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十:古诗文阅读 第二讲 断句(含答案)全国通用
- 格式:docx
- 大小:22.96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内容:古诗文阅读课前小测:一、古诗词填空。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一《咏鹅》唐•骆宾王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一《敕勒歌》北朝民歌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一一《古朗月行》唐•李白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翰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一《望天门山》唐•李白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10、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一《乐游原》唐•李商隐1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唐•卢纶1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刘禹锡1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一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一《寒食》唐•韩翃1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一《春日》南宋•朱熹1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一《宿建德江》唐•孟浩然1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 薛xu ē谭学讴ōu①薛谭学讴于②秦青,未穷③青之技④,自谓⑤尽之,遂⑥辞归。
秦青弗f ú⑦止⑧,饯ji àn ⑨于郊衢q ú⑩,抚节⑪悲歌⑫,声振⑬林木,响遏è行云⑭。
薛谭乃谢⑮求反⑯,终身不敢言⑰归。
【注释】①讴:唱歌。
②于:向。
③穷:学完。
④技:本领。
⑤自谓:自认为。
⑥遂:于是,就。
⑦弗:没有,不。
⑧止:挽留,阻止。
⑨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
⑩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郊:城外大道旁。
衢:大路,四通八达的路。
⑪抚节:打着节拍。
⑫悲歌:慷慨悲壮的歌。
⑬振:使……动。
⑭响遏行云: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
形容歌声嘹亮。
⑮谢:道歉。
⑯反:通“返”,返回。
⑰言:说。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
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
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课堂笔记本字词积累:1.讴:唱歌。
2.技:本领。
3.自谓:自认为。
4.遂:于是,就。
5.弗:没有,不。
6.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
7.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郊:城外大道旁。
衢:大路,四通八达的路。
8.抚节:打着节拍。
9.悲歌:慷慨悲壮的歌。
10.振:使……动。
11.响遏行云: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
形容歌声嘹亮。
12.谢:道歉。
13.反:通“返”,返回。
14.言:说。
提升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②未穷青之.技③遂.辞归④秦青弗.止⑤求反.⑥终身不敢言.归二、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在不同,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薛谭乃谢”中“谢”的意思是( )。
A.感谢B.道歉三、对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秦青的歌声太悲壮了。
B.秦青的歌声由于声音很大,天空中的云都被镇住了,不能流动了。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断句:断句,断句又称“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通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二、断句的方法(一)基本方法:读文段,知大意阅读。
通过语感逐字翻译句子,明确大意。
根据句意面出朗读节奏。
(二)借助词性断句。
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小结归纳:(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在句尾的语气词:者、也、矣、焉、哉、耶、耳、邪等。
在句首的单音节发语词:夫、惟、盖、凡、苟、若、岂等。
句首的复音节虛词: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然则等。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焉、何如、奈何等。
(四)句首的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顷之、俄顷、忽、忽然、既而、俄而等。
(五)借助对话标志词断句特殊对话标志:语、曰、云、言、道、谓等。
(六)借助文言句式断句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等。
(1)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等;【解题方法】1.主谓之间要停顿。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2.动宾(动补)之问要停顿。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3.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盖/竹柏影也。
4. 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5. 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日醉翁也。
6.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专题02 现代诗T思维导图T知识点讲解知识讲解(一)诗歌的语言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
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相对来说,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二)诗歌的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
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
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
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
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
专题十文言文阅读第一讲字词句翻译【知识点拨】考点名称:字词句翻译考点解析:解释文言实词,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翻译文中句子,重点考查关键语句的翻译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考查形式:填空、选择、简答等。
相关知识:解释文言实词,及不同句式翻译。
【考点突破】例1:分析下列句子类型。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夫赵强而燕若,而君幸于赵王。
答案:(1)判断句(2)被动句解析:(1)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是判断句。
如:①……者……也②……者……③……,……也④从语气中判断(无标志)⑤为表判断⑥有判断词(乃、及、则、皆、必、非)⑦以“是”为标志(2)所谓被动句是主语是谓语表示行为动作的被动者。
主要标志:①谓语+于②见+谓语或见+谓语+于③受+谓语受+谓语+于④为+动词⑤为……所或……为所……⑥被+动词⑦无标志例2: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3)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①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蹴:_ __②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 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呼尔而与之译文:__ _(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案:(1)①践踏(用脚踢;踢)②停止。
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放弃;止)(2)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3)(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古诗词赏析经典题型-(含答案)小升初古诗词赏析经典题型-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习题。
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①。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②无人能解,因风③飞过蔷薇。
注释:①[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②[啭]鸟婉转地鸣叫。
③[因风]借着风势。
因,凭借。
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代,“清平乐”是__名。
2.说说“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的意思___。
3.词的上阕,词中一个“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假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向,唤回与自己同住。
词的下阕,词中一句“____”,写出了春季已过,初夏已来。
4.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______ _____诗歌鉴赏。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春夜喜雨》题目中,表达诗人情感的字是_____。
6.朗读这首诗适宜用()语气朗读。
A.激昂B.高亢C.赞美D.陶醉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描绘了一幅春雨润泽大地的画面。
B.“知时节”赋予了春雨人的生命和情感。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喜爱春雨之情。
D.“花重锦官城”中“重”的读音是chóng。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解释加点词语。
任尔东西南北风。
尔:___________9.下列停顿正确的是()。
A.立根/原在/破岩中B.千磨/万击还/坚劲10.这首诗表面是在赞美____,其实是借此表达诗人_______的品格(精神),这种表达方法叫_________。
阅读,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唐] 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1.诗中哪两个字说明了客人要回去的原因?______ _____12.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字。
专题十古诗文阅读第三讲鉴赏【知识点拨】考点名称:古诗文鉴赏考点解析:古诗文鉴赏是文言文的常考题型,是一个难点,考试分值为2-4分。
考查形式:选择、简答等。
相关知识:思想感情,道理启示,写作手法,语言特点,对比阅读等【考点突破】例1:读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完成下面的练习。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由言至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质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2)示例: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那风雨声,不觉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上披着战甲的铁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这两句诗将风雨实景与出征梦境结合起来,虚实相生,对比强烈,写出了现实的悲凉、梦境的雄壮,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的爱国壮志,也寓示了壮志难酬的悲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全诗的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1)C项中,“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不对,只有“铁马冰河入梦来”是写梦境。
(2)解答该题有两个要点,首先要理解句意,其次要感受到作者的悲怆情绪,及内容与情感相结合。
例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注释】①谅:信、诚。
小升初古诗文学习目标1.了解小升初古诗文相关范用及考点2.熟练掌握小升初课内古诗及文言文3•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方法重点难点1.正确掌握课内古诗文的作者名字号、古诗字音字形、表达情感、中心思想。
2.课外文言文。
情景导入古人为什么爱写诗逛朋友圈,看微博,刷抖音,这似乎成了现代人的日常活动,可没有朋友圈,不能刷抖音的古人, 往往一言不合就写诗,留下浩瀚的诗作让后人在风中零乱。
你们知道:古人为啥一言不合就写诗(词)吗?一、晒心情,写!古人写诗(词),苴实就是那时的一种日记,现在叫发朋友圈,也叫做晒心情。
“日记”写的最全的要数杜甫。
我们常常把他的诗歌称为“诗史”,说他的诗歌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这是从国家的角度讲的。
但从个人角度来讲,他的诗歌是''日记”,从青年时代一直写到暮年的病危时刻,记录了他的理想、他的奋斗、他的落魄、他的遗憾。
二、金榜题名,写!古人写诗(词),是科举的需要,是登龙门的需要。
在唐朝,诗歌作为科举的考试内容之一,自然引起了士子们的重视,因此写诗成了重要内容。
唐朝科举考试前,有“行卷”的风气。
“行卷”就是考生把自己写的诗作送给主考官阅读,以期IW得青睐。
最有名的行卷诗当属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吳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注入时无。
以新媳妇初见公婆来自比,就想问问考官,对我的诗文满意不?三、友谊万岁,写!在众多的诗词中,有赠别、怀人等类型。
这些诗词,表现了朋友之间眷恋不舍互相安慰、风雨同舟的真挚感情。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送友人》、王维《送元二使安四》等等,劝君更尽一杯酒,四出阳关无故人。
一首诗,胜过千言万语。
四、娱乐消遣,来一个!诗词写作也是娱乐的一种方式。
写好的诗(词),尤其是优秀的诗作,通过亲友的传抄, 流传开来,歌女以其为唱词,在宴会上为那些文人雅士演唱,有着重要的娱乐功能。
如宋代柳永的词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专题十古诗文阅读第二讲断句【知识点拨】考点名称:断句考点解析:断句是文言文的常考题型,是一个难点,也是易错点,考试分值为1-3分。
考查形式:填空、选择、简答等。
相关知识:长短句的停顿等【考点突破】例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选出停顿不恰当的一项()A.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D.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断句要根据字词句的意思,还要注意个别字的特殊用法,如虚词、语气词等。
B句中的“兮”是语气词,应该划到前面,所以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例2:读句子划分节奏。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答案: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本句出自《揠苗助长》,首先要了解其意思: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
理解意思后再根据句意划分节奏。
例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D句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句意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根据句意正确的停顿应该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提分攻略】断句主要考查的是我们经常说的停顿、节奏,要做好该类型的题,必须对句子的意思了解透彻,可借助文章内容,通过上下关系的分析来理解,进而判断出正确的停顿位置。
小升初古诗文1.了解小升初古诗文相关范围及考点2.熟练掌握小升初课内古诗及文言文3.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正确掌握课内古诗文的作者名字号、古诗字音字形、表达情感、中心思想。
2.课外文言文。
古人为什么爱写诗逛朋友圈,看微博,刷抖音,这似乎成了现代人的日常活动,可没有朋友圈,不能刷抖音的古人,往往一言不合就写诗,留下浩瀚的诗作让后人在风中零乱。
你们知道:古人为啥一言不合就写诗(词)吗?一、晒心情,写!古人写诗(词),其实就是那时的一种日记,现在叫发朋友圈,也叫做晒心情。
“日记”写的最全的要数杜甫。
我们常常把他的诗歌称为“诗史”,说他的诗歌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这是从国家的角度讲的。
但从个人角度来讲,他的诗歌是“日记”,从青年时代一直写到暮年的病危时刻,记录了他的理想、他的奋斗、他的落魄、他的遗憾。
二、金榜题名,写!古人写诗(词),是科举的需要,是登龙门的需要。
在唐朝,诗歌作为科举的考试内容之一,自然引起了士子们的重视,因此写诗成了重要内容。
唐朝科举考试前,有“行卷”的风气。
“行卷”就是考生把自己写的诗作送给主考官阅读,以期博得青睐。
最有名的行卷诗当属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以新媳妇初见公婆来自比,就想问问考官,对我的诗文满意不?三、友谊万岁,写!在众多的诗词中,有赠别、怀人等类型。
这些诗词,表现了朋友之间眷恋不舍互相安慰、风雨同舟的真挚感情。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送友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首诗,胜过千言万语。
四、娱乐消遣,来一个!诗词写作也是娱乐的一种方式。
写好的诗(词),尤其是优秀的诗作,通过亲友的传抄,流传开来,歌女以其为唱词,在宴会上为那些文人雅士演唱,有着重要的娱乐功能。
如宋代柳永的词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五、立言因此凡有作为的士人都有诗集或词集流传于后世,成为他们的精神地标。
专题十古诗文阅读
第二讲断句
【知识点拨】
考点名称:断句
考点解析:断句是文言文的常考题型,是一个难点,也是易错点,考试分值为1-3分。
考查形式:填空、选择、简答等。
相关知识:长短句的停顿等
【考点突破】
例1: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选出停顿不恰当的一项()
A.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断句要根据字词句的意思,还要注意个别字的特殊用法,如虚词、语气词等。
B句中的“兮”是语气词,应该划到前面,所以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例2:
读句子划分节奏。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答案: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本句出自《揠苗助长》,首先要了解其意思: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
理解意思后再根据句意划分节奏。
例3: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D句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句意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根据句意正确的停顿应该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提分攻略】
断句主要考查的是我们经常说的停顿、节奏,要做好该类型的题,必须对句子的意思了解透彻,可借助文章内容,通过上下关系的分析来理解,进而判断出正确的停顿位置。
注意是单斜线。
【自测演练】
1.给下列句子断句。
①彼知颦美而不知其所以美。
②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2.选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西施痛心而颦其里
A.西施/痛/心而颦/其里
B.西施/痛心而/颦/其里
C.西施/痛心/而/颦其里
D.西施/痛心/而/颦其/里
4.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5.给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节奏。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人。
6.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蒙人遇虎
蒙人衣以狻suān猊ní之皮以适圹kuàng,虎见之而走。
谓虎畏己也,返而矜jīn,有大志。
明日,服狐裘而往,复与虎遇。
虎立而猊之。
怒其不走也,叱之,为虎所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的意思。
①蒙人衣以狻猊之.皮以适圹,虎见之.而走。
()()
②谓虎畏己也,返而矜.,有大志。
()
③虎立而猊之。
(2)给下面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蒙人衣以狻猊之皮以适圹,虎见之而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1.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七步诗
文帝①尝令文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⑤,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①文帝:魏文帝曹丕。
②东阿王:曹植。
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文帝尝令文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2.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
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真题链接】
1.(重庆市忠县小学毕业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翻译下面的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句子画出正确的停顿。
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海市兴业中学招生卷)请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停顿()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A.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D.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3.(郑州二七区小学毕业卷)给下面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参考答案
【自测演练】
1. ①彼知/颦美/而不知/其所以美。
②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2.A
3.C
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5.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6.(1)①助词“的”代词“他”②自负③激怒(2)蒙人/衣以/狻猊之皮/以/适圹,虎/见之/而走。
【拓展提升】
1.文帝/尝令/文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2.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真题链接】
1.(1)只听弈秋的教导。
(2)思/援弓缴/而射之。
2.D
3.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
⑦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上面说的两种心情,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