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自觉(魏魏晋南北朝)
- 格式:ppt
- 大小:16.84 MB
- 文档页数:74
书法浅论之魏晋南北朝书法魏蜀吴三分天下鼎立之后,汉代书法遗风余烈。
特别是魏武帝重视书法刻碑,出现了韦诞、钟繇等许多知名书法大家,从《吴衡阳郡太守葛府君碑》开始,楷书成了行世之主要书体,从此以后以楷书为主的五大书体开始并行运用,发展甚快。
楷书创始人钟繇被魏文帝封为武亭侯,汉末举考孝廉,官至太傅,人称钟太傅,好学多才,致力于写字,三十七年如一日,“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入厕忘出”。
首创法帖《宣示表》、《力命奏表》。
独创了“横笔轻直笔重”楷书特有的风韵,誉为“楷书之祖”。
楷书的成熟标志着中国汉字最终定型,草书成熟标志着中国书法之体已经发展齐全,以汉字为依据的中国书法,沿着篆、隶、行、草五体所创的道路,稳定的向前发展。
晋代东迁之后社会动乱,上层部分人厌世享乐之风盛行,以弄翰玩墨为乐事寄托情怀,或“悟言一室之内”,或“放浪形骸之外”。
加之传统师承影响以及书法理论的发展,大批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应运而生,其中造诣最深、声望最高的当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世称“二王”羲之誉为“书圣”。
王羲之官至右将军,世称“王右军”。
七岁起自幼学书卫夫人的楷书,后学钟繇、张芝,博采众美推陈出新,集众家之大成,有铁画银钩之誉,名辉书坛震古烁今,为历代敬仰。
书法在南北朝时期形成两大派,南朝因袭晋制不准立碑,北朝则盛行刻碑。
当时,贴作行草流利为美,碑刻宜作隶书,以古朴方严为尚,雄奇方朴富有豪气。
隋朝统一了南北,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动乱局面。
刻碑一百多种,是魏碑转化为唐楷的过渡和关键,智永禅师《真草千字文》的影响极深。
魏晋南北朝美术概述一.六朝三杰的绘画艺术六朝三杰指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的三位著名画家,即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位大家。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
顾恺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赋,在诗文、绘画、词赋等方面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又因顾恺之行事似痴,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书法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魏晋南北朝马宗霍《书林藻鉴》所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家,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实则看出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地位,艺术地位。
魏晋书法魏晋时期,在各个书体从萌芽到发展的基础上,文人书法圈内则逐渐完善新体的笔法,摆脱旧体笔法的影响。
此时自汉以来形成的楷书,行狎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己日渐成熟,虽有残绪,但微不足道。
其中以钟繇、书诞,皇象,索靖,二王父子等为典型的代表。
同时魏晋时期,也是我国书法史上度高韵胜的时代,是书法发展史,演变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人,博古通今,兼擅诸家之长,其隶书,楷书为其善长,如作品《宣示表》,《荐季直表》等传世法帖。
楷书作品又因其高古纯朴,精熟神妙,端庄秀丽,被后人称为楷书鼻祖。
而且钟繇将东汉刘德升和王次仲的作品取长补短,去其波磔之意,用笔端正圆润,结体秀丽,独成一体,使得楷书在魏晋时期得到充足的发展。
韦诞(179-253)师从张芝,代表作魏宝器铭题。
皇象,吴国人,工善小篆,章草,代表作《天发神谶碑》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幼学卫夫人笔法,又以张芝,钟繇为师,入古出新,博采众长。
将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代表作临摹本《兰亭序》《十七帖》《快雪时晴帖》《初月帖》等,其书法风格,如娇龙游海,飘若浮云,狂放不羁。
他又集汉魏书法之大成,对隶书的点画,结构,章法进行改进,把今楷和行草书推向成熟。
其楷书清朗俊逸,独特新颖。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兼善诸体,尤以行草为名。
作品有《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帖》《廿九日帖》等,其书法风格俊逸豪迈,清朗多姿,端庄刚健。
书法成就与其父合称“二王”。
魏晋时期,因社会风气和实际情况的影响,禁止刻碑,但少数存在的石刻如《爨宝子碑》能看出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代表,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日本称书法为书道人们为了练习书法第一要习字从广义上讲,书法确实是书写文字的方式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一样,不用讲究墨色的转变(X)从狭义上将,书法的要紧书写工具不包括砚台目前,留下来的秦朝小篆还超级多(x)书法的历史要短于文字的历史古文字表现出来的是那种形式的美(自觉)下面那本书中没有提到吧甲骨文当做书法艺术的开端(中国书法史简史)书法艺术家都注重什么的学习和研究(书法史论)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大约能够划在(魏晋时期)文字在书法书写的基础上形成的(x)仓颉在文字进展发面最大的作用是(整齐划一)结绳记事要计数很准确相传,仓颉是什么时期的史官(黄帝)十三经之首是(易经)八卦是用八种卦象象征天地八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六书不包括(和音)八卦中,坎代表的是(水)周一占卜是一种六爻(x)谁正式提出了文字源于图画说(唐兰)初期文字的琮琤都是如何出来的(画)仓颉造字的时期大约是在公元前(2600)丁公那个文化的考古学遗址(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在仰韶文化以后(x)文字产生起源的条件确实是离开了任意绘形甲骨四堂不包括(老舍)殷墟甲骨文是在1999年发觉的(x)咱们常说的甲骨文一样指的是商朝后期的甲骨文商朝后期的甲骨文主若是指(殷墟甲骨文)若是以殷墟甲骨文讲起,甲骨文的历史应该有多青年(三千六百多)中国考古学从何时正式形成的(在殷墟形成的)在古代,占卜的时候一次即可(x)甲骨文往往是商朝王室的占卜机构留下来的占卜记录咱们国家目前见到的最先的系统文字是(甲骨文)武丁时期的甲骨文字的风格是(宏伟挺拔)王”字在甲骨文中常常显现书法艺术的要素不包括(写法)占卜师在商朝被称为(贞人)“王”最先的意思是(一个武器)甲骨文的笔法是石头(x)古代乐器中最重要的是鼎(x)咱们称青铜器上的铭文为金文从金文的进展历程看,它在何时已经初现了眉目(商朝中期)下面哪个是清末以后研究金文的成绩(金文编)金文是什么的简称(吉金文字)西周金文分期的初期要紧包括哪些帝王(武、成、康、昭)商朝晚期的金文的特点不包括(铸造器着的名字)商朝金文的章法特点是字型大小不一,布排错落有致商朝晚期的金文一样文字字数超级多((x)第一次显现了中国两个字的器物是(何尊)最长的长铭出此刻(西周晚期)东周分为那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制作以什么为多(兵器)西周晚期的金文,在时刻上指的确实是幽王时期的金文(x)毛公鼎出此刻宣王时期大篆晚于小篆显现(x)真书指的是(楷书)秦朝,在一样的场合和平民利历时,多是用什么文字()古隶描述小篆的大体特点的词大体上都属于(阴柔唯美)篆书确实是官书小篆的要紧书写方式是以什么为主(方笔)汉代更多适应的是(隶书)汉篆文字的结构特点不包括(增删随心)小篆的书法表现出一种严整、方正、逶迤转变但又井井有条的美在文化上,汉代对秦朝的制度大体上没有继承(x)什么的显现,使得书法辞别了延续三千连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隶书)汉代刻石不包括(石书)中国的方块汉字要从隶书提及一个完整的碑不包括(碑文)简要紧指的是木简(x)隶书文字特点最明显的确实是(蚕头燕尾)汉代书写的要紧形式是(隶书)到什么时期,我国汉字书体已大体齐全(汉末)隶书的进展与秦朝有关一个笔画里能够有多个蚕头(x)汉代隶书的经典时期是在(东汉后期)刘宏是东汉第几位皇帝(十一)西汉时期的隶书既有对篆书的继承,同时也有隶书的某些方体曲折(x)《张景碑》出土在哪里(南阳)隶书进展到东汉已渐趋成熟宋人在书法艺术上崇尚(意)自觉书法艺术的分期不包括(秦汉)自觉书法艺术的求变时期是指明代至清中叶(x)下面那一项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骚乱事件(八国混战)在古代,寡人不必然是皇上的自称汉末刘德升发明了行书楷书由隶书转变而来楷书改变了隶书在结字上尚扁尚平的字体结构钟繇楷书的代表作《宣示表》《力命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墓田丙舍帖》《昨疏还示表》钟繇以后,擅长楷书的人中成绩最大的是王羲之对行书字体的奉献最大书圣是王羲之天下第三行书指苏轼《寒食帖》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王羲之的字书美谈学书山中、窃读《笔说》、书入木三分、遇妪书扇、书几被刮、书换鹅群、书《告誓文》王羲之青年时期拜卫夫人为师唐太宗的坟墓是(昭陵)“小王”指的是(王献之)《兰亭序》成了唐太宗的陪葬品山阴兰亭是在嘉兴郊外(x)王羲之融合的书法中不包括(隶书)最先的草书应该追溯到章草书体汉代的草书后人称为章草草书的草是快捷、轻率的意思关于章草的说法有1.表示章法2来源于《急就章》3得名于东汉章帝4用于奏章隶书的草写在汉代达到鼎盛张芝擅长的草书是章草唐太宗收藏王羲之的草书共帖有草圣之称的是张芝保留到此刻能够代表章草墨迹的代表作是《平复帖》今草里面分大小草萧子云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奉献是南朝的齐和梁姓萧米芾的书房名字叫做宝晋斋晋代的书法主若是靠唐宋朝的书法家流传下来的草书既是隶书的补助,又是隶书的解放智永禅师在书法史上之因此出名要紧表此刻楷书康有为把崇尚北碑的理论达到了一个顶峰北方楷书的代表风格方笔魏碑智永禅师对书法的奉献和永字八法有关永字八法指的是永字有八个笔画唐朝初期的书法家有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薛、陆柬之隋代书法,是以几种碑志为代表的隋代碑志的楷书,上溯魏碑风格,下启唐楷法那么,其过渡形态的特点超级明显。
试析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发展的原因_历史师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其书法艺术流派广泛,风格多样,艺术成就也较为突出。
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政治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从封建王朝向专制帝制转变的重要时期。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书法艺术也受到了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革,书法家们表现出更多的自由与个性,追求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催生了许多不同流派的书法作品。
2.文化背景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文人墨客思想意识逐渐趋向超验和玄妙,反对现实主义,更注重内涵和意境的表现。
这种文化背景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许多书法家的作品达到了精神上的独立和内涵上的深度,其艺术表现也更具个性化。
3.书法师傅传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书法技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吸收和整合,同时书法家们在传承现有技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追求。
书法家们互相传授心得,造就了李阳冰、王羲之、顾恺之等一大批著名的书法大家,形成了多样化的书法艺术流派。
这些流派在技法、风格和形式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4.审美趋向的转变: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机遇之窗日渐扩大,此时知识分子渐渐抛弃唯形唯实的艺术观,开始追求内涵和仪表,注重画面的气韵生动和精神高度。
这种审美趋向
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书法作品的艺术造诣上表现得十分突出。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包含了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更多的还在于书法家们不断追求艺术上的独立和个性化,以及技法和意识上的创新和突破。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艺术对于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魏晋南北朝书法的特点魏晋南北朝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技法多样化在这个时期,书法家们的技法比较多样化,除了楷书、草书、隶书等传统书法之外,还出现了兰亭、二王、骈体等新的书体。
2. 变革传统魏晋南北朝书法家们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和变革。
例如,王羲之在草书方面创造了“狂草”风格,这种书法特点受到了后人的广泛推崇。
3. 以气势取胜在这个时期,书法家们更加注重书法作品的气势和神韵,以至于有人形容魏晋南北朝书法“气吞山河”。
二、魏晋南北朝书法代表人物1. 王羲之王羲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风格至今影响着后人。
王羲之擅长楷书、草书,其代表作品有《兰亭序》等。
2. 王献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侄子,同样也是当时的著名书法家。
他最擅长的是隶书,其代表作品有《伯远帖》等。
3. 顾恺之顾恺之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的书法风格大胆创新,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其代表作品有《洛神赋》等。
三、魏晋南北朝书法的影响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在当时就受到了高度的赞誉和推崇,其影响也一直延续至今。
魏晋南北朝书法家们创造的新书体和新技法不仅是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发展,更开拓了书法艺术的新天地。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对于后来的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明代书法家邓石如就是受到魏晋南北朝书法家的影响,而从书法史的长远来看,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代表人物的书法艺术成就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家及其作品。
魏晋南北朝书法家们创造的新书体和新技法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其遗产至今仍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史料及解析】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程
方块字造就了中国古代的书法,中国古代的绘画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历程
(1)汉字: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发展演变,由繁到简。
(2)书法:
篆书和隶书具有书法的美感,但仍为实用性汉字;
魏晋南北朝时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
唐代楷书步入盛世,以“颜筋柳骨”闻名,草书有张旭、怀素等;
宋代书法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
1、发展脉络:
①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彩陶画等,自然、质朴又不失浪漫。
②战国至汉代的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③魏晋时期形成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以顾恺之为代表,注重“以形写神”。
④唐代以吴道子为代表,展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⑤宋代:文人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亮点,以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最著名。
⑥明清:流派纷呈,文人画、宫廷画、表现民间风情的年画、木刻版画、剪纸画、布贴画等
2、基本特点:
①写实与写意两大风格。
②文人画主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③不求形似,注重抒发个人主观性情,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从魏晋北方坞壁反观永嘉南渡对书法自觉的意义摘要: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自觉思潮发展到东晋末遭遇外族入侵而发生转折。
该思潮从北方撤出并在经济社会相对稳定的南方达到鼎盛,而永嘉南渡是其关键点。
本文意在通过对西晋王室南渡后北方汉人坞壁生活和文化的探讨,以之对比南渡后东晋的文化艺术状况,来阐述永嘉南渡在书法自觉这一特殊时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坞壁永嘉南渡书法自觉第一章永嘉南渡后北方汉人坞壁文化土壤的局限性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长期分裂,战乱频繁,社会萧条,生民涂炭。
为了防暴避乱人们只得结成社会集团屯聚本地或者流徙远方的深险地区,筑坞作壁且耕且战自保自存,这种社会集团通常的惯称是“坞壁”。
由于东汉以来地主土地所有制及其部曲佃客制的发展,强化了封建宗法思想,滋长了以血缘和地域为核心的宗乡观念,这就为此种社会集团的凝聚提供了经济和思想基础。
大体说来,坞壁有流民坞壁、豪强坞壁、家族坞壁三种形式。
1.1 坞壁保护了外族摧残下奄奄一息的北方汉文化大族的南迁给北方许多地区留下了权力的真空地带,给不愿迁徙或不能迁徙的下层阶级提供了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
坞壁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林立于北方社会,成为北方汉人经济生存和文化生存的特殊土壤。
北方社会宗法色彩之浓,却与坞壁的组织互为因果,坞壁延长了北方宗族社会的生命。
典型的例子有庾衮的庾山坞、郗鉴的峄山坞、河东的裴氏堡等。
他们以汉人固有的方式组织社会,潜移默化的延续了乱世之下的汉文化。
1.2 坞壁的农业性和保守型带来的艺术文化停滞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指出坞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作用——“那时北方城市荒芜不发达,人民聚居田野、山间,唯依坞以务农自给,坞由此得以占据北方社会最重要的位置。
南朝商业和城市都较发达,北朝则以农业与坞为重要。
”战乱破坏了农业生产赖以进行的安定社会环境,而坞壁的建立则在于依靠军事力量来维持小范围的安定的社会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东晋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该时期的书法特点是造型简练,气势雄健,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艺术风格。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失序,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但是,这种社会背景却是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土壤。
时代的变革使得人们在文化艺术领域寻求精神安慰和满足,书法艺术成为了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风格1. 多元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风格多元,不同的书法家具有不同的书写风格和个性特征。
例如,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激烈横劲,方正秀丽;王献之的书法造型刚健有力,墨色浓郁淋漓,张旭的书法丰腴厚重,气势磅礴。
这些书法家的不同风格和个性特征,彰显了该时期书法艺术的多元性。
2. 神韵自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重视笔墨用色的自然流畅,有一种神韵自然的美。
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用笔充分发挥了书法的自然美感,他的笔法流畅自然,气度非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意境深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更加注重表达艺术家的个性和精神内涵。
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王献之的《祭侄文稿》都是表现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思想世界的杰作。
他们不仅在笔墨和结构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气韵上表现出了极深的意境。
4. 造型简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造型简练,线条流畅,不拘泥于形式,追求简单、干净、明快的形态效果,以达到表现笔墨的个性化之美。
例如,王献之的《伯远帖》就是一幅造型简练的作品。
5. 墨色浓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墨色浓郁,自成一体,淋漓畅达。
王羲之的《兰亭序》正是以墨色激浓、笔法洋溢为代表的杰作。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价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关键时期。
该时期的书法家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而且他们的书法作品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
这些书法作品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一个特殊时期,它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中国文学和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这段历史时期特别注重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艺术的形式和审美标准形成了中国书法在后来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和范式,深度影响并指引了中国书法发展的进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上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门非常流行的艺术,有着长期的艺术传统,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弘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书法艺术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艺术表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每一个书法作品都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一种体现,也是传统文化中承载思想、书写历史、传承文化的一种形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书法家的审美标准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书法艺术变得更加自由,较少使用规范化的字体,而是更强调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虽然流行的书法样式在数百年内变化不大,但是在这个时期,书法家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使得书法艺术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也从“秀丽”、“清秀”蜜月的文艺化走向了素朴、自然、快意之中抎度的书法风格。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具有浓重的个性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独特时期。
王羲之是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风格纤细华美、洒脱自如,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研究理论以“自然法度,气势顿挫”为宗旨,提倡“道、墨、笔、纸”四方面的平衡,并追求书法与意蕴的相契合,形成了“意境兼备”的书法理论和标准。
在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成为了文化自觉的表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化场合中,如祭祀、礼仪、文学、制度、行政等,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
在当时,书法已不仅是写字技巧的表现,而是求得一种美学、哲学和道德的境界,它和其他美术形式一样,具有深沉的人文情感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不仅在技法上创新,而且在美学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标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与审美思潮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艺术时期之一,特别是书法艺术。
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同时,这一时期的审美思潮也是丰富多彩,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文化人物。
一、书法艺术的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风格独具一格,富有特色。
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以草书为代表的隶书发展,以及以“八分体”为代表的楷书创作。
隶书是一种汉字书写方式,源于秦朝的公文书写风格,被认为是书法的顶峰。
而在隶书的基础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创造了草书,这种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运用广泛,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明。
在楷书创作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八分体”,这是一种书写艺术风格。
它由八部分组成,分别是:头、身、衣、带、股、腿、齐、足。
这种书法风格在后来的书法发展中仍有影响。
二、书法家与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非常多,他们的作品被后世的人们广泛收藏和学习。
其中,最著名的书法家应该是王羲之和颜真卿。
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他的书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被后世传颂不衰。
他的代表作品有《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等。
颜真卿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被誉为“赵州体”创始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稿》、《法书二十七张》等。
三、审美思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思潮非常丰富多彩,有道家、佛家、儒家等不同的思潮。
其中,以“墨客”为代表的道家思潮是一个重要的流派,他们追求自由不羁,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崇尚随性而为的艺术创作。
佛家思潮则体现了其精神富有的内涵,重视人性、理性、神秘。
儒家思潮强调行为准则、道德品质等方面,将审美视为人的总体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影响深远。
在这一时期,书法家们创新求变,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同时,不同的审美思潮也在这一时期涌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和审美思潮对后世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卷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卷(一)本试卷及格标准(满分为120分):七级及格:80分;八级及格:90分;九级及格:100分。
一、选择(每题1分,共计20分)得分:C分1、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A)。
答: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 D隋朝时期□2、下列文字属于哪种文字( D )。
答:A楷书□ B甲骨文□ C金文□石鼓文□3、秦始皇推行“书同文”作为官方规范规则的统一文字是(C )。
答:A金文□ B籀文□小篆□ D隶书□4、(A )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见到的古代书法墨迹中最古老的来自名家的作品。
答: A《平复帖》□ B《兰亭序》□C《月仪帖》□ D《急就章》□5、说文解字的作者是(B )。
答:A李斯□ B许慎□ C崔瑗□ D索靖□6、颜体复兴是在哪个年代(B )。
答:A元代□ B清代□ C明代□ D唐代□7、刻于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简称(B )。
答:A大篆□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8、关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正确的顺序是(C)。
答:A文字图画—金文—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B文字图画—小篆—金文—甲骨文—楷书—隶书□C文字图画—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D文字图画—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9、清代僧人怀素的《自叙帖》属于(C)。
答:A小草□ B章草□ C狂草□ D行草□10、《贺捷表》的作者是(D )。
答:A皇象□ B索靖□ C王献之□ D钟繇□11、“明末三家”是指黄道周、( B )和王铎。
答:A董其昌□ B倪元璐□ C张瑞图□ D徐渭□12、《法书要录》十卷,是( C )编撰而成的。
答:A羊欣□ B赵豪□ C张彦远□ D张怀瓘□13、下列隶书中古朴劲键,方整雄浑,有生拙之趣的是( C )。
答:A《西狭颂》□B《石门颂》□C《张迁碑》□D《礼器碑》□14、( D )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最完整,字数又最多的汉碑。
答:A《曹全碑》□B《乙瑛碑》□C《史晨碑》□D《鲜于璜》□15、草书由章草发展到今草,相传是由东汉时期的书法家(C )奠定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与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时期,这个时期的绘画与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这个时期,绘画与书法艺术的发展成为了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与书法艺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这个时期的画家和书法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书法风格,而是开始尝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他们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追求自由和独立的艺术风格。
这种新的艺术风格以自然和写实为基础,注重表现物象的形态和神韵。
同时,他们还将诗词与绘画、书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与书法艺术的主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的绘画和书法主要以宫廷和宗教题材为主,而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开始注重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真实形象。
他们通过绘画和书法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探索和思索。
这种注重社会和人民的艺术主题,使得绘画和书法艺术成为了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与书法艺术的技法和风格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画家和书法家们开始注重绘画和书法的技巧和表现力,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条和色彩,而是开始尝试新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
例如,他们开始使用水墨来表现物象的形态和神韵,注重墨色的渲染和层次感。
同时,他们还注重表现光影和透视效果,使得绘画和书法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与书法艺术的影响也逐渐扩大。
这个时期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对东亚地区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日本和韩国的绘画和书法艺术就受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
同时,这个时期的绘画和书法作品还对后世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艺术家们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对象。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与书法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以自然和写实为基础,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略论魏晋南北朝书法的自觉一、书法自觉的含义艺术自觉,即人的觉醒和艺术精神的普遍自觉。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代”(《而己集魏晋风度及药与酒的关系》)。
此语指的是文学,但是远非仅仅指文学,而是囊括魏晋南北朝所有的艺术形式。
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
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
中国的艺术自觉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使占据统治地位的汉经学崩溃。
取代烦琐,迂腐的谶纬和经术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所带来的。
由此开始极为关注人和自然的主题。
其艺术自觉表现在书法上就是写意精神的确立。
书法捕象的线条, 枯湿浓淡的墨色,黑白疏密的布局和书家的性与情结合,产生了中国书法的写意精神,在魏晋南北朝塑造了千百年来书法的灵魂。
王羲之在《晋王右军自论书》提出•书意”的论断。
“须得书意深转,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
得其秒者,事事皆然。
”他肯定了精神情感对书法构成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写意精神存在的普遍性。
没有书家情绪的文字不是书法作品,只是实用性的文字记录。
而书家要想表达出自己情感则必须通过书写过程中的点画形态作为表现手段,使呆板的线条变得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由此新的审美和技法得以产生。
二、魏晋南北朝书法自觉的思想基础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收获甚丰的时期,思辨哲学的纯粹度深度是空前的,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研究。
从先秦到两汉,•天人之际” 一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
在汉武帝独尊儒学的统治下,自然之天丧失殆尽,神灵之天耀武扬威。
与秦汉大统一帝国的集体功勋相适应的是消除个人性情的,屈从于“天”的严密的儒家思想。
至魏晋自然之天地位上升,一改汉代•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为深邃的玄学木体论。
在没有过多的统治束缚,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