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融术在肝癌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1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0
十一、肝癌射频消融术与护理【概述】射频消融术(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在超声或CT的引导下,将微波治疗天线或射频探头插入靶组织癌肿内,通过微波或射频对局部产生高温化,使肿瘤及其周边组织迅速产生球形或扁球形的变性、坏死。
【适应证】适合于肝脏恶性肿瘤不能手术切除者、不能耐受手术者或不愿意手术者。
1.单发肿瘤结节直径<5cm者。
2.多发肿瘤结节,最大结节直径4cm以内,肿瘤数目≤3个;若肿瘤结节径在3m以内,肿瘤数目可≤5个3.单发肿瘤结节直径>5cm者,可先行TACE后再行RFA治疗;或可做。
姑息性治疗,减少肿瘤负荷,为手术创造机会。
【禁忌证】1.凝血功能障碍者2.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大量腹水者3.巨块型肝癌者。
4.弥漫性肝癌者.5.肿瘤邻近重要组织和脏器,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6.已有肝外转移灶者。
7.不能配合治疗者,如精神异常、剧烈咳嗽者。
8.安装心脏起搏器者。
【检查前护理】1.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的大概过程及术后可能出的并发症和对并发症采取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心中有数,从而减轻患者必要的紧张、焦虑及恐惧。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配合治疗。
2.胃肠道准备低脂饮食,术前12小时常规禁食,4~6小时禁水,日的是防止麻醉或术中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皮肤准备(备皮)术前去除术区毛发,清洁皮肤。
【检查后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术毕嘱患者平卧12-24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
2.穿刺处伤口护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渗液,敷料是脱落等。
如发现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腹痛护理可出现肝区、剑突下及右肩背部疼痛,一般术后24~48小时达高峰,3~4日缓解,这是因射频能量发射时刺激胸膜或肋间神经所致疼痛感可能造成患者精神上的过度紧张和焦虑,认为病情加重,治疗效果好,心情消极,烦躁不安。
肝癌微波消融护理常规【疾病护理】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协助做好各种常规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X光、心电图、肝脏B超、CT等,对肝功能较差者应加强护肝治疗,对合并有腹水者予补充白蛋白、利尿治疗,并加强饮食指导,嘱其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多吃瘦肉、鱼、新鲜蔬菜、水果等术前禁食6h,测生命体征,排空大小便,开通静脉输液通道,方便术中抢救及麻醉用药。
(2)心理护理关心理解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健康宣教,针对不同个体选择治疗方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术后护理(1)常规护理:术后返回病房取平卧位2~4h,术后绝对卧床8h,同时禁饮食,遵医嘱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吸氧、补液、止血、护肝等治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落实基础护理。
(2)疼痛的护理:应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及程度,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协助其取舒适卧位,采用各种缓解措施,如听音乐以分散注意力或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如曲马多、吗啡等。
(3)发热的护理:消融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大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原因及应对措施,以取得配合。
每天监测体温4次直至正常,根据发热的程度给予相应的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发热期间及时擦汗及更换潮湿衣服和床单被套,多补充水分,注意保暖,做好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
(4)内出血的护理:如出现腹部紧张,腹部膨隆,并有压痛及反跳痛,有移动性浊音,腹式呼吸消失,提示腹腔内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按医嘱使用止血药进行止血处理;术后24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诉腹胀、腹痛,心率加快,脉搏细速时应提高警惕,早发现,早处理。
(5)肝功能异常的护理:微波消融治疗引起的肿瘤周围肝细胞坏死及坏死组织吸收,可加重肝脏组织的受损,大多表现为一过性肝功能损伤。
【健康宣教】1、避免剧烈运动2、术后肢体功能锻炼3、营养支持,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腹水患者应限制钠的摄入。
微波消融频率1. 引言微波消融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肿瘤和心律失常等疾病。
而微波消融频率则是指在该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微波的频率。
本文将对微波消融频率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作用机制、应用领域以及相关技术进展。
2. 定义微波消融频率是指在微波消融过程中所使用的电磁辐射的频率范围。
通常,微波的频率范围为300 MHz到300 GHz。
不同的应用领域和治疗目标可能需要不同的微波消融频率。
3. 作用机制微波消融通过将高能量的电磁辐射引入体内,使组织产生局部加温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目标。
具体来说,当高能量的微波与组织相互作用时,会产生组织内部分子振动、摩擦和转动等现象,从而引起温度升高。
在低频范围内(300 MHz到900 MHz),主要作用机制是电磁波与组织中的极性分子相互作用,导致组织内部分子摩擦发热。
而在高频范围内(900 MHz到300 GHz),主要作用机制是电磁波与组织中的离子共振,导致组织内部分子振动发热。
总体来说,微波消融频率越高,其能量传递效率越高,温度升高速度也越快。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高的微波消融频率可能会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4. 应用领域微波消融频率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4.1 肿瘤治疗微波消融频率可以用于治疗肿瘤。
通过将微波引入体内,可以选择性地加热和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愈或缓解肿瘤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4.2 心脏病治疗微波消融频率也可以用于治疗心脏病。
在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治疗中,通过将微波引入心脏组织,可以选择性地摧毁异常的心脏组织或传导通路,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功能。
4.3 神经系统治疗微波消融频率还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相关的治疗。
例如,在神经介入手术中,通过将微波引入神经组织,可以选择性地摧毁异常的神经组织或阻断神经传导通路,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或其他神经系统相关的问题。
5. 技术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波消融频率相关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浙江医学2017年第39卷第2期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
而微波消融治疗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研究较多、技术较先进的肝癌局部治疗方法,尤其对小肝癌有较好的疗效。
1微波消融治疗的原理及优点微波消融治疗的原理是电极插入靶组织后,来自微波发生器的电流通过非绝缘的电极针头端传入组织,经组织间的自然通路流向弥散电极或接地电板,形成完整的电路。
微波针发出460kHz 的频率波,当生物组织顺应微波电流的这种变化时即发生离子振荡,由此导致摩擦生热(抵抗热或电阻热)。
因此微波消融的热量来源于电极周围的组织而非电极本身。
由于没有间接加热的“热沉现象”的影响,热场及可控性更佳,止血效果优良,更适合于消融多血组织,如肝、肾、脾、甲状腺等;针杆和针尖涂覆有PTFE (特氟龙),术中不粘连组织,微波针作用范围在距针尖0.5~4.5cm 处;由于脂质细胞对微波能量的吸收系数小,微波对神经组织的破坏程度也要低于其他方法。
关于最佳微波消融功率及时间,各中心研究结果不一。
笔者团队的经验是微波功率50~70W ,消融时间300~600s ,采用单导或分时双导治疗。
2微波消融治疗的指征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对热敏感,因此在接受相同的热量情况下,正常组织可不受损伤或损伤较轻[1]。
根据2016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肝胆癌诊疗指南,肝癌患者若肝功能在Child B 级以上,无门脉高压,肝功能及肿瘤位置合适的均推荐手术切除,若患者拒绝手术,则可行消融治疗;根据美国器官共享网络标准,单发肿瘤直径≤5cm 或2~3个多发肿瘤直径均≤3cm ,无大血管侵犯,无肝外转移的患者可选择微波消融治疗。
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1、3、5年生存率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2]。
尤其是对困难部位的小肝癌,微波消融治疗的微创、准确、彻底的优越性更是得以展现。
同时微波消融治疗还可增强患者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3-4]。
3微波消融治疗在困难部位肝癌的应用困难部位肝癌是指肝癌位于肝顶部、大血管旁或邻进重要脏器等。
肝癌的消融治疗近年来,肝癌的患病率日趋身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消融治疗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预后较好。
1.肝癌消融治疗的种类针对肝癌患者实施消融治疗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化学治疗,二是温度治疗。
化学消融主要是利用乙醇、醋酸等化学物质在作用下产生肿瘤细胞坏死现象,从而实现消融肿瘤的效果。
温度消融主要是在患者肿瘤组织内通过光、电、声等实施冰冻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射频消融以及高强度超声聚焦等,促使患者细胞脱水,产生冰晶,从而导致肿瘤坏死现象。
患者肿瘤组织凝固型坏死后,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现如今,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诸多消融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构成了肝癌综合治疗体系。
通过新型的消融设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1.肝癌消融治疗的优势一般情况下,通过影像学方法实施肝癌消融治疗,首先靶向定位患者肿瘤。
通过针对性的方法将患者的肿瘤组织杀灭。
消融治疗的操作比较简便,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多次施行该治疗方案。
通过物理手段杀灭肿瘤组织叫做瘤内注射治疗,通过化学手段杀灭肿瘤组织较多间质毁损治疗,在肝癌患者无严重出血倾向时,可实施消融治疗方法。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消融治疗的影响引导技术主要分为:CT、超声及MRI等。
治疗途径主要包括:经腹腔镜手术、经皮、经开腹手术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经皮消融。
在肝癌患者中实施局部消融质量,充分发挥其微创优势,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针对肝癌患者实施消融治疗,不但可以完全缓解预期,还能够作为辅助治疗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1.肝癌消融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一般情况下,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包括:单发肿瘤的直径≤5cm,可实施消融治疗,多发结节转移直径在3cm内可以使用消融治疗方案。
倘若患者远处转移、无血管或者早期肝癌患者都可实施消融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效果。
如果患者为单发肿瘤,且直径<3cm通过消融治疗可获得根治性效果。
·综述·肝脏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其中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等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1]。
欧洲肝脏研究协会肝癌管理指南[2]建议对单个肝癌结节或2~3个直径<3cm肝癌结节且不适合切除或行肝移植术的患者进行热消融治疗。
目前,微波消融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治疗[3],研究[4-5]发现微波消融术后大多数肝脏肿瘤转移的位置距离原发灶边界超过5mm,肿瘤局部进展发生率为5.1%~20.7%,因此微波消融治疗时有必要建立一个延伸至肿瘤边界之外的消融范围,且该范围应无残余肿瘤,所有方向病变边界至消融区边界的距离至少为5~10mm,临床称其为消融安全边界[6]。
目前临床可以通过CT或MRI观察消融前后病灶图像来评估消融边界,但由于呼吸动度、消融后组织变形及炎症反应带的影响,导致病灶消融前后的图像无法完全适配,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之间往往存在差异,无法准确评估消融边界[7-8]。
超声造影能够实时显示病灶影像及血流灌注情况,无放射性,可重复性佳,微泡造影剂可以安全地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故超声造影可以在微波消融术后实时、准确地评估消融边界[9]。
本文就超声造影评估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后消融边界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一、常规超声造影评估微波消融术后消融边界微波消融可以使肿瘤及周围正常肝组织和细胞发生变性和凝固坏死,治疗区域肝脏肿瘤及周围肝实质的微循环被破坏,造影剂不能进入被破坏的区域,声像图上呈灌注缺失状态,常规超声造影表现为肝脏消融灶各时相均呈无增强低回声[10]。
超声造影评估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后消融边界的应用进展何萍李杨余进洪摘要目前,微波消融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瘤的临床治疗,但消融未达到安全边界会造成治疗不彻底,易引起肿瘤复发,因此消融术后评估消融边界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超声造影具有经济、实时、无辐射等优点,可作为评估消融边界的重要方法。
消融疗法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陈汉;吴孟超;陈夷;钱国军
【期刊名称】《肝胆胰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2(014)004
【摘要】@@ 消融疗法是应用物理和化学作用治疗局部肝癌的方法,适合于肿瘤在肝实质内、靠近大血管和胆管、手术后切缘旁复发或再发、因肝功能较差不宜手术、直径在3cm左右的小肝癌治疗和无法切除的大肝癌减瘤消融.
【总页数】2页(P193-194)
【作者】陈汉;吴孟超;陈夷;钱国军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200438;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
胆外科医院,上海,200438;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200438;第二军医
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2004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局部消融疗法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与外科手术的比较 [J], 钦伦秀
2.射频消融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J], 任轲;龚建平
3.消融疗法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J], 吴孟超;陈汉;陈夷;钱国军
4.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潘景升;欧冰;王浩虎;
林骅杰;杨晓微
5.微波消融联合载阿霉素微泡靶向击破在小鼠H22肝癌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J], 范蕊;李田宽;王超;董瑞;陈琪;郭金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①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 福建 龙岩 364000通信作者:潘伟华经皮微波消融术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潘伟华① 黄腾钦① 曾耿华①【摘要】 目的:探析经皮微波消融术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龙岩市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021年3月-2023年1月医治的84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试验组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术。
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手术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结果:术后1个月,试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对照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4.89±1.67)d,短于对照组(8.79±3.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小肝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小肝癌 经皮微波消融术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and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for Small Hepatic Carcinoma/PAN Weihua, HUANG Tengqin, ZENG Genghua.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17): 017-0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and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for small hepatic carcinoma. Method: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small hepatic carcinoma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of the Second Hospital of Longyan from March 2021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reatment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The changes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surgical indexes,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1 month after surgery,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serum total bilirubin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albumi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urgery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4.89±1.67) d, shorter than (8.79±3.45) 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38%)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1.4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for small hepatic carcinoma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horten the surgery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Small hepatic carcinoma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Hospital of Longyan,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17.004 小肝癌是一种单个肿瘤直径或相邻癌结节直径总和不超过3 cm 的原发性肝癌[1]。
!()*+!大肝癌的消融治疗曹 飞,范卫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广州510000摘要: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当单个肿瘤直径大于5cm时定义为大肝癌。
大肝癌具有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出现肿瘤转移和血管浸润等特点,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外科切除是大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案,但仅有20%~30%的患者符合手术治疗要求。
对于不可切除的大肝癌国内外指南推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治疗方案,TACE可以控制肿瘤进展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反复多次的TACE治疗疗效有限,且对患者肝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单独的TACE治疗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随着肿瘤消融技术如射频、微波和冷冻消融等不断发展,TACE联合肿瘤消融治疗已成为大肝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
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肝癌消融治疗的疗效仍有较多的争议,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消融时机,减少消融术后残留,降低消融术后肿瘤的复发,最终使患者生存获益是目前临床和科研仍需继续探讨的难题。
针对以上内容,综述并分析了大肝癌消融治疗的现况、困境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肝肿瘤;消融技术;化学栓塞,治疗性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3-0501-05AblationtherapyforlargehepatocellularcarcinomaCAOFei,FANWeijun.(DepartmentofMinimallyInvasiveInterventionalTherapy,SunYat-senUniversityCancerCenter,Guangzhou510000,China)Abstract: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isoneofthemostcommonmalignanttumorsinChina,andwhenasingletumorislargerthan5cmindiameter,itisdefinedaslargeHCC.LargeHCChasthecharacteristicsofhighdegreeoftumormalignancyandhighriskoftumormetastasisandvascularinvasion,whichincreasesthedifficultyoftreatment.SurgicalresectionisthepreferredtreatmentregimenforlargeHCC,butonly20%-30%ofpatientsarecandidatesforsurgicaltreatment.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isrecommendedasthetreatmentregimenforunresectablelargeHCCinChineseandinternationalguidelines.Itcancontroltumorprogressionandprolongthesurvivaltimeofpatients;however,repeatedTACEhaslimitedefficacyandmaycauseseriousdamagetoliverfunction,andTACEalonecannolongermeetclinicalneeds.Withthedevelopmentoftumorablationtechniquessuchasradiofrequencyablation,microwaveablation,andcryoablation,TACEcombinedwithtumorablationhasbecomeanimportanttreatmentmethodforlargeHCC.However,therearestillcontro versiesovertheeffectofablationonlargeHCC,andtherefore,howtochoosetheappropriateablationtime,reducetumorresidueandrecur renceafterablation,andfinallybringsurvivalbenefitstopatientsremainsadifficultproblemtobesolvedinclinicalandscientificresearch.Thisarticlereviewsthecurrentstatus,predicaments,andfuturedevelopmenttrendsofablationtherapyforlargeHCC.Keywords:LiverNeoplasms;AblationTechniques;Chemoembolization,Therapeutic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02收稿日期:2020-12-30;修回日期:2021-01-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1954)作者简介:曹飞(1990—),男,博士,主要从事肿瘤的介入治疗研究通信作者:范卫君,fanwj@sysucc.org.cn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恶性肿瘤,其全球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中第六位,肿瘤致死率高居第四位[1]。
微波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生物医学领域更深入的研究,微波技术逐渐成为探索生物医学领域的有力工具。
微波技术主要通过对生物组织中电磁波的吸收和反射来获取其形态和特性,来研究不同部位的结构与功能,同时也可以提供生物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有力支持。
下文将介绍微波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一、微波成像微波成像是使用微波技术对生物组织中的各种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微波成像技术有微波热成像和微波声学成像。
微波热成像是通过探测人体灰质和白质之间的微小温度差异来检测脑部疾病。
微波声学成像则是通过微波和超声波的共同作用来成像。
微波成像的优点是速度快,便于操作,成像精度高,并且能够检测深层组织结构,可以发现一些传统成像方法无法发现的问题。
不同于传统的X线、CT成像等技术,微波成像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是一种越来越受重视的无创检测手段。
二、微波治疗微波治疗是通过高频电磁波的加热作用来杀死癌症细胞的一种方法。
微波治疗可以直接作用到肿瘤组织上,与实体瘤相比,治疗作用更加明显。
同时微波也可以作用于单个细胞,可是选择性地摧毁癌细胞并尽量保护健康细胞。
由此看来,微波治疗具有相对较小的副作用和更高的治疗效果,被视为一种很有潜力的癌症治疗方法。
三、微波脊柱疗法微波脊柱疗法是将微波能量直接施加于脊柱上,通过微波的生物热效应来缓解脊柱疼痛。
脊柱疼痛是一种常见病,通常是由于脊柱骨质疏松、脊柱移位、脊柱间盘损坏等引起的。
微波脊柱疗法可以通过生物热效应使受损的脊柱结构更加稳定,从而缓解疼痛。
微波脊柱疗法不但具有高效和安全的优点,也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项治疗技术对轻度和中度的脊柱疼痛效果显著,所花的费用也相对低廉,并且可以在医生的全程监测下进行。
四、微波消融技术微波消融技术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可以将微波能量直接注射到肿瘤组织中,从而将肝癌细胞消灭掉。
研究表明,微波消融技术比传统放疗和化疗治疗更有效,并且会对患者造成较小的野火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