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A卷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少习射(少年时)B . 市鞍马(买)C . 长而益精(更加)D . 易男装(穿)2. (2分)读课文《于园》,“至于园可无憾”是因为()A .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而于园“奇在磊石”,是“诸园亭”的代表。
B . 于园本是富人于家的,“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有幸观赏,自然“无憾”。
C . 瓜洲的园亭大同小异,看了于园足矣,多看无益。
D . 于园主人待客热忱,去后一定会让你感到没有遗憾。
3. (2分)下列对课文《出师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表,是古代向帝王言事的一种文体,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一般内容无外乎叙事和议论,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
B .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在于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
C . 诸葛亮提出三条建议中,反复强调的是“广开言路(即‘开张圣听’)”。
D . 文中分析形势,在于让刘禅认清蜀国处于“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从而警策他要发愤图强,修明政治。
4. (2分)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好好学习。
B . 凡事不可能总不成功,正所谓“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C . 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有不断进取、不怕困难的精神,就像古诗中说的那样“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 . 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5. (2分)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卷一、基础达标1.给加点字注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鸣溅溅..胡骑...鸣啾啾戎.机金柝.著.傍.地走2.划分诗句节奏(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概括《木兰诗》四段诗句内容,依1、3样式填写2、4。
(1)代父从军,踏上征途(2)(3)还朝辞官,亲人团聚(4)。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北市.买长鞭胡骑.万里赴戎机..十二转..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策勋赏赐百千强.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雄雌5.翻译句子(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译:(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
二、课内精读6.阅读《木兰诗》回答下列问题(1)本诗记叙了木兰的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
(2)下面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与豪迈。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与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衬托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3)第3段对木兰征途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4)诗歌对木兰的十年征战经历的描述属于详写还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5)诗歌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运用排比手法?有何表达效果?(6)诗歌结尾的一段吟唱,起什么作用?(7)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你认为原因有哪些?三、拓展阅读7.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
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
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一日晌午,谍报敌至①.……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测试及答案WORD 《木兰诗》测试题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鞍鞯胡骑金柝策勋......赏赐理云bìn pèi头扑shu? 雄cí .可汗燕山鸣溅溅鸣啾啾阿zǐ .......相扶将磨刀hu?hu?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当户织2、不闻机杼声3、惟闻4、何所忆......5、何所思 5、军帖6、军书7、十二卷.......8、愿为市鞍马 9、旦辞爷娘去10、胡骑.......11、赴戎机 12、关山度若飞 13、朔气传金柝......14、策勋 15、百千强 16、不用尚书郎.....17、出郭相扶将 18、著我旧时裳 19、对镜帖花黄.....20、火伴 21、扑朔 22、迷离.....23、傍地走 24、安能....三、指出下列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翻译。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7、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四、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⑦.诗中的“ ”一句,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一句诗文。
意思是⑨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⑩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⑾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五、阅读第六自然段,完成下列习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7八上·成都开学考) 下面关于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河中石兽》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B . 《陋室铭》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 . “东市买鞍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工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
D . 《卖油翁》记叙了卖油翁与陈尧咨对答和卖油翁酌油的经过,本文着重写陈尧咨的射箭。
2. (2分)读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 “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 . 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 . 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 . 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3. (2分)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A . 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 . 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 . 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 . 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4. (2分)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 .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是曲牌名。
B . 《秋天》是现代诗人流沙河创作的诗歌。
诗人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了农家丰收、渔家晨归和少女思念三个情境,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及答案10.木兰诗【积累·感知】一.给多音字注音组词骑()____汗()____卷()____燕()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多义字辨析市:东市买骏马愿为市鞍马将:将军百战死出郭相扶将帖: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机:不闻机杼声万里赴戎机三.形似字注音组词拆()____戎()____傍()____折()____戍()____滂()____柝()____戊()____榜()____析()____戌()____谤()____四.解释加点的词语1.木兰当户织______2.昨夜见军帖______3.旦辞爷娘去______4.万里赴戎机______5.朔气传军柝______6.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7.出郭相扶将______8.出门看火伴______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话的段意2.填出相应的动词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4.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5.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B .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作C . 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D . 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2. (2分)读课文《三峡》,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A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2分)读课文《三峡》,体现三峡长的句子()A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 三峡七百里C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D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 (2分)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A .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
诗歌特征:悲凉。
B .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5. (2分)读《观刈麦》,选出表现诗人对农民关心同情的诗句是()A .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B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C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D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6. (2分)下列对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第一句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为瀑布创造了不同寻常的背景。
B . 第二句诗中“挂”字用得妙,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而下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C . 第三句中“飞”字,写出了瀑布的喷涌而出,“直下”既写山的高峻陡峭,又写水流之急。
D . 这首诗综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瀑布图。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10课《木兰诗》[基础巩固]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金机杼鞍胡骑理云bin pe i 柝策勋赏赐头扑shud 雄chi阿zi2.形似字注音组词拆戎傍折戍滂柝戊榜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昨夜见军帖4.旦辞爷娘去万里赴戎机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雌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作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⑦^诗中的“、” 一句, 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
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米。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 •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能力提升]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思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 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木兰诗》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朔.气(shuò)复唧.唧(jī)B.可汗.(hán) 鞍鞯.(jiān) 鸣溅.溅(jiàn)C.燕.山(yàn) 金柝.(tuò) 理云鬓.(bìn)D.胡骑.(qí) 戎.机(rónɡ) 傍.地走(bànɡ)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 ) (2)万里赴戎机..( )(3)关山度.若飞( ) (4)木兰不用..尚书郎( )(5)出郭.相扶将( ) (6)对镜帖.花黄(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 B.关山度/若飞 C.壮士/十年/归 D.可汗/问/所欲4.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双兔傍地走.( )A.走.马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走.亲戚(2)安.能辨我是雄雌(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个头衔(3)木兰当.户织( )A.罚不当.罪 B.当.着大家谈一谈 C.当.之无愧 D.当.干部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排比,写出了操办的急切,渲染了气氛的紧张,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21教育网D.“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对偶,突出战事紧急)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夸张地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木兰诗名校讲坛1.关于《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为宋代郭茂倩所编。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
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乐府诗、乐府歌辞。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2)古今异义①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②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④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⑤军书十二..卷(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指确数)⑥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3)一词多义【市】①东市.买骏马(集市);②愿为市.鞍马(买)【愿】①愿.为市鞍马(愿意);②愿.驰千里足(希望)【帖】①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②昨夜见军帖.(文告)3.主题解说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4.重点突破提示:这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困难了。
从而表现木兰机智聪慧又充满豪情的神态表情。
提示: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
她既是中国英雄,又是平民少女。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重返家园。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朴而又机敏活泼、爱亲人也爱国家,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生活。
5.难点攻克提示: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品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读《木兰诗》,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 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 . 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 . 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 . 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2. (2分)下面对选文《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3. (2分)下面是对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 .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 . 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 文章结尾点明本文中心论点,这种写法叫卒章显志。
4. (2分)下列对诗《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 . 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 . 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5. (2分)对《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 颔联先后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抒写遭遇,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
B . 颈联巧用地名抒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显得生动.真切。
C . 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诗,表现出他的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使全诗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D . 全诗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死得其所的意愿,反映了他崇高的以死报国的生死观。
6. (2分)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全诗以“望”如题,却不着一个“望”字,情景交融,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
B . 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C . “齐鲁青未了”中的“齐鲁”指的是山东地区,这首诗是杜甫在中年漫游生活中来到山东是所写,以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描写的景物主要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和投林还巢的鸟,透过描写景物还能体会出是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7. (2分)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B . 啊,黄河,你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拟人)C . 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比喻)D . 目前的艰难险阻的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反问)8. (2分)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 .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 .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 .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9. (2分)选出下列各句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
A .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反问)B . 一本好书,我读上一千遍也不会厌倦。
(比喻)C . 如果你环球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本书。
(设问)D .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比喻)二、填空题 (共10题;共44分)10. (12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汗机杼燕山朔气金柝胡骑________________bìn pèi cízǐ傍地走鞍鞯理云________________头雄________阿________11. (8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 (1分)诗歌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泊秦淮》的中心句:________13. (6分)读《木兰诗》,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4. (2分)《寓言四则——蚊子与狮子》一文中在描写蚊子叫声时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
15. (6分)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木兰当户织________②旦辞爷娘去________③愿为市鞍马________④万里赴戎机________⑤赏赐百千强________⑥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__16. (1分)课文《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 。
17. (1分)课文《木兰诗》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 。
18. (2分)写出下面的词语①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________②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________19. (5分)从下面的文段概括一个成语。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三、阅读理解 (共1题;共4分)20. (4分) (2017九上·赣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清·查慎行)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①驿:驿站,中国古代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往来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②遵陆:沿着陆路;走陆路。
③芦溪:地名,在今江西省萍乡市。
下文的“黄花古渡”“萍乡”也是地名。
④丝缫:指春雨像蚕丝一样丝丝缕缕、绵绵不断。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黄花古渡”下船后经陆路到达芦溪后所看到的景象。
B . 颔联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田园风景画,颇有《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安定平和景象。
C . 颈联写蚕农的缫丝丰收和禾苗长势喜人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点。
D . 尾联写无论是湖南,还是江西,诗人所经之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体现了诗人的勤劳。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A . 首联写的是行程路线,开门见山,点明了行程方向,不做任何粉饰。
B . 颔联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主要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沿途风光。
C . 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
D . 全诗以景物描写为主,情景交融,流露出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1、2-1、3-1、4-1、5-1、6-1、7-1、8-1、9-1、二、填空题 (共10题;共44分)10-1、11-1、11-2、11-3、11-4、12-1、13-1、14-1、15-1、16-1、17-1、18-1、19-1、三、阅读理解 (共1题;共4分)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