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神经阻滞应用解剖(沙龙).
- 格式:ppt
- 大小:14.69 MB
- 文档页数:36
疼痛科的神经阻滞适应证、解剖点位、操作要领!神经阻滞不是封闭治疗是什么?神经阻滞技术是疼痛科医生最常应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信号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
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眶下、坐骨、指(趾)神经干阻滞,颈丛、臂丛神经阻滞,以及诊疗用的星状神经节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该治疗具有微创、用药量少等特点,使患者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疗效。
另外,根据患者病情,还可以注射医用三氧,或者透明质酸钠等。
神经阻滞应用于哪些治疗?对许多肩颈部、腰部、或四肢部位的腱鞘、肌腱炎、骶髂综合症等有不错的效果。
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幻肢痛、烧灼样痛等难治的神经性疼痛,通过阻滞痛觉传导通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调整神经传导功能,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有效么?神经阻滞治疗所达到的效果在医学上的依据至少有以下三方面:一、阻止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水肿减轻、缓解疼痛和缓解由于病症所合并的交感神经紧张状态;二、阻滞感觉神经,阻断疼痛的传导和抑制感觉神经刺激诱发的症状;三、阻滞运动神经,使肌肉松弛或暂时制动,使疼痛部位得到“休息”。
三氧治疗疼痛作用机制抗炎作用臭氧可以诱导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以中和过量的活性氧属刺激拮抗性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成纤维生长因子(transforrning growth factor,TGF)-β1的释放;同时臭氧可以使内皮细胞释放NO[4],使血管舒张,减轻局部组织缺氧,促进炎症消退。
氧化蛋白多糖臭氧直接与滑膜及软骨组织接触,可以氧化其内的蛋白多糖,从而导致水分的脱失,由此减轻滑膜水肿和炎症反应。
改善组织缺氧臭氧可使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加,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增加氧气的释放,减轻局部组织的缺氧。
止痛作用臭氧可以提高局部神经末梢的痛域,产生直接止痛作用。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可刺激氧化酶过度表达,中和炎症反应中过量产生的反应性氧化产物,拮抗炎症反应中的免疫因子释放,扩张血管,改善回流,减轻神经根周围的水肿。
•腹腔神经丛阻滞基本概念•药物选择与使用方法•操作技巧与要点•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目•病例分析与讨论•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收集录定义原理定义与原理适应症禁忌症适应症与禁忌症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超声引导下确定穿刺点,局部麻醉后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回抽无血后注入药物。
术毕拔出穿刺针,局部加压包扎。
注意事项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穿刺部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同时,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风险和效果,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局部麻醉药神经调节剂辅助药物030201药物种类及特点根据患者情况确定药物剂量确定药物浓度药物剂量与浓度确定药物配制在无菌环境下,按照药物说明书和医生建议使用无菌注射用水将药物粉末溶解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注意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避免不同药物混合使用。
药物保存将配制好的药物溶液存放在无菌容器中,密封保存。
注意药物的保存温度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药物。
药物配制与保存方法穿刺部位选择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抱膝,头尽量贴近膝盖,使腰椎间隙充分暴露。
术者用拇指沿棘突向下触摸,确定穿刺椎间隙。
体表定位方法影像定位方法穿刺部位选择及定位穿刺针选择操作技巧注意事项穿刺针选择与操作技巧感觉阻滞评估运动阻滞评估自主神经阻滞评估阻滞效果评估方法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01020304穿刺损伤局麻药毒性反应神经损伤感染提高穿刺技能严格掌握局麻药用量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强化无菌观念预防措施建议穿刺损伤处理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神经损伤处理感染处理处理方法和经验分享案例二针对不同病症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成功案例,展示技术应用的广泛性。
案例一患者信息、手术过程、效果评估及随访情况,重点分析成功关键因素。
案例三特殊病例的成功处理,体现医生临床经验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成功案例展示和分析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失败案例剖析和教训总结问题二问题三问题一疑难问题解答和讨论环节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介绍考核成绩分析学员自我评价教师评价1 2 3问卷调查座谈会反馈整理学员反馈收集途径和整理方式改进意见汇总和下一步计划制定改进意见汇总下一步计划制定。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编辑词条编辑摘要摘要腹腔神经丛阻滞术(neurolytic celiac plexus block,简称NCPB)是治疗中晚期上腹部肿瘤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方法。
目录1概述2解剖学基础3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目录1概述2解剖学基础3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收起编辑本段概述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治疗癌性疼痛晚期胰腺癌和晚期肝癌或其它上腹部晚期肿瘤,可压迫腹腔神经丛,引起顽固性上腹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临床上对中晚期肿瘤顽固性疼痛没有太好的治疗办法,常应用杜冷丁等强止痛药物,长时间使用麻醉药易成瘾,往往剂量越用越大,效果越来越差。
据文献报道[1],肿瘤引起的慢性顽固性疼痛,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00% ~ 94.00%,直到死亡仍有44.40% ~ 70.00%有效,且有效期与患者生存期一致。
编辑本段解剖学基础1腹腔神经丛由腹腔神经节、终止于该节的内脏大神经及神经节发出的纤维和迷走神经后干的腹腔支共同组成。
位于腹主动脉上段前方,围绕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的根部,前方有胰腺、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左侧有左膈角及左肾上腺;右外侧有右膈角及下腔静脉。
其位置有94.4% ± 5.4%平对第12胸至第1腰椎体,5.6% ± 5.4%平对第11胸至第12胸椎体[2]。
2 腹腔神经节腹腔神经节是腹腔神经丛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右成对,位置较深。
位于第12胸椎至第1腰椎之间,直径在05 cm ~ 45 cm之间,内侧达腹腔干根部或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腹主动脉前面或侧缘,外侧达肾上腺,且有的伸入肾上腺后方。
左腹腔神经节多在左肾上腺、左膈角前方,右腹腔神经节一般在左肾上腺静脉入下腔静脉的上交角内,常被下腔静脉部分或全部覆盖[3]。
腹腔神经节形态变异较大,根据其形态可划分为长条型(占77.9%)、结节型(占10.3%)、薄片型(占7.4%)、半月型(占4.4%)[4]。
长条型为整个神经节呈长条状,又根据走行方向分为纵行、斜行和横行。
腹腔神经丛阻滞培训课件汇报人:日期:•腹腔神经丛阻滞简介•腹腔神经丛阻滞技术•腹腔神经丛阻滞的应用•腹腔神经丛阻滞的并发症及处理•腹腔神经丛阻滞培训计划•相关知识点链接01腹腔神经丛阻滞简介定义作用定义与作用孕妇、腹部炎症、腹部外伤、肠梗阻、腹腔内大量出血等患者不宜使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禁忌症适应症常用药物常用局麻药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剂量剂量因个体差异而异,需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单次注射量为10-20ml,但具体剂量需根据手术或治疗的需要进行调整。
常用药物与剂量02腹腔神经丛阻滞技术体位穿刺点定位体位与穿刺点定位穿刺方法01020304皮肤消毒局部麻醉穿刺操作药物注射操作注意事项适应症操作规范03腹腔神经丛阻滞的应用手术前镇痛术中镇痛术后镇痛030201腹部手术的镇痛诊断性治疗疼痛控制慢性腹痛的治疗其他应用场景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治疗04腹腔神经丛阻滞的并发症及处理血管损伤气胸神经损伤穿刺相关并发症局麻药毒性反应神经系统毒性局麻药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如头晕、眩晕、视物模糊等。
心血管毒性局麻药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影响,如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
由于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可能会引起局部感染,严重时可能引发全身感染。
处理方法包括局部消毒、使用抗生素等。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局麻药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
处理方法包括给予抗过敏药物、吸氧等。
感染其他并发症及处理方法VS05腹腔神经丛阻滞培训计划理论学习与模拟训练3. 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反馈和表现,对阻滞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2. 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阻滞方法,并掌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1.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的实际操作。
详细描述临床实践与带教指导考核与总结评估详细描述2.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总结评估,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总结词:考核与评估培训效果1. 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疼痛科的神经阻滞适应证、解剖点位、操作要领神经阻滞注射治疗是疼痛学科领域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很多患者会认为注射治疗就是打封闭,会使用大剂量激素,会导致骨质疏松等等各种副作用,造成心理恐惧。
那疼痛科的神经阻滞是封闭吗?01神经阻滞不是封闭治疗“封闭”一词在国内流传甚广,在五十年代产生于国内的,那时由于和国外的学术信息交流很困难,难以了解国外的正确的术语,时间长了,也就被叫习惯了。
很多非疼痛治疗医护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和训练,但热心于在疼痛点、穴位或神经末梢处注射多种药物来缓解疼痛,他们自称为'封闭疗法'。
有的在注射液中加入少量局麻药物,有的则不加入。
有的医生在局部注射的药物种类繁多,例如在注射液内加入抗生素、动物血液制品、动物脏器制品、中药制剂、抗免疫制剂、抗肿瘤药物。
02神经阻滞是什么?神经阻滞技术是疼痛科医生最常应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信号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
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眶下、坐骨、指(趾)神经干阻滞,颈丛、臂丛神经阻滞,以及诊疗用的星状神经节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该治疗具有微创、用药量少等特点,使患者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疗效。
另外,根据患者病情,还可以注射医用三氧,或者透明质酸钠等。
神经阻滞应用于哪些治疗?对许多肩颈部、腰部、或四肢部位的腱鞘、肌腱炎、骶髂综合症等有不错的效果。
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幻肢痛、烧灼样痛等难治的神经性疼痛,通过阻滞痛觉传导通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调整神经传导功能,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有效么?神经阻滞治疗所达到的效果在医学上的依据至少有以下三方面:一、阻止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水肿减轻、缓解疼痛和缓解由于病症所合并的交感神经紧张状态;二、阻滞感觉神经,阻断疼痛的传导和抑制感觉神经刺激诱发的症状;三、阻滞运动神经,使肌肉松弛或暂时制动,使疼痛部位得到“休息”。
腹直肌鞘阻滞相关解剖结构、阻滞方法、常用药物、并发症及临床应用神经阻滞是术后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腹直肌鞘阻滞是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之一,主要阻滞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对腹部中线切口具有明确的镇痛效果,同时在疼痛诊疗中也有良好的应用。
概述腹直肌鞘阻滞(RSB)是将局麻药注入腹直肌与腹直肌后鞘之间,阻滞走行于两者之间的神经,为正中前腹壁切口的腹膜、肌肉、皮肤提供镇痛的技术。
腹腔镜下行RSB。
行腹腔镜脐疝修复时,脐伤口闭合后,从其他端口通过腹腔镜检查脐,通过皮肤在腹直肌和后鞘之间的 4个部位(双侧脐上下各 3 cm)注射局麻药,使用 22 G 针头分次注射 10 ml 0.25% 左旋布比卡因(总计 40 ml),注射时目测到后鞘肿胀,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此为 RSB 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解剖学特点腹直肌鞘位于腹前壁,由腹外侧壁三块扁肌的腱膜构成,分前、后两层包绕腹直肌。
腹横肌平面和腹直肌鞘均位于腹壁。
腹直肌鞘的局部解剖腹直肌鞘位于腹前壁,为包裹腹直肌、锥状肌的致密且不完整的结缔组织鞘,鞘内除两条直肌外,其他内容物有 T7~T12神经的前皮支、淋巴管、腹壁上动脉和静脉、腹壁下动脉和静脉。
腹直肌鞘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构成(图 1~3),可分为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构成。
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脐以下 4~5 cm)以下,3 层扁肌的腱膜均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后层缺如,形成一弯向下的弓状游离缘,称弓状线(半环线)。
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紧贴腹横筋膜。
T7~T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前皮支从腹横肌平面穿出后,向内走行于腹直肌和腹直肌后鞘之间,从正中线两旁穿出。
从 T8~T11的所有肋间神经均在腹直肌外侧缘穿腹直肌鞘,并在腹直肌后方走行约 5 cm 后进入肌肉(偶尔在外侧缘进入腹直肌)。
肋间神经的前皮支走行与腹直肌鞘的关系可能存在解剖变异,或同一患者可能存在双侧变异,阻滞时需考虑这些变异的影响。
腹腔神经丛阻滞和神经毁损术牛捷平翻译岳剑宁倪家骧审校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一.概述腹腔神经丛阻滞毁损术( NCPB)是所有神经毁损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腹腔神经丛阻滞毁损术对70%—90%胰腺癌和其他腹部癌症的患者具有长期疗效。
很多技术被用于腹腔神经丛的定位。
经典技术采用经皮后入路法,借助体表和骨性标志将穿刺针定位于神经丛附近。
大量报道描述了通过平片,X线透视、CT或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定位途径。
没有一个新方法被证明在安全性和成功率方面皆具有显著优越性。
最近几年,已一致认为放射线引导下腹腔神经丛定位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医生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毁损术时已倾向于常规使用CT,以利用其可使邻近结构显影更加清晰的优势。
二、解剖腹腔神经丛由分散的神经纤维网和位于主动脉前外侧缘相当于T12/L1椎体水平独立的神经节组成。
腹部内脏的交感神经分布是由T5-T12水平脊髓前外侧角发出的。
来自于腹部内脏的伤害性刺激信息由伴行于交感神经的传人神经传递。
节前交感神经纤维自胸交感链发出至交感神经节,分别以较大内脏神经(T5~T9)较小内脏神经(T10~T11)和最小内脏神经(T12)横越低位胸椎的前外侧部(图11-1)。
节前神经纤维经过大致L1水平位于主动脉前侧方的腹腔神经节内的内脏神经突触走行,周围有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起始部。
从腹腔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支配除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盆腔脏器以外的所有腹腔脏器。
采用经膈脚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可将局麻药或神经毁损药直接注入位于主动脉前侧方的腹腔神经节(图11-1)。
穿刺针直接经横膈脚至腹腔神经丛,药物向主动脉后表面扩散受限,有可能减少神经根或者脊髓动脉受损的机会。
相对而言,内脏神经阻滞术(图11-1)避免了穿透主动脉的风险,而且需要更少的药物进行阻滞,其成功率不受由于肿瘤扩散或胰腺内淋巴结肿大而造成解剖位置改变的影响。
因为穿刺针位于横膈脚的后方,与T12椎体紧密并排,故此法一直被称为横膈脚后穿刺技术。
腹腔镜下腹腔神经节阻滞术的临床解剖刘婷婷;沈思远;魏子恒;吴敏靓;郭晓丹;许家军【期刊名称】《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17(040)005【摘要】目的:为腹腔镜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滞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人体标本腹腔神经节,观测腹腔神经节的形态、各径及其周围的标志性结构以及神经节与周围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探究左、右侧腹腔神经节在以腹腔干中心点建立的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X,Y,Z).结果:左侧腹腔神经节上下径1.73 cm、左右径1.75 cm、前后径0.38 cm;至贲门右缘4.04 cm、幽门上缘5.79 cm、角切迹上缘3.85 cm、胰上缘1.67 cm、脾静脉上缘1.64 cm;三维直角坐标系坐标为(1.35,-0.03,1.19)cm,易在脾动脉后方附近找到.右侧腹腔神经节上下径1.30 cm、左右径1.52 cm、前后径0.27 cm;至贲门右缘5.48 cm、幽门上缘5.68 cm、角切迹上缘4.90 cm、胰上缘3.04 cm、脾静脉上缘2.41 cm、距肝门静脉内侧缘1.81 cm、距下腔静脉内侧缘1.00 cm;三维直角坐标系坐标为(1.38,0.10,0.99)cm,易在肝总动脉后方附近找到.结论:腹腔镜直视下阻滞左、右侧腹腔神经节,应分别以腹腔干两侧脾动脉和肝总动脉后方为标志寻找.手术时注意保护神经节周围毗邻脏器,防止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总页数】6页(P553-558)【作者】刘婷婷;沈思远;魏子恒;吴敏靓;郭晓丹;许家军【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解剖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学员三队,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解剖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学员三队,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学员三队,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学员一队,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解剖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解剖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腹腔镜下上尿路解剖和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 [J], 程洲平;吴荣海;林绮平;曹嘉正;朱瑞龙2.星状神经节阻滞对H型高血压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术期循环及脑代谢的影响 [J], 刘萍;刘岳鑫;李飞;刘庆;张英3.腹腔镜下上尿路解剖和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J], 汤学权4.腹腔镜下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在早期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J], 李杰原; 陈焕伟; 王锋杰; 胡健垣; 符荣党5.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椎旁神经节阻滞对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J], 张楠;姜万维;刘宏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