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011102x《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48

08011102x《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48

08011102x《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48
08011102x《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48

08011102x 《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 学时:48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

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2、要求:

(1)第一章《绪论》要求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

重要意义。

(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要求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了解细胞膜的构成: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肌肉收缩的力学分

析。

(3)第三章《血液》要求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掌握血细胞生理。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4)第四章《血液循环》要求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掌握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

因素;掌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了解微循环的生理功能。

(5)第五章《呼吸》要求了解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呼气节律的产生和呼

吸运动的调节。

(6)第六章《消化和吸收》要求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的两种形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掌握食物在胃内和肠内的消化过程。了解消化道的神经

支配;唾液的分泌及作用。

(7)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要求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掌握基础代谢的概念。掌握体温的

概念及其正常变动,了解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8)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要求掌握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尿生成的调节。了解肾脏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尿液的浓缩和

稀释;清除率;排尿反射。

(9)第九章《感觉器官》要求了解感受器的概念。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掌握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功能节其他感受器的功能。

(10)第十章《神经系统》了解中枢神经元联系的方式;兴奋在反射弧中枢部分传布的特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掌

握突触传递的原理;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11)第十一章《内分泌》要求掌握激素的作用原理;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胰岛素与甲状旁腺激素等的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释放及分泌调节;下丘脑的内分泌机能及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了解肾上

腺髓质激素、降钙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课讲授48学时

实验全部安排在《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内。

1.绪论(2学时)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及其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及其调节控制。

2. 细胞的基本功能(4学时)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过程。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3. 血液(4学时)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血液与内环境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血细胞的破坏。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4. 血液循环(8学时)

心肌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与心率;左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心动周期中心房压力的变化;心房和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脏的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浦肯野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跨膜离子流;心肌细胞的类型。心肌的兴奋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心肌的传导性和心脏内兴奋的传导;离子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自主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血管生理: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以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5. 呼吸(4学时)

呼吸的概念和呼吸的三个环节;呼吸道的主要功能,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呼吸功;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气体交换原理;气体在肺的交换过程及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在组织中的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下位脑干的呼吸中枢,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肺牵张反射;呼吸肌的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及其它与呼吸有关的反射;化学感受器的功能特点;动脉血中化学成分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周期性呼吸。

6. 消化(4学时)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化学性消化和机械性消化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电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胃肠激素作用,脑肠肽的概念;口腔内消化;胃液分泌及调节,胃的运动和排空及其调控;胰液、胆汁的分泌和调节,小肠液的分泌,小肠的运动形式及调节,回盲部括约肌的功能,大肠内消化;吸收过程概述,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7. 能量代谢和体温(4学时)

能量代谢的概念,直接测热法,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尿氮测定,非蛋白呼吸商,耗氧量与二氧化碳产量的测定方法,临床应用的简单方法,能量代谢率的衡量标准,影响能量代谢的几个因素,基础代谢;体温及体温的正常变动,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体温调节。

8. 尿的生成和排出(4学时)

肾血液循环的特征,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尿液的浓缩和

稀释,肾尿生成的调节,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测定血浆清除率的理论意义,排尿反射。

9. 感觉器官(4学时)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简化眼和视敏度,瞳孔和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的结构特点,盲点,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明适应和暗适应,视野,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咽鼓管的功能,声音的骨传导,耳蜗的结构要点,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10. 神经系统(6学时)

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经典的突触概念;电突触;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外周化学递质,中枢化学递质;递质与调质的概念;递质共存,递质的合成、释放和失活;受体学说;反射概念;反射弧;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丘脑;感觉投射系统;皮肤痛觉和传导通路;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脊休克;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去大脑僵直;前庭小脑;脊髓小脑;皮层小脑;基底神经节;自主神经系统;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学习和记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脑电图的波形;脑电图形成的机制;觉醒状态的维持,睡眠的时相;睡眠发生的机制。

11. 内分泌(4学时)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及激素的传递方式、分类、作用的一般特性与作用机制。

下丘脑与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的机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的递质。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神经垂体激素的种类与来源;神经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甲状腺机能的调节;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甲状腺机能的调节;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及甲状腺机能的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种类、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种类、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的主要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说明

适用专业及层次:药学、影像医学、医学检验,本科;护理学,专科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

(2)人体生理学,蒋正尧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Ganong W, 20thED. New York: McGraw-Hill 2001.

(4)Medical Physiology, Rhoades R, 2nd ED. Phiade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 20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