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7.57 KB
- 文档页数:7
政治提纲(必修一)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原始社会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是人类的童年时期。
2.发展阶段(1)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2)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3.生产力特点(1)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是石器。
(2)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3)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4.生产关系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5.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6.如何解体的(解体的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
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二、奴隶社会1、阶级的出现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剥削者)和奴隶阶级(被剥削者)。
2、生产关系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3)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4)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国家的产生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
国家实质上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生产力特点(为什么说奴隶社会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关于人教版高一的政治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货币的产生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①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②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①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①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②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键入文字]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人教版)
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
1。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学科。
要想学好这一门科目,需要好好记忆重点知识。
为了能够方便同学们更好地记忆历史重要知识点,以下本人整理了人教版必修一的知识点,欢迎阅读!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必修Ⅰ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001、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依次具有包含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物品是世界永恒的范畴,劳动产品是人类永恒的范畴,商品是人类一定历史阶段的范畴。
※商品交换出现的同时,商品产生。
(而货币的出现晚于商品){该观点未必准确,是我的科任老师所认为,有的老师认为: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的出现,但红体字观点是正确的}我们从市场上购买的物品,是人们耗费一定的劳动生产出来的。
人们生产这些物品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是为了拿到市场上去交换。
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也是一切物品共有的属性,体现了物与人的关系。
2.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①的,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物品>产品>商品,使用价值是共有的,价值是商品特有的。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一定是商品)人们购买牛奶、盐、矛头、咖啡、红珍珠,是因为它们有用,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②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些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③。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④。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⑤。
☆①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可知价值是商品特有的。
②虽然商品满足人们的是“某种”需要,但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多种”的。
③“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生产各种商品都耗费了人类一定的体力和脑力,从这一点上看是不考虑劳动的具体表现,只考虑劳动的抽象表现(体力和脑力都是抽象的),这一点是共同的、无差别的。
④两种不同的商品需要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的使用价值不同,两个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消耗了等量的人类劳动,故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双方交换劳动。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复习资料归纳总结高一政治必修一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学,这也是政治考试中比价好得分的科目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复习资料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2.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系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原因: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力量小于这个限度,就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汇价):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外汇汇率=100单位外币:?人民币人民币汇率=1单位人民币:?外币所以,在人民币与外币的同一次兑换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和外汇汇率不能同时升高或降低。
2.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意义:对人民生活的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备注:书上笔记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联系①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本质属性: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不决定价格③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而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还需交换)2、等价物的作用①、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②、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商品:强调以交换为目的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7篇】上学的时候,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高一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推荐4篇)高一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
定义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定义:从量的规定性来看,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 在计量货币时间价值时,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因素不应该包括在内。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不产生于生产与制造领域,产生于社会资金的流通领域。
高一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
定义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定义:从量的规定性来看,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 在计量货币时间价值时,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因素不应该包括在内。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不产生于生产与制造领域,产生于社会资金的流通领域。
高一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5261和生产能力将自己能够生产的东西和自己需要但自己不能生产(别人可以生产)的东西进行交换。
比如,我住在沿海地区,我用盐和住在内陆的楼主交换粮食。
这是最初的物物交换,但是我要粮食,还要蔬菜;你不仅要盐,也要蔬菜,渐渐的,我们发现蔬菜是我们共同需要的,比较通用的东西,蔬菜就暂时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以蔬菜为标准,衡量别的商品。
人类历史发展,耐磨、耐腐蚀且稀有的贵金属符合一般等价物的特点,就逐步发展为货币。
原始的物物交换就转变为商品—货币—商品的过程。
所以,货币是一种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当处在不同形式的价值运动中的时候,货币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
汇总(人教版)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
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
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
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
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而后者是与之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形成的原因不同。
前者有四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综合型,其中纸币发行量过多属于需求拉动型。
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③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后者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衰退
的现象。
④危害不同: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⑤解决的方法不同。
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
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
不平衡。
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结算与信用工具:
结算的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
①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②支票:
A.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B.种类: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转账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
c.现金支票注意事项及特点:妥善保存,不得折叠;准确性,现金支票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有效性,要在有效期内到指定银行支取;间接性,不能拿来直接购物,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
3、外汇和汇率:
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
付手段。
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①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
反之亦然。
②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政策、重大国际政治事件及信息、心理、投机等因素。
③决定汇率的因素:汇率是由本国货币和他国货币实际购买力之比决定的。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①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主要是指人民币既不贬值,也不升值。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币升值后果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
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
增加。
③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⑤中国RmB国际地位提高。
负面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②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一定的伤害
③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④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外币不等于外汇,外汇能够用于国际间结算,外币不一定能。
外汇的主要职能是国际结算。
外汇储备主要用于稳定汇率、偿还债务、平衡国际收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