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中耳炎的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73.89 KB
- 文档页数:2
中耳炎最佳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中耳炎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
耳朵疼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就应该立即就诊,接受专业医
生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消炎止痛药物等。
其次,对于中耳炎的治疗,局部治疗也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通
过局部热敷来缓解耳朵疼痛,可以使用温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患
耳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这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另外,中耳炎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和吹风。
保持耳部的清洁也非常重要,可以用温盐水清洗耳朵,但是要
注意避免用力擦拭耳朵,以免引起更严重的问题。
除了药物治疗和局部护理,中耳炎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物理疗法,比如针灸、艾灸等。
这些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促进炎
症的吸收,加快康复。
总的来说,中耳炎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局部护
理和物理疗法等多种手段。
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就医,听从医生
的建议,不要盲目使用药物和方法。
另外,预防中耳炎也非常重要,要注意保持耳部的清洁,避免受凉和吹风,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
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早日康复,重拾
健康的耳朵。
慢性中耳炎最佳治疗方法慢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耳部不适等症状。
针对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要想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慢性中耳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常规方法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消除炎症和感染。
同时,还可以结合利用消炎药和止痛药来缓解症状,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慢性中耳炎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要随意更改或中断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一些慢性中耳炎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鼓膜修补术、中耳镜手术等。
鼓膜修补术是通过手术修复受损的鼓膜,恢复听力功能。
而中耳镜手术则是通过内窥镜技术清除中耳腔内的炎症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慢性中耳炎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比如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接触过多的污染物、避免用力擤鼻子等,这些都有助于减少症状的发作和减轻疼痛感。
总的来说,慢性中耳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生活护理等。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不要擅自更改治疗方案,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希望每一位患有慢性中耳炎的患者都能早日康复,重获健康。
慢性中耳炎怎么治疗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国内外的研究又将其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
其主要症状为:1、患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常见症状。
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
单纯型脓液一般较稀薄,无臭味,而骨疡型和胆脂瘤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2、耳聋:轻重不一,如单耳发病,易被忽视。
此种耳聋,多与病程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
一般为传导性聋。
3、耳鸣:部分病人可出现耳鸣。
4、其他:除上述症外,如有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出现,提示患者可能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就诊,积极采取主动有效的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身体抵抗力差,致病菌毒力过强,是急性中耳炎迁延为慢性的主要原因。
鼻腔、鼻窦、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也为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向慢性发展的另一原因。
常见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病程一般超过6~8周,反复患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
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并尽可能恢复听力。
耳流脓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
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
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慢性中耳炎的耳镜检查:慢性者鼓膜乳白色或灰蓝色,不透明。
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鼓膜活动度受限。
1、病因治疗:及时治愈急性中耳炎,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局部治疗:(1)静止期以局部用药为主,可根据不同病变情况选择局部用药,通常采用双氧水洗耳后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的混合液滴耳。
(2)活动期则以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为主,尽力保留听力相关结构。
可根据病情采取局部用药进行观察和手术治疗。
耳朵渗出的汁液有时可能会在耳内留存长达3个月,所以患儿仍然可能会有部分听力丧失。
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用什么药
首先,对于急性中耳炎,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止痛药。
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减轻感染症状。
常用的抗生
素包括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
而止痛药则可以缓解患者的耳痛不适,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急性中
耳炎的症状,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药物说明
书正确用药。
对于慢性中耳炎,治疗的药物选择也有所不同。
除了抗生素和
止痛药外,还可以考虑使用类固醇药物。
类固醇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组织肿胀,对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此外,对于反复发
作的慢性中耳炎,局部抗生素滴耳剂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这
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减少局部感染,加速愈合。
除了药物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中耳炎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
术治疗。
手术可以清除中耳腔内的炎症组织和分泌物,恢复听力功能。
一些慢性中耳炎并发症,如中耳胆脂瘤、中耳胆脂瘤等,也需
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对于一些顽
固性中耳炎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总的来说,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用药物是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的。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药物说明书正确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此外,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等也是中耳炎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得到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
中耳炎是成年及儿童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很多患过中耳炎疾病的人都清楚,常规药物治疗很难有效,日久病情缠绵难愈,并发症增多,如各种脓肿、面瘫、迷路炎、颅内并发症等,因此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大多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另外,如果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存在,细菌可能反复侵入中耳腔,并潜伏下来导致慢性中耳炎(1)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中耳炎症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
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
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流脓。
耳流脓是中耳炎的主要症状。
脓液的性质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
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
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伴有异臭味。
(3)耳痛。
中耳炎患者可有隐隐耳痛,耳痛常为慢性中耳炎患者的首发症状,疼痛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
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4)听力障碍中耳炎患者的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
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
(5)耳鸣现象。
中耳炎患者常会出现耳鸣症状,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
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中耳炎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
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
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
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
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中耳炎怎么治疗]中耳炎是指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
得了中耳炎需要积极寻找治疗的方法,现在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药物治疗、验方治疗、手术治疗等。
下面给大家介绍了一些治疗的方法。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能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或者吃药:(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验方治疗:(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每日数次,1次数滴。
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患上了中耳炎需要知道治疗中耳炎的方法,同时,知道中耳炎为什么会发生,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也很重要。
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注意怎么预防了,降低中耳炎的发病率了。
近几年来,中耳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影响着人们的听力,中耳炎病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患中耳炎呢其实这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系,一起来看看。
1、吸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
吸烟可引起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中耳炎依病理可区分1.化脓性中耳炎2.卡他性中耳炎中耳炎自古以来就一直为医疗上的一大难题,在抗生素还没有发明时代,急性中耳炎很快就会扩张成乳突炎,甚至于侵犯到脑部而死,在那个时代几乎群医束手,亦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还好这种情形在旷胺剂及抗生素相继发明后,就大为改观,许多急性患者都能从死神手中抢救了回来,遗憾的是抗生素、旷胺剂,对慢性中耳炎患者,往往没有多大疗效,使很多慢性中耳炎患者演变成缠绵不已,令人痛苦终生的顽疾甚或死亡。
一、化脓性中耳炎:分急性与慢性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症状:是发烧和胀痛,如果只有发炎而没有脓的话疼痛较轻,有脓时则疼痛非常激烈好像针扎锥刺一般,尤以夜间为然,要等耳膜破穿孔脓液外流(或用小刀割开)耳痛才会减轻,体温也才会随之下降,除了耳痛和发烧外有些患者还有轻微的头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听力不佳等现象。
小孩大多是两耳同时罹患,大人则单耳感染情形较多。
急性中耳炎疼痛的部位是在耳朵深处-如你拉扯耳殻或是用手指插入耳孔是不会痛的。
耳朵流出黄色或褐色的液体,一天必须擦拭无数次,严重时枕头都会被污染,具有粘液性质,用棉花棒沾拭时会有如抽丝般的情形。
急性中耳炎会造成轻度的听力受损、耳内有脓汁、听力为中等程度,要是只单耳患急性中耳炎时,听力减低对日常生活不会造成不便,由于内耳功能还健全,等中耳炎痊愈,听力便能立即恢复。
急性中耳炎偶而会波及周围组织,并发严重的合并症,例如导致炎,使内耳受到伤害,产生眩晕及内耳性重听,如炎症再进展至头盖内的话,便可能引起脑膜炎、静脉洞炎、小脑或大脑的脓肿,如炎症扩及后方乳样突起时则会引发乳突炎。
原因:大部份的急性中耳炎都因感冒发烧而引起,除外麻疹、百日咳、肺炎、鼻炎、鼻蓄脓症、扁挑腺炎、腺样肥大、用硬或光或不洁的东西挖耳、游泳、洗澡、洗头时细菌侵入或揩鼻涕不慎,用力过猛,感染过分泌物经耳咽管进入中耳都会引起急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当,会迁延成慢性而变成顽疾,易于引起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中耳炎的最佳治疗方法中耳炎的危害较大,患者需及早治疗,中耳炎长期反复发作会引起颅内的并发症。
众所周知耳朵与脑离得很近,特别是胆脂瘤型的中耳炎,它好发于中耳和乳突,周围都是一些重要的器官。
大脑、小脑、大血管、面神经、听神经等都与颅腔只有一层薄薄的骨质板相隔。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耳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中耳炎的最佳治疗方法:中耳炎怎么治疗:【中耳炎的治疗】:中耳炎发生在中耳,点滴,药剂作用都不大,建议使用中药散剂乐得耳清方,中药还可以对身体进行全面的调节,其中乐得耳清方使用是很方便的,只需以纸卷成细管或用细塑料管摄取适量药粉,吹入耳道深部即可治疗效果,直接作用于患病处,治疗过程简易方便快捷,对中耳炎的疗效不错。
治疗要点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分。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中耳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治疗方法(一)内治法1.成药不安全2.单验方(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
3.食疗方(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服5天。
〔注〕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急、慢性中耳炎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1-08-31T15:08:06.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魏庆霞[导读]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又称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是48小时内突然发作的中耳积液并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
魏庆霞 (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峻德分院 154111) 【中图分类号】R7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079-02
一、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又称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是48小时内突然发作的中耳积液并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
【分型】
1.急性鼓膜炎鼓膜急性充血,未发现中耳积液。
2.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急性炎症伴中耳积液。
【诊断】
(一)症状
突然出现的耳痛、哭闹、抓耳、耳堵闷感、听力下降、耳流清亮液体或血水等。
(二)体征
耳镜检查见鼓膜充血、膨隆,正常标志消失,可有液平,鼓气耳镜可见鼓膜的矛盾运动、耳道有清亮或血水样渗液,严重者可有鼓膜穿孔。
(三)实验室检查
1.听力学评估
(1)声导抗检测:患耳声阻抗为“B”型或“C”型曲线。
(2)听力测试:患耳听力可有轻中度下降,骨气导分离。
2.血常规检查可出现白细胞增高。
(四)鉴别诊断
需与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鉴别。
【治疗】
1.局部治疗止痛可用酚甘油滴耳。
2.全身治疗
(1)耳痛时可口服解热镇痛剂减轻耳痛。
(2)如考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致病菌主要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发生于婴幼儿。
可经咽鼓管、外耳道、鼓膜途径或经血行感染,多有近期感冒史。
【诊断】
(一)症状
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重者可有畏寒发热,甚至高热、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耳痛程度不一,重者可呈波动陛跳痛,夜不能寐,烦躁不安。
3.听力减退年龄稍大的患儿或成人可述听力下降、耳闷。
4.耳漏鼓膜穿孔后可有血性、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流出,耳痛随之缓解。
(二)体征
1.轻者仅见松弛部充血,重者整个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隆。
正常标志消失。
鼓膜穿孔后,外耳道可见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
穿孔较小时鼓膜紧张部可有搏动性闪光点。
2.伴乳突部炎症时,乳突部可有压痛或红肿。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白细胞比例可增加。
(四)鉴别诊断
需与外耳道炎及疖肿、外耳道湿疹及感染鉴别。
【治疗】
1.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
2.保持鼻腔及咽鼓管咽口通畅。
3.耳部治疗
(1)鼓膜穿孔前,可用1%酚甘油滴耳,以利消肿止痛。
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膨隆明显、鼓膜穿孔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者,可行鼓膜切开术,以利于中耳脓液引流。
(2)鼓膜穿孔后,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再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耳浴。
流脓停止而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甚至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其特点为长期或间歇性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
【分型】
①单纯型;②骨疡型;③胆脂瘤型。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
(1)定义:是慢性中耳炎最常见的类型,多由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主要病变位于鼓室黏膜层。
(2)病因: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
(3)临床特点: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一般不臭。
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可增多。
(4)专科检查: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一般有残余鼓膜。
鼓室黏膜粉红色或苍白,可轻度增厚。
(5)听力学检查:耳聋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程度多为轻中度。
(6)辅助检查:颞骨CT常为气化型或板障型,无骨质缺损破坏迹象。
(7)治疗原则:①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咽部疾病,保持外耳道清洁。
②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后,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耳浴或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滴耳。
③干耳3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
(1)定义:又称坏死型中耳炎或肉芽型中耳炎。
(2)病因: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
组织破坏较广泛,病变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黏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
(3)临床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问有血丝,常有臭味。
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
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
(4)听力学检查:传导性听力损失,可达中重度。
(5)辅助检查:颞骨CT扫描示硬化型或板障型,伴有骨质缺损破坏。
(6)治疗原则:①需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②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
③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根据病变范围,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并酌情同期或二期行鼓室成形术以改善听力。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
(1)定义:实为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囊内充满脱落上皮和角化物,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之为胆脂瘤。
(2)病因:胆脂瘤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由于胆脂瘤的直接压迫或者其释放的化学物质的作用,可以破坏周围骨质,使炎症扩散,能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
(3)临床特点:耳内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
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
(4)听力学检查:一般有较重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
(5)辅助检查:颞骨CT检查可见骨质破坏,边缘浓密,锐利,腔内密度增高,听小骨可部分或完全破坏。
(6)治疗原则:尽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以获得一干耳,并酌情行鼓室成形术以提高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