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书法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55 MB
- 文档页数:80
第四讲03 图说中国书法之魏晋南北朝六、魏晋楷书、行书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
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
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
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
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
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
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
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
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
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
又有王珣(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
1、钟繇《宣示表》钟繇(151-230),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宣示表》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
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
现在传下来的是逸少的临摹本,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笔画已脱八分古意,全是真书笔法,是元常的杰作,也可以说是楷书之祖。
2、王羲之《黄庭经》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
《黄庭经》有诸多名家临本传世,如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等,他们均从中探究王书的路数,得到美的启示。
3、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的兰亭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行书第一”。
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