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 朱文明
- 格式:docx
- 大小:28.30 KB
- 文档页数:3
维思通维持性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剂量选择及其随访结果朱剑云;夏仲;潘效明;王鹏
【期刊名称】《四川精神卫生》
【年(卷),期】2001(014)003
【摘要】目的为探讨采用维思通维持性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最佳剂量.方法将1998年3月~1998年12月从我院出院服用维思通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3例,随机分成治疗量维持组和治疗量的半量维持组,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大体评定量表(GAS)和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对患者进行2年的调查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复发率、缓解率和副反应出现频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维思通治疗量的半量可能是维持性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剂量.
【总页数】2页(P151-152)
【作者】朱剑云;夏仲;潘效明;王鹏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5例临床分析 [J], 夏元霞;吴汉海
2.中药平心定志汤合并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 [J], 郭艳梅;苏顺英;刘叶红;李玉欣;张艳敏;史彦彦;刘艳芳
3.维思通治疗42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随访结果 [J], 李晓菊;李晓燕;罗捷
4.不同剂量维思通维持治疗186例精神分裂症疗效比较 [J], 李远;杨萍
5.小剂量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J], 苏燕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哌罗匹隆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李红远;李义会【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年(卷),期】2015(21)4【摘要】目的:探讨哌罗匹隆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口服哌罗匹隆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6,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7%,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3,P>0.05),但研究组体质量增加、月经改变及泌乳、性欲改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哌罗匹隆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但哌罗匹隆较少引起内分泌改变和体质量增加,更适用于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rospiron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Methods A total of 120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c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esearch group took orally perospirone and control group did risp eridone for 8 weeks .Ef‐ficacie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ith the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and each factor scores of the PANSS of bothgroups lowered more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P<0 .05 or 0 .01) ,at the end of the 8th week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respectively83 .3% in research and 81 .7% in con‐trol group ,which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χ2 =0 .06 ,P>0 .05) .The i 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respectively 56 .7% in research and 53 .3% in controlgroup ,which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χ2 = 0 .13 ,P> 0 .05) ,but the incidences of weight gain ,menstruation change ,lactation and sexuality chang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research than in controlgroup .Conclusion Both perospirone and ris‐peridone have an evident effect ,higher safety and better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but the former causes less endocrine alteration and weigh t gain and is more suitable to female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c .【总页数】3页(P50-52)【作者】李红远;李义会【作者单位】473000 河南·南阳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473000 河南·南阳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749.053【相关文献】1.哌罗匹隆与利培酮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照研究 [J], 高作惠;严峻2.哌罗匹隆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J], 郭文勇;高伶娇;朱建忠3.哌罗匹隆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J], 岳红卫;方敏;马利敏4.哌罗匹隆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J], 杨冬冰;马元业;王军5.盐酸哌罗匹隆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J], 刘亚丽;谭立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患者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精神活动与环境以及不协调。
其明显的功能损害和慢性化的病程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目前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为进一步探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该研究对该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使用哌罗匹隆与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规定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均超过60分,并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发育迟滞者。
将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哌罗匹隆治疗组和奎硫平治疗组,每组41例,其中哌罗匹隆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4.5±2.7)岁;病程2~15年,平均(5.1±1.3)年。
奎硫平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15~51岁,平均年龄(33.2±2.4)岁;病程1~12年,平均(4.7±1.6)年。
1.2治疗方法哌罗匹隆治疗组给予哌罗匹隆治疗,初始剂量为4mg/d,1周内逐渐加至12~48mg/d。
喹硫平治疗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初始剂量为100mg/d,1周内逐渐加至400~800mg/d。
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8周后采用PANSS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2]。
减分率≥75%为治愈,减分率50%~74%为显效,减分率25%~49%为进步,减分率<25%为无效。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治疗后静息态脑功能的研究李日鹏;邹文锦;陆小兵;宁玉萍【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年(卷),期】2024(30)1【摘要】目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探讨利培酮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变化特点以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方法对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计算全脑局部一致性的ReHo值并进行比较;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Hoffman幻听评定量表(AHRS)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定;将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量表评分与异常脑区的ReHo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AH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
与对照组志愿者相比,治疗前观察组患者ReHo值降低的脑区主要分布于左颞上回、左颞下回,ReHo值升高的脑区主要分布于双楔前叶、右顶上小叶、右小脑后叶(已校正,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eHo值升高的脑区主要分布于右小脑前叶、右顶上小叶,ReHo值降低的脑区位于左颞下回(已校正,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左颞上回ReHo值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和AHR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433、-0.238,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个脑区存在静息态脑功能异常,左颞上回异常的脑活动与疾病症状有关。
【总页数】5页(P20-24)【作者】李日鹏;邹文锦;陆小兵;宁玉萍【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相关文献】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脑局部一致性功能性磁共振研究2.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加服利培酮治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3.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静息态脑功能低频振幅研究4.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fMRI研究5.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尺度脑网络内及网络间静息态功能连接异常模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94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9 (6)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大约是1%[1];患者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并不乐观,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精神病前驱期综合征是精神分裂症发病前期的一系列症状群,主要表现为弱化的精神病性症状,但达不到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具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属于精神病临床高危(clinical high risk,CHR)人群。
对比该人群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生理特点,将为揭示疾病的发展、演变提供有效的生物学识别指标。
本研究将探索精神病CHR患者和首发精神分裂症(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FES)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P300的θ振荡与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并与健康对照人群进行比较。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中的精神病CHR及FES患者均来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的患者。
CHR患者入组标准:①年龄15~45岁。
②符合中文版精神病前驱期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Prodromal Syndromes,SIPS)和前驱期综合征量表(Scale of Prodromal Syndromes,SOPS)评估,符合前驱期综合征标准诊断[2]。
③受教育程度在小学文化以上。
FES患者入组标准:①年龄15~45岁。
②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DSM- Ⅳ]中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③受教育程度在小学文化以上。
④患者均为首次起病。
2个病例组的排除标准:①有神经疾病史、脑外伤史、重大躯体疾病史和药物依赖史。
综合护理干预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4月来本院登记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并精神科基础护理;干预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除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基础护理之外,还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干预。
护理干预4周后,采用SAS、SDS评分评价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抑郁程度。
护理干预8周后,根据QOL-100评分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经过医护人员4周的治疗和护理之后,干预组SAS、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并精神科基础护理:服用利培酮片,平均剂量为(3.75±0.58)mg/d;护理人员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保证患者良好的饮食和睡眠,注意保障患者的安全。
干预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除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基础护理之外,还采取以下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①心理护理:努力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医护氛围。
护理人员须举止得体,话语亲和,态度热忱,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之前向患者解释清楚,以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情绪,使治疗能顺利进行。
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时间每天不低于30 min。
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耐心倾听,不训斥、嘲讽,不与患者争辩,对患者的感受表示认同。
处于稳定期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一起讨论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教导患者如何自控,如何调节情绪。
积极与患者家属、亲友联系,鼓励他们经常来院探视患者,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②健康教育:以集体宣讲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每周3次,向患者介绍精神分裂症的普遍病因、发病机制、怎样预防和治疗以及服用抵制精神病药物的重要性。
此外,向患者普及身心保健、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医学心理学知识,教育患者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件,处理好人际关系。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9例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29例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出现嗜睡、口干和体重增加等多种不良反应,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疗效显著,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能够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加治疗效果,提高整体安全度,能较明显地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综合治疗;临床效果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严重的精神性障碍疾病,目前对病因还未有明确的解释,青壮年发生率较高。
由于精神分裂症发病缓慢,且具有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等临床特点,因此对患者生活、劳动会带来极大影响,严重会致残。
在我国有大量患者因患该病而致失业、危害家庭和社会,甚至自杀等。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从遗传学方面对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认识,但仍未完全明确,诊断仍以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
药物治疗是目前应用最为普及、主要的方法。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精神类新药被不断研发。
但经临床实验,单纯采用西药治疗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
本研究采用临床上疗效较好的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片合并心理社会康复治疗,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以观察其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在19-65岁,平均年龄(38.5±2.4)岁。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认知心理治疗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认知心理治疗在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9年5月本院接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患68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划分成为2组(n=34)。
当中,试验组实行认知心理治疗,而对照组则实行传统治疗。
分析对比2组的BPRS评分等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为94.12%,比对照组的73.53%高,P<0.05。
研究组干预6w后的BPRS评分为(19.48±7.62)分,比对照组的(30.65±8.73)分低,P<0.05。
结论:于首发精神分裂症中采用认知心理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改善BPRS评分。
【关键词】认知心理治疗;BPRS评分;首发精神分裂症;依从性在精神疾病当中,精神分裂症比较常见,具有易反复发作以及蔽工程迁延等特点,可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1]。
目前,临床医师通常会采取长期用药的方式来对精神分裂症病患进行治疗,以有效提升其疗效,减少疾病复发风险[2]。
此研究,笔者旨在分析认知心理治疗在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7年内你6月-2019年5月本院接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患68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划分成为试验和对照两组(n=34)。
当中,试验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在24-69岁之间,平均(43.85±5.72)岁。
对照组奶奶鞋19例,女性15例;年龄在23-69岁之间,平均(43.62±5.91)岁。
患者病历信息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2组的年龄与就诊时间等资料作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组都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加用认知心理治疗放啊,详细如下:待患者精神状况稳定之后,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利用MP5播放图片亦或者是视频,同时对图片和视频中的案例头部打马赛克,以有效保护案例的隐私,其视频内容主要包含患者病情发作时的言语行为以及异常症状等,使患者能够通过观看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充分了解到精神疾病的病理知识,从而有助于消除其恐惧与焦虑感。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朱文明
摘要】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
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
本文使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
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采用利培酮片进行治疗。
将两组患
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临床上应用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
社会康复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的结论,发现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恢复的种种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将治疗的方法和模
式不断地改进,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维思通;综合治疗;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78-02
1.实验内容
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对
患者进行治疗是否更有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恢复。
治疗过程中发现不同的
治疗方式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有着不同的影响的时候,将根据实验的实
际情况不断地改进治疗方式,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治
疗服务。
2.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取近期入院的50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数据来源,本次
试验的患者都同意接受跟踪调查,并且配合医生治疗。
实验研究的患者的年龄段
在24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岁,将观察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共50名患者,其中25名患者
采用传统的利培酮片作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对照组。
另外的25名患
者采用的是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实验组组。
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之前的PANS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3.实验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3.1 变量界定
因变量:不同的治疗方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自变量:采用
何种治疗方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前置变量: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
3.2 实验数据的收集
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的初期注射利培酮初始的时候每天1mg,连续注射三天,在第四天的时候增加到2mg。
一星期后加至3mg,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主治医
生应该要根据患者个体的情况调整剂量,以个体最适宜剂量维持治疗为原则,如
果实验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医生可以对患者加用普萘洛尔等药物进行补
救治疗。
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除了与利培酮组一
样给药外,加以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社会技能训练、职业功能康复训练和心理治
疗等综合干预治疗,这些综合性的治疗方式每月进行一次,持续六个月。
所有入
组患者在治疗第1、3、6个月末以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其副
反应;并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其生活质
量和社会功能。
3.3 实验结果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诊断标准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二是入组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分
≥60分,三是总病程≤6个月,第四是首次发病,未服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第五
是无明显的躯体疾病,无酒精、药物依赖;非妊娠、哺乳期妇女,第六是各项化
验及辅助检查无阳性者。
实验结果中止标准:不能遵守试验方案者、失访者、治
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患者在入组之前患者的主治医生应告知其所用药物
并让患者签知情同意书。
结果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对所收集的量化数据进行
统计学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技术”简化实验获得的定性资料。
4.实验结果
将两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实验组进行PANSS评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
利培酮组治疗第3个月末PANSS阳性症状总分、PANSS总分显著低于第1个月末,第3个月末PANSS阴性症状总分与第1个月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
组治疗第 3个月末PANss阳性症状总分和PANSS总分显著低于第 1个月末。
利培
酮组治疗第3个月末和6个月末的各项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组治
疗第6个月末PANSS般病理学量表总分和PANSS总分显著低于第3个月末,第6
个月末PANSS阳性症状总分、阴性症状总分和第3个月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利培酮组和综合治疗组间在治疗第3个月末的PANSS各项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第6个月末,综合治疗组PANSS总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
同时实验
组和对照组组患者治疗两个月到一年后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各
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在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
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在阳性症状及精神病理方面,两组评分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O.05)。
两组 ITAQ评分比较可见,两组患者治两个月到一年年后随访
结束时ITAQ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 (P<O.01),但两组间同期比较,干预组明
显高于对照组(P<0.01)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
就两个实验组治疗之后复发情
况进行比较,经过一年的随访我们可以发现发现,两组均未发现脱落病例。
治疗
组组三例(12%)复发,但均未住院,经门诊处理后改善,而对照组则分别有十
名患者复发,其中八例(32%)患者经住院处理改善,前者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后者(P<O.05)。
5.实验结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它具有缓慢发病、病程迁延、易反复发
作等临床特点,不仅如此,这种疾病的其致残率还非常的高。
好在近年来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抗精神病药物被人们接受并广泛
应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结局明显改善。
但是药物毕竟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完全
治疗好患者的症状,尤其阴性症状的患者预后不是特别的理想。
患者在患病后心
理和情感方面都比较较脆弱而且敏感,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很差,容易受各种因
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用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利培酮
这种药物凭借自身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轻微的不良反应,已为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
者所接受,逐步成为临床上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利培酮能够有效地减
少精神病理症状、降低复发率并延缓衰退进程,但它同样不是万能的,这种药物
对于阴性症状的疗效也不是特别的理想,药物的副作用会引发的患者的心理不良
反应例如抗拒服药等等从而导致病情复发。
为了有效的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利培酮治疗结合心理社会
综合干预的方法,从患者和家属角度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并对患者的精神
病理症状、药物安全性、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适时调整心理干预的方法。
经临床实践,发现与单纯使用利培酮的实验小组相比较,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治疗能更有效地提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并减低其副作用,促进自知力的恢复及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功能康复及回归社会。
对现代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进行临床上面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登堂.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蔡骅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和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徐广明.氯氮平临床使用及其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局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