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治疗前期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慧颖
【期刊名称】《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药物维持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住院治疗,痊愈出院
1年时间以上的11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进行随访评估。
结果
出院后患者药物维持治疗不依从率为34.51%,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受抗精神病药物种类、药物副反应、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照管能力及经济水平影响,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受教育程度高、家庭照管能力好、经济水平好、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依从性高,离异、丧偶、药物副反应明显者依从性低。
【总页数】3页(P163-165)
【作者】刘慧颖
【作者单位】辽宁省复员军人康宁医院,辽宁兴城12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
【相关文献】
1.药物维持治疗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J], 李兰芳;李越霞;李文锋
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刘慧颖
3.影响精神分裂症药物维持治疗依从性因素的研究 [J], 于建新;孟庆林;栗大顺;朱成友;李新智
4.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J], 符彬;徐孟松
5.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小霞;李淑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与临床20药品评价 2019年第16卷第16期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明显功能缺陷的慢性迁延性精神疾病,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并及早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尤其是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及时采用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基于此,本文对我院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次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3月至7月、2017年2月至6月、2018年1月至5月在我院门诊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180例(74+50+56),依次分为A 、B、C 组。
其中A组男39例,女35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4.1±8.2)岁,病程1~23个月,平均(12.3±6.1)个月。
B 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6.5±6.9)岁,病程2~21个月,平均(11.4±7.3)个月。
C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6.3±5.)岁,病程2~19个月,平均(12.6±5.2)个月。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 >0.05)。
1.2 入选标准 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②此前未服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物,并且为首次发病。
③无严重躯体疾病,无颅脑器质性疾病。
④无嗜烟酒。
⑤无药物滥用情况。
⑥无妊娠及哺乳情况。
⑦年龄16~60岁。
1.3 研究方法 自拟调查表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了解病情、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用药情况。
分析比较调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c 2检验比较。
用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三组单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比较 结果显示,单用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APD)者A组54例以舒必利为首;B组39例,以利培酮为首;C组46例,以阿立哌唑为首。
163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8 No.6·临床研究·阴性症状多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开始存在[1],主要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动机-快感缺失、社会退缩等;阴性症状更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且功能结局更差[2]以及需要使用的抗精神病药剂量更大。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不同阴性症状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其他临床特征及其功能状态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功能的影响因素,为以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研究数据,进而为提高社会功能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2016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
入组标准:①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由2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同时做出诊断;②年龄13~49岁;③首次发作,未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或药物累计暴露不超过4周。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重大躯体疾病及精神发育迟滞者;③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④有药物或酒精滥用者。
本研究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受试者或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组研究对象例数共161例。
本研究按PANSS量表的阴性症状分量表进行分组,根据阴性症状分量表的分值中位数作为分组标准,阴性症状分量表分值≤14分为低分组,≥15分为高分组。
1.2 方法收集入组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受教育年限、未治疗时间,来访1周内由精神科主治医生进行临床评估:PANSS、HAMD-24、HAMA,GAF等量表。
量表的评估在安静的场所进行,在来访1周内进行。
评估人员为3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评估均进行过一致性培训。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的因素。
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住院的因素有认识程度(OR:4.762)、BPRS总分(OR:3.259)、就医条件(OR:1.906)、家庭经济状况(OR:1.795)及医疗付款方式(OR:1.413)。
结论:应加强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力度,扩大医保覆盖面,改善就医环境,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住院。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the first hospitalization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Methods: A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ysis the related factors. Results: The factors promoting early hospitalizatio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cluded understanding degree(OR: 4.762), BPRS total scores(OR: 3.259), medical conditions(OR: 1.906), economic status(OR: 1.795) and payment way of medical treatment(OR: 1.413). Conclusion: The popularity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and the coverage of the medical insurance should be increased, hospit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improved in order to promote early hospitalizatio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Key words] Schizophrenia; First hospitaliz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目前,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开始服用处方指定治疗药物到其停止用药前的时间(time tountreated psychosis,TTD),被越来越多地作为临床结局的衡量指标,TTD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水平的预后呈正相关[1],但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自知力,门诊治疗依从性较低,经常因停药而复发,复发率较高[2]。
12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治疗前期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期影响患者病情恢复的因素。
方法:收集我院精神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12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1年内进行随访,请心理测量专业人士应用一系列的专业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情预后评估。
分析讨论治疗前期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将研究因素与随访结果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出生胎次及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行为和患者的思维形式障碍等情况与随访结果中影响因素无明显关联。
但是与患者的家族史、临床诊断分型、住院期间的服药情况、家庭背景及社会支持度、患者发病形式及受教育水平等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前期影响预后有关。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期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预后不佳。
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应早期干预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前期;影响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较为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精神科疾病,其发病主要表现为思维、感知、情感、认知及意识行为等多方面与精神活动不协调[1]。
其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前干预极其重要。
临床上讨论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期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干预影响因素达到改
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笔者收集我院精神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入诊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予以常规治疗,分析其治疗前期的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以便给临床上治疗此病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我院精神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12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共121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64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9.7±10.2)岁,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患者67例,无家族史的患者54例;所有患者病程平均(13±3.9)月;所有患者中博士学历12例,硕士学历34例,本科学历54例,高中学历11例,初中学历6例,小学学历4例。
所有患者参与试验研究之前均未接受过系统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无脑外伤、脑出血等重大的躯体方面的疾病。
1.2 方法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1年内进行随访,请心理测量专业人士应用一系列的专业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情预后评估。
其中包括:(1)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并记录;(2)阴性和阳性症状的评定量表(panss);(3)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4)社会支持度的评定量表;(5)大体功能的评定量表(gas)等等。
记录患者出院后1年内随访其病情预后的结果以gas 评分≥61分表示预后良好,患者病情恢复佳;≤60 分为预后不良,患者病情预后差,甚至复发等情况。
本组所
有患者1年内随访次数及方式均无明显差异,且均保证得到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可能影响患者病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当p<0.05时表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后1年随访的结果显示:gas评分≥70分者45例,占37.2%,患者病情预后良好,无复发,社会功能恢复良好;评分在61~69范围内的患者38例,占31.4%,患者预后较好但是在某些社会功能方面还存在轻度症状;评分50~60分者17例,占14%,患者预后不佳,病情反复,症状仍然存在,社会功能尚存在较多障碍;评分≤50分者21例,占17.4%,患者病情恢复较差,社会功能活动困难。
2.2 将研究因素与随访结果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出生胎次及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行为和患者的思维形式障碍等情况与随访结果中影响因素无明显关联。
但是与患者的家族史、临床诊断分型、住院期间的服药情况、家庭背景及社会支持度、患者发病形式及受教育水平等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前期影响预后有关。
如下表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容易复发,其复发诱因复杂,较为常见的是患者由于家庭或自身原因等不能坚持服药、缺少社会和家庭关怀、患者的家族遗传精神分裂症病史等
[2]。
笔者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12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前期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出生胎次及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行为和患者的思维形式障碍等情况与随访结果中影响因素无明显关联。
但是与患者的家族史、临床诊断分型、住院期间的服药情况、家庭背景及社会支持度、患者发病形式及受教育水平等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前期影响预后有关。
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作之前绝大多数已经有一段时期的非特异性、非精神病性的前驱症状,此症状可持续一段时间。
此时若进行干预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疾病对自身及社会的危害[3]。
根据本组试验结果显示,其中患者的起病方式及受教育水平是不可干预的因素。
患者发病前的教育水平及其职业性质等能够反映患者的教育程度及患者通过知识所获得的技能水平等。
教育程度高,患者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较强,相对于教育程度低者,患者能更加快捷有效的获取知识,其自制力、修养及心理素质等相对而言较强。
而患者本身的性格特征也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4]。
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及社会家庭支持度等是可干预因素[5]。
目前,有部分社会及家庭成员等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含义,俗称“疯病”,一旦发生此疾病将危害他人或社会,且不可治愈,导致社会及家庭对此疾病的支持远远不够,因此对社会及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支持,结合医疗及心理指导等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战胜疾病[6]。
临床上
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消除或减少其对疾病的恐惧及对疾病的错误认识。
同时指导患者家属用药原则,嘱患者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更好的履行家庭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期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可适当的干预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郝伟,等.精神病学,第6版 [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8,6(6):89.
[2] 张亚林.高级精神病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345
[3] de quardo jr.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early intervention is key to outcome[j].j clin psychiatry,2008,59(suppl19):9-17.
[4] 翟金国,赵靖平,陈晋东,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研究.上海精神医学,2006,18(4):233-235.
[5] 文卿,王卫敏,裴锦飞,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的相关
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39-240.
[6] 戴竹梅,涂哲明,刘春仙,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
康教育.中国民康医学,2005,17: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