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51.11 KB
- 文档页数:4
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随着药学教育的不断发展,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药物质量控制和分析方法研究的理论和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加强实验教学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在实验室进行一系列的药物质量分析实验。
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是关键。
需要提供先进的实验器材和设施,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药物质量分析技术和方法。
同时,应将实验教学纳入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监督,提升学生实验技能。
二、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药物分析领域技术不断发展,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持其与时俱进。
教学大纲需要覆盖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尤其是在药品质量检测和控制方面的最新进展。
同时,课程内容需要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将药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临床问题。
三、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传统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听讲。
这种教学方法有效性逐渐减弱。
新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使用案例教学、PBL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更好地应对日后的实践工作。
四、注重跨学科教学药物分析涉及到多个知识领域,如化学、生物、药学等。
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跨学科教学。
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让学生全面了解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不断跟进时代的发展,注重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的更新、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注重跨学科教学,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药物分析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应用于日后的实践中。
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改革的具体措施。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传统的药物分析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较为薄弱。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通过增加实验课程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引入一些最新的药物分析技术和方法,让学生对药物分析领域的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还需要重新设计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药物分析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为主,学生的参与度有限,互动性不足。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综合实验等,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
传统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依赖于教师的口头讲解和纸质教材,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药物分析教学资源库,将相关的课件、教学视频、实验操作指导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所需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我们还可以加强对药物分析课程的实践性教学。
现在许多高校的药学专业虽然设有药物分析课程,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很少接触实际药物分析的工作。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与医药企业或医疗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各种仪器设备和药物分析的实际操作,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可以使药物分析课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药物分析》课程“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探讨一、前言二、“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要求将药物分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实践应用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具体来讲,这种教学模式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1. 教学内容的整合“做学教合一”模式下,教学内容从纯理论知识拓展到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和自主学习有机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讲解、实验、案例分析、课外阅读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之间的衔接和关联性,要求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保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2. 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 加强实践基地和教学设备建设高校需要加强教学科研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完善的实验设备,以保障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4.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自主学习和实践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激情。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全面的,既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要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期中期末考核定期进行期中期末考核,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进行评价。
2. 课堂实时评价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92・安徽医药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2008January;12(1)◇医药教育◇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讨张群林,李俊,金涌,陈纭(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舍肥230032)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危。
每个药学工作者都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药品的质量,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
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不是某一部门、某一学科单独能够完成的,而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
药物分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药物分析学科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它是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其它相关方法和技术来研究药物的质量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意识,掌握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其中,药物分析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掌握好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
学生在校期间经过药物分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获得检验和研究药品质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做好药品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工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药物分析,大多是应用化学方法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
然而,现代药物分析无论是分析领域,还是分析技术都已经大大拓展。
从静态发展到动态分析,从体外发展到体内分析,从品质分析发展到生物活性分析,从单一技术发展到联用技术,从小样本分析发展到高通量分析,从人工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分析,使得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种专门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臻成熟的科学一药物分析学。
该学科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药物质量控制、临床药学、中药与天然药物分析、药物代澍分析、法医毒物分析、兴奋剂检测和药物制剂分析、创新药物研究,以及药品上市后的评价等心】。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新药的不断开发,为加强药品市场管理,维护良好的药品市场秩序,确保广大消费者用药安全,药品检验人员应具备药品质量分析所必需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和仪器的使用等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从事药物研发、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药物分析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思考和探讨,提出相关的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学内容1.1 增加前沿科学知识当前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的分析方法和仪器的使用上,较少涉及到前沿科学知识和技术。
而药物分析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新的分析方法、新的仪器和新的标准不断涌现。
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前沿科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1.2 强化实践操作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应该增加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熟悉分析方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引入药物研发相关知识药物分析是药物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教学内容中还应该适当引入药物研发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药物的研发流程和分析在其中的作用。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分析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2.1 采用案例教学法传统的药物分析课程多采用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真实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引入问题驱动式教学在教学中引入问题驱动式教学,即通过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3.1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演示视频、实验操作视频,图表等,来增加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探索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探索药物分析实验是药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方法的熟练度。
然而,仅仅依靠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药学教育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药物分析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和实践探索。
首先,改革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以单个药物的分析为主,学生在实验中需要独立进行药物特性的测定和分析。
然而,现代药学研究的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药物分析技术,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复杂药物样品的分析方法。
因此,在实验内容上,可以将传统的单一药物实验与复杂药物样品实验相结合,既让学生学习传统的药物分析技术,又能增强分析方法的灵活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改革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在实验中只是执行者。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但却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药学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小班授课和团队合作的模式。
小班授课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机会;而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践探索,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还能够锻炼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改革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还需要注重实验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实验仪器的更新能够提供更先进、更高效的仪器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通过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录制实验操作视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学习资源。
这些改革和探索不仅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然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探索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如何平衡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使学生既掌握实验技术,又能够理解实验原理,仍然需要教师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其次,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必须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药物分析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探讨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药物分析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本文将从实践和改革的角度,探讨药物分析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期为药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药物分析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1.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传统的药物分析教学模式以理论传授为主,实验操作为辅,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而且,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内容大多为定性定量实验,缺乏创新性和实际应用,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目前的药物分析教学过程中,缺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往往只限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对于未来从事药物分析相关工作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3. 教学资源不足由于药物分析仪器和设备昂贵,学校在药物分析教学方面的投入有限,导致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难以接触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难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1.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针对传统药物分析教学模式的不足,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
可以开设模拟实验课程,让学生在模拟仪器上进行实践操作,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
2. 拓展实验内容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应当增加一些实际应用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如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药物质量控制等,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场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应当加大对药物分析教学资源的投入,更新教学设备和仪器设备,提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设置课程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表2。
表1 问卷调查及评价调查内容P B L教学赞成人数(%)传统教学赞成人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4683.912816.09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14080.463419.64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能力13879.313620.69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13275.864224.2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1867.825632.18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12068.975431.03提高综合能力14382.183117.82表2 考试成绩分析PBL教学部分(总分60分)传统教学部分(总分40分)平均成绩52.5219.60得分率(%)87.5340.003 讨论与评价通过对2005级药学专业的部分药理学理论课进行PBL 教学法的教学实践、问卷调查、成绩分析,结果表明PBL教学法在诸多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因此,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PBL教学法是有利的。
3.1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参与太少,服从太多。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
而在PBL教学中,通过设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和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并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寻求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3.2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显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6]。
同时各小组代表在回答问题时,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3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PBL教学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和组内讨论,因此要求各组中的每位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并通过协商做到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并且一起交流、讨论从而归纳出问题的最佳答案。
3.4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7] 教师在PBL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既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又要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讨论,解决问题。
因此,为了适应PBL教学,教师既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还要有更好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总之,研究结果表明:PBL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PBL教学对于推动教学改革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1]王迎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Rhemj.Problem2base d Lea rning:An Introduc tio n[J].TheNational Teaching and Lear ning Fir um,1998,8(1):10. [3]Famer EA.Faculty developme nt fo r Problem2ba sedLear ning[J].Eur J De nt Educ,2004,8(2):59266.[4]Mic hael,P.B reen and Andrew,Littlejo hn.Classroom de2cisionmaking[M].Shanghai:Sha 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2,3492356.[5]冯东举,王迎伟,刘英霞,等.PBL教学法在七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9210.[6]蔡际群,聂宏光,于晓松,等.药理学PBL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 425.[7]姚广华.“中枢神经系统通路”一节试用PBL教学法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4):61262.医学教学与教育《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唐跃平(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00030) 摘 要: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药物分析》改革设想,主张把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将基础技能训练与岗位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在教学中采用“分段教学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关键词:药物分析;岗位技能;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8194(2008)182006204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就为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校自从开办高职班、大专班以来,作者承担着《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如何把岗位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将基础技能训练与岗位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做了如下的探索。
《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本门课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其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提高《药物分析》实验的教学质量成为本门课程教学的重点。
根据本校《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对《药物分析》实验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及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作了大胆的改革,其目的是在于把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与今后工作岗位实际需要结合一起融入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学好、学活课本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岗位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1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原有模式分析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作为一种专业基础训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接触较多的有代表性的药物分析实验,使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是随着时代的推进、知识的更新,其教学内容和方式存在的缺陷就慢慢地凸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实验教学内容方面 从原有的教学计划和实验教材看,大多数是药物的理论验证性的实验及规范化操作练习,内容主要为化学分析(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及少量仪器分析。
基本实验的操作过程大致相同,可描述为:称量-标定-测定-数据处理。
实验选用的材料一般为纯物质,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分析工作处于一种“理想”的状态;在所使用的仪器、所需的化学药品试剂大多为实验教师已配制准备好的情况下,学生不需听课,甚至不需做实验,只需通过化学计算就可以得出药物分析实验的结果。
这种明知道结果却还要去测定的分析实验往往提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当然也就达不到应有的实验教学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学生也找不到具体的原因,而仪器出现问题,他们也束手无策。
由于实验课时数或实验仪器的数量限制,大部分实验只能安排使用同一材料,或多人共组进行,也就意味着答案的惟一性。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于一些异常的现象不予重视,也不去思考其原因,只忙于与同学对答案。
这就会使有些学生“投机取巧”,出现乱凑、乱改甚至抄袭数据的不良现象,使实验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再由于原有的实验考核分数只是在全课程考核中占一定的比例,使得学生在思想上不能重视实验,认为只要理论学得好,该课程就能顺利过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课的良好发展和学生技能的提高。
1.2 实验教学方法方面 对于药物实验分析方法,教材偏重于“菜谱式”的操作程序,以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为主要目标。
严格的定量要求,使学生在每一个操作步骤上,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
这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却存在着压制学生想象力和主动参与意识的缺陷,学生缺少在选择、尝试和失败中学习的机会。
科学的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1.3 培养模式与岗位要求方面 原有实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在这种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只懂得生搬硬套、没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未得到提高。
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情况,就感到在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及实践技能与本岗位能力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旦遇到具体情况他们将感到无所适从,不能很快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这主要是由于原有教学模式没有很好与岗位目标有机结合,导致学生的岗位能力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所致。
2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针对原有《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现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使实验教学适应社会需求,在实验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
2.1 实验内容的优化设计 针对传统《药物分析》实验的实际教学和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教学采取了以下改革。
具体就是采用“三阶段教学法”,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实验内容应以基本操作和理论验证型为基础;第二阶段为综合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岗位能力;第三阶段为设计实验,体现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阶段相辅相成,构成以下分析实验课程计划。
2.1.1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计划表 见表1。
表1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计划表类型序号实验内容基础实验1药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常用仪器的操作规范2药品常见的检验方法(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原理、测定条件3药品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及原理4药品原料和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原理5试验数据的处理及检验报告书写综合实验6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检验;(阿司匹林片剂质量分析)7胺类药物分析检验;(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质量分析)8杂环类药物分析检验;(诺氟沙星质量分析)9甾体类药物分析检验;(地塞米松质量分析)10维生素类药物分析检验;(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分析)11糖类药物分析检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质量分析)设计实验运用所学知识及有关资料,按设计实验目的和要求,对所选设计实验题目进行准备,写出完整的实验方案设计,然后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122.1.2 基础训练实验 这一阶段包括学生对药物分析实验常用仪器的认识、使用、规范化操作及验证性实验的开设,其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天平的使用、称量、滴定等基本操作,同时指导学生学习光学、电子仪器的使用,初步掌握药物分析实验基本程序和试验技术,并提高其观测、数据处理、初步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实验内容较简单,做一个实验解决一个问题,初学者易于接受。
重点是加强基础训练,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在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每一次基础实验,每一步操作如样品的称量、溶解、定容、移液、滴定等步骤都要严格规范操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严格建立质量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