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基础课-《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基础课-《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学时:36 学分:4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华侨大学医学院

先修课程:生物学导论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掌握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机制和调节规律对于进一步学习医学其它后续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应在生物学等课程之后开设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生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生理学的意义及任务,生理学与医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整体水平上全面地了解生理学研究,掌握机体内环境稳态及相关的调节方式,并训练让学生运用生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和处理某些实际问题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具备从事同生物医学有关的科学活动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物体通常是指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本课程主要阐述人体生理学。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结构极为复杂,由不同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组成,它们行使各种不同的功能,如肌肉收缩、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生殖等。各种功能活动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活动的规律,又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改变。为维持整体生命和各系统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人体及其组成部分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此外,体内各系统和器官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又能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维持统一的整体活动。因此,生理学的主要内容是阐述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

出的各种正常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活动的影响,以及机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整体生命活动所做出的相应调节。

具体内容如下:

1绪论

主要包括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反馈(负反馈和正反馈)控制系统。

1. 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2. 熟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熟悉前馈控制系统

2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主要包括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的概念、各自的特点和意义;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和复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特点、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触发(阈刺激和阈电位)和电压门控钠通道的三种功能状态(静息态、激活态、失活态);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过程和机制(局部电流学硕、有髓纤维的传导特点);兴奋性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信号转导的概念;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主要的信号蛋白、第二信使、转导通路);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和特征;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的基本步骤。

1. 掌握细胞膜表面蛋白和整合蛋白的比较;

2. 掌握离子平衡电位的计算和意义;

3. 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基本研究手段(细胞内记录、电压钳和膜片钳);

4. 局部电位的概念、分类、特征和产生机制;

5.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6. 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7. 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8. 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前负荷、长度-张力关系曲线、最适初长度、后负荷、张力-速度关系曲线、肌肉收缩能力、运动单位、单收缩、强直收缩)。

3血液

主要包括血浆渗透压及其作用;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生成及其调节;生理性止血的一般过程,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基本过程;人类血型的分类及其依据,ABO血型的鉴定原理与方法。

1. 掌握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理化特性;

2. 掌握造血干细胞的生理特性;

3. 熟悉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4. 掌握现代凝血概念和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

5. 掌握Rh血型的特点,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

4血液循环

主要包括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和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正常值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及其影响因素;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支配和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对血管的支配与作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

1. 熟悉心脏做功;

2. 熟悉心力储备;

3. 熟悉心音;

4. 了解心功能评价;

5. 心电图导联方式与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

6.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7. 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

8. 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9. 心血管中枢的概念;10.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紧张;11. 化学感受性反射和心肺感受性反射;12. 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3. 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生理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

5呼吸

主要包括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及意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的顺应性与比顺应性;肺容积、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通气/血流比值;衡量氧气运输功能的指标(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氧解离曲线及其各段的特点和意义;呼吸运动的化学感受器性反应调节;动脉血、组织液和脑脊液中CO2分压、O2分压和H+浓度变化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作用途径和意义;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1. 掌握通气储量百分比;

2. 熟悉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

3. 熟悉呼吸功;

4. 了解呼吸的概念和三个环节;

5. 了解组织换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6.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7. 影响氧解离曲线因素;

8. CO2的运输及其影响因素;

9. 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和脑桥呼吸调整中枢;10. CO2、H+、O2在呼吸调节中的相互作用。

6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静息电位、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以及三者的关系);基本电节律产生的机理;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内在神经系统对胃肠活动的调节;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概念;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消化期胃液分泌的时相及各时相胃液分泌的特点及意义,刺激和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胃的运动形式和作

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胰液及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和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及机制。

1. 掌握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方式;

2. 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3. 常见的几种主要胃肠激素及其作用;

4. 消化道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活动方式;

5. 胆盐的肠-肝循环;

6. 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消化的产物;

7. 小肠运动的调节;

8. 几种主要物质的吸收(糖、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7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主要包括能量代谢、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和意义;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的概念;整体水平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体温的概念,机体主要产热器官及产热形式;散热的方式及影响因素;体温调定点学说。

1. 掌握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间接测热法;2. 能量平衡的生理意义;体温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值,体温的生理性波动;3. 掌握产热及散热反应的调节;4. 自主性体温调节;5. 温度感受器的分类和特性;6. 体温调节中枢的部位。

8 尿的生成和排出

主要包括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肾脏的主要功能;肾血流量在安静时和应及时的调节与意义。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过滤压,影响有效过滤压的因素;肾小球的滤过率,滤过分数。几种重要物质(Na+、Cl-、CO32-、水和葡萄糖)重吸收的机制、部位和影响因素。肾脏的泌酸保碱功能和机制。肾小管和集合管H+、K+和NH3或NH4+的分泌功能、影响因素,及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重要性。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包括球-管平衡、神经调节(交感神经)、体液调节(ADH、ANP、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等)。水利尿;渗透性利尿;肾糖阈的概念和意义。尿的浓缩和稀释;肾内自身调节;体液性调节;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心房钠尿肽;水利尿,渗透性利尿。

1. 掌握尿量:多尿、少尿和无尿的概念;

2. 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3. 肾神经支配和作用,儿茶酚胺对肾血管和血流量的影响;

4. 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重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5. 其他物质的重吸收及影响因素(Ca2+和氨基酸等);

6. 外髓和内髓髓质高渗的形成;

7. 尿素循环的概念;

8. 直小血管在维持髓质高渗中的作用;

9. 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及意义。

9 神经系统的功能

掌握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和轴浆运输功能。突触传递的概念;化学性突触传递及其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神经递质的概念;外周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递质及其受体系统。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中枢抑制和中枢异化。感受器的概念和一般生理特性;感受通路中的信息编码和处理;躯体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大脑皮层体表第一感觉区及其投射规律。痛觉。眼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和简化眼;眼的调节;视网膜感光换能系统;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视敏度;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中耳的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耳蜗的生物电现象。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肌酸和腱器官。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去大脑僵直及其产生机制。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及其功能特征。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黑质-纹状体投射系统,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的主要表现。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睡眠的两种状态:非快眼动睡眠和快眼动睡眠。记忆的概念和分类。

1. 熟练掌握电突触传递;

2. 突触的可塑性;

3. 神经递质和神经系统受体概述;

4.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5. 反射的中枢整合,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6. 丘脑前的躯体感觉传入通路和丘脑的核团;

7. 大脑皮层体表第二感觉区;

8. 本体感觉和内脏感觉代表区;

9. 眼的折光异常,房水和眼内压,颜色视觉及其产生机制,视觉融合现象,双眼视觉;10. 人耳的听阈和听域;11. 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12.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作用:脊髓和脑运动神经元及运动单位,脊髓休克,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13. 去皮层僵直,去大脑僵直的类型:γ僵直和α僵直;14. 大脑皮层其它(非主要)运动区,运动传出通路;15. 基底神经节的功能;16. 小脑对运动的调控: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的功能和受损后的表现;17.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8. 脑电图的波形和脑电波形的变动;19. 人类的记忆过程和遗忘,脑的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优势半球、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等。10内分泌

主要包括内分泌、内分泌系统与激素的概念。生长激素的作用与分泌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系调节与甲状腺的自身调节。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1. 熟练掌握激素的结构类型,激素对靶细胞的作用机制与分泌调节的途径;

2. 下丘脑调节肽与腺垂体的功能关系;

3. 血管升压素与缩宫素的主要作用与分泌的调节;

4. 甲状旁腺激素、钙三醇与降钙素的主要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5. 胰岛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11 生殖

主要包括男性生殖: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作用,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

能的调节;女性生殖: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周期性活动的调节,月经周期与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关系。

1. 掌握抑制素、激活素的作用;

2. 雌激素生成的双细胞双促性腺激素学说;

3. 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绪论

重点是机体内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第一章绪论

重点:(1)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2)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3)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难点:(1) 机体内体液、内环境及稳态;(2) 机体内不同生理功能调节方式及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重点:(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2) 细胞的电活动;(3) 信号转导概述,离子通道型、G蛋白耦联型、酶联型、招募型及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方式;(4) 横纹肌的结构、功能及兴奋传递。

难点:(1) 动作电位的触发、传导和机制;(2)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第三章血液

重点:(1)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免疫学特性;(2)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生理特征及调节;(3)生理性止血过程及凝血;(4) 血型和输血原则。

难点:(1) 各种血细胞的生理特征及调节;(2) 凝血过程及调节。

第四章血液循环

重点:(1) 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2) 心输出量与心脏做功; (3) 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及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4) 心功能评价;(5)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6) 心肌的生理特性;(7) 体表心电图;(8) 血压和动脉血压;(9)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10) 微循环和组织液;(11) 心血管的神经调节与自身调节;(1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13)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14) 肺循环与脑循环。

难点:(1) 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机制;(2)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3)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机械特性;(4) 心血管与血管的神经支配;(5) 心血管活动的各种体液调节方式。

第五章呼吸

重点:(1) 肺通气;(2)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3)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4) 呼吸运动的调节;(5) 。

难点:(1) 肺通气的动力、阻力及功能的评价;(2) 血液中氧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3) 呼吸中枢、呼吸节律及呼吸的反射性调节机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重点:(1)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2)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3)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4) 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5) 唾液的分泌,咀嚼和吞咽;(6) 胃液的分泌;(7) 胃的运动形式及控制;(8) 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小肠的运动;

(9) 肝脏的功能特点及生理作用,肝脏功能的储备及肝脏的再生;(10) 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及排便;(11) 吸收的部位和途径,小肠内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难点:(1) 胃液的成分、性质、作用及分泌;(2) 小肠内各消化液的分泌及其调节;(3) 小肠内各物质的吸收。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重点:(1) 能量代谢过程中能量来源、贮存、利用和测定,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2) 体温及其调节。

难点:(1) 能量代谢过程中释放、转移、贮存、利用、测定及其影响因素;(2) 机体的产热及散热反应及其调节方式。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重点:(1) 肾的解剖学结构;(2) 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3) 肾小球的过滤功能;(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及其影响因素;(5)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6) 尿生成的调节机制、清除率及排放。

难点:(1) 肾脏包含的各解剖学结构及其生理功能;(2)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其影响因素;(3) 尿生成过程中肾内自身调节及神经体液调节。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重点:(1)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2)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包括躯体及内脏感觉、眼的折光与感光、耳的听阈与听域、平衡感觉、嗅觉与味觉;(3) 运动的中枢调控功能概述;(4)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作用;(5) 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控;(6) 大脑皮层对运动的调控;(7) 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控;(8) 小脑对运动的调节;(9)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特征;(10) 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1) 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12) 脑电活动的产生;(13) 睡眠与觉醒;(14) 学习和记

忆,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

难点:(1) 神经系统各组织成分的生理功能及神经信号的传递;(2) 神经系统的感受器特性,躯体及内脏感觉,视觉与听觉的发生机制与调节;(3) 神经系统各组织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作用;(4) 自主及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5) 学习和记忆的形式与机制。

第十章内分泌

重点:(1) 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2) 激素的化学性质与细胞作用机制;(3) 激素分泌节律及其分泌的调控;(4)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内分泌;(5)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内分泌;(6) 松果体内分泌;(7) 甲状腺内分泌;(8) 甲状旁腺、维生素D与甲状腺C细胞内分泌;(9) 胰岛内分泌、肾上腺内分泌。

难点:(1) 内分泌的激素性质及其对细胞的作用机制;(2) 下丘脑-腺垂体轴系统内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3) 下丘脑-神经垂体轴系统内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4)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代谢及调节作用;(5) 胰岛素的分泌、作用及其调节机制;(6)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以及盐皮质激素的生物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第十一章生殖

重点:(1) 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2) 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3) 妊娠与分娩;(4) 性生理与避孕。

难点:(1) 睾丸、卵巢的生理功能及调节;(2) 妊娠的维持与激素调节。

五、学时分配

章课程内容学时

1 绪论 1

2 细胞的基本功能 4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

细胞的信号转导 1

细胞的电活动 1

肌细胞的收缩 1

3 血液 2

血液的生理概述0.5

血细胞生理0.5

生理性止血0.5

血型和输血原则0.5 4 血液循环 5

心脏的泵血功能 1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1

血管生理 1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

器官循环 1 5 呼吸 2

肺通气0.5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0.5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0.5

呼吸运动的调节0.5 6 消化和吸收 4

消化生理概述0.5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0.5

胃内消化 1

小肠内消化0.5

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0.5

大肠的功能0.5

吸收0.5 7 能量代谢与体温 2

能量代谢 1

体温及其调节 1 8 尿的生成和排出 4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0.5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0.5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1

尿的浓缩和稀释0.5

尿生成的调节0.5

清除率0.5

尿的排放0.5 9 神经系统的功能 6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1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1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1

脑电活动以及睡眠与觉醒 1

脑的高级功能 1 10 内分泌 4

内分泌与激素 1

下丘脑-垂体及松果体内分泌0.5

甲状腺内分泌0.5

甲状旁腺、维生素D与甲状腺C细胞内分泌0.5

胰岛内分泌0.5

肾上腺内分泌0.5

组织激素及功能器官内分泌0.5

11 生殖 2

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0.5

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0.5

妊娠与分娩0.5

性生理与避孕0.5

合计36

六、教学方式

教师在充分备课、写好教案的基础上,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直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讲课要采用启发诱导,实例分析,习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突出重点和难点,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30%):用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期末考试(70%):闭卷考试,考察对知识掌握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八、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1.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2017.

参考书

1. 姚泰,《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0.

2. 朱大年,《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08.

3. 陈新,《临床心律失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09..

4. 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08..

5. 孙世澜,吴彼得,《肾衰竭诊断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6. 韩济生,《神经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3版,2009.

7. 寿天德,《神经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6.

8. 高惠宝,宁光,《内分泌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9. 李力,乔杰,《实用生殖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生理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学时】72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专业】护理专业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下学期 【选用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彭波李茂松) 【参考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朱大年) 【课程性质与目的】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生命活动规律货功能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 【课程基本要求】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专业大专生《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2轮修订版为基准制定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列如下: 【各章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了解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难点: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三、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生理学的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生殖 第三节机体与环境 1、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2、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2、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熟悉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纤维的收缩功能。难点:肌纤维的收缩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生理学 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学分:理论5+实验1.5 总学时:130 理论学时:80 实验学时:50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精神卫生 参考教材: 1.朱大年,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姚泰主编. 生理学(长学制规划教材),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罗自强等主编. 机能实验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Kim E. Barrett. Ganong'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24th Ed,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2012 5.John E. Hall.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W. B. Saunders Company, 2010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

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熟悉机体内的控制系统。 (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3)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和血量正常值。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人类血型及输血原则。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造血过程的调节。 (4)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 一、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内容: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血液与内环境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血细胞的破坏。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99036 学分: 4 性质:必修课 教学学时: 春、夏学期或秋、冬学期,生理学共80学时,每周授课4学时,自学4学时, 10周。 预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 教材: 《生理学》管茶香莫书荣主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第1版 《机能学实验》罗自强管茶香等主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一、本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要求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目的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

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 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和做好医疗护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信息处理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医学临床护理实践需要定向学习,提倡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手段,提升学习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采用录像播放与虚拟实验室实验进行。 2.本课程学习主要形式卫星实时播放课与课件自学相结合,辅以网上实时和非实时答疑、 网上BBS讨论。课件自学由学生根据教学周历表要求,自主安排学习计划。 3.课件(1)自主学习型网络课件;(2)播放型讲课课件。 4. 提供网上在线学习资源(远程教育学院生理学课程网站)。 5.其它: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2c19368867.html,) 6.网上实时答疑安排: 实时答疑次数实时答疑周次实时答疑时间答疑组织 1 10 学院在网站上另行通知在答疑时间内,学生自行进入学院网站的课程答疑室参加答疑 7.生理学学时安排周学时为8,授课10周,合计80学时。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生理学 Physiology 课程代码:26410279 学分:3.5 学时:56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56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 先修课程:解剖学 适用专业:影像专业 教材:《人体生理学》,孙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基木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机体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机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为后续的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专业课等学科的学习及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奠定基础,为防病治病、增进人民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人体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调节机制,熟悉各个系统间的关系;了解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生理学的知识解释正常的生命现象;能分析不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功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其相应机制。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严谨的科研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 1.毕业要求1一1: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毕业要求1-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有关放射防护 的2.难点 激素调节方式的多样性、交叉性和复杂性;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生理学》教学大纲(专科)

华西青羊校区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成人大专各专业使用) 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医学课程体系基础医学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发生机制及其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奠定必要的生理学基础。 本教学大纲所列的对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部分的目的要求是根据编写全国成人高等医学学历(专科)教育教材——《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制定的,课程内容中,掌握内容以黑体字表示,职业助理医师《生理学考试大纲》内容用横线表示,了解内容未作标记。本大纲中未列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本大纲中的要求以临床医学、护理学专科为主,其他专业可按大纲规定适当取舍或更动,参考性学时范围80—100,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4:1。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人体同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性与阈值,兴奋与抑制),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生理功能的神经、体液,自身调节。了解生理功能的自控原理。 内容: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方法。兴奋性:兴奋性概念,兴奋性和刺激阈,刺激与反应;人体与环境;人体与外环境;内环境概念,内环境稳态概念及意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反射及反射弧);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自动控制:反馈的概念,正反馈、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和细胞间传递的机理与特征。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内容: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原理;极化、去极化、超极化的概念、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原理;兴奋的引起和阈电位,局部反应,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和特点;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细胞间的信号转导方式及过程。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收缩过程,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掌握血量、各种血细胞的功能,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基本过程,ABO血型与输血原则。了解各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功能和机制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生理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内部各种功能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生理学实验和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安排 1. 细胞与组织的生理学 - 细胞结构与功能 - 细胞膜运输 - 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 神经生理学 -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 神经传导与突触传递

- 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 3. 心血管生理学 - 心脏结构与功能 - 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 - 血压与血流的调节 4. 呼吸生理学 - 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呼吸的调节与适应 5. 消化生理学 - 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摄食与吸收的调节 6. 生殖生理学 - 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生殖周期与性激素的调节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 1. 教学方法 -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介绍生理学基本概念和机制;

-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 小组讨论与案例研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2. 评估方式 - 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深入研究一个特定领域,并进行学术论文的撰写; -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参考教材 1. 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3th edition. Elsevier Saunders, 2015. 2. Sherwood L. Human Physiology: From Cells to Systems. 9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15. 六、教学团队 该课程的教学团队由资深生理学教师组成,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七、参考资源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基本生命现象和功能的科学,它是医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在生理学教学中,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生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物体的基本生命现象和功能,理解生命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为后续的医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生理学的教学,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细胞的基本生命现象和功能、血液的基本成分和功能、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量代谢和营养物质代谢、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 三、教学方法 生理学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参与

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注重实践操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估 生理学教学评估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小组讨论表现等。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当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找改进和提高的方法和途径。还应当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期望,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生理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应当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的学科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标题: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分支,是研究机体功能的科学。在医学课程体系中,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即器官、组织和细胞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产生机制、调节方式及其过程,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生命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是医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与医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研究和总结,逐步积累和发展为有关人体正常机能的知识,并形成人体生理学这门学科。要从事临床医学实践工作,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变化,首先就要先弄清楚正常人体生理功能及其规律;因为临床各种病理变化都是在生理基础上衍生或演变过来的。所以,只有认真把握了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理论基础后,才能更有效地学好后续相关课程,因此,医学生学好生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部分生理学知识是从各种生理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本课程安排的生理实验项目,其目的就

是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知识与动物实验的相互依赖关系,并实践和验证部分所学的生理学理论。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护理学、乡村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专科以及护理本科等专业。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基础和临床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也是为毕业后在医疗、卫生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时数分配 章节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尝试时数 第一章绪论1 4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5 5第四章血液轮回9 第五章呼吸5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5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2 第八章渗出5 第十章神经系统7 第十一章内分泌4

生理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48学时)

《生理学》本科教学大纲I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生理学 英文名称:Physiology 总学时:48学时 学分:3、0学分 自主学习:28学时 适用对象:临床、麻醉、法医、影像、医学检验等专业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40%,其中包括平时考核20% -30%,学习态度及平时表现10%。 生理学(Physiology)就是生物科学得一个分支,就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得一门科学,就是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生理学得任务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在教学中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与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得能力及自学能力得全面培养。生理学得范畴非常广泛,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得发展及我校五年制本科教学得实际情况,生理学I总学时为76学时,讲课学时为48学时,自学学时为28学时,鉴于生理学学时较以前大幅减少,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绪论、细胞得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尿得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得功能、神经系统得功能、内分泌等.将能量代谢与体温、生殖等二章作为自学内容。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与自学,掌握上述各章得基本内容,并通过实验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得实验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得要求: 一、掌握:

1.机体内环境与稳态得基本概念及其重要生理学意义。 2。人体生理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机制及其生理意义. 二、熟悉: 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得主要调节方式. 2。生理学得研究方法。 三、了解: 1。生理学与医学得关系。 2.生理学得研究对象与任务。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生理学及其任务生理学与医学得关系,生理学得研究方法,生理学研究得三个水平。 2。机体得内环境与稳态. 3。机体生理功能得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体内得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得基本功能 目得要求: 一、掌握: 1。细胞膜得物质转运功能. 2。细胞得生物电现象:神经与骨骼肌细胞得生物电现象及其生物电产生得机制及特点。 3。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得传递过程。 二、熟悉: 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得基本过程。 2。骨骼肌得收缩机制。 三、了解: 1.细胞膜得基本结构,骨骼肌收缩得外部表现与力学分析。 2。细胞得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学时安排:理论学习:8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医学检验本科生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检验本科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生理学(Physiolog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 4学分。总学时为69学时,其中理论53学时,实验16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生理学是医学检验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过程、现象及基本规律,讲述人体生命活动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阐明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并揭示其中的机制。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并能初步应用于实践。学生只有在掌握正常机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实践中识别异常,因此生理学是一个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六、教学重点: 生理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影响因素、调节以及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本课程的深度涉及人体内各系统生命活动的机制,从分子水平直至整体水平,适当介绍一些近些年来的新进展,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七、主要先修课程: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生命的基本表现。 2.掌握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基本方式。 3.熟悉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4.了解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2.生命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和兴奋性。 3.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三种调节方式的概念、过程及特点。 4.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1

药学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

药学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 药学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 药学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是指在药学专业中,对于生理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总结和规划。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活动的科学,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生理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生理学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理学教学的重要性 生理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们的药理学、药剂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生理学,学生们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活动,掌握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的药物治疗提供基础。同时,生理学还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药物的合理使用。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生理学教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多个模块,包括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泌尿生理学等。在每个模块中,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章节,例如在细胞生理学模块中,可以包括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内信号传导等。通过这样的模块化安排,可以使学生们更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药学专业生理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学生们需要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其次,学生们需要掌握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各个系统的调节机制,例如心血管

系统的自主调节、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等。最后,学生们还需要理解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等。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生理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等。课堂讲授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估方式的选择 在药学专业生理学教学中,评估方式的选择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传统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和实验报告等。通过考试可以检验学生们对于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实验报告可以检验学生们对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总之,药学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设定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生理学知识,为日后的药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41110 课程名称:生理学/ physiology 学时:64 学分: 3.5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开课学期: 第3学期 开课部门:医学院 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 考核要求:实验课平时考核成绩(15%)+ 实验考试成绩(15%)+ 理论考核成绩(7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朱大年主编, 《生理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 一、生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生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生理学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及了解三种要求,要求掌握的内容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应用;要求熟悉的内容是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过程、生理意义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是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教学大纲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都要在课堂内讲授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也可由学生自学。生理学理论教学时数为64学时。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特别重视生理学与临床各科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适当介绍一些新进展,启发学生智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学的任务重点阐述生理学概念。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一般介绍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整体水平的研究。 内环境与稳态重点阐述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重点阐述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般介绍非自动控制系统。 重点阐述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详细讲解正反馈控制系统。 详细讲解前馈控制系统。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生理功能的三种调节及其特点;正、负反馈的概念。 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反射概念;反馈控制系统。 了解: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非自动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机体的内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反馈控制系统。 难点: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4.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医学、生理学均为实验科学,着力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能力。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基本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般介绍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详细讲解单纯扩散。重点阐述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同向转运和逆向转运)。一般介绍出胞和入胞。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详细讲解参与G蛋白耦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的信号分子(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G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受体-G蛋白-AC途径、受体-G蛋白-PLC途径)。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自学)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二、课程目标 《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特别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内在机制的一门学科。课程讲述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侧重人体及哺乳动物生理学,以及细胞生理学的新进展,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课。通过讲课及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动物

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关注生理学的研究进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动物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生理学的最新进展。在了解动物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同时,结合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背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使命感和责任心。通过课程教学,达到以下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

五、学时分配 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表4所示。 六、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最终成绩使用(百分制、五级制、二级制);

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平时占50 %,期末占50 %; 理论课程期末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总占比50%,考核项目包括:课程思政实践、出勤、课堂互动、课堂讨论。 七、教学资源 八、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算法如下: 1、使用教学活动(如课程思政实践、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单元测验、课 堂讨论、互动、阅读报告、大作业等等)成绩或期末考试部分题目得分率作为评价项目,来对某个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 2、为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每一个课程目标的评价项目选择 超过两种; 3、根据施教情况,评价项目可以由教师自行扩展,权重比例可以由教师自 行设计; 4、对某一个课程目标有支撑的各评价项目权重之和为1; 5、使用所有学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计算。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参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分目标一共有 5个): δi=αi*A/100+χi*B/100 (i=1-5) ●其中:A、B分别对应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平均成绩(百分计);各考 核环节分目标权重系数如下表: 分目标序号平时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αi期末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χi 目标1 0.5 0.5 目标2 0.5 0.5 目标3 0.5 0.5 目标4 0.5 0.5 目标5 0.5 0.5 ●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各占5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 δ= ∑εiδi =ε1*δ1+ ε2*δ2+ε3*δ3+ ε4*δ4+ε5*δ5 其中,本课程支撑的分目标权重系数εi(分值和为1)如下表: 分目标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εi0.20.20.20.20.2注:支撑课程目标考核材料清单: ✧平时成绩记录表1份(包括出勤和课堂讨论、课后作业、互动交流情况); ✧期末空白卷及标准答案各1份; ✧期末学生试卷册1份;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阐述生物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高等动物有很多系统,包括血液、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等。在正常条件下,上述各个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调节和控制等问题是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只有了解在正常条件下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的规律,才有可能了解在疾病条件下哪些功能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药物或其它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因此,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生理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理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生理学的经典知识。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观察书本上讲授的部分生理现象,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一定的生理基本实验技能;再一方面是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发挥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做好课堂引导。 学习生理学,不但是为学习后续课程,如为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作好必要的理论准备,也是为学生毕业后在医疗、科研等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从更高层次、以整合的观点阐明基因的功能,是新世纪生理学的崇高使命之一。通过生理学的学习,要掌握有关正常人体各种重要生理活动的具体过程、形成机制及其调节规律,并掌握功能学科的基本研究技能和思维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习生理学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要积极主动地学习,锻炼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对生命奥秘不懈的探索精神。在理论知识方面,要着重理解,搞清基本概念,抓联系对比,扎实掌握基本理论。理论教学时一方面讲授经典的生理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将与生理功能调节关系密切的功能基因组学的经典知识及最新进展糅合进生理学的教学内容。生理学同时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实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发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手术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术语,并结合外语原版教科书学习相关的术语。按要求程度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掌握”: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生理学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理解”: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生理过程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生理学过程的相互关系;“了解”: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辨认生理学的科学事实、概念、术语和原则,知道各功能系统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三、教学方式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5)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9)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13) “预防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6)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7)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 “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26)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1)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hysiology 课程编码:BASM2005 学时:96 学分:6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 先修课程:医用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姚泰主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姚泰主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Guyton AC, Hall JE. 主编,《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Philadephia, Saunders, 2000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生理学不仅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而且是毕业后继续学习与提高的基础。为此,生理学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适当介绍与三基内容相关的重要新进展,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有所了解。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适当介绍与三基内容相关的重要新进展,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有所了解。 2. 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英语专业词汇,以利学生阅读英语专业书刊,并适应专业双语或部分内容全英语教学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1. 目的要求:了解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熟悉人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掌握新陈代谢、刺激、反应、兴奋性等基本概念。 2. 内容: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的三个水平...............。生理学研究 的方法:急性实验法和慢性实验法 ...........。生理学与医 学的关系。学习生理学的指导思想。 机体的基本生命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基本概念: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反射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激素调节、神经 ..-.体液调节 ....、局部性体液调 ...... 节.。器官 ..、组织 ..、细胞的自身调节 .......。生理机能的自动控制原理:反馈调节的概念,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目的要求: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熟悉基本肌肉收缩的原理、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 2. 内容: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脂质双分子层、细胞膜蛋白质和糖类、液态镶嵌式模型。单 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由通道蛋白质完 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离子通道的概念 .......,化学门控 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 ......,。由受体蛋白、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通路:受体-第二信使系统,以环一磷酸腺苷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以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刺激引起兴奋 ...... 的条件 ...,阈刺激和阈强度,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的概念,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及复极 .............化.,动作电位的概念,锋电位及后电位,锋电位的特点,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和钾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和钠的平衡电位,膜兴奋时通 透性变化的时程和离子流动,钠通道的三种机能 ........ 状态 ..。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生理学 2.课程代码:0801ZB08 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4.课程学时:80学时 5.课程学分:5学分 6.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7.先修课程:《人体形态学》 8.后续课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 9.适用专业:护理学 10.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研究在正常状态下,人体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融合了传统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将宏观的整体功能与微观的代谢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器官和系统、细胞和分析三

个水平,探索生命活动的奥秘,揭示各种功能活动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生理学与护理学科联系密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与桥梁学科。现代护理学已成为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学科,护理工作的范畴已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性护理扩展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这就要求专业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正常人体功能的知识和技能,并掌握其与疾病的关系,运用相关原理指导护理实践。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理论知识主要来自于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科学总结。本课程安排的实验项目,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知识与实验的相互依赖关系,并实践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 11.选用教材:《生理学》唐四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0月 12.参考资料:《生理学》朱大年、王庭槐主编,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理论方面 教学目标1:理解和记忆人体正常人体功能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2:详述各组织器官、各系统的机能及活动机制; 教学目标3:概括机体各系统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4325018 总学时:120学时(理论72,实验48) 总学分:7.5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学习生理学可以为后续课程作好必要的准备,为毕业后在医疗、卫生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通过对《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现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生理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分子和细胞、器官和系统水平,特别是从整体水平,理解人体生理 学功能的调节以及机制。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生理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着重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为了更好地阐明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打基础,适当联系临床内容。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自然科学,应强调开好实验课。实验课应当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培养生理学的思维方法、基本技能和科学态度,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大纲的使用说明: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安排生理学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48学时。 生理学教学大纲理论课部分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并不是都在课堂讲授,可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也可以由学生自学。在要求上用“掌握”、“理解”、“了解”体现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生理学的概念、任务和研究的三个水平。理解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掌握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和体内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讲授要点】 重点: 一、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难点: 一、体内的控制系统 【讲授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任务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二、反馈控制系统 三、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了解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及基本原理。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掌握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和兴奋传导原理。掌握细胞兴奋和兴奋性的区别。理解肌肉收缩的原理、收缩形式和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讲授要点】 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