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C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C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C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C

一、简答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前提有哪些?

2.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3.在宏观上,那些因素会影响工资水平?

4企业延长劳动时间的原因何在?

5.斯密的工资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二.论述题

谈谈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关于均衡的描述。

三.案例分析题

现有甲(女生)和乙(男生)两个同时毕业的学生,甲和乙到同一个企业求职,甲去了四次,乙去了两次,最终他们都被录取。甲为秘书,月薪1500元,乙为销售职员,月薪2000元。经过两年之后单位外派乙参加一个特殊培训。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单位在已有的决策中有没有不当之处?未来还应怎样决策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壮大。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工资理论 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6、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忠实于雇主 C、身怀一技之长 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 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 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8、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 A、安全、生理、尊重、社交、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交 C、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尊重、安全、社交、自我实现 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技能能力素质 10、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 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 B、非劳动收入 C、家庭性因素 D、个人偏好 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A、实行奖励工资 B、实行计时工资 C、实行固定工资 D、进行道德刺激 13、劳动力供给等于()。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 A、市场工资率的高低 B、非劳动收入的多少 C、家庭因素的强弱 D、个人偏好 15、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 A、市场性要素 B、组织性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工会、政府 16、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可分为()两类。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 A.向前弯曲 B.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 ( )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4.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 (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5. A. B. C.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D. ( )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 ( )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9.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 10. 技术进步对( )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D.“互利”基准“互助”基准C.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 1 A.生产费用 B.教育费用 D.社会公共支出C.工时损失费用 13.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 B.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正 C.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可以相交 D.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 14.E>1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 ) S A.供给无弹性 B.供给有无限弹性 D. 供给富有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15.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 ) A.规模效应 B.收入效应 D.外在化效应 C.替代效应 16.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 A.学费 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 D.书籍费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 17.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 A.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 B.铁路机车司机 C.石油工人 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 18.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 ) A.小时工资 B.养老金 D.免费午餐住房C. 1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 ) ...A.种族 B.性别 D.民族传统劳动技能 C.2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 ) A.男雇员不愿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 B.企业以5分钟打字测试为依据,拒绝得分低于55分的所有申请者 C.雇主由于既定偏好,不愿意雇佣女性 D.二元劳动力市场

劳动经济学鲍哈斯版重点复习题总结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总结(自) 第二章 1.当非劳动收入减少时,工作时数会发生什么变化?(P68) 答:(P38-39) 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1)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下移,预算线和效用曲线交点右移,闲暇减少,导致工作时数增加; (2)如果闲暇是一种低档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对闲暇需求增大,工作时间反而减少。 2.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大?(P68) 答:(P54-55) (1)女性真实工资的明显提高; (2)生育行为的变化:①生育观念变化(不愿生);②市场工资的提高也使得抚养孩子成为一种昂贵的家庭活动,因而成为家中孩子数减少的原因之一——③致使妇女的保留工资的下降,更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3)家庭生产过程中技术变革的影响。①生产家庭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被大幅度削减,解放女性劳动力;②缩小夫妻之间边际产品的差距,减缓对专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第三章 1.什么是新增工作者效应?什么是受阻工作者效应?(P107) 答: (1)新增工作者效应: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失去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次级劳动者不得不寻找工作弥补家庭收入损失。因此新增工作者效应意味着次级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一种逆(反)周期趋势。 (2)受阻工作者效应:a.指很多失业者在衰退时期感觉找不到工作,于是干脆放弃了(暂时退出);b.隐性失业者——存在受阻工作者效应的结果是劳动参与率具有一种顺应周期趋

势。 2.中国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老龄化?(P107) 答:(P86-89) Ⅰ.影响因素: (1)法定退休年龄; (2)继续工作的工资率; (3)退休的福利水平 ①高工资的工作者其替代效应占据优势,他会将退休生活的时期长度削减;②养老金福利的增加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这两种效应会沿同一方向变化发生作用,养老金福利的增加确定无疑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退休生活。 Ⅱ.老龄化的解决: ①延迟退休(具体对策如雇佣老年人单位给予减税优惠等);②提高生育率;③纳入移民 3.为什么说马尔萨斯有关:“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会生育更多的孩子”的预测是错误的?/影响女性生育孩子的因素?(P108) 答:(P102-104) (1)假定孩子是正常商品: A.如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预算线向上移动,孩子数量也会增加; B.但,生育孩子的价格(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家庭想生育的孩子数的减少——拥有孩子的成本有:①尿布、奶粉价格;②住房价格;③教育价格等。这些成本的加总使得生育孩子尤其昂贵,远超收入增加部分。 (2)另外还有: ①母亲的工资:(与教育有关)工资越高,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越大,生育率较低; ②企业是否提供育儿场所等。 第四章 1.论述一个存在着两部门的经济中,最低工资对被覆盖的部门和未被覆盖的部门的影响。(P175)

川大成人教育《劳动经济学》综合练习题期末考试复习题

《劳动经济学》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如右图,L为洛伦兹曲线,a为OA与L之间夹的面积,B为OBA与L之间夹的面积,下列关于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基尼系数=(a-b) B 基尼系数= 1/(a+b) C 基尼系数= a/(a+b) D 基尼系数= b/(a+b) 2、为了缓解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我国鼓励相关人才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促使大家消除“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这反映在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市场均衡上上是( C )。(假设其他因素不变) A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减少 B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减少 C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增加 D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增加 3、下列不属于宏观财政政策的是(D ) A政府购买 B 转移支付 C 税收D公开市场业务 4、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B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先成正比后成反比 5.人力资本投资是劳动力市场的(A ) A供给机制B需求机制 C 保障机制D调节机制 6、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D )。 A.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 B.不同行业中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C.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 D.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7、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B )来支付。 A.企业B.员工 C.政府D 8、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A)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A.西奥多·舒尔茨B.马歇尔 C.加里·贝克尔D.卢卡斯 9、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B)。 A.农业发达B.农业剩余 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工业化 10、技术进步对( B ) A.熟练工B.非熟练工 C.技工D.女工 1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1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1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1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十及参考答案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试卷十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较大时,工资率变化对该类劳动力就业量的影响() A、大 B、小 C、没有 D、不确定 2、当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弹性被称为() A、蛛网收敛条件 B、蛛网稳定条件 C、蛛网发散条件 D、蛛网中立条件 3、实际工资率越低,预算约束线() A、越陡直 B、越弯曲 C、越平缓 D、不变 4、提出自然失业率假说的是() A、新古典综合学派 B、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C、凯恩斯主义学派 D、货币主义学派 5、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A、为零 B、大 C、小 D、为单位弹性 6、甲的闲暇偏好大于乙的闲暇偏好,则两者的等效用曲线的斜率关系为() A、甲大于乙 B、甲小于乙 C、两者相等 D、无法判定 7、下列关于瓦尔拉需求和有效需求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都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B、二者都受市场价格的限制 C、二者都受市场数量的制约 D、二者希望实现的数量与实际购买的数量不一定相同 8、通过教育形成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等能力不会老化、失效。这体现了人力资本投资的() A、间接性 B、长期性 C、迟效性 D、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9、下列()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A、提高税率 B、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C、扩大政府购买 D、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10、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11、由于耕地不能完全容纳的劳动力所形成的是() A、广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B、狭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C、农村剩余劳动力 D、农民劳动力 12、我国男子的法定劳动年龄的上限是() A、60 B、58 C、55 D、57 13、根据奥肯法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降低6%,失业率上升() A、1% B、2% C、3% D、4% 14、很多单位招聘部门经理时,都要求在30——40岁。这是() A、合理要求 B、性别岐视 C、经验歧视 D、年龄歧视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 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即经济活动人口】 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 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 4经济活动人口:

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 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 +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 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 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 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为:VMP=MP.P VMP=W 又MP.P=W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劳动经济学总结(加强版)

xc1、单选(50题)50分想知识点(结论和概念) 2、论述题(1题)20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1、2、 3、 4、5…… 3、案例题(1题)30分看清题干,就事论事,不用讲理论 绪论 1、劳动经济学研究什么——稀缺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如何实现劳动(或者说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市场和政府 2、劳动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标志是什么——布卢姆《劳动经济学》(第一本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3、实证、规范分析法 实证多:讲事实,无建议;规范少:有价值判断 第一章 1、失业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失业率,具体场景下的失业率如何计算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力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失业率≠1

2、劳动参与率概念,为什么要有劳动参与率(其作用) 劳动参与率可以表示为(实际)劳动力人口在潜在劳动力人口之中的比率。 实际劳动力人口= 就业人口+ 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因智力或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服刑人员。实际计算中,使用劳动年龄人口替代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总人口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与总人口参与率差距大: 若劳动力储备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好; 若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危险。

3、总薪酬概念——总薪酬是含税的(图) 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就业量、市场出清工资率在两曲线左右移动下的 变化(如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此时就业量减少) 需求曲线右移(需求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增加; 需求曲线左移(需求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增加; 供给曲线左移(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1.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实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用于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3.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4.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5.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 替代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 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 6.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7.家庭生产: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生产的实质: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 8.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9.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10.补偿性工资:为了吸引工人,它所必须支付的额外工资称为补偿性工资差别。 11.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信仰、区域、年龄等方面不同,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机会。 12.雇主歧视:雇主是有歧视偏好的,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他为了达到与这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 雇员歧视: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 顾客歧视:指在有些场合下,顾客可能偏好于让某类劳动力来提供服务,在有些场合则偏好让另一类来提供服务。 13.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在某些情况也叫劳动力迁移,一般包括多重含义,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流动。

劳动经济学_名词解释汇总

1、劳动力、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的结合形成劳动量。 2、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说明: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仲所用的能力。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在产生使用价值的活动中所运用的能力。D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3、劳动是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4、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 5、劳动适龄人口是指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 6、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7、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8、劳动力资源不等于劳动适龄人口,后者的划分标准只有一条,是劳动年龄的上下限。凡处于劳动年龄上下限之间的人口均属于劳动适龄人口,而劳动资源除了劳动年龄这一标准之外。还有是否具有劳动能力这条标准。9、劳动力资源也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11、劳动力需求有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10、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管愿望。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12、劳动力短期需求是指在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长期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劳动力的需求。短期与长期都是功能方面的定义,而不是说明这个时期在时间方面的长短。 13、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述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它充分说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14、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其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15、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的出发点。 16、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表示。 17、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18、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其高低受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影响,即结婚、育儿、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健康程度、就业观念等;另一个是经济学性质的因素,即工资与资产的状况、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雇用习惯等。 19、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20、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进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21、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22、效用理论:所谓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的满足程度。 23、A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B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的增量。 2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总效用增量趋于递减。25、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要通过购买时的选择,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条件下,用既定的货币收入购买到最大效用。 26、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性质作了三点假设:①消费者对两种消费品的任意两个组合A和B,能够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偏好。②消费者的偏好有明确的意向性。③消费者对品种相同而数量不同的消费品组合,永远偏好数量多的组合。 27、可以带来一定水平的余暇时间与收入的组合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称为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等效用曲线)。无差异曲线有以下特征:①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曲线上表示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②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③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④主体的偏好不同,曲线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 28、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与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也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为了保持效用不变,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就要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边际替代率恒为负数。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就在于此。边际替代率通常取其绝对值。越是相对稀缺的物品,其替代能力越大。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根本原因。29、收入约束线: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他的形状决定于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及劳动能力状况,即决定于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状况。31、纯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30、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主体均衡的条件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32、替代效应: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33、道格拉斯-有泽法则:①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低。②本人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高。 34、所谓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相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之所以不同于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主要原因是总体上工资率变化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35、均衡:它所描述的是一个系统的特殊状态,即运动的物体在受到方向各异,但作用相互抵消,合力等于零的外力作用时,受力的物体所处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为均衡。 36、劳动经济学最初研究的均衡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包含两方面含义:①对立的力量即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等。②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即行为最优。37、按照均衡市场的覆盖范围,古典均衡分析分为:①局部均衡分析,代表人物马歇尔②和一般均衡分析,代表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尔拉。根据对均衡的时间特性的不同规定分静态和动态均衡分析。现代经济学中凯恩斯提出失业均衡。 38、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39、静态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变量的调整能够在可以忽略的瞬时内完成,其调整时间设为零。 40、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41、在劳动力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率称为均衡工资率。42、非均衡概念。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价格并非像传统理论那样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受到限制,有时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因此市场运行的结果是非均衡的,变量之间是不均等的,理想的供给不等于有效的需求,理想的需求也不总等于有效的供给。 43、瓦尔拉需求,是指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行为人在市场供求可以相等的状态下,根据市场价格形成的需求。有效需求是指经济行为人在其预算可能的条件下,考虑了市场价格和他在本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上所遇到的数量限制后,为使其效用函数最大化而形成的需求。两者最大区别在瓦尔拉需求是经济行为人在没有数量限制情况下形成的需求,而有效需求则是经济行为人在受价格和数量双重限制情况下形成的需求。 44、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需求与供给数量虽不相等,但市场上已没有改变这种不相等格局的力量,市场价格也因此而稳定下来。这种不稳定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均衡状态,但与传统均衡理论的解释不同,所以被称之为“非均衡”,或“非瓦拉尔均衡”。 45、自愿失业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的劳动者失业的现象。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的现象,他不是由实际工资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造成数量限制的情形发生的失业。 46、劳动力短缺累积效应是指劳动力短缺时劳动力市场成为卖方市场,助长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弊端,于是进一步感到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短缺溢散效应是指某一工厂的劳动力短缺引起减产,使以这个工厂的产品为原材料的工厂发生原材料短缺,由此引起一系列短缺。47、U-V分析:U-V分析是从失业(unemployment)与职业空位(vacancies),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U与V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及可替代关系。 48、内部劳动力市场概念是由多尔瑞哥、彼得和麦克尔提出来的,由两部分组成:A组织结构。B组织原理,组织形成的最本质的原理是其成员属于组织。 50、雇用调整:雇用活动实际上是以企业组织为前提并将其机能当做媒介来开展的。雇用活动意味着以它对企业内各个部门和环节施加影响来体现其自身和组织的调整。因此,一般可以说企业的雇用活动就是雇用调整。雇用调整在本质上是企业为了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前提下,适应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的。调整系数与调整速度是倒数关系。因为劳动时间的调整比雇用人数的调整成本小一些,所以在进行雇用调整时企业把劳动时间的调整作业首选。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劳动的概念与动因、劳动的特征与分类、劳动是生产诸要素的主体(劳动的双重功能) 2.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因素、劳动关系(具体内容) 3.劳动力基本概念及特征(性质) 4.劳动力自身特点(一般的特点与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特点——先讲科技与劳动发展的关系) 5.劳动力绝对数量(明晰适龄人口——加减法表示,劳动力人口构成)判断? 6.影响劳动力数量的因素 人口因素、劳动力参与率、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 7.劳动力供给概念、供给弹性、供给曲线(曲线的内容反映的经济学现象——对图形的考 察) 8.劳动力需求含义 9.劳动力需求的性质——派生需求(劳动力需求与普通商品需求的不同—与异同相比较) 10.劳动力需求曲线、需求弹性 11.派生需求定理及相关的定理 12.辨析: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13.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共性与特性 14.劳动力市场上的三方关系(供给一方、需求一方、价格?——供给一方、需求一方、政 府) 15.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具体的内容) 16.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劳动力市场特征的落实与运 行机制的完善) 17.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18.就业概念、劳动就业的关系 19.劳动就业关系的基本内容、劳动就业关系的基本原则 20.影响劳动就业的主要因素(人口、科学技术) 21.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科技发展就业政策) 22.劳动分配关系核心、劳动报酬与国民收入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状况、最终形成的 个人消费基金 23.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及收入的构成 24.劳动力素质的构成要素(质量和数量)劳动力素质形成的基础 25.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数量) 26.失业的概念(就业者、失业者、不属于劳动力范畴内的相关概念) 27.失业的度量——失业率 28.失业种类及成因: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9.失业种类(第一、第二)劳动力市场歧视概念及类型 劳动;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均衡;派生需求;派生需求定理;劳动力需求;劳动供给;生产要素的替代效应;生产要素的规模效应;生产要素的收入效应;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工资;工资率;基尼系数;就业;失业;失业率;年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积极的就业政策;劳动关系 1、劳动的特征是什么? 2、影响工资率的因素有哪些? 3、劳动力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有什么异同? 4、劳动力需求与普通商品需求有什么异同? 5、简述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从派生需求定理出发分析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2、从劳动力供求两方面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

一、填空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劳动的人)的学问。 1.一般来说,人口总量增多,则劳动力资源(增加)。 2.对劳动力拥有不可动摇的所有权的是(劳动者)。 3.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决定就业量和工资)。 14.工资率的变化能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4.当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人愿意工作的时间将(增加)。4.当工资率增加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个体的工作时间为(减少)。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工资总额不变而劳动时间缩短,则劳动供给(增加) 3.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为(无穷大)。 6.向右上方倾斜且较为平缓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弹性(较大)。 7.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8.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减少)。 20.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增加)。 A.增加B.减少 C.不变D.难以判定 9.两种劳动力间为总互补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负)。 10.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正)。 11.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增加)。 17.封闭型蛛网的条件是(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12.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工资率等于(边际产品价值)。 7.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农业剩余)。 13.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14.人力资源配置就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机制科学合理地调配人力资源的(管理)行为。 15.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员工)来支付。 10.特殊培训的成本通常由(企业)来支付。 16.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工人)承担。 1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下降) 18.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19.集体谈判的双方为(雇主和工会)。 A.雇主和员工B.雇主和工会C.雇主和政府D.政府和工会 20.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曲线是(菲利浦斯曲线)。 1.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 ; . 2.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需求无弹性, 需求有无限弹性,单位需求弹性,需求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 2.据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边际产量递增阶 段。第二,边际产量递减阶段。第三,总产量绝对减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