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指纹诊图并详解上课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770.50 KB
- 文档页数:10
望少儿指纹诊病
望少儿指纹诊病
指纹是指浮露于食指桡侧可见的脉络(即食指掌侧的浅静脉),是由手太阴肺脉分支而来,所以望小儿指纹与诊寸口脉具有近似的临床意义,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幼儿。
望指纹,主要是观察其色泽与形态的变化。
(1)三关:小儿指纹分风、气、命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命关。
(2)望指纹的方法:医生用左手把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地从命关向气关、风关推数次,使指纹明显,便于观察。
(3)望三关辩别疾病轻重:指纹仅见于风关,表示邪浅病轻易治;至气关则病势较重,病邪较深;如由风关、气关透至命关,即指纹伸延到指端,所谓“透关射甲”,则病深而危重。
(4)望指纹的色与形:正常的指纹,黄红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
颜色的变化:纹色鲜红多属外感风寒表证;紫红色为热证;色青主惊、主风、主痛;色淡为虚证。
形态的变化:纹色深浓粗大,为邪盛病重、指纹极细、色淡、多为正虚;纹浮为病在表;纹沉为病在里。
小儿指纹三关示意图
一般认为指纹充盈度的变化主要与静脉压有关。
在心力衰竭、肺炎等患儿,大多数向命关伸延,这是由于静脉压升高所致,静脉压越高,指纹的充盈度就越大,也就是越向指尖方向伸展。
指纹的色泽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体内的缺氧程度,缺氧越甚,血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就越多,指纹就更显青紫。
故在肺炎及心力衰竭的患儿多出现青紫色或紫色的指纹,贫血的患儿,则由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减少、指纹色也变淡。
辨小儿指纹望小儿指纹,又称望小儿食指络脉,是观察3岁以内小儿食指掌侧前缘部的浅表络脉形色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小儿指纹诊法始见于唐。
王超《水镜图诀》,是由《灵枢。
经脉》“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
后世医家如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清·陈复正的《幼幼集成》、林之翰的《四诊抉微》、汪宏的《望诊遵经》等,对此法都有详细的论述和发挥,使之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对诊断儿科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食指掌侧前缘络脉为寸口脉的分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循次指内廉,出其端),与寸口脉同属手太阴肺经,故望小儿指纹与诊寸口脉意义相同,可以诊察体内的病变。
加之3岁以内的小儿寸口脉位短小,切脉时只能“一指定三关”,诊脉时又常哭闹,气血先乱,使脉象失真,从而影响诊脉的准确性。
而小儿皮肤较薄嫩,食指络脉易于观察,望指纹较之诊脉更为方便易行,故常以此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弥补小儿脉诊的不足。
诊察小儿指纹时,可抱小儿面向光亮,医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再以右手拇指的侧缘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部轻推几次,用力要适中,使络脉显露,便于观察。
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食指第一节,即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为风关;第二节,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为气关;第三节,即第三节横纹至指端,为命关。
正常指纹特点正常食指指纹在掌侧前缘,纹色浅红,红黄相间,络脉隐隐显露于风关之内,粗细适中。
影响因素小儿指纹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年幼儿络脉显露而较长;年长儿络脉不显而略短。
皮肤薄嫩者,络脉较显而易见;皮肤较厚者,络脉常模糊不显。
肥胖儿络脉较深而不显;体瘦儿络脉较浅而易显。
天热脉络扩张,指纹增粗变长;天冷脉络收缩,指纹变细缩短。
因此,望小儿指纹要排除相关因素的影响。
对小儿病理指纹的观察,应注意其纹位、纹态、纹色、纹形四方面的变化,其要点可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浮沉分表里指纹浮而显露:为病邪在表,见于外感表证。
小儿指诊法和歌诀及望诊法小儿指诊法。
出唐·王超《水镜图诀》。
又名虎口纹、虎口三关脉纹。
三岁以下小儿诊脉困难,常代以诊指纹,即观察小儿食指掌面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以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纹在风关是邪浅病轻,纹达气关是感邪较重,纹透命关则病尤重。
正常指纹红黄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
纹紫为热,淡红为虚,青色为风、主痛,青兼紫黑为血络瘀闭。
据《幼幼集成》载述: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指纹的变化虽可反映病变的轻重、深浅,但只能作为辨证的参考。
1、三关小儿指纹分风、气、命三关。
即十指第一节部位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2、望指纹内容指纹的色泽、浮沉及部位可反映疾病的性质、病史轻重机械正盛衰情况。
即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质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正常指纹,黄红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
指纹浮现明显者,多为病邪在表;指纹成而不显者,多为病邪在里。
色鲜红者,多外感风寒;色紫红者,多为热证;色青者主风、主惊、主痛;色紫黑者,多为血络郁闭,病情危重。
指纹细而浅淡者,多属虚证;粗而浓滞者,多属实证。
指纹显于风关,表示病邪清浅;过风关至气管者,为邪已深入,病情较重;过气关达命关者,为邪陷病深;若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指端者,即所谓“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危重。
歌诀3岁以下看指纹,食指络脉细推寻;风气命关依次列,射关透甲病不轻。
紫因热甚红伤寒,青为惊风白是疳。
望诊望诊,即医生通过视觉观察病情。
望诊的内容包括就全身状况诊察的整体望诊,如望神色、望形态;就局部状况诊察的分部望诊,如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望诊诊查的结果一般比较客观可靠。
但是也要注意,儿科望诊时,要尽量使小儿安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诊查既全面又有重点,细心而又敏捷,才能提高诊查的效果。
1.望神色望神色,包括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神色望诊,可以对小儿患病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又指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
“望小儿指纹诊法”及其临床意义
侯雅静;陈家旭;刘玥芸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7(023)007
【摘要】望小儿指纹也称望虎口三关脉纹,是中医儿科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诊法之一.笔者参考多部古籍资料就望小儿指纹诊法起源、理论依据及其所包含望三关、颜色等内容进行梳理.该诊法融合经络学说、五色主病理论、寸口脉学说等思想,自唐朝起源,历经多代医家验证传承至今,是值得用现代科学探索发展并推广应用于临床的中医儿科诊断方法.该诊法补充完善了临床四诊信息,利于辨证论治,不仅可作为诊断用法,还可作为病情观测指标并判断疾病预后、转归,部分现代医学研究结果亦证实该诊法具有科学性及临床诊断意义.
【总页数】3页(P909-910,920)
【作者】侯雅静;陈家旭;刘玥芸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9
【相关文献】
1.小儿指纹诊法临床初探 [J], 吉训超;张广丽
2.小儿指纹诊法的客观化研究 [J], 江梅;张魁星;马志庆
3.探析“小儿指纹望诊法” [J], 公方利
4.小儿指纹诊法浅探 [J], 徐英敏
5.小儿指纹诊法学术争鸣 [J], 李燕;王新征;李燕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指诊: 指纹指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
婴幼儿皮肤薄嫩,络脉易于显露,故儿科对于3岁以下小儿常以看指纹作为望诊内容之一。
小儿由满月至三岁,不可独取寸口,因小儿每怯生人,初见时多啼哭恐惧,致使呼吸杂乱,而脉的迟,数,大,小也失去本象.因此,应以观察指纹和切脉与面色,病候等相印证,才能望切相兼。
小儿指纹络脉是指在食指掌面脉络浮露的部分,也是手太阴肺经分支所过的部位。
手太阴肺经的络脉自胸部走手掌大鱼际区,出拇指端的少商穴,它的一个分支从腕后直达食指内侧出其末端。
中医认为“肺朝百脉”,肺经脉络可以反映全身肌腑气血的情况,故观察食指掌面脉络可以了解肌体正气盛衰变化,判断病邪的深浅。
1、三关定位以小儿食指之三节横纹为界,定为三关。
风关——食指的第三指节(近端、轻症)。
气关—食指的第二指节(中间、重症)。
命关——食指的第一指节(远端末节、危症,也叫射甲)。
2、取纹方法在光线明亮处,诊者用左手握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由远及近)直推,推数次,食指上的纹型愈推愈明显,便于观察。
切不可从风关推向命关,更不要反复推寻,否则会失去准确性.3、纹色主病三关正常形色正常络脉色泽浅红、红黄相兼,隐于风关之内,大多不浮露,甚至不明显,多是斜形单枝,粗细适中为正常。
寒热脉络粗细与气候寒热有关,热则变粗增长,寒则变细缩短。
络脉的长短与年龄有关,1岁以内的最长,随年龄增长而缩短。
表里络脉浮露者,病在表,多见于外感表证。
沉隐者主病在里,多见于脏腑病变。
虚实色深浓者病重,色浅淡者病轻。
色浅淡者为虚,色深浓者为实。
凡肌表感受外邪,往往由浅入深,首先入络,进一步则入客于经,再深入客于脏腑,三关络脉的形色和出现的部位,恰好随着这种邪气的深入而起变化:风关——络脉显于风关,表明邪气入络,提示病轻邪浅。
气关——络脉从风关透气关,表明邪气入经,提示病邪已深入,病情较重。
命关——络脉出现在命关,表明邪气深入脏腑,提示病情更重,可能危及生命。
小儿指纹小儿指诊法。
出唐·王超《水镜图诀》。
又名虎口纹、虎口三关脉纹。
三岁以下小儿诊脉困难,常代以诊指纹,即观察小儿食指掌面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以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纹在风关是邪浅病轻,纹达气关是感邪较重,纹透命关则病尤重。
正常指纹红黄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
纹紫为热,淡红为虚,青色为风、主痛,青兼紫黑为血络瘀闭。
据《幼幼集成》载述: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指纹的变化虽可反映病变的轻重、深浅,但只能作为辨证的参考。
三关小儿指纹分风、气、命三关。
即食指第一节部位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望指纹指纹的色泽、浮沉及部位可反映疾病的性质、病史轻重及邪正盛衰情况。
即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正常指纹,黄红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
指纹浮现明显者,多为病邪在表;指纹成而不显者,多为病邪在里。
色鲜红者,多外感风寒;色紫红者,多为热证;色青者主风、主惊、主痛;色紫黑者,多为血络郁闭,病情危重。
指纹细而浅淡者,多属虚证;粗而浓滞者,多属实证。
指纹显于风关,表示病邪清浅;过风关至气关者,为邪已深入,病情较重;过气关达命关者,为邪陷病深;若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指端者,即所谓“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危重。
望小儿指纹,对三岁以下小儿疾病的诊察有一定价值,但必须配合其它诊法,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祖国医学认为,舌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内脏有病变时,可以从舌苔、舌质等方面显现出来,所以观舌的变化就可以了解小儿的健康状况。
由于小儿的脉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可靠性较差,舌的变化较脉搏更可靠。
家长可根据舌的变化来调整饮食。
正常小儿的舌苔呈薄白而滋润。
舌苔白厚腻:多为寒湿。
由于受到风寒夹湿所致,常见于感冒、气管炎、腹泻等,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薄、头晕等。
饮食调理:可选用健脾温胃化湿的食品,如牛肉汤、羊肉汤、洋葱、薏米仁、桔子、香椿、香菜、胡萝卜等。
小儿风气命指纹诊病法望小儿指纹法口诀:三岁以下看指纹,食指络脉细推寻;风气命关依次列,射关透甲病不轻;紫因热甚红伤寒,青为惊风白是疳。
小儿指纹风、气、命三关歌:初起风关病未殃,气关纹现须急防,将临命关呈危急,射甲通关病势猖。
中医在诊断儿科尤其是新生儿时医生不便于用寸关尺来进行脉诊,那么古医家总结了一套利用小儿指纹来替代寸关尺脉诊的诊法,即风气命三关。
以上歌诀可理解为:食指分风(未病,小病); 气(己病,防病); 命(己病,须求医了)。
上图指示了三关的位置。
下面逐句进行解析:1、初起风关病未殃。
如下图,指纹现于风关,此时可以理解为病之初起,或将病或可自愈,病未致损害(根据饮食冷暖的调节)2、气关纹现须急防。
如下图,指纹已延伸到气关,确系已病,须治疗了。
3、将临命关呈危急。
如下图,指纹已接近过刚已迈过命关,说明病情紧急了,不治将恐危急。
4、射甲通关病势猖。
如下图,指纹已经到达了指甲所盖的区域了,如再不治疗,危在旦夕!再结合看三关显露的指纹:具体来说,需要把小儿抱至光亮处,暴露小儿食指桡侧,小儿推拿师用右手轻推从命关至风关数次,使皮下指纹显露。
显露的指纹判断口诀如下: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浮沉分表里:指纹浮现,显露于表,主病邪在表;指纹沉伏,深而不显,主病邪在里。
红紫辨寒热:纹色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主寒症;纹色紫红,多位邪热淤滞,主热症;纹色淡红,多为内有虚寒;纹色青紫,多为郁热内结,纹色深紫,多为淤滞络闭,病情深重。
淡滞定虚实:指纹色淡,推之流畅,主气血亏虚;指纹色紫,推之涩滞,复盈缓慢,主实邪。
三关测轻重:纹在风关,病邪初起,病情较轻;纹在气关,病邪入里,病情加重;纹在命关,病邪深入,病情加重;纹达指尖,称为“透关射甲”,若病中出现,显示病情危重,需要送医处理。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讲义:儿科诊法概要(儿科特征性诊法、囟门、指纹)儿科古称“哑科”钱乙谓之“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取”故儿科诊法尤其重视望诊。
第一节望诊分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一)望神色指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1、五色主病Ø 面色白,多为寒证、虚证。
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常见于阴水;面色惨白、四肢厥冷多为滑泄吐利,阳气暴脱,可见于脱证;面白少华,唇色淡白多为血虚;面色晃白多为阳气不足。
Ø 面色红,多为热证。
面红耳赤、咽痛、脉浮为风热外感;午后颧红潮热、口唇红赤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两侧颧红如妆、面白肢厥、冷汗淋漓为虚阳上越,是阳气欲脱的危重症候。
新生儿面色白里透红为正常肤色。
Ø 面色黄多为脾虚或有湿浊。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为脾胃功能失常,常见于疳证;面黄无华、脐中阵痛、夜间磨牙多为肠寄生虫;面色黄而鲜明,为湿热内蕴之阳黄;面目黄而灰暗,为寒湿阻滞之阴黄;出生后不久出现的黄疸为苔黄,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Ø 面色青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面色白中带青、表情愁苦皱眉,多为里寒腹痛;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见于惊风和癫痫发作;面青唇紫,呼吸急促为肺气闭塞,气血瘀阻。
Ø 面色黑,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
若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为阴寒里证;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可为药物或食物中毒;面色青黑晦暗为肾气衰竭,不论新病久病,皆属危重。
若小儿色黑红润泽,体壮无病,是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
2、五脏配五色《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颌为肾。
”(二)望形态1、望形体头方发稀,囟门宽大,当闭不闭,可见于五迟证;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可见与婴幼儿泄泻阴伤液脱;胸廓高耸如鸡胸,可见于佝偻病、哮喘病;肌肉松弛,皮色萎黄,多见于厌食、偏食、反复感冒;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上有青筋显现,多属疳积;毛发枯黄,或发竖稀疏,或容易脱落,均为气血需亏的表现。
望指纹是儿科诊断的特殊方法,常用于3岁以内的幼儿。
因幼儿脉部短小,诊病时又每多哭闹,易使切脉失其真象,此时可望诊指纹。
纹指络脉(浅表静脉)在虎口至食指上中下三节,近虎口处第一节为“风关”(又名寅关),第二节为“气关”(又名卯关),第三节为“命关”(又名辰关)。
纹见下节风关者为轻病,纹见中节气关者为重病,纹见上节命关者为危证,直透过三关者为最危之症。
若脉络浮,则病在表;脉络沉,则病在里。
应该注意的是,在验指纹时,须用大指侧面,轻轻地推小儿食指三关,宜从命关推向风关,切不可从风关推向命关。
正常指纹,多是淡红隐隐,不超过风关。
指纹辨证,中医多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带分虚实,三关定轻重”句话。
所谓浮沉分表里,是指纹升浮显露,相当于浮脉,为表证;若指纹沉浮隐现,则相当于沉脉,为里证。
通过辨颜色和淡滞,可诊断病证的寒热虚实:如指纹色淡,多为虚证、寒证,可见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的病孩。
如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可见于伴有发热、恶寒、咳嗽、流涕的感染性疾病初起时。
指纹紫红沉隐,多为里热,可见于高热、咳喘的支气管肺炎等病。
青紫纹可见于惊风抽搐的热极动风证。
指纹淡青,多见于虚风证,可兼有呕泄失水、久吐久泄、暴吐暴泄、脾虚引致肝风、手足抽筋等病状。
颜色淡紫,则多属虚热,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
若指纹紫滞,推之不畅,回流较慢,多见于痰湿、食滞、郁热、病重时;在热性病过程中,如肺炎、脑炎,或暴吐暴泄、心肺功能衰竭、郁血、缺氧时,可指纹暗滞,唇舌紫绀。
下面内容引自《幼幼集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细读。
指纹切要小儿三岁前,还无法用把脉的方法诊断,并非无脉可诊,而是因为虚实不易确定,难以确诊。
小儿害怕陌生人,初见不无啼叫,呼吸先乱,神志仓忙,而迟数大小已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所以通过指纹和面色病候相印证,这也算是望切两得。
观指纹方法令人抱儿对立于向光之处,以左手握儿食指,以我右手拇指推儿三关,察其形色,细心体认,能够分辨“表里寒热虚实”就足够判断病情了。
世人好异,不从实地用功,以此为浅近之谈,不屑留意,不知临证能辨此六者,便为至高之手。
盖表里清,则知病之在经在腑,而汗下无误;寒热明,则知用寒远热,用热远寒,或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因事制宜,用无不当;虚实辨,则知大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不为假证眩惑,凡真虚真实易知,假虚假实难辨,真假既明,则无虚虚实实之患。
于此切要关头,不知体会,但以不经之言欺世诳俗,谓何者为人惊,何者为畜惊,不特欺人,而且自欺,不特无益治疗,而且误人生命,是谁之咎哉?三关部位歌部位未可以定轻重安危,由古有三关之说,姑存之耳初起风关证未央,气关纹现急须防。
乍临命位诚危急,射甲通关病势彰。
(纹见风关,为病邪初入之象,证尚轻微,体亦未困,治之甚易;纹现气关,邪气正盛,病已沉重,治之宜速。
倘三关通度,纹出命关,则邪气弥漫,充塞经络,为至重之候;设透关射甲,则邪气无所容,高而不能降,为亢龙有悔之象,治之者切宜留心,慎毋轻视。
)浮沉分表里歌指纹何故乍然浮,邪在皮肤未足愁。
腠理不通名表证,急行疏解汗之投。
(此纹与太渊脉相通,凡有外邪,太渊脉浮,此纹亦浮。
盖邪在皮毛腠理之间,故指纹亦显露于外,谓之表证。
速宜疏散,启其皮毛,开其腠理,使邪随微汗而解,一匕成功,何嫌而不投哉?)忽尔关纹渐渐沉,已知入里病方深。
莫将风药轻相试,须向阳明里证寻。
(指纹见沉,知邪入里,但有浅深之别。
若往来寒热,指纹半沉,尚在阳明胃经,治宜解肌;若外证壮热不已,指纹极沉,已入阳明胃腑,速宜攻下。
庸妄见其身热,犹以风药治之。
盖病在内,治其外,非其治也。
不特病邪不服,适足以燥其阴血,愈增其困耳。
)红紫辨寒热歌身安定见红黄色,红艳多从寒里得。
淡红隐隐本虚寒,莫待深红化为热。
(神气泰宁,荣卫静谧,定见太平景象。
盖黄为中和之气,红为衣冠文物之色,红黄隐隐,景物熙熙,焉有不安之理﹗寒邪初入皮毛,经络乍滞,所以纹见红鲜,由血滞也,无论内寒外寒,初病久病,一见此纹,总皆寒证。
凡人中气怯弱,荣卫不充,纹色必淡,淡而兼红,虚寒之应。
至谓深红化热,其理安在?红本寒因,岂能化热?由其寒闭皮毛,腠理不通。
盖人身五内之气,时与皮毛之气相通贯,无一息之暂停。
今寒闭汗孔,内出之气无所泄,郁于皮毛之间,渐积渐浓而化为热矣。
此内出之气为热,非外受之寒能变热也。
)关纹见紫热之征,青色为风古所称。
伤食紫青痰气逆,三关青黑祸难胜。
(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热壅经络,阻其阴荣之道,所以纹紫。
紫为热炽,千古定评也。
少阳甲木,其色本青,肝胆受邪,纹见青色,此伤风候也,但可以风热称之,不可称惊风以误世,夫青者木之色,《内经》有在天为风,在地为木之言,所以风木同气,肝受风邪纹必见青,此理最明最显。
而幼科偏不言青为风,偏言青为惊。
据幼科所论,惊出于心,然青非心之色,何以青为惊乎?此等牵强之说,最为谬误。
予有惊风辟妄,详列二卷。
紫而兼青,食伤之候。
盖食饮有形之物,阻抑中焦,壅遏脾气,不能宣布,故风木乘其困而侮之,所以痰气上逆也。
疏通壅滞,令其流利可也。
倘抑郁既久,脾气愈不运,荣卫愈见涩,则风痰实热,固结中焦,所以青而兼黑,此抑郁之至也,急宜攻下,庶有生机,误认惊风,百无一救。
)淡滞定虚实歌指纹淡淡亦堪惊,总为先天赋禀轻。
脾胃本虚中气弱,切防攻伐损胎婴。
(小儿禀受阳虚,肌肤晃白,唇舌淡色者,指纹四时皆淡,虽有病亦止淡红淡青淡紫而已。
盖淡红虚寒,淡青虚风,淡紫虚热。
此等之儿根本不坚,中气怯弱,无论新病久病,总归于虚,一毫攻伐,不敢轻用,倘误投克削,覆水难收,悔之迟矣。
)关纹涩滞甚因由,邪遏阴荣卫气留。
食郁中焦风热炽,不行推荡更何求?(病邪阻郁荣卫,营运迟滞,升降羁留,所以指纹推之转涩,全无活泼流利之象。
由食饮风热相搏,是为实证,急宜推荡,去其菀,其愈亦易。
若三关纯黑,推之不动,死证也,不治。
)纹形主病歌腹痛纹入掌中心,弯内风寒次第侵。
纹向外弯痰食热,水形脾肺两伤阴。
(掌心包络所主,纹入掌中,邪侵五内,由中气寒也,故为腹痛。
纹若弯弓,内外有别︰其纹之两头弯向中指为内,为顺证,为外感风寒,治之犹易;其纹弯向大指为外,为逆证,为内伤饮食,治之稍难。
形如"水"字,脾肺不足,食塞太阴,中气怯弱,脾不运化故也。
或问指纹惟止一线,安能如水字之形?曰︰不观太渊之脉,亦止一线,何以阳维、阴维、阳跷、阴跷,皆左右弹石,岂非小字之形乎?脉有左右,安知纹无左右?但能触类旁通,无往非理,岂特指纹为然哉﹗)凡看指纹,以我之大拇指侧面,推儿食指三关,切不可覆指而推。
盖螺纹有火,克制肺金,纹必变色。
又只可从命关推上风关,切不可从风关推出命关。
此纹愈推愈出,其纹在先,原未透关,今误推而出之,大损肺气,慎之戒之﹗以上表里寒热虚实,凿凿有据,但能于临证时,认得此六字分明,胸中自有主宰,虽不中,不远矣。
若但以惊证塞责,何难应对,第晨盅自问,未免怀惭。
凡我同人,互为砥砺,幸矣病理小儿指纹病理小儿指纹对小儿病理指纹的观察,应注意其纹位、纹态、纹色、纹形4方面的变化,其要点可概括为: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1.三关测轻重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为风关,第二节(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为气关,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为命关。
根据络脉在食指三关出现的部位,可以测定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
指纹显于风关:是邪气入络,邪浅病轻,可见于外感初起。
指纹达于气关:是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指纹达于命关:是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指纹直达指端(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据现代研究,心气心阳虚衰和肺热病患儿,大多数指纹向命关伸延,这是由于静脉压升高所致。
因指纹充盈度与静脉压有关,静脉压愈高,指纹充盈度就愈大,也就愈向指尖方向发展。
血虚患儿由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则指纹变淡。
2.浮沉分表里指纹浮而显露:为病邪在表,见于外感表证。
因外邪袭表,正气抗争,鼓舞气血趋向于表,故指纹浮显。
指纹沉隐不显:为病邪在里,见于内伤里证。
因邪气内困,阻滞气血难于外达,故指纹沉隐。
3.红紫辨寒热指纹的颜色变化,主要有红、紫、青、黑、白等。
指纹偏红:属外感表证、寒证。
因邪正相争,气血趋向于表,指纹浮显,故纹色偏红。
指纹紫红:属里热证。
因里热炽盛,脉络扩张,气血壅滞,故见紫红。
指纹青色:主疼痛、惊风。
因痛则不通,或肝风内动,使脉络郁滞,气血不通,故纹色变青紫。
指纹淡白:属脾虚、疳积。
因脾胃气虚,生化不足,气血不能充养脉络,故纹色淡白。
指纹紫黑:为血络郁闭,病属重危。
因邪气亢盛,心肺气衰,脉络瘀阻,故见紫黑。
一般来说,指纹色深暗者,多属实证,是邪气有余;纹色浅淡者,多属虚证,是正气不足。
故《四诊抉微》说:“紫热红伤寒,青惊白主疳。
”4.淡滞定虚实指纹浅淡而纤细者,多属虚证。
因气血不足,脉络不充所致。
指纹浓滞而增粗者,多属实证。
因邪正相争,气血壅滞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