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生理学是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医学和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理解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

3、了解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机理。

三、课程内容

1、绪论: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细胞生理:讲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跨膜运输、信号转导等;

3、组织生理:介绍人体各大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

4、器官生理:讲解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

5、内环境稳态:阐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6、生理学实验:介绍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四、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包含若干个主题。课程安排如下:

1、第一章:绪论(2学时)

2、第二章:细胞生理(4学时)

3、第三章:组织生理(6学时)

4、第四章:器官生理(8学时)

5、第五章:内环境稳态(4学时)

6、第六章:生理学实验(2学时)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板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

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成绩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70%。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研究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及其运行机制。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通过学习生理学,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为进一步学习医学、药理学、生物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2、理解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的重要性,掌握维持平衡的机制。

3、熟悉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了解它们在人体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4、了解生理学在医学、药理学和其他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以及生理学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5、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三、课程内容

1、细胞生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跨膜转运和信号转导,肌肉和神经细胞的功能。

2、组织生理: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功能和调控。

3、器官生理:心脏、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内分泌腺的功能及调控。

4、神经生理:神经元和突触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神经基础。

5、内分泌生理:激素的合成、分泌和调节,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6、免疫生理: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抗原识别和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失调和自身免疫病。

7、生理学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

四、课程评估

1、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2、作业:定期布置阅读、笔记和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6、总评成绩: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考

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给出总评成绩。

五、教学资源

1、教材:《生理学》或《生理学纲要》,以及其他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2、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和科学数据库等。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麻醉生理学是麻醉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研究麻醉过程中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为临床麻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麻醉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麻醉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掌握麻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麻醉过程中各系统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

3、熟悉常用麻醉药物的生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4、了解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生理机制及防治措施;

5、培养学生对麻醉生理学研究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麻醉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2、麻醉生理学的发展历程;

3、麻醉生理学在麻醉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麻醉与呼吸系统(8学时)

1、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2、呼吸衰竭及其防治;

3、围术期呼吸管理。

第三章:麻醉与循环系统(8学时)

1、麻醉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2、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评估与防治;

3、循环系统的调控与维护。

第四章:麻醉与神经生理学(4学时)

1、麻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2、围术期神经系统的保护与治疗;

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理机制及防治。第五章:麻醉与内分泌系统(4学时)

1、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2、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及调控;

3、围术期代谢紊乱的防治。

第六章:麻醉与免疫系统(4学时)

1、麻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围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3、免疫调节在围术期中的应用。

第七章:特殊病人的麻醉生理学(4学时)

1、老年病人的麻醉生理特点及处理;

2、小儿病人的麻醉生理特点及处理;

3、妊娠期妇女的麻醉生理特点及处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开展实验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外辅导,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生理学教学大纲

标题: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生物体在正常条件下的功能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它主要于人体各个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认识

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

1、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2、理解人体各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生命活动的规律。

3、培养学生对生理学研究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4、提高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程内容

1、绪论:介绍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课程内容。

2、细胞生理:讲述细胞的基本功能、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传递等。

3、组织生理:介绍人体各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相互关系。

4、器官生理:讲解人体各器官的基本功能和调控机制。

5、神经系统生理:讲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等。

6、内分泌系统生理:介绍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激素

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等。

7、感觉器官生理:讲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机制和功能。

8、运动系统生理:讲解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和功能。

9、循环系统生理:讲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血液的流动和分配,以及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

10、呼吸系统生理:讲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包括肺通气和气体交换等。

11、消化系统生理:讲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和作用。

12、泌尿系统生理: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的生成和排放过程。

13、生殖系统生理:讲解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殖过程的调控机制。

14、人体生命活动调控:讲解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等。

15、生理学实验:进行生理学实验,观察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四、课程评估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小测验等。

2、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生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3、实验报告:根据进行的生理学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评价学生对生理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理学知识。

3、实验教学:进行生理学实验,观察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加深学生对生理学的理解。

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伦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致力于研究道德行为、价值观和原则的本质、意义和应用。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门全面、深入的伦理学课程,帮助学生理解道德理论、分析伦理问题,并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伦理原则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理解伦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历史发展。

2、分析常见的伦理问题,如权利、义务、公正、道德判断等。

3、掌握伦理原则,如自由、平等、博爱、尊重等。

4、探讨现代社会中的伦理挑战和争议话题,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等。

5、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道德选择。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伦理学简介

1、伦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伦理学的历史发展及主要流派。

3、伦理学与哲学其他分支的关系。第二章:道德理论

1、道德义务论与后果论。

2、权利、公正与平等。

3、德性伦理学与美德伦理学。

4、儒家、佛教与道家伦理学。

第三章:道德原则

1、自由的原则。

2、平等的原则。

3、博爱的原则。

4、尊重他人的原则。

第四章:伦理问题分析

1、生命与死亡的伦理问题。

2、科技与创新的伦理问题。

3、社会公正与平等的伦理问题。

4、生态与环境伦理问题。

第五章:现代社会中的伦理挑战

5、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

6、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7、医疗技术的伦理问题。

8、社会技术与公共政策的伦理问题。第六章:伦理实践与道德教育

9、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决策过程。

10、个人与社会的道德责任与实践。

11、道德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12、全球视野下的伦理学与跨文化交流。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表现、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等,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六、教师队伍本课程的教师队伍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的专家和学者组成,他们来自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深入的研究经验。七、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学术期刊、在线课程等,以便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伦理学。

八、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将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成绩等,以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九、教学大纲修订与完善本教学大纲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求。

跆拳道教学大纲

一、引言

跆拳道是一种源于韩国的传统武术,它不仅是一种自我防御的技能,也是一种精神的修炼。在全球范围内,跆拳道已经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不仅因其独特的运动魅力,更因其对身体健康、心理平衡和社交礼仪的培养。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员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跆拳道培训,帮助学员掌握基本的跆拳道技能,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提升生活质量。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基本的跆拳道技术,包括拳法、脚法、身法等;

2、理解并掌握跆拳道的基本理论,如阴阳理论、五行理论等;

3、培养学员的意志品质,提高学员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4、提升学员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等;

5、培养学员的礼仪规范,提高学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

1、跆拳道基本技术:包括拳法、脚法、身法等基本技术;

2、跆拳道基本理论:讲解阴阳理论、五行理论等基本理论;

3、跆拳道实战技巧:教授实战中的攻防技巧、战术运用等;

4、身体素质训练:进行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等训练;

5、礼仪规范教育:教授学员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基本理论和实战案例,使学员理解并掌握跆拳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示范教学:通过专业教练的示范,使学员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3、实战演练:通过模拟实战,使学员掌握实战中的攻防技巧和战术运用;

4、素质训练:通过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5、礼仪教育:通过日常礼仪规范的教育和实践,培养学员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程评估

1、技术考核:对学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定期考核,包括拳法、脚法、身法等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

2、理论考核:对学员的理论知识进行定期考核,包括阴阳理论、五行理论等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3、实战考核:对学员的实战能力进行定期考核,包括攻防技巧、战术运用等实战能力的掌握程度;

4、身体素质考核:对学员的身体素质进行定期考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等身体素质的提升程度;

5、礼仪规范考核:对学员的礼仪规范进行定期考核,包括礼仪规范的执行程度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程度。

六、总结与展望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跆拳道培训体系,帮助学员掌握基本的跆拳道技能,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提升生活质量。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教学、实战演练、素质训练和礼仪教育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员在掌握基本技术和理论的提高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通过定期的课程评估,使学员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跆拳道水平。未来,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大纲,以适应不同学员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 一、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内容: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血液与内环境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血细胞的破坏。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是医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与医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研究和总结,逐步积累和发展为有关人体正常机能的知识,并形成人体生理学这门学科。要从事临床医学实践工作,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变化,首先就要先弄清楚正常人体生理功能及其规律;因为临床各种病理变化都是在生理基础上衍生或演变过来的。所以,只有认真把握了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理论基础后,才能更有效地学好后续相关课程,因此,医学生学好生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部分生理学知识是从各种生理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本课程安排的生理实验项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知识与动物实验的相互依赖关系,并实践和验证部分所学的生理学理论。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基础和临床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也是为毕业后在医疗、卫生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三)总学时:64小时 (四)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CAI课件等 (五)教学效果评价: l、理论考试。 2、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 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对病人护理效果评价。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水平。 2、掌握机体的内环境、生理功能调节方式以及体内的控制系统,特别是内环境的稳态、反馈、正负反馈等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 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水平::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三个水平,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急性实验及慢性实验方法。 2、机体的内环境:体液的分布,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3、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反射与反射弧、激素、旁分泌、神经分泌。 4、体内的控制系统:反馈调节的概念,反馈信息,正反馈与负反馈,前馈。 三、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理论讲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的原理、方式、特点;生物电产生原理;兴奋性、兴奋、抑制、刺激、阈值、阈电位等基本概念以及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 2、掌握细胞间信息传递及原理。 3、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二、教学内容: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99036 学分: 4 性质:必修课 教学学时: 春、夏学期或秋、冬学期,生理学共80学时,每周授课4学时,自学4学时, 10周。 预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 教材: 《生理学》管茶香莫书荣主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第1版 《机能学实验》罗自强管茶香等主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一、本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要求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目的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

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 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和做好医疗护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信息处理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医学临床护理实践需要定向学习,提倡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手段,提升学习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采用录像播放与虚拟实验室实验进行。 2.本课程学习主要形式卫星实时播放课与课件自学相结合,辅以网上实时和非实时答疑、 网上BBS讨论。课件自学由学生根据教学周历表要求,自主安排学习计划。 3.课件(1)自主学习型网络课件;(2)播放型讲课课件。 4. 提供网上在线学习资源(远程教育学院生理学课程网站)。 5.其它: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8d19168072.html,) 6.网上实时答疑安排: 实时答疑次数实时答疑周次实时答疑时间答疑组织 1 10 学院在网站上另行通知在答疑时间内,学生自行进入学院网站的课程答疑室参加答疑 7.生理学学时安排周学时为8,授课10周,合计80学时。

(整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分支,是研究机体功能的科学。在医学课程体系中,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即器官、组织和细胞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产生机制、调节方式及其过程,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生命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是医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与医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研究和总结,逐步积累和发展为有关人体正常机能的知识,并形成人体生理学这门学科。要从事临床医学实践工作,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变化,首先就要先弄清楚正常人体生理功能及其规律;因为临床各种病理变化都是在生理基础上衍生或演变过来的。所以,只有认真把握了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理论基础后,才能更有效地学好后续相关课程,因此,医学生学好生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部分生理学知识是从各种生理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本课程安排的生理实验项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知识与动物实验的相互依赖关系,并实践和验证部分所学的生理学理论。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护理学、乡村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专科以及护理本科等专业。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基础和临床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也是为毕业后在医疗、卫生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时数分配 四、考核要求 本门课程成绩:理论考核80%;实验成绩占10%;出勤率占10%。 理论考核范围:掌握约占60%;熟悉约占30%;了解约占10% 。 考核题型:单项选择题、填充、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等。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药学、影像、检验专业本科;护理专业专科学生用) 一、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生理学共6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任务及其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生理功能的调节及其调节控制。 学时: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过程。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学时:4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内容: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血液与内环境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血细胞的破坏。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生理学是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医学和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理解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 3、了解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机理。 三、课程内容 1、绪论: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细胞生理:讲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跨膜运输、信号转导等; 3、组织生理:介绍人体各大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

4、器官生理:讲解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 5、内环境稳态:阐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6、生理学实验:介绍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四、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包含若干个主题。课程安排如下: 1、第一章:绪论(2学时) 2、第二章:细胞生理(4学时) 3、第三章:组织生理(6学时) 4、第四章:器官生理(8学时) 5、第五章:内环境稳态(4学时) 6、第六章:生理学实验(2学时)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板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

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成绩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70%。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研究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及其运行机制。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通过学习生理学,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为进一步学习医学、药理学、生物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生理学大纲

生理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生理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正常人体的功能活动的过程和发生机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在生理学教学中,对学生要着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训练,并注意科学思维方法与科学态度的培养。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独立工作能力及基本技能。通过实验还利于学生对生理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1.教学采用“带着问题学”的方法,案例讨论与讲课相结合;动物实验、教学录象与讲授相结合。 2.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实验设计、自学等教学手段。 注: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黑体”划“”部分为要求掌握的内容,划“”部分为要求熟悉的内容,了解内容不标示)。 第一章为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熟悉身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熟悉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原理。掌握生理学、内环境和内环境平衡、反馈、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生理学的基本内容 生理学概念,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人体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生理学实验对生理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3。内部环境与稳态 机体与环境的联系,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及作用。4.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介绍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人体功能活动自我调节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人体内的主 要功能和特点。控制系统,生理功能的前馈和反馈控制原理,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和意义。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了解细胞膜和骨骼肌的基本结构、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以及影响肌肉收缩效率的因素。熟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以及肌肉收缩的肌丝滑动理论。掌握细胞膜的物质 转运功能、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组织的兴奋性和兴奋性、兴奋在神经-肌肉 连接处的传递、兴奋-收缩的耦合。 [主要内容] 1.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跨膜转运。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组织兴奋性和兴奋性。3.肌肉细胞 的收缩 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骨骼肌的微细结构,肌肉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影 响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计划学时]5学时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了解血液的组成及血细胞的功能,输血与血型鉴定的生物学意义。熟悉血量,血液在 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抗凝和纤溶系统。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浆渗透压),生理性 止血与凝血的过程与机制,抗凝的物质和作用机制。 [主要内容] 1.血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血液成分、血容量、血液理化特性。2.血细胞的功能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红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3.生理性 止血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的科学。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学习生理学,不但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理学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生理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课内容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根据重要程度的差别,将理论课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大纲中用横线标记的,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重点内容。大纲中规定的熟悉和了解内容,要求学生有一般概括性认识。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对重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学专业三年制专科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理学》第二版为基准制定的。 生理学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2学时,实验课20学时。 理论教学时数分配表 目次内容学时数 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4 第三章血液2 第四章血液循环10 第五章呼吸6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4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2 第八章排泄6 第九章感觉器官2 第十章神经系统6 第十一章内分泌6 第十二章生殖2 总学时52

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掌握:生理学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效刺激的三个条件;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及其意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三种调节方式的特点。 熟悉: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阈强度或阈值、兴奋性概念及其关系;反射、反馈、 正反馈、负反馈及其意义。 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三个水平。 [学习容]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习生理学的意义,学习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生理学 研究的三个水平。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人体与环境:人体体液与内环境及其稳态。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及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液调节和 自身调节。人体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反馈的概念(正反馈与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学习目标]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静息电位的概念和产生机制;动作电 位的概念和产生机制;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熟悉:细胞膜的结构、各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细胞膜物质转运的特点、动作电位的特 点、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和收缩机制。 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 [学习内容]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由离子通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由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受体的概念。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锋 电位,后电位(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阈电位,局部反应的特点, 动作电位的传导与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终板电位。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肌原纤维与肌小节,肌管系统(横管和纵管)。骨 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肌,粗肌丝,细肌丝,滑行学说,钙离子在细肌丝滑行中的作用。骨骼 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平滑肌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第三章血液 [学习目标] 掌握:血液组成和理化特性、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和功能以及血液分型、临床输血原则。 熟悉:血细胞的生理特性、常见贫血原因。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功能和机制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生理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内部各种功能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生理学实验和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安排 1. 细胞与组织的生理学 - 细胞结构与功能 - 细胞膜运输 - 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 神经生理学 -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 神经传导与突触传递

- 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 3. 心血管生理学 - 心脏结构与功能 - 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 - 血压与血流的调节 4. 呼吸生理学 - 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呼吸的调节与适应 5. 消化生理学 - 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摄食与吸收的调节 6. 生殖生理学 - 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生殖周期与性激素的调节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 1. 教学方法 -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介绍生理学基本概念和机制;

-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 小组讨论与案例研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2. 评估方式 - 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深入研究一个特定领域,并进行学术论文的撰写; -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参考教材 1. 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3th edition. Elsevier Saunders, 2015. 2. Sherwood L. Human Physiology: From Cells to Systems. 9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15. 六、教学团队 该课程的教学团队由资深生理学教师组成,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七、参考资源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药学专业使用)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药学专业使用) 《生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药学 总学时: 52 其中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人体解剖生理学》侧重点在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教学使学生从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掌握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建立器官与器官、器官与系统、系统与整体的有机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大纲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可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包括自学、参考书)。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生理学的重点内容。 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生理学》教学大纲,作为对生理学授课和学习情况进行监测、检查和评价的主要依据。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生理学是医学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之一,与其他医学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掌握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等形态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生理学,并为药理学、生物化学、药物分析、内科学和外科学等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生理学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水平,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和结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论,即用整体唯物、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对立统一的思想观点去学习、认识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 2.准确地掌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系统生理功能产生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要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临床病例,用生理学知识去解释临床疾病的发病机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4.结合授课内容,适当了解本课程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和国内外研究动态。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考试课,学期末进行闭卷考试(笔试),卷面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岳利民崔慧先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3月(二)参考书 [1] 龚茜玲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1月 [2]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1月 [3] 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包括急性实验法和慢性实验法;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包括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 3.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 4.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概念及调节特点。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5)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9)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13) “预防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6)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7)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 “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26)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1)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hysiology 课程编码:BASM2005 学时:96 学分:6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 先修课程:医用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姚泰主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姚泰主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Guyton AC, Hall JE. 主编,《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Philadephia, Saunders, 2000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生理学不仅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而且是毕业后继续学习与提高的基础。为此,生理学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适当介绍与三基内容相关的重要新进展,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有所了解。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适当介绍与三基内容相关的重要新进展,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有所了解。 2. 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英语专业词汇,以利学生阅读英语专业书刊,并适应专业双语或部分内容全英语教学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1. 目的要求:了解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熟悉人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掌握新陈代谢、刺激、反应、兴奋性等基本概念。 2. 内容: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的三个水平...............。生理学研究 的方法:急性实验法和慢性实验法 ...........。生理学与医 学的关系。学习生理学的指导思想。 机体的基本生命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基本概念: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反射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激素调节、神经 ..-.体液调节 ....、局部性体液调 ...... 节.。器官 ..、组织 ..、细胞的自身调节 .......。生理机能的自动控制原理:反馈调节的概念,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目的要求: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熟悉基本肌肉收缩的原理、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 2. 内容: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脂质双分子层、细胞膜蛋白质和糖类、液态镶嵌式模型。单 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由通道蛋白质完 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离子通道的概念 .......,化学门控 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 ......,。由受体蛋白、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通路:受体-第二信使系统,以环一磷酸腺苷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以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刺激引起兴奋 ...... 的条件 ...,阈刺激和阈强度,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的概念,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及复极 .............化.,动作电位的概念,锋电位及后电位,锋电位的特点,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和钾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和钠的平衡电位,膜兴奋时通 透性变化的时程和离子流动,钠通道的三种机能 ........ 状态 ..。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基本生命现象和功能的科学,它是医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在生理学教学中,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生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物体的基本生命现象和功能,理解生命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为后续的医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生理学的教学,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细胞的基本生命现象和功能、血液的基本成分和功能、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量代谢和营养物质代谢、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 三、教学方法 生理学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参与

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注重实践操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估 生理学教学评估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小组讨论表现等。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当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找改进和提高的方法和途径。还应当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期望,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生理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应当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的学科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标题: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阐述生物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高等动物有很多系统,包括血液、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等。在正常条件下,上述各个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调节和控制等问题是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只有了解在正常条件下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的规律,才有可能了解在疾病条件下哪些功能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药物或其它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因此,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生理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理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生理学的经典知识。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观察书本上讲授的部分生理现象,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一定的生理基本实验技能;再一方面是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发挥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做好课堂引导。 学习生理学,不但是为学习后续课程,如为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作好必要的理论准备,也是为学生毕业后在医疗、科研等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从更高层次、以整合的观点阐明基因的功能,是新世纪生理学的崇高使命之一。通过生理学的学习,要掌握有关正常人体各种重要生理活动的具体过程、形成机制及其调节规律,并掌握功能学科的基本研究技能和思维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习生理学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要积极主动地学习,锻炼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对生命奥秘不懈的探索精神。在理论知识方面,要着重理解,搞清基本概念,抓联系对比,扎实掌握基本理论。理论教学时一方面讲授经典的生理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将与生理功能调节关系密切的功能基因组学的经典知识及最新进展糅合进生理学的教学内容。生理学同时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实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发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手术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术语,并结合外语原版教科书学习相关的术语。按要求程度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掌握”: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生理学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理解”: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生理过程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生理学过程的相互关系;“了解”: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辨认生理学的科学事实、概念、术语和原则,知道各功能系统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三、教学方式

生理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诸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胃肠运动与分泌、泌尿、出汗、生殖、内分泌、行为表现等。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基础学科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向学生介绍生理学重大的新成就,使学生对生理学的世界先进水平有所了解。 本教学大纲与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理学》第3版(唐四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 )配套使用,适用于我校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本大纲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及了解三种要求,要求掌握的内容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应用;要求熟悉的内容是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过程、生理意义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 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是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

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注意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自学辅导、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建议采用笔试、口试等方法综合评定学习成绩。生理学教学理论课56学时,各章节学时数分配见下表,生理学实验课归入《机能实验学》。 、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目标 1.理解和记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分析生物信息的产生及传输机制。 3.详述各组织器官、各系统的机能及活动机制。 4.概括机体各系统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5.阐述学科的新进展。 (二)基本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生理学试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常用生理学实验技能与记录方法。 3.正确分析试验数据。 (三)基本素质 1.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 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实验结果的能力,逻 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护理专业使用) 一、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和试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基本试验技能,为后续医学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生理学基础。 二、课程目的: 理论教学分掌握与理解两级规定。掌握内容以黑体字表达,应重点讲授,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利于记忆,并能详细应用;理解内容未作标识,讲授时可不进行深入阐发,规定学生记住要点。试验教学采用学生操作与教师示教两种方式。必作试验以黑体字表达,要尽量增长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规定学生独立操作,认真观测、客观记录和分析

试验成果,写出试验汇报;未作标识的试验,可根据各校详细状况和专业特点进行取舍,亦可补充其他试验。对此类试验,规定学生明确试验目的和原理,理解操作措施和环节,认真观测和分析试验成果。 三、使用阐明: 本大纲中的理论课内容是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体,对护理专业提出合适规定,其他专业可按大纲规定的规定取舍或更动。本大纲只附有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的教课时数分派表,对教课时数的分派可酌情进行调整。 第一章细胞生理 1.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通道),积极转运、入胞和出胞作用。 2. 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离子通道、G-蛋白、酶、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内与细胞外记录法,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极化、超极化、去极化、复极化,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阈电位,局部电位,动作电位传导的机制及特点。 4.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肌丝的分子构成与特性,肌丝滑行过程,兴奋?收缩偶联,单收缩和强直收缩,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前负荷与后负荷。 第三章血液 目的规定: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血细胞的破坏及红细胞生成的调整,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及Rh血型系统。掌握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以及ABO血型系统。 内容: 1. 血液的构成及理化特性:血细胞比容,血液的颜色、酸碱度与黏滞度,比重和红细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二、课程目标 《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特别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内在机制的一门学科。课程讲述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侧重人体及哺乳动物生理学,以及细胞生理学的新进展,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课。通过讲课及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动物

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关注生理学的研究进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动物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生理学的最新进展。在了解动物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同时,结合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背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使命感和责任心。通过课程教学,达到以下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

五、学时分配 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表4所示。 六、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最终成绩使用(百分制、五级制、二级制);

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平时占50 %,期末占50 %; 理论课程期末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总占比50%,考核项目包括:课程思政实践、出勤、课堂互动、课堂讨论。 七、教学资源 八、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算法如下: 1、使用教学活动(如课程思政实践、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单元测验、课 堂讨论、互动、阅读报告、大作业等等)成绩或期末考试部分题目得分率作为评价项目,来对某个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 2、为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每一个课程目标的评价项目选择 超过两种; 3、根据施教情况,评价项目可以由教师自行扩展,权重比例可以由教师自 行设计; 4、对某一个课程目标有支撑的各评价项目权重之和为1; 5、使用所有学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计算。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参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分目标一共有 5个): δi=αi*A/100+χi*B/100 (i=1-5) ●其中:A、B分别对应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平均成绩(百分计);各考 核环节分目标权重系数如下表: 分目标序号平时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αi期末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χi 目标1 0.5 0.5 目标2 0.5 0.5 目标3 0.5 0.5 目标4 0.5 0.5 目标5 0.5 0.5 ●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各占5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 δ= ∑εiδi =ε1*δ1+ ε2*δ2+ε3*δ3+ ε4*δ4+ε5*δ5 其中,本课程支撑的分目标权重系数εi(分值和为1)如下表: 分目标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εi0.20.20.20.20.2注:支撑课程目标考核材料清单: ✧平时成绩记录表1份(包括出勤和课堂讨论、课后作业、互动交流情况); ✧期末空白卷及标准答案各1份; ✧期末学生试卷册1份;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生理学 2.课程代码:0801ZB08 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4.课程学时:80学时 5.课程学分:5学分 6.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7.先修课程:《人体形态学》 8.后续课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 9.适用专业:护理学 10.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研究在正常状态下,人体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融合了传统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将宏观的整体功能与微观的代谢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器官和系统、细胞和分析三

个水平,探索生命活动的奥秘,揭示各种功能活动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生理学与护理学科联系密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与桥梁学科。现代护理学已成为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学科,护理工作的范畴已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性护理扩展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这就要求专业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正常人体功能的知识和技能,并掌握其与疾病的关系,运用相关原理指导护理实践。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理论知识主要来自于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科学总结。本课程安排的实验项目,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知识与实验的相互依赖关系,并实践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 11.选用教材:《生理学》唐四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0月 12.参考资料:《生理学》朱大年、王庭槐主编,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理论方面 教学目标1:理解和记忆人体正常人体功能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2:详述各组织器官、各系统的机能及活动机制; 教学目标3:概括机体各系统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4325018 总学时:120学时(理论72,实验48) 总学分:7.5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学习生理学可以为后续课程作好必要的准备,为毕业后在医疗、卫生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通过对《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现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生理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分子和细胞、器官和系统水平,特别是从整体水平,理解人体生理 学功能的调节以及机制。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生理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着重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为了更好地阐明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打基础,适当联系临床内容。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自然科学,应强调开好实验课。实验课应当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培养生理学的思维方法、基本技能和科学态度,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大纲的使用说明: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安排生理学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48学时。 生理学教学大纲理论课部分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并不是都在课堂讲授,可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也可以由学生自学。在要求上用“掌握”、“理解”、“了解”体现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生理学的概念、任务和研究的三个水平。理解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掌握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和体内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讲授要点】 重点: 一、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难点: 一、体内的控制系统 【讲授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任务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二、反馈控制系统 三、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了解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及基本原理。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掌握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和兴奋传导原理。掌握细胞兴奋和兴奋性的区别。理解肌肉收缩的原理、收缩形式和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讲授要点】 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