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史 戊戌变法 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1
毫无章法所谓的戊戌变法,实际上是甲午战争后,一批有强烈的改革精神的具有明确的现代化也是的体制外的知识精英,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进入了中国的政治中心。
他们与年轻的光绪皇帝相结合,形成了推进中国现代化的精英势力。
他们力求通过大幅度的,迅速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实现中国的开明专制主义。
但是这种势力有致命的两个弱点:第一,变法人士身上具有强烈的忧郁民族危机而形成的心理上的焦虑感。
在这种焦虑感心态的支配下,他们采取激进的,大刀阔斧的,毕其功于一役的,不切实际的改革策略。
他们在一百的天内发布了三百多道改革的上谕,而这些改革上谕基本上是不切实际的。
这种急剧的迅速的快刀斩乱麻的改革,大多数是毫无章法的,从而触犯了当时的广大官员的基本利益。
于是这些少数的现代化精英受到了温和的改革派和既得利益者以及顽固派的联合反对,他们在这种联合反对中遭到了失败,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些改革精英绝大多数从来没有当过一天的官。
一个没有当过官的人,在政治中心推行这场官僚体制的改革,当然是要失败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体制的僵化和封闭使得现代化的精英长期无法进入体制内,而在体制内的那些受到官僚习气影响的人们又没有改革的热情,于是就出现这么一个两难悖论:有改革热情的人没有经验,他们在体制外;而有经验的人没有改革的热情。
这是一种两难性的一种选择。
它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是体制僵化所造成的一个结果。
目录[隐藏]∙ 1 背景o 1.1 洋務運動o 1.2 公車上書∙ 2 變法開始∙ 3 變法內容o 3.1 教育改革o 3.2 經濟建設o 3.3 軍事o 3.4 政治∙ 4 變法的影響∙ 5 戊戌政變∙ 6 近代新探∙7 注释∙8 参見∙9 参考∙10 外部連結∙11 相關題目[曾国藩1840年鴉片戰爭戰敗後,中國跟世界的關係出現前所未見的改變。
接連的內憂外患,使清政府及一眾知識分子逐漸醒覺到必須要改變以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