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政治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1):专题3.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练)(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4
【知识精练】一、选择题1.2019年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创新体制机制,要将增长的潜力和企业的活力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促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种做法的准确性在于,它是( )①我国GDP高速增长的根本保证②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③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前提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2.近年来,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大力发展旅游业,从事旅游业取得的收入远远超过了从事农业取得的收入。
这个做法( ) A.有力地促动了农业现代化B.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C.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D.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答案】D【解析】由题干“从事旅游业取得的收入远远超过了从事农业取得的收入”可知,D符合题意,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创造经济的最大增长空间,拉动农牧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要求,避免“农村病”和“城市病”,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①我国有效扩大内需的根本方略②提升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③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人们的收入差别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别越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越高。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发展差别,有利于扩大内需,①说法准确;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③说法准确;②④与题意不符。
该题选B。
4.下列关于推动“十三五”期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有限,要增大耕地保护工作的力度B.提升森林储积量和覆盖率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C.提升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以降低能耗总值和排放水平D.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增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答案】C5.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水平差别是最重要的。
【知识精练】一、选择题1.《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 )A.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B.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C.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D.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2.以下能够直接、有效地促进就业的措施是()A. 提升最低工资标准B. 降低创业者的贷款门槛C. 增加失业保险金的缴存比例D. 增强劳动者的劳动保护3.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这一节日的设立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爱戴,这是因为( )①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③劳动光荣④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强就业引导。
以下措施属于国家促进就业的是( )A.通过推动经济发展为劳动者直接安排就业岗位B.营造有助于促进就业和鼓励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C.全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D.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和职业平等观5.就业是民生之本,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就业市场的稳定。
为了稳定就业,企业可采用的措施是( )A.与员工协商薪酬 B.完善失业保险制度C.提升生产效率 D.缩短劳动合同期限6.2019年6月26日,某省2019年首场大学生暑期工招聘会举行。
现场提供上千个岗位,3000多名学生进场,最后仅有80多人与单位达成意向。
主要原因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的多是一线工人或业务员等“蓝领”岗位,不合大学生的“胃口”。
这一事实启示我们应( )A.树立自主择业观 B.面对现实,先找份工作,不喜欢再跳槽C.树立竞争就业观 D.转变就业观念,把个人兴趣、特长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7.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中只有4个人就业,另外6个人失业,社会保障体系就要用4个人的收入支持另外6个人的保障;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中有9个人就业,只有1个人失业,那么,社会保障体系就很容易而且高质量地建立起来。
【知识精练】一、选择题1.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升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居民收入。
要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应该()A. 增加纸币发行量,提升居民工资B.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C.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D.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答案】C【解析】2.当前,大学生负债消费其实是一种预期消费。
对自己的未来收入比较有把握,觉得预支一点也无妨。
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收入有把握而负债消费,这说明( )A.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前的收入B.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C.物价水平的高低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D.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答案】B【解析】收入水平有当前收入水平、过去收入水平和未来收入水平之分。
其中,当前收入水平是决定因素,过去收入水平和未来收入水平是影响因素。
题目所指的是未来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而不涉及其他,故准确答案为B项。
3.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而居民的银行储蓄节节上升的趋势,很多专家呼吁国家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通过减少居民对医疗、养老的顾虑,刺激居民消费。
这个观点说明()对消费有重要的影响。
A. 当前的收入水平B. 物价水平C. 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别D. 未来收人的预期【答案】D【解析】4.重庆市决定,到201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缩小到2.5∶1。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别( )①有利于提升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②是提升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③要以持续增加货币发行量为基础④根本上要依靠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②③错误,提升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过度增加货币发行量会导致通货膨胀,不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5.“选商品,点鼠标,然后坐等快递送货上门付款”的网络消费方式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
从交易方式来看,这种消费方式一般属于()A.发展资料消费B.租赁消费C.钱货两清消费D.享受资料消费【答案】C【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网上购物并不是发展资料消费,故排除。
2019-2020年高一政治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1)(含解析)一、商品1. 是什么: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知识推展:判断商品的方法:(1)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二者缺一不可。
(2)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领域法:商品存在于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知识拓展:(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也不一定有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劳动产品,也不一定用于交换,所以其不一定是商品,也不一定有价值。
(3)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某劳动产品如果没有用于交换,就不能成为商品,就没有价值,但它有使用价值。
(4)价值和使用价值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生产者、经营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购买者、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1.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知识拓展:首先,从货币的定义入手,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它是一般等价物,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其次,从货币产生上来看,货币又与其他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重金属金银被固定地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称为货币,即货币才产生。
再次,从货币的作用上看,它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
】2.怎样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交换。
3.如何看待:(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2)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知识精练】
一、选择题
1.一家服装公司对消费者实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0%以上的青少年选购服装时喜欢追求与众不同,展示个性。
这种消费心理( )
A.有时能够推动服装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B.是一种应倡导的准确的消费心理
C.是一种应摒弃的不准确的消费心理
D.是推动服装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
【答案】A
【解析】
2.部分居民为展示个性,将家庭居室装修得与众不同。
这种消费取向属于()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答案】B
【解析】显示个性是求异心理的体现。
3.有位准备买汽车的网友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
对我来说,汽车仅仅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
”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
A.攀比心理
B.求实心理
C.求异心理
D.从众心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各种消费心理的辨别理解。
材料中的主人公买车注重质量和价格的统一,属于求实心理,故选B项。
攀比心理、求异心理和从众心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三项。
4.以下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要求相符合的是( )
①消费与家庭收入相适合
②消费要在经济承受水平之内实行
③积极实行贷款消费
④消费既反对过于节俭,又反对盲目超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5.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炫耀性、奢侈性消费和过度消费等也随之产生。
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应( )
①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②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③倡导节约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A.①②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列举的是一些不合理消费现象,启示我们要树立准确的消费观点,①②③④均准确。
6.互联网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学生小张就是一位叫“换客”的时尚一族。
他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求的物品,然后等待网友来交换。
“换客”这种流行方式()
①是一种商品流通②能够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③是一种绿色消费行为④属于租赁消费的类型
A.①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换”的方式是物物交换,而不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换”商品之后,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发生了变化,所以这种方式不是租赁消费。
6.冬虫夏草的价格由12年前的300元/斤,近日在拉萨卖出了16万元/斤,而人们的消费热情还在提升,这就是著名的“凡勃伦效应”,即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
“凡勃伦效应”说明( )
①商品价格受市场需求的影响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③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④要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答案】C
【解析】
7.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
拼车能够节约车费,拼饭能够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拼房能够减少50%以上的房租等。
这种现象( )
①有助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②应成为每一个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③有助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升消费的科学性
④严重影响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拼族”消费方式,有助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利于节约生活成本,改变不良消费习惯,树立准确消费观,故题肢①③准确。
答案选B。
8.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倡导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为此,要求人们( )
①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②抑制消费,由消费型社会向节约型社会转变
③反对超越现实条件和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
④坚持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绿色消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适度消费指的是既不超前消费也不抑制消费,所以②说法错误,排除。
9.2019年12月,某学校举办了一次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活动,某同学家庭收入状况和个人消费情况如下表:
10
月份该同
学家庭收入
10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父亲工资母亲
工资
生日请
同学吃饭
同学互
送礼品
买个性
化服饰
买
MP4
其他
1 800元800元200元100元300元500元300元
请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可能存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
(2)针对该同学的消费状况,你准备向该同学提出哪些消费建议?
【答案】:(1)①从众心理。
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送礼品等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求异心理。
购买个性化服饰,标新立异,可能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③攀比心理。
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可能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2)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根据自己家庭收入在经济承受水平范围之内实行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赶时髦,不情绪化消费,并做到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
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