悲得命运。秦始皇死后,李斯以她一以贯之得卑劣之心,“被迫”参与了赵高、胡亥改写遗诏、谋害扶苏及蒙恬得罪恶活动。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由此她已开始了向死亡得堕落。不久,她即被赵高、胡亥以“谋反罪”判处死刑。李斯这一“仓鼠”由于本性得溃疡,不惜以牺牲她人生命、她人天下为代价,竭力想保住自己“食积粟,居大庑之下”得生存状态,但最终死于她人“毒手”,落了个夷灭三族得可悲结局。面对李斯生命得沉沦,司马迁在赞语中拨开“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这一认识上得迷雾,劲笔指出李斯之死实根源于她那“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得恶劣本性。纵观《李斯列传》全篇,我们瞧到得就是一个充满卑劣私欲得人得心史,瞧到得就是一个由“厕鼠”而“仓鼠”而“囚鼠”而终至于“死鼠”得历史。从这一意义上瞧,《李斯列传》实为一篇“鼠传”。

3、在《管晏列传》中,司马迁对哪两对人物得知交之情进行了重点描写?叙述这两对人物知交之情得具体表现,并说明司马迁这样描写得用意。

司马迁在《管晏列传》中精心为我们展示了管仲与鲍叔牙、晏子与越石父得知交之情。鲍叔牙自幼与管仲交游,深知管仲很有才能。两人合伙经商时,管仲“分财利多自与”,但鲍叔牙知道管仲家境贫寒,所以从来不与她计较,反而“终善遇之”。后来,鲍叔牙佐助齐公子小白,管仲佐助齐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为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也随即被囚。这时,鲍叔牙出面说情,将管仲推荐给桓公。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结果“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霸业。对于叔牙得知己之情,管仲这样感慨万千地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句出自肺腑得心声,就是对人间友情得最高礼赞。在本传中,司马迁又精心叙写了齐另一相国晏婴赎贤、荐贤得事迹。晏子知被绑得罪人越石父就是位贤者,便以自己得左骖替她赎了罪,并一同坐车返回。到了家后,晏子没有打一声招呼,就进入内室。越石父见晏子“知己而无礼”,便要求离去。越石父在“知己”面前所表现出得人格自尊,正显示了朋友间得一种关系准则。

统观《管晏列传》,司马迁对管晏二人得功业只就是虚写,而对管仲与鲍叔牙、晏子与越石父得知交则加以重点描写。通过这一重点描写,司马迁实表现了对理想友情得珍视与渴望。司马迁将《管晏列传》列于《伯夷列传》之后而成为七十列传得第二篇,正显示了司马迁得无限用意。如果说《伯夷列传》置于列传之首就是为了弘扬一种最高得节义,那么《管晏列传》则展示了一种珍贵得友道。在《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人间难得得真情、信义寄予了莫大得关注,表现出一个伟大史家对于人间友道得珍视。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中作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选译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中作业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选译 翻译篇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瑢等著。卷一百一·子部十一○法家类,《韩子》·二十卷(内府藏本) 任课教师:李道和 断句原文: 《韓子》·二十卷(內府藏本) 周韓非撰。《漢書·藝文志》載《韓子》五十五篇,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載《韓子》二十卷,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惟王應麟《漢·藝文志考》作五十六篇,殆傳寫字誤也。其注不知何人作。考元至元三年何犿本,稱舊有李瓚注,鄙陋無取,盡為削去雲雲。則注者當為李瓚。然瓚為何代人,犿未之言。王應麟《玉海》已稱《韓子注》不知誰作,諸書亦別無李瓚注《韓子》之文,不知犿何所據也。犿本僅五十三篇,其序稱內佚奸劫一篇,說林下一篇,及內儲說下、六微內似煩以下數章。明萬曆十年趙用賢購得宋槧,與犿本相校,始知舊本六微篇之末尚有二十八條,不止犿所雲數章說林下篇之首尚有伯樂教二人相踶馬等十六章,諸本佚脫其文,以說林上篇田伯鼎好士章逕接此篇。蟲有虺章和氏篇之末自和雖獻璞而未美,未為王之害也,以下脫三百九十六字。奸劫篇之首,自我以清廉事上,以上脫四百六十字。其脫葉適在兩篇之間,故其次篇標題與文俱佚。傳寫者各誤以下篇之半連於上篇,遂求其下篇而不得,其實未嘗全佚也。今世所傳,又有明周孔教所刊大字本,極為清楷。其序不著年月,未知在用賢本前後。考孔教舉進士在用賢後十年,疑所見亦宋槧本。故其文均與用賢本同,無所佚闕。今即據以繕錄,而校以用賢之本。考《史記》非本傳,稱非見韓削弱,數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說林、說難十餘萬言。又雲,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其孤憤、五蠹之書。則非之著書,當在未入秦前。《史記》自敘所謂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者,乃史家駁文,不足為據。今書冠以初見秦,次以存韓,皆入秦後事,雖似與《史記》自敘相符,然傳稱韓王遣非使秦,秦王悅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之藥,使自殺。計其間未必有暇著書。且存韓一篇,終以李斯駁非之議,及斯上韓王書。其事與文,皆為未畢。疑非所著書本各自為篇,非歿之後,其徒收拾編次,以成一帙。故在韓在秦之作,

审计期中试题与答案

审计期中考试试题 (主要改编自2007年-2017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XX小题,每小题0﹒5分,共2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用鼠标点击相应的选项。)1.【2014年真题】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的目的是增强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B.审计可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C.审计涉及为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如何利用相关信息提供建议 D.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是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标答】C 【解析】对审计含义的测试,测试点均为关键要点。 2.【改编自2015年真题】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业务提供的保证程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财务报表审计提供绝对保证 B.代编财务信息提供合理保证 C.财务报表审阅提供有限保证 D.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低水平保证 【标答】C 【解析】对审计保证程度的测试,涉及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等超纲测试点,但正确答案的选项可以一眼识别,不影响解题。对考生们的启发是,考场上遇到陌生选项不要慌乱。 3.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审计是随着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的 B.注册会计师审计应当同时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 C.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指注册会计师作为一个职业应尽的义务,应当完全反映财务报表使用人的期望 D.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充分关注舞弊风险有助于缩小公众期望差 【标答】C 【解析】本题综合测试审计的产生、审计的定义和公众期望差,是审计考试客观题的命题趋势,本题测试点涉及2017年新增知识点,考生们应当予以掌握。选项C中,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指注册会计师作为一个职业应尽的义务,很大程度上反映财务报表使用人的期望,而非完全反映财务报表使用人的期望。 4.【2016年真题】下列有关审计业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审计业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和后附财务报表 B.如果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则该项业务不属于审计业务 C.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质量,因此,审计可以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D.执行审计业务获取的审计证据大多数是结论性而非说服性的 【标答】B 【解析】选项A中,财务报表不是审计产品;选项B中,如果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意味着不存在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该项业务不属于审计业务;选项C中,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选项D中,审计获取的证据大多数是非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5.【2014年真题】下列有关审计证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证据包括从公开渠道获取的与管理层认定相矛盾的信息

《中国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美德合称。 2.西周的治国安民大纲是。 3.古代周朝的五种酷刑是指、、、、。 4.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5.“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在一书中提出的。 6.《告子上》中写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价值原则。 7.阴阳五行中的“五行”是指、、、、。 8.禅宗真正形成为宗派,应从唐中叶(公元7世纪下半叶)算起,被推尊为禅宗六祖,是禅宗正式诞生的标志。 9.宋代理学朱陆之争指的是和两大思想家的斗争。 10.《明儒学案》的作者是。 11.战国末年的为法家思想的总结者。 12.“,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这句话表现了孟子的思想 13.“尚贤”“尚同”思想是的思想主张。 14.邹衍的历史学说“五德终始说”,是一种神秘的历史循环观念。它以五德相生关系说明王朝更替,这五德的先后顺序为:、、、、。 15.“荆公新学”是北宋改革者的思想内容。 16.《周易》中八卦是指、坤、、、艮、、兑。 17.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三等:、“斗筲之性”、。 18.《中说》的作者是唐代。 19.理学的认识论和道德修养论往往是不分的,这在二程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反映在“格物致知”和

这两个命题上。“格物致知”一词源于。 二、名词解释 1.性恶说 2.“大宗师” 3.“参验说” 4.名辩思潮 5.正始之音 6.性善论 7.谶纬8.“言不尽意” 9.《五经正义》 10.经世致用 11.“反者道之动” 12.黄老学派 13.玄学 14.洛学学派 15.公羊三世说 16.“天人感应” 17.“效验”学说 18.鹅湖之会 19.“致良知” 20.中体西用 三、简答题 1.简答墨子的“尚贤”思想。 2.简要谈谈商鞅、慎到、申不害的法、势、术思想。 3.什么是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4.法家韩非对朴素唯物主义的贡献是什么? 5.“本无”“即色”“心无”三宗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6.简答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 7.如何评价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8.简答桓谭批判谶纬迷信的主要论点? 9.谈谈王夫之“继善成性”观点的主要内容。 10.墨子也把“兼爱”称为“仁”,谈谈他的“仁”与孔子有哪些不同? 11.《庄子注》的作者是谁?他们对《庄子》作了哪些解释发挥? 12.隋唐时期儒学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论述《易传》的思想体系。

最新7月浙江自考宋词研究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宋词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7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人填词风气渐开,“依曲拍为句”填词方式开始确立的时期是( ) A.盛唐 B.中唐 C.晚唐 D.五代 2.下列关于词调句式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以长短句为主,少数齐言句式。 B.宋人所创词调全是长短句。 C.唐五代词调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 D.宋人所用词调全是长短句。 3.以下词集中,属于最早一批词人专集的是( ) A.孙光宪《乐府歌舞》 B.晏殊《珠玉词》 C.欧阳修《六一词》 D.张先《子野词》 4.以下词集中,属于词人别集的是( ) A.《云谣集》 B.《尊前集》 C.《乐章集》 D.《乐府雅词》 5.在慢词的创制与运用上分别作出重要贡献的三位北宋词人是( ) A.欧阳修苏轼周邦彦 B.柳永张先苏轼 C.柳永苏轼周邦彦 D.柳永苏轼晏几道 6.南宋词人吴文英《梦窗词》见称于世的风格特色是( ) A.绵密研炼 B.清空骚雅 C.雅俗共陈 D.豪放旷达 7.南宋后期左右词坛的一个重要派别是( ) A.辛弃疾爱国词派 B.姜夔词派 C.大晟词派 D.朱敦儒词派 8.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名句,出自于他的词作( ) A.《永遇乐》 B.《水龙吟》

C.《摸鱼儿》 D.《贺新郎》 9.下列词作中,主要内容为咏月的是( ) A.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B.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 C.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 D.刘辰翁《柳梢青》(铁马蒙毡) 10.下列词的选集中,属于南宋人编选是( ) A.《花庵词选》 B.《中州乐府》 C.《词综》 D.《宋四家词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唐代崔令钦的《__________》有一张《曲名表》记载了唐玄宗建立教坊后所演奏的乐曲。 2.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同它的__________功能相伴而行的。 3.五代词有两个中心,一个在__________,一个在南唐。 4.词与燕乐既有“诗乐相生”的一面,同时又有“__________”的一面。 5.唐宋词调,大多从曲调转化而来,其中有来自民间的,也有创自唐教坊、宋__________等官方音乐机构的。 6.作词与作诗不同,一般是“前人按律以制调,后人按调以__________”。 7.令、引、近、慢各有其不同的节奏,它们的区别,首先在于__________。 8.苏轼对词的全面革新,集中到一点,就是陈师道《后山诗话》所说的:“__________”。 9.姜夔《疏影》“客里相逢,篱角黄昏,__________”这三句,化用唐代诗人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意。 10.张孝祥的词集《__________》二百二十余首,词风介乎苏、辛之间。 11.辛派词的传人__________,作词“以词存史”,有《须溪词》三卷、三百五十余首,从中可借以窥见宋元之际的某些史迹。 12.自称“张三影”的词人是__________。 13.人称“贺梅子”的词人是__________。 14.论词而有专文,首推后蜀欧阳炯的《__________》。这可以说是唐五代时专文论词之始。 15.《词话丛编》收历代词话八十五种,其主编是__________。 16.“盖山谷是东坡一派,少游则纯乎词人之词也。”(夏敬观《淮海词跋》)其中“山谷”是指__________。 17.“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名句的作者是__________。 1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出自于陆游的词作《__________》。 19.南宋词的一部重要选集《绝妙好词》的编者是__________。 20.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有《龙川词》一卷,“龙川”实是南宋浙籍词人__________之号。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下加横线的词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答案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 1.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的人物是: ①韩信②李陵③李广④霍去病 2.认为李广“数奇”的汉皇是: ①汉文帝②汉景帝③汉武帝④汉宣帝 3.“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的将军是: ①韩信②张骞③李广④霍去病 4.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的人物是: ①韩信②张良③萧何④陈平 5.“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的汉初功臣是: 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韩信 6.韩信被杀之后,刘邦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是: 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张良 7.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 ①英布②卢绾③彭越④樊哙 8.在“十二月晦”这一天被“弃市渭城”的人物是: ①英布②韩信③灌夫④窦婴 9.早年“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人物是: ①韩信②项羽③荆轲④春申君 10.暗杀春申君的“弱人”是: ①朱英②李园③庄贾④田蚡 11.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于 ①《伯夷列传》②《游侠列传》③《扁鹊仓公列传》④《儒林列传》 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 ①韩信②韩非③李斯④张汤 13.临死前慨叹“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人物是: ①韩信②李斯③李广④张汤 14.说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句话的人物是: ①冯谖②春申君③窦婴④灌夫 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人物是: ①齐桓公②管仲③韩信④范雎 16.说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这句话的人物是: ①鲁仲连②荆轲③孔子④孟子 17.《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 ①《伯夷列传》②《管晏列传》③《孟子荀卿列传》④《李将军列传》

《审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分析

1案例1 爱乐者协会每周一至五晚上在文化宫举办音乐会。音乐会开始前,协会的一名员工在入场处把门。协会的会员,出示会员卡后可以免费入场,非会员观众,只有当场支付30元,换取到一张式样统一的入场券后,才能入场。 每晚演出结束,这位把门的员工将收到的现金,交给协会的出纳。纳当面清点,将现金存放入保险柜。每周六上午,出纳和把门的员工一起将保险柜中存放的所有现金,送存银行,收到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作为每周登记账目的依据。 爱乐者协会的管理层认识到门票收入的内部控制需要改进,聘请您帮助出谋划策。 要求:指出门票收入现有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弱点,针对每项弱点,各提供一项改进建议。参考答案: 1.无法确定购票入场的非会员观众人数。2.无法确定把门的员工在收钱的同时,有没有出票。3.无法确定把门的员工是否将当晚的门票收入全部交给出纳。4.无法确定出纳在周六送存银行前不动用存放在保险箱的票款。5.将银行提供的存款证明作为每周登记账目的依据,缺乏核对手段。1.门票应当连续编号,并按照售票顺序依次出票。2.增加另外一名员工,专门负责收票(撕下票根)3.演出结束后,把门员填写收入报告单一式两份,收票员工将之与自已收到的门票数核对相符后签字,把门员工将门票款和其中地份收入报告单交给协会的会计人员。4.出纳被要求在演出结束的第二天上午就将票款送存银行。5.在票根,收入报告单以及银行的存款证明三者核对无误后,据此登记账目。 2.案例2 独城公司是一家从事食品批发、兼营食品零售的商业企业,上年出现了如下错误和舞弊行为: (1)货物发出后,为向顾客收款而开具的销售发票的销售价格不对,因为在进行计算机输入时,输人了错误的销售价格。 (2)有一笔购货发生了重复付款。在第一次付款3周后,独城公司收到供货商发货单的复印件,因而又付了一次款。 (3)仓库的员工将部分牛肉带回家。收到购入的牛肉后,仓库的员工将一小部分牛肉放入自己的手提袋,其余部分则放人公司的冷冻冰柜。然后,按照总共收到的数量而不是人库的实际数量填写人库单,送交财会部。 (4)在对零售商店的存货进行盘点时,某些柜组将一些商品的数量误记在另一些商品的名下,在盘点数量时也出现了错误。 (5)12月31日,公司有一批牛肉已经装车,但尚未发运,存货盘点时将它纳人了盘点范围。但是,发货单是12月31日填制的,因此,这批存货对应的销售也在上年确认了。 要求: (1)对每一个错误和舞弊行为,指出缺乏的一种或多种内部控制类型。 (2)对每一个错误和舞弊行为,指出没有达到的交易的相关审计目标。 (3)对每一个错误和舞弊行为,指出能克服它的一个控制措施。 解答: (1)缺乏独立稽核;影响的审计目标是“交易按正确的金额反映(计价)”;克服的控制措施如由两个人独立地对同一批商品进行盘点 (2)缺乏凭证与记录控制(第一次付款没有登记在相应的会计帐户中,没有在已经付过款的购货凭证上作记号),经济业务没有经过适当授权(付款应该取得有关负责人的批准,而有关负责人在批准是否付款时将审核发货单)。没有达到的审计目标是“记录的交易按正确的金额反映(计价)”克服的控制措施如及时登记会计帐户,付款时在购货凭证上作标记,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 1.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的人物是:③李广 2.认为李广“数奇”的汉皇是:①汉文帝 3.“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的将军是:③李广 4.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的人物是:①韩信 5.“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的汉初功臣是:④韩信 6.韩信被杀之后,刘邦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是:③彭越 7.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②卢绾 8.在“十二月晦”这一天被“弃市渭城”的人物是:④窦婴 9.早年“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人物是:②项羽 10.暗杀春申君的“弱人”是:②李园 11.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于③《扁鹊仓公列传》 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③李斯 13.临死前慨叹“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人物是:②李斯 14.说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句话的人物是:①冯谖 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人物是:②管仲 16.说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这句话的人物是:①鲁仲连 17.《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②《管晏列传》 18.“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出自于:③《货殖列传》 19.“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这句话是孔子哪位学生所言:④子夏 20.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④贾谊 21.“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的战国公子是;③信陵君 22.“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的历史人物是:①苏秦 23.被吴王夫差赐剑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③伍子胥 24.被秦王赐剑自裁的历史人物是:①白起 25.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①韩信 26.临终前慨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历史人物是:②孔子 27.临死前哀叹“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的历史人物是:①白起 28.集中表现出司马迁既愤天命、又悲天命内在苦痛的《史记》篇目是:②《伯夷列传》 29.“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出自于:②《伯夷列传》 30.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历史人物是:①刘邦 31.被人斥为“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的汉儒是:②叔孙通 32.被人斥为不“正学以言”,反“曲学阿世”的汉儒是:③公孙弘 33.遭汉儒诋毁而被杀的义侠是:③郭解

审计期中测试答案

审计期中测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25分,每小题1分) 1、审计产生于(D)的需要。 A、纠错防弊 B、提供审计信息 C、公证 D、经济监督 2、审计的主体是指(C)。 A、被审计单位 B、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活动 C、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 D、有关的法规和审计标准 3、审计的客体是指(A)。 A、被审计单位 B、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 C、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D、有关的法规和审计标准 4、事前审计的主要目的是(A)。 A、预防错弊行为的发生 B、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 C、即是发现和纠正错弊行为 D、确认经济行为 5、申请成立会计事务所应报经(A)部门审查批准。 A、财政 B、审计 C、监察 D、工商行政管理 6、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我国不准设立(B)会计师事务所。 A、有限责任公司制 B、独资 C、合伙制 D、有限公司合伙制 7、实施会计准则,可以赢得社会公众对(A )的信任。 A、审计意见 B、审计证据 C、审计工作底稿 D、审计人员 8、注册会计师的下列行为中,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是(C)的信任。 A、承接了主要工作需由事务所外部专家完成的业务 B、按服务成果的大小收取审计费用 C、不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 D、对自身业务能力进行广告宣传 9、审计标准就其本质来说,首先是对(A )的要求。审计组织的职责是要恰当、准确地运用审计标准,对被审计单位遵守规则的情况加以审查和评价。 A、被审计单位 B、委托单位 C、注册会计师 D、审计组织 10、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是指(D)的信任。 A、审计证据 B、审计计划 C、审计过程 D、审计工作底稿 11、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审阅法与(D)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A、观察法 B、鉴定法 C、比较法 D、核对法 12、(D)是指审计人员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有关业务活动、北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A、函证法 B、查询法

【西大2017版】[0084]《唐宋词研究》网上作业题答案

(0084)《唐宋词研究》网上作业题答案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6:第六批次 1:[单选题]词是随着隋唐____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 A:雅乐 B:清乐 C:南曲 D:燕乐 参考答案:D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单选题]词大都分为数片,其中最常见的是( )。 A:单调 B:双调 C:双拽头 D:三叠 参考答案:B 首先,实践为人类认识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其次,实践促进了人脑的发展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 最后,实践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从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对象的多重矛盾关系的统―中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单选题]词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选词以配乐 B:以近体诗入乐 C:依曲拍为句 D:扮演戏弄

参考答案:C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4:[单选题]下列词调中,属于三叠的是() A: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B: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 C: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D: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参考答案:D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5:[单选题]开宋词豪放词风先声的边塞词是() A:范仲淹《渔家傲》 B:苏轼《定风波》 C:王安石《桂枝香》 D:贺铸《六州歌头》 参考答案:A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6:[单选题]下列词集中属于周邦彦创作的是() A:《乐章集》 B:《漱玉词》 C:《片玉集》 D:《珠玉词》 参考答案:C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7:[单选题]柳永长调善于铺叙,其铺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多用博喻 B:多用赋体 C:以文为词 D:多用比兴 参考答案:B 1-5) B B D D D 6-10) A A D C C 11-15) C C C C C 8:[单选题]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

史记研究期中作业答案

《史记研究》期中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① 2.④ 3.② 4.② 5.④ 6.① 7.② 8.③ 9.④ 10.② 11.③ 12.③ 13.② 14.③ 15.② 16.① 17.① 18.④ 19.② 20.③ 21.④ 22.③ 23.② 24.④ 25.② 26.② 二、多项选择题 1.①④ 2.①②③ 3.①③ 4.①②④ 5.①④ 6.①② 7.②④ 8.②③ 9.①④

10.②③ 11.①②④ 12.①③ 13.①③ 14.①② 三、填空题 1.必待非常之人 2.俶傥非常之人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彼可取而代也 5.《太史公自序》 6.思来者 7.成一家之言 8.《春秋》 9.《伯夷列传》 10.五种 11.见盛观衰 12.九个 13.女为悦己者容 14.《魏公子列传》 15.时不利兮骓不逝 16.虞兮虞兮奈若何 17.《魏公子列传》 18.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9.《屈原贾生列传》 20.死国 2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2.伍子胥 23.伍子胥 24.越王勾践 25.越王勾践 26.膑脚 27.程婴 28.刘邦 29.《伯夷列传》 30.《报任安书》 31.《廉颇蔺相如列传》 32.狂惑 33.伍子胥 四、标点题

1.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载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与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为之久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褌,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2.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3.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4.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令雎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戮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 5.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垢,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 6.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五、简答、简析题 1.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试作简要叙述。

汉语言文学期末考试题(有答案)

《汉语言文学》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 1 .“大历十才子”是指李端.卢纶.吉中孚___ .____. ___.____. ___ ___. ___等。 2. 杜牧时称“小杜”,因与____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3.韦应物以____ 著名。 4.《滁州西涧》是_______的代表作。 5.世称“韩孟诗派”中的“韩”指_______,“孟”是指___________。 6.李商隐的抒情之作中,最为杰作的是以______为中心的情诗。 7.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它和《诗经》并成为“__ __”。 8.《离骚》全诗372句2400余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_______。 9.《离骚》是我国古代_______的典范之作。 10.《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____ . ___。 11.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是_______和_______。 12.《尚书》意为“_______”是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作品汇编。 13.《尚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 14._______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15.庄子名____,____时期____国人。 16.《论语》是___家的代表作,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及其弟子篆录而成。 17.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首推为____共____篇分为内、外、杂三部分。 18.《庄子》的哲学思想起源于____,而又有所发展。 19.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为:____。 20.《韩非子》是先秦____家的代表作,共55篇,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为君王所

采用。 21._____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22.汉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几个发展阶段。 23.西汉前期,在传统的骚体赋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是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和_____。 24.______的______,奠定了典型的汉代大赋的基础。 25.杨雄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称“四大赋”。 26.两汉乐府是继______、______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又一座辉煌的里程碑。 27.______多数独立成篇,还有一些附在______的结尾。 28.______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29.曹丕在《______ 》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建安七子”。 30.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获得更加自觉的发展,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期中______的地位尤为突出。 31.曹丕博学多识,勤于著述,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______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32.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33.《文心雕龙》的作者是______。 34.曹丕的______探讨了个性与风格的关系,标志着古代文学批评进入一个新时期。 35《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等情节都是取材于______。 36.西晋陆机文学创作的专论是______。

【西南●最新版】[0084]《唐宋词研究》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084]《唐宋词研究》 第一批次 [单选题]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 A:温庭筠 B:欧阳炯 C:孙光宪 D:孟昶 参考答案:B [单选题]下列词集中属于周邦彦创作的是() A:《乐章集》 B:《漱玉词》 C:《片玉集》 D:《珠玉词》 参考答案:C [单选题]词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选词以配乐 B:以近体诗入乐 C:依曲拍为句 D:扮演戏弄 参考答案:C [单选题]词是随着隋唐____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 A:雅乐 B:清乐 C:南曲 D:燕乐 参考答案:D

[单选题]提出词"自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 )。 A:苏轼 B:秦观 C:周邦彦 D:李清照 参考答案:A [单选题]柳永长调善于铺叙,其铺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多用博喻 B:多用赋体 C:以文为词 D:多用比兴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开宋词豪放词风先声的边塞词是() A:范仲淹《渔家傲》 B:苏轼《定风波》 C:王安石《桂枝香》 D:贺铸《六州歌头》 参考答案:A [单选题]下列词调中,属于三叠的是() A: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B: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 C: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D: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参考答案:D [单选题]词大都分为数片,其中最常见的是( )。 A:单调 B:双调

C:双拽头 D:三叠 参考答案:B [单选题]下列词人中,对周邦彦起直接影响的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晏殊 D:秦观 参考答案:D 第二批次 [单选题]作为词体确立标志的是九世纪初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 )。A:《浣溪沙》 B:《浪淘沙》 C:《忆江南》 D:《忆秦娥》 参考答案:C [单选题]倡导"清空”理论的词学著作是()。 A:杨绘《本事曲》 B:沈义父《乐府指迷》 C:杨缵《作词五要》 D:张炎《词源》 参考答案:D [单选题]花间词人中与温庭筠齐名的是( )。 A:韦庄 B:欧阳炯 C:孙光宪

《中国古代文学(一)》高本期中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一)期中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原始歌谣起源于:( 1 ) ①劳动②游戏③巫术④性崇拜 2.原始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反映的是:( 3 ) ①放排活动②制作乐器的过程③狩猎活动④伐木活动 3.神话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1 ) ①幻想②塑造形象③夸张④象征⑤联想 4.我国古代保留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 1 ) ①《山海经》②《庄子》③《吕氏春秋》④《淮南子》 5.从神话的类型上看,盘古开天地属于:( 1 ) ①创世神话②英雄神话③洪水神话④感生神话 6.《精卫填海》载于:( 1 ) ①《山海经》②《淮南子》③《庄子》④《列子》 7.今古文经之争始于:( 4 ) ①春秋时期②战国时期③秦代④西汉⑤东汉 8.《诗经》,称为“经”,成为经典开始于:( 3 ) ①春秋时期②战国时期③西汉④东汉⑤唐代 9.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论者是:( 3 ) ①毛亨②董仲舒③司马迁④郑玄⑤朱熹 10.《诗集传》的作者是:( 4 ) ①孔子②毛亨③郑玄④朱熹⑤闻一多 11.《诗经》中的“国风”共有:( 3 ) ①120篇②140篇③160篇④180篇 12.“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是:( 2 ) ①《东山》②《七月》③《生民》④《采薇》 13.“三弃三收”这一情节出于:( 4 ) ①《诗·卫风·氓》②《诗·豳风·七月》③《诗·豳风·东山》④《诗·大雅·生民》 14.我国第一部史书为:( 1 ) ①《尚书》②《春秋》③《左传》④《国语》⑤《史记》 15.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书是:( 2 ) ①《尚书》②《春秋》③《左传》④《战国策》⑤《汉书》 16.《左传》最为突出的艺术成就是:( 2 ) ①描写人物②描写战争③描写行人辞令之美④描写细节 17.诸子文章中具有峭拔刻深风格的是:( 4 ) ①《墨子》②《庄子》③《孟子》④《韩非子》 18.“前倨后卑”这一成语最早出于:( 4 ) ①《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章》②《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③《庄子·逍遥游》

信阳师范学院网络课程 唐诗宋词研究与欣赏 第二阶段基础测验试题和答案

第二阶段基础测验 一、单选 1、最能代表苏械豪放词成就的作品是(分数:2 分) 问题反馈 A. 念奴娇·赤璧怀古 B.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C. 定风渡·莫听穿林打叶声 D.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A B C D 2、被誉为“初唐诗歌革新旗手”的诗人是(分数:2 分) 问题反馈 A. 王勃 B. 杜审言 C. 陈子昂 D. 张九龄 A B C D 3、张九龄的籍贯是今天的(分数:2 分) 问题反馈 A. 韶关 B. 开封 C. 广州 D. 機州 A B C D 4、“大漢孤畑直,长河落日圆”的作者是(分数:2 分) 问题反馈 A. 王维 B. 率白 C. 王昌龄 D. 岑参 A B C D 5、“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的作者是(分数:2 分) 问题反馈 A. 许浑 B. 度日体 C. 聂夷中 D. 杜-葡鹤 A B C D 二、多选

1、下列是辛弃疾的词的是()(分数:3 分) 问题反馈 A.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B. 水龙吟(闹花深处) C. 祝英台近(宝钗分) D.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A B C D 2、下列属于北宋的词的是( ) (分数:3 分) 问题反馈 A.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B.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C. 《定风波》(自春来) D. 《生查子子元夕》(去年元夜时 A B C D 3、沁园春(斗酒彘肩)中( )(分数:3 分) 问题反馈 A. 苏轼 B. 白居易 C. 林逋 D. 岑参 A B C D 4、最能体现国学情绪都有()(分数:3 分) 问题反馈 A. 诗词 B. 国画 C. 戏剧 D. 书法 A B C D 5、下列诗人中,属于“大历十才子”的有(分数:3 分) 问题反馈 A. 卢纶 B. 钱起 C. .李端 D. 使然 A B C D

古汉语文字学期中作业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中作业答案 上编音韵学 第一章绪论 习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音韵学: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问。 2、声纽:即声母,简称“纽”。 3字母:古代一个声母用一个汉字代表,被选用的汉字就叫做字母。每个字母本身的声母就是其所代表的声母。 4、五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五种名称,即:唇、舌、齿、牙、喉。 5、七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其中名称,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 6、次浊: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名称,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三十六字母中的“明、微、泥、娘、疑、喻、来、日”等都属于次浊音。 7、阴声韵:从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分析的术语。阴声韵是指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母。如普通话中的[ɑ]、[iɑ]、[ɑi] 等。 8、阳声韵:指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ɑm]、[ɑn]、[ɑ?]。 9、入声韵:指以清塞音[p]、[t]、[k]或喉塞音[?]结尾的韵母。中古入声韵有[p]、[t]、[k]三种韵尾,如[ap]、[at]、[ak]。 10、韵部: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归纳的结果就叫韵部,简称“韵”,《广韵》的206韵就是206个韵部。同一韵部的韵母必须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在中古还必须声调相同);韵头异同或有无不论。 11、摄:对韵部进行归纳,归纳的结果就叫“摄”。凡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韵称为一摄。如“山”摄包括“元寒桓删山先仙”等7组韵部(包括上、去、入声韵)。摄的提出使复杂的韵部得到简化,便于人们了解同类韵部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12、等:传统音韵学对韵母分类的概念。古人根据韵头、韵腹的特点将中古的韵母分为四类,即一二三四等。其中一等韵的响亮度最大,二等韵也比较大,三、四等韵的响亮度相对较小,四

《审计实务》期末考试试题

《审计实务》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10×2=20) 1. 以下关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论述,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B.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尽管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一种外部审 计,在工作中要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因此,内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础 C.从独立性和权威性上讲,由议会领导的政府审计最为适宜。 D.相对审计客体而言,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均为外部审计,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而仅在审计方式上存在较大区别。 2. 甲注册会计师于2008年1月28日开始对A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2月18日完成审计工作,2月22日完成审计报告,并于2月23日将审计报告送交A公司,则A公司管理当局声明书的日期通常应为()。 A.2007年1月28日 B.2008年2月18日 C.2008年2月22日 D.2008年2月23日 3. 注册会计师测试现金余额的起点是()。 A.检查所有现金支出凭证和已开出支票 B. 核对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的余额是否与总帐相符 C.检查所有的收款凭证,包括现金收款凭证及银行存款收款通知 D. 核对现金、银行存款帐户的有关凭证与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是否相符 4. 在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后,确定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为200万元,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则A注册会计师应确定的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为()。 A.100万元 B.150万元 C.200万元 D.300万元 5. 下列各项中,与公司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最相关的是()。 A.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B.公司持有大量高价值且易被盗窃的资产 C.公司的生产成本计算过程相当复杂 D.公司控制环境薄弱 6.针对评估的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的总体应对措施不包括()。 A.考虑人员的适当分派和督导 B.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为被审计单 位预见或事先了解 C.考虑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 D.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7.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应关注其财务危机。下列各种迹象中,属于财务危机的是()。 A.会计主管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 B.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 C. 人力资源或重要原材料短缺 D. 存在大量不良资产且长期未做处理 8. 注册会计师在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应在意见段前增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答案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答案 1.③ 2.① 3.③ 4.① 5.④ 6.③ 7.② 8.④ 9.② 10.② 11.③ 12.③ 13.② 14.① 15.② 16.① 17.② 18.③ 19.④ 20.④ 21.③ 22.① 23.③ 24.① 25.① 26.② 27.① 28.② 29.② 30.① 31.② 32.③

33.③ 34.④ 35.① 36.② 37.① 38.② 二、多项选择题 1.②③ 2.①④ 3.①③④ 4.①③④ 5.①④ 6.①③ 7.①②③ 8.①②③④ 9.②④ 10.①④ 11.①②③④ 12.①② 13.①②④ 14.①② 15.②④ 16.①② 17.②③④⑤⑥ 三、填空题 1.下自成蹊 2.背水一战 3.卢绾 4.《伯夷列传》 5.《货殖列传》 6.韩信 7.程婴 8.汉文帝 9.刘邦 10.韩信 11.《李斯列传》 12.李斯 13.李广

14.韩信 15.管仲 16.《管晏列传》 四、标点题 1.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匈奴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得以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2.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之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 3.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没泜水上,禽赵王歇。 4.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骑,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 五、简答、简析题 1.在司马迁的笔下,李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其中,你觉得李广最为突出的品质是哪一点?为什么? 李广的优秀品质有:其一,勇于当敌,胆略过人。李广身为“世世受射”的将门之后,自幼练就了善射的本领。不惟如此,李广更具有一种过人胆略。在上郡遭遇战与右北平之战中,李广面对敌众我寡的危急局面,镇定自若,指挥若定,表现出超人的胆略。其二,李广不仅才气天下无双,还特有一种轻财爱士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广大士兵的爱戴。李广死时,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正说明了李广仁爱士卒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在我们看来,李广最为突出的品质是后一点。从秦汉以来,边塞战争绵绵不断,一将功成万骨枯,谁又曾顾问过千百万士兵的死活?茫茫宇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